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宝宝的妈妈应该做五方面事
小学数学教案 0的认识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11-23
1、智力发展
0-1岁宝宝的妈妈应该做的事
1.1从宝宝呱呱坠地的一刻起,就跟他谈话,实验证明,大人多和宝宝说话,宝宝开口更早。
1.2帮助宝宝学会爬行,除了身体协调性外,爬行更能促进宝宝的求知欲,扩大安全求知范围。
1.3学会几个小游戏,每天至少花半个小时跟宝宝做游戏,不管他会不会。
1.4选择几样益智玩具,给宝宝带来更多的欢乐和知识。
1.5每天为宝宝读书或讲故事,不用讲太复杂,也不用每天换新的,一个简单的故事可以重复讲。
专家的话:0-1岁是宝宝出生后,在生理、心理、社会意识等方面的觉醒期,从混沌走向开明,从无知到探索认知,如能及早得到外界的适当刺激和激励,将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宝宝的多元智力。
2、情商教育
2.1妈妈每天至少亲自抱宝宝一小时左右,可能的话6个月前每天肌肤接触2个小时。
2.2微笑,自己时常保持微笑也让宝宝学会微笑。
2.3让宝宝学会等待。让宝宝知道适当的等待是必须的,等待抱抱,等待喝奶,等待玩具。
2.4和宝宝进行眼神交流,这样的精神交流下抚育长大的宝宝更善于同人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2.5带宝宝参加一次比赛,比如爬行、喊叫等。让宝宝从小具有竞争意识,懂得从竞争中获得乐趣。
专家的话:宝宝的个性,是父母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塑造而成,0-1岁的宝宝,父母不要以为他不懂,就不用教他。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宝宝的语气、姿势,将对宝宝产生深刻的影响。
3、健康养护
3.1定期去医院做儿保检查和计划免疫。
3.2给宝宝买把餐椅,逐步培养他定时吃饭的好习惯。
3.3保持生活环境卫生。1岁前,宝宝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创造一个清洁、清净的居家环境非常重要。
3.4给宝宝做扶触和健身操,让宝宝的免疫力增强,体质更好。
3.5出生后就可以开始游泳和水疗等,水是宝宝天生喜欢的东西,也有着你想不到的功效。
3.6和宝宝在一起的时候,洗掉自己的妆容,用最干净最亲切的容貌跟宝宝接触。
3.70岁开始,保护好宝宝的牙齿。虽然乳牙以后会换掉,但是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3.81岁前,培养宝宝有规律的作息,因为婴儿时期的习惯最根深蒂固。
3.9在宝宝半岁的时候要带他做一次眼睛检查,之后还要定期检查,以确保宝宝的眼睛不出现问题。
3.10学步之前,不要给宝宝穿鞋子,一双防滑的袜子完全可以度过之前的日子,从而让宝宝的小脚得到最充分的成长空间。
专家的话:1岁前宝宝养护只要注意以下3点,就是完美的养护。
●食欲好,营养丰富。若发现宝宝不爱吃东西,首先应检查他是否生病。因为很多疾病都会表现出食欲不振。
●白天活泼愉快,夜里睡得踏实。如果宝宝白天出现反常,没精神,夜里又总是睡不安稳,就要找医生检查诊治。
●体质好,对疾病得抵抗力强。
4、营养方案
4.16个月前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含有新生儿所需要的一切营养,比任何其他婴儿食品更容易消化吸收。
4.26个月开始,一定要给宝宝添加辅食。母乳和奶粉中的能量已经满足不了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
4.3保证一周几个小时的阳光浴很有必要,它会刺激皮肤,使其产生出维生素D。
4.4自己动手做宝宝的果汁菜汁等,比起现成商场买的,自己做的更营养,更健康。
4.5果汁不能代替水果,添加辅食以后,每天2-3水果的摄入可以让宝宝拥有好皮肤。
4.6用天然食品给宝宝做零食,比如一根煮过的胡萝卜、几颗煮软的花生、去壳的核桃仁等。超市的小食品不是儿童食品。
4.7买本幼儿营养菜谱,照着上面的法子做菜。
专家的话: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牛乳喂养的宝宝,半年后母乳或牛乳的营养都不能再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需要,为此应给宝宝添加含热量高的辅食,以保证宝宝健康成长。
