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游戏轻松养成全能宝宝

12-16

游戏作为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推崇。幼儿园游戏有利于小朋友手眼脑协调能力更加和谐。教师要注重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活动区的创设。你收集了哪些有趣好玩的幼儿园游戏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家庭游戏轻松养成全能宝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把握宝宝月龄特性,提供他各项运动、游戏和玩具,且平日多和宝宝说说话,让他随时处在有“刺激”的环境中,可促进身心发育。

3~5个月大的宝宝的生理特征

3~5个月大的宝宝主要特征是“手脚动不停”,如用手抓啊捏的、把东西塞进嘴里,但是却无法灵活的抓取细小的东西。不过利用手指来玩游戏,却能给予脑部刺激,进而促使脑部发育,还能使手指头的活动更加灵活。因此尽管宝宝手指尚不灵巧,也要时时给他游戏机会,练习用手指头夹取小东西。

待宝宝4~5个月大时,就该开始培养节奏感了。节奏感除了是歌唱、演奏乐器时必备,也是活动身体的基础,甚至在说话时也有影响,因为人类在说话时,得在一定的间隔速度下说出一字一句,因此没有节奏感的人相对地“话”也说不好。

宝宝在5、6个月大时即可开始学习坐立,但是前提是腰部的肌肉必须有足够力量否则无法支撑。首先,让宝宝俯卧并以大腿和膝盖来支撑身体的这个姿势来锻炼。采取这个姿势时,只要头部向上抬,耳朵的内耳深处之迷走神经就能受到刺激,很自然的腕臂就会伸直,这也是将来使宝宝能够站立很重要的一种反射姿势。

想强化手足、腰背的肌肉,充分利用反射神经的练习是必要的,但是若遇到宝宝不喜欢做俯卧姿势时,就不该勉强。

在此同时,也必须要进行“预知结果”和“辨识虚实”的能力培养。培养这种能力有个简单的游戏:将手中的球丢出,并指引宝宝往球落下的地点方向看过去,让宝宝预知这个结果;相同的,这个游戏也是要不断的反复玩上几遍,才有效果。

你可把握以下三个要点来培育3~5个月大的宝宝:

1.以拍手引导的方式,来鼓励这个时期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究心。

2.让宝宝多动手玩各种游戏,以培养手指头的灵敏度。

3.多让宝宝以俯卧姿势来锻炼腹肌,为几个月后的学坐、学爬坐准备。

活动手与手指的游戏

促进指间灵活的垂吊式玩具

在已会仰卧、俯卧或坐立的婴儿前摆放垂吊式玩具,例如:把毛巾布做成的小玩偶,穿线吊起来,或绑在婴儿床缘,让宝宝有机会做拉扯动作;万一宝宝不太感兴趣,则可加入铃铛,用声音来吸引他的注意,而声音的吸引也是重要的训练一环。

增加握力的手握式玩具

当宝宝开始有兴趣做抓、握的动作时,可先让他从较轻巧的手握式玩具开始练习,等握力越来越大,再逐渐更换较复杂的造型,来训练他的握力。从握、抓、甩、摇等动作中,刺激手部肌肉与大脑的发育。

能传送大量情报给大脑的“不同材质的各种玩具”

不论是玩具或日常用品,都让宝宝触摸看看。当宝宝用眼睛看、再用手摸的同时,也会将此经验大量传输到大脑中,而大脑也会开始做判断,具辨识东西的能力,总之,常常让宝宝去接触各种不同材质、形状的东西,将有助于大脑的活动。

促进运动能力的游戏

培养平衡感的抱高高游戏

“抱高高”的玩法几乎是所有婴儿的最爱,而跟宝宝多玩这个游戏,可训练其平衡感。但刚开始玩时,不能一下就把宝宝举得过高,只能先举到与大人视线交会的高度,并且注意不要忽上忽下速度过快,要慢慢来。

提高运动感的骑马游戏

妈妈将腰部弓起来(不可太高),让宝宝趴在妈妈背上,由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轻松益智的球类游戏


轻松益智的球类游戏有投球晋级赛,此游戏促进儿童投掷能力的发展。随着投的目标物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增加,可以促进儿童投掷能力不同层次的发展。促进儿童数数能力的发展。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使儿童亲身体会数字的意义。

一、投球晋级赛

1、准备:橄榄球、乒乓球、毛线球等球状物体20个,竹篮、脸盆各1个,小盆或小纸盒5个,平底盘子若干。

2、过程:

(1)一级:墙上挂敞口竹篮一个,略高于幼儿身高。让幼儿站在两米远的地方将球投入竹篮。边投边数,投满5个后成功进入二级。

(2)二级:地上放脸盆一个,让儿童站在三米远的地方将球投入脸盆内,边投边数,投满10个后成功进入三级。

(3)三级:地上放更小的盆或敞口纸盒五只,在距离三米远的地方画圈,让儿童站在里面将球投入分别的盆或盒内,每只投满三个,共15个。然后进入四级。

(4)四级:桌上放平底盘子若干,让儿童站在距离三米远的地方,将球投入盘子内,投满20个成功。

3、注意事项:

(1)儿童站的距离可按儿童投掷能力适当调整。

(2)球的数量可按儿童数数能力做适当增减。

4、意义

(1)促进儿童投掷能力的发展。随着投的目标物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增加,可以促进儿童投掷能力不同层次的发展。

(2)促进儿童数数能力的发展。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使儿童亲身体会数字的意义。

二、攻城

1、准备:积木若干、橄榄球或乒乓球1只。或者啤酒瓶若干、篮球或皮球1只。

2、过程:

将积木(或者啤酒瓶)垒高扮成“城墙”,比如第一层4个,第二层3个,第三层2个,第四层1个。让儿童站在两米远的地扔球,“城墙砖块”倒的越多,得分越高。当儿童用一只球将所有的积木(或者啤酒瓶)都掷倒的时候,城就攻下来了。

3、注意事项:

(1)小的孩子可以设置简单些。比如城墙可以矮一些,距离可以近些。大点的孩子则可以适当增加难度。

(2)“城墙”的形状直接决定了游戏的难度,所以家长可以和幼儿各种都尝试一下。

4、意义

攻城游戏看似简单,其实要用到的技巧可不少。儿童在扔球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到扔的力度、角度及手势。只有三方面都考虑到才能成功。所以是锻炼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一个好机会。

三、走出迷宫

1、准备:玻璃球1个,在桌上画6*6方格一个,将数字打乱写入方格内。

2、过程:

从入口入,让儿童按照1-20的顺序,将弹珠球用手弹出,弹到20即终点,就算走出迷宫了。

3、注意事项:

(1)小的孩子可以将数字设置为1-10,顺序也不要太乱,否则他们找起来会很慢。

(2)注意写的时候都按一个方向写,否则6和9会分不清楚。

创设游戏情境 让生活活动轻松有趣


皮亚杰指出。幼儿具有泛灵心理。即把无生命的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活的东西,并乐于与它们交谈、游戏。如何在小班幼儿一日生活管理中有效利用这种儿童泛灵性的特点,使其尽快适应集体环境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我从“实习场”理念中受到启示,尝试在幼儿喝水、洗手、如厕、用餐等生活环节中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以游戏角色身份参与各项生活活动,学习自我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案例一:小花要喝水

在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玩“小花去旅行”的游戏。幼儿戴着不同颜色的小花胸饰,和老师一起坐火车来到森林里,一起跳舞、在草地上游戏,小花玩累了,要喝水了,到哪里找水喝?……孩子们扮演小花快乐地回到班级,班级饮水区的地上贴着一个个排队取水的“花盆”小标记:“小花们,快站在花盆上,给小花浇水吧!让小花越开越漂亮!”孩子们在“小花要喝水”的游戏情境中,“咕嘟咕嘟”喝了很多水。喝完水,孩子们从花瓶中取出一垛小花插到自己的姓名标记袋中:“看,一朵小花开得多美!”

喝水,是小班幼儿生活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家长们也几乎每天都会询问:“我家宝宝今天喝了多少水?”如何保证孩子每天都能有一定的饮水量,如何让家长清晰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喝水情况,我从构建“实习场”的四大要点——真实性、情境化、行动化、发展性出发,用小花胸饰和花盆标记让孩子沉浸到角色扮演之中,用“好几天没下雨了,小花很渴"等游戏情节营造“小花要喝水”的生活情境,用喝完一杯水就插一朵花的方式记录孩子们喝水的真实情况,让孩子们自己回答家长关于“喝了多少水”的问题……

从户外游戏到室内情境创设,我在“小花要喝水”的游戏情境中,借助“小花”这个角色,鼓励幼儿主动喝水、多喝水,既激发了幼儿喝水的欲望,又巧妙地解决了幼儿喝水的秩序问题,还有效地引发了孩子们对每天喝水量的自主监督。

案例二:小象爱洗手

我在盥洗池上方的墙壁上贴了几幅大象妈妈的脸,把弯弯的水龙头巧妙地变成大象妈妈的长鼻子,地上对应地贴上一对对小象宝宝的脚印:“小象宝宝排着队来洗手啦!”孩子们兴奋地踩在脚印上:“我是小象宝宝,我来洗手了!”

