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玩中更有创意

12-16

幼儿园游戏把游戏性因素和教育性因素进行融合。幼儿园游戏有利于小朋友手眼脑协调能力更加和谐。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如果你是一名幼师,你会开展什么幼儿园游戏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让孩子在玩中更有创意”,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虽然鼓励孩子参与手工游戏,但一些如加热等步骤还是不要让孩子单独操作,要特别注意安全。

寒假里,除了带孩子外出游玩外,还可以在家寻找一些乐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用家中能食用的材料进行手工游戏,也会使孩子兴奋不已的。

富有创意的手指画

大多数孩子都会很喜欢这种绘画方式。可以找大一些的纸,让孩子用手指蘸取不同的颜色进行作画;还可以在每份调好的颜料中加入不同颜色的色素,调配出更独特的颜色;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干脆来一场身体绘画,在脸上、手上、胳膊上和腿上作画,把自己画成五颜六色的小人,孩子肯定会非常乐意享受这个过程。玩够了,只要冲个澡就恢复原形了。

提示:用来画画的原料最好自己动手调配。可以用3大勺糖、1/2杯玉米淀粉、两杯冷水以及适量食用色素和清洁剂。先将糖和淀粉混和均匀,再加水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物用小火加热,并不停地搅拌,直到所有原料充分混合均匀。之后把混合物用容器分成4~5份,每一份都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以及少量浓缩的清洁剂,这样即便弄在身上,也很容易清洗。

自制多彩的橡皮泥

玩法和普通的橡皮泥一样,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所不同的是,这种橡皮泥材料绝对安全,甚至可以吃,只是有点咸。如果实在玩腻了,还可以试试用这种橡皮泥喂喂家中的小宠物,说不定它们也会喜欢上这个味道。

提示:自制橡皮泥的方法只需准备1杯面粉和1/2杯盐,还有2汤勺塔塔粉、2汤勺食用色素和1杯水。方法是,在锅内将面粉、盐和塔塔粉充分混合,加入水和食用色素,搅拌均匀后用中火加热3~5分钟,要不停地搅拌。然后将制作好的混合物晾凉后装在密封盒中,以后就可以经常拿出来玩了,一盒能玩很久。

新奇独特的装饰软陶

如果能成功制作成一件软陶作品,一定会让孩子充满成就感。不仅能和外面店里的软陶制品媲美,更重要的这是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制作中要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制成后可以让他作为小礼物送给小伙伴。如果制作的比较多,还可以积累起来,到圣诞节用来装扮圣诞树,一定比买的饰品更有意义。

提示:需要准备必要的材料,譬如1杯玉米淀粉、2杯发酵粉、1.5杯凉水,以及食用色素、水彩颜料、丙烯颜料、清漆或透明指甲油等。制作时先把玉米淀粉、发酵粉和水搅拌均匀,放入锅中用中火边加热边搅拌,加热4分钟左右直到混合物变粘稠;然后将混合物倒入盘中盖上保鲜膜晾凉;再取出一定的量揉成需要的形状,再晾干;最后用水彩颜料或者丙烯颜料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待颜料干后,刷一层清漆或者透明指甲油作为保护。

尽兴玩弄干净的泥巴

这是专门用来为爱在户外玩泥巴的孩子准备的游戏。那些“特制”的泥巴,也可以像用土做出来的泥巴一样,装入塑形的沙滩玩具中,制作成想要的形状。其实,有时孩子喜欢玩“泥巴”,并不是想塑出什么形来,而是他们喜欢“泥巴”在手里滑动的感觉,那就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和泥巴。

提示:做这种洁净的“泥巴”,要准备一只中号脸盆、一卷卫生纸、一块肥皂、硼砂、餐刀、水,以及一些沙滩玩具。方法是,把卫生纸撕成碎片放入脸盆中,用刀把肥皂切成片也放入脸盆内;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再加入一点硼砂,就能使之成型,而且保留时间也更长一些;再将脸盆盖上盖子闷一夜,第二天纸便会分解,成为粘糊糊的形状,干净的“泥巴”就制成了。

游戏提醒

●虽然鼓励孩子参与手工游戏,但一些如加热等步骤还是不要让孩子单独操作,要特别注意安全;

●游戏中,要尽量让孩子痛快的玩,不要有太多的规矩和禁忌;

●对一些手工制品,父母要帮助孩子收集,最好加上简单的文字记录。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自制数学游戏棋——让大班孩子在玩中学数学


每到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地玩起了棋类游戏,五子棋,象棋,飞行棋……玩得不亦乐乎。能不能利用棋对孩子的吸引力和它本身的作用,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人棋类游戏之中,让孩子们积累数学经验,体验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乐趣?于是,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程要求,我们开始了自制数学游戏棋的尝试。

自制数学棋的类型

1.自娱自乐型(单人):如“独一无二棋”(棋盘设计成三角形或正方形,棋子用瓶盖,棋格是圆形,大小等同瓶盖)每格放一个棋子,先从棋盘上取走任意一个棋子,造成一个空格(每个空格都有一个简单算式),走法如跳棋:每走一步,即将手上的棋子眺过旁边的棋子,跳进一个空格内,算出此空格内算式得数,就可以把被它跳过的棋子拿走,最后棋盘上只剩下一个棋子获胜。此类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坚持性有很大帮助。

