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玩法和规则

12-16

迄今为止,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多以游戏为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充分调动自身感知觉及肢体活动。教师要注重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活动区的创设。对于幼儿园游戏,你有什么看法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玩法和规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游戏名称:蛋盒涂色游戏玩法:提供装鸡蛋的蛋盒,引导幼儿参照老师的范例,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蛋盒上用涂色。游戏规则:不要将颜料滴在操作台上,并且用完一种颜色后要将画笔洗净后再去用另一种颜色。2、游戏名称:美丽的花瓶游戏玩法:提供装有纸弹簧的饮料瓶、吸管及各色花片,将吸管和各色花片做成花朵后将其插在饮料瓶里装饰成美丽的花瓶。游戏规则:用吸管和各色花片做花朵时可以用双面胶或透明胶固定,剩余的垃圾不能放入花瓶内,要将垃圾放入垃圾桶里。3、游戏名称:装饰纸杯游戏玩法:提供各种彩纸、橡皮泥等,用剪刀将彩纸剪出各种形状的小纸片后再用胶水将其固定在纸杯上或者可以将纸杯用橡皮泥装饰成纸杯娃娃及小动物等。游戏规则:用橡皮泥装饰纸杯时,不要将各色橡皮泥混合在一起;用胶水固定小纸片时不要用太多的胶水。4、游戏名称:有趣的磁铁游戏玩法:提供大头针、回形针、塑料片、橡胶片、纸片等让幼儿依次探索尝试用磁铁去吸以上物体,看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游戏规则:在活动中加强小组合作意识,并做好实验记录单。5、游戏名称:奇妙的颜色游戏玩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另一种颜色,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可以调出许多种颜色。游戏规则:在探索变幻的颜色过程中要注意操作常规,不能将颜料水洒在操作台上。6、游戏名称:吹泡泡游戏玩法:自由选择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形状的吹泡泡工具用泡泡液吹出好玩的泡泡来,探索吹出的泡泡分别是什么形状的?游戏规则:用吹泡泡工具轻轻蘸取泡泡液,拿起来后用嘴吹,不能在盛有泡泡液的容器里吹。注意勿将泡泡液溅入眼内。7、游戏名称:寻找空气游戏玩法:提供各种塑料袋,把袋口张开,然后用力一晃,把袋口捏紧,这时口袋会鼓起来。再将装满空气的口袋朝脸放气,会有凉飕飕的感觉。游戏规则:捏紧口袋时速度要快,不要让口袋漏气,否则口袋就不会鼓,也就没有空气了。7、游戏名称:套戒指游戏玩法:将相应数量的点子戒指套在对应的写有数字的手指上。游戏规则:看清手指上的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点子戒指套在一起不能张冠李戴。8、游戏名称:图形卡片一物多玩游戏玩法:将各色各种形状的图形卡片用来分类、排序、配对或拼贴美丽的图案。游戏规则:选择其中一种玩法,将其放在操作纸板上操作,不要将图形卡片散落在地上。9、游戏名称:图形宝宝找家游戏玩法:将各种图案的泡沫物体,通过仔细观察寻找它们的特征并将相应的图形宝宝送回家。游戏规则:将图形宝宝送回家后用手摁一下,使其固定在自己的家中不易脱落。10、游戏名称:分苹果游戏玩法:将同一种颜色的盘子并排摆放,再将相同数量的圆点和苹果放在盘子里,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游戏规则:注意要将相同数量的圆点卡片和苹果卡片上下摆放在同一个盘子里。11、游戏名称:快乐阅读游戏玩法和规则:1、安静阅读,专心读一本书,学习一页一页地看书,能看懂图书内容。2、注意身体姿势和用眼卫生。3、能与同伴一起看书,爱护图书,不撕书、不折书。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


益智体验智慧树:

1.不悔棋:两人玩,先把棋都反着放好,然后每次每人翻一张,比大小,大的放回原处,小的给大的一方吃掉,最后看谁的棋子留的最多为赢家。

2.水果排队:利用水果图片用一定的顺序排队。

3.拼鸡蛋:找出点数相应的鸡蛋,并能完整拼成一个鸡蛋。

4.送牛奶:根据要求给每家每户送一定量的牛奶。

小博士:

5.图形变变变:利用不同的图形拼成指定的形状。

6.七巧板:拼成不同的图案。

7.动物接龙:把相同的动物接在一起,变成一条长龙。

生活体验1.编织练习:一条隔一条进行串编练习。

2.穿衣服:给小动物穿上衣服。

3.系鞋带:练习如何系鞋带。

4.青菜除虫:先根据提示种好青菜,再帮青菜除虫(利用筷子把虫子夹出来)。

5.拧螺丝:给相应的螺丝拧上螺帽。

6.串项链:制作一条精美的项链送给朋友。

巧手体验美术区:

1.插花瓶:给花瓶插上各种各样的花,装饰花瓶。

2.画画我的朋友:在白纸上利用记号笔和画上自己的朋友,可以贴到相框里。

3.做相框:利用皱纹纸装饰相框。

4.做菊花:用皱纹纸搓成长条贴在菊花模板上做成漂亮的菊花。

5.给动物穿衣服:给动物身上绕毛线。

建筑区:

