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旦宝贝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们天天围着老师转,一口普通话,而且特别的懂礼貌,老师还特意给他写了一幅字“主持乖宝”,为了勉励他我专门请画廊的师傅帮把字表好弄成好框挂在了他的卧室,可是,这光景不长…….
时光飞逝,旦旦上了一年级,由于工作原因,不能按时接他回家,只能让小饭桌帮忙接送,为了能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我中午下班后还是将他接回家的,可是,只是每天那短短的两个小时,旦旦就染上了很多不良习惯:饭前不洗手、小动用突出、满口地方话,最可气的是他竟然还学会了说脏话,面对他种种“恶行”,我真的是又气又恨,可是,为了能让他改掉这些毛病,我还是要找准时机选对方法帮他改掉这些毛病。
我找准机会就和旦旦交谈,慢慢的探听他平时在学校、小饭桌都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他们的家住哪里,他们之间都玩什么游戏等等。经过交谈我得知,在学校孩子们的行为言语都没问题,问题就出在小饭桌。小饭饭桌里面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都有,那么有些高年级的孩子经常是边吃饭边看电视,谁若是站在电视前挡在他们面前,这些高年级的孩子就上前一把抓住那些孩子,然后就嘴里就说出了那些脏话,说到这的时候,旦旦还告诉我说:妈妈,你都不知道那些大哥哥有多厉害呢?他们不高兴的时候还打人呢!我又问:那旦旦也和他们玩吗,也被他们打过吗?旦旦回答:我不和他玩,但是偶尔也被他们骂。妈妈,你说这些大哥哥是不是特别的威风呀,我们这群小朋友都很害怕他们,看电视也都躲在后面看的。但也很崇拜他们的,如果我这样就不会有孩子欺负我了。听到此我怎么有种遇到黑社会的感觉了,于是我忙告诉旦旦:宝贝这不是威风,那些大哥哥的行为是不对的,如果有小朋友挡住了你的视线,你可以好好的告诉他,让他躲一下,但不能用武力和说脏话来威胁,这些行为都是不对的,而且说脏话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做法呀,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旦旦看着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他告诉我说:妈妈,我以后不说脏话了,我要做一个好孩子,让妈妈喜欢,让老师喜欢,让所有的人都喜欢。孩子就是孩子,当他染上了坏行为,我们作为家长的一定要淡定,而且要及时的帮忙改正,切记不能盲目去责骂,这样做会适得其反的。有关孩子说脏话,我想和朋友们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一、查清根源,冷静处理
当我们发现孩子行为或言语偏离轨道时,我要淡定,要冷静处理,先要查清这些行为的根源,不能盲目去发脾气、去教育,而是可以先与孩子沟通,然后再商量具体的解决办法。正如旦旦和高年级孩子学会了说脏话,他是因为觉得那些“脏话”很有威力,这就是原因所在,我们能够帮孩子分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然后再告诉他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学,什么样的行不能学,孩子听进去他就会改掉那坏毛病的。
二、给孩子改正的时间
其实孩子不同于成年人,当他们犯了一个错误时,你提示他这是错的让他改掉,他当时答应的非常好,但是他们基本上属于那种“记吃不记打”的主儿,所以,我们要允许他们会再次犯错,要给他们改掉错误的时间。再来说旦旦这说脏话的行为吧,那段时间他偶尔也会顺嘴说出一些脏话,但是作为家长,就要多提示、多教育,这样给他更多的时间改正,孩子从心理上也容易接受。
三、树立良好的榜样
大家也都知道,孩子出生后他就是一张白纸,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您怎么做孩子都记在心里,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父母本身不能有说脏话的行为和其他不良行为。镜子是干净透明的,那么照出的孩子自然是清纯无暇的了。
四、合理观看动画片
前些天,我带旦旦去小区玩,看到好多孩子都来模仿“熊出没”动画片里的情节,又是跪又是求的,正巧有几位妈妈也在场,大家都说这就是和那个“光头强”学的,还有些妈妈说,现在这些动画片真的很差劲,有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宝宝,一不高兴就会对着家里人喊“臭爸爸、臭妈妈”。确实现在的动画片很多都没有什么意义,说脏话,或者打打杀杀不的情节,这些对孩子的形影非常不好,妈妈们就要帮孩子合理选择动画片,让他们接受一些正能力的题材,学一些有益的知识。
五、好习惯早养成
好习惯早养成不是一句空话,是要从实际出发,当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就应该开始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比如孩子从外面或电视上学到了一句骂人的话,说给家人听,家长听完后觉得很可头头儿还故意大声笑来应和孩子,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错误的信号,他会认为自己说的话很棒,爸爸、妈妈很开心,所以,他会继续说,可是,日积月累手你再去制止已经来不急了,我们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指出,并且要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
最后,我想说,我们总归不能跟着孩子一辈子,他们总有长大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要教育孩子学会明辨是非,让他们自己学会选择文明、懂礼貌的小伙伴作为朋友,这样就能以减少相互学骂人的机会,没有犯错的机会就不会犯错,孩子也就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也不会出现说脏话的行了,再次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宝宝个案:洋洋快到5岁了,有点内向,在幼儿园也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平时在家话比较多,但最近一年妈妈经常出差,洋洋都是由奶奶带着。奶奶说洋洋不爱说话了,妈妈也注意到洋洋心里有话,但有时不论怎么问,就是不说。妈妈与老师沟通过,老师说洋洋本来在幼儿园就是不爱说话的孩子,最近也没发生什么事情。妈妈很苦恼,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心事呢?
