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说课稿范文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范文 08-07

好的,这是一份根据您要求精心重写、更富专业感和真实性的《小手真能干》幼儿园小班说课稿,去除了AI痕迹,并自然融入了指定网站名称: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小手真能干》

一、 说教材

《小手真能干》这节课,是我们小班精心设计的一堂综合活动。核心就是围绕孩子们天天在用的小手做文章,带着他们去认识、去发现、去感受自己这双神奇的小工具。内容紧贴小班娃娃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就是要让孩子们在玩一玩、动一动、试一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到小手长什么样、能干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去爱护它。这个主题既实在又有趣,特别适合小班娃儿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

二、 说学情

咱小班的宝贝们,正是好奇心爆棚、什么都想摸摸碰碰的年纪。他们对身体、对世界充满了探索欲。不过呢,这个阶段的娃儿,安全意识还在萌芽期,有时候玩起来就忘了小手也会“受伤”,比如可能忍不住咬指甲、玩危险物品啥的。所以啊,这节课就是要抓住这个关键期,让孩子们在认识小手本领大的同时,也把“小手需要保护”这个重要概念种在心里,帮他们建立最初的安全意识,知道爱护自己。

三、 说目标

基于娃儿们的现状和主题核心,我设定了这样几个目标:

  1. 认一认,说一说: 让孩子们能指认出自己小手上的基本“零件”,比如手心、手背、手指头、小指甲盖儿,还能用简单的话说说小手都能干些啥(拿东西、摸一摸、感觉冷热软硬等等)。
  2. 玩一玩,试一试: 通过带着孩子们看、模仿老师做、自己动手操作、参与游戏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在欢乐的氛围里锻炼小手的灵活性和观察力。
  3. 爱小手,护小手: 最关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活动体验,真心感受到小手真了不起,真重要!从而萌发爱护小手的情感,知道要勤洗手、不咬指甲、远离危险物品,把这些保护小手的做法记在心里,变成习惯。

四、 说重难点

  • 重点: 让孩子们清清楚楚地认识小手的组成部分(手心、手背、手指、指甲),实实在在地体验和了解小手的主要功能(抓握、触摸、感知),并能在老师引导下正确、安全地使用小手。
  • 难点: 如何让孩子们把“爱护小手”这个意识,从课堂上的理解,真正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就是让他们不光知道“要保护”,还能在遇到情况时(比如看到尖东西、想咬指甲时)能主动拒绝或者寻求帮助。这需要持续的引导和强化。

五、 说教法学法

  • 怎么教:
  • 看得见摸得着: 直接亮出我们自己的手,或者用清晰的大手模型、图片,让娃儿们看得真真切切。yjs21.com小编曾分享过,小班孩子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接受度最高。
  • 玩中学: 设计好玩的手指游戏、情境小任务(比如“小手传宝”、“摸摸猜猜”),把知识点藏在游戏里。创设生活小场景(比如“小手冷了怎么办?”“小手脏了要干嘛?”),让孩子们在情境中理解和应用。
  • 一起动起来: 老师带着做,孩子们跟着学、模仿着做,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
  • 怎么学: 孩子们主要通过:
  • 小眼睛仔细看: 观察老师、观察自己的小手、观察小伙伴的手。
  • 小嘴巴说一说: 分享自己看到、摸到、感受到的。
  • 小手儿动一动: 亲身参与操作、游戏、手工(比如简单的手指点画、捏橡皮泥),在“做”中加深理解。
  • 小脑袋想一想: 在老师引导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六、 说教学过程