6.搭积木:利用清水积木和牛奶罐搭建各种建筑物,如公园、城堡。

休闲体验竹文化长廊:

1.竹竿之舞:利用小竹竿在竹筒上敲出声音,唱一首学过的歌。

2.竹叶之情:利用竹叶贴画。

3.竹筒之乐:给竹筒穿衣服,绕毛线。

4.竹竿舞:两人拿长竹竿,一人在中间有节奏的跳竹竿舞。

语言体验语言区:

1.童年不同样: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或和好朋友说说自己。

2.三字经:熟读三字经。

3.翻牌讲故事:根据所翻的图片创编故事。

4.小舞台手偶剧:利用手偶边表演边讲故事、复习所学儿歌。

5.说说我学过的儿歌故事:看语言幼儿用书讲学过的故事儿歌,学会一页一页翻看。

6.三间树叶房子:利用电脑看课件讲故事。

中班区域游戏比较粗和细


中班区域游戏比较粗和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学习比较物体的粗和细,能从粗到细给三个物体排序,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比较粗和细教案吧。

设计背景

创设附合中班幼儿学习、观察、认知粗细的区域游戏活动环境。

活动目标

1.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和细,能从粗到细给三个物体排序。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3. 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 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重点难点

1. 重点:发现物体的粗细差异并按排序。

2. 难点:感知物体的粗细,知道粗细的基本概念。

活动准备

1. 准备粗细不同的纸筒娃娃(三个)、毛线、棍子。

2. 装有几种粗细不同物体的“奇妙的口袋”。

活动过程

1. 导入课题: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客人,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2. 老师出示粗和细两个纸筒娃娃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认识谁粗,谁细。

3. 出示粗细不同的两种毛线,让幼儿观察后说说哪根是粗的,哪根是细的,并让他们摸一摸,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粗的,怎么知道它是细的,启发幼儿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4. 游戏《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让他们知道粗和细是相对的。

5. 出示三根不同粗细的棍子,让幼儿找出最粗的和最细的,并排序。

6. 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和细的物体并给他们排序。

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做记录。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上这节课里,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都非常高,好奇性很强,他们也能顺利的达到了教育教学目标。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集体行动,我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有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观察,谈论着什么;有的在拿手中的物体在玩;有的干脆走到老师桌前,观察触摸老师带来的纸筒娃娃。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我觉得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虽然这节课看起来课堂纪律有点乱,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到处看,到处走,但我觉得他们是很开心的。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在学习生活学得更轻松些!

中班幼儿游戏活动:老游戏的新玩法


《老狼老狼几点》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传统游戏。首次玩这一个游戏时,老狼没抓住兔子,兔子们又紧张又开心;再次玩时,老狼毫不客气地抓住了只白兔,白兔吓得哭鼻子了起来。兔母亲一见情况不妙,赶紧冲过去,把兔子从老狼的手里救了出来,兔子这才破涕为笑。

听过《小兔子乖乖》的小故事后,我与小孩们玩这一个游戏时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当老狼讲“天黑了”时,兔子们赶紧跳回自个儿的家,许多小孩一边蹲下一边喃喃自语:我们把门关得牢牢的,不让老狼进来。“老狼”灵机一动,唱起了歌: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机灵的兔子唱道:不开还是不开我不开,母亲没回来,谁来也不开。“老狼”讲:我即是你们的母亲呀,快开门,叫我进来。兔子讲:那你把尾巴伸进来,叫我们瞅瞅。“老狼”把尾巴伸进门缝,兔子赶紧把门使劲一关,“老狼”疼得叫了起来,急匆匆地逃跑啦。兔子一阵欢庆,欢笑着跑了出来。

自此之后,我们在玩这一个游戏时,常常变换着不一样的场景,演绎着不一样的小故事。有时,“老狼”到兔子家门跟前,会粗声大气地讲:快开门,兔子,我是你爸爸爸的伙伴。兔子就答道:不开,不开,大人没有在家,我们不可以给你开门。有时,“老狼”会扮出非常温柔的模样,悄悄地敲门讲:兔孩子,快开门吧,叔叔带你们去吃麦当劳。兔子還是非常坚绝地答道:不开,不开,我们不愿同你去麦当劳。每次兔子们识破了“老狼”的诡计,“老狼”无精打采地走开了时,小孩们常常控制不住地发出阵阵欢庆声。你看,传统的游戏也可焕发新的光彩呀!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与规则


一、区域活动的特点:

1、自主性

区域活动一般采用自选游戏的组织形式,注重让幼儿自选、自由地开展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不论是主题的确定、玩具的选择、玩

伴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动作的展示等游戏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自然的进行。

2、教育性

区域活动虽然有其自主性,但它也不是幼儿完全自由自在、不受控制的活动区域,它有其鲜明的教育性,但这种教育性比较隐蔽,主要体现在幼

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对材料的操作上,对区域规则的遵守上,以及在与伙伴们的相互交往中产生积极的体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促进其身心得

到发展,实现游戏本身的发展价值。例如:角色游戏区(娃娃家、小餐厅等)最重要的教育性在于它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结

构游戏区的教育性主要在于能够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手部动作的发展,培养幼儿手脑并用等等……