心理分析: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施以必要的关注。洋洋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奶奶缺少与洋洋的交流,只是保证了孩子生活上的需要,没有或很少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而妈妈由于忙于工作也忽略了与他的沟通,他心里渴望与妈妈交流,但又不确定妈妈是否有耐心听,是否有时间听,慢慢地,洋洋就不爱说话了。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对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行为、态度、价值观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方式直接关系着家庭氛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内容直接关系着孩子的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亲子之间能比较和谐地沟通,就能避免出现一些孩子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表现出与家长沟通有障碍,那么从小关注与孩子的沟通,与孩子平等沟通,养成沟通的习惯,就会有效避免以后出现在亲子间的代沟。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可以有效使用的一些办法包括:
固定“聊天时间”:家长要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可以在每天的睡前,躺在床上,让孩子说说今天在幼儿园都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高兴事儿,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儿。孩子的表述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概括归纳过程,同时家长也能从孩子的表述中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都发生了什么事,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有所了解,也能保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对于孩子的心理变化也能通过与孩子每天的聊天有所洞悉。
注重“身体语言”沟通: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可以用身体语言进行,抱一抱,亲一下,一个赞赏的眼神都是孩子需要的。美国的人类学家在研究人与人的沟通时发现,孩子在表达感情时,更偏重使用身体语言。即使有时家长没有长时间与孩子沟通,也要用身体语言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你的”,“妈妈在关注着你”。
保持一颗“倾听的心”: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家长过于主观,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需要,也没有静下心来去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的想法有时是有他的道理的。家长应该用问答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指责、批评。以宽容、鼓励的心态来听一听孩子的内心表白,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待自己的平等态度,孩子也就更乐于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减少不良沟通方法: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有许多影响沟通的方法,家长由于是沟通过程的主动一方,往往会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如经常指责、埋怨孩子,认为孩子做的总是不对的;对待孩子的问题经常是啰嗦、打岔,一个问题没解决,却想起孩子的一堆“不是”;对待孩子过于理智,凡事都要问个究竟,没有考虑孩子自己的空间和隐私。
母亲看到17岁的拉尔夫衣服上沾有血迹,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看到拉尔夫那双疲惫的眼睛和沉默的神态,她忍住了,只是把儿子喜欢吃的东西端上了餐桌。吃过晚饭后,拉尔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母亲端着一杯热奶走了进来。
母亲把杯子放在拉尔夫手中,慈爱而诚恳地问:“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拉尔夫选择了沉默,在那一刻他考虑着到底怎样告诉母亲,是直言不讳还是撒谎。
犹豫片刻,他低着头,告诉母亲自己参加了打群架,并请求母亲原谅。
母亲柔声说道:“孩子,年轻人血气方刚,偶尔冲动也是可以理解的。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希望这样的情况以后不要再发生。不过你对我说了真心话,让我非常欣慰。”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什么也不对他们说,有些事情宁愿告诉好朋友甚至不相干的人,也不愿向父母吐露。父母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知道他们的感受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归根究底是因为:父母不信任孩子;父母总是比较独裁;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和谐。
正如故事中的小男孩,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血迹斑斑回家时,一般都不分青红皂白的严厉质问,有的父母很铁不成钢,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甚至是以打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这样孩子自然不会对父母说真话。
那么,家长究竟应该怎样去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呢?
