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耍中锻炼宝宝的各方面能力

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幼儿园超能力说课稿 12-16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宝宝,于是费尽心思为宝宝报各种培训班,有的训练身体平衡、有的培养音感、有的增加亲子互动。其实,如果想培养宝宝各方面的能力,大可不必那么复杂,在平时与宝宝玩耍的时候,宝宝便可以得到锻炼了。

鼓励宝宝的探索欲

探索欲是每个宝宝都会拥有的特性,所有他没见过的事物都可能成为他的探索对象。

家长应对于宝宝的探索欲予以鼓励,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帮助宝宝实现这种欲望。同时,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宝宝年龄段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亲子关系,还会有效的针对某个方面对宝宝进行提升。

不过要注意,宝宝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喜好侧重,选择游戏的时候要尊重宝宝的喜好,不要勉强。(泡泡演讲稿 wj62.com)

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宝宝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因此他们会很快对于已经玩了一段时间的玩具或者游戏产生腻烦,因此就要求父母适时的增加趣味性,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很多人认为宝宝最主要的事情是吃与睡,尤其是新生儿什么都不懂,没必要与他进行互动。

但其实,孩子自出生的第一天起,就用他独特的视角在研究这个世界,并逐渐的在吸收外界的所有知识。

增加户外活动

虽然在室内也会有很多适合宝宝的玩具或者游戏,但是户外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户外的广阔的视野与新奇的事物,都会更加吸引宝宝。并且户外运动会增加宝宝的运动量,以及更好的呼吸新鲜的空气。

带宝宝游泳

在宝宝六个月甚至更小的时候,便可以带他去专业机构游泳。游泳是一项锻炼宝宝体能的很好的运动,同时喜欢玩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是要注意,在宝宝游泳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在玩耍中进行学习,相信所有宝宝都不会拒绝。而枯燥的上课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比较难以接受了。因此,父母要研究一些适合宝宝的活动,增加与宝宝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让宝宝在各方面都得以锻炼。

在天气好的时候,户外运动是最理想的活动之一。不妨在空地上放放风筝、踢踢足球,或者与父母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宝宝在快乐中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编辑推荐

锻炼宝宝运动能力的亲子小游戏


亲子游戏是孩子与父母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正确、适量的亲子游戏能够启发儿童的智慧,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

1.游戏名称:长大了 变小了

要求:

婴幼儿自己会下蹲

方法:

让宝宝与您面对面站立,当您告诉宝宝说“变小了”时蹲下,说“长高了”时站起,边说边示范,然后说“变小了”教宝宝蹲下,说“长高了”教宝宝站起,可反复玩。

2.游戏名称:踢球

游戏目的:

准确的短跑

游戏方法:

和宝宝相距三五米站立,先由爸爸或妈妈把皮球踢给宝宝,让宝宝以同样的方式把球踢给爸爸妈妈,宝宝会因用力不足或用力过猛而让球跑错了目标,这时让宝宝去捡,目的是让宝宝多跑跑。随着宝宝“技艺”的提高,和宝宝的距离可逐渐拉大、难度增加,比如故意把球踢偏,锻炼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也可让宝宝和小朋友玩踢球游戏。

让宝宝把球从一个地方踢向指定的地方,能锻炼宝宝“击中”目标的准确性和短跑能力,使全身得到运动。

宝宝爱撕纸,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方法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不可避免的要教育孩子成长。很多爸爸妈妈是第一次教育孩子,有时候难免会显得手忙脚乱。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里面,就跟大家讲一种很特殊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撕纸。

在中国古代,孩子撕纸是要视为大不敬的。具体的原因是由于字上有文字,文字则是一直被古代人所崇拜的。如果孩子有撕书的动作,其实这个动作意味的意思就是把祖先的文字给撕掉了。

不过社会在发展,撕纸则已被有关儿童专家开发成了一项有趣的儿童益智小游戏,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接下来就具体为大家来讲述一下吧。

1、撕纸有助于肌肉和关节发育

撕纸其实就特别类似大人游泳、打球一样,通过撕纸的动作来缓解身体肌肉的疲劳,换句话的意思就是撕纸差不多类似于是宝宝在做运动,宝宝在撕纸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快乐。