3、实践性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区域活动,都要通过幼儿的具体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它的教育性。区域活动是非常具体的活动,有角色、有动作、有语言、有玩具材

料,幼儿在活动中只有身体力行,实际练习才能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

二、区域活动创设应遵循的几点规则:

区域活动有三大特点,那老师在创设区域时就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以此为出发点,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教育作用。结合这些特点,我认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区域活动主题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适合本园的实际情况。

选择什么样的区域主题一直是老师们十分焦虑的问题,我认为,区域主题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本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还应充分考虑本班孩子们

的兴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等等,不能照搬,适合自己本园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幼儿园创设区域活动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在确定区域主题方面有一

定的心得:

(1)区域活动的主题应适合幼儿各年龄段的发展水平。

幼儿园不同年龄班创设游戏区都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水平和游戏的不同特点。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的发展水平不一样,他们的兴趣需要

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选择适合该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来进行创设,以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游戏活动的开展。

例如:小班幼儿是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喜欢成型的形象玩具,且对于充当游戏角色感兴趣,但他们的角色意识并不强,因此我们在小

班创设了适合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区“娃娃家”。根据小班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我们为小班创设了以发展孩子手指小肌肉群能力为主的操作区,让

孩子在“帮娃娃扣钮扣”、“给小动物喂食”的过程中不仅得到快乐体验,更发展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中班幼儿较小班幼儿对于扮演角色的意识更强烈,且角色语言也较小班幼儿有了较大发展,我们根据这一特点,在中班创设了“小餐厅”“美发屋”

等角色游戏区。

大班幼儿对于角色游戏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能够主动地很好地参与到游戏中,与伙伴之间有丰富的角色语言进行互动,因此我们在大班创设了“

爱心医院”角色游戏区。大班,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且喜欢有对抗性的游戏,我们特为大班创设了“棋苑”活动区。另外,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探

索的特点,我们增设了“科学操作区”……

(2)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确定区域主题

在每个班级创设区域之前我们都要同幼儿进行谈话,了解幼儿想玩什么,老师在此基础上再协调确定好区域的主题。幼儿对这个区域感兴趣,才会愿

意玩,才会在玩中获得更多。另外,我们在每个区都设立了一个幼儿入区记录,以记录幼儿每天进入该区的次数,一段时间后统计出结果,根据结果

再适当调整该区的主题。

(3)根据教育活动的主题确定区域活动主题

各班除了选择了几个固定的区域外,如大班创设了固定的美工区、结构区、棋区、科学操作区、植物观察区等等,我们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灵活的随机

区域,这个区域是随我们的教育活动而随机开设的:如我们在进行“恐龙”主题教育活动时,它被建成“恐龙博物馆”科学区,在进行“我健康、我

快乐”主题教育活动时,它又变成“爱心医院”角色区,在进行“春光无限美”主题教育活动时,它又被改建成“春之歌”表演区……区域活动成了

主题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孩子们在玩的同时,不仅在该区域活动得到了能力的发展,还巩固了本主题的知识,一举两得。

(4)注重区域活动主题之间的互动

班级创设不同的区域,还应注重区域间的联系,让区与区之间能够互动,使区域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增加趣味性。如中班开设了“

小餐厅”角色区,又开设了“贝贝超市”,还在此基础上临时开设了“银行”,孩子们在玩时,就可以在区域间进行互动游戏。“小餐厅”的服务员

可以去“银行”取款,然后去“超市”买“餐厅”需要的用品,然后还可以将“餐厅”的收入重新存入“银行”等等,区域间的互动更大限度地调动

了孩子玩的积极性,也更大限度地发挥了区域活动的教育性。

(5)区域活动的主题适当体现地域特色

我们在区域主题的选择时还充分考虑到了本地的特色,如我们威海的烧烤店很多,孩子们都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非常感受兴趣,我们就开设了“

海滨烧烤店”这一角色区,它有浓烈的威海特色,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二)区域活动的创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幼儿为主的原则

区域是孩子们的区域, 这一点勿庸置疑,因此在创设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需求,也只有这样,创设的区域才是孩子们喜欢的,也才能更好

地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园在创设区域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除了区域主题是以幼儿兴趣为参考设立的之外,我们在整个创设过程中,

都让幼儿与老师共同创建,让幼儿真正做区域的主人。

(1)共同商讨区域需用的材料,并一同收集、布区。如:在创建“恐龙博物馆”时,通过与幼儿谈话确定了该区需用的料后,我们分头准备收集。

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了有关恐龙的图片、书籍、模型等,我们收集了一些树根、树枝、仿真花、草、等。材料收集完后,我们放手让幼儿自己商讨摆放

这些物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的“恐龙博物馆”诞生啦!