2.方格对阵型(双人对弈):如“瓶盖五子棋”,在两种不同颜色的瓶盖上贴上不同的两种图形贴纸,二人各执一种图形棋子,每人都要尽快把自己的棋子摆成五子相连的一排(横、竖、斜排均可),同时阻断对方的五子连接,最后五子相连排数多者为赢。这类棋对提高幼儿辨别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3.起点终点型(适合2—4人):如从同一个起点走到终点的“曲线棋”,由两个起点走到一个终点的“图形棋”。棋谱的线路也是灵活多变的:S形、阶梯形、方形、圆形等。如“单双数棋”(阶梯型),幼儿任意抓取雪花片若干,点数后说出总数并判断该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若是单数可走一格,若是双数走两格,先到达终点——城堡为获胜者。

玩法指导

1.创造环境,激发棋趣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兴趣乃动力之源,创造富有刺激的环境是基础。在教室,我们为幼儿专门设立了“数学游戏棋类区”,设计制作了十几副数学游戏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棋类内容和游戏伙伴,有很大的自主权,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在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可以随时去那儿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数学棋内容,自由结伴下棋、比赛,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自信、创新精神。同时能兼顾个别差异,因为每种棋类游戏的难度都有层饮设计,各种能力的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层次的玩法,因此不会使孩子产生压力。

为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我们还设立了记分牌(用旧台历)、专门的裁判牌、观战台,提高游戏的真实性。此方法果然起效,激发了孩子强烈的竞争意识,观战的孩子也在积极动脑思考,尽力做到“观棋不语”,小裁判也能很好地维持赛场规则,一派“棋乐融融”的景象。

2.充分探索,理解棋规

根据课程及孩子的发展水平,我们会推陈出新,在介绍新的数学游戏棋时,重点引导幼儿积极感知,充分探索,去发现棋的规则。如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一共有几个格子,可以几个人玩,和以前玩的棋什么不同。再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规则符号,思考游戏的规则,最后组织大家共同商讨,得出游戏棋的规则,教师再重点强调。如此一来,孩子们很快就掌握游戏规则了。在幼儿认识数学游戏棋规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指导孩子认识棋规则里的常见字也非常必要:如前进、后退,停一次等等,当孩子们认识了这些字后,游戏棋玩起来就更容易了。

3.适时指导,提高棋技

游戏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适时指导,观察非常重要,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困惑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幼儿领悟发现、总结经验。对于一些数学能力较差、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我们的目的是鼓励他去大胆尝试,产生兴趣,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对于有一定下棋经验的孩子,在出现新问题或遇到一些困难时,我们鼓励孩子要坚持,静下心来思考,适时地点拨,提高棋艺,积累经验;对于数学能力强、下棋水平高的孩子,鼓励他们挑战,进一步肯定和鼓励幼儿体验成功和快乐,让孩子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在游戏指导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从不同起点按不同水平、不同速度学习,逐渐达到目标要求,提高棋艺。

4.及时调整,改变棋规

数学游戏棋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孩子情况,灵活调整规则,增加一些新内容,就会生成新的玩法,数学游戏棋玩起来也更富活力。如大班上学期开始学习“数的组成”。我们设计了简单的“加法棋”,每人选定一种颜色的棋子,采用“石头、剪刀、布”的猜拳方式,获胜的小朋友可以在棋盘上摆放一个自己的棋子,直至将棋盘摆满,最后根据自己摆放的棋子数量列出加法算式。这种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难度不是很高。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翻转棋”,两名幼儿在下棋的时候各扔一次骰子,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算出得数,掷大数的幼儿可以根据得数将对方相同数量的棋子翻成自己的棋子,最后棋子多者获胜。

随着课程的推进,“翻转棋”明显已经不再适应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又在翻转棋的基础上设计了“登山棋”。相比较前面的两种棋,登山棋在难度上有所提高,玩法更加灵活,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玩。两名幼儿各拿数量相等的棋子,同时从中拿出一部分,一起出示,然后将两人的棋子相加或相减,得出的数如果是单数,绿色棋子先走,如果是双数,红色棋子先走,最后看谁先到达山顶获胜。

我们也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及时进行规则调整。有一次,翔翔和越越准备玩数学飞行棋,打开盒子看到里面有两个骰子,越越要拿出一个给我,翔翔说:“别拿走,我们可以用两个骰子玩。”越越疑惑不解,翔翔说:“两个骰子一起掷,掷完了加起来是几就走几步。”两个孩子便用骰子玩了起来,骰子点数相加,根据得数走棋,这个方法得到了全体小朋友的认可,推广开来。后来,文文和瑞瑞玩的时候,文文掷出两个数6和3,她算了一下,应该走9步。瑞瑞却拦着她说:“应该走3步。”文文说:“6+3=9,应该走9步。”瑞瑞怕她走多了,辩解说:“6—3=3,应该走3步。”文文说:“你开始也没说是减法。”瑞瑞说:“开始也没说是加法呀!”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就此事,我组织孩子们讨论怎样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在集体讨论中,我们对这个数学飞行棋的骰子进行了改良:一共两个正方体骰子,一个小数字骰子(数字1—6),一个大数字骰子(数字5—10)。骰子六个面用三种颜色(红黄蓝),如果掷两个骰子呈现的颜色相同就用加法走棋;如果掷两个骰子呈现的颜色不同,就用减法走棋。此举更激发了孩子们玩数学飞行棋的兴趣。

