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用“四步法”读懂幼儿游戏

12-16

幼儿园游戏已经成为幼儿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游戏有益于培养小朋友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指导游戏的水平。作为幼教,你会怎么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尝试用“四步法”读懂幼儿游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期,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组织开展了“幼儿园游戏视频案例研讨活动”。此项研讨活动的重点在于帮助幼儿园教师提升观察和解读儿童游戏的专业技能,促使教师在读懂儿童游戏的基础上更好地支持并推动儿童的游戏。

为了做好“游戏视频案例研讨活动”,我们通过反复思考,提出了“四步法”的研讨活动流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应的操作方法和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步:获取完整清晰的信息

幼儿园中每天都发生着形形色色的游戏,其间有大量有关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信息。但是,这些游戏场景往往瞬息万变,相关的信息也转瞬即逝;同时,受游戏场地的限制,难以同时满足较多教师一起进入现场观摩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方法,以便较多教师共同聚焦研讨某次游戏。

我们主要采用了“全程定位摄像法”和“局部定点跟录法”。“全程定位摄像法”即用比较专业的摄像机对儿童的某次游戏进行单机位、不间断、全景式的拍摄,自然地记录整个游戏场景与过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原生态地保留了儿童游戏的全部信息,在真实地给教师提供观察解读儿童游戏材料的同时,也为不同研究团队和个人依据各自的观察目标反复观看游戏全过程提供了便利。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全程定位摄像法”也存在一些缺憾,如对于游戏中儿童的语言或表情、动作等的记录不够清晰。于是,我们在采用全程定位摄像的同时,辅以“局部定点跟录法”。所谓“局部定点跟录法”,即使用小型便携式摄像机或使用手机的录像功能,定点、定人并可适度移动地跟拍儿童的游戏,局部记录某处或某个儿童的游戏过程或片段。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更清楚地记录儿童在游戏中的各种信息,使得观察解读的依据更加准确,便于教师在了解儿童游戏全貌的基础上聚焦某一现象或问题。同时,这种方法也更方便教师个体随时持机拍摄,获取所需信息。

例如,某中班共25名幼儿,全班的区域游戏活动主要有四项,分别是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建筑工地。拍摄时,我们架设了一台大摄像机,由专门的操作人员对全班幼儿的游戏全景进行连续摄录;同时,将四台小型手持式摄像机分别安放在四个游戏区域,由四位教师随时定点跟拍。录制完成后,我们提供给需要观察解读此次游戏的教师一整套游戏录影光碟,其中包括五段游戏录像:“游戏全过程”“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和“建筑工地”。这组视频材料不仅相对完整、自然,更由于其相互之间可以对照印证,也很真切、清晰。而且,这样的材料能提供给全市14个区县的教师团队同时研讨,并可方便不同教师在观察时按需调取相应画面。

第二步:确定观察解读的目标

在观察之前需要先确定观察目标。我们认为,观察并非只是客观地看,而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教师只有明白自己想要在孩子们的游戏中“看什么”。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才有可能清楚地“看到什么”。

一般而言,对儿童游戏进行观察的目的,无外乎通过观察了解儿童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真实面貌,发现并解读儿童的发展水平与需要。因此,我们提出了两个维度的观察目标,既要看是不是儿童的“真游戏”,也要看儿童在游戏中是否有“真成长”。

1.观察儿童正在进行的游戏是不是儿童自己的游戏

只有儿童自己的游戏才是“真游戏”。从这个观察目标出发,我们主要观察以下四个方面。

(1)游戏目的

观察游戏的目的是否体现了孩子自己的意图,是否反映了孩子的真实愿望,并尝试区分哪些是孩子自己真正“想玩的游戏”,哪些是加入了成人要求与设计目的的游戏。例如,x区的游戏研讨团队确定了“儿童游戏目的对其游戏行为的影响”的观察目标。

(2)游戏参与

只有那些真正“能玩的游戏”,才可能赢得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在观察中,可通过重点关注孩子在游戏时情绪是否愉悦、行为是否专注、互动是否频繁等,以了解他们的游戏参与水平,发现他们在游戏中的互动交往、情绪情感、学习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发展需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等,从而思考如何提供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帮助。例如,青年教师H制定了“中班幼儿在游戏中的专注力水平差异”的观察目标。

(3)游戏走向

教师每次看到的都可能是不一样的游戏,无法预先知晓。当我们尝试观察儿童游戏的走向时,我们就有可能看到他们的游戏是缘何自然发生和发展的。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儿童游戏的生成与发展,更可藉此探究并发现这种游戏走向与轨迹不断变化的原因。例如,L区的游戏研讨团队确定了“语言交往如何推进儿童游戏”的观察目标。

(4)游戏体验

儿童在自主游戏时,其游戏内容可能是假想的、游戏情境可能是虚拟的、游戏行为也可能是假扮的,但他们从游戏中所获得的体验却是真实的。所以,当我们尝试了解儿童在游戏中的真实体验时,我们也一定会从中体悟到孩子们为何对游戏这般挚爱。例如,S区的游戏研讨团队确定了“仿真材料对儿童游戏体验的影响”的观察目标。

2.尝试观察儿童在游戏中是否“真成长”

从这一维度出发,可重点观察儿童在游戏中是否获得了认知、情感、技能、学习品质等方面的成长。不论了解儿童哪一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我们都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观察。

(1)自主性

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应是自主的。因此,无论是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何种“真成长”,我们都要尝试去发现此方面的成长是不是自主获得的,以及是怎样自主获得的。例如,X区的游戏研讨团队观察了某中班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发现一幼儿在游戏中有五次“离开”和“回归”。每一次“回归”后,他搭建的内容便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和改进。原来他的每一次“离开”都是在寻找解决搭建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

(2)过程性

儿童是在游戏过程中逐步积累并发展经验的。因此,我们需要观察他们是如何在一次次游戏中慢慢地积累相关经验,并逐渐表现出比前一阶段更有进步的。例如,笔者在一次大班幼儿合作搭建立交桥的游戏中.重点观察了孩子们是如何想办法将两段立交桥合拢的。结果发现,经过大约8分多钟的探索,孩子们终于在频繁更换和移动材料的过程中意识到,只要将两段斜桥搭在同一个桥墩上,就能完成桥的合拢。

(3)整合性

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还表现出整合的特征。因此,教师应尝试多角度、全方位地收集孩子们在游戏中的相关信息,关注他们能否通过游戏获得整合性的提升。例如,Y区的游戏研讨团队在“小医院”里观察到一位“小病人”为加入“体检”这一游戏而付出的多方面努力和整合学习的过程:多次与“医生”进行有效的语言互动,合理宣泄屡次被“医生”拒绝的负面情绪,耐心等待并按要求提供病历卡,最终得以完成“体检”。

第三步: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

在明确了观察解读儿童游戏的目标后,如何根据目标从已有的游戏视频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这需要研讨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掌握一定的观察记录方法。在实践中我们真切体会到,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方法必须简便易行,以方便普通教师理解和掌握,并乐意在日常的游戏观察中使用。于是,我们提炼并推荐了如下几种方法。

1.事件描述法

这是一种“点”的观察记录方法,即用文字简要描述儿童游戏中的某一事件,主要起到生动地呈现某一游戏场景的作用。它要求教师所记录的事件必须是真实的,同时强调聚焦具有价值的事实,即所记录的事件必须与之前所确定的观察目标相一致。例如,青年教师H需要观察“中班幼儿在游戏中的专注力水平差异”。他运用“事件描述法”记录了某次建构游戏中两名幼儿在同一游戏场景中各自相关的不同情绪反应。为接下来综合比较分析这两名幼儿的专注力水平差异提供了事实依据(见表1)。

