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幼儿的哭闹,对于幼儿园来说,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可是对于家长却是第一次。些许的心疼,些许的不忍,些许的担心缠绕在心间。久久让自己的生活不舒畅。那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让我以多年的带班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1、请家长首先做到,无论孩子怎样哭闹,都要坚持把宝宝放进班里转身就走。此看似无情的动作,会给宝宝一个尽快适应的好机会,哭闹会很快停止。(谁愿去做没希望的事情呢?不要太小看您聪明的宝宝吆!他们很会察言观色,知道对谁哭最容易满足自己的意愿。不信,您可以有意识地试做一次,放下就走,第二天你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就会容易些。否则,则会相反。一次哭闹,就不送。那你送的时候大多次
,宝宝都会哭闹。反之则不会)
2、您的宝宝由于是第一次入园,第一次加入集体生活中。从个体的体质向具有集体抗力的体质转换会有一段儿不适应。或感冒,或肠胃出现状况。因此,希望家长在家中多引导孩子喝水,吃含维C高的水果蔬菜,帮助孩子早日适应集体生活,预防感冒。
3、还要不时时机地和带班老师交流,您宝宝的各种情况。如:宝宝的饮食特点,大、小便规律,有什么喜好等等。这样有助于老师尽快得到您宝宝的第一手资料,如何使您的宝宝尽快适应园中生活做到心中有数。........
请把他们的小哭脸收藏起来,留给成人后的他们吧。我想他们到那时再回首时会笑的。
两岁的宝宝走路相对较稳了,具备了基本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宝宝完全能自己吃饭,甚至逐步脱离了纸尿裤和奶瓶,总之他们的能力开始越来越接近成年人,于是自我意识觉醒,彷佛一夜之间他们发现原来“我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此时的宝宝除了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以外,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比如,自己决定去哪里玩,比如不想吃饭想要玩,比如,不想坐童车,不愿自己走路,想要抱抱等等,比如想要某样东西,不如意就开始大哭大闹。
对于这种情况:采取以下四个方式:
一、温柔但坚决的告诉他,不行,你得按我们的“游戏规则”行事。
二、告诉他:我很理解你,没关系,你可以哭一会儿。
三、然后或强制执行,或暂时不理他。
四、等他哭完了,情绪发泄的差不多了,再去抱抱他,并用行动和语言告诉他:我们依然很爱你!
在两岁这个自我觉醒期,最关键的是让孩子在感受爱的同时保持家长的权威;
在孩子和大人的冲突中,保持平稳的情绪和镇定的神态语气,这将给孩子树立很好的榜样;
事后给孩子讲道理,而不是在冲突中或孩子的情绪很激烈时。
(1)、首先,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那么孩子早上自然就会早起,避免因早上不起床给您造成不必要的困扰。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家长首先要身体力行,晚上8点或9点一定要和孩子洗漱完毕。坐到床上,给孩子讲一些好听的小故事以便于他能很快入眠,最晚应保证孩子10:00中必须入睡。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足以保证孩子早起。
(2)要让孩子知道上幼儿园的目的。比如告诉孩子:宝贝你现在已经慢慢的长大了,该学点本领什么的,还要交一些好朋友,这样就有人陪你玩了。还有你不是爱听故事吗?去了幼儿园就有老师给你讲好听的故事,还有好玩的游戏。这样多好,你说是不是。
(3)要让孩子知道妈妈、爸爸为什么不能像以前那样陪着他(她)。孩子知道了上幼儿园的目的后,您就要给孩子讲您不能陪同他(她)的原因:比如:妈妈是大人,幼儿园只需要像你这样的小宝贝,假如妈妈也在别人会笑话妈妈没长大,你愿意妈妈被别人笑话吗??还有妈妈要上班,不然领导(就像老师那样的)就会批评妈妈,你愿意妈妈挨批评吗?