5.技术比拼,培养棋德

为了激励孩子们斗智,我们在班内开设了“巅峰对决站”,每周评选一位“棋艺小明星”,每期的棋艺明星都是经过比试才见分晓的,如果两个孩子的人气一样高,就由他们两位再次比试,得出最后的结果,让大家心服口服。有一次,小朋友评选奇奇为“棋艺小明星”,我在惊讶之余,也发现孩子们能够从多个方面去进行评判:奇奇进步很大,从原来不会下棋,到现在可以打败我们班一直很厉害的翔翔,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棋艺小明星”。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对弈、角逐中认识了成功和失败,比赛有赢有输,赢了不能骄傲,输了不要灰心,勇敢地经受“输”的挫折。

我们巧妙地把数学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枯燥乏味的数字、加减法等在游戏中得到巧妙地运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运算能力。自从在数学活动区内投放这些游戏棋后,数学活动区活动时乏人问津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孩子们在活动中摆脱了“完成任务”的包袱,从游戏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地学习,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教育效果。

玩中乐 学中玩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孩子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真正把自主权交给孩子。我们要给孩子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投放感兴趣的活动材料,设计的游戏活动是以符合其年龄特点、符合其认知需要、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方式,让幼儿在感兴趣的环境中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对自然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感受。

关键词:环境,条件,趣味性,玩中乐,学中玩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都离不开玩,把玩寓于教学中,教学寓于玩中。玩是教学中的玩,教学是玩中的教学,教学和玩相辅相成并各自独立。我通过“玩中学”的教学实践,运用了游戏化的教学理念,自主性的教育内容,采用了玩中乐,智中玩来激发和促进孩子玩中学,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注意游戏的发展,在幼儿的自主活动时,千方百计地寻找教育的契机,不时地穿插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的内容。教师既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又要把握好教学的目的,使幼儿真正在玩中学到东西。

一、让孩子在“学”的环境中玩

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孩子寒暑假开学回来,对父母再次有了依赖性。像刚人幼儿园一样,会被种种的不适应所包围着。焦虑、恐惧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是孩子脱离不正规的家庭教育走人正规教育体制的第一站。胆小的孩子不敢玩,也不会玩,胆大的孩子放不开,受拘束。因此教师必须走进孩子的世界里做孩子的大朋友,并鼓动孩子玩,和孩子一起玩,因此,在营造心理环境上应突出体现亲、宽、乐、信、安。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

二、为孩子提供玩的“条件”

玩具(包括游戏材料)是玩的物质支柱,教师要给孩子提供相适应的玩具。高价格的玩具对儿童发展不一定是高价值的,在孩子的眼里,往往一些盒子、纸箱、瓶瓶罐罐等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游戏的材料。例如:我让孩子体验物体的滚动主题活动时,开展了“赶小猪”“有趣的滚动”“夹弹珠”等游戏,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材料制作玩具,让孩子玩,体验物体滚动,同时也发展孩子对球的控制能力以及锻炼孩子们的手部肌肉及手眼协调性。孩子们看到这些爱不释手的东西,很想玩,这时孩子们动手玩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并探索了这些东西的玩法。由此可见高价格的玩具不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对于孩子来说那些在成人眼里的废旧物品,恰恰是他们的宝贝,因此,我认为只要合适的,就是有效的玩和学。

三、激发孩子玩的趣味性

将教学变为趣味性很强的游戏,使幼儿真正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天性自由表露的欢畅,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健全幼儿人格,完成教学目的。如在游戏“小老鼠和胖厨师”活动中,我们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准备了小老鼠和厨师的头饰及服装,配上有趣的音乐和形象的动作,很快孩子们就融人到了故事中。以有趣的形象、动作和道具,激发幼儿玩中学,所以幼儿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较好。从中我们体会到,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淡化目的、强化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让孩子们在玩中求乐。我们常常给幼儿听一些优美的乐曲,让孩子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孩子们就会随着乐曲自由地舞蹈,还常常发出孩子们的阵阵笑声,享受天性自由表露的欢畅。如:在游戏“可爱的小脚丫”中,我们让孩子脱光了鞋袜让他们自由的在地板上、垫子上走走、跑跑、跳跳,让他们自己去感觉在不同材料上活动的疼痛感和柔软感。我们还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各种感官引导孩子参与活动,了解各类事物的性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样的活动与教师凭空地说教,产生的教学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在这种类型游戏活动中,幼儿所感知的事物印象深,记得牢。

为了让托班的孩子体验动词“滚、抛、转、跑、跳”等词,我们设计了玩圈游戏,让孩子玩玩、讲讲,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学会了这些动词,而且丰富了孩子的口语能力,孩子的平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挖掘了孩子的创新潜能,点燃了孩子的智慧火花。很多孩子都喜欢小动物,让孩子养只小鸟,小乌龟或是一个小狗狗。平时我们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玩,孩子们会把它们当成朋友,和它们说话、喂养它们、关心它们、欣赏它们。从小动物的身上逐渐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耐心,也可以有效的控制他们的情绪,不乱发脾气。

玩会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激发孩子的天赋和潜能。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密切注意游戏的发展,在幼儿的自主活动时,千方百计地寻找教育的契机,不时地穿插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的内容。教师既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又要把握好教学的目的,使幼儿真正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学中享受乐趣。

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自制玩具在幼儿园实践中的投放、使用及影响分析

投放——玩具成“看具”,是追求好看还是好玩?

