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天真活泼、调皮好动,可一提起作文,便脸色大变,大有“畏文如虎”的心理。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男孩的语言思维比女孩发展慢。的确,在那些口齿伶俐的女孩面前,男孩常常显得笨嘴笨舌,写作文,也难得凑出几句话。怎样培养男孩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呢?
作文即说话孩子初学作文,把作文看得非常神秘。父母应该想办法为孩子解除这种顾虑,让孩子明白作文即说话的道理。八、九岁的男孩可说是游戏大王。每当他们玩得兴致勃勃归来时,父母看见孩子没鼻没眼、衣服脏乎乎的,便厉声呵斥起来。假若父母想激发孩子的作文兴趣,不妨改变一下教育方式:“看你高兴的样子,准是玩了好游戏!”孩子一听父母关心自己的游戏,一定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讲述游戏的过程和乐趣。当他讲得有声有色时,你顺口称赞一下;当他找不出合适的词汇讲述某个动作而急得手舞足蹈或者结结巴巴时,一定要及时地为他递去准确的词汇,若给的是成语或妙语,更会使他的兴奋情绪保持下来,讲完游戏的全过程。最后,他话音刚落、余兴未尽时,父母马上说:“要是你写下来,定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孩子会半信半疑,父母要鼓励他尝试,立即要求孩子拿笔写,不会写的字空着,错别字也不责怪,要他一气呵成。写完的作文,父母应该拿过来,很有兴味地朗读一遍,称赞一番。当孩子听到父母饶有兴味地朗读他写的作文时,无意中会增强他写好作文的信心,使他领悟到作文即说话的道理。作文须“放糖”孩子打破作文的神秘感后,父母还应继续引导,让孩子懂得,作文不是“白开水”,还须“放糖”。所谓“放糖”,一是鼓励孩子大胆用词,使语言生动;二是鼓励孩子讲究谋篇布局,使结构新颖。每当孩子写完一篇作文或日记时,父母要孩子自己统计一下,究竟用了几个得意的词汇,是多了还是少了?该用成语的地方用了没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自觉地运用许多学过的词汇。孩子一旦知晓作文即说话的道理,往往又会出现记流水账的倾向。若写春游,就按“出发--目的地--回来”三段式写,全是大白话。这时,父母可以启发孩子,回忆春游中使他感兴趣的某个场面、某件事物、某种动作、某句话语,要他从最有兴趣的地方下笔。孩子的情绪易生易逝,易聚易散,从最感兴趣的某个场景、事物、动作、语言开头,可以调动孩子的写作情绪,也便于把文章写生动。文章开好了头,接下去就顺当了。我用这个办法辅导孩子,使他有了较大的进步。比如他的一篇日记是这样开头的:“‘张乐克,你该当何罪!’我一进教室严老师劈头就问。我心想,我没有犯‘罪’,严老师在开玩笑吧?我刚想说‘该当无罪’时,便看见了劳动委员和地上的一堆彩纸。我想起了昨天下午的事。”他别出心裁的开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每次作文都要动脑筋,想点新花样。这样练习多了,孩子自己就会琢磨怎样开头、结尾,怎样把作文写生动。作文要写身边的事我们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写思想性强、有积极意义的人和事。这种过高的要求往往使孩子感到无事可写。其实,初学作文的孩子只要能把自己身边的寻常小事写得生动有趣,就很不容易了。作家尚且要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难道对一个初学作文的孩子倒要求他写自己陌生的、被拔高了的生活么?取材要求过分严格,只会使孩子忽视周围的人和事,忽视他亲身经历的种种生活,给他们套上思想枷锁,增加写作的苦恼。做父母的,不妨多一点童心,鼓励孩子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入手写作。我儿子喜欢玩蚯蚓、蟋蟀、蚂蚁;走到沙堆边,就乐不可支地寻找小贝壳,遇到一洼水,定要踏上去溅起水花……我告诉孩子,这些均是写作的素材,并鼓励他细心观察、慢慢体验,写进日记或作文中去。这样日积月累,就会感到有写不完的素材,写得多了,就渐渐地能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来。建议一:呵护男孩的好奇心,满足他的探索欲
男孩出于好奇心搞破坏,妈妈要郑重对待。男孩因好奇痴迷于某种破坏时,妈妈不要过多干涉,只需给予支持,并提供必要的引导就行了。
陈源无意间走进了妈妈的书房,对里面各色的颜料产生了兴趣。妈妈是一名美术老师,书房里常备着颜料、画笔。陈源好奇地用水把颜料化开,然后就兴奋地拿起了画笔。他觉得从书房到客厅的白墙壁不错,就开始得意地在上面画了起来。
晚上,妈妈一走进屋,就被这面“花墙”激怒了,但她忍住了,没批评男孩。第二天,妈妈买了一套儿童绘画用具给他。陈源喜出望外,从此他就在这些用具上挥洒兴趣了。
如果妈妈没有送给陈源一套儿童绘画用具,而是给了他一顿打骂,那就是错误地扼杀了男孩的“破坏能力”。男孩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常反映出他对某些事物更为敏感,这正是发掘男孩天赋的好时机。
建议二:不姑息男孩的故意破坏行为