(4)、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尽量和孩子聊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高兴地事情,比如宝宝今天交了几个好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学了什么好听的歌,你当老师教教妈妈好不好之类。
(5)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对一个哭闹不止的新生儿,或者是小婴儿,是不敢轻易放走的。日龄、月龄越小的孩子,如果哭闹不止、哭一阵哭一阵,是千万要提高警惕的。
一
首先对一个一直哭的孩子一定要全面的体检,从头看到脚。首先看前囟张力,比如颅内出血又合并较严重呕吐、腹泻,这时脱水症状往往就掩盖了颅内水肿导致前囟饱满的症状。
二
「喘肺」的孩子,在喘咳过程中,在治疗中,如果出现一直哭闹,注意是否有斜疝嵌顿。
三
看完前囟,看五官,看患儿两眼的分泌物是不是很多,如鼻泪管堵塞,患儿也是很难受的。看周身皮肤,看有没有过敏,如有,患儿也会因奇痒难忍而哭闹不止。
四
看心肺,腹部,有没肠鸣音亢进,有没有腹胀,早期肠套叠用 B 超和腹平片是看不出来的。
看四肢关节,有没有因抱尿,或者因穿衣服导致关节脱位,骨折什么的,小儿骨质较脆,在抱尿时,小儿用力一踢踢腿都会导致股骨干骨折。
看泌尿系,最多见的是小儿生理性包茎,如果没有注意卫生,会导致尿频、尿痛,小儿也会哭个不停。
总之就仔细查体,一直哭的孩子是不能轻易放走。
一个口诀
一看腹部二门关
三看皮肤四看疝
五官六神七骨骼
遗下尿肛心不甘
诊治时需注意一哭二闹三上吊
一看腹部是指腹部情况是最常见的小儿哭闹原因,二门关指前后囟门的情况;
三看皮肤是指看皮肤有无湿疹,出血点等,四看疝指看有无疝气;
五官指五官的情况,六神指神智神经系统情况,七骨骼;
遗下尿肛指看尿道口、肛门口,心不甘指注意心脏情况。
诊治时需注意一哭二闹三上吊:
一哭:哭声的性质,哭闹间隙的情况,哭声尖锐,哭闹间隙精神委顿,面色苍白多为病理性。
二闹:指诊治时需注意抱起,吸奶的哭闹情况。抱起,吸奶的哭闹缓解多为生理性,抱起加剧注意肢体疼痛,吸奶时加剧注意五官情况特别是口腔及外耳道情况。
三上吊:指头颈部,出现摇头常见中耳炎和脑部疾病。再压颈,压颈加剧哭闹多为脑部,中耳炎压颈无加剧哭闹。
对于哭闹不安的小朋友,体检包括:
①前囟:看看张力如何,排除颅内出血、脑膜炎可能;
②眼睛分泌物多:鼻泪管堵塞;眼睛睫毛内翻,倒睫;
③耳朵流脓:中耳炎;
④鼻塞:感冒所致鼻塞;
⑤听心音:看看心律不齐?有没有过快过慢,排除心肌炎;
⑥检查腹部:有没有肠鸣音亢进、腹胀情况,排除肠套叠,必要时腹部拍片及腹部 B 超检查;
⑦看看腹股沟:排除斜疝嵌顿;
⑧看看四肢:有无骨折、关节脱位;
⑨看看泌尿系:生理性包茎、肾盂肾炎;
⑩看看用药:糖皮质激素面色苍白、欣快感。
Q:男孩3岁1个月,一说幼儿园就反应特别激烈,如果明年九月份再入园会影响他的发展吗?我该做些什么才能帮助他更顺利的入园呢?
对于一个三岁一个月的孩子来说,入幼儿园太晚的话,我认为会有一些影响的。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庭已经不能够满足到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了,上幼儿园是必须的,也是需要的。
我透过你的描述,我感觉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中,应该有人对幼儿园说了一些负面的信息,孩子也接受到了这些负面信息,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些恐惧和担忧。所以孩子对上幼儿园这件事情有极大的恐惧和反抗。
孩子对幼儿园有这么强烈的情绪反应,语言上的说服和讲道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建议你多带孩子到幼儿园去看一看,去玩一玩,让孩子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自己感觉幼儿园,通过他自己的生命经验去了解幼儿园,这样的话慢慢的他自己就获得对幼儿园的认知。
同时,你也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些入园心理准备的绘本,例如《幼儿园的一天》,《我爱幼儿园》。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和家里人从正向、积极的角度和孩子谈论幼儿园,慢慢地孩子对幼儿园就没有那么大的反抗情绪了。
Q:我家闺女两岁半了,上小托一个月了,在学校玩得也不错,可是每天回家,上学前还是会哭,怎么样跟她沟通,让她从心理上接受?