表1

场景

幼儿

事件描述

旁边有人说话

教师在旁边指导其他幼儿开展游戏,正在拿材料的她停下来,扭头看,并且目光随说话的人转动,后来笑了一下,继续自己拿材料。

旁边其他幼儿大声讲话,正在搭积木的她扭头看了一眼,低下头继续搭积木。

2.路径标注法

这是一种“线”的观察记录方法,即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标注出儿童整个游戏行进或某一方面演变的路径,主要起到清晰地呈现游戏发展脉络的作用。它要求选用尽量少的文字和有明确指向性的符号,同时需确定游戏过程中的主要活动作为节点加以呈现。例如,青年教师T想要观察一组儿童在建构游戏中的语言互动对游戏的推动作用,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从表2中可以看出:T教师记录的中心人物是幼儿1,整个游戏活动中他与四组同伴发生过语言互动。通过积极有效的语言互动,孩子的游戏伙伴关系和游戏内容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表2 (略)

3.表格填写法

这是一种“面”的观察记录方法,即采用一些特定意义的编码,在表格的对应选项中加以填写或勾选,主要起到全面呈现儿童在游戏中某一方面的表现或水平的作用。它要求表格的编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需明确每个编码的意义并能涵盖某类观察内容的方方面面。

例如,L区的游戏研讨团队对儿童A在某次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见表3)。从记录表中可以看出:第一次,A与同伴的合作主要倾向于自发性协同;而第二次,A的合作行为更倾向于意向性合作。

表3

次数

合作时间

合作方式

第一次

5 ’35”~15’20” (共9分45秒)

Z L

弟一玖

29’50”~32‘20” (共2分30秒)

W T Z

合作方式编 码

命令指挥(M)、威胁告状(W)、妥协服从(T)、自觉配合(Z)、轮流等待(L)、协商帮助(x)、指导示范(D)、运用补偿(Y)、其他(Q)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以上三种观察记录方法较常使用,但并非仅用这几种方法。另外,它们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视需要组合使用,以便从“点”“线”“面”几个维度更真实、完整、准确地观察记录儿童的游戏。

第四步:开展破解问题的研讨

对记录下来的游戏信息进行研讨,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准确解读儿童的游戏并提出适宜的引导策略。因此,我们的研讨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展开。

1.孩子正在做什么?

教师在游戏中所观察到的事件并非都有价值。虽然在观察前我们已经确立了清晰的目标,但在研讨中却发现,教师们呈现的观察内容与目标之间并不能完全匹配。因此,我们在研讨中首先需要破解的问题就是帮助教师学会提取有效的事件,聚焦有用的事实。例如,S区的游戏研讨团队的观察目标是“高仿真材料在中班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在观察后,每位成员先独立思考并整理自己观察到的事件。然后各自选取一个“小故事”与团队成员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故事与本次观察的目标并不完全匹配。于是,我们组织团队成员共同研讨、去芜存菁,逐渐从一大堆“故事”中提取最能说明问题的四个事件:“两位忙碌的护士”“戴眼镜的眼科医生”“喜欢住院的小病人”“愉快等待的小病人”,然后聚焦这些事件开展研讨。

2.孩子为何这样做?

教师通过反复认真地听、看而提取的事件,如果不加阐释,仍不过是一些普通事件。只有通过研讨发现了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并揭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才可能形成具有典型教育价值的案例。因此,我们在研讨中需要接着破解的问题是.尝试解读儿童游戏行为背后的原因。例如,教师在“小医院”里观察到这样的事件:一位“小病人”在病床上足足躺了16分钟。其间,护士只与她发生两次简短的互动。在剩下的时间里,“小病人”独自躺在床上,偶尔翻翻身、伸伸胳膊腿,还睁大眼睛安静地四处张望……这个过程在成人看来未免无聊乏味,但“小病人”却始终面带笑容,乐此不疲。通过研讨,教师发现,原来该幼儿在扮演“住院病人”,而这是她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这个事件说明,儿童游戏的意愿对其游戏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孩子还能怎样做?

我们认为,完整的游戏观察解读不只是学会“看什么”以及明白“为什么”,还包含“知道要干什么”,即努力寻求并提出能支持和推动儿童游戏发展的策略。因此,在研讨中教师需预想并提出准确的引导建议。例如,S区的游戏研讨团队通过观察发现,中班儿童游戏中的“高结构、高仿真”材料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这样的材料符合中班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能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唤醒并链接真实的生活经验,

支持他们假想的游戏扮演,并获取真切的游戏体验。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进一步研讨,提出了以下策略:吸引幼儿共同营建仿真的游戏场景,适度使用高仿真材料并逐渐减少,尝试运用高仿真材料进行更多不同的游戏假想活动,逐步乐意选用更低结构化的游戏材料等,以便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良好的游戏体验,支持他们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

在研讨中,我们强调两个方面:首先,基于儿童。我们要求围绕儿童展开研讨,所有需破解的问题都指向如何发现、解读并引导儿童的游戏;其次,灵活多向。这种研讨可以选择多种游戏事件,反复观看视频材料,多层组合研讨团队,从多种角度分析解读,并提出有效的引导建议,进行实践跟进。

总之,在“四步法”的游戏视频案例研讨活动中,我们重点帮助教师逐步提升准确体察和解读儿童游戏的专业能力:教师正在学会发现儿童的真实意愿、玩法构想、互动策略、扮演体验,并支持儿童的“真游戏”;同时,也在逐步学习解读儿童自我学习与发展的情况,关注其身心、认知、学习品质等全方位的发展,助推儿童的“真成长”;尤为可贵的是,在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研讨活动中,教师逐渐有了能发现的“眼力"、能阐释的“笔力”、能推动的“脑力”,有效提升了观察和支持儿童游戏的能力。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试谈大班联合游戏的尝试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试谈大班联合游戏的尝试》,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在现代社会中,交往和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学习成功,事业成功,工作出色都离不开交往和合作。因此在幼儿园应大力加强幼儿同伴之间的协作能力,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因此我们设计开展了大班的联合游戏活动,通过联合游戏进行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幼儿交往的需求,为幼儿提供充分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所谓联合,一是打破班级界限的幼儿间联合。我们把整个大班组看成是一个整体,统筹安排活动。每个教室就是一个区域,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区域活动,根据不同的区域,到相应的教室活动。二是教师指导的一种联合。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具体的区域,这样更有利于对每一个区域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那么怎样开展大班联合游戏?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安排 合理设置游戏区域 联合游戏是为了给幼儿的社会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创设一个类似兄弟姐妹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小社会环境,使幼儿获得更为丰富的与同伴交往的经验。(1)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2)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互相学习机会。(3)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4)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主动选择、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因此,为大班幼儿创设提供适当的游戏区域,合理安排游戏 区域,在联合游戏中显得尤为重要。 1、选择恰当的游戏区域 大班幼儿处在乐交往、爱探索、肯动手的整体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开设的游戏应该是既能让幼儿动手,又能让幼儿动脑,还能满足他们交往的需求。于是,我们便初步确定了几个大的区域:动手区、动脑区、探索区、角色区。 动手区 主要以美工活动为主,如编织、蛋壳贴画、看图示折纸、纸筒装饰……在材料的提供上,注重个体差异,注意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动手区还要负责为角色区设计提供材料,如顾客需要的一些商品,娃娃家中缺少的东西……这样也有利于加强各个区域间的合作,有利于游戏层次的提高。动脑区 主要以智力游戏为主,如各类难易不同的拼图、各种棋类游戏、接龙卡片、计算活动中的各种小游戏…… 探索区 以一些便于幼儿操作的科学小游戏为主。在这个区域中为幼儿提供多种科学探索的材料,让幼儿尽情地玩一玩,在探索中发现,在操作中寻找答案。 角色区 是小朋友百玩不厌的区域,在这里我们开设了“开心超市”、“小不点发屋”……随着游戏的深入,角色区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在角色区中,我们融入了新的思考:我们在各种商品上贴上了标价,让幼儿利用数字卡片进行交往,这样在商品的买卖中,小朋友的计算能力得到了发展。“小吃店”我们则融入了课程的内容,开设了“藏族风情馆”、“维吾尔族风情馆”、让小朋友制作民族的特产来招待顾客。在娃娃家中,我们引入了上下班的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变换不同的角色游戏…… 我们为这些区域取了好听易记的名字,如智力大比拼、创意工作室、小问号的家……为了让幼儿十分清楚自己所选择的区域,我们在每一个教室的门口制作了漂亮醒目大小统一的标记牌。 2、合理设置游戏区域 在设置区域时,应充分利用空间,合理配置。一般一个教室就是一个区域,我们还把走廊、楼梯口和一些小角落都利用起来。角色区中幼儿一直要交往、流动,因此就把角色区安排在走廊、楼梯等一些公用场所,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环境,又避免了区域间的相互干扰。 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老师专门负责指导。区域是固定的,指导老师是固定的,只有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是不固定的,每一个小朋友都有充分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教师 的负担,而且避免了时间、精力和材料的浪费,同时,由于教师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孩子,重复组织相同内容的游戏活动,因此,可以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这对于教师的专项研究工作也很有帮助。这样更好地实现了教师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巧妙引导 迅速有序开始游戏 著名心理学家帕顿1932年首先从合作程度探讨了儿童游戏的发展。她的儿童游戏理论提示了儿童游戏行为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根据帕顿的研究,处于大班年龄阶段的儿童是合作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我们把联合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的媒介。 在联合游戏中,打破班级界限后,整个大班就要有近两百个孩子,伙伴的增加,角色的增多,交往的频繁,矛盾也就会更容易产生。这就为幼儿自由表现社会行为创设了有利的条件,相应地也为合作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就拿入区来说,怎样让孩子们既快又有秩序地入区活动,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想到了小朋友们最容易记住的标记——颜色。每一个区域我们用一种颜色来表示。我们利用雪花片的各种颜色,穿上彩带,做成漂亮的小挂件,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挂上标记入区游戏。如小问号的家,用红颜色的雪花片表示,智力大比拼用粉红颜色的雪花片表示……游戏开始之初,幼儿不能明确什么颜色代表什么区域,我们就为各个区域画上浅显易懂的简笔画,如小问号的家,就用一个“?”来表示,角色区画一个可爱的小娃娃……这样通过颜色和简笔画的对应就很快让幼儿认识了各个区域。 初次游戏后,我们发现开始游戏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小朋友要挂好标记才能进入各个区域,所以挂标记的时候很拥挤,由此也导致各班幼儿入区时间不好统一。于是我们改变了挂标记的时间,让幼儿在早晨入园时就选好所要玩的区域,把标记挂好。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还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小朋友写自己的号数记录游戏参与情况,这样也便于老师了解,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每天早晨一来园,小朋友就可以选好自己想玩的区域,作好记录,挂好标记。游戏时间一到,小朋友就能迅速有序地入区游戏了。这样,既可以使幼儿对自己的合作伙伴一目了然,又便于他们在自由活动时间,相互协商共同讨论今天游戏的内容、情节,根据游戏 的需要收集材料、制作玩具,这就需要幼