首先,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说真话的榜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不撒谎,不作假,有什么说什么,说到做到。例如:父母经常口头承诺要奖励孩子,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句话,孩子却放在了心上,当孩子完成父母要求的事情后,父母却拒绝履行承诺,或对做出的承诺打折扣,这样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的坏印象,从而使家庭教育失去基础,不被孩子信任的父母是没法教好孩子。
其次,鼓励孩子说出真实感受。父母是孩子最信得过的人,孩子听到或想到什么事情都会告诉父母,这时,父母要认真耐心地听孩子说完,即使孩子说错或使父母不愉快,父母也要心平静气的亲切的和孩子交流,不要应付、糊弄孩子。在弄清楚孩子真实感受后,和蔼的同孩子讲道理。
最后,鼓励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教育孩子学会自我反省。孩子用单纯的眼光看世界,用天真的头脑想问题,难免不受限制。父母要有艺术地教孩子学会发现错误。对孩子循循善诱,才能使他们认清方向、健康成长。
说话是沟通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但很多家长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对自己的孩子。其实要对孩子说得好,知道怎么说或说什么,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是需要学习的。
大人们尚且喜欢听好话,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更需要鼓励。自信心是很重要的。
如何培养自信心呢?
很简单,多鼓励孩子。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是全球着名的公司。韦尔奇在45岁时担任了该公司的CEO,是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无法想象的是他是一个到了成年还有些口吃的人,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的发展和成功。因为他母亲在他小时候就对他说:口吃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你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部总裁对他十分敬佩,甚至开玩笑说:“我恨不得自己也口吃。”口吃是个缺陷,但是母亲的一句鼓励的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而我们有些父母总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把批评孩子当作交流的主要内容。孩子考不及格,他们会说,你怎么那么笨,闭着眼睛也该蒙及格啊;如果孩子考了80分,他们会说,怎么连九十分也考不到,难道你比别人少根筋?如果孩子考了95分,他们会说,你怎么考不到一百分,你看看人家,一点都不用心;如果孩子考了一百分,他们还会说,不要得意,你看看班上有那么多一百分,你是瞎猫遇到死老鼠了;如果班上只有一个一百分,他们还会说,给你拣了个便宜,看你下次考多少。如果孩子语文很好,数学不太理想,他们就会说:你看看人家的数学学得多好,你怎么就不行呢?如果孩子说:可我的语文比他好啊。他们就说:你就知道跟差的比,一点出息都没有。总而言之,一定要把孩子批得体无完肤才过瘾。这些家长可能会说,我是恨铁不成钢,“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改不掉”,但事实上却恰恰相反。
有个心理学家说过:你说孩子是什么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就不要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就不要说孩子除了不喜欢学习什么都喜欢。学会和孩子说话,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鼓励是促进孩子进步的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班级一开始就使用钢笔,由于去年我们没让**上幼小衔接班,**一上来拿钢笔不习惯,字写得赶不上其他上写字班的同学,**开始回家很没有信心。我们每天都鼓励他“**,你写的很不错的,你们同学写的好那是因为他们从幼儿园就写字的,你看你幼儿园没写,现在写成这样很好的。我们不和其他人比,我们和昨天的自己比。你看你每天努力练字,现在比开始进步很多了,”**受到我们的鼓励,就每天认真练习一个字。这学期比上学期进步很大。前几天**放学回来说“妈妈,今天朱老师上课说那几个写字好的同学,要他们要加把劲了,说匡映全(**)已经赶上那几个字好的,匡映全再继续努力,就超过那几个写字好的了。”所以在孩子暂时落后的时候,家长就要不断的鼓励孩子,给孩子鼓劲,让孩子感到不是一个人在走路,后面还有我们爸爸妈妈在为他加油鼓劲!