首先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了解,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实际上是从一个熟悉、安全的环境到了一个未知、陌生的环境,可能本能地天然地产生一些自然的情绪,如恐惧和害怕。到幼儿园以后,和妈妈分开的时候,孩子瞬间感觉到的是惊恐的情绪。
怎么调整自己呢?
大多数的孩子都会用哭泣来释放自己的焦虑恐惧的情绪,这样的释放是她自我调试的一个过程,他在试着用自己的情绪与这个世界连接,然后逐步地与这个环境中的人连接。当然可能大多情况下,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允许幼儿熟悉幼儿园里的老师、小朋友及幼儿园的生活。同时还要习惯并适应没有妈妈在身边的生活。其实熟悉和习惯的过程,正是孩子扩大内在空间过程。通过这个阶段后,最终能够接纳与妈妈的分离。
从另一层面看,问题里家长会有自己的担心:与孩子分离时的情绪,还有持续的时间,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我觉得作为我自己本身我也能够理解你这样的情绪,因为作为妈妈,我们自己与孩子分离,其实也有焦虑和担心,我们也在调试自己,及孩子即将面对的新的生活。
当孩子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需要带着觉知、爱、包容和接纳,调试好自己以后,请你用温和轻松的语气告诉孩子,“宝贝,与妈妈分开让你有点担心焦虑,是这样吗?”“哦,是的。妈妈与你分开的时候,也能感觉到有点害怕和焦虑,妈妈爱你。”允许她哭泣,这个过程实际上孩子会把恐惧的哭泣慢慢地转化为伤心的哭泣。
允许孩子哭泣,害怕焦虑就会流淌和释放。家长同时可以再次地说:“妈妈爱你,和你分离以后,我也会想念你的,当你想我的时候,我想你可以把这个感受能不能告诉老师。然后,如果还是有点难受,可以请老师陪伴你来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这样可以吗?”
还可以在每次分离的时候,表达你对她的爱和想念,比如“妈妈还爱你,和你分开了,还会继续爱着你,想念你。”要确定和友善地告诉她,老师会很好地照顾到你,老师也很爱你。
在每一天放学接到她的时候,要表达一下你对她的想念,要倾听她的情绪,然后倾听一下今天她开不开心,有没有让她感觉到不舒服的事情,然后有没有需要你帮助到她的地方,当她的内在得到你很好的倾听,然后情感得到关注,需求得到了满足,我觉得从体验分离的过程中,经验到了爱和支持,然后也获得了内在空间扩大的支持。
同时我觉得家长还可以做以下调整。
第一,可以适当地尽量早接。每年我们班都会迎来新的孩子,如何帮助到新生,我们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建议家长下午尽量地早一点来接这个幼儿,让她通过比较短暂的幼儿园生活,感受到幼儿园生活实际上是一个愉悦短暂的过程,逐步来调整时间,逐步地适应,也符合了幼儿心理变化的过程。
第二,回到家里,作为妈妈的话,可以来跟她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当然这个时间是需要专心的,细致的属于你们的特殊时光,然后做一些剪贴,垒高,折纸等活动,这样更细致地关注到了幼儿的情绪和需求。为再次的分离做一个能量的补充。因为这样特殊的阶段,我们需要持续性地观察幼儿的变化,然后也要与老师跟进这个情况,然后让老师也参与到幼儿的调试过程中。
帮助孩子更好地渡过这一时期,其实我们还可以阅读一些绘本,比如说《汤姆上幼儿园》,《一口袋的吻》,同时你也可以像故事里面的妈妈一样为孩子准备一口袋的吻,让她带着你的牵挂和爱去上学。
Q:孩子四岁八个月属于敏感慢热的孩子,上的蒙氏园,今年七月底入园两年,到现在早上都不能很好地和妈妈分离,每次都在教室门口缠着不放有时还会哭,有时在家里也会说不想上幼儿园,不喜欢幼儿园。和班里的老师沟通过,说是孩子进入教室状态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平时表现也都挺好,他也有一个固定的好朋友。户外时间我在院子外面悄悄观察过孩子,确实是很开心的状态,就是早上分别难的问题,我该如何帮助他?