(2)幼儿自己制定区域规则,大家共同遵守。布区完成后,我们会安排幼儿自己讨论进入该区的规则,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围绕平时玩区时出

现的矛盾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我们共同归纳出该区规则,并让孩子们用图画的形式自己表现出来,贴在活动区内。由于活动规则是幼儿亲自参与制订

的,因而,幼儿都能较好接受并能在游戏中自觉地遵守

(三)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要安全卫生,有科学性。

区域活动是以各种各样的材料为依托而开展起来的,所以在区域活动的创设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在什么时候投放就显得尤为重要,材料投放

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该区域活动开展的质量。

(1)区域是孩子们活动的场所,对于其中投放的材料首要的要求是要安全、卫生。对于游戏区中投放的材料应该无毒无异味,而且应该定期对其进

行消毒处理。对那些有安全隐患的材料应该慎重投放,以保证幼儿游戏时的安全、卫生。

(2)区域中投放的材料也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即针对不同时期区域活动的发展目标而应有所不同。如:小班上学期、下学期游戏区里的材料就应随

着幼儿能力的提高而有所变化;同是结构区大、中、小班投放的结构材料也应有所不同,小班的相对容易,而大班的相对应有难度……

区域活动的开展,对每个幼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适合本园幼儿的区域活动,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学园、乐园

自制竹玩具的多元玩法和游戏价值


在科学活动“有趣的竹制品”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探究竹子的生长特点和相关的竹产品,并萌生了设计制作竹玩具的想法。我们先将竹子按照不同玩具的制作需要分段截断剖开成圆竹筒或小竹片,然后用砂纸打磨竹筒或竹片,使其光滑,不刺手,确保幼儿游戏安全,再将打磨过的竹筒或竹片上一层清漆,并利用其他材料(即时贴、牛皮筋、鞋带等)进行装饰和链接,制作成各种玩具。这些玩具丰富了幼儿的各项活动,既满足了孩子爱游戏的天性,更促进了孩子多种能力的发展。下面介绍一些竹玩具的多元玩法,及其所蕴涵的游戏价值。

1.竹子计算器

截一段较粗的竹根,劈成两半,使其可以平放在桌面。然后在竹根的中间部分打眼,插上竹筷。最后在竹筷对应的地方粘贴上数字,幼儿就可以根据提供的数字在竹根上进行插筷子、套竹圈等游戏,既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可以使幼儿进行按数取物、数的分合组成、加减等数的练习。

再做一个小竹筒,游戏结束时,孩子可以自己把相关的材料放进竹筒,方便幼儿整理游戏材料。在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独自游戏,或两人结伴一起玩,也可以集体游戏,听教师的口令进行有关数的竞赛练习。

2.高跷

选择较粗的竹根,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要截成不同的高度,在竹根上打眼并穿上绳子制作成高跷。幼儿游戏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高度不同的高跷,这可以让幼儿挑战自己的平衡能力。游戏时,孩子既可以独自玩,也可以一组小朋友比赛,看谁走的时间长又不掉下来,或看谁走的速度快。

3.拉力器

截取若干相同长度的竹子,用橡皮筋串成拉力器。也可以选择和木珠搭配,或把竹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串成各种漂亮的拉力器。幼儿可以自由地使用拉力器进行户外活动,锻炼手部力量。若干个拉力器连接在一起,平放在地面上,就变成了有一定宽度的“小河”或“小桥”,小朋友可以练习跨跳过河或过小桥的游戏,锻炼跨跳动作和平衡能力。

4.小水桶

选取较粗的竹根,依竹节截断,两边打眼穿上线,就可以做成一个个“小水桶”。小朋友可以用来玩“送水”的游戏,手提水桶跨越障碍,速度快并且保持小水桶中水量多的为胜。这个游戏,既可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又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和灵活跨越障碍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幼儿的臂力。

5.“同心协力”大竹板

选取较粗的竹子,剖开成长约50cm的大竹板,在竹板上打眼穿上长绳,幼儿就可以两三人一组玩“同心协力”向前走的游戏了。这个游戏,大家必须互相配合,协调运动,在锻炼幼儿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享受到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6.套圈

把细竹条劈成长约30cm的篾片,围合固定做成竹圈,再用比竹圈小的竹子截成竹筒,孩子们就可以开始玩套竹筒游戏了。这个游戏,可以练习投掷动作,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投准能力。

7.竹子小推车

选取粗细适中、长约1米的竹子,一头劈开,装上一个小轮子,就变成了一个简易的“竹子小推车”。三四个孩子一组,每人拿一个竹推车站在起跑线上,听老师口令同时推着竹推车往前跑,谁先跑到终点谁获胜。也可进行接力赛跑,幼儿分成两组,用竹推车开展接力赛跑。这样的游戏可训练幼儿走和跑的协调性,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8.穿线板

在竹片上依一定的造型打眼,再配上几根彩色的绳子,穿线板就做好了。幼儿可根据一定的顺序用彩线穿过洞眼,在竹片上勾勒出不同的图形。穿线游戏趣味十足,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穿出不同的图形造型,既有利于促进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专注耐心的性格。

9.套竹筒

选取粗细不同的竹子,截断后画上图案,就可以做成有趣的竹筒套娃了。小年龄的孩子很喜欢竹筒套娃的可爱造型,他们利用套娃进行排序、按大小叠放等游戏,环保又耐用。

10.竹制乐器:

双响筒、三角铁、竹片琴、快板、腰鼓、竹竿、莲湘等

这些利用竹子的结构而自制的竹乐器,既向幼儿展示了中国民间的艺术文化,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竹竿舞、打莲湘等民间艺术,更让孩子们在竹制乐器的玩耍中探索发现竹子的多种特性,享受到节奏游戏的快乐。

