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一拳一尺一寸

12-12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一拳一尺一寸》,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知道快上学了,要注意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并注意用眼卫生。

2.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图片2.作业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和说说小学的情景。

师提问:你知道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吗?

2.教师请幼儿观看,并引导幼儿观察A.教师请幼儿观看图片:神气的坐端正(一),并提问。

教师:他们上课时是怎么坐的?请你们来学一学。

B.教师:快上小学了,上课时要坐正,腰挺直,不靠到椅背上;仔细听讲,不随意和别人说话;积极动脑筋,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C.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图片(二),并提问。

教师: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怎样拿笔写字的?

D.教师请幼儿学习书中的姿势完成作业。在幼儿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并提醒握笔、用眼不正确的幼儿。

E.教师总结:握笔写字时,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笔的两旁,食指压在笔的上端,握笔时不要离笔尖太远也不要太近(一寸距离),把笔的中间靠在手的虎口位置。腰挺直(离桌面一拳距离),眼睛正视作业或黑板。

教师:上课的时候你的眼睛应该看什么地方?怎么看?为什么?眼睛看书时间长了应该怎么办?

F.教师小结:学习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正对着老师或者黑板,看书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看的时间长了,应该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做做眼保健操,也可以向远处看看。

3.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共同讨论并玩“小老师”的游戏。

A.教师:你还知道怎样做才能当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B.教师请幼儿玩“小老师”的游戏。

规则:请一名幼儿当小老师,其他幼儿当小学生,小老师讲故事或者出题目;然后再由小老师选出上课认真的幼儿再当小老师,循环游戏。

C.游戏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坐姿、用眼、握笔的正确方法。YJs21.coM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拳一尺一寸》及教学反思


大班教案《一拳一尺一寸》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的内容,知道快上学了,要注意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并注意用眼卫生,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一拳一尺一寸》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快上学了,要注意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并注意用眼卫生。

2.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的内容。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图片2.作业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和说说小学的情景。

师提问:你知道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吗?

2.教师请幼儿观看,并引导幼儿观察A.教师请幼儿观看图片:神气的坐端正(一),并提问。

教师:他们上课时是怎么坐的?请你们来学一学。

B.教师:快上小学了,上课时要坐正,腰挺直,不靠到椅背上;仔细听讲,不随意和别人说话;积极动脑筋,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C.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图片(二),并提问。

教师: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怎样拿笔写字的?

D.教师请幼儿学习书中的姿势完成作业。在幼儿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并提醒握笔、用眼不正确的幼儿。

E.教师总结:握笔写字时,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笔的两旁,食指压在笔的上端,握笔时不要离笔尖太远也不要太近(一寸距离),把笔的中间靠在手的虎口位置。腰挺直(离桌面一拳距离),眼睛正视作业或黑板。

教师:上课的时候你的眼睛应该看什么地方?怎么看?为什么?眼睛看书时间长了应该怎么办?

F.教师小结:学习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正对着老师或者黑板,看书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看的时间长了,应该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做做眼保健操,也可以向远处看看。

3.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共同讨论并玩“小老师”的游戏。

A.教师:你还知道怎样做才能当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B.教师请幼儿玩“小老师”的游戏。

规则:请一名幼儿当小老师,其他幼儿当小学生,小老师讲故事或者出题目;然后再由小老师选出上课认真的幼儿再当小老师,循环游戏。

C.游戏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坐姿、用眼、握笔的正确方法。

教学反思:

过程的改变。远教案比较的传统,说教的地方比较的多,所以根据《指南》精神把教案改成具有可操作的、便于整理总结的、动静结合的活动,使孩子在探索中学习经验,掌握本领。“一拳、一尺、一寸”大家都知道,“一拳”代表“身前与书桌距离一拳”;“一尺”代表“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一寸”代表“(握笔)手指与笔尖距离一寸”。不知不觉中,和本四班的孩子相处已有一年的时间。“一拳、一尺、一寸”的写字姿势是我在课堂上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自我感觉)。每次提醒,孩子们都在原有“坐姿”的基础上“端正”些许。但不提醒马上又会忘记,所以在活动开始时我不提任何的要求,看孩子怎样书写,用手机进行拍摄,把典型的动作拍下来,让孩子自己评说,发现问题自己解决。接着观看小学生的学习,感知我刚才的学习和他们比,还有那些地方做的不好,及时用儿歌进行小结,幼儿容易接受,最后让紧张学习后的眼睛得以休息,做做眼保健操。整个活动中,我把说教的部分设计成幼儿可以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摆脱了枯燥的说教。

半日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存在细节上的缺点,希望自己不断的完善,使课堂更加的有效。