“我是大象妈妈,宝宝洗手要记牢,擦擦肥皂,搓出泡沫,冲洗干净,弹弹手指,小手抱拳……”在“大象妈妈的长鼻子”喷水的有趣情境中,孩子们洗手总是很专心,洗完后很开心地抱拳变出小象的长鼻子,一步一步走出盥洗室。

故事角色语言的有效运用、盥洗室环境的巧妙布置,这些都为幼儿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融入其中,感觉自己就是需要洗手的小象,在喷水游戏中,按大象妈妈的要求,洗净小手。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凸显了“实习场”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的理念,又契合了小班幼儿“角色体验”的情感需求,吸引幼儿自动自发地投入到情境之中,愉快地完成各项生活常规。

案例三:米老鼠餐厅

小班孩子的吃饭管理,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让孩子们的吃饭变得富有情趣?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看《米奇妙妙屋》,对米老鼠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把教室布置成了一家米老鼠餐厅。门口挂上“米老鼠餐厅欢迎你”的牌子,教室顶上挂了一圈米奇米妮吊饰,桌上铺了彩色桌布,摆上盆花,老师就是米老鼠餐厅当仁不让的老板。每当保育老师推着餐车进教室。我们的米老鼠餐厅就开张了:“欢迎来到米老鼠餐厅!今天餐厅供应的饭菜有大家最喜欢的××,请大家开始点餐!”孩子们总是很起劲,争先恐后地报着自己喜欢的菜名,保育老师依次送上饭菜,吃得好的小朋友就能得到米老鼠赠送的餐后点心……

显然,在米老鼠餐厅吃饭,孩子们的情绪明显高涨,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可总有小朋友吃了一会儿就开始挑食不肯动了。怎么办?当然得请米奇米妮出场喽!我把餐厅分成三个区域——“米奇餐厅”“高飞餐厅”“米妮餐厅”,孩子们可以用挂标记的方式自选进哪个餐厅吃饭,但必须遵守用餐要求,如米奇餐厅要像米奇一样大口大口吃,高飞餐厅要像高飞一样什么都爱吃,米妮餐厅要像米妮一样吃得很干净。餐厅有了变化,饭桌边的同伴有了变化,孩子们相互间也有了一种督促和鼓励,孩子们吃饭的情绪明显积极起来,用餐速度变快了,常规习惯明显好了。

从上述三个生活游戏情境的创设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1.“环境布置”不等同于“情境创设"——从静态到动态

“环境布置”仅仅是教师呈现的一个静态的阶段性环境,仅有餐厅、盥洗室的呈现是不够的,需要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不断创设与改变,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环境才能称之为“情境创设”。每一次的情境优化都是为了让孩子情绪愉快——主动学习——养成习惯。目标递进了,情境创设就要相应地调整,这样才有利于我们解决一个个常规管理中的问题。

2.“常规控制”应转化为“情境引导”——从说教到自律

一个适宜有效的情境能引发维持、巩固强化幼儿积极的社会行为。情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只有摒弃权威的说教和高控制的管理,才能促进幼儿自主自律地发展。三个不同的米老鼠餐厅,隐含了餐桌礼仪的行为培养,米老鼠与幼儿的对话和互动,化被动地说教为主动地接受,使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用餐习惯。巧妙创设的“大象喷水”“小花喝水”情境,都让幼儿融入其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洗手、喝水。

3.“被动接受”转变为“融入情境”——从虚拟到真实

从成人的眼光看,游戏情境是虚拟的,但从孩子的感受来说,游戏情境是真实的。正是这样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体验,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多了一种趣味,也让孩子们真实地沉浸到情境所营造的角色行动之中,在生活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并学会自主自律。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行为、态度、感情都直接影响游戏情境的氛围,决定着孩子活动的效果。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学习。我想,对于教师来说,我们随时都要有游戏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游戏情境,才能让孩子们在宽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生活学习,也让我们的日常生活管理轻松而有趣。

慎选小游戏,关注孩子性格养成


小志身体结实强壮,但凡和“动”有关的游戏他都喜欢。这原本是好事,可一上小学,好动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老师反映:上课时小志不能静下心来坚持听讲,写作业时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下课后经常为了争抢运动器械和同学发生矛盾;和同学稍有争执就喜欢去推打同学。