在利用竹资源自制竹玩具的活动中,我们重视了让幼儿自主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的体验价值,更重视了竹玩具与各种领域、材料组合以及不同孩子的多元碰撞,使孩子们在半成品的装饰制作、多种材料的变化组合以及不同玩法的自由探索中获得了多种能力的发展。而竹子教玩具的有效利用和推广,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能力发展,看到了自制竹玩具的游戏价值。

幼儿园大班游戏玩法(9个)


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天鹅

游戏名称:投彩球(大班)

目的:复习反义词,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的反应能力。

准备;彩球1个玩法:抛球者说出一词,如:大(黑、美丽、光滑)接球者必须说出对应的反义词,如小(白、丑陋、粗糙)。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名称:悄悄话(大班)

目的: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玩法:按幼儿座次将其分成四组,教师悄悄地告诉每组排头幼儿一句话,然后自排头开始往下传话,传到最后一名幼儿时,最后一名幼儿站起大声说出听到的话,以传得又对又快的组为胜。

游戏名称:猜谜(大班)

目的: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玩法:教师说谜面请幼儿说出谜底。也可请一名幼儿说谜面,教师与其他幼儿进行猜谜。

游戏名称:超级模仿秀(大班)

目的:培养幼儿模仿能力。

玩法:请3-5名幼儿到前面,侧向全体幼儿,站成一排,面向第二名幼儿编一动作(如起床穿衣、照镜子、梳头等)然后第二名幼儿再向第三名幼儿模仿第一名幼儿所做的动作,依次模仿,最后一名幼儿模仿完动作后,说出做的是什么动作。

游戏名称:一枪打四个(大班)

目的:练习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玩法:教师说:"一枪打四个",幼儿先用右手的拇指食作成枪状,同时,左手伸出四个手指,左右手交替进行,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如"一枪打三个"一枪打两个"等。

游戏名称:问答诗歌(大班)

目的: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玩法:教师与幼儿分句背诵儿歌,教师背1、3、5句,幼儿接背2、4、6句。游戏也可这样进行--如:教师"一、二、三、四、五、六、七,"幼儿"七、六、五、四、三、二、一"教师"七个阿姨干什么?"幼儿"七个阿姨来摘果"教师"七个什么手中提"幼儿"七个竹篮手中提""……"这样既能提高幼儿的记忆力,还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幼儿灵活的掌握儿歌。

游戏名称:玩偶情境表演(大班)

目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玩法:请若干个幼儿每人选一个手套玩偶,即兴进行表演,根据自己玩偶的特色,模仿说话、动作及角色之间的对话。

游戏名称:正说反做(大班)

目的: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

玩法:

①请一组幼儿站好,教师说:"高",幼儿就要做"矮"的动作,教师说"左转",幼儿就要做"右转"的动作,依次类推。

②、此游戏也可正话反说。如:"上、下""大、小""长、短""好、坏""对、错""粗、细""宽、窄"……

游戏名称:凑数练习(大班)

目的:巩固数的加法练习,培养幼儿的思维力及反应能力。

玩法: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如"6",教师模仿打枪:"砰、砰"(2枪)请幼儿接着打枪(4枪)。也可以用"放炮""敲鼓""拍手""跺脚"等增加游戏兴趣。

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


1、分类练习:

《摆棋子》

目的: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分类、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

材料:塑料跳棋或玻璃弹子跳棋

要点:(1)将所有弹子取出放在一个盒子里。(2)在家长的提示下,请幼儿先取一种颜色的弹子,选一个阵脚开始摆棋子,年龄稍大的可以一边摆一边唱数1-10。(3)依次将六种颜色全部摆完。家长可以同时教孩子颜色的汉字和英语单词。(4)可以双手同时摆,训练双手的灵巧性。

2、排序练习:

《小碗、小勺找朋友》

目的:学习按大小排序、配对

材料:形状和颜色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勺子和碗各4把(个)

要点:(1)家长随意将4个碗放在桌子上,并问孩子"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孩子按从大到小排好 (2)家长拿出4个小勺,按上述方法排序提问 (3)家长说"小碗小勺要找朋友,请你帮忙找一找"

3、计数练习:

《数字罐》

目的:认识数的实际意义

材料:饮料管、吸管

要点:(1)在饮料罐外面贴上数字 (2)请孩子依照数字把相同的吸管插入,边插边数手口一致 (3)家长也可以先在罐内放入几枝,让孩子根据数字看对不对,不够要加上几根,多了取走几根 (4)任取2罐,比一比那个多,哪个少

4、比较练习:

《小小蛋糕师》

目的:学习区分厚、薄,练习并列排序

材料:彩泥、牙签或面团(也可用被子或书代替)

要点:(1)家长和孩子一起当"蛋糕师",用彩泥做生日蛋糕。(2)根据顾客(家里其他成员)的要求,制作出一个三层的和一个一层的。(3)比较2个蛋糕的厚度,学习厚薄概念,并出示字卡。(4)家长画多个不同厚度的蛋糕,幼儿剪下来或手撕下来,按从厚到薄的顺序,练习排列。

5、守恒练习:

《捏面团》

目的:学习体积的守恒

材料:面团(橡皮泥)

要点:(1)家长制作两块一样大小的面团(不必告诉孩子是一样大的,让孩子自己观察),问孩子"这两块面团一样多吗?" (2)家长首先把一块面搓成一个长条形,再与另一块面团相比"这两块面团还一样多吗?" (3)家长再把长条形面团捏成一个小碗,再来比,是否还一样多? (4)家长把碗再用棍擀成一个大圆片,再来比较是否还一样多? (5)让孩子也来试试,面团的形状不断变化为什么还是一样多呢?