在很多幼儿园,每学期都会有大量的自制玩教具投放到活动区角中,尤其是以益智区中投放得最多。这些自制玩教具是怎样被投放到活动区的?据我了解,在每学期开学前的一两周内,老师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制作游戏材料和布置班级环境。一般而言,幼儿园会要求每个班级每学期要新投放2~3件不等的自制玩教具。而老师们习惯性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找一些现成的自制玩教具参考书,从中选择照着做,还有一种是搜罗一下上个年龄班留下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可用的,拿过来模仿着做一个。这两种做法,无论哪一种,更多的都是为完成任务。老师们一旦把这些玩教具投放进区角之后,就会认为完成任务了,至于班上的孩子们喜欢玩哪些,不喜欢玩哪些,怎么玩的,玩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很多老师就不怎么去关注了。于是,产生了这样的认识误区——材料投放了,孩子就发展了。试问一下,如果老师投放的游戏材料或自制玩教具,孩子根本不喜欢、不去拿,或者出于新鲜玩两下,没两天就觉得没意思不玩了,这能说孩子就有发展了吗?这样下去,老师们辛辛苦苦制作的玩教具不就成了被冷落的“看具”了吗?由此,我们可以从成人和孩子在审视玩具方面的不同关注点去思考:成人比较关注玩具的外在形式,即好不好看,而孩子则更关注玩具的内在吸引力,即好不好玩。是追求好看还是追求好玩?这是需要我们澄清的认识。

使用——玩具成“学具”,是只关注操作性还是同时关注趣味性?

物化目标是教师们在投放区域游戏材料时首先考虑的一个问题。于是,将多个目标尽可能地物化在一个游戏材料中,便成为老师们挖空心思去解决的问题。像练习一一对应的“开锁”材料、练习小肌肉动作的夹豆、练习数学运算的题卡等等自制玩教具,都属于物化了教育目标的学具,也可以称之为“高结构性游戏材料”,即包含显性的教学目标,指向幼儿的特定性探索的游戏材料。这类玩教具的特点是操作性较强,趣味性较弱,玩玩具的目的就是完成目标所指向的任务,真正激发幼儿去探索和思考的空间较小。幼儿操作这类玩教具的表现常常是,当他们刚刚接触时出于新鲜会玩得比较带劲,而当他们一旦掌握了其中的玩法后,便会觉得没有什么挑战性而丧失兴趣。长此以往,我们便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幼儿好像也是在操作,但是动作非常娴熟,没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于是从头到尾摆弄一遍就换了别的玩具。这其实是孩子传达给我们的一个信号:这些玩具太简单了,玩起来没有什么意思。试想,如果活动区中大量充斥着这样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幼儿的活动是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他们如何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获得发展?因此,是只关注操作性,还是让玩具兼具趣味性和操作性?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又一个问题

影响——制作玩教具成负担,是只考虑减负还是同时考虑提效?

当教师们把上述的“看具”或“学具”投放到活动区时,会导致什么样的影响呢?从幼儿的角度来说,他们表现出的更多是简单摆弄或机械操作;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制作玩教具是老师们为完成任务而做的,应付心理不可避免,所有这些都会让他们感到费了半天劲,到头来做的都是无用功,自制玩教具便成了一项无奈的负担。再加上自制玩教具的材料耐用性差,使用寿命短,这会导致玩教具的利用率低下。此外,从幼儿园领导的角度考虑,这项工作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上级来考核时自制玩教具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指标,而且要达到规定的种类和数量要求才算合格。如果单纯从减轻教师负担出发,可能会有人发问:这种事倍功半的事情是不是非做不可?但是,如果从促进幼儿发展出发,恐怕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怎样保证这些自制玩教具在设计和制作阶段就能够贴近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怎样能够在孩子的使用过程中提高它们的利用率,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提高自制玩具的使用效益,从发挥环境评价的导向作用开始

通过对自制玩教具的投放、使用和影响的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除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存在不足之外,对自制玩教具的评价导向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现有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中,有关玩教具的指标项目中有这样的要求:玩教具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并有丰富的自制玩教具和物质材料。这一指标主要指向的是自制玩教具的有与无,及数量的多与少,也就是说它只做了“量”上的要求,而没有提及孩子们对这些玩教具的反应,玩没玩以及玩得怎么样,没有从自制玩教具“质”的角度上去评价它们的使用效益问题。当我们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实践中自制玩教具的情况时,重量轻质的问题就会反作用于教师,导致其将日常工作中的关注点放在应付、模仿、照抄照搬上,只为完成任务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要提高自制玩教具的使用效益,教育管理机构应该在其评价考核标准中提出基本量(包括种类和数量)的要求的同时,更应该从质的角度去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将幼儿园管理者和广大教师们的关注点转向研究幼儿的兴趣需要、研究游戏材料的探索空间,进而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幼儿在使用这些游戏材料时是如何玩的、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的、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游戏体验和经验等等。