5、亲子生活
5.1给宝宝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
5.2用文字、图片、声音等等记录宝宝的成长,等宝宝长大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东西多么的珍贵。
5.3在养育宝宝的第一年,你可能无法出去工作,但千万不要疏于随时充实自己。
5.4保存一套宝宝婴儿时期穿过的衣服,等他18岁的时候当生日礼物送给他。
5.5重视爸爸的角色,宝宝根父亲的交流最好可以根母亲一样多,这样养育出来的宝宝长大了性格更开朗。
专家的话:从4个月起宝宝能认识妈妈,6个月开始认生。认生标志着亲子依恋的开始,同时也说明宝宝需要在依恋父母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复杂的社会性情感、性格和能力。一般来说,多数8个月的宝宝见到生人都有些拘谨或惊慌,8-12个月宝宝的认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弱。要注意,这几个月是宝宝和父母形成巩固的亲子关系的关键期。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爸妈该如何向0岁宝宝示爱
亲子互动——爱意传达进行式
爸妈与宝宝面对面的活动,是最直接、最亲密、最自然的感情联系。足够的情感互动,是宝宝智力、道德观以及自我评价的源泉,也是宝宝向更高层次智力思考迈进的本钱。
一谈到亲子互动,很多爸妈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亲子班、提升宝宝智力的教学软件、教育性的玩具等等。的确,它们是有各自的优势,但比起爸妈与宝宝自然愉悦地相处、与宝宝快乐地感受爱,它们的优势就相形见拙了。你有没有发现,哪怕与宝宝的互动再简单,他都会对着你微笑,向你传达有关他的讯息:他能理解你说话的节奏(认知力、智力);能协调自己的身体以寻找你(动作发展);可以通过观察认出你(视觉空间、辨识能力)。看!宝宝的一个微笑代表着他正在做以上这些了不起的工作呢。
最适合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方法是一对一亲密、自然的亲子互动,而不是刻意地生搬硬套增强智力的活动。
如何爱——三招炼就示爱高手!
如果爸妈的爱不够及时、不合时宜、不分场合,那么给宝宝再多他爱吃的爱玩的,也全是做无用功哟!
火眼金睛,解读宝宝提供的线索
爸妈都知道,对着宝宝笑笑、说说搞笑的话、做做鬼脸都可以逗乐他,如果宝宝开始回应你的笑容,那就好好地享受吧,并试着让宝宝笑得更多更持久。
每位宝宝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正如手上的指纹一样因人而异。所以,请爸妈注意观察你家宝宝最喜欢哪种互动方式。是你兴致高昂、大声嚷嚷的时候,宝宝最有反应?还是你轻声细语、缓慢柔和的时候,他比较快乐?当你抱起他时,他会不会流露出愉快的眼神,开心地动动嘴唇?他有没有用踢腿、摆手来表达对你的依恋?或许,他是用咿呀的声音把你引到他身边,然后作势要你抱抱?爸妈可以刻意用宝宝喜欢的表情、音调和姿势去投其所好。
起初可能是你主动去接近他的几率比较大,你亲吻他、拥抱他、对他说话、温柔地望着他,向他传达爱的时候,宝宝也在接受并回馈他对你的爱:他开始喜欢看着你的眼睛,他开始模仿你的笑容……多多利用喂奶、换尿片以及一起嬉戏的机会,你与宝宝互信互爱的基础便会日益牢固哟。
察言观色,顺着宝宝的步调行动
时机就是一切,宝宝的行为有他自定的韵律。前一秒他还在冲你笑,对着你手舞足蹈,后一秒他就当你是空气了;或许他会把小手含在嘴里,保持发呆状态30秒后,就变得活蹦乱跳,要你陪他玩。宝宝的行为是有起伏的,很难有持续性。
这种互动应由宝宝带领爸妈来进行,一段时间后,爸妈就该设法延长互动的时间了。仔细观察宝宝喜欢哪种玩法,然后设计各种变化吸引他的注意。你会发现宝宝满脸的惊喜与期待。如果宝宝喜欢玩“妈妈在哪里”,那么妈妈可以变化着从不同的地方现身“在这里”,也可以控制(延长或缩短)让宝宝等待的时间,宝宝就会有所期待,有新鲜感。
虽然爸妈要尽量让宝宝享受亲子互动的时刻,但切忌把宝宝累坏,他想停止,就该停止。也请观察宝宝在什么时候会显得比较不愿理睬你,当你一整天不在家,回来后会不会觉得宝宝对你冷漠了?你是得花一两个小时哄他,他才会搭理你,还是只要花四五分钟就可以让他恢复正常?如果宝宝对你们的亲子关系似乎不大感兴趣,那爸妈就得多花些时间、多下工夫,用更热情的态度去爱他。每天多爱一点点,日积月累总会有成效的。