  1. 小手谜语来开场 (导入): “十个好朋友,你有我有大家有,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只会干活不会开口。猜猜它是啥?”用个简单有趣的小谜语,或者直接展示一双做着各种可爱动作的手的图片/玩偶,一下子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出今天的主角——“我们的小手”,点燃他们探索的兴趣:“咦?我的小手到底有多能干呢?”
  2. 探索小手秘密多 (新知探索):
  • “小手长啥样?”: 让孩子们伸出自己的小手,互相看看,老师用清晰的语言配合动作或图片/模型,引导他们认识手心、手背、手指(重点数一数五个手指头)、指甲盖儿。可以玩“点点名”游戏:“点点手心在哪里?”“指指你的小指甲。”
  • “小手本领大”: 这是最“嗨”的部分!设计一系列小体验:
  • 抓握小能手: 提供大小、软硬不同的安全物品(小积木、毛绒球、布娃娃),让孩子们抓一抓、拿一拿,感受小手抓握的本领。
  • 触摸小侦探: 准备“神秘触摸袋”或蒙眼游戏,里面放不同材质的物品(光滑的石头、粗糙的砂纸、软软的棉花、凉凉的不锈钢勺),让孩子们只用手摸,猜猜是什么,感受触摸带来的信息。幼儿教师教育网网小编推荐过这类感官游戏,对发展触觉和语言描述很有帮助。
  • 感觉小精灵: 准备温水和凉水(确保安全温度),让孩子们轻轻用手背感受一下温差;摸摸毛茸茸的玩具和硬硬的积木,说说感觉有啥不一样。
  1. 小手游戏乐翻天 (巩固练习): 把学到的本领用游戏“玩”出来!
  • 手指变变变: 玩经典的手指谣《小手拍拍》、《一个手指点点》、《手指变魔术》(变成小鸟飞、变成小兔跳等),边念边做,锻炼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 小手巧巧秀: 进行非常简单的操作活动,比如用小手蘸颜料点画“小葡萄”,或者用安全小夹子练习“给小动物喂食”(夹绒球),在实践中巩固对手指运用的理解。
  1. 爱护小手记心间 (拓展延伸): 引导孩子们把目光从“小手能做什么”转向“我们怎么保护小手”。
  • 情境讨论: “小手玩脏了怎么办?(引出勤洗手)”“小手被蚊子咬了,能一直抓吗?指甲长了会怎样?(引出不抓挠、勤剪指甲)”“看到尖尖的东西(如剪刀、牙签),小手能随便玩吗?(引出远离危险物品)”“小手冷了怎么办?(可以戴手套)”。
  • 经验分享: 鼓励孩子们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保护小手的,或者看到过哪些保护/不保护小手的行为。老师及时肯定正确做法,强调爱护小手的重要性。
  1. 小手夸夸我最棒 (总结评价): 和孩子们一起简单回顾:“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手的哪些好朋友?(手心、手背、手指、指甲)小手都有哪些大本领?(抓东西、摸东西、感觉冷热软硬)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要怎样爱护我们的小手?”大力表扬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认真观察和大胆尝试。可以给每个孩子一个小奖励(如一个可爱的小手贴纸),鼓励他们继续做“小手保护小卫士”。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力求直观、形象、重点突出:

  • 大标题: 小手真能干 (配一个可爱的简笔画小手)
  • 小手结构图: 简洁画出/贴出小手轮廓,清晰标注:手心、手背、手指、指甲。
  • 本领泡泡: 用气泡图形式列出:抓东西、摸东西、感觉(冷/热、软/硬)。
  • 爱心护手站: 用爱心形状框出保护要点:勤洗手、剪指甲、不咬指甲、不玩尖东西、天冷戴手套。

八、 说教学反思

活动后,我会重点观察几个方面:孩子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了小手结构?在游戏和操作中,他们运用小手的情况如何?特别是,他们在延伸环节讨论爱护小手时的反应和后续行为(比如洗手是否更主动了,是否减少咬指甲等)。我会反思:哪些环节孩子们最投入、效果最好?哪些地方可以设计得更贴近他们的理解能力?情境讨论的例子是否足够生活化、能引起共鸣?游戏的选择和难度是否恰到好处?这些思考,将直接帮助我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调整策略,更有效地支持孩子们认识自我、保护自我,让这堂关于“小手”的课,真正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成为健康成长的助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

Copyright©2006-2025 幼儿教师教育网 yjs21.com 湘ICP备2022004057号-6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