儿相互协商、共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加强了,同时幼儿也学会了协调关系,增强了群体意识,获得了合作精神。 三、仔细观察 深入思考指导游戏 1、有计划的观察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游戏就好象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只有在自由的、主动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观察游戏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如从几次的联合游戏中,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角色区的划分太笼统,导致娃娃家人太多,而理发店、医院等地方太冷清。讨论后解决的办法是:在标记上再贴上小标记,让小朋友根据小标记再到不同的角色区中活动,如蓝色的雪花片上贴上一个小星星,那就是到角色区中的银行里上班……就这样,通过仔细的观察,一次次的讨论,我们的联合游戏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2、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因此在我们的联合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以幼儿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如在我们的娃娃家中,孩子们用自己制作的鲜花、装饰好的一次性塑料盆打扮着他们的小房间,在我们的小吃店中,孩子们亲手画的一串串葡萄、一只只肥羊都被他们用来布置环境。在我们的联合游戏中,到处都是孩子们的设计、孩子们的创意、孩子们的作品,处处体现出了一种稚拙美。 在我们的游戏中,一切都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 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如近日流行“非典”,孩子们在游戏中也反映了出来。他们纷纷到超市去买口罩。他们想到用一次性塑料盆制作口罩。口罩一上市,就被一抢而光。在这里,幼儿是游戏真正的主人。 3、多种形式讲评 精彩的游戏离不开高层次的讲评,讲评能使外在的情境得到进一步升华。在我们的联合游戏中,非常重视游戏的讲评这一环节。 (1)在指导游戏时我们是每个人负责一个区域,所以讲评时各人负责自己区域讲评。每个区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讲评时的侧重点也是各有不同。在角色区中让小朋友畅所欲言,共同讨论,不断地解决问题发展游戏。在动脑的区域中,重在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动手的区域中,注重的是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一些富有创意的作品展览出来,以使更多的小朋友受到启发…… (2)在联合游戏中,幼儿的流动性特别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还采取了巡回讲评的方法。每个区域的老师不仅对来参加游戏的幼儿进行讲评,还利用晨间谈话、餐前、起床后的时间到各班进行巡回讲评,以使所有的小朋友都能随时了解游戏的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大班联合游戏的尝试,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联合游戏不失为是幼儿园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游戏形式,它能够很好地鼓励和极大地满足幼儿之间各种形式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民主、平等、公正、协商等社会品质的发展,这些品质将是一生为人处世、求学做事得以成功的保障,使人终身受益。同时我们体会到,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包括了许多种不同的形式:由于共同的活动目的所产生的合作行为;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而发生的分享、争执、攻击、协商、交换等行为;由于个别资源的不均衡而发生的赠予、求助、索取等行为;由于个别能力或经验的不均衡而发生的帮助、求助等行为;为幼儿自身文化特征所特有的游戏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寻找更适合大班幼儿游戏的联合游戏的形式、内容、材料,促进幼儿整体的和谐的发展。

小班绘本游戏一步一步走啊走


小班绘本游戏一步一步走啊走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看动作、听声音、找影子等联系生活经验猜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在绘本的情景中乐意模仿表现小动物的走路特点,体验游戏的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一步一步走啊走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动作、听声音、找影子等联系生活经验猜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在绘本的情景中乐意模仿表现小动物的走路特点,体验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已学会《小朋友走路,爷爷奶奶走路》,立牌(乌龟、鸭、兔、鸵鸟、男孩)老虎头饰,方形场景,鸭子走路,会跳的动物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小朋友走路,爷爷奶奶走路》入场

师:听这是谁在走路呀?老爷爷老奶奶走路,小朋友走路。

评析:律动导入法。幼儿年龄小,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游戏情境的创设对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幼儿学过的律动导入,同时不同人物角色的走路方式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欣赏画面,了解绘本中小动物的走路特点。

1、通过多种形式猜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小男孩的图片:小朋友是怎么走路的呀?(请幼儿做动作)

(1)看局部图片,感受乌龟走路的特点演示乌龟爬行图片

师:看小弟弟在路上碰到什么了?乌龟是怎样走路的?

师:一步一步爬啊爬,谁来试试?(个别展示,集体练习)

(2)听声音,猜测走来的动物播放大白鸭的声音

师:瞧小弟弟学小乌龟一步一步爬呀爬,看他们又会遇上谁呢?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师:鸭子怎么走路的?摇摇摆摆一步一步摇啊摇,(双手向后,屁股撅起)

评析:每一个动物的出场,总不忘让幼儿爬一爬,摇一摇,动静结合,幼儿参与积极性很高。

(3)学动作,联想遇见的动物演示弟弟学习看到动物蹦跳走路动作,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师:好玩吗?小弟弟也觉得学别人的动作很开心,他又碰见个一个小动物,瞧他在学它走路的样子,他是怎么走路的?"蹦蹦跳跳"哪些小动物是蹦蹦跳跳走路的?走来的会是谁呢?我们来试试,小白兔走路一步一步跳啊跳。(集体练习)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既增加了情趣,又能使幼儿顺利迁移已有经验,这会使幼儿感受到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缓和满足感。

(4)找影子,辨别出现的动物

师:就这样他们四个朋友高兴一步一步跳啊跳,又遇到一个新朋友,从影子你能看出是谁走来的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是大鸵鸟。大鸵鸟的腿怎么样的?