有条不紊,发掘宝宝的好恶偏好
尝试学宝宝的姿态和表情,看他会如何回应。
在声音上,他也许对单音着迷。如果你特别突出某个好玩的音,或是在不同的音之间变换腔调,宝宝说不定会露出惊喜的表情。要是宝宝会自己发出声音来,那么你们就可以进行不成调的“二重唱”啦。宝宝此时对你温柔的声音已是很喜欢,也越来越有感情,这是吸引他注意的好方法。
另外,了解宝宝喜爱的触碰方式也非常重要哦。你家宝宝喜欢你在他的小肚皮上吹气吗?喜欢你在他胳肢窝挠痒痒吗?是比较能接受你稳稳当当、安安静静的抚摩还是上上下下、前后左右的晃动?对温温的洗澡水是抗拒还是欢迎?宝宝都会有自己的表情来表达他的想法:格格地笑、微微咧嘴笑;手舞足蹈;用欣喜的眼神盯着你的脸瞧……有的宝宝,在你对着他挤眉弄眼扮怪相的时候会非常兴奋,而当你对他念童谣的时候他却不理不睬;有的宝宝却正好相反,听你念童谣他会很开心,而对扮鬼脸这类视觉游戏却兴味索然。爸妈要善于观察,从宝宝比较灵敏的感官游戏入手是增加亲子感情的捷径哟。
0到1岁宝宝的游戏方案
美国婴幼儿大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是0~3岁婴幼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大脑迅速发展,形成今后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
0~1岁是宝宝出生后,在生理、心理、社会意识等方面的觉醒期,从混沌走向开明,从无知到探索认知,如能及早得到外界的适当刺激和激励,将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多元智力,而这时期大脑的发育也是他们一生中尤显突飞猛进的一年。
2个月宝宝的游戏挠痒痒
方法:用一些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羽毛或浸满温水的干净海绵,轻拂过宝宝的皮肤,看他的反应。
点评:触觉是宝宝探索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宝宝在接触各种质地物品时,家长也有机会练习辨认宝宝的身体语言,相互间的协调反应,有助于建立宝宝的安全感。
目的:触觉锻炼、身体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开发。
6个月宝宝的游戏挖宝
方法:将宝宝喜爱的玩具的一部分藏在毯子下,然后边发问边引导宝宝将毯子翻开把它拿出来。
点评:通过“藏猫猫”游戏的强化和延伸,帮助宝宝理解暂时看不到与事物客观存在的概念。
目的:精细动作技能、物体客观存在和表象记忆。
10个月宝宝的游戏追光
方法:将电筒灯罩包上彩纸,使彩色光束移动照在地板上墙上或低矮的家具上,鼓励宝宝“抓”。
点评:无论宝宝爬或走着去“抓住光束”,都能促进宝宝的手眼协调,增强灵活性。
目的:追逐光线需要专心和身体的协调,锻炼平衡能力、手眼协调和大动作技能。
0~3岁宝宝让妈妈最困扰的8大问题
经过十月怀胎,宝贝来到这个精彩的世界,着实给家里添了不少的欢乐。尤其看到宝贝一天一个样的成长着,年轻的妈妈有说不出的高兴和自豪。但,高兴自豪之余,宝贝也经常给家庭制造一些小麻烦,甚至有些问题还成为年轻妈妈的最不能理解的困惑。
困惑1、黄昏哭
黄昏哭是指宝贝两三个月时,每天旁晚5、6点到8、9点的这段时间内,毫无理由的大哭,而且每天这个时候都会哭。这是由于刚出生宝贝的意识中还是胎内习惯,对色彩、白天、黑夜等都没有概念,随着宝贝的成长,神经系统不断发育完善,开始对周边的事物产生感觉,生理上需要开始适应黑白交替的生活,所以会在黑白交接的时候发出自己的信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黄昏哭是宝贝身体和心理健康发育的标志。这个适应阶段很快就会过去,年轻的麻麻一方面需要耐心的等待,一方面可以给与宝贝一些安抚,比如亲亲宝贝的小脸、摸摸宝贝的小耳朵。带宝贝到阳台透透气,并告诉宝贝夜晚快来临,但麻麻会一直在宝贝身边等等。这些语言和身体上的安抚会让宝贝很快适应生活。
困惑2、只要妈妈抱
宝贝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不分黑白也分不清谁是谁,除了吃就是睡。随着宝贝的成长,神经系统不断完善,宝贝开始有意识,能分清黑白,看清人和事物的轮廓,能嗅到妈妈身上的味道,也开始认人,只要妈妈抱。尤其宝贝有生过病、打过针或者受过惊吓的情况下,就更粘妈妈了,在宝贝的意识中妈妈是最能给自己安全感的人。