让孩子更有幽默感的三种游戏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更容易溶入他周围的环境,为他周围人群所接受。同时,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比较容易从各种消极情绪中摆脱出来,不会长久地沉溺于各种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将来也就能拥有更加快乐积极的人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游戏一:做鬼脸

适合0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宝宝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贴心提示:

1、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

2、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游戏二:呵痒痒

适合1岁半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让孩子开心地笑是培养幽默感的第一步。孩子天性好动,一些花样翻新的动作会带给他更多新鲜感,提高他参与的积极性,让他在活动中笑声不断。

游戏方法:

1、将孩子抱在怀里,呵他痒痒,让他在父母的怀里嬉笑着挣扎躲闪。然后停一会儿,当他期待父母再次呵痒痒时,继续游戏。

2、和孩子面对面坐在床上,以伸直胳膊恰好触碰到手指尖的距离为宜。父母身体前倾呵孩子痒痒,直到宝宝仰身倒在床上。然后父母坐直,等待孩子来呵痒痒。如此反复。也可以不设规则,大家瞅准机会出击,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

3、和孩子面对面站着,伸出胳膊呵他痒痒,追着他跑。

反过来,当孩子追着父母跑时,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父母可以假装跑不过,让他呵痒痒,然后缩成一团,不停地挣扎,用显得一败涂地的样子来逗他开心。

4、父母装出一副吓人的模样,张牙舞爪地假装要呵他痒痒,但并不真的呵他痒痒。让他体验到不同的幽默方式。

贴心提示:

1、和孩子玩这个游戏时,除了实实在在呵他痒痒之外,更多地要通过各种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让他在父母这样的反应中学会表达自己的幽默感。

2、和孩子嬉闹时要有张有弛,免得孩子过于兴奋而被呛到或者磕碰到。

游戏三:装傻

适合2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一些超乎寻常的行为与语言里面常常包含了更多幽默的元素。故意出错,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但是与平时表现截然不同的行为都是训练宝宝幽默感的好素材。

游戏方式:

1、和孩子一起发出一些傻乎乎的声音,比如“哇啦啦啦”、“嗯……”、“蒙……”,然后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2、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动作,比如假装搞错了,把袜子当帽子戴在头上在宝宝面前走来走去,然后恍然大悟似地发现自己的错误,装出一脸羞愧难当的模样。

3、故意说错话,比如把“妈妈”说成“爸爸”,“爸爸”说成“宝宝”,“电冰箱”说成“电视机”等等,说的人一本正经,旁边别的大人则哈哈大笑。

听到别人笑,说的人则故意装出一副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哈哈大笑的样子,傻傻地追问:“你们笑什么?快告诉我,你们笑什么?”。

4、故意做错事或者说错话,然后自己恍然大悟地说:“哦,我说错了”。“呀,我又做错了。”假装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并且一副十分懊悔犯了错误的样子,但是就是不改正,偏偏总在犯同样的错误。

贴心提示:

1、在和孩子游戏时,父母要全副身心地投入,不能以敷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2、设计这种游戏时,最好能有些喜剧性的冲突效果,以增强游戏的幽默成分。

让孩子在民间游戏中成长


由于现代教玩具在教学和日常生活普遍大量地使用,民间游戏逐渐被人们忽略,有相当多好的民间游戏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已濒临失传的境地。其实在孩提时,从没有见过像现在的各式各样高级玩具,但我的童年时光却是在那种极富民间色彩的游戏中度过的,现在想起来,这些游戏还回味无穷。因为民间游戏自身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和特有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随意性和娱乐性,它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不仅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还能促进孩子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这些都应该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并充分地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让孩子们在民间游戏中愉快地成长,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在民间游戏中强健孩子的体魄

如今的孩子,玩具应有尽有,有不少的孩子常常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玩各种电动玩具,很少在空气清鲜、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发烧。可现在的孩子恰恰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因为他们长大后面临的是更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学习、精神压力都很重,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怎么来融入社会、参与竞争呢?

而民间游戏种类繁多,且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对孩子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能促使他们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体质。我们就可利用我园有绿茵茵的草地,平整的户外活动场地,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游戏,如“网鱼”、“地雷爆炸”、“跳皮筋”、“老狼老狼几点钟”、“撞拐”(一般都是右脚跷起,左手捉住右脚脖,右手扶右大腿部,两人以膝相撞,撞倒对方者为赢)、“跨十步”等游戏有跳跃、奔跑的活动,可增强孩子各器官的生理机能;“抓沙包”、“弹球”、“跳房子”、“踢毽子”等游戏,使孩子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编花篮”(三个人以上的单腿钩搭在一块儿跳)、“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使孩子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翻线绳”、“夹弹子”等游戏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民间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发展,促使孩子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二、在民间游戏中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智力发展,