师:长长的,他走路的时候是长长的跨着走的,谁来学学大鸵鸟的样子?

(5)看表情,猜想故事结尾演示表情紧张画面。

师:有趣吗?五个朋友就在路上跨啊跨,又碰到谁了呢?谁来了?他们是什么表情?小乌龟把头怎么样?(引导幼儿模仿)遇到谁他们会这样害怕?

评析:每个小动物的出场我都运用的不同的方式,看局部图片出示乌龟,听声音猜测走来的动物,学动作来联想遇见的动物,找影子辨别出现鸵鸟,看表情猜想故事结尾,让孩子在看一看、听一听、猜一猜、说一说、演一演中初步学习动作走路的特点,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并乐意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走路特点从而尝试学习小动物走路体验模仿的乐趣。

三、游戏“抢椅子”

师:我们来用这个故事玩个游戏吧,先把椅子围圆形。

师:一路上小弟弟都遇到了谁啊(乌龟、鸭子、小兔、鸵鸟、老虎)放在5个位置。

师:老虎在哪?它随时都会出现

师:我们围着椅子走,遇到谁我们就学它走路的样子,遇到大老虎,赶紧坐到椅子上,回到椅子上大老虎就不能抓你。明白吗?但我要拿走4张椅子。谁先抢到谁先坐。

评析:游戏“捉迷藏”一直是幼儿的游戏,在良好的情绪激鼓下,他们以小动物的角色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

活动延伸:

师:除了这些动物,他们还会遇到谁?(大象、狮子·······)我们来学它们是怎么走的?

活动反思:

《纲要》明确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对前阅读的技能。在活动中我用了本学期教授的音乐律动《小朋友走路,爷爷奶奶走路》导入,通过绘本与游戏的结合,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调动幼儿的情绪。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讲一讲、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让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时刻为主题目标而服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更是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整个始终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处于自主探索之中。

“游戏力”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游戏力,基于游戏的亲子沟通方式,被很多人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即通过游戏,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游戏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儿童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并将我们的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和重要的学习方式”,虽然我们清楚地知道游戏对于幼儿学习的重要性,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只是把游戏当做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在阅读《游戏力》一书之后,我感受到了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开始了把教学当成游戏来做的尝试。

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游戏,把游戏作为教学过程,力求在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同时,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我的第一次尝试,是组织小班语言活动“起床啦”。在小班的集体语言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方地用语言表达,一直是令我感觉困惑的一个难题。因为,班上总有一部分孩子,是不愿意在集体面前开口的。《起床啦》这个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象声词的运用和重复式的语句结构,却有着浓浓的游戏情趣。我是否可以将故事的角色对话设计成游戏,让孩子们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习对话?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表达,是不是能够达到我预期的活动目标呢?

“玩”,成为我设计此次活动的一个关键词。伴随着轻柔的《摇篮曲》,孩子们自然地在座位上做出“睡觉”的样子,我走到玲玲面前,做了一个揿门铃的动作:“叮咚!起床啦!起床啦!太阳晒到屁股啦!”玲玲惊奇地看着我,坐直了身体,而其他的孩子,也瞪大眼睛看着我,却依然保持着“睡觉”的样子,似乎在等我去敲门。有戏!孩子们都是玩游戏的高手,不用我多说,他们就知道该怎么玩下去。我示意玲玲去唤醒其他的孩子。果然,玲玲学着我的样子,一边去“揿门铃”,一边大声地说着:“叮咚!起床啦!太阳晒到屁股啦!”一个接一个,孩子们依次被唤醒,也依次顺理成章地把故事中的这个重要语句说了一遍。

我有些惊喜,学着小猪的样子继续玩:“我是小猪,在大树下睡觉,小鸟们,想一想,怎么来喊我起床?”我用手势示意孩子们做出小鸟嘴巴啄的动作,然后假装成小猪睡觉。

果然,孩子们反应敏捷,用小手做出小鸟的尖嘴巴:“笃笃笃!起床啦!太阳晒到屁股啦!”

我和孩子们一起看着故事图片假扮小鸟和小猪,开心地“玩”着小鸟和小猪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故事中的旁白和对话,并最终把这个故事发展成为一个手指游戏。原来,当孩子们沉浸在游戏之中时,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如此自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天生热衷于游戏”,我尝到了把教学当成游戏做的甜头。

根据幼儿学习目标,提供有趣的开放性材料,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发展水平探索这些材料,并在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过程中支持和拓展他们的探索。

第一次的尝试,让我体会到: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实质,就是给孩子更多的主体性的体验。让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让孩子可以自行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活动的难度适合孩子的能力……我梳理着自己的思路,尝试以此作为编制各种教学游戏的基本要素。

小班数学活动“间隔排序”,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积木,然后一起扮孙悟空,想办法用不同的模式结构变出金箍棒。令我欣喜的是,孩子们迁移学习的能力特别强,他们不仅自由选择各种积木用颜色间隔或形状间隔的方式搭出了各种模式的金箍棒,还根据之前的拼搭经验,用间隔的模式搭出了小花、长颈鹿、高楼……

小班社会活动“认识保健医生”,我准备了一些保健医生使用的物品,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扮演“保健医生”,戴上“护士帽”为大家检查身体……游戏结束了,保健医生为小朋友做的事情,孩子们一个个都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到了。

小班科学活动“种植大蒜”,我带着孩子们一起用饮料罐、牛奶盒等制作成各种“容器”,装进泥土,然后一起剥大蒜籽,一起把大蒜籽插进泥土里……我和孩子们一边种大蒜,一边对着大蒜籽说话,就像大蒜籽能听懂并和我们对话一样。我感觉得到这种对话的真实,因为,孩子们是那么兴奋地沉浸在对话之中。或许,对于我来说,这仅仅是个与大蒜籽对话的游戏,但对于孩子,却是他们和大蒜宝宝之间的亲密交流。他们一边给自己种的大蒜籽浇水,一边不停地跟大蒜籽说着悄悄话,直到大蒜籽长出绿绿的叶子……

我发现,哪怕只是一句带着游戏意味的简单表情和话语,或者是一个简单的游戏动作,都能让孩子们兴奋地投入到自己假想的游戏情景之中。他们可以把任何事物都想象成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生发一场游戏。他们能够快速地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自如地进出,不停地转换角色身份,不停地变化游戏情节,玩得不亦乐乎……《游戏力》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必放弃对孩子的要求,只需要改变孩子的感受。”在运用“游戏力”的方法带孩子们玩的过程中,我渐渐地体会到,带孩子玩,看似很简单,其实背后蕴藏着对孩子更加真实、更加深刻和更加炙热的理解。

借助游戏,让自己走进孩子的世界,把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孩子们的游戏融为一体

“游戏力”源于游戏,但其内涵要比游戏更为丰富,因为游戏力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为有趣。问题在于,游戏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早已失去了游戏的能力。从《游戏力》一书中汲取营养,我开始学习如何与孩子一起游戏,尝试把自己也变成孩子,向孩子们学习种种把生活当做游戏的方法。我发现,游戏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为孩子“喜欢玩”,更是因为,即使是最平常的游戏,其中也蕴藏着层层深意。譬如说,每个孩子都喜欢玩的躲猫猫,成人总觉得要躲起来让别人找不到,而孩子享受的却往往是让别人找到的快乐,因为,孩子是借助这个游戏探索周围世界,建立与周围人的亲密关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游戏是他选择去做的任何事情,这种主动选择让游戏充满魅力。