在撕纸的过程中也能够非常棒地锻炼到孩子的手臂肌肉和腕部关节,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要是自己的孩子总是练习撕纸的话,其实你会发现,宝宝在一段时间以后,手腕部位更灵活,在以后的日子里面。孩子在剪纸,折纸等手工方面将更敏感,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会变得更加棒的。

2、撕纸所带来的快乐

游戏中所带来的快感是孩子喜欢玩游戏最大的原因了。撕纸在丰富了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最大的帮助就是能够让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觉得非常快乐。

每一次将一页完整的纸,撕成数片或是数条,听着撕扯时所发出来的声音,对于孩子现在什么都不太懂的时候来说,其实会疯狂的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带给孩子满足感和乐感。

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一边撕纸,一边咯咯大笑。大人其实不开心的时候也能够尝试一下这种感觉,真的撕得很过瘾。

3、撕纸与创意空间

撕纸对于开发孩子的创意空间是非常有帮助的,让孩子动动自己的小脑子,然后可以让孩子撕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是图形,孩子会从简单的撕碎纸片慢慢过度到行为艺术,这样子段时间以后,孩子的脑海里面就会有着非常多的创意图案,鱼、小鸡、笔、本子之类的。

总之孩子眼中所见到的一切,待最后你会发现都变成了他们的手撕作品。不过,这些作品外观看起来或许还是不太成熟的,不过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爸爸妈妈猛然就会发现,原来撕纸真的是一种艺术。

4、父母需要做好的注意工作

孩子就是孩子,要是你同意他们撕纸,而又不告诉他们家里的哪些纸是可以撕的,哪些纸是重要文件或是资料不可以撕的,所产生的后果就是你会哭笑不得地面对一堆撕成各成形状的作品,然后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或者是丢失了自己的文件。

最好是从第一天撕纸开始就给孩子固定一个放纸的地方,然后把可以用来撕的不需要的纸张都放在里面,同时要跟孩子说明,只有这个纸箱子里面的纸才是能够撕的,家里其他地方的纸和书籍都不可以撕,要是孩子没有按大人的要求做,一定要深刻地教育孩子,让他明白。

孩子拒绝,自然就会产生纸屑,家长在孩子玩完之后,同时还要教导孩子打扫卫生,整理现场。

自创游戏锻炼8种能力


如今,什么都讲究“DIY”,游戏也不例外。美国《育儿》杂志最近刊登了育儿专家麦洛蒂\x{00b7}沃尼克的文章,列举了8种简单的自创游戏,仅仅使用家中常用的两三件物品,就能达到既锻炼孩子各种能力,又给他们带来快乐的目的。

游戏一:拍球

找一个网球,在球身上用小刀捅出一条缝。再找一段绳子,把它的一端系在网球上,另一端拴在门把手上。让孩子坐在这个摆来摆去的球前,引导他拍球。

效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婴儿手和眼的配合,还能锻炼他的判断思考能力。而且,当球摆动到远处时,孩子会有一种兴奋和满足感。

游戏二:翻越障碍

把枕头摞成一座小山,用毯子和靠垫摆出一条沟壑。让会爬的孩子上上下下跨越各种障碍,寻找待在房间另一头的你。

效果:这会让孩子学会坚持。当他最终找到你时,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这能在下次游戏中给他很大的动力。而这些翻枕头、过毯子的动作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肢体活动能力,为他未来的学步创造条件。

游戏三:“投币”游戏

在一个较大塑料容器的盖子上开一个狭长的投币口,让孩子把一些个小的盖子,一枚一枚从这个“投币口”投进容器里。在他“投币”的时候,家长要大声为宝宝数数。小盖子被全部投入后,让他自己把罐子里的小盖子倒出来,重新作“投币”的游戏。

效果:这个游戏锻炼了孩子对物体大小的感觉。把较小的物体投入较大的物体中可以帮助他们体会不同大小物品之间的关系,并能增强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你在一旁大声数数的声音,也可以帮助他学习计数。

游戏四:图片游戏

从杂志上撕下几张印有婴儿、食品、动物等图形的图片,帮助他把这些图片贴到一个剪贴板上,然后把剪贴板挂在墙上。蒙住他的眼睛,把他的手指放在剪贴板的某个位置,然后放开蒙眼的手,询问他,现在手指的图片上画的是什么东西。

