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信心很重要
我们中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往往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共同意愿,当今社会用来形容有本事的人,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多才多艺。经过这次的港澳两地的论坛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每个家庭中都有一到两个小宝贝,我们家也不例外,随着漫长的成长,小宝贝变成了一个,美丽大方的小姑娘,这七年就像放了一场电影,那一幕幕仿佛像昨天一样都呈现在眼前。
这七年的过程就像一张白纸,做父母的在上面写上了问答题,有打钩也有打叉,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不同的教育培育不同的孩子。
其实每个小朋友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表扬和赞赏。倩怡也不例外,从一开始的看图写话,不知道从何下手,到现在,一看就会,这离不开表扬和认同,记得有一次,我要她写一篇文章“我的妈妈”,当时她哭着说:“妈妈,我不会写。”我找了一些题材给她看,然后我出去了,把门关上让她自己思考,过了40分钟,她低着头,样子不很好看{估计是怕受打击,又或是自己没信心},第一次拿了写好的文章给我看,其实,这次她写的不是很好,语句都不通顺,我拿着一看,笑着说:“哇,好棒哦!写的真好,妈妈都没有你这样的文采哦!此时,她的脸上笑容满面,后来她对她的小伙伴说:“我妈妈说我的作文写的很好,她都没有我写的这么好呢!”其他的小伙伴说:“你真棒,真了不起!”从那以后只要老师说要写作文,她都会把自己关进房间认真的写,写完了再拿给我看。但我看完了,我也会说,哦,又有进步了,你看,你多棒呀,我像你这么大时,我什么也不会。表扬对于倩怡来说,,是一种能量,培养她的信心很重要。
俗话说,生儿容易,养儿难,在倩怡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和父母是她的领航员,在她不自觉的时候,我们对她严格的检查督促;在她遇到困难时,我们及时的进行指导同时,我们也注重发现她的不足,特长和兴趣,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我们希望她今后的生活中,能因为有能力而更自信,能更多地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我们深知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老师辛苦的培育,和滴滴汗水,在此我真诚地感谢,帮助我们孩子获得知识快乐的老师们!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有很多父母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女孩的多种兴趣爱好是多么重要。
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大一部分家长,仍然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爱好,为孩子安排未来发展的道路;或者因为某种固有的教育思想,强迫孩子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阻断了孩子兴趣爱好的萌发。
一个小女孩,偶然发现蚯蚓断成两半后,两半都在蠕动,感到特别好奇。她把断了的蚯蚓分别搁进两个有土的花盆里,想观察一下断了的蚯蚓还能不能活。妈妈非常生气,说:“一个女孩子,摆弄什么泥巴,没出息!”随后,妈妈把有蚯蚓的两块泥巴扔出了门去。
面对孩子兴趣的萌发,妈妈却以“小女孩就应该干干净净,做点小女孩该做的事”为由,强制阻止了孩子的观察、探索行为。这位妈妈也许不会想到,她的这一骂、一扔,很有可能就此断送了一位女科学家。
在欣赏和尊重孩子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孩子方面,国际象棋大师谢军的母亲就做得很优秀。
那年,谢军面临着要么去棋队,要么继续上学放弃下棋的选择。她想上学更想去下棋,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只要往棋盘前一坐,她就会无比地畅快、兴奋。而妈妈,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自控系的电子工程师,为独生女儿考虑更多的是她的学业和前途。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妈妈,既不愿因家长干预断送一个确有天才的棋手,也不愿女儿为此耽误一生。
于是,母女间进行了一次很严肃的交谈,那时谢军才12岁。“你很喜欢下棋,对吗?”小谢军看着妈妈,从没见妈妈这么严肃过,有点儿害怕,但依然点点头。“那好,不过你要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选择了下棋,今后,就要对自己负责任!”