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一颗“会游戏”的童心,这是一种教育的智慧,一种理性的自觉,一种返朴归真的本性。于是,当有孩子不喜欢喝水时,我会假装成茶吧的服务员,向孩子们推荐各种口味的茶饮料,虽然,孩子们喝的还是开水,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因为我的“服务”而陶醉。当有孩子不喜欢吃蔬菜而偷偷把菜扔进垃圾盆的时候,我会在孩子做出扔的动作之前,夸张地对他做出瞪眼、大口吃的表情,孩子也往往会冲我吐一下舌头,把菜送进嘴巴,而我,就会冲他无声地说“OK”……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在寻找童年这座神话之宫的人口的时候,我总认为有必要在身体程度上使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把你看作一个监护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世界发生的事漠不关心的人。”的确,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一起游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我要向孩子们学习游戏,并努力让教学和游戏融为一体。

小班绘本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步一步走啊走》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动作、听声音、找影子等联系生活经验猜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在绘本的情景中乐意模仿表现小动物的走路特点,体验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已学会《小朋友走路,爷爷奶奶走路》,立牌(乌龟、鸭、兔、鸵鸟、男孩)老虎头饰,方形场景,鸭子走路,会跳的动物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小朋友走路,爷爷奶奶走路》入场

师:听这是谁在走路呀?老爷爷老奶奶走路,小朋友走路。

评析:律动导入法。幼儿年龄小,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游戏情境的创设对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幼儿学过的律动导入,同时不同人物角色的走路方式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欣赏画面,了解绘本中小动物的走路特点。

1、通过多种形式猜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小男孩的图片:小朋友是怎么走路的呀?(请幼儿做动作)

(1)看局部图片,感受乌龟走路的特点演示乌龟爬行图片

师:看小弟弟在路上碰到什么了?乌龟是怎样走路的?

师:一步一步爬啊爬,谁来试试?(个别展示,集体练习)

(2)听声音,猜测走来的动物播放大白鸭的声音

师:瞧小弟弟学小乌龟一步一步爬呀爬,看他们又会遇上谁呢?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师:鸭子怎么走路的?摇摇摆摆一步一步摇啊摇,(双手向后,屁股撅起)

评析:每一个动物的出场,总不忘让幼儿爬一爬,摇一摇,动静结合,幼儿参与积极性很高。

(3)学动作,联想遇见的动物演示弟弟学习看到动物蹦跳走路动作,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师:好玩吗?小弟弟也觉得学别人的动作很开心,他又碰见个一个小动物,瞧他在学它走路的样子,他是怎么走路的?"蹦蹦跳跳"哪些小动物是蹦蹦跳跳走路的?走来的会是谁呢?我们来试试,小白兔走路一步一步跳啊跳。(集体练习)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既增加了情趣,又能使幼儿顺利迁移已有经验,这会使幼儿感受到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缓和满足感。

(4)找影子,辨别出现的动物

师:就这样他们四个朋友高兴一步一步跳啊跳,又遇到一个新朋友,从影子你能看出是谁走来的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是大鸵鸟。大鸵鸟的腿怎么样的?

师:长长的,他走路的时候是长长的跨着走的,谁来学学大鸵鸟的样子?

(5)看表情,猜想故事结尾演示表情紧张画面。

师:有趣吗?五个朋友就在路上跨啊跨,又碰到谁了呢?谁来了?他们是什么表情?小乌龟把头怎么样?(引导幼儿模仿)遇到谁他们会这样害怕?

评析:每个小动物的出场我都运用的不同的方式,看局部图片出示乌龟,听声音猜测走来的动物,学动作来联想遇见的动物,找影子辨别出现鸵鸟,看表情猜想故事结尾,让孩子在看一看、听一听、猜一猜、说一说、演一演中初步学习动作走路的特点,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并乐意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走路特点从而尝试学习小动物走路体验模仿的乐趣。

三、游戏“抢椅子”

师:我们来用这个故事玩个游戏吧,先把椅子围圆形。

师:一路上小弟弟都遇到了谁啊(乌龟、鸭子、小兔、鸵鸟、老虎)放在5个位置。

师:老虎在哪?它随时都会出现

师:我们围着椅子走,遇到谁我们就学它走路的样子,遇到大老虎,赶紧坐到椅子上,回到椅子上大老虎就不能抓你。明白吗?但我要拿走4张椅子。谁先抢到谁先坐。

评析:游戏“捉迷藏”一直是幼儿的游戏,在良好的情绪激鼓下,他们以小动物的角色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

活动延伸:

师:除了这些动物,他们还会遇到谁?(大象、狮子·······)我们来学它们是怎么走的?

活动反思:

《纲要》明确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对前阅读的技能。在活动中我用了本学期教授的音乐律动《小朋友走路,爷爷奶奶走路》导入,通过绘本与游戏的结合,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调动幼儿的情绪。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讲一讲、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让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时刻为主题目标而服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更是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整个始终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处于自主探索之中。

幼儿游戏到底谁说了算——在记忆游戏中让幼儿尝试自主建立游戏规则


记忆游戏对幼儿具有挑战性,是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在相互交往操作中按照规则完成的游戏活动。我们将互动游戏“萝卜蹲”借用到中班幼儿活动中,尝试让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游戏实录一:“萝卜蹲”,游戏玩不下去了

户外游戏时,我将“萝卜蹲”的游戏告诉孩子们,并和孩子们商讨分组。经过讨论,自由组合为4组(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绿萝卜)。待我交代清楚要求后开始游戏,我率领的“红萝卜”组先说“红萝卜蹲,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白萝卜蹲”,“白萝卜”组接到信号,有3个孩子边蹲边说“白萝卜蹲,白萝卜蹲,白萝卜蹲完胡萝卜/红萝卜蹲”。此时,“胡萝卜”和“红萝卜”都开始陆续有孩子蹲。至此,游戏开始混乱,孩子们有些茫然,目光全都聚焦到我这儿。

分析:“萝卜蹲”的原始游戏规则在集体活动中不适用。因为每组幼儿人数较多,各自意见不一,邀请下一组“萝卜”蹲时发令信号不一致。另外在游戏中,中班幼儿对“萝卜蹲”的游戏规则还未完全理解,少数幼儿了解玩法及规则,但多数幼儿仍一片茫然,游戏时没有分清自己及他人组别,造成游戏玩不下去了。还有一点是,“胡”和“红”的发音比较接近,如果语速快了,容易混淆。

反思: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看来问题在我这儿,因为分组时没有直观的形象让幼儿观看,幼儿在记忆时易混淆,而且人数较多,怎样帮助他们尽快记忆组别呢?于是,我尝试这样更改:一是分组简化。将幼儿和老师分为三组,即“男孩、女孩、老师”;二是游戏规则简化。和幼儿讨论好每组蹲的顺序,谁先蹲,谁第二,然后记住自己所在的组和下一组要蹲的组名。

游戏实录二:“萝卜蹲”,游戏玩出新花样

游戏重新开始,我先说“老师蹲,老师蹲,老师蹲完男孩蹲。”“男孩”组接到信号后马上一起蹲,“男孩蹲,男孩蹲,男孩蹲完女孩蹲。”“女孩”整齐蹲下,“女孩蹲,女孩蹲,女孩蹲完老师蹲。”进入这样的循环状态后,孩子们很快理解了游戏规则,也完成了三个组名的记忆。我们逐渐增加游戏难度,将三个组别更换为“红萝卜、白萝卜、绿萝卜”,幼儿对组名重组记忆,也能较快顺利完成。游戏反复几轮后,开始进入机械状态,幼儿已经对轮到的顺序有较为熟悉的记忆,开始边蹲边闲聊了。

分析:中班幼儿对记忆三种熟悉的组别有基本经验,而且因为顺序在一定的规律,对他们来说缺乏挑战性。

反思:我建议幼儿给下一组增加难度,除了“蹲”,我们还能做什么动作?鼓励他们“出招”,让游戏中“蹲”的动作不断变换。刘卓尔说“跳、跑”,胡卓娅说“笑”等。幼儿一起将说出的各种动作进行筛选,挑出适合游戏中完成的动作,更改为“萝卜跳”(或者跑、转等)。再次游戏时,幼儿就需要认真听信号指令,否则就会被淘汰。