幼儿百科:握笔是将笔夹在无名指和小指中间,依靠小指的力量把笔扣住。

幼儿园大班学习活动:一寸虫


设计思路 绘本《一寸虫》,讲述了森林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求生的同时为森林里的其他伙伴带来方便和快乐。与一般绘本不同的是,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不仅体验到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也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操作(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或许方法并不正确,结果也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以达到掌握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可进一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起兴趣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设计思路:幼儿大胆自由猜测“一寸”有多长,既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让幼儿在猜测中体验乐趣,对故事充满期待。】 3.【出示图片)这就是“一寸虫”,是故事中的主角,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吧! 二、阅读故事,实践操作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尝试简单的测量方法。 (1)讲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虫是森林里的小不点儿,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思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两名幼儿一起合作是为了让幼儿彼此学习他人的测量方法,数量充足的一寸虫也为幼儿的成功测量作了准备,教师可从中观察幼儿测量的相关经验与能力,及时发现问题。】 (3)交流:你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通常幼儿会用三条一寸虫连接起来进行测量,如图) (4)你们用几条一寸虫量出结果的,7 幼儿:我用三条一寸虫量出来的。 教师:这三条一寸虫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一条接着一条,尾巴接着头……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1)出示巨嘴鸟、蜂鸟、苍鹭,你们认识这些鸟吗?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虽然是个过渡,但仍然可以拓展幼儿对鸟的认知。】 幼儿:我认识巨嘴鸟。 教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一个名字呢? 幼儿:因为它的嘴巴特别大。 教师:你们猜巨嘴鸟会让一寸虫量哪个部位?为什么? 幼儿:量嘴巴,因为它的嘴巴很特别。 幼儿:那个是蜂鸟。 教师:你听说过蜂鸟吗? 幼儿:它像蜜蜂一样。 幼儿:我在书上见过,它很小很小。 教师: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让一寸虫量全身。量全身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幼儿:要从嘴巴尖一直量到尾巴。 幼儿:还有一种鸟,叫苍鹭。 教师:(演示课件)苍鹭要求一寸虫量它的什么地方? 幼儿:腿、脚…… 教师:腿和脚一样吗?哪里是腿?哪里是脚? 教师:苍鹭对自己的腿有多长很感兴趣。 【设计思路:演示课件时,可用记号明确标出需要测量的部位,帮助幼儿明确测量的路径。】 (2)操作:请幼儿为一种鸟测量它最喜欢的部位有多长,使用的一寸虫越少越好。 【设计思路:第二次操作的难度比第一次大,并且要求幼儿独立操作,桌上提供的一寸虫数量也不再充足,使幼儿有机会尝试用尽可能少的一寸虫来进行测量。这个环节中,幼儿可以尝试更多的测量方法,如移动测量工具、目测等。】 (3)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师:你测量的是哪一种鸟,测量结果如何? 幼儿:我量的是蜂鸟的全身。 教师:你用了几条一寸虫?只用一条一寸虫能量出结果吗? 教师:(用教具演示)只用一条一寸虫从蜂乌的嘴巴尖开始量,剩下的部分有几寸? 幼儿:一寸。 教师:你怎么知道? 幼儿:和前面测量的部分差不多长。 教师:有时不用一寸虫,用眼睛看,也能猜出物体的长度。这种本领叫目测。 幼儿:我量了巨嘴鸟的嘴,是三寸。 教师:用两条一寸虫可以测量吗? 幼儿:可以,就是第一条要动一下。 教师:怎么动? 幼儿:第一条虫量完后爬到第二条虫的后面。 教师:苍鹭的腿最少可用几条一寸虫来量?只用一条一寸虫,可以量出苍鹭的腿的长度吗? 【设计思路:教师通过演示课件,帮助幼儿感知、学习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4)演示课件时插问: (图1、图2)猜猜一寸虫接下来会怎么做?它会爬去哪儿(什么位置)? (图3)这次,一寸虫会在哪儿做个记号?为什么要做记号?(图4~图6)一寸虫的身体移动了几次?用一条一寸虫量苍鹭的腿,结果怎样? 三、欣赏结尾,展开联想 1.一寸虫测量的本领越来越大,森林里越来越多的朋友来找它帮忙。这天,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夜莺。 2.你们知道夜莺吗?爱唱歌的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3.夜莺的歌声应该怎么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设计思路:故事的结尾是最富有戏剧性的,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歌声,该如何测量呢?刚才学到的测量方法完全不管用了,这个问题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使幼儿体验到故事结尾的趣味性。】 四、讨论,拓展 1.现在你能说说,一寸虫究竟是什么样的虫子? 2.如果你有一条一寸虫,你想用它帮你测量什么呢? 【设计思路: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维度的拓展,如用小小的一寸虫,量身体的哪些部位更方便?这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测量不同的物体,选择的测量工具也可以不同;又如,猜猜你的眼睛大概有几寸?这类问题可以挑战幼儿的目测能力;再如,用一寸虫除了可以测量腿有多长,还能测量腿有多粗。这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测量同一物体,可有不同的测量路径,其结果也不相同等。】

大班美术教案《一寸虫》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一寸虫》”。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设计思路:

绘本《一寸虫》,讲述了森林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求生的同时为森林里的其他伙伴带来方便和快乐。与一般绘本不同的是,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不仅体验到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也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操作(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或许方法并不正确,结果也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

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以达到掌握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可进一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起兴趣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设计思路:幼儿大胆自由猜测“一寸”有多长,既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让幼儿在猜测中体验乐趣,对故事充满期待。】

3.【出示图片)这就是“一寸虫”,是故事中的主角,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吧!