试想,如果当年妈妈硬逼着谢军读书,压制她对国际象棋的爱好,那么,现在谢军也许会坐在大学的教室里,而我国就会少了一位出色的棋手。不可否认,谢军的身后,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给父母的建议
作为父母,不能只欣赏孩子的兴趣,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且,不管你对孩子的兴趣持什么态度,你都要以极大的热情发现并支持,使其发展成为一种能力。
方法一:尊重并支持女孩的兴趣爱好
要想培养女儿的多种兴趣爱好、开发她的多种智能,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尊重她的兴趣爱好,并使之得到适当的满足。
例如,如果女儿喜欢扑蝴蝶,父母就不妨为她准备一只扑蝶网,和她一起到大自然去抓蝴蝶,并趁此机会教她一些有关蝴蝶或其他昆虫的知识。回家之后,父母还可以教她把蝴蝶制成标本的方法,然后和她一起对标本进行分类、存档。有机会还可以为她提供一些图文并茂的有关蝴蝶的书籍。说不定,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你造就了一位未来的昆虫学家。
方法二:在女儿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一把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鼓励。任何一件事情,孩子刚开始可能有兴趣,可是时间一长就会感觉枯燥乏味,这时就需要家长的支持鼓励,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和孩子一起去克服、度过难关。
一位智慧的妈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兴趣班报名,她想报排球班,我和他爸爸都支持她,但我们心里清楚女儿不一定能吃得了那个苦。
果然,两个星期后,女儿苦着脸跟我说:“妈妈,打排球没劲。老师整天让我们跑步、学兔子跳、做仰卧起做,太累了。”
我笑着对女儿说:“女儿,老师那是在练你们的耐力和弹跳力,这是打好排球必备的基本功。我相信你是最棒的,别人能行的你一定也能行。”
在鼓励女儿加把劲儿的同时,我还特意为女儿买回了排球,鼓励她和同学们一起玩。此外,我和她爸爸还常去看她的训练、比赛,经常同她谈排球。渐渐的,女儿成了球队的明星,从一名二传手到一名主攻手,最后成长为了学校的排球队队长。
很多时候,孩子就像一棵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这时,父母就应像幼苗上绑着的两根结实的木棍,在孩子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帮助她、鼓励她、教会她如何战胜困难,使她能顺利而健康地成长起来。
一.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
身边动手能力差的孩子比较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氛围:由于动手能力偏弱,在与周围小朋友的交往中感受到不足,孩子内心会非常沮丧。
这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天然比别人差,于是,形成孩子不原意动手做,执行力差,在学习上的体现就是,孩子不爱动手做作业。
而不动手去做,最后会导致孩子看什么都很简单,但自己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这会给孩子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很大的困扰,儿童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克服这一系列的障碍。
二.动手能力的好处
我们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我们人有完整的思维,而思维的发展,是与生活中的语言、动手行为的促进全然分不开。
让小孩子从小动作灵活,为其长大后在掌握各种知识技能中提供有利条件。
可以在孩子小时候就刻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在家务上,玩具手工上都能亲力亲为,小孩子就会变得灵巧,思维更加活跃,日后在面对庞大的体制教育中增加解决问题能力的优势。
三.培养动手能力从哪下手
小丫认为,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其思维也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发展的。
家长可以利用在户外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利用自然环境,多途径、多方式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当然,如果你身处城市之中,平时工作比较忙,陪孩子时间比较少的家长,小丫建议家长可以带小朋友到巧手丫益智手工乐园进行益智玩乐。
巧手丫益智手工乐园专业为3—12岁少儿开设课余健康休闲娱乐场所,致力于为小朋友们打造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艺术天赋!
1.关于网瘾。
对于一个有网瘾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他形成网瘾的过程,就是父母失职的过程。记住,孩子最初有网瘾任就在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警觉,孩子一旦滑入深渊,带给父母的就是无尽的哀怨。
请您记住: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控制住家里的电脑。当孩子哭着喊着想玩电脑的时候,您一旦迁就他,就等于给孩子喂了一口毒药。信不信由您,反正是,每一个沉溺网吧的学生,背后都有一对失职的父母。
2.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安全意识。
无论老师嘱咐了多少遍,总是有些学生在放学路上违反交通规则。对孩子安全规则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家长别闯红灯,别抱侥幸心理,遇到孩子有乱跑乱串行为,必须要严加训斥。尤其是骑电动车的女家长,不乱闯红灯就是给孩子做表率。
请您记住:老师只负责校内的安全,管不了路上的交通。一旦您家孩子违反交通规则而受伤,您将会心疼一阵子,乃至一辈子。
3.给孩子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孩子厌学,孩子逃学甚至跳楼……貌似是孩子的事儿,但实质上,是家长没做好胸怀培养的结果。
请您记住: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孩子就不会想不开。父母吵闹,父母离婚,父母生活习气不好,孩子成才则是奢望。最近某中学的高材生,因为父母吵闹着离婚,孩子一气之下跳楼了。等孩子没了,一切就都晚了。
4.带孩子读故事。
有人问读故事和看电影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反复研究的结果表明,给孩子讲故事、包括孩子自己读故事,对孩子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强化会比看动画片的孩子好很多。这个过程其实是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通过锻炼孩子的读书习惯,让孩子一辈子喜欢读书。第二是锻炼孩子的某种能力,比如想象力,而这个能力对他的一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心理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往往会影响到他的一生,看一看那些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邓亚萍,熊倪,刘璇……他们个个都有极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在关键时刻才能镇定自若为祖国争得荣誉。