这时给予宝贝更多的安慰和鼓励非常重要,在家里可以放一些比较愉快的轻音乐、或者用一些玩具吸引宝贝的注意力,用好玩的游戏让宝贝接近妈妈以外的家人,并一起玩。当然麻麻给宝贝做肌肤的抚触也很重要,这个抚触可以不分部位和节奏,给宝贝的小脸、背部、耳朵等部位轻轻的抚摸,等宝贝情绪稳定下来后在鼓励宝贝与其他家人一起玩。
困惑3、吃手
随着宝贝的发育成长,到宝贝三四个月的时候,宝贝开始能支配自己的头、手等部位,而找吃的又是人的本能。宝贝的成长就是通过嘴巴开始了解这个世界,将手放进嘴巴开始津津有味的吸吮就是对外探索的第一步。宝贝越小,其协调能力越差,能顺利的将手中的食物放进嘴里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换句话说,宝贝吃手是自我锻炼手口协调能力最好的方法,也是宝贝健康成长的一个标志。
吃手虽然是成长过程中一个正常现象,但吃手过勤。甚至成为依赖的话就不太好了。一般来说,6个月以前的宝贝吃手,多半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无需过多的干扰,保持宝贝手部清洁就好,大一些的宝贝吃手,则可能是因为寂寞、缺乏爱以及家庭气氛紧张让宝贝有压力感等因素,以吃手做自我安慰和自我心理调节。家长给予宝贝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并多陪宝贝说话、玩游戏、搂抱宝贝等给宝贝更多的爱和安全感,也要注意宝贝手指和玩具的清洁,多鼓励宝贝。但切不可用涂辣椒油、缠纱布或戴手套等方法防止宝贝吃手。
困惑4、好动
当宝贝有七八个月后,尤其会走路后,可以自我支配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开始不再那么老实等待大人的摆弄,连吃饭时也是左右摇摆,甚至到处跑。这个阶段的宝贝精力充沛,对身边的事物好奇感强,而中枢神经对自我的约束能力差,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在大人眼里的好动,其实是宝贝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是宝贝探索世界的必经之路。
尽管“好动”是宝贝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影响宝贝将来的自控能力。可以给宝贝个小勺,鼓励宝贝自己吃饭等,多给宝贝亲身实践,探索世界的机会,不仅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还可以培养宝贝的协调能力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困惑5、挑食
随着宝贝的成长,辅食添加的种类逐渐增多。宝贝开始学会挑食,要么不喜欢辅食,就执着与奶,要么就不吃蔬菜。这主要是经过一段时间辅食的添加,宝贝对常吃辅食的形状、颜色以及味道产生疲劳反应或者过早给宝贝不恰当零食(含香精色素的加工类)、或者因辅食添加不当导致脾胃受伤而导致食欲低下等原因造成宝贝出现挑食现象。
家长应根据宝贝成长的规律给宝贝安排色彩丰富、形状奇异的美味辅食,通过形状和色彩来刺激宝贝的视觉神经,激发宝贝对食物的好奇心。粗杂粮中含丰富的维生素B1、B2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食欲。给宝贝吃一些小米汤或者杂粮米糊不仅可以养胃、还能健脾。零食安排应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如奶、新鲜水果等。
困惑6、爱摸危险物品
宝贝成长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嘴巴对世界的探索,逐渐学会用手去触摸感知这个世界,对身边的什么食物都有超强的兴趣,尤其一些不常见或者出现一些动态反应的事物兴趣及佳,如冒着热气的开水等。这是宝贝成长过程中神经系统不断完善、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家长只需正确引导,让宝贝了解其危险程度,甚至在可控的情况下可以让宝贝试着接触,当宝贝了解到确实有危险时,自会明白,并当着宝贝的面将其密封或者远离该事物。但家长不可以强行将其拿开会在将宝贝抱开,这样会激发宝贝对其更强的发现欲望。
困惑7、特别淘
