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体验种植的乐趣,增强环保意识。
3.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活动难点: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幼儿真实体验植树,活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幼儿安全。
活动准备
1.植树视频
2.模拟种植树木的玩教具
3.小树苗、浇树种树用的铁锹铁桶等若干
4.摄像机
5.事先选好种植场地
6.设计带有“我是小小植树员,快乐种植”“创建绿色家园,从我做起”等标语的横幅并提前挂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认识植树节
1.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植树节
师:“什么是植树节?植树节是哪一天?认识哪些树木?(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树木)”
2.播放植树节视频,幼儿观看后提问
师:树木有什么用?(可以让幼儿自由讨论,再请幼儿回答,教师给予纠正)
3.了解到树的重要性,引起幼儿对树木的兴趣。
教师小结“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沙尘暴,调节气候等作用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保护树木”
二、学习植树的基本方法
1.再次观看视频,师:“刚刚视频里面的人是怎样栽树的?”
2.拿出玩教具模拟种树,教师示范(先在沙土上挖一个坑,把树苗放进坑里,然后在把土盖上,最后浇上水)
3.分组让幼儿动手操作,3-4个人一组,教师在旁边指导。
三、体验植树
1.教师带领幼儿去到幼儿园的种植角,按照之前的分组让幼儿自行排好队;
2.教师示范教会幼儿种植方法,教师示范时要体现出分工与合作;
A.首先,我们要挖一个比树根大一点的深坑,大小自己判断;
B.解开束缚在树苗上的绑绳;
C.先在树坑中浇点水,把树苗放入坑里,把树苗扶正;
D.接下来往树坑里面填土了,这时要注意,填土的时候稍微把树苗往上面拉一下,让树根能够彻底朝下,方便扎根;
E.接着用脚将土踩一下,避免有风把树苗刮倒,其次,避免待会浇水的时候产生缝隙;
F.然后再次给树苗浇水,浇水过以后,记着将树洞上面铺上一层薄薄的树叶或者塑料薄膜,避免杂草的生长;
3.按照小组分发种植工具以及小树苗,让幼儿自行讨论各自的分工;
4.幼儿种植时,教师要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在植树过程中要注意同伴间的分工与合作,并进行安全教育;
5.种植完毕后,插上小标志,方便以后观察和照顾。
四、结束活动:
1.种植结束,让幼儿回忆植树的整个流程;
2.幼儿与自己亲手种下的小树合影留念,并由教师拿到班级进行展示。
五、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查找一些有关养护树木的小知识,并在下一节活动课给其他幼儿进行分享。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大自然,体验植树的快乐。
2、体验同伴间团结合作的乐趣。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参与节日游戏。
二、活动准备
1、树苗及植树工具。
2、出发前的安全教育及准备。
三、活动过程
1、组织好孩子,进行出发前的安全规则教育。
2、给幼儿分组植树,教师在旁协助。
3、完成植树,整理队伍并清点人数后返回。
四、活动延伸
绘画《我去植树》。
五、设计反思
树,不仅供给我们生活所需,也带给我们美好的童年回忆。一棵树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区,它容纳、孕育了许多其他的生命。我们组织的《拜访大树》活动中,提供了一个让孩子们亲切树、认识树甚至爱上树的机会。让孩子们有从容和树相处的时间,让幼儿用他们天生的好奇心与敏锐的观察力去看树、听树、闻树、模树,去发现树的种种样貌与内涵,让孩子们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对树的`美好情感。总之,该活动不仅让幼儿亲身探索了大自然中的各种树,而且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去表达对树的认识和喜爱,真正和大树做朋友。
这个主题的开展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教师和家长始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愿意说的宽松环境,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活动的愿望。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幼儿自主地参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感兴趣,所以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
11月4日,我们博物馆幼儿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仅仅半天的活动又赢得了家长们的手掌声,赞扬声,并且运动会在孩子和家长的欢声笑语下圆满结束。
本次亲子运动会主要体现出全家总动员,一起体验亲子游戏的乐趣。这次运动会里有个亲子操,要求家长站在幼儿身边跟着音乐动起来,家长们做早操的年代相信都已经过去很久了,在他们日夜为自己的宝贝劳神操心的.时候,会没有时间跟宝贝一起运动锻炼,这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让我们高兴的是男、女家长都没拘束,很自然也很高兴的动起来了。
在游戏中,很多家长都极力配合活动要求,守规则,提倡乐趣第一,比赛第二。并且通过活动我看到多数家长特有班级荣誉感,自己参加时就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享受活动乐趣,过后还在一旁给其他人鼓劲加油,希望孩子班上能赢,当听到孩子班上赢了时,发出了喜悦的欢呼声。
