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BB更有幽默感的游戏

幼儿幽默小故事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02-12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游戏:做鬼脸

推荐理由: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宝宝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贴心提示:

1、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

2、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小游戏培养孩子幽默感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更容易溶入他周围的环境,为他周围人群所接受。同时,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比较容易从各种消极情绪中摆脱出来,不会长久地沉溺于各种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将来也就能拥有更加快乐积极的人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游戏:做鬼脸

适合0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宝宝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小编贴心提示:

1、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

2、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倾力“打造”孩子幽默感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

美国许多父母在婴儿刚刚出世才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父母故意抱着孩子作“下坠”动作时,一些孩子在体味下落感的同时,还会无师自通地意识到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小脸可能会漾起笑容。1周岁左右的孩子已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学步摔倒时,不妨冲她做个鬼脸以表示安抚——此时他往往会被你扮的鬼脸引得破涕为笑。2周岁时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性中发现幽默。

3岁幼儿的智力已发展到能认识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感。当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即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你还可以默许孩子装模作样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行步蹒跚,他会边模仿边大笑。4岁左右的幼儿特别喜欢“做家家”,或扮卡通人物。当你发现你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时,你不仅不要阻拦,而且自己还可以客串进来扮演个坏蛋之类的小角色。

待孩子长到5岁至6岁时,便可能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与此同时,你也应鼓励孩子学习猜谜,甚至由孩子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文字谜语。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如果此时大人们能作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当然更是明智之举。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父母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一种父母对孩子的幽默感做出肯定的表示。

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快活、聪明,能够轻松地完成学业,甚至拥有一个乐天、愉悦的人生。

育儿心得:让孩子从小就有幽默感


育儿心得:让孩子从小就有幽默感

一、创设幽默的氛围和空间,以家长的幽默感染孩子。

让幼儿在有幽默感的环境中生活是培养幼儿幽默感的最好方法。家长每天和幼儿生活在一起最有条件向幼儿撒播幽默的种子。例如,幼儿在一筹莫展时、遇挫折时以及提醒幼儿应该怎样做或制止幼儿某些行为时,家长都可以灵活运用幽默的方法来对幼儿提出忠告、建议或批评。幽默可以代替缺乏亲切感的批评,可以代替没味道的提醒和多余的呼叨。给幼儿带来了新奇和有趣,让幼儿愉快而有效地接受家长的指导。

二、充溢自信,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幽默的心理基础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怕失败,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不是一味地悲观失望。

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丰富的词汇有助于表达幽默的想法。如果词汇贫乏,语言的表示能力太差,那也无法达到幽默的效果。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等,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丰富儿童的词汇。

四、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

幼儿幽默感的培养可随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如饭前饭后,请小朋友说谜语讲笑话;针对某件事或某个情节让幼儿编一句有趣的话;抓住他人幽默风趣的话进行即时点评等。

孩子的幽默感一旦形成,对其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往往更讨大家的喜欢,人际关系也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协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因而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快活、聪明,能较轻松地完成学业,甚至拥有一个乐天、愉悦的人生。

亲子游戏:培养孩子幽默感


而大家应该都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平常的生活中,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更容易溶入他周围的环境,为他周围人群所接受。同时,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比较容易从各种消极情绪中摆脱出来,不会长久地沉溺于各种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将来也就能拥有更加快乐积极的人生。

据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一些有趣的亲子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游戏一:做鬼脸

适合0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宝宝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贴心提示:

1、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

2、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游戏二:呵痒痒

适合1岁半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让孩子开心地笑是培养幽默感的第一步。孩子天性好动,一些花样翻新的动作会带给他更多新鲜感,提高他参与的积极性,让他在活动中笑声不断。

游戏方法:

1、将孩子抱在怀里,呵他痒痒,让他在父母的怀里嬉笑着挣扎躲闪。然后停一会儿,当他期待父母再次呵痒痒时,继续游戏。

2、和孩子面对面坐在床上,以伸直胳膊恰好触碰到手指尖的距离为宜。父母身体前倾呵孩子痒痒,直到宝宝仰身倒在床上。然后父母坐直,等待孩子来呵痒痒。如此反复。也可以不设规则,大家瞅准机会出击,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