效果: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用这种方式发现图片能令孩子感到兴奋,而这种兴奋又会刺激他说话的愿望,说出物品的名称则会提高孩子的词汇量。

游戏五:文字游戏(学龄前)

准备些一次性的纸盘,在每个盘子里写一个字,然后将这些盘子摆成一个圆放在地板上。放一段音乐,让孩子随意收集起一些盘子。当音乐停止时,他也必须停下来,然后告诉家长,自己收集的都是什么字。对大一点的学龄前儿童来讲,可以让他们用这些字造句。

效果: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识字,一旦孩子的识字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开始学习阅读了。

游戏六:夹糖豆

给孩子准备一个小镊子,让他把糖豆从一个杯子夹到另一个杯子里。告诉他,在杯子半满的时候停下来,然后估计一下应该夹了多少糖豆(4岁以下的孩子玩这个游戏要小心,警惕他们把糖豆吞下去)。

效果:锻炼手指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如果你的孩子能很好地使用镊子,就说明他已经开始具备使用铅笔和自己穿鞋的能力了。

游戏七:数学土豆(给稍大的孩子)

这个游戏可以让两个以上的孩子一起玩。让一个孩子先拿着土豆,并掷出两个骰子,如果两个骰子的数字之和大于等于7,拿着土豆的那个人就可以把它传给下一个人;如果小于7,则土豆不能传递。这样重复游戏直到2分钟结束,手中没有土豆的孩子就是赢家。

效果: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口算加法的基本能力。孩子会在游戏的激励下,尽快对骰子上的数字做出加法,以便能把手中的土豆赶快传出去。

游戏八:记忆游戏(给稍大的孩子)

准备一个装鸡蛋用的盒子,在每个蛋槽里放上一件不同的小东西,让孩子仔细地把它们看清楚,盖上盒盖。然后让孩子用即时贴画出每件东西的样子,贴在他们记忆中这件东西的相应位置上,打开看看是否正确。然后把东西重新摆放,游戏就可以反复进行。

效果:增强记忆力。用物品的形象来帮助孩子记忆,会对他们未来的识字和乘法学习都有帮助。

开发0岁宝宝智力必玩


你知道吗?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这5种感觉是宝宝最初认识世界的重要通道。这些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的相应皮层,然后由大脑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再向相应的感觉器官进行回馈。神经通·正是在经历无数次这样的信息处理过程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宝宝0-1岁,这一时期的宝宝主要是通过眼睛、耳朵等基本的感觉器官,来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获得各种体验,来为脑部的发育打好基础。提供适当的感官刺激,可以促进他们大脑的发育,让潜能转化为现实能力。父母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玩意来刺激宝宝的器官。

1、用积木发声

开发0岁宝宝智力必玩

给宝宝两块积木,让他一手拿一块,然后相互撞击,发出声响。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扶着宝宝的双手,教他撞击。这样,你还可以控制撞击的力度,让宝宝感受到,用力撞击时,发出的声响会大些;用力小的时候,声响也会变小。

效果:拿积木撞击可以锻炼小肌肉的力量,撞击时发出的声响可以有效地刺激听觉。

2、听声辨别方向

准备一只铃铛或其他声音悦耳的发声玩具,在宝宝左右两侧交替发出声响,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你将发现,孩子会把头转向声音发出的方向。

效果:在寻找声源的过程中,孩子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听觉和方向感也得到了提升。

3、让宝宝去触摸

准备触感、质地不同的各种物品,如皮球、硬纸壳、塑料玩具等,让宝宝直接摸着玩儿。在孩子触摸的过程中,成人可以用语言为他描述表达,比如,这是圆圆的皮球,这是硬硬的纸壳……

效果:孩子在摸的过程中,可以体会不同物品的不同触感。同时,通过成人的语音刺激,还可以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

4、带着宝宝做操

抓住宝宝的胳膊,做一些伸展运动;抓住宝宝的双腿,往上抬一抬,往前踢一踢,或者活动一下宝宝的脚踝等等。

效果:婴儿体操不仅可以促进脑部发育,而且对稳定宝宝的情绪也有帮助。

5、听钟表的声音

拿一个"滴答、滴答"响的钟表靠近宝宝的耳朵,让他听秒针跳动的声音。宝宝通常都会被钟表的声响所吸引,并产生好奇心。

效果:这对锻炼宝宝辨别声音细小差别的能力很有好处,在刺激听觉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宝宝的注意力。

