个别关注俘获童心-
“老师,我会讲什么什么故事。”
“什么故事呀?”
“就不告诉你。”
噢!她竟然故意吊我胃口。
“不说算了,我不喜欢听故事。”
我也故意逗她。
“我给你讲讲吧?”
这次主动送上门来。
“好呀。可老师现在忙着呢,能不能等我把这些工作做完呀?”
“好吧。”
不到两分钟。
“老师,好了吗?”
“再等一小会儿。”
不到一分钟。
“老师,好了吗?”
……
这个急切地要给我讲故事的孩子是小二班的男孩子:家伟。认知他的人都会惊异于她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这一切,缘于我对孩子的特别关注。
认识小宝的场景很特别,至今记忆犹新:
奶奶把她送到教室时,已经是早饭时间。可小家伟哭哭啼啼不让奶奶离开。而奶奶竟然把包一放,端着碗就为小宝打饭,然后当着全体师生的面,旁若无人地喂孩子吃饭。初来乍到,我不便说话,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孩子:家伟。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胆小,不爱说话,没有玩伴,在幼儿园里的情绪说不上低落,也说不上愉悦,很少看见她开怀大笑,大多数时候是皱着眉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很想走近他,可苦于没有合适的切入点,不知从何入手。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在区域活动中上,我看着家伟自己在那摆积木。 起初,我静静地观察他,发现他工作时很专注,但一般不与其他小朋友合作,总是一个人完成一些项目,然后毁掉重做。一般在一个工作时间里不与别人换工作。
渐渐地,他开始主动接近我。他每摆好一个造型就会怯怯地叫:“老师,你看我的。”无论我当时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来,蹲到他的身边,看着他的工作真诚地赞赏、鼓励,还会笑着问他“这是什么呀?给我说说。”有时她会用很低的声音慢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他会羞羞地说:“我也不知道。”再后来,孩子们工作时,不等他叫我,当我巡视到他身边时,就会停下来问他做的是什么,他都会笑着回答我的问题。如果室内光线较好,我会用相机照下孩子们的作品,有时也会为他拍照,她都会显得特别兴奋,说要回家告诉妈妈老师给他照相了。
现在,家伟在幼儿园里每天情绪愉悦,有说有笑,看起来很快乐。每天的自由时间,有时她会故意碰碰我,以引起我的注意;有时她会跑到我身边,给我唱儿歌;有时也会找我说说话。我知道,我用个别关注法,又俘获了一颗纯真的童心,非常希望我们的相处能为他的幼儿园生活增添欢愉。
通过我的仔细观察,属人为破坏。
“一定是玉海干的。
”我心想。
玉海是我班年龄最小的孩子,活泼聪明又调皮,类似的事件他干过不止一次,这次肯定也不例外。
玉海来园后,我把它搂在怀里说:“告诉老师,你昨天干了什么?”“我跟妈妈去姨妈家,跟妹妹玩了。
”我这才记起玉海昨天没来园。
“老师,这是西昌弄下来的。
”欣欣大声喊道。
怎么可能呢?西昌是个爱静的孩子,说话声音也很小,经常让人注意不到她的存在。
“真的是你弄下来的吗?”我问西昌。
她笑眯眯的看着我没有辩解。
“是不是你看到画太陈旧了,想换张新的?”“不是,我想让老师叫我的名字。
”原来是这么回事,每天老师都会表扬很多优秀的孩子,鼓励一些表现较差的孩子,而西昌既不优秀,也不顽皮,所以老师极少叫到她的名字,她想用这种方法引起老师的注意。
这件事给了我不小的启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能享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照顾,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爱是幼儿感到安全和满足。实践证明,一个充分享受到成人的正确而又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幼儿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打闹闹,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及关注不够,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获得老师的爱。
我在一项有关“幼儿爱什么样的老师”的调查中发现,一些我们平时不经意的行为,在孩子心目中却是爱的表示。他们喜欢这样的老师:“上课时老师常提问我。”“老师经常表扬我。”“她帮我剪指甲梳头。”“在我爸爸面前夸我。”“她带我去她家玩。”“他上课看着我笑。”“她去过我家。”“有一次她送我回家。”“她叫我分玩具。”“她说我的眼睛漂亮。”“有一次她打电话给我。”“她常模我的头。”“她见到我爸爸妈妈时总跟他们说话。”“我住院时,她来看我。”
这些行为看似平常,但它确确实实地代表着教师对幼儿的爱和关注,他对幼儿心理的爱和关注,它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要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我们的爱。哪怕只是微笑着看幼儿一眼,关切地说上一句话或轻轻地摸摸孩子的头。这种爱的表示,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