亲子运动会”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团结中胜利的喜悦,使孩子体会了合作、协调以及分享成功的喜悦,也让家长和老师之间增进了彼此了解。看着稚嫩的孩子们出色的表演,我心里无比欣喜。看着孩子们你追我赶的兴奋表情,家长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与孩子们一起参与各项活动,也让大家忘记了时间和年龄,仿佛都在这一刻定格,这不仅是一个愉快的日子,我想也将是孩子们长大后难忘的一天。
一、活动前言及活动目的
心理主题班会是以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其对扩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探讨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全面提升自我品质,促进个人成长,特举行心理主题班会设计大赛。
二、活动主题:
与心相约快乐成长
三、活动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四、活动时间:
x月x日
五、活动内容和要求:
1、各系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心理主题班会设计,先在本系部内开展预赛,通过内部评选后,选送三个方案进行校级评比;
2、班会内容需与心理相关,主题鲜明,能紧密联系学生和班级实际,符合学生身心特征,融科学性、教育性、可操作性于一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突出心理元素,具体内容可自定;
3、心理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可根据比赛要求自行创作班会形式,创意新颖者可酌情加分;
4、选送的.方案材料需包括心理主题班会策划书、总结等文字资料,开展班会活动的音像、图片资料,以书面和光盘形式提交。
六、评比标准:
七、活动安排策划:
1、x月x日各系部根据活动内容和要求开展预赛,并于x月x日通过内部评比上报三个方案进行校级评比;
2、x月x日由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心理主题班会评审组,根据评审标准对参赛方案进行复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3、x月x日在校心理网站公布获奖结果;
4、x月x日根据奖项的评定颁奖。
八、奖项设置:
一等奖x名;二等奖x名,三等奖x名。
一、个案
方方是一名四岁的小女孩,自小班入园后,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哭闹。她倒很安静,从不吵闹,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着小朋友玩。她不用我们老师过多的操心,真是一个“乖孩子”。
你看,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挤到我面前,大声嚷着“老师,我要,我要布娃娃”“老师,我要汽车”“我要小飞机”……唯独她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你要玩玩具吗?”“要”她轻轻地说。“你想玩什么?”无语,她用手指了指娃娃。她平时沉默寡言,不能用流畅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对话通常是被动的一问一答或不答,其行为表现为明显的交往退缩。
二、分析
退缩行为是幼儿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行为常有退缩表现。如果不及时帮助幼儿消除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定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导致幼儿一生的心理障碍,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乖孩子”,应及早觉察幼儿的退缩行为,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以幼儿克服退缩行为和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通过了解分析,造成方方退缩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方方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与人交往。
2、家庭环境的影响,使方方语言表达能力落后。方方父母工作忙,先后由讲永康话的外婆和讲宣平话的奶奶照顾,由于生活在混杂的方言环境中,较少使用普通话交流,使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3、方方有过尝试失败的体验,使其不敢与人交往。上半年方方曾在私人幼儿园就读,她那不同与其他小朋友的永康话和宣平话,曾引起同伴的嘲笑,打击了她的自信心,从而使她产生了退缩行为。
三、对策
1、家园配合,发展语言。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方方的交往主要源于语言障碍,要想使其问题行为得以矫正,首先应从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入手。经与方方的父母沟通,他们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我们的矫正活动。我对他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在家中,尤其是方方在场时,坚持使用普通话;二是父母必须尽量抽时间多与她接触,进行感情交流,如给她讲故事,多和孩子交谈、做游戏。让家长打开家门,走出封闭的小天地,给她寻找伙伴或带孩子去走亲访友。改变家长那种看到孩子很乖,就好像什么都好的看法。通过家长园地刊登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引起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改善方方家庭环境的同时,使其内敛的情绪得以放松。在此基础上,我在班里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帮助方方的活动。
2、重视环境的创设,营造充满爱的氛围。