孩子的性格养成受他周围人、事、物的影响,也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而幼儿时期参与较多的游戏也是影响其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孩子的健康,在帮助孩子选择游戏时,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要考虑游戏的搭配是否合理,建议从下面的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动、静结合

选择的游戏要有动有静。“动”的游戏如:跳绳、拍球、骑自行车等,可有助于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形成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毅力,性格变得勇敢、活泼。“静”的游戏如下棋、折纸、捏橡皮泥等,有益于帮助孩子专注精力,雕刻孩子性格细腻的一面。

难、易搭配

一些家长怕让孩子进行带有挑战性的游戏,或者怕孩子因为不能完成一些有难度的游戏而受挫。实际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应有选择地为孩子提高游戏的门槛,让他参加一些在智力或体力方面有些难度的游戏,并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孩子会从中慢慢体会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明白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注重个人体验和团队合作

许多游戏既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多人玩,两种方式各有好处。孩子一个人进行游戏,有益于独立意识的养成,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体会到独处的乐趣。而作为社会的人,从小多参与团队游戏,可以使孩子更早融入团队生活,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智力和体力、趣味相协调

把益智类、锻炼类、趣味类的游戏相配合,可以使孩子的智力、身体和兴趣并进,所以不能厚此薄彼。如果孩子对某一类游戏不感兴趣,家长可尝试把几类游戏进行搭配。如:桐桐不爱认字,妈妈就把生字卡片贴在他最喜欢的小火车上,认对一张卡片,火车就前进一站。

注意游戏的持续性

一般来说,幼儿游戏的时间不长,但为了孩子的发展,培养他管理时间的能力,学会花较长时间去关注一个事物,解决一个问题,可以选择一些耗时较长的游戏。如拼图、组装玩具等,鼓励孩子用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战胜困难,体会成功的不易,享受成功的喜悦。

手把手教你制作识字卡片 轻松让宝宝学字


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片崭新的天地,需要爸爸妈妈用心为孩子经营。但是,父母不能只是为了教会孩子识字而让孩子识字,我认为教孩子识字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外,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的方法。此时,父母不妨为孩子制作一些识字的卡片,或者和孩子一起玩识字游戏,那样宝宝就能更加轻松识字啦!

注意:不要为了识字而识字

有些人认为教小宝宝识字化费不少的时间却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他们认为让宝宝掌握汉字不如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更重要。

其实不然,对于小宝宝来说,识字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真正认识了多少个字,所以识字的教学效果怎样也不能仅以此来衡量。我认为教孩子识字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外,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的方法。因为汉字本身就有很多是象形或会意的嘛。

比如,你在教孩子认“山”、“田”、“火”“囗”“门”等等字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们想一下它们是不是和现实中或是从图片和电视里看到的这些东西很象呢。还有些字,如“上”“下”,你看“上”字一小横就在上面,“下”字一小横在下面还朝下呢。而“卡”字上面上下面下的正好是被卡住了的意思,多有趣呀。再看这个“尖”字,上面小下面大,尖尖的东西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呢。还有这个“飞”字,也很象正张开一对小翅膀在飞的样子呢。还有,刚从田里露出的小草不就是小“苗”吗?

只要妈妈用心,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汉字。另外,在教孩子们识字的时候,你可以把相同部首的字放在一起,比如三点水旁的放一块,象“江”、“海”、“河”等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和水有关的;再如,把足字旁的放一块,“跑”“跳”等等,这些字都是和脚有关的,“鸡”、“鸭”、“鹅”这些字里都有一个“鸟”字,而这些东西也都和鸟儿长得很像,都属禽类;还有提手旁,人字旁等等。把这些字归归类,这样不是能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吗?

其实,教孩子识字也化不了多少时间,除了在家里用识字卡片教孩子识字外,带着孩子在外面玩的时候遇到字牌什么的也可以随时教他。当然了,小宝宝学习主要还是看他们的兴趣。如果他们不愿意了,可不能强迫哦,毕竟还小嘛。

有些妈妈说:“你的宝宝能识字,可我的宝宝就是不肯跟着我学。”在很多家长的脑子里学习就应该是像小学生那样一个字一个字跟着读,其实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并不是这样的。阳儿一岁半时能识一百个左右的汉字,可她学认字时也好像是边玩边学的,只是用眼睛瞥瞥字片,妈妈念的时候,她从来也不跟着读,认上三五个字就跑开了。