6、几何图形:

《分四份》

目的:学习分四等份

材料:彩色手工纸(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剪刀,白纸,胶水

要点:(1)家长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 (2)家长给孩子看准备好的彩色纸,让幼儿说出都有什么形状的纸。请孩子把每张纸都分成四份。(3)孩子如果一点都不会,经过尝试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人拿一张同样形状的纸,如正方形。家长边做边引导孩子操作,把它折叠2次,然后按折痕剪成相等的四份。(4)把剪成的四份图片再还原成原样贴在白纸上。 (5)用数字表示分了几分。(6)其他图形同上。(7)孩子反复操作,加深印象。(8)鼓励孩子想出更多的办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7、辨别方位:

《对对碰》

目的:学会对称的方法,掌握对称的概念,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

材料:对称练习图,彩笔、彩纸

要点:(1)家长首先要与孩子玩简单的对称游戏,让孩子了解对称的概念。如:照镜子、人的身体部位哪些是对称的?让孩子观察出眼睛、耳朵等。(2)玩颜色对称游戏:在纸上画对称,如六个方框分别涂上红黄蓝蓝黄红。(3)玩形状对称游戏:在纸上画对称图形,如圆三角方形方形三角圆。(4)玩粘纸游戏:取彩色剪纸剪成各种图形对折剪开成为两半,家长一半,孩子一半,找对了粘贴在一起。(5)鼓励孩子自己做对称图,如学习剪四角、六角、窗花,巩固对称概念。

区域活动中的规则与自主


很多教师认为,区域活动既然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就不应该有过多规则的限制,应该给幼儿充分的自由。然而,通过多年实践观察,我们发现必要的规则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保证,不仅不会限制幼儿的自由,还有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发展的作用。那么,在区域活动中究竟应该制订哪些规则,这些规则又是怎样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的呢?

一、合理的进区规则,可引导幼儿学会自主选择

具有自主选择权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区域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幼儿需要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意识并学会选择。

1.活动前的自主选择

刚入园的幼儿对活动区环境和材料都不熟悉,缺乏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也不知道可以选择些什么玩一玩,往往会干等教师把活动材料放到他们面前。而不少教师也生怕让孩子自主选择了就会发生争抢现象,因而多采取发放游戏材料或指定幼儿进区活动的方式,替幼儿作出选择。幼儿由此常常处于被动等待状态,久而久之可能对活动失去主动性。因此,教师可设立进区规则,以引导幼儿学习按意愿选择活动,进而形成自主选择意识。

在幼儿入园初期,教师可以询问幼儿:"你想玩什么?"如果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选项引导幼儿选择:"你想玩这个还是想玩那个?"教师要耐心询问,不断引导。渐渐地,孩子可能会形成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玩什么、喜欢玩什么,从而形成自主选择意识。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日益丰富,以及对区域环境和材料的不断熟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建立选区规则。如,采用插牌式选区法,即教师和幼儿根据区域活动的内容共同设计相应的图表,让幼儿直观地看到各区域的分布及人数限制,从而通过插牌的方式选择进入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插牌选择的过程可让幼儿逐渐明白选区规则,增强自主选择意识。

到了大班,幼儿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会进一步提高,他们会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规划。此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自己制订选区计划表,即确定什么时间参与什么活动,从时间和内容两个维度来规划自己的活动。通过计划表幼儿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活动安排,他们会在斟酌自己先前参与过的区域活动的基础上,考虑今天可以参与哪个区域的活动,或计划明天参与哪个区域的活动。通过自主制订计划表,孩子们可以逐渐学习统筹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不仅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可有意识地参与自己不太擅长或从未尝试过的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2.活动中的再次选择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有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可能会较快地完成特定的探究或操作活动,由此,他们会产生再次选择的要求。我们发现,假如不允许幼儿再次选择其他区域的活动,有的幼儿在后面的时间里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事实上,幼儿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在完成一项活动任务后还要求他们专注于当前的活动是困难的也是不合理的。有教师可能会担心允许幼儿再次选择会影响幼儿的专注力,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并不会因为教师允许他们再次选择而出现不专注于当前活动的现象,只要活动内容是符合幼儿需要的,是他们真正喜欢的,他们自然会被吸引,从而专注地投入到活动中。

允许幼儿对区域活动作出再次选择,是为了保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效学习。但幼儿在二次选择时也应遵守规则。例如,幼儿完成了他们当天首选的活动后,教师可以询问幼儿"还想到哪个区域玩",并帮助幼儿明确"找空"的规则,即引导幼儿观察各区域正在参与活动的人数,判断有无空位,能否进入某区域参与活动。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选择未尝试过的活动。这些规则的制定,既可有效解决幼儿选区太集中易发生纠纷的问题,又可促使幼儿选择不同区域进行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广泛的活动兴趣。