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在游戏的同时,使孩子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如:跳皮筋绳的“马兰花”中即有跳的花样又有好听的歌谣:马兰花,马兰花,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十五六,二十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十五六,三十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一百一;在这个游戏中不仅可让孩子们感受民谣的韵律,还能让他们感受数字的趣味性而百玩不厌。又如:“拉锯”中两位孩子面对面互相盘腿坐下,然后手拉手进行一前一后的作拉锯样并且嘴里还念:拉锯,拉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你也看,我也看,我们一块看大戏。还有一种类似于接龙游戏用一问一答的歌谣方式来丰富孩子的词汇,教师(或请能力强的孩子)与另一名孩子同做游戏,在两人同念“我家弟弟真淘气,今晚带你去看戏”后,有甲先问“什么戏?”乙后答“游戏”“什么游?”“酱油”“什么酱?”“豆酱”“什么豆?”……如此类推,一问一答,循循诱导,又因其中的内容可随时调整及安排,故孩子也就随着教师或同伴的设计而使自己的口语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如《荷花荷花几时开》:“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一月不开几时开”……“六月开”,孩子在一问一答的游戏过程中即巩固了科学知识,又激发了孩子认识大自然的兴趣,陶冶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在民间游戏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形象:

在当前,许多国家都十分强调要促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专家们认为,积极的自我形象能使孩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在社会交往中主动适应环境,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首先在民间游戏中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由于民间游戏的易学和趣味性给能力不同的孩子都能增强自信,如我班的一位小女孩吴颜君刚来时即不与人交往,也不愿以任何方式来表现自己,就算是我们问她的话都不愿回答,可是在经过几次“金锁银锁”、“大转盘”游戏(经“击鼓传花”游戏改编而成)后,开始几次还不愿意,可我没有勉强她,还是鼓动其他孩子与她一起玩“金锁银锁”、“大转盘”的游戏,经多次游戏的气氛让其感受了游戏的快乐,终于在一次“转盘”游戏中当指针指向她的时候,出乎意料的她唱起孩子们爱唱的《小燕子》,虽然她唱得并不完整,可她终于愿意表现自己了,于是特别表扬了她,看着她开心的笑容,我也感到很欣慰。而且从这以后我发现她的自信心明显增强,而且也更愿意主动和老师亲近、与小朋友交往了,性格明显活泼了许多。

其次在民间游戏可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因为民间游戏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在游戏中相互交往让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丑恶的,如有一种是带有表演性质的“种瓜”游戏:请一位孩子来当种瓜人,一位孩子来当小偷,其他孩子牵成圆并蹲在那儿当“西瓜”,在游戏中通过种瓜人辛勤的浇水、施肥、拨草等步骤和扮瓜者的表演,了解了西瓜长大的过程,并通过游戏中小偷偷瓜——打小偷的表演过程,可培养孩子辩别是非的能力,引发他们乐善的意识,而且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表演能力不仅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另外,孩子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因为每个民间游戏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而它又是每个孩子必须遵守的。游戏的趣味性对孩子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他们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孩子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锤子、剪刀、布”,它的规则是,孩子们可两两相对边念儿歌边用手势或脚势动作来进行,若输了要接受刮鼻子之类的小惩罚或让赢的孩子先进行游戏等,但是有些自我中心强的孩子难以遵守就会耍赖,可这样又会引起同伴们的不满,没人愿与他玩游戏,而最后对游戏的兴趣,又使他们必须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来获得参加游戏的资格。

四、在民间游戏中发展孩子的个性,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

由于在洗手、入厕、吃点心等分散活动和绘画活动中时,多存在一种动作快的孩子闲散在那等待动作慢的孩子,于是在教室里跑动、吵闹的现象,这样即危险又影响别人,为了帮助孩子适度地控制住自己,帮助他们毫无压力地从一个环节顺利地过渡到另一个活动,我们就可以利用民间游戏的随意性和多样性进行调整,请动作快的孩子自由组织起来玩些“金锁银锁”、“拉大锯”“翻线绳”“抓沙包”或手指游戏之类较安静的游戏,或请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进行游戏,这样就更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能力和精力,满足孩子好动的特点,而且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进行发展

五、在民间游戏中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

民间游戏是促进和改善亲子关系的载体,她架起了孩子与家长之间心灵交流的一座桥梁。由于现在的父母大都忙于工作,很少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即使是有空了,也不知道陪孩子玩些什么游戏,经常当孩子们在家里要求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时,家长们会说:“爸爸妈妈不会做游戏,我们给你买了那么多玩具,自己去玩吧。”孩子们只能默默地独自玩耍。而当孩子们在孩子园学会了玩民间游戏,并在家中游戏时,唤起了父母对儿时童年的的回忆,他们兴奋地告诉孩子:“我们小时候也玩过这样的游戏。”“不信不信,老师又没教你,你怎么会做呢?”“不信?那爸爸玩给你看。”家长主动要求孩子一起玩。“爸爸和你一起玩好吗?”“好的!”孩子高兴得跳起来。父子俩人玩起了“石头、剪子、布”。“一、二、三”,爸爸出拳慢了一拍,“爸爸耍赖皮,我们两个应该同时出拳的,你赢的不算。”“好吧好吧,重新再来。”父子俩的高兴劲就甭提了,大有不分胜负决不罢手的态势。有的家长还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所玩的其它民间游戏来教孩子,如“五行棋”(即是在地上或纸上画上两个交叉的长方形,呈十字架形,父与子就在棋谱上的两个角各摆上四个棋子,边念“金木水火土”边下),而此时,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自然而然地融入在游戏中,无形中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融洽了。