当宝贝能很自由的行走时,会发现宝贝开始不听话、爱折腾,一会跑进厨房、一会儿翻箱倒柜,一会儿爬楼梯……。宝贝新陈代谢快、精力充沛,加上终于可以自己行走,想想是多么兴奋的事情,到处都要去翻翻看看探个究竟,也属正常。只是家长应把具有危险的物品收藏起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培养宝贝将翻出来的玩具等物品归回原位的好习惯也很重要的,多鼓励鼓励,宝贝的养习惯就培养出来啦!
困惑8、说脏话
宝贝除了会跑、会翻东西到处探索外,宝贝的学习能力也是极强,尤其学习语言的能力。有时不经意间从宝贝嘴里冒出一两句成人口气的语言会让人感觉这个时候的宝贝最可爱。但随着宝贝接触的人越多,宝贝所学的语言也越来越杂,甚至宝贝会出现说脏话的现象。宝贝刚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大人画什么就是什么,说话也是一样,宝贝接触说脏话的人群,自然会说脏话。这是因为宝贝学习能力强,但分辨能力弱的原因,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方面尽量给宝贝创造文明语言的环境,一方面给宝贝做正确引导,告诉宝贝什么话是脏话,说脏话的宝贝不是乖孩子,没有那个宝贝不愿意做个乖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宝贝。
宝宝,妈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爱你?
每天下班回家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宝宝奶奶的唠叨就铺天盖地,什么宝宝太好动了喜欢啃手到处捡东西吃总喜欢闯祸啊什么的,听的我头都昏了.现在的宝宝好象大都聪明好动调皮,孩子的教育也成了我们这些新爸爸妈妈最头疼的问题.
宝宝,妈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爱你?
从宝宝出生起,他的饮食、教育等问题就成了我们家的中心话题,为此引发的家庭矛盾也不少。
首先在孩子的饮食习惯上,我坚持科学添加食物,每个月带他去接种疫苗的时候我都会给他做个营养评估和建议,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添加食物。他奶奶对我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依旧按她以前带小孩的方式来带,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她都带了三个小孩从来没这么麻烦他们还不是照样健康的很。后来在我一再坚持和宝宝爸爸的调解下,他奶奶慢慢接受了我们的喂养方式,只是还是会有忘记每天给奶瓶消毒、添新食物时一下喂的太多的情况发生。好在宝宝生下来的时候体质还不错,除了四个月前有点生理性腹泻其他健康状况都挺好的。
这样到了他五六个月的时候,我们都要忙着自己的事了,宝宝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奶奶在带,问题就出来了,有次我说要他奶奶做点青菜泥给宝宝吃,他奶奶看他吃的高兴就忘了我们说每次只能先吃一点的话,一下给他吃了大半碗。第二天宝宝就隔食了,总是吐奶还拉肚子,后来还有点发烧,一直折腾了三四天才好。
从那次后他奶奶又注意了一段时间。然后就是宝宝的教育问题,他奶奶脾气很暴躁,总喜欢把宝宝吼去吼来的,动不动就要打骂一下,我听育儿专家说这样很容易影响宝宝情绪,曾经就这个问题向宝爸爸提过,他说了几次没什么大作用,他奶奶在老家散漫惯了的总也改不过来,可是我们又要给宝宝赚奶粉钱没有太多精力带他。
现在宝宝都一岁了,大人说什么做什么他都喜欢模仿并且学的特别快,我真怕他以后也象他奶奶那样“出口成脏”。现在我们尽量多和他在一起,他奶奶在我们一家人的反对下把说话的嗓门稍微降下来了点,只是经常跟我唠叨说宝宝脾气太大了要趁早整(他奶奶的意思是不听话就要打),可我最反对的就是打骂教育。可是到底怎么样教育宝宝?这真是一个让我们头疼的问题。
宝宝现在确实也有不少坏习惯,不爱吃饭,脾气也有点坏,喜欢到处捡东西吃等.看者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也怕他养成坏习惯了以后改不过来,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宝宝,请你告诉我,妈妈到底该用哪种方式来爱你呢?