6、揉纱巾

准备一些漂亮的纱巾,让宝宝随意地抓、揉、拽等。

效果:这可以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小肌肉力量,也可以促进触觉的发育。

7、听动物的叫声

准备一些动物玩具,给宝宝看,或者让他摸一摸。同时,你模仿动物的叫声,给宝宝听。还可以给宝宝展示一下不同动物相应的表情或动作特点。

效果:可以同时刺激宝宝的视觉和听觉。

8、熟悉颜色

大约从4个月开始,宝宝就可以区分不同的颜色了。可以拿各种颜色鲜艳的纸或颜色认知卡片给宝宝看。

效果: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色彩感,还可以提高宝宝将视线集中于一处的能力。

9、找玩具

当着宝宝的面,将他的玩具藏在一个小桶里,然后让宝宝去找。宝宝会拿着桶,摆弄来摆弄去的,想办法将里面的玩具弄出来。

效果:找玩具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思维,还可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宝宝出生的第一年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年。这个阶段,早教并不需要什么教材、故事书,爸妈跟宝宝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大笑的亲子交流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如何培养宝宝的分类能力


两三岁的宝宝就已经能认识很多不同类别的物体,例如玩具、食物、衣服等等。更为神奇的是,这些小家伙还能将这些不同类别的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分类能力是衡量智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让宝宝及早挑战、掌握分类对于他们以后学会推理、辩论以及形成数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挑战分类指标1——形状

对于小宝宝,可以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水果、小动物等简单的物体进行分类训练。虽然不一定能叫出物体的名称,但通过引导,可以认识到物体之间形状的不同,并在大人指导下进行分类,同时在分类中学习物品的名称。

形状游戏:树叶有形

游戏目的:锻炼宝宝按形状归纳整理的能力。

游戏方法:理一堆形状各异的树叶,让宝宝按照不同的形状分别归类,比如:椭圆形的放在一起,长条形的放在一起,心形的放在一起。同时还可教宝宝认识树叶的名字:细细长长的是柳叶,扇形的是银杏叶,椭圆的是榆树的叶子……

游戏提示:家长可以先每样挑出一片,放在不同的位置,或者按照树叶的形状描好轮廓,让宝宝按父母的提示再依次分类整理。

挑战分类指标2——颜色

用颜色分类,有利于培养宝宝区分不同的颜色,以及学习各种颜色的名称。

颜色游戏:缤纷果篮

游戏目的:促进宝宝按颜色分类的能力。

游戏方法:准备几个容器,比如一个红色小桶、一个黄色小盆、一个绿色水果篮;再准备一些红的、黄的、绿的蔬果,让宝宝把它们按颜色分类放置,把红色的蔬果放到红色的桶里,黄色蔬果放在黄色的小盆里,绿色蔬果放在绿色的水果篮里。

游戏提示:在这里,要强调色彩的一一对应,如果宝宝认识颜色就直接要求,如果宝宝还不清楚就告诉他要放到“一样颜色”的地方。

挑战分类指标3——大小

对于小宝宝来说,在相同种类物体中区分大小、长短、高矮,是比较容易进行的分类培养。

大小游戏:大鞋小鞋

游戏目的:锻炼宝宝按大小、长短、高矮等分类整理的能力。

游戏方法:先拿出一双大人的鞋子和一双宝宝的鞋子给宝宝看,跟宝宝说:“大鞋子‘大’,小鞋子‘小’。”然后让宝宝模仿着说“大”与“小”。再拿出鞋柜里所有鞋子,让宝宝按大鞋与小鞋区分后,再分类整理回去。

游戏提示:当然,还可以用衣服、水果等进行大小分类游戏;也可以用长短不一的铅笔、木棒等进行长短分类游戏。

挑战分类指标4——名称

让小宝宝逐渐从家庭中以及与同伴的游戏、交往中,学习到一些常见物品的名称。按物体的名称进行分类培养,也是进行分类培养常用的。

名称游戏:玩具与水果

游戏目的:教宝宝认识物品,并按名称进行分类。

游戏方法:准备2个盆子、一些水果和一些玩具。先给宝宝做示范,拿起一个水果,告诉宝宝这是“水果”,然后将它放进一个盆子;拿起一个玩具,告诉宝宝这是“玩具”,然后将它放进另外一个盆子。再指导宝宝按“水果”与“玩具”接着分其他水果和玩具。