民间游戏是来自于人们生活中自创的一种游戏形式,所以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汇聚了祖祖辈辈劳动人民的智慧,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说民间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回归自然、一展童贞的天地,孩子可以尽情的享受自然赋予的恩惠,通过游戏中的想象、探索、智慧、身体和个性在欢乐和喜悦中发展起来。当然有的民间游戏确实与当今的时代不相适应,如有的游戏从内容到形式确实过时了,无论如何激发不了孩子们的兴趣,或有的游戏玩具虽随处要见,但却不卫生、不安全,影响孩子们的身体等之类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我们要结合当今社会的特点,结合孩子的兴趣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打老虎”中,有段歌谣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为了适应时代的环保教育,经过推调敲,我们把“打老虎”改成“打老鼠”,而且为了多加些趣味性,还把“石头、剪子、布”、“包水饺”等两三个游戏与它揉和在一块,这样即不影响游戏的效果,又不断赋予民间游戏以新的形式和内容来丰富游戏。

通过实践说明,总体来说民间游戏不仅是孩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还不失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算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因此也祝愿我们的孩子在越开越美的民间游戏之花中轻松愉快地成长。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游戏有助于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不仅关系到他们现在健康成长,还会对他们一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持续的影响。

一、更多的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游戏,有助于增强幼儿身体素质

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新鲜空气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孩子们感冒咳嗽的少了,免疫力增强了;空气的流动、压力、温度和湿度对幼儿产生刺激,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阳光的照射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尤其是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紫外线还能促使维生素D的正常吸收,促使骨和软骨的骨化和正常生长,起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

二、尊重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的权利

由于幼儿受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不同的限制,其喜欢的游戏也各不相同。于是,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伙伴,例如:我们北方流传的“打宝”、“弹珠”、“夹弹子”等游戏,受到男孩子们的喜欢。特别是“打宝”的游戏,几张硬纸壳剪成圆片片,印上图案,也有的用烟盒折成三角玩,三五成群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调查中发现,孩子们有的是喜欢好看的图案,有的是喜欢扇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更多的是喜欢好胜,符合学前儿童的竞争心理。女孩子们则喜欢“跳皮筋”、“跳格”、“打沙包”等游戏,因为这些游戏可以边说儿歌边跳,玩法上从易到难,提高了玩的兴趣。边说边跳则可以锻炼跳的动作和节奏感,玩得快乐。此外,玩沙、玩水、玩胶泥,更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

为了让幼儿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每天除了在固定的主题活动、户外活动时间进行各种游戏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零散间隙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课间时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翻绳”、“转拉线陀螺”、“找东南西北”、“手指游戏”、“石头、剪子、布”等,使幼儿一日生活中减少排队、等待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由于孩子们的兴趣不同。

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进行锻炼,我园还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得到家长的热烈响应。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到户外、来到田园边,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玩各种家长们小时候也曾经玩过的民间游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不仅愉悦了孩子们的身心,促进了孩子们机体健康成长,而且家长们也找回了童年的乐趣,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其次,民间游戏种类繁多,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民间游戏多可以促进幼儿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大肌肉动作。“跳绳”、“跳皮筋”、“跳格”、“打电球”、“荷花荷花几时开”等游戏都可以发展跑、跳、投、躲闪等动作,可增强幼儿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例如:奔跑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进幼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挑棍”、“抓籽”、“夹籽”、“抓包”、“弹球”、“跳格子”、“背月亮”等是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配合协调,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抽七打八”、“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翻绳”、“夹弹子”等游戏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

二是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噼呖吧啦翻跟头。”又如游戏“拍大麦”中,“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两人边念儿歌边拍手,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三是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城门几丈高”,它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城门”下钻过。但是,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老师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

再次,民间游戏的开展,有助于消耗幼儿体能,增强幼儿的食欲。

民间游戏的开展,消耗了幼儿的体能,增加了幼儿的食欲,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以前,常常遇到家长们诉苦,孩子食欲不好,一口饭含在嘴里咽不下去,每餐要大人费很大的力气哄着孩子吃,很令老师和家长烦恼。自从家园开展民间游戏后,孩子们的运动量加强了。因为民间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再加上孩子们从室内来到室外,活动范围宽阔了,自然增加了运动量,消耗了幼儿的体能,使机体产生饥饿感,孩子们吃起饭来也就有滋有味,不用老师家长催促,吃得干干净净。也正是由于孩子们玩民间游戏后产生的旺盛食欲,使食物被充分的消化吸收,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自此,孩子们吃得下,睡得着,身体越长越棒。

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美好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幼儿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

让婴儿更有幽默感的游戏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更容易溶入他周围的环境,为他周围人群所接受。同时,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比较容易从各种消极情绪中摆脱出来,不会长久地沉溺于各种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将来也就能拥有更加快乐积极的人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游戏:做鬼脸