游戏实录三:“萝卜蹲”,游戏玩出真规则

幼儿自主游戏时,他们开始三三两两组合玩。我听到几个女孩一起商讨,余知霖对刘紫灵说:“你穿红衣服,你就是红萝卜。我穿黑衣服,我是黑萝卜。”刘紫灵说:“好,我们的衣服是什么颜色,我们就是什么萝卜。”商定好组别后,游戏开始了。他们在自己商定的游戏组别中认真倾听,并明白了蹲错者要淘汰出局的规则。

评论:经过三次记忆游戏“萝卜蹲”的记录分析,清楚地看到孩子们通过理解规则后顺利参与、感受游戏的乐趣,并尝试在游戏中去体验规则,学会遵守规则。作为教师,我们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要做到:一是多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合理引导幼儿尝试自主制定适宜的游戏规则;二是以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游戏规则;三是不断反思调整教育策略,及时捕捉幼儿游戏中的表现,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增强幼儿自身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敏捷性,尝试和同伴一起制定规则,让记忆游戏更加自主、更加丰富。

区域游戏中幼儿“自治四原则”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真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的确,区域游戏成了幼儿园常态工作,同时,《指南》对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的发展也明确了年龄段的参考标准,处处体现尊重幼儿意愿,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明显自我意识更加明确,更需要自由、平等的空间。教师如何在幼儿自治和自身合理引导之问找到和谐的切合点,我们称之为幼儿“自治四原则”。

原则一:区域负责人制

区域负责人制,是指每个区域由幼儿选择产生一个负责任人,负责人全面负责该区域的事务,包括:组织角色和任务分配、发现和解决突发小事件、评价成员、区域的整理以及向教师提出意见等。负责人可以被称为“经理”“boss”“领队”等,名称可以由幼儿自主协商拟定,负责人也可以自荐或由幼儿推荐产生。教师在这一环节的职责是:1.启发幼儿思考“负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例如:对区域操作有经验基础、自控能力好、责任意识强等。2.鼓励弱势幼儿争取当“负责人”,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与责任心。3.帮助区域团队处理“无解”的争执。

区域负责人制度开始的初期执行并不顺利,虽然老师已经介绍过该制度,但是让原本“被包办”惯了的幼儿有点无所适从。谁也无法主动承接任务,不明确自己如何开头、如何做。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替他们安排。可是想到那样又回到了原来教师包办的模式,这个制度的意义就不大了。而且《指南》多次提到要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品质,在生活和游戏中激发他们在各自已有水平上的纵向成长。于是,我就请求幼儿同意我也参加一次今天的游戏,得到孩子允许后。我进行自我介绍和推荐:“我叫‘玉贤’,我能读好多故事,也认识一些字了。妈妈在家已经教会我整理书籍,我可以做好‘书店管理员’的职务。相信我的请来我的区域,我的区域只能进7个人,如果这次您来不了,明天请继续来光临哦!……”很快我就邀请满了我的队员。

幼儿们在我身上受到了启发,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开始大胆尝试,经理负责制在我班正式实施。它主要通过“经理竞聘上岗—招聘员工一分工合作一整理打烊”的流程,幼儿实现了初步的自我管理和学习。

过程评价:经理负责制非常符合《指南》中对孩子“自理、自立、独立探索、合作交往”理念的养成的要求,但是我们在游戏过程中又开始生成新问题:不是每个孩子都只玩一个区域或者一直做一个区域的负责人,他们是不断交换和互动的,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1.某个区域幼儿的能力无法完成区域的目标:2.他初次接触该区域经验缺乏,无从下手;3.几次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到成长发展滞后等,那该怎么办?是教师“强行干预”还是激发幼儿的兴趣?这就生成了能手“帮帮团”原则。

原则二:能手“帮帮团”

能手“帮帮团”是指启发和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在幼儿自己邀请或者请求经理招聘下,产生的幼儿自助伙伴。教师的职责是:1.帮助幼儿明确“帮帮团”的身份要求:能够在游戏区域帮助自己提高技能的伙伴,而非单纯“志趣相投”的朋友。2.在幼儿的邀请下推荐“帮帮团”。《指南》指出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伺与入友好相处,也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等社会性品质。因此要多创造机会鼓励幼儿之间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过程评价:“帮帮团”在幼儿区域活动中集聚了幼儿们之间的关系,区域气氛更加地融洽了,幼儿能玩、会玩,专注度也提高了,同时幼儿的能力提升也更加明显,并且这种提升真正体现了《指南》所要求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鲥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同时大大解放了教师,缓解了“教师少学生多,顾暇不及”的尴尬境况,让教师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更多地去观察幼儿,进行游戏反思评价,关注特殊的独立个体。但是,我们也确实发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不可能完全处理合作中的问题的,教师的适时干预也很有必要,于是就产生了“教师申请参与原则”。

原则三:教师申请参与原则

教师申请参与原则特别之处就是教师参与协助幼儿不是任意的,而是需要经过“区域负责人”的同意,这种对教师权利的限制也是对幼儿享受“平等、自由”权利的落实。《指南》一再提出教师要尊重幼儿,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事实上,在实践中许多教师会“因强烈的责任心而看不下去……”“出手”干预幼儿的发展。这已经严重不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的要求了。因此,让教师的权利收到适当的限制非常有必要。

在科学发现区玩天平的一一和天天开始发生争执。一一总是现在天平的左边放东西,天平就左倾了。天天认为应该在天平的右边先放秤砣,可是秤砣放上去右倾了。两个人争来抢去,一个也不成功,甚至同时放也尝试了,还是不是左倒就是右倒。我看在眼里,其实已经发现了问题,问题在我,这个天平是教师手工制作,基座太轻不稳,所以才会出现上述现象。看到这种现象我申请了科学馆长。第一次,他拒绝了,他想自己解决,没有成功。第二次,我又申请,他同意了。我找来两块小石块轻轻放进天平基座“矿泉水瓶”里,问题立刻就解决了。《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们多次尝试虽然失败但是却丰富了经验,而我的适时帮助又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更加浓厚了。

过程评价:教师申请参与原则充分体现了教育平等原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给幼儿们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探索和体验的机会。可是,当幼儿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教师还需要拘泥于流程吗?当然不,这就是“应急原则”。

原则四:应急原则

应急原则是指当幼儿中出现威胁幼儿安全事件时,教师可以立刻行使教师的管理职责。《指南》多次提出教师要给幼儿创设温馨、轻松、安全的环境,提高幼儿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同时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当出现幼儿之间发生打架纠纷、磕破摔伤、争抢尖锐工具、积木相互打砸等有潜在危险的行为时,教师要立刻出面制止并查清缘由进行教育。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一日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做实出成效,需要教师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探索与摸索,《指南》就是我们在探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只有在其指引下,我们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踏实而科学。

英语游戏四则


1、脱离虎口--躲避老虎

① 由老师带领小朋友们用Flash cards(闪卡)的形式集体复习所学的英语单词;

② 老师请将所要复习的英语单词卡片按"一"字形整齐的放在地上;

③ 老师对小朋友们说"Close your eyes."(请小朋友闭上眼睛)

④ 老师将事先画好的一只老虎头的卡片悄悄地藏在其中一张卡片的下面;

⑤ 然后老师请一个小朋友起来说出一张卡片的英语单词;

⑥ 如果小朋友说出了一张卡片的英语单词的话,老师可以用"Are you sure?"(你确定吗?)来引导小朋友说:"Yes,I am sure。"(是的,我确定。)

⑦ 如果那张卡片的下面没有老虎的话,那个小朋友就顺利的脱离了虎口.老师对那个小朋友说"Congratulations"(祝贺你);小朋友就要对老师说"Thank you。"那个小朋友说出的那张英语单词卡片就Pass(捡起来),不再继续放在地上。

⑧ 如果那个小朋友说出来的那张卡片下面有一只老虎的话,那个小朋友就要受到一些小小的惩罚。

2、眼疾嘴快--读单词

① 由老师带领小朋友们用Flash cards(闪卡)的形式集体复习所学的英语单词;