记得一次,在组织孩子课间活动时,我让孩子表演自己擅长的特长,许多孩子大胆举手,乐于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这时,我看到座在一旁的崔文博小朋友眼睛中充满的期待,但没有举手;我说:请崔文博小朋友给大家唱一首歌好不好,崔文博唱歌可好听了,老师相信你行!当时的他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小声的唱了一首歌;最后请小朋友给他鼓掌,并送给他一个拥抱,他一脸天真可爱的笑容打动了我,让我明白关注每一个孩子,其实不爱表达的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老师更要读懂孩子的一个眼神和行为。相信孩子,赏识孩子,不断发现孩子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略的,家园形成一致,学会尊重幼儿。
相信,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孩子的不自信会渐渐有所改变。
每个孩子都有她自身的优点,不是吗?平心而论,滢滢在做小组长、值日生时很认真,对班里的东西总是很爱护,玩具也总是收拾摆放整齐,对老师有礼貌,不任性等,身上的闪光点还真不少,只要我们老师品是多留意,就会发现其可爱之处。这时,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表扬的话语足可以使她的威信增强,有时甚至是一个搂抱的动作也足以使其他小朋友羡慕,而这时,这个小朋友会因为自己的日益进步而树立起自信,同伴则会受到老师言行的影响而改变交往的态度。
我今天在这里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我将努力寻找滢滢的优点和进步的地方,在全班进行表扬,让她因为一个小小的进步而努力再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去给予跟多的关注,采取有力的教育措施改善她的地位,促使她被同伴注意,接纳,增强自尊、自信,使其健康成长。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关注每个孩子”,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在上午的区域活动中,我安排一组小朋友玩橡皮泥。
宁宁说:“老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熊猫,我想捏熊猫,你教我好吗?”我说:“好。
”于是中蹲在她的边上开始教她。
这时,坐在宁宁旁边的畅畅小声说:“老师,我也想捏三只熊猫,可以吗?”听到这话,我惊讶极了。
畅畅平时在班里性格内向,不爱主动与别人说话,而且对什么活动积极都不高,兴趣都不大。
有时我问他什么,他也只是光看着我不吭声,要在我反复鼓励下才愿意说个几个字。
想到这儿,我觉得应趁这个机会和他多交流,连忙说:“当然可以,你做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畅畅听了很高兴,从橡皮泥的盒子里拿出一块橡皮泥搓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搓好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圆形和椭圆形。
没等我开口问,畅畅就羞涩的一一指着它们告诉我:“老师,这是熊猫爸爸,这是熊猫妈妈,这是熊猫宝宝。
”“为什么你这样分呢?”“熊猫爸爸最大,所以我就搓的圆形最大最高的;熊猫宝宝最小最矮的,我就搓的圆形是最小;熊猫妈妈不大也不小,我就搓的圆形不大也不小。
”畅畅说得多好呀,把我平时在数学活动中讲过的比较大小的知识也搬了过来。
我称赞他说:“畅畅,今天你真棒。
”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幼儿的内心世界是个特殊的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性格、爱好和闪光点,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有些孩子因为内向胆小,不敢表达出来。
就像畅畅,就是因为今天我蹲在他的身边,他觉得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才敢和我交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应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平等地与孩子沟通,成为他们的朋友,关注每一个孩子,更应及时发现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闪光点,这样,孩子不但身体健康,心灵也会健康啊。
不知道本文“关注每个孩子”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如此矛盾的心理,孩子的成长就非常容易出问题,请不要紧张,问题总有解决办法,也许以下例子可以给你更多信心美国的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小学,后来,发明了电灯,成为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
很多人都认为爱迪生是天才,其实,大部分人所不知道情况是,爱迪生的母亲承担起来所有教育的重任,要求极为严格,甚至让人无法想象。
今天我们用上电灯,首先要感谢那位伟大的母亲啊。
中国的一个乡村医生——蔡笑晚,他虽然仅有高中学历,但是他的六个孩子,个个成才——五个读到美国博士,一个是硕士。
他说,“我的事业是父亲,我们的成功绝非偶然”。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对此赞叹不已,还亲自找他取经。
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奇迹。
大家一起努力,有好的方法一起探讨啊。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