教0~1岁宝宝英语的步骤
学习母语是从听、说、读、写逐步学习起,而学习外语最好也采用类似的步骤,而且量要扩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1、由儿歌入门
教0-1岁宝宝英语最好能利用亲子共玩的方式,听觉、视觉、触觉、动作一起来,宝宝在多重刺激下,学习得较快。
方式:先放录音带或录影带让宝宝熟悉旋律,接着父母跟着唱歌调,再带着宝宝做动作。
影子欣赏:适合0~3个月以上的宝宝(视觉游戏)。照顾者可以用手做出不同形状的影子给宝宝看。
(歌曲)
Star Light,Star Bright,Star light,Star bright,First star I see tonight,I wish I may,I wish might,Have the wish I wish tonight.
摇摇乐:适合3-6个月以上的宝宝(前庭平衡游戏)。宝宝喜欢摇摆的动作,照顾者一边念童谣一边摇动宝宝时,能建立宝宝对节奏的感觉。照顾者可将宝宝置于膝盖上,一边摇一边唱"Two Little Blackbirds"这首歌。(歌曲)
Two little Balckbirds,Two little birds,Sitting on a hill,One named Jack,And one named Jill.Fly away,Jack.Fly away Jill.Come back,Jack,Come back,Jill.
被单里滚一滚: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运动游戏)。大部分的宝宝都喜欢这个游戏,但是做的时候仍要特别注意宝宝的反应,若宝宝喜欢就玩久一点,不喜欢就玩短一点、动作小一点、慢一点。首先,将被单摊开,宝宝平躺在被单上,大人(两人)一高一低让宝宝在被单上滚来滚去,并一边唱着“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这首歌。
(歌曲)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Falling down,fallling down,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My fair lady
2、父母多和宝宝对话
可以在开车接宝宝时,放给孩子听;创造亲子共读时光,念简单的字句给孩子听;陪宝宝一起看英文录影带或卡通。美好的亲子时光,会给孩子好的印象,也会增强孩子学习英文的动机。
3、不断提供给宝宝简单、有趣的英语教材
宝宝不会单纯对英语教材有兴趣,所以不要以为买教材放给宝宝听就好了,也要多跟宝宝以英语互动,让学习英语没有时空限制。以下举两个例子。
发烧Having a fever
Are you OK?
Oh! You have a fever.
Oh My dear! You have to see the doctor.
Let me take your temperature!
喂宝宝feeding the baby
Oh! is it too hot? I'm sorry.
Let's blow on it.
OK.Here you go.
Yummy! Yummy! Eat.