中科院心理调查结果表明,那些高考状元制胜的法宝并不是他们智力超常,而是在考试时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
那么,我们的幼儿教师就应在教育活动中挖掘和利用各学科所包含的心理素质因素,将心理素质教育同各学科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例如,角色游戏:通过角色转换;体育游戏:通过跑、跳、攀登;在小朋友们面前讲故事等,使他们克服胆小害羞的心理,变得大胆而勇敢。此时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要注意做到:表扬时要恰如其分,以免使幼儿形成骄傲的心理;批评时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因人而异,以免使心理脆弱的幼儿难以承受。
另外,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做某种游戏时,老师指出:学得像的同学可参加,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因学的不像而不能参加,这时孩子心理难免感到沮丧,有一种失败的感觉。老师这时鼓励道:这次不行,下次再来。第二次做游戏就发现学得像的孩子大大增加。看来适当让孩子承受一点挫折,对心理健康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没有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非凡人物或超级明星,但他们同时又认定,这些“非凡”是人物天生的,从其一出生,那“非凡”就已经注定了。
很多成就卓著的人物属于天才。在他们幼小之时,智商即已超出常人许多。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另一个事实:天才人物也需要后天培养。凡人经过悉心栽培也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材。研究了世界上120位名人(包括第一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艺术家、体育明星、记者)以后发现,他们当中许多人在少年时代并非出类拔萃,有的甚至被认为是“智力低下”。然而只要他们一经激发起来,其创造力就如火山爆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他们。
只要有恰当的条件,遇到合适的机会,许多儿童能够成为天才人物。他强调说,人类的潜力实际上要比我们在智商测验中所得到的数据大得多。同时,那些有天资、可造就的孩子也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
孩子的生活环境,孩子幼小时期所受到的知识的熏陶,以及父母对孩子所持的态度——这些加起来,便是一个平凡的孩子走向出类拔萃所必需的条件。
再伟大的人物在其童年时期也需要得到大人的鼓励,这一点做父母的需要明白。譬如,当你两岁的孩子用小手在玻璃上“创作”了第一幅画时,你的一句“真不错”就有可能决定他成为未来大画家的命运。当孩子长到六岁时,用他稚嫩的语言向你谈了他对一件事物或者对一本童话书的看法,你专注和微笑的目光,加上鼓励他“说下去”的慈爱口气,就有可能使这个孩子在不久的将来显示出卓越的思辨和想象才能。
伟大人物幼时的生活环境同样重要。一位钢琴家弹奏练习曲时总是把她出生不久的婴儿放在身边的摇篮中,孩子的父亲则茌一旁静静欣赏或读书,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了出色的艺术家。他回忆说:“正是家庭那种温馨安宁的艺术氛围塑造了我。”这话如此朴素,但却意味深长。
我身边一个爱好绘画的朋友,以前常常带着年幼的儿子去美术馆或是一些搞艺术的朋友那里观摩或玩耍。现在这个美术爱好者的儿子,已然成为国内杰出的画家。
专家们认为,杰出人物幼年时的天资可能各不相同,但他们经历中的某一点却极为相似,即所谓家庭和父母在他们智力启蒙阶段所起的重要作用。专家发现:家里经常播放音乐并不意味着孩子将来一定成为音乐家,但是如果家里根本就没有音乐环境,那么孩子则不可能成为音乐家。所以,可以认为:家庭是伟大人物的摇篮,父母是天才矿藏的开掘者。
很多父母都急于开掘自己身边这块宝地,从小就为孩子安排了“博览群书”计划或“专业主攻”方向。这非但不能达到他们“望子成龙”的愿望,到头来反而会“恨铁不成钢”。专家们提醒家长,“如果父母决计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超级明星,他们大概不会如愿以偿”。
一些有经验的父母,能够适时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来合理地创造一些条件。
首先是早期发现和鼓励孩子的兴趣。通过一些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影响,要比那种强制灌输的方式更有效果。要知道,有些事即便是费尽苦心也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而你随意做的一件小事,却有可能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这需要父母能够“慧眼识珠”。第二阶段是适当的“投其所好”,也就是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此概念,父母一般都理解为对孩子学习上的投资。有些父母宁愿花上千上万元给孩子买钢琴、电子零、游戏机,也难得给孩子买他渴望已久而在父母眼里不那么重要的东西。例如,孩子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飞机模型,要求大人给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材料,而做父母的却跑到超市给孩子买回电脑,以为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更有好处,殊不知,正是这东西抑制了孩子某方面才能的发展。
不能说穷人的孩子更有意志力,但有些家境不太富裕的孩子却更具有成材的条件。这些孩子更刻苦、更专注,而且更有毅力。在专家看来,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专门人才或杰出的人物,从小就应具备坚定的信念和面对困难的勇气。父母们应该懂得,人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失败孕育着成功。失败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是父母在这时更需要给孩子以鼓励,也许一句“再来一次,你不可能总失败”,便会坚定孩子的信心。
父母须知:人人都有可能是伟大人物或超级明星,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以鼓励,让他们不停地干下去。而作为父母,首先应该想到:
当你埋头工作时,时不时回头看看,你那可爱的孩子在干什么。
孩子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有可能被你引导到“天才”的路上去。
孩子需要你的鼓励,要知道,连伟大人物也需要这些。
创造条件,并不一定要斥以“巨资”,也许一张小书桌,就能使这“未来的伟大人物”开始征程。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