韩老师一直给我们的理念是学习不是非得在书桌前学习,要让孩子快乐学习,除了老师布置的要书写的作业坐在书桌前。别的可以把学习的事放到生活中、游戏中学。比如**老师要求每天练口算。**每天写觉得很乏味,我就用打牌的的方式和**练口算,**兴致就很高,每天吃过晚饭就主动要和我们打牌,这样**玩的开心口算也练的不错。
**从小的理想是像爸爸一样当个警察,**的眼睛从小有点弱视,每天在家要训练眼睛,训练眼睛是很枯燥的机械动作。**爸就一直鼓励**,要想当一名警察就要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要从小把眼睛练好。长大才能当警察。所以**每天训练眼睛就很积极,每次练完眼睛自己就说恩,感觉眼睛就看得比昨天清楚了。还让我们看他的眼睛是不是更亮了。
**姐的理想是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我们就一直鼓励她为理想去奋斗。年前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自主招生名额给他们才两个,学校按成绩分配,**姐没排上,**爸就鼓励**姐自己自荐递材料给贸易大学,说一个人要为理想去争取。**姐就自己自荐准备材料给贸易大学,结果贸易大学真的就给回音,同意**姐参加自主招生了。虽然自主招生的成绩不理想,**姐感到丢人。但**爸告诉她”虽然自主招生成绩不理想,但你有为自己理想奋斗的精神,以后想起来你会无怨无悔的。为自己的理想付出的努力不丢人。那些不敢为理想奋斗的人才丢人呢。我们继续努力参加高考,继续为贸易大学努力奋斗!”**姐很快放下包袱投到学习中。
有时可以借老师、孩子崇拜的人的口来鼓励孩子,孩子都是好面子的,老师或是他崇拜的人鼓励他效果会更好。我经常与老师沟通,有时想让**哪个方面好点,我会让老师来鼓励**,孩子是很看重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位置的,俗话说老师一句顶家长十句。**姐考试有时考不好,我也会经常和老师沟通,让老师来鼓励她。老师的鼓励使她自信心大涨,会放下包袱,信心十足的。
孩子做错事时更要鼓励孩子,不能一味打击,一味打击孩子,会使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路上于是知难而退的。孩子做错事时,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引导孩子想出正确的方法,这样孩子以后再遇到困难,他就知道动脑筋想出办法的。孩子自己也不想犯错误,犯了错误孩子心里也很有愧疚感的。比如**有时考试粗心,我们都和他一起分析错误原因,告诉下次注意的要点,同时鼓励他,相信他一定能改掉粗心的不足的。
有时用激将法也可以鼓励孩子,激将法可以趁机激励孩子改正缺点,挑战自我,通过父母的鼓励和孩子自身的努力,能够磨炼孩子的意志以激起孩子“不服气”、“不服输”的精神,使孩子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内驱力”,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今天中午我就用激将法来鼓励**,**每次吃饭比较费劲,老喜欢要人喂。中午回到家,发现**不吃饭撅着小嘴坐在床上,好像有点生气了。**姐也悄悄告诉我**又想让人喂饭了。于是我对**姐使个眼色。**姐一边吃饭一边大声说“妈妈,饭都让我吃光了。鸡腿真香啊。妈妈你也赶紧来吃吧。来晚了我都吃光了。”**姐一边吃一边还发出很享受的样子。**眼睛瞟瞟我,还没动。我不看**对**姐说“人家**今天可能不饿,不饿可能就不用吃了,我们吃吧。**不喜欢吃鸡腿了。你看舅奶奶辛苦喂的鸡,这草鸡的鸡腿真香。**不饿,吃不下这鸡腿了。我们赶紧吃吧,要不都凉了不好吃了。”**一听赶紧从床上下来,自己做到桌前拿起鸡腿就吃,边吃鸡腿还边就着米饭。呵呵,饭吃完了,也没用人喂。所以方法得当,正话反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承受外界环境的刺激或压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在这个限度内,父母给予刺激、压力的强度和孩子的“内驱力”成正比,压力就会变成动力。激将法不能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围的,否则适得其反。当孩子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我个人感觉用激将法是不太合适的,最好还是用鼓励和安慰的方式;当孩子取得成绩骄傲时或有不合理要求时,可以运用激将法来激励他。