二、阅读故事,实践操作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尝试简单的测量方法。

(1)讲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虫是森林里的小不点儿,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思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两名幼儿一起合作是为了让幼儿彼此学习他人的测量方法,数量充足的一寸虫也为幼儿的成功测量作了准备,教师可从中观察幼儿测量的相关经验与能力,及时发现问题。】

(3)交流:你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通常幼儿会用三条一寸虫连接起来进行测量,如图)

(4)你们用几条一寸虫量出结果的,7

幼儿:我用三条一寸虫量出来的。

教师:这三条一寸虫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一条接着一条,尾巴接着头……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1)出示巨嘴鸟、蜂鸟、苍鹭,你们认识这些鸟吗?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虽然是个过渡,但仍然可以拓展幼儿对鸟的认知。】

幼儿:我认识巨嘴鸟。

教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一个名字呢?

幼儿:因为它的嘴巴特别大。

教师:你们猜巨嘴鸟会让一寸虫量哪个部位?为什么?

幼儿:量嘴巴,因为它的嘴巴很特别。

幼儿:那个是蜂鸟。

教师:你听说过蜂鸟吗?

幼儿:它像蜜蜂一样。

幼儿:我在书上见过,它很小很小。

教师: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让一寸虫量全身。量全身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幼儿:要从嘴巴尖一直量到尾巴。

幼儿:还有一种鸟,叫苍鹭。

教师:(演示课件)苍鹭要求一寸虫量它的什么地方?

幼儿:腿、脚……

教师:腿和脚一样吗?哪里是腿?哪里是脚?

教师:苍鹭对自己的腿有多长很感兴趣。

【设计思路:演示课件时,可用记号明确标出需要测量的部位,帮助幼儿明确测量的路径。】

(2)操作:请幼儿为一种鸟测量它最喜欢的部位有多长,使用的一寸虫越少越好。

【设计思路:第二次操作的难度比第一次大,并且要求幼儿独立操作,桌上提供的一寸虫数量也不再充足,使幼儿有机会尝试用尽可能少的一寸虫来进行测量。这个环节中,幼儿可以尝试更多的测量方法,如移动测量工具、目测等。】

(3)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师:你测量的是哪一种鸟,测量结果如何?

幼儿:我量的是蜂鸟的全身。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幼儿百科:狭义上是指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六足动物总纲(包括原尾、弹尾、双尾、昆虫四纲)均泛称昆虫。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一寸虫》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一寸虫》”。让幼儿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想办法。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想办法。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若干、知更鸟尾巴、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各种鸟的记录表若干、指偶一寸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这是哪里?草丛里会有什么?

师: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请你们说说一寸虫有多长?(用手比一比。)

师:一寸虫到底在草丛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觉得一寸虫能正确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评析: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说说一寸的长度,并用手比一比,再结合老师出示的一寸虫,帮助幼儿了解了一寸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帮助幼儿建立一寸虫长度经验,为测量活动作准备。)

二、初次测量,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师:老师在桌上也放了知更鸟的尾巴,还有一寸虫,请你们去帮帮一寸虫吧,去摆一摆,看看用了几条一寸虫,算一算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

1、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度。

2、个别说说用了几条一寸虫,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3、教师小结:原来知更鸟的尾巴长度是3寸。

4、师:你们在量的时候用了三条一寸虫,可是在那密密的草丛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

5、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评析:初次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测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验证测量结果,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给孩子们很好的测量方法的引导和梳理。)

三、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1、师: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好多鸟都找来了,它们是谁?认识吗?

它们会请一寸虫量量什么?

2、二次测量要求:请你独自一人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3、师: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呢?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组织幼儿给其他鸟类测量最钟爱的东西,通过实践操作,巩固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四、生生互动,开展第三次测量。

1、师:树丛里的鸟都有自己钟爱的地方,那你们有自己最钟爱的地方吗?你最钟爱身体的那个部分呢?为什么?请你和一个好朋友拿一条一寸虫,量一量朋友钟爱的地方有多长。

2、交流验证,你朋友最钟爱的地方有多长。

(评析:进行第三次测量,联系幼儿实际,引导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测量最钟爱的地方,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并且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数学学习为有趣的游戏活动。)

五、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师:有一天,一寸虫碰到了一只夜莺,夜莺有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它要请一寸虫来量它的歌声,歌声怎么量啊?

2、教师小结:一寸虫听着歌声,量着、爬着,歌声听不见的时候,一寸虫就逃走了……

师:一寸虫以后还会碰到危险吗?

师:你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危险,那你们怕吗?为什么?

(评析:美妙的歌声升华了活动的主题,让孩子们通过绘本本身的寓意,表达并感受着一寸虫的机智,而且更多体验了情感的要素,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多动脑子想出办法来,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幼儿百科:虫广义上可用于对某些生物的泛称,并不局限于节肢动物门。如原生动物门中的鞭毛虫、肉足虫、纤毛虫;扁形动物门中的涡虫、绦虫、吸虫等。还有腔肠动物幼年期的浮浪幼虫等,但非昆虫。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一拳一尺一寸》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