男孩出于愤怒、撒娇,故意砸、摔物品的行为,属于故意破坏,这不同于探索心理,是男孩恶劣品质的表现。妈妈此时千万别姑息,要让男孩为破坏承担责任。
夏鑫吃晚饭时,发现妈妈没有为他做“糖醋鱼”,脸色马上就变了。他问妈妈:“为什么没有做?”妈妈解释说:“下班太晚了,鱼卖完了。”夏鑫又问:“那你怎么不早说啊,害我空欢喜了。”妈妈说:“不是怕你不高兴吗?”夏鑫嚷道:“你现在说,我更生气。”就“砰”的一声把碗扔到了地上。
这是他第三次砸碗了,妈妈不想再原谅他了。妈妈的脸色也冷了下来,低声说:“要不赶快吃饭,要是不吃,你就饿肚子吧。这个碗的钱从你下星期的零花钱里扣。”
从那之后,夏鑫就主动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破坏大王”如果是在恶意破坏,妈妈一定不能纵容他,让他养成骄纵的坏脾气。妈妈在弄清他破坏的原因后,一旦发现他是恶意破坏,就要让他承担后果。男孩可以选择自己把东西修好,或者购买新物品偿还。
建议三:发掘男孩破坏行为后面的天赋
男孩的破坏性后面,隐藏着许多天赋,例如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妈妈要善于观察他的破坏,从中发现男孩的天赋,然后通过正确引导,让男孩的特殊才能展现出来。
陈同不喜欢汽车、手枪这类男孩喜欢的玩具,他只喜欢玩积木。有一天,他把妈妈的女式皮箱给报废了:他用小刀把皮箱挖成了一个个小洞,说:“我在给小兔子建一个卧室和客厅。”
妈妈没有批评他,反而给他买了许多介绍建筑的图书。妈妈给他买了复杂的建筑积木,有时间就和他玩搭房子比赛。陈同的积木建筑搭建得别有风格,又快又好。陈同对建筑的兴趣日益浓厚,没事就琢磨,当一名建筑师成了陈同的理想。
不反对男孩探索性的破坏应该是妈妈的教育起点,终点是挖掘男孩破坏背后潜藏的天赋。男孩毕竟还小,他无法察觉出自己破坏行为的背后有什么秘密。妈妈要做男孩特殊才能的发现者,并为男孩提供条件,将他的天赋引导出来,变成他的特长。
每个人的EQ都不是与生俱来就是完美的,成熟的。EQ是可经由后天的有意培养和训练来完善的,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即高EQ是可以培养的。
因此,情商的早期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最佳的培养时机是从0岁开始。在情商的早期培养过程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
0—5岁是培养孩子高EQ的关键时期。丹尼尔?戈尔曼强调,人们 EQ的形成开始得极早, 0岁时婴儿已经开始感受和学习,进而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建立我们已有的观念,孩子脑部的发展在0-5岁时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别在情感能力的学习方面。
l、培养孩子自知
自知,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绪。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怒哀乐的不同情绪。父母每日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说出自己的感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培养孩子自信
孩子的自信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而是要靠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当孩子学业有进步或其它表现良好时,父母可以给予适度的赞美,以此来鼓励孩子,令他更加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3、培养孩子自尊
要孩子尊重自己,父母要先尊重他们。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满的行为或表现,父母也不宜对他作出无情的指责,而是应该耐心地给予他们引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还是关心和爱护他们的。许多父母无意间在亲戚朋友面前责骂甚至体罚孩子,这样会令孩子自尊尽失,还会破坏亲子感情,更甚者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4、培养孩子自控
假如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容易发怒、生气,这是EQ低的表现,这样不单会令人处事失去理智,不能冷静地做出正确的判断,久而久之,身体还会出现高血压和癌症等疾患。父母要孩子懂得控制愤怒和情绪的波动,自己也要懂得自控,控制怒气,要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