其实,在这短短的二、三分钟里,字的形状和读音已经印在她的脑子里了,你只要经常拿着卡片念给他听,他在某一天就会自己指着字念出来。或者你问他这是什么字,他会从容不迫地告诉你。

同样,教小宝宝念古诗和儿歌也不需要你念一句他跟着念一句,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只要你经常有意无意的念给他听,听了几遍他自然就能背下来了,所以说这也化不了多少时间的。而且,其实越小的孩子记忆力越好。阳儿现在能唱的儿歌大约有三四十首吧,可没有一首是我们一句一句教着唱的,全是她自个儿听会的,而且不论是曲调还是歌词都把握的蛮准的。

常用家庭游戏方案


竞赛法

爸妈可以抓住孩子好胜心强的心理,与孩子开展“竞赛”,比比看谁做得快、做得好。比如,早晨起来,孩子往往不愿意刷牙。这时,可以跟孩子说,我们来刷牙比赛,看谁刷得好、刷得快,孩子往往欣然应赛。当然,在开始“竞赛”时,父母应有意让孩子获性,以树立起孩子继续做的信心。

故事法

故事里的人物(动物)形象往往是孩子模仿或崇拜的“偶像”。因此,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为他们提供仿效的“偶像”,引导孩子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做一个懂道理的乖孩子。

制作灵动小木偶

和宝宝一起制作一个小木偶,让这个小木偶与宝宝朝夕相处做朋友,并经常让宝宝拿着小木偶,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既增强了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又给宝宝提供了自我表现的良好机会,更重要的是舒缓了宝宝内在的情绪。

制作过程:用彩色卡纸将火柴盒包好、粘牢。在卡纸上画出动物图案,再剪下这些动物造型,把动物造型贴在火柴盒上(耳朵、尾巴要做成立体效果)。用大头针将火柴盒下端钻出一个小孔,然后插上筷子。奇妙的木偶诞生了。

扮演角色游戏

爸妈可与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让宝宝在游戏中扮演大人,照顾娃娃;给孩子更多的行动自由,这样,在游戏中宝宝的独立要求得到了满足。

发泄精力的游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动作能力的发展,他们可以自主地玩更多的游戏。爸妈应跟上宝宝的成长脚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游戏,让宝宝将情绪在游戏中消融。

其他种类

对喜欢画画的幼儿,可给他们大些的纸和蜡笔。孩子这时会高兴地一边嘀咕一边潦潦草草地画画。

夏天一定要让孩子玩水。可以买个塑料游泳池,幼儿会百玩不厌。如果不怕弄脏衣服的话,可给宝宝黏土玩,这样孩子会独自玩好长时间。

每天让宝宝同附近年龄相仿的宝宝一起玩。天气晴朗时,可以让宝宝在室外玩上3~4个小时都不成问题。此时,大一些的玩具会更合宝宝胃口,如小童车。

八种家庭益智游戏


启发孩子智慧的游戏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家庭中可常用的亲子动脑活动:

分类的游戏

这是创造力学者威尔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物品,例如小汽车、汤匙、钥匙、铁币、回纹针……等,让孩子发觉其共同特征来加以分类,并鼓励其重复分类。也可以提供符号、颜色、食品、数字、形状、人物、字词等材料,让孩子能依其特性分类。

扮演的游戏

例如让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励孩子应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欢的“角色”。家长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给他一架飞机,假想他在空中飞行遭遇哪些飞鸟;给他一部金刚,让他跟铁金刚对话;给他一些医生的玩具,让他扮演医生看病的情形……

手指的游戏

双手是我们的外脑,训练我们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设计一些运用手指的运动,如“手语歌”、“甩手”、“捏泥巴”、“拼积木”等活动,让孩子能动动头脑、动动手。也可以用儿歌配合手指的动作,一边念儿歌一边运作手指。

躲藏的游戏

跟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把物品藏在家中一角,让他来找;在图案中藏着一些物品、数字等,让他找出来;带孩子到郊外,亲子共玩“大地寻宝”的活动;或在报纸上找出自己需要的“形容词”或“物品”等活动……这些都是藏物的游戏。

绘画的游戏

从涂鸦到能画出图形,孩子绘画的兴趣一直很浓厚,他们以画画表达其未能以言语形容的感受、情绪。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画。用各种不同的材料,画在纸上、布上、板上……让孩子享受自由创作的喜悦。