② 老师请出两个小朋友背靠背地站在教师的中间(老师可以引导小朋友说back toback);

③ 老师对这两个小朋友们说"Close your eyes."(请小朋友闭上眼睛)

④ 老师将两张英语单词卡片分别放在小朋友的手中(有图画那面朝外);

⑤ 然后老师说"one",这两个小朋友就要向前迈一步,老师说"two",这两个小朋友就再往前迈一步,当老师说"three"的时候,这两个小朋友就要快速地转身,迅速的读出对方手中拿着的那个单词;

⑥ 看看哪一个小朋友能够迅速准确地读出对方手中卡片的英语单词;

⑦ 先读出对方手中英语单词的小朋友获得一个"sticker",另外一个小朋友

3、急摸十位

玩法:首先告诉幼儿,老师说"one"时,小朋友手指头发并讲出hair。老师说:"two"时,小朋友手指脸并说出face。老师说:"three"时,小朋友手指耳朵并说出ear。老师说:"Four"时,小朋友手指眼睛并说出eye。Five-一鼻子-一nose,Six-一嘴-一mouth,seven-一双肩-一shoulder,eihgt--腿-一leg,nine -一手-一hand,ten-一脚-一foot。经过反复练习,熟练以后可以让一名幼儿来数数,其余幼儿找出相应的器官,讲出英语单词,并且可以抢答。要求幼儿手口一致,教师数数时应由慢至快,并注意幼儿讲的是否正确 。

4、春天来了--角色表演

教师旁白:春风吹来了。(风上场)"春风"说:I'm wind.(回头,招手)Spring is coming.(春姑娘上场)"春姑娘"说:I'm spring.(春风和春姑娘开始围绕着树、草、花做小跑步)树开始发芽,小草也钻出了地面,花儿也长出了花苞。"树"说:"I'm a tree. I'm green!""小草"说:"I'm grass. I'm green,too."

教师旁白:花儿也穿上了美丽的衣裳。

"一朵花儿"说:"I'm a red flower."另一朵花儿说:"I'm a yellow flower."另一朵花儿说:"I'm a white flower."

教师旁白:小鸟在窝里,听到了小草、花儿和大树们的谈话,也飞来了。(小鸟上场)

"小鸟"说:"I'm a bird.(小鸟飞来飞去看春天的景色)I like spring."

"小草"、"小花"和"树"一齐喊:"bird,bird."(小鸟飞到它们跟前)

"树"说:"Let's go to play."

"草"、"花儿"、"鸟儿"齐说:"Let's go to play."

幼儿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占四角》


【活动目标】

1、学玩占四角的游戏,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协商,遵守规则等社会性行为。

3、锻炼身体的灵敏性,发展幼儿走,跑,跨越等技能。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呼拉圈若干;罐子积木椅子箱子若干;图示一二三;录音机;磁带。

经验准备:玩过占圈游戏、抢椅子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录音“熊和小孩”,师幼一起入场”

1、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玩,准备好了吗?

2、师幼入场。

3、师:小朋友们,你们遇到了谁啊?你们有没有被小熊抓住。

二、结合故事,学玩占四角游戏。

1、教师出示图一:孩子们,你们真聪明。小熊转了一圈,什么也没有找到,突然,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了什么?(呼啦圈)孩子们,你们玩过吗?你们以前是怎么玩的,幼儿讨论。

2、师:那你们来猜猜,小熊和它的小伙伴会怎么玩?教师出示图二,引导幼儿理解看懂图纸。你看了图纸,请你来说说你觉得它们会怎么玩呢?

◎表示呼啦圈,●表示小熊,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有哪些口令。

教师总结:5只小熊,4个呼啦圈,一只小熊站到(幼儿教育 )中间发号口令,听到口令后5只小熊一起跑动抢占四个角落,占到者为赢,输者就在中间重新发号口令。

3、个别幼儿示范游戏玩法,再次明确游戏玩法和规则。

师:老师现在要请一组小朋友来玩这个游戏,哪一组?第一组第一个小朋友做裁判,其他四个幼儿拿呼啦圈。

4、介绍游戏名字。

师:孩子们,这个游戏是谁设计的?我们的小熊还为这个游戏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占四角,知道为什么叫占四角吗?你们想玩这个游戏吗?你们一共四组,每组第一个小朋友当裁判站在那别动,后面的幼儿到老师这来拿呼啦圈。

5、幼儿组织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三、设置障碍物,创新占四角游戏。

1、幼儿根据现场提供的材料,增设障碍物,讨论制定游戏规则。

师:小熊和它的小伙伴玩了一会,觉得一直这样玩太没意思了,于是,聪明的小熊就开始动脑筋了,看,出示图三,图二和图三有什么区别?多了□符号,□表示障碍物,阻碍通道的就是障碍物,小熊跑的时候要跨越障碍物,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为你们挑选了许多障碍物,有……,现在老师要请一组小朋友来玩一玩,要把障碍物摆放在里面。

2、个别组的幼儿按照提议,尝试游戏。

师:好玩吗?在游戏时要注意什么?

3、幼儿分组尝试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伸胳膊伸腿了,想来挑战了,分成四组,排头不动,后面的上来领取呼啦圈。

四、结束、收拾整理物品。

师:你们刚才玩的是什么游戏啊?几个人玩的,小朋友,想想看,四个人可以玩吗?下课后,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试一试,玩一玩,好了,下次我们再讨论。

注:“占四角”是传统的民间游戏,原来的玩法是四人分别站在四个角落,一人站到中间发号口令,然后五个人一起跑动抢占四个角落,占到者为赢,反之为输,输者就站到中间当发令员。

游戏规则:

(1)每个人必须听到口令后的最后一个字才能跑动;

(2)四个角落里的人听到口令后必须移动位置,不可原地不动。

[课件分享]幼儿园游戏教案四篇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对游戏进行了巧妙的设置。幼儿园游戏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潜能,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你知道幼儿园游戏的本质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课件分享]幼儿园游戏教案四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幼儿园游戏教案【篇一】

设计意图:

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用可乐瓶玩踢球、投掷、打保龄球等游戏。为了让幼儿更多地领略可乐瓶的玩法,借机进行体能及动作练习,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根据可乐瓶上的标记进行系列赤脚运动――单脚跳、双脚跳、跨越及跑步绕行等,让幼儿勇敢地挑战自我,发展观察力、空间感受力,跳、跨、跑基本运动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

目标:

1.通过系列赤脚体育游戏发展跳、跨、跑及身体平衡能力。

2.乐于参与运动,创新玩法。勇于挑战自我。

3.与同伴协商配合,有序参与活动。

准备:

1.教师用的一个装有豆子的可乐瓶,幼儿人手一只可乐瓶。

2.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活动区的可乐瓶上分别贴上不同的标记(如图)。

3.幼儿运动时的背景音乐。

4.场地布置(如图)。

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师(幼儿人手持一只可乐瓶入场。教师出示装有豆子的可乐瓶):可乐瓶会唱歌,你们想听吗?