适合0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宝宝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贴心提示:

1、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

2、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识字


教孩子认字,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结合实物和生活情境,并让孩子在游戏和快乐中学习。

1.自制识字卡片

为了教探探(化名)识字,我们准备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卡片,还有双面胶、绳子、彩笔,这些都放在随时能拿到的地方。并把家里各种物品的名称都写在卡片上,贴上去,有时还把价格也写上,我和儿子轮流当营业员和顾客,玩购物的游戏。只要我们出门散步或到超市购物,会随手带上几张卡片和彩笔,以便见到探探感兴趣和不知道的事物及时给他记下来。

2.抓住孩子最佳识字时机

兴趣和好奇心能激活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抓住这个时机,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探探特别喜欢玩玩具,每次给他买新玩具时都教他认许多字。一次我给他买了一把手枪,他爱不释手。趁他高兴之际我先教他认手枪”,接着又边讲边教他认“子弹”、“扳机”、“目标”、“瞄准”、“靶子”、“喜欢”、“爱不释手”等等。这一连串的字词在说着玩着中探探就会说、会认、会用了。

3.创造识字环境

教孩子识字并不仅局限于家这个小环境,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孩子识字的情景和教材。

①超市和菜场

经常带探探到菜场和超市,让他在这种真实的情境和环境中认识各种蔬菜和水果。教他分类认,对比认;认形状,认颜色。每次回来除了买一点稀有的水果和蔬菜之外,就是带回来许多识字卡片。回到家后,我们又摆卡片超市,做购物游戏。在这种情境中,他不但把字与实物对应起来了,而且认得快,记得牢。

②广告和商品包装

带探探出门,见到广告就读;买任何东西先让他自己看包装,买回来后便把包装上的标志和一些有用的东西剪下来,作为孩子认字和了解各种事物的素材。

③写下孩子认识的人的名字

我常把孩子认识的人的名字写在卡片上教他认。先写亲人的称呼,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然后再写亲人的姓名。儿子上幼儿园时,我又把他们班上三十多个小朋友的姓名全部写在卡片上教他认,时间不长就都会认了。

4.组词与游戏

这种方法可以教孩子懂得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字的用法,丰富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感觉认字并不是种刻板的学习,而是种能让他快乐的游戏。比如,我教他《小儿垂钓》一诗,我把这些字写在卡片上,先教他读,再告诉他意思,然后我们进行表演。我读“蓬头稚子学垂纶,他拿着棍子向前走;读“侧卧莓苔草映身”,他躺在草丛中作垂钓状;到“路人借问遥招手”,他连看也不看我,只是挥动着他的小手,我问他为什么不理我,他回答道:“怕得鱼惊不应人”,那神情可爱极了,傍晚散步时,我们又带着这些卡片,我把卡片当飞碟向前抛一个,他捡一个,并迅速地认出这个字,再组一个“词”。就这样,他不知不觉地既背诗,又认识了许多字。

让孩子玩有创造力的游戏


想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你不必在家里放上昂贵的玩具和娱乐设施。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和宝宝玩拍手游戏,或者和孩子一起编故事,所有这些都能让孩子进入有创意的世界。

对儿童最有益的游戏是那些能让孩子任意想象,挑战他们学习新技能,激励他们深入思考,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玩也能锻炼你自己的创造力。如果你不知道该和孩子玩些什么,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一起玩,这些方法能帮助你让孩子每天的活动充满创造力。

神奇的飞毯之旅

我儿子2岁我们常和他玩一个叫做“神奇的飞毯”的游戏。我和孩子坐在一块柔软的毯子上,然后问他们想去那里。我鼓励小家伙们展开想象。如果儿子说他想去动物园,我就问他,“那我们在那能干什么呢?”“我们在那能看到什么呢?”“有什么动物在那吗?”“我们能从那买些什么纪念品回来呢?”,短短十几分钟我就和孩子在想象中旅行了那么多地方。

躲猫猫

我儿子超爱玩躲猫猫。我们都喜欢把不同的东西藏起来然后轮流把东西找出来。有一天下午,我想来点小变化,就把爸爸用的定时闹钟藏起来。让儿子听着闹钟的“铃”声来找,闹钟让游戏变得更加有意思了。

◎猜猜是谁

我喜欢和孩子玩“我是谁”的游戏。我想着一些动物、东西或者我们认识的人,想出和这些相关的提示。我给孩子的提示非常具体,年纪小的孩子猜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好玩。比如我想着熊熊,我就说,“我非常柔软,我喜欢让人抱着我;有时候我会和孩子换过来,让小家伙编好谜语,然后我来猜。(适用于大一点的孩子约3.5岁以上,我有和小表妹玩过)

◎拼图片游戏

小朋友喜欢画画的游戏\x{fe30}我们可以从杂志上撕下一张图片,然后把大的图片撕成大块儿,给每个孩子一人一块儿。每个孩子把拿到的图片粘到一张纸上,然后他们就用蜡笔或彩色笔把图片缺少的地方涂好。等每个人都画完的时候,每个人创造性的图画五花八门,这样孩子们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让孩子在玩中更有创意》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中班科学玩沙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