适合0-1岁宝宝玩的游戏
孩子在人生的第一年里经历了所谓的探索阶段。孩子在3个月内主要就是观察周围的人与事物,并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去乱抓放在面前的各种物品。过了3个月后,孩子能够较好地控制手与胳膊的活动,开始能够抓住、查看手中的小物品了。孩子很快就能够滚、爬、走路,于是他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世界,并从此开始了探索阶段。他能够自己探索事物,查看所有可能接触到的东西。
合适的玩具与游戏
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第一年的游戏与学习最为接近。孩子学习如何能看得清楚,学习如何用手,如何手眼协调。他能通过观察四周和活动自己的手与手指认识很多物品,但是他可以通过你给他的玩具,使得新学会的技能得以完善。
合适的玩具
●运动型的玩具
●拨浪鼓
●镜子
●音乐盒
●大/小球
●软玩具
●挤压出声音的玩具
●可弯曲的玩具
●活动小屋
●图书
●炊具
0~1岁的小宝宝的心理活动
孩子从出生到1岁这段时间,不会讲话,不能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愿望。父母只有掌握了宝宝这段时间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0~1岁宝宝的心理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小阶段:
从出生到3个月的婴儿,以睡眠为主。眼睛能够随着呈现在他面前的物体移动,能注视人的面孔微笑;能够追随声音转头;能够抓握接触到的东西。这时如果把周围的环境布置得丰富一些,让孩子经常接受各种视觉和听觉刺激并受到亲人的爱抚和照顾,就会促进他的神经系统的成熟、心理的发展。
3~6个月的婴儿,视、听能力比前一段有进步,开始能有目的地伸手抓面前的东西和较长时间地玩胸前的玩具,并喜欢把东西放进嘴里。这时婴儿是靠眼、耳、手、口等感觉器官认识事物。此时,父母多逗引孩子玩,经常抱孩子到室外散步,多与?quot;说话“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6~9个月的婴儿,能用眼睛长时间地注视某一件物品;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会两手交替拿东西或用双手拿东西,在双手臂的支撑下,能挺起身子;爱扔东西玩,会用玩具相互撞击;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如”拍手“、”再见“、”谢谢“等,并且能照着去做。这一阶段,家长应多帮助宝宝练习站、坐、转等动作;给孩子一些中等大小的软球、彩色积木、布制小动物和小摇铃等玩具,和他一起玩,并用正确的语言告诉他玩具的名称。
9~12个月的婴儿,能够在东西不见了时用眼睛去寻找;能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比如鸭子小车的”嘎嘎“声等;学会叫爸爸、妈妈;能自己拿着奶瓶或杯子喝水;能拉着大人的手或扶着家具行走,由于宝宝自身能力的发展,使他对探索自己周围的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什么都想看看、摸摸或把东西放人口里尝尝。这一阶段您可以用双手扶着宝宝教他学走路,经常与宝宝在一起做各种游戏,教宝宝说简单的话,以及尽量满足宝宝急于想探索世界的要求。
婴儿出生后的一年,是他一生的开始阶段,只有当他在生活上得到悉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爱抚和热情的关怀,孩子才会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为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宝宝爱粘妈妈该如何办?
我的孩子19个月大,已经会50个左右的词汇和一些简单的词句表达。孩子和我的感情也很好,正因为如此,每天上班去,他都要跟着,只好一路带他出去,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我再悄悄溜走,也听不到他哭。可是,每回我回家后,孩子一刻也不愿放松拉我的手,边走边不停地叫妈妈,我就想是否这样的告别方式让他觉得有种不安全感,害怕妈妈随时都会消失?这两天,我改变了方式,每次都主动对他说明妈妈要上班去了,让他跟妈妈说再见,这样他便会哭,拚命拉我的手不让走,我很矛盾,因为等孩子两岁左右,我要送他入托,想想到时也会碰到这个问题,不如现在就训练起来,请问这样做对吗?怎样做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专家回答
如何处理宝宝爱粘妈妈?
首先宝宝在这个年龄出现爱粘大人的情况是正常的、也比较常见。在1-2岁这个阶段,宝宝对亲近的人的依恋比较强烈。由于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可以去主动接近亲近的人并探索周围环境。同时他们把母亲或看护人看作一个“安全基地”,当有安全需要时,又返回看护人身边。这个阶段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离开看护人时感到不安,对陌生人采取谨慎与回避的态度,与亲人分离时常表现反抗、紧张、恐惧。
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改善。等到宝宝两岁以后,逐渐能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够忍耐同父母的短期分离,相信父母会回到他身边。
就像您所说的那样,如果突然偷偷离开宝宝,会给他带来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他会害怕妈妈突然离开他,因而对您的依恋就更强了。每天上班前,告诉宝宝“妈妈上班去了,等到几点钟,妈妈就回来了,宝宝乖乖在家,等妈妈回来陪宝宝玩。”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告诉宝宝妈妈必须去上班,过一段时间妈妈肯定会回来。另外,应该有人来照看并陪宝宝玩,让他感觉妈妈不在的时候也一样安全、快乐。
.png)
.png)
.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