2.播放音乐,教师用可乐瓶配打节奏。

3.师:可乐瓶不但会唱歌,还会跳舞呢!我们和它一起跳好吗?(在音乐的伴奏下,师幼一起用可乐瓶做准备操。)4.师:刚才我们的小脚又蹦又跳,现在我们来给它按摩一下吧!师幼脱下鞋袜,席地而坐,用可乐瓶进行脚部按摩:

①"洗洗脚"。将可乐瓶置于脚板,幼儿来回搓动双脚,活动脚板(如图)。

②"弹弹琴"。幼儿让脚趾在可乐瓶上做弹琴动作,活动脚趾(如图)。

③"抱起宝宝摇啊摇"。幼儿平躺在地上,双脚夹住可乐瓶,腿部直立与身体呈90度角,左右摇摆双腿,活动腿部肌肉(如图)。

④"我和宝宝睡个觉"。幼儿身体前倾,双腿伸直夹住直立的可乐瓶,双手抱脚,活动腰部(如图)。

二、"闯关"游戏

(一)自创玩法。

1.师:可乐瓶不但会唱歌跳舞,还可以用来做很多游戏。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2.幼儿四散自创玩法,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尝试更多玩法,提示幼儿注意安全,避免误击、碰撞等情况。

3.幼儿介绍自己创编的玩法,互相模仿学习。

(二)开展"闯关"游戏。

1.幼儿根据场地上的标记摆放可乐瓶,布置运动场地。

师:接下来我们要用可乐瓶来玩"闯关"游戏,现在请你们按手中可乐瓶的标记在活动区里摆放可乐瓶。

2.教师介绍"闯关"游戏的玩法及要求,并组织幼儿分组活动。

师:现在你们已将可乐瓶放到了四个活动区里,这四个活动区里不同的内容,就是我们要闯的四关。我们按要求闯过四关后,就可以到中间的城堡里去休息、游玩了。

标记一活动区:单脚跳过可乐瓶。

动作提示:双手叉腰,单脚连续跳过8个间距为30厘米的可乐瓶(如图)。

标记二活动区:双脚并拢跳过可乐瓶。

动作提示:双手叉腰,双脚并拢连续跳过8个间距为60厘米的可乐瓶,落地时注意弯曲双膝加以缓冲(如图)。

标记三活动区:跨越可乐瓶。

动作提示:左右脚交替跨越8个间距为80厘米的可乐瓶,注意不要踩在可乐瓶上,以免摔倒(如图)。

标记四活动区:跑步绕过可乐瓶。

动作提示:根据可乐瓶摆放的位置,在宽80厘米的跑道中呈S状跑步绕过8个间距为100厘米的可乐瓶。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将"鳄鱼"玩具零星摆放在某些可乐瓶的旁边,使幼儿在跑步绕行时保持与瓶子的距离,避免碰倒瓶子,被"鳄鱼"吃掉(如图)。

三、挑战游戏

教师由易到难变换某些可乐瓶的摆放位置,如在同一活动区从两种标记的混放到三四种标记的混放,引导幼儿根据标记的变化及时更换动作,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及完成动作的灵敏性。

四、放松活动

1.师:今天,你们都成功地完成了闯关任务,让我们来庆祝一下,一起吃吃汉堡包吧!

2.用趣味互动小游戏"汉堡包"进行肢体放松活动。

七个拉答七个拉答炒炒炒(全身放松做抖动状),甭个拉答甭个拉答饱饱饱(双手叉腰,双脚环绕),七个拉答炒,甭个拉答饱(同上两种动作),七个拉答,甭个拉答,汉――堡――包。嗷呜(做吃汉堡包状)!

3.足部按摩放松活动:捏捏脚(放松脚背)、数数脚趾(放松脚趾)、小脚跳舞(放松脚腕)、碰碰小脚(幼儿互相蹬碰小脚,放松整个足部)。

4.组织幼儿洗脚,穿上鞋袜,结束活动。

幼儿园游戏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练习四散跑和改变方向跑.

2.发展动作的灵敏,协调及躲闪能力.

活动准备

大的操场上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玩游戏.

教师站在全体孩子的面前对大家说:”小朋友,我在前面跑,你们一起来捉我,看谁能抓住我.”说完,教师在前面跑,孩子四散地在后面追捉,在孩子快要接近时,迅速躲闪孩子,改变方向跑.跑了一段时间,教师停下来让孩子捉住.

2.幼儿玩游戏.

请一名动作发展较好,跑得较快的幼儿在前面跑,其余孩子四散追捉,直到捉住.休息后,可换人继续.

注意:幼儿非常感兴趣,追得时候很尽兴,但是有个别出现过度疲劳和跌倒现象,因此教师要适当控制游戏时间和活动量。

导读:关键字-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幼儿园教案气球游戏推荐,游戏:打气球(推荐)是关于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方面的资料,师说放气时,大家嘴巴里发出放气的声音并向圆中心走,小手不能放掉;当老师说打气时小朋友立即往后退把圆圈拉大,但是手不能放掉,放掉了气球就爆炸了。3、组织幼儿游戏。——师随时关注幼儿、提醒幼儿要慢慢地走,当心气球爆炸.。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集体游戏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听老师的指挥。

2、训练幼儿手拉手拉一个圆圈。

活动准备: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

1、你们玩过气球吗?

2、喜欢玩气球吗?

3、今天我们用我们的身体来变一个大气球好吗?

二、介绍游戏规则

1、请小朋友手拉手拉成一个大圆圈。

2、老师说放气时,大家嘴巴里发出放气的声音并向圆中心走,小手不能放掉;当老师说打气时小朋友立即往后退把圆圈拉大,但是手不能放掉,放掉了气球就爆炸了。

3、组织幼儿游戏。——师随时关注幼儿、提醒幼儿要慢慢地走,当心气球爆炸.

幼儿园游戏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2、提高幼儿的应变本事和游戏动作的敏捷性。

3、经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本事,锻炼他们的个人本事。

5、使小朋友们感到欢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哨子一个,大红苹果卡片若干

2、自制帽子若干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慢跑一圈,指导幼儿做简单的热身动作。

1、导入游戏

小朋友们,今日我们一齐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它的名字叫“传帽子”,我们今日要看看那位小朋友表现最好,今日教师就奖励给他一个红红的大苹果,给幼儿出示大苹果卡片。你们可要好好的参与啊!!

2、首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过程,并和部分幼儿一齐模拟表演其他幼儿认真看。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排成八字形,各行派头的幼儿前面有10顶帽子,游戏开始后,各行派头的幼儿将第一顶帽子戴在头上后,第二个幼儿立即从第一个幼儿头上把帽子摘下来戴在自我的头上,后面的幼儿以此传下去。当第一名幼儿帽子被摘下后,他立刻又拿起了放好的第二顶帽子,同样依次传下去,直至10顶帽子传完为止,传得快的小组为胜。

3、开始游戏

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以教师的口令为信号,游戏开始。幼儿紧张而忙碌起来,看到帽子快速而紧张的在幼儿手中传递着,孩子们也充斥在游戏的氛围中。

活动反思:

幼儿都十分喜欢传帽子这个游戏,在游戏中,感受了大家一齐努力,大家一齐做游戏的氛围,并且都在为本小组的胜出做出了自我的努力。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学会了团体合作,理解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获取了游戏的欢乐,锻炼了自我的自信心。

幼儿园游戏教案【篇四】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体验到相互合作的快乐,感受到齐心协力的力量大于一切;

2、让幼儿能了解到布袋的多种用法;巩固合跳、跨跳、四散跑的潜力;

3、幼儿能够听懂音乐,发挥想象感受到不同的情节性音乐,并透过游戏充分的表现音乐。

二、活动准备:

1、每人布袋各一个,老狼头饰一个,小兔头饰与幼儿人数一致;

2、完整情节的录音音乐磁带一盘;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运动:小兔子们跟兔妈妈做起床操。(教师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教师带领幼儿一齐听音乐做情境游戏)

1、“寻找食物”:幼儿一个之后一个套着布袋蹦脚前进跳;

2、“吃完东西回家”:在草地上吃东西,吃后扛着袋子回家。

(1)教师带领幼儿一个接一个并脚跳,不套布袋;

(2)听到了河流声,小兔们过独木桥:幼儿把袋子扑成一条木桥,然后小兔过桥;(教师引导作用)

a、一个跟着一个并拢双脚跳一次

b、一个跟着一个跨跳一次

(3)收拾布袋,套着布袋跳回家

3、“大灰狼捉小白兔”:

a、大灰狼来了,幼儿躲避大灰狼四散跑(恐怖的音乐响起,另一老师扮演大灰狼进场);

b、小白兔藏进布袋里,大灰狼在周围巡视;

c、发现一小兔被抓,所有小兔拿起布袋当棍子打狼,最后胜利了,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四、活动结束:

小白兔们高高兴兴随着胜利的音乐走出场、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尝试用“四步法”读懂幼儿游戏》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角色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