5、培养孩子自在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天分,如运动、语言、音乐等,父母要协助孩子发掘他们究竟擅长哪一方面,并要好好培养,这样,让孩子发挥所长,能使他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自我激励,向更高目标迈进。不过,在用心培养孩子的同时,切忌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压力之下的孩子身心都很容易受伤害。父母要教导孩子能面对逆境和失败。
6、培养孩子自律
培养孩子自律,除了要教导孩子遵守家庭、学校的规矩外,还要培养他们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因为这种能力将有助于他们将来踏入社会后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7、培养孩子自理
自理,就是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如自己做功课、整理书包、收拾玩具。训练孩子自理,不单是孩子成长迈入独立自主阶段必经的过程,还是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孩子料理自己的能力愈高,对自己的信任就会愈大,便有足够的信心去克服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8、培养孩子欣赏自己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可是,并非每个孩子都懂得欣赏自己,有时候,用心去完成一件事情,非但不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反而还可能受到许多批评,令自己信心大失,所以,父母要指导孩子欣赏自己的长处和成功。
9、培养孩子负责
培养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和承担后果,是父母们在培养孩子高 EQ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孩子理性、成熟的表现。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不必大声叱责,令他觉得大伤自尊,而是应该给他分析错误所在和要改善的地方,好让他不会重蹈覆辙。
培养孩子有责任心,就要从小教育他们诚实,并且父母要做到始终如一地要求孩子。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诚实、责任心的理解会有所改变,但父母对孩子的标准不应有任何改变。
10、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这是基本的人际关系技巧。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有能力从细微的讯息去察觉他人的需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1
不抱怨、不批评
高情商的人不批评、不指责别人,不抱怨、不埋怨。其实,抱怨和指责都是不良情绪,它们会传染。高情商的人只做有意义的事情,不做没意义的。
2
热情和激情
高情商的人对生活、工作和感情保持热情,有激情。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让好的情绪伴随每天。不让不良情绪影响生活和工作。
3
包容和宽容
高情商的人宽容,心胸宽广。心有多大,眼界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高情商的人不斤斤计较,有一颗包容和宽容的心。
4
沟通与交流
高情商的人善于沟通,善于交流,且坦诚对待,真诚有礼貌。沟通与交流是一种技巧,需要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摸索。
5
多赞美别人
高情商的人善于赞美别人,这种赞美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看到别人优点的人,才会进步得更快;总是挑拣别人缺点的人,会固步自封反而退步。
6
保持好心情
高情商的人每天保持好的心情,每天早上起来,送给自己一个微笑,并且鼓励自己,告诉自己是最棒的,告诉自己是最好的,并且周围的朋友们都很喜欢自己。
7
聆听的好习惯
高情商的人善于聆听,聆听别人的说话,仔细听别人说什么,多听多看,而不是自己口若悬河。聆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聆听是更好沟通的前提,聆听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一种沟通。
8
有责任心
高情商的人敢做敢承担,不推卸责任。遇到问题,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视自己的优点或者不足,敢于担当。
9
记住别人的名字
高情商的人善于记住别人的名字,用心去做,就能记住。记住了别人的名字,别人也会更加愿意亲近你,和你做朋友,你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有好的朋友圈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