3、和孩子面对面站着,伸出胳膊呵他痒痒,追着他跑。反过来,当孩子追着父母跑时,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父母可以假装跑不过,让他呵痒痒,然后缩成一团,不停地挣扎,用显得一败涂地的样子来逗他开心。

4、父母装出一副吓人的模样,张牙舞爪地假装要呵他痒痒,但并不真的呵他痒痒。让他体验到不同的幽默方式。

贴心提示:

1、和孩子玩这个游戏时,除了实实在在呵他痒痒之外,更多地要通过各种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让他在父母这样的反应中学会表达自己的幽默感。

2、和孩子嬉闹时要有张有弛,免得孩子过于兴奋而被呛到或者磕碰到。

游戏三:装傻

适合2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一些超乎寻常的行为与语言里面常常包含了更多幽默的元素。故意出错,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但是与平时表现截然不同的行为都是训练宝宝幽默感的好素材。

游戏方式:

1、和孩子一起发出一些傻乎乎的声音,比如“哇啦啦啦”、“嗯……”、“蒙……”,然后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2、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动作,比如假装搞错了,把袜子当帽子戴在头上在宝宝面前走来走去,然后恍然大悟似地发现自己的错误,装出一脸羞愧难当的模样。

3、故意说错话,比如把“妈妈”说成“爸爸”,“爸爸”说成“宝宝”,“电冰箱”说成“电视机”等等,说的人一本正经,旁边别的大人则哈哈大笑。

听到别人笑,说的人则故意装出一副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哈哈大笑的样子,傻傻地追问:“你们笑什么?快告诉我,你们笑什么?”。

4、故意做错事或者说错话,然后自己恍然大悟地说:“哦,我说错了”。“呀,我又做错了。”假装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并且一副十分懊悔犯了错误的样子,但是就是不改正,偏偏总在犯同样的错误。

贴心提示:

1、在和孩子游戏时,父母要全副身心地投入,不能以敷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2、设计这种游戏时,最好能有些喜剧性的冲突效果,以增强游戏的幽默成分。

让宝宝更健壮的运动游戏


2-3岁的孩子,每天可做走步练习,开始时走150-200米,3岁时能走250-300米。也可以经常提醒母亲,早上送孩子入园,可早些出门,让孩子走到幼儿园。路上不让孩子过分出汗,可根据气温增减衣服。

园外散步时,到达目的地后,要让孩子们坐在干燥地方充分休息,然后再带回来。

在气温不太低的时候,应尽量让孩子在室外玩。每天可有5个小时左右在室外度过。可充分利用沙场、水池(组织愉快的集体生活)、滑梯、儿童三轮车等做游戏。

此外,每周上3次左右的体操课,每次做15-18分钟的体操。由于2-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参加集体活动了,这时可按编组做操。

走步和攀登运动:

可让孩子在宽20厘米、长2-2.5米、高30-35厘米的斜坡上走。孩子快到3岁时,宽度可缩小到15厘米。

在地板或地面上用粉笔画一条宽30厘米的直道,让孩子双手平举前行。快到3岁时,可画成弯道,让他们走。让孩子上下高20厘米(接着可提高到25厘米)的台子。

在离地板或地面20-30厘米(接着可提高到30-35厘米)高处,立个横杆或拉根绳子,让孩子迈过去。

利用圆台架的两侧斜面,让孩子抓住斜面扶手从一侧上去,再从另一侧下来。也可在院子里修个土堆,让孩子上下跑动。

让孩子学爬梯子,熟练后,可做铁栅栏游戏。

过了2岁半的孩子,可练习用脚尖或脚后跟走路。为了使姿势优美,双手可反剪在背后,挺着胸走。

投掷运动:

可在离孩子80~120厘米处放一个高40厘米的小筐,让他们往里面抛球。

在离孩子80~120厘米处,挂一个齐孩子眼睛高的球网,让他们向网里投球。

快到3岁的孩子,可让他们在地板上滚排球,让球从放在2~3米远处、间隔为40厘米的椅子中间滚过。

全身运动:

让孩子并排坐在椅子上传球,然后让孩子并排骑在平衡木上,挨次从头顶上往后传球。

让2个孩子拽一个圈,时而站起来,时而坐下。

让孩子做俯卧撑运动。

让孩子做仰卧、双脚蹬自行车踏板运动。

象青虫那样滚动到房间里。

用四肢在地板上按粉笔画的路线爬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