孩子上幼儿园都两年了,早晨上幼儿园有情绪,会哭闹。作为妈妈确实会有一些困惑。那么孩子上幼儿园两年,对幼儿园的环境是很熟悉了,在与妈妈分离的时候,还是会有分离焦虑,那我们需要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
第一,我们先觉察一下,当我们成人,作为父母与孩子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很确定的和孩子说再见。当我们说:“宝贝,妈妈爱你,祝你今天过得开心。”那我们会把确定的爱传递给孩子,孩子获得爱会走向独立。当你和孩子确定再见后,孩子还是很焦虑,并且会哭。那作为父母你是怎么样做得呢?
假如你看到孩子哭了,你的心纠的很痛,又一次把孩子揽到怀里,并且情绪跟孩子共生,这样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的是“只要我一哭,妈妈就不离开我”,但此刻儿童依然会焦虑着,因为儿童不确定妈妈什么时候还会走。所以这样的关系就让儿童就会不清明。
我发现在幼儿园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家长一看孩子哭得特别难过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也出来了,然后就会陷到情绪中。在这段关系中,儿童并没有得到妈妈的支持。我们说儿童透过哭会把与妈妈分离的这件事,慢慢从心理上接纳,同时儿童透过哭将自己的内在空间扩大,帮助他体验和接纳更多的事情。
第二,孩子在早上跟妈妈不愿意说再见,我们还是需要观察,是孩子真的想念妈妈,还是儿童在幼儿园发生的问题,他不能够面对和解决呢?不知道这位家长有没有跟孩子沟通过这个事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此刻的情绪,并且向孩子表达爱。
其次可以询问,你在幼儿园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需要妈妈帮助,如果孩子不说,那你还是需要和孩子约定好陪伴的时间,时间到了,确定地将孩子交给老师照顾,并且要对老师充满信任,信任的能量儿童是能够感受到的,这样儿童就会很确定的跟老师在一起。等到晚上在家的时候,当孩子情绪非常愉悦的时候,或者是孩子的情绪需要被倾听的时候,借此机会,家长可以倾听孩子,问一问早晨他跟妈妈分离的时候为什么要哭?这样的话,我觉得对孩子有一份更多的了解和支持。
第三,家长也可以和幼儿园的老师沟通,让老师在孩子情绪状态好的时候,问一下孩子。老师可以这样问:“老师很好奇,你在早上不愿意和妈妈分开,哭得很伤心是什么原因?”这样可以透过老师来了解儿童,了解原因后才能及时地给予儿童的一个支持或者是帮助。
幼儿园对于小朋友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生活场所,在这个新环境中,他们要独自面对身边的同学、老师,因此,他们要学会独立,学会在幼儿园里找到安全感。可现实中总有很多孩子早上去幼儿园的时候变现出各种不配合,不愿意去幼儿园,这个时候,家长要怎么办呢?家长可以适当开导孩子,引导他们与别的小朋友交朋友,遇到困难找老师的意识,更要培养孩子主动接触社会的信心,处理事情的能力。这么一来,孩子可以尽早熟悉身边的一切,也就不会害怕去幼儿园了:
1、孩子刚进幼儿园时表现出的失落感,容易闹情绪等问题是很正常的。因为要离开熟悉的家人,使孩子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产生了"分离焦虑",又因为要接触新环境和新老师,产生了"陌生焦虑"。焦虑表现出来就是哭闹。只要家长配合老师正确引导,很快就可消除孩子的焦虑情绪,让他们高高兴兴上学去。2、家长不要过分紧张,也不需要哄孩子说诸如"不要哭"之类的话,就让孩子的情绪自然发泄出来,想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家长在临走前跟孩子说"下午就会把你接回家",这句话很重要,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心里有一个安全感,不会感觉一去了幼儿园,就不能回家了。另外,家长不要不跟孩子说"再见"就偷偷地溜走了。
4、对于哭闹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果断,把孩子交给老师后立即跟孩子告别,千万不可以黏乎乎,不能见到孩子哭也陪着一起哭,更不可以因为孩子哭闹就将他带回家。这种想法和做法是最不可取的。那样,孩子就更不喜欢上幼儿园了。孩子一般在半个月内就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5、如果孩子哭闹得厉害,可以和幼儿园老师协商,让孩子带上一件平时在家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一件孩子所依恋的玩具,能减缓孩子的焦虑与不安。
6、当下午家长来接孩子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和他说一些积极的话,例如说"老师说你今天表现得棒"等。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能用急切的语调询问他:在学校过得好吗?吃得饱吗?