游戏提示:一开始可以用区别大的事物进行游戏,慢慢地再细化指标。

4个小游戏锻炼宝贝的“火眼金晴”


4个小游戏锻炼宝贝的“火眼金晴”

聪明宝宝的视觉能力一定很强,通过眼睛的观察,他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刺激大脑的发育。敏锐的视觉能力需要科学地训练和培养,一些小游戏就是妈妈们不错的帮手。

一、看看能不能接住它

目的:仔细观察物体飘落,训练宝宝眼睛追随物体的能力和注意力。

方法:抱着宝宝坐或妈妈宝宝席地而坐,妈妈把小丝巾、小手绢、气球等轻飘飘的东西抛向高处,母子的目光随着这些东西的上升而将视线“提升”、随着它们的向下飘落而下降;当它们快要落到跟前时,让宝宝伸手或张开双臂去接。而后,再扔出去,重复刚才的动作。

二、眼睛跟着玩具走

目的:用鲜艳的物品吸引宝宝的视线,使他们更快地注意目标,并能以目光追随目标。

方法:5个月左右的宝贝对色彩比较敏感了。妈妈拿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放在距宝宝60-70厘米的地方,让他看见并对玩具产生兴趣;然后,妈妈水平、垂直移动玩具,也可摇晃玩具或使玩具做圆圈形转动。仔细观察宝宝的目光怎样跟随玩具移动、摇晃或转动。如果宝宝的眼睛跟不上目标物,速度就要放慢,晃动和转动幅度相应缩小。

三、身体真有趣

目的:通过指认身体部位,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方法:抱着宝贝,让他坐在妈妈的膝盖上、与妈妈面对面。触摸他脸上不同的部位,如轻轻抚摸他的鼻子,告诉他“这是你的鼻子”,最好重复多次;然后问:“妈妈的鼻子在哪儿?”抓着他的小手、放在妈妈的鼻子上,说:“在这呢。”照这样,妈妈可以同宝宝一起做“眼睛在哪儿”、“眉毛在哪儿”、“耳朵在哪儿”、“嘴巴在那儿”等游戏。

四、认识白与黑

目的:以黑白这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刺激宝宝,提升宝宝的视觉和关注能力。

方法:任何黑白分明的物品都可以用来做这个游戏的道具,比如,妈妈可以把围棋棋子分成黑白两堆,或者将棋子摆成一个个黑白相间的方阵,让宝宝观察20-30秒钟,也允许他用手抓棋子玩儿,每天几次;三五天后再把两种颜色的棋子混在一起,展示在宝宝面前。

准备一块黑白条或黑白格布,一次次地在宝宝面前展开、合拢,也能完成这个游戏。

不能与宝宝玩的九种危险游戏


一、坐飞机

危险动作

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上举,同时转圈。

潜在危害

不仅可能跌伤宝宝,还可能导致脑瘫。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

二、抛宝宝

危险动作

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再用双手接住。

潜在危害

宝宝跌落的力量非常大,既可能损伤成年人,也可能给宝宝造成内伤。如果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三、转圈

危险动作

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

潜在危害

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还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下后站立不稳而跌伤。

四、中弹

危险动作

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

潜在危害

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滚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五、拔萝卜

危险动作

拉住宝宝手臂快速提起他。

潜在危害

易扭伤宝宝的手腕关节和肩关节,导致脱臼。

六、过多逗笑宝宝

危险动作

采用各种方式逗笑宝宝,不加节制。

潜在危害

可能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以及口吃、下颌关节脱臼等;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七、触摸生殖器

危险动作

抓摸小男孩的生殖器逗他玩。

潜在危害

容易损伤宝宝的生殖器,或导致病菌侵入尿道,引起感染;还可能助长宝宝手淫的习惯。

八、扯宝宝面颊

危险动作

用手拧宝宝的面颊。

潜在危害

易使软组织和血管神经受到损伤;引起宝宝流涎和腮腺感染。

九、乱捏鼻子

危险动作

用手捏宝宝的鼻子。

潜在危害

损伤鼻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使鼻腔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提高宝宝语言能力的3个游戏