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家长的鼓励,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特别是在当今应试教育背景下,我们家长更要多鼓励孩子。当孩子告诉我们考试没考好时,我们要表现得没什么情绪变化,让孩子把卷子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儿鼓励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试就不会错了。要是感到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就去卫生间洗把脸,照照镜子,做几个深呼吸。家长的鼓励是对孩子能力的尊重和信任,我们要赏识孩子的努力过程,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最受用的就是鼓励,鼓励就像是炎炎夏日的凉风,能给我们带来清凉,能给我们带来前进的动力。
我记得有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与贤人同行,与贤人同行不如名师带路。我相信在韩老师的带领下,我育儿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有主见,有思想是一个好习惯,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倾诉,如今的孩子的思想非常的独立,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愿与朋友,家人倾诉,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做家长的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倾诉能力。
那么该如何鼓励孩子的向家长倾诉呢?
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孩子的谈话在安全、隐秘的地方进行。
1、要从身心两方面表达对孩子的爱——搂住孩子,说话时别一张嘴就是“你为什么早不告诉我们”或“你为什么会让这种丢人的事发生”,相反,应该给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如“我很骄傲你能告诉我们这件事”,或“我很高兴事情并不太糟”,或“我知道你还小,这不怪你,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无能为力的”。
2、支持孩子把事情经过讲出来——向孩子明确表示“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会永远爱你的”,鼓励他们尽早如实向大人讲清事情经过,大人会帮助他们今后不再受到伤害。应该记住的是,性骚扰者肯定会在作案时恐吓孩子:“如果对别人讲,我会杀了你。”而孩子也害怕大人会因此而惩罚他们,或从此失去关怀。
3、向孩子解释他们没有错——大多数孩子会有深深的内疚或自责,如果自己更精明或更强壮一些,那么就不会受到诱惑或哄骗,所以要明确告诉他们,你是没有任何过失或责任的。
4、如果怀疑孩子存在身体方面的损伤,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父母光是自己猜测是没有用处的,必须及时就医,请专业人士做出正确的、独立的判断。
5、保持与孩子继续交流——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今后仍然会同情、关爱、理解和支持他们,这样孩子们就敢进一步说出具体过程和感受。
听完之后的反应也应当尽量柔和,惊讶和暴跳如雷是最不好的了。这对孩子的影响很不利,也会影响孩子继续说下去。要知道孩子对家长倾诉问题有多难,是鼓起多大勇气的,若是不然,等到孩子跟你有代沟,什么都不愿意说的时候,你才想起来要与孩子沟通,那就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