7、在家的时候,家长不妨多说说幼儿园的好处,例如说"有很多小朋友和你一起做游戏"等,但千万不要说如"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的话,这样会更让孩子感觉幼儿园是一个可怕的地方。
经常有妈妈们问我,小婴儿像是有自己的时钟,每到那个固定的时间就开始烦躁哭闹,这是为什么啊?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这个让你苦恼的问题。
1、哭闹的时间总是很固定
婴儿哭闹和哺乳经常在晚上,特别是在最初几个月,这是很常见的。而且常发生在傍晚。其后经常(但不总是)跟着较长时间的睡眠。
宝宝是在长时间睡觉前“加满燃料”。经常有宝宝在晚上6点到10点之间每小时都要吃奶。
婴儿吃几分钟奶,扯开去,烦躁地哭一下,再吃奶,扯开,烦躁地哭,持续几个小时。这是非常令人沮丧的。
妈妈可能开始怀疑宝宝是否吃够了,是不是自己吃的东西影响到宝宝了,是不是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影响到宝宝了。。。它真的可以毁掉你的信心,特别是有其他人在一边问同样的问题(你的母亲,你的丈夫,你的婆婆)。
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跟你的抚育方式和你的奶水没有任何关系。不用去找原因,只要安抚宝宝就好。让宝宝愿意吃多久就吃多久,愿意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在你喂奶的时候,让宝爸帮你拿吃的,喝的,或是你需要的其他东西。
2、是不是我的奶不够宝宝吃?
不是。不要给宝宝奶瓶。加奶粉只会告诉你的身体不需要产更多的奶,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记住,奶粉宝宝同样经历黄昏哭闹的时期。跟喂养方式没关系。
3、为什么宝宝会在晚上哭闹?
医生通常认为黄昏闹是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尚未成熟,而黄昏闹也的确在三到四个月后停止。然而,有专家在马里、西非和其他传统社会中做母乳研究时发现,这些社会中的婴儿没有黄昏哭闹或肠绞痛的现象。在这些地方,宝宝整天都挂在妈妈身上,一个小时吃好几次奶。
对于许多宝宝来说,一般烦躁时都需要经常哺喂,每次喂少量的奶,并且需要被抱着、爱抚和走动,并不是没吃饱的表现。证据是,那些用瓶喂母乳或配方奶,想吃多少吃多少的婴儿在黄昏也会哭闹的。可能是宝宝“记得”妈妈怀孕时,这个时候都是妈妈走来走去活动比较频繁的时候。也可能是宝宝这时就是需要多吮吸,而不是喝到更多的奶。
4、更多的安抚方法
* 换个节奏。让宝妈在劳累一天后休息一下放松一下,由宝爸来陪伴宝宝一段时间。
* 出门。可以在宝宝每天开始烦躁时段前一点出门去,散个步,或者就在外面坐坐。
* 用声音。唱歌,哼鸣,说话,喃喃低语,嘘嘘,听音乐,使用白噪音。多试试不同的音乐和声响。
* 用有节奏的运动来安抚宝宝,走路,摇摆,跳舞,都是不错的选择。
* 用身体接触来安抚。抱着宝宝,或给ta洗澡,做抚触。
* 改变哺乳姿势,躺喂,或让宝宝趴在肚子上吃奶。
* 别纠结于时间表。
* 别在晚上宝宝烦躁的时候安排聚会等活动。
5、别怕惯坏宝宝
经常抱宝宝或喂宝宝不会惯坏ta。恰恰相反,多项研究表明,宝宝被抱得多,及时响应宝宝的需求,宝宝会哭得更少,父母也会更快地学会理解宝宝的需求。小婴儿对妈妈的需要就像对吃奶的需求一样迫切。
请理解这一点。你的宝宝需要你。Ta不是要控制你,这不是你可以纠正的事情。很多时候宝宝烦躁只是因为Ta希望和妈妈更多的接触,只要满足了这一点,宝宝就会很满意。
6、 TIPS:
照顾一个烦躁的宝宝是很耗费精力的。请确保你周围是支持你的人,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家务事可以不做。不要认为你为宝宝付出的时间是没用的。你跟宝宝在一起,安抚Ta的每一刻,都是在告诉宝宝“你是可以让ta全心全意依赖的,你爱着Ta。”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