布朗芬布伦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环境对人的性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小班幼儿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问题,会产生心理焦虑,那是很自然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理解孩子、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感情,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真诚、温暖的爱,从而使幼儿对老师产生信任。
早晨来园时,我面带微笑地主动抱抱她、亲亲她、迎接她,有礼貌地向她问好,从简单的对话中引起孩子说话的欲望。课后和她玩“木头人”“猜拳”“猪尾巴”等游戏;午睡起床后,变着花样给她梳不同的发型;有空就主动寻找话题,与她聊天交谈,如:“你这件衣服真漂亮,是谁买的?”“今天谁送你上幼儿园的?”“你最爱吃什么?”等等。即使她不理不睬,我也想猜她的心思,帮助她解决困难,让她相信依靠老师,使她感到老师像朋友,老师喜欢她。
3、寻找“闪光点”,引导同伴接纳、关爱他。
单纯有老师的关爱还是不够的,同伴的接纳,关心也同样了很重要。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集体的作用,教育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学。我还有意识地把她的座位安排在性格外向,爱说爱笑的'小朋友旁边。让活泼开朗的幼儿和她游戏、交谈、给她以积极的影响。我还为她安排了生日活动,让她生日那天感受到幼儿集体的温暖,感受老师和小伙伴的关心。生日那天,小朋友都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围在她的身边。有送的小红花、有的送图画、有的送糖果,大家都一起唱着《生日快乐》的歌,并且每人送她一句美好的祝辞“祝你生日快乐”。方方捧着礼物,听着歌声,她神情异常,眼睛有点湿润了。
我发现《生日快乐》、《两只老虎》等歌曲,孩子们非常喜欢唱,方方也喜欢唱,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她能很完整地跟唱。此外,我还发现方方喜欢韵律性较强的儿歌,于是经常请方方上台为大家朗诵。方方不愿也不敢上台,我就请几大胆的孩子陪着一起表演。起初,方方站在台上低着头不张口,但我还是和小朋友一起为她鼓掌、加油。渐渐地,尽管她很胆怯,尽管几乎听不到她的声音,但方方终于能在众人面前张口了。通过经常性地唱歌、念儿歌,方方用完整语句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她的自信心也增强。
4、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我们在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美国哲学家艾马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具有退缩行为的幼儿。我们要为其增强自信,就是“成功是自信的第一秘诀”,即让她体验成功。
我有意识地为她创造成功的机会。自从她开始信任我,喜欢走到我身边后,我就选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任务让她完成。我多给她发言的机会,声音高低先不作要求,只要她说,就多鼓励她。提供给她锻炼的机会。如“请你去叫豆豆进来梳头。”“请你把这本书给冰冰”等,积极为她创设与同伴主动交往的机会。每当她完成任务后,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五角星或一朵小红花等。尽量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帮助她勇敢地迈出主动与人交往的第一步。
四、效果
经过一年的家园配合,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她能在小朋友面前大声说话,能主动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友好地参与游戏。她有了很多好朋友,现在还经常邀请好朋友到她家玩。方方还能上台朗诵儿歌、唱歌了,在幼儿园开展的“小歌手”比赛中还得了三等奖。方方的自信心增强了,渐渐与小朋友产生了认同感,在交往中不再退缩了。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为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只关心、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象很听话,是个“乖孩子”但情感淡薄、性格脆弱、意志薄弱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应引起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幼儿期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时期。应抓紧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特征。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特别要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家庭心理健康的知识,消除产生心理健康的隐患,实行早期干预、治疗。
作为教师我将不断学习、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将永远记住关心孩子、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我深信:只要相信幼儿,热爱幼儿,耐心教育就可以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为他们将来更好适应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2006-2025 幼儿教师教育网 yjs21.com 湘ICP备2022004057号-6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