教师可通过师幼合作将规则以幼儿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更好地帮助幼儿遵守规则。如,区域活动人数控制的规则既可以在各区域标志牌上明确加以显示,也可以通过各区域插牌数量、椅子数量等给予暗示,引导幼儿观察并判断自己能否进入某区域进行活动。这样的反复引导有助于幼儿有序、自主地参与区域活动。

二、必要的材料取放规则,可为幼儿提供自我管理机会

必要的材料取放规则是幼儿顺利开展自主活动的保证。幼儿需要明确,活动中的材料需要自己取放。只有前一位活动者做到有序取放,才能满足后一位活动者自主选择的需要。同时,幼儿自主取放材料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管理。

1.利用相应的收放标志

如果能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宜的取放标志,即使是小班幼儿也能做到自主取放材料。一般来说,小班时,教师可以用实物照片做标志,以引导幼儿建立将材料按标志对应摆放的规则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产生分类的意识,此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将材料按类摆放,以引导幼儿关注材料摆放的规律,并用不同的颜色、形状做分类的标记。这样,幼儿就有可能在活动开始时自主选用材料,在活动结束后再将材料按对应标记放回原处,从而建立起自己用过的材料自己整理的意识。

大班幼儿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数序经验,此时的标志也可以更抽象化了。可用数字做标志引导幼儿建立分层取放材料的意识。例如,在语言区,教师可在每本书的封面上贴上数字标志,放在第一排第一本的标上1-1,第二本标上1-2,第二排第一本标上2-1,以此类推。幼儿在取放图书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数字符号的意义。数字标志既可帮助幼儿明确图书的取放位置,也可帮助幼儿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从而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2.设计合理的收纳方式

随着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材料也会不断增加,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幼儿将不同的材料混在一起,到了真正需要时就出现找不到或缺少必要材料的现象。因此,设计合理的收纳方式,有利于引导幼儿学习有序收放,进而帮助幼儿提高自主管水平。

首先,对于玩法固定的高结构材料可按套收放。如,用盒子、托盘等收纳器具将玩法相对固定的一整套材料集中起来摆放。集中收纳不仅便于幼儿取放,也可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习自主管理这些学习材料。如,小班数学区常会开展"套指环"活动,其中的材料既有手掌模型,又有各式指环模型,我们将这些材料放在一个大托盘里,幼儿如果选择这项活动,可整体取走这些材料到合适的空间去操作,玩好后再将材料全部收到托盘中一起送回。又如,中班科学区"玩磁铁"活动会用到磁铁、回形针、牙签等各种材料,我们将这些材料放在一组分类收纳盒中,不仅有利于帮助幼儿分类探究不同的材料能否被磁铁吸引,而且有效避免了操作材料的丢失或与其他活动材料的混淆。

其次,对于玩法开放的低结构材料可分类收放。低结构材料没有固定玩法,幼儿可根据活动需要自主选用,如废旧纸盒、瓶罐等既可用于科学区玩垒高游戏,又可用于建构区搭建活动,还可用于美术区创意制作活动等。对于这类材料,教师只需提供大型筐子或纸盒,将其分类摆放在固定位置即可,幼儿在有需要时可自行拿取,不再需要时要将多余材料放回原处。

最后,对于工具类材料可根据不同的特点或使用要求,采用相应的收纳方法,以方便幼儿随时取用和自我管理。如,可以将美术区活动所需的颜料几个一组嵌入废旧纸盒中,幼儿用时可以整盒取走。又如,幼儿在美术区玩颜料时需要穿的护衣,我们会要求大年龄幼儿脱下后自己叠好放到指定位置,要求小年龄幼儿自己将护衣放进用废旧抽纸盒制作的收纳盒中,待穿时再取出,这种简便易行的取放方式让小年龄幼儿也有了参与管理活动材料的机会。

3.重视未完成作品的收集整理

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学习速度不同,每个人所从事的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所以需要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还没有完成任务,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他们收集整理未完成的作品,而是随意处置,久而久之,幼儿就会感到教师不重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影响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认为,无论是完成的还是未完成的作品,都是幼儿学习的成果,引导幼儿学会保存好自己的学习成果,可激发幼儿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因此,我们通过与幼儿共同讨论,设置了专用于呈现幼儿活动成果的区域,将已完成的和未完成的作品加以分类摆放,从而帮助幼儿明确可以另外安排时间或在下一次活动中继续完成自己尚未完成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对自己已完成的作品不断加以完善。幼儿在管理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活动的计划性以及反思能力和任务意识。

三、适宜的操作规则,可确保幼儿有一个自主活动的空间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学习主体,但他们又是在一定的群体中开展活动的。区域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不同领域或学科的学习,不同的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也有所不同。制订适宜的区域活动操作规则,有利于兼顾幼儿个人与群体的活动需要,实现各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1.常规性的活动规则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个别化的活动,又是幼儿同伴间的共同活动。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满足不同幼儿活动的需要,就需要制订一些共同活动的规则,以保障幼儿的自主学习。