分享3个可以提高宝宝语言能力的游戏

传电报

玩法:成人在孩子耳边讲一些有趣的电报内容,如小猴在电灯泡里跳迪斯科;小老鼠打败了大老虎等。孩子听后传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讲出电报内容,发电报人进行验证。如无第三个人,则要求孩子在成人耳边再复述一遍。

益处: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咕噜咕噜

玩法:家长与孩子面对面站立,双手握空拳、两拳交错上下边绕圈边念“咕噜咕噜1(出示1个手指)”,家长说:“一头牛”。两个人再绕圈并念:“咕噜咕噜2(出示2个手指)”,孩子说:“两只鸟”。依次说数字组词到10,游戏结束。

益处:学习用量词组词和即兴说话,培养孩子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小小营业员

准备:孩子的玩具5~10件,围裙。

玩法:将玩具逐一放好,家长先系上围裙当营业员,向孩子介绍商品。如指着玩具狗说:“这是只小狗,白白的毛,鼻子会闻气味,它有4条腿,有一条卷卷的尾巴,它会帮人们看门,你喜欢它吗?你想买它吗?”孩子听营业员讲得好,就将小狗“买”回去,然后由孩子当营业员介绍商品,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的变化:可以出现水果、蔬菜、交通工具、娃娃等各类物品;还可以让顾客描述自己要买的物品特征,不说出名字,让营业员猜,猜对了就把物品“卖”给顾客。

益处:培养孩子运用口语进行连贯讲述的能力,巩固其对物品特征的认识。

户外游戏激发宝宝的3种能力


亲近自然,是孩子们最向往和渴望的事情。人与自然本身就应该是融为一体的。而如今由于社会的压力,现代家庭中的父母亲都只片面的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方面的早期教育,除了周一至周五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外,还利用双休日将孩子送到少年宫、艺术学校等参加各类兴趣班,培训班,孩子与自然接触的机会甚少,即使有机会带着孩子外出,也只是完成任务似的和孩子到某个公园,将每个游乐设施让孩子玩一遍就算结束了。其实,户外活动是一种很好的促进父母亲与孩子情感的方式,同时在这过程中也能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户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散步、亲子体育游戏、外出郊游等。其实在户外活动过程中,父母亲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

1、观察力

1)年龄越小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一切越是感到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会向父母亲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最简单的:“这是什么呀?”这时,作为父母亲就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详细解答孩子的疑问,以进一步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而不是草草的应付或只是不耐烦的回答。

2)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进行观察,父母亲可以向孩子提出问题,如:“你猜猜那是什么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进行一些小游戏,如:让孩子和父母亲进行比赛,看谁先找到红颜色的花。对于已经能认字的孩子来说,在带孩子外出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比赛“认相同字”的游戏。经常性的通过游戏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孩子的观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求知的欲望也会加更加强烈。

认相同字游戏

玩法:如孩子认识文字“上海”,在外出的路上,父母就可以鼓励孩子在招牌或公车广告上找这两个字;或者当孩子发现一个他感兴趣的字或符号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继续寻找相同的字和符号。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同时,孩子在这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成功感,对学习也会产生兴趣。

2、交往能力

如今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的机会也比较少,虽然在幼儿园里会有许多同伴,但那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人,所以,父母亲可以利用孩子到户外活动的时间鼓励他们主动与其他小伙伴交往。对于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来说,也应该鼓励他乐于接受他人的邀请、与他人交往。此时的父母亲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孩子的游戏活动,有成年人的加入只会增加孩子的拘谨感,因为孩子彼此之间有他们独特的交往方式。

3、自我保护能力

从诞生那一刻起,父母亲都是十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使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有了极大的安全感。但在户外活动中,孩子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意外。特别是在体育游戏中,摔跤、碰撞等常有发生。这个时候,父母亲就要注意对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在孩子游戏前教导他:摔跤时用双手撑地,追逐游戏中如何躲闪,平衡时借助其他物体保持平衡等。

结语:通过户外活动,孩子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认识外界许多事物,同时还能从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回家后父母亲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回顾一天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规则意识,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不要忽视户外活动,这是父母亲和孩子交流情感的好机会,也是发展孩子各种能力的好时机,帮助他们更多地认识多彩的世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