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对待未来的态度。
测试: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看看下面的15个问题,再对照一下自己的宝贝,然后回答两个答案:“是”或“否”。
1.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3.孩子能否安定地躺下睡觉?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5.孩子是否挑食?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7.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11.孩子是否能够做到夜间不尿床?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13.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14.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15.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自由活动时,只见赟赟把文文压倒在地上,随后两人争执打了起来,我见状很生气,立即喝止他们,他们也各自回位了。
这事本该结束了,但我还是把他们叫上前来,仔细问明原因。原来文文弯下腰在地上写字,而赟赟是想叫他不要用手摸地。
原来如此。我就对文文说:“写字是件好事情,但要写在纸上,地上很脏的。如果你想写字,可以问老师要纸来写,不要再在地上写了,好吗?”文文回答说好的。
我又对赟赟说:“你想叫他不要用手摸地是好的,但是方式不好,要好好说而不应该动手打他。”赟赟看看我也点了点头。
这时我又对他们说:“打架是不对的,小朋友们应该要友好,大家都是好朋友。来,你们握握手吧。”他们笑着握了握手。
我又提醒他们:“以后可不能再打架了。”他们都笑着表示同意。
反思:
我庆幸自己问清楚了原因,否则虽然他们确实迫于老师的威信而各归其位,但却抹杀了孩子正确的意图,这样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作为老师,遇事要冷静,不能妄下判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问明原因以后再处理。否则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不正确的行为立即采取批评,就很可能伤害到孩子。对于孩子,要多份耐心才行。
另外,孩子毕竟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碰到事情往往喜欢直接运用动作来处理,我们要引导他们学习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案例一:因为班内见习的老师比较多,孩子们感觉好奇,所以盛饭时,总是个别幼儿大声说话。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老师耐心劝说,但是,有一位幼儿故意躺在地上大叫。
案例二:老师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前面讲,个别幼儿在下面大声讲话,故意做出令小朋友好笑的样子,等其他幼儿哈哈大笑,他就高兴了,变得扭屁股或挤眉弄眼,老师的课堂秩序变得混乱不堪。
案例三:实习的老师在后面做玩教具,个别的孩子随便下座位去拽老师的头发,目的是引起实习老师的注意或让她们抱一抱。
案例四:区域活动收拾东西的时候,总是看见几个“个别”孩子将积木或手工纸故意往地上扔,有时还踩一下,觉得很好玩。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个别表现比较随性、顽皮,凡是反映较强的孩子特别喜欢吸引别人的注意,如果不行、不顺就会大吵大闹,常引得老师着急生气。
班内因为有了这样几位个性孩子的存在,班级秩序有些乱。该怎样教育和引导这些孩子呢?我改变了以往的急噪、焦虑,而以平静、平和的态度来对待、解决。
1、调整心态,不与其正面交锋。在孩子情绪激烈的情况下,我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静的心态解决事情,以免事情的进一步激化,然后寻找时机,主动地与他交流,分析原因,引导他寻求解决事情的办法,使孩子这种强烈的情绪得以缓解。
2、积极与家长交流,取得理解和配合。针对孩子的情况及时和家长联系,与其交流,传授正确的指导方法,步伐一致来对待孩子的情绪反应,慢慢缓解情绪反应的强度。
3、循序渐进,适时强化。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等到他对待事情情绪有所改观时,我们就及时给予认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意识到进步后的“益处”,增强自信,从而渐渐使情绪反映强度降低。
导读: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早开口说话,但是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进度,会因诸多因素而有所不同……
虽然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进度,会因诸多因素而有所不同,但专家表示,目前仍有一些具指标性的参考标准,来判定孩子是否有语言发展迟缓的问题。她说:“如果孩子在两岁前,还不会说出具有意义性的单字,如妈妈、爸爸、再见等;或是到了三岁仍不会说出完整的句子,父母都必须要开始寻求专家协助诊断,以及订定迟缓儿专属的语言教育计划。”
专家指出,儿童的语言发展迟缓涉及成因相当复杂,在医学诊断上,除了透过复健科的诊疗,还会结合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心智科等科别,针对每位病童在神经、大脑、听力、情绪等障碍或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症状评估。魏贻汶表示,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应该出现的听力反应及语言发展征兆。以下是听语异常发展参考指标,家中宝贝只要有一项符合,父母最好考虑带孩子就医检查。
语言发展迟缓的判断指标
0~3个月
听力发展判断
●对于巨大声响没有惊吓反应
语言发展判断
●不会发出咕咕、咯咯的声音
不会发出哭声或愉悦声
4~6个月
听力发展判断
●对于音调变化没有反应。
●不会注视、寻找声音来源。
语言发展判断
●儿语中没有包含不同的音种,如:ㄅ、ㄆ、ㄇ等音。
●不会透过声音,表达兴奋或愤怒。
7~12个月
听力发展判断
●没有转向并注视声源的反应能
力。
●对于如:过来、要不要等指令没有反应。
语言发展判断
●儿语中没有包含重复的音节,例如ㄅㄚㄅㄚ、ㄊㄚㄊㄚ。
●不会使用言语或非哭泣的声音,来得到或维持注意力。
1~2岁
听力发展判断
●无法指认身体部位或书中图片。
●对于简单的指令如:丢球、拿鞋子,无法遵从实行或理解。
语言发展判断
●词汇量没有每个月显著增加。
●不会利用两个单字组成语句。如:把妈妈、水,组成“妈妈喝水”。
●不会使用如:什么?哪里?等疑问句。
2~3岁
听力发展判断
●不会区别如:上下、大小的意义。
●无法顺利完成二步骤的指令动作。例如:拿起书,再放在桌上。
语言发展判断
●无法使用二到三字词的语句来表达想法和要求。
●家中的熟悉听者,无法顺利了解小孩的言语表达。
想培养自己的孩子当个小小演说家,光靠语言能力的养成是不够的。专家认为,父母除了依照孩子的年龄,为他安排语言学习时程,塑造具安全感且高度丰富性的生活情境,也是小小演说家养成的重要关键。
但是话说回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与我们好好的进行语言沟通,有一些小宝贝因为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如智力严重不足或疾病因素,甚至是不知名的原因,无法正常使用语言与外界沟通,这时父母除了需要更多耐心,寻求专业的医疗协助,利用辅助性的手势或道具达成沟通目的,就成了另一项选择。其实语言的存在目的即是沟通,掌握正确语言教养方法,给予孩子爱与勇气,一样能终结宝贝在成长阶段的各种语言学习问题,顺利打开“话匣子”,当个能言善道的小小意见领袖。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