区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各区域的活动空间有限,因此,要帮助幼儿建立空间共享意识。如,各自在一张桌子上操作不同的材料,在一片空地上玩不同的游戏等。区域活动材料虽然是多样化的,但材料的数量总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还要注意培养幼儿材料共享的意识。小年龄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教师可引导幼儿学习轮流、等待,即知道别人在玩了我就得等一等,别人玩好了我才能去玩。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可逐步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活动,共享活动材料。此外,有些活动是需要幼儿独立思考、集中注意、耐心操作的,因此我们还应帮助幼儿建立互不干扰的规则意识。如,在活动中要轻声交流,别人在专注活动时不要去打扰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操作规则不应由教师单方面提出,而应根据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针对幼儿在活动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幼儿共同讨论形成。如,我们在区域中投放了ipad后,从如何既满足大家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的愿望,又确保健康的角度,与幼儿讨论每人每天可以玩几次,每次可以玩几分钟,如何控制时长等问题,让幼儿参与规则制订。同时,我们还让幼儿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表征规则并呈现在区域环境中,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明确和遵守这些规则。

2.与各区域活动特点相适应的规则

各区域的活动有着各自的特点,制订与各区域活动相适应的规则,不仅有利于幼儿的有序活动,也可为幼儿获取相关领域关键经验提供支架。

如,在音乐区,幼儿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活动,如果只强调满足个体的需要,每个人都自由选择喜欢的音乐活动,那么,音乐区就会成为相互干扰的噪音场。因此,我们建立了音乐区的活动规则。同一时间在音乐区活动的几名幼儿首先要共同商量活动内容,是选择唱歌、跳舞,还是开展打击乐活动,然后决定选择哪些音乐作品以及它们的播放顺序等,并确定一名幼儿播放音频或视频。如果有幼儿对某一项活动不感兴趣可以选择暂时旁观。语言区的故事表演活动也可制订类似的规则。在经过讨论后,幼儿还制订了活动的基本流程,如首先协商确定剧目、分配角色、选择道具,然后再表演。

又如,在科学区的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可能有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从活动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的需要出发,我们组织幼儿讨论后形成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活动过程"的规则。

再如,生活区的食品制作活动需要提前准备食材,因此,我们引导幼儿讨论制定了"提前报名"的规则,以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食物制作不免会用到电器设备,卫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引导幼儿讨论制定了"操作前洗手""安全操作电器"等相关规则。

3.体现活动过程或结果开放性的规则

在区域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活动材料是开放性的、低结构的,幼儿在活动中可以发挥创造性。例如,多米诺骨牌,幼儿可以拿来进行垒高活动,也可以用于砌墙活动甚至其他更富创意的活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用一种材料开展活动,也可以将几种材料组合起来开展活动。对这类活动,我们只强调材料取放的规则,不作玩法上的限制,以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

此外,也有一些活动需要幼儿通过探究获得一定的结果,但探究的过程是自由开放的。如,美术区"制作六面灯笼"的活动,教师只提供了成品范例,虽然最后的结果都是带作出六面灯笼,但对于幼儿如何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不作规定,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又女口,科学区"迪宝乐"电子积木拼装游戏要求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按照图纸进行拼装。提出"按图纸拼装"的要求并不是限制幼儿的自由,而是出于发展幼儿自主阅读图纸、理解图示能力的考虑。这里的自主学习体现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根据图纸找到相应的材料,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如何将图纸上的电路表现出来等。虽然一定的规则对幼儿的学习作出了某些限制,但是幼儿活动的过程是开放的,这一规则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明确学习任务,聚焦探究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区域活动中的规则与幼儿的自主学习并不矛盾。在长期的区域活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必要的规则是幼儿自主、有序、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制订规则不是为了限制幼儿的自主性,而是为了保证每个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自主活动。要帮助幼儿真正形成认识、理解和遵守规则的能力,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以及长期坚持,师幼共同建构、完善区域活动规则的过程也是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

中班区域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粗和细》


设计背景

创设附合中班幼儿学习、观察、认知粗细的区域游戏活动环境。

活动目标

1.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和细,能从粗到细给三个物体排序。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1. 重点:发现物体的粗细差异并按排序。

2. 难点:感知物体的粗细,知道粗细的基本概念。

活动准备

1. 准备粗细不同的纸筒娃娃(三个)、毛线、棍子。

2. 装有几种粗细不同物体的“奇妙的口袋”。

活动过程

1. 导入课题: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客人,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2. 老师出示粗和细两个纸筒娃娃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认识谁粗,谁细。

3. 出示粗细不同的两种毛线,让幼儿观察后说说哪根是粗的,哪根是细的,并让他们摸一摸,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粗的,怎么知道它是细的,启发幼儿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4. 游戏《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让他们知道粗和细是相对的。

5. 出示三根不同粗细的棍子,让幼儿找出最粗的和最细的,并排序。

6. 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和细的物体并给他们排序。

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做记录。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上这节课里,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都非常高,好奇性很强,他们也能顺利的达到了教育教学目标。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集体行动,我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有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观察,谈论着什么;有的在拿手中的物体在玩;有的干脆走到老师桌前,观察触摸老师带来的纸筒娃娃。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我觉得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虽然这节课看起来课堂纪律有点乱,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到处看,到处走,但我觉得他们是很开心的。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在学习生活学得更轻松些!

相信《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玩法和规则》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中班的规则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