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1.巩固画各种动态人物的技能,学习简单的画面布局。
2. 进一步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准备:
1. 春天树林的背景图一幅。
2. 教师用吹塑纸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如滑梯、秋千、跷跷板、攀登架、小火车等)以及用油画棒绘制的两个动态不同的人物(如图一)。
过程:
一、 引出课题
1. 出示背景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画,你们看美不美?(引导幼儿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讲述自己的感受)
2. 这是公园的一角,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树林,树林里有块空地,想一想,这里可以放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 出示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我们把这些大型运动器具搬到树林里去,好吗?
二、 讨论画面布局
1. 滑梯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滑梯比较高大,如果放在前面会把后面的物体挡住,因此放在后面比较合适)
2. 攀登架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中间靠左处,与滑梯前后交错)
3. 跷跷板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前面,因为它比较低)
4. 小火车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画面的最前面,并靠边)
5. 秋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挂在树上)
6. 你们瞧,现在的公园更像什么了?(儿童乐园)
三、 学习绘画不同动态的人物
1. 儿童乐园真好,不过好像还缺少点什么,怎么办?(自画、自剪人物,然后贴上去)
2. 出示范例(如图一)。老师请了两位小朋友来玩,你们能看出他们正在玩什么吗?
3. 教师根据幼儿意见,将两个范例分别放到相应的运动器具上,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动态与器具特点的关系。
4. 教师示范画出坐、跑、攀登等动态人物。
5. 幼儿绘画各种动态的人物,要求幼儿颜色搭配要和谐,涂色要均匀,人物要剪得光滑、细致。
6. 幼儿把自画人物“送”到儿童乐园去玩,教师按幼儿的意愿,将其作品一一贴在相应的运动器具上(如图二)
7. 教师选择一件作品,从其色彩,动态等方面进行讲评,然后请几名幼儿参加讲评。
四、 游戏
1. 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要求,模拟相应的动作。如教师说“现在玩跷跷板”,幼儿立即说“跷呀跷”,边模仿玩板的动作。
2. 我们一起造的儿童乐园太好玩了,让我们以后再一起玩吧。
目的:
1.巩固画各种动态人物的技能,学习简单的画面布局。
2. 进一步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准备:
1. 春天树林的背景图一幅。
2. 教师用吹塑纸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如滑梯、秋千、跷跷板、攀登架、小火车等)以及用油画棒绘制的两个动态不同的人物(如图一)。
过程:
一、 引出课题
1. 出示背景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画,你们看美不美?(引导幼儿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讲述自己的感受)
2. 这是公园的一角,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树林,树林里有块空地,想一想,这里可以放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 出示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我们把这些大型运动器具搬到树林里去,好吗?
二、 讨论画面布局
1. 滑梯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滑梯比较高大,如果放在前面会把后面的物体挡住,因此放在后面比较合适)
2. 攀登架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中间靠左处,与滑梯前后交错)
3. 跷跷板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前面,因为它比较低)
4. 小火车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画面的最前面,并靠边)
5. 秋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挂在树上)
6. 你们瞧,现在的公园更像什么了?(儿童乐园)
三、 学习绘画不同动态的人物
1. 儿童乐园真好,不过好像还缺少点什么,怎么办?(自画、自剪人物,然后贴上去)
2. 出示范例(如图一)。老师请了两位小朋友来玩,你们能看出他们正在玩什么吗?
3. 教师根据幼儿意见,将两个范例分别放到相应的运动器具上,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动态与器具特点的关系。
4. 教师示范画出坐、跑、攀登等动态人物。
5. 幼儿绘画各种动态的人物,要求幼儿颜色搭配要和谐,涂色要均匀,人物要剪得光滑、细致。
6. 幼儿把自画人物“送”到儿童乐园去玩,教师按幼儿的意愿,将其作品一一贴在相应的运动器具上(如图二)
7. 教师选择一件作品,从其色彩,动态等方面进行讲评,然后请几名幼儿参加讲评。
四、 游戏
1. 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要求,模拟相应的动作。如教师说“现在玩跷跷板”,幼儿立即说“跷呀跷”,边模仿玩板的动作。
2. 我们一起造的儿童乐园太好玩了,让我们以后再一起玩吧。
幼儿园小班托班美术教案:快乐的国庆节
美术:快乐的国庆节
目标:
1、引导幼儿用画表现自己在节日中看到的、接触到的或感受最深的事和物
2、引导幼儿合理地布置画面,初步学习处理远近的关系和画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准备:
教师范例、幼儿绘画用品
流程:
导入活动——交代任务、幼儿作画——相互讲评
重难点:
合理布置画面,处理好远近的关系
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这几天国庆节过得真快乐,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把快乐的国庆节中经历的事情画在纸上,让大家知道你是怎么过节的
2、和好朋友讲讲你在节日里做了些什么事(参加什么活动?看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交代任务、幼儿作画
1、把自己的事画出来,画得时候要注意画面内容的安排,近处的东西画大点,画在下面;远处的东西画小点,画在纸的上边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
3、幼儿安静作画,教师指导
4、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处理远近关系
三、相互讲评
1、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请幼儿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多种颜色吹泡泡,并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
2.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每组1份分别用多种水彩颜色着色的洗洁净,每人一根吸管。
2.范画:泡泡画1张。
3.每人1张作画卡片。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玩捉泡泡的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二、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
(出示范画)师:瞧!这画上有各种颜色的圆圈圈,多漂亮呀!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话出来的吗?
三、出示工具材料,教师演示泡泡画的过程。
1.这里有五种颜色的吹泡泡用的水,他们是红色、黄色、绿色、兰色和紫色。还有吸管,用吸管蘸上颜色水后就可以吹出美丽的泡泡画。
2.教师演示泡泡画
(1)将吸管一头蘸上颜色,舔一下。
(2)对着纸,轻轻地吹出一个泡泡,纸上就留下一个彩色的泡泡。
(3)不要总用一种颜色吹,要经常变换颜色吹出不同颜色的泡泡。
四、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现在请小朋友来吹泡泡作画,要求把画纸上都画满泡泡。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吹泡泡的方法,完成吹画作业。鼓励幼儿把空白画纸都画满。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要把染色的泡泡吸入嘴中。
五、表扬幼儿作业,并将幼儿作业展出,外出继续玩捉泡泡游戏。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