组合的游戏

许多发明都是在原来的物品上加一些功能,如笔加指示棒,变成“指示笔”。父母可先让孩子观察哪些物品是“组合”的,然后再让其思考还有哪些东西加以组合,会更好用;另外用图片或字词组合成故事;其他如七巧板、积木的组合图形,空瓶罐、石头的组合均是。

观察的游戏

让孩子观察树苗的成长,或甘薯发芽,以了解造物的奥妙;由观察影子的变化,学习科学概念;由观察人类的表情,而能察言观色、善解人意;甚至参观各种展览、表演、户外郊游……

知觉的游戏

“知觉”是一种将透过感官所获得的资料,再经过分析与解释的能力。知觉包括眼睛、鼻子、舌头、身体等感觉作用。我们可以让孩子分辨不同形状的物品,用触摸猜东西、用舌尝尝各种调味品、玩配对游戏、辨认方向及方位;让孩子观赏及指认有背景的图片等活动。

家庭游戏:快乐地识字


1、做识字书

方法:用常用字编个小短文或故事,写上字,可以配上画。用订书机装订成小册子,就变成书了。如“大米给马,萝卜给小兔,肉给小狗。”

新学的字,在纸上写上这个字,写上拼音,写字的笔顺,写上由它所组成的词,不会写的生字可以写拼音,再由妈妈写上生字,再将这几个字几张纸订在一起,成一小册子,美其名曰为“书”。孩子对她自己所编的书很有成就感。

2、在实物上写上小标签。在小纸上写上电视,贴在电视机上。很有意思。

3、给汉字编故事。如“兔”字,我就说了,上面象兔子的耳朵,中间象兔子的头,一撇象兔子的前腿,一个竖弯钩象兔子的后腿,最后这一点就象兔子的尾巴。这样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她很快乐地跟着你来练习。

又比如说“器”字,我说中间是个犬字,它有四个大口。还有摇控器的“控”字,是提手旁,要用手提东西啊。

“脸”字,月字旁,表示是有肉的,右边上面是个人字,表示人的脸,一表示眉毛,下面表示人的眼睫毛。这样就很好记。所以一定要教孩子用形象记忆的方法。

4、把相近的字写在一起。八——入,天——无。

5、由熟悉的字变新字。比如:大字,可以编成哪些字呢?有犬字,有天字,有太字,有器字,有夫字。

木字可以编成:森字、林字、本字。

日字可以组成:目字、田字,昊字,旦字、是字、昌字、晶字、星字、电字、明字、早字、晚字。

要点:不要拘泥于常规,故事可以荒诞、可以好笑,可以在纸上画图,用一切你所想得到的好玩的方法去玩。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汉字。不要求多,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要有耐心。

循序渐进。一定要记住这是个快乐的游戏。

教孩子背诗的方法

想象图形联想记忆。

如背《画》一诗,想着画儿,再背,上面有鸟,有水。

可以玩对对的游戏,如孩子在画一课中也学习了,远对近,有对无,问孩子还有哪些,有黑——白,玩反义词白天——黑夜、近义词。

叠词游戏:开心变成——开开心心、正当——正正当当、甜蜜——甜甜蜜蜜、高兴——高高兴兴。

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 要] 游戏精神是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也是对幼儿教育的最本质把握。只有关注游戏精神,才能回归幼儿教育的本真,才能更深层次认识、理解与培养幼儿。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进行。幼儿园应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游戏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让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成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载体;开展多样化的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游戏精神,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 游戏精神;幼儿发展;行为习惯

一、当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习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行为习惯”是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建立密切相关、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也包括思维、情感等内容。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和价值。幼儿行为习惯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理论界与实践界都非常关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大家一致认为行为习惯养成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幼儿终身受用,是幼儿成长的根基性平台,幼儿教育应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终生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也是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但现实情况却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因为工作方面的原因,平时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受文化、社会习俗等影响,加上又是隔代,爷爷奶奶对孩子宠爱有加,忽视了家庭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也大多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造成了很多孩子普遍存在一些习惯较差的现象,如教师抱怨,孩子一届不如一届,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父母苦恼,孩子自理习惯差、学习习惯差,甚至上了大学不能自主生活。

本研究通过自编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发现当前在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方式上,运用说教式占60%,故事式32%,游戏式8%。在幼儿日常行为的培养中,成人由于对儿童的不信任,往往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儿童的思考,进而剥夺儿童的主体地位,甚至扼杀儿童的天性,使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因此幼儿主要是被动接受,其习惯养成多是他律性作用的结果。很多时候成人为了培养幼儿某个好习惯会说得苦口婆心,幼儿却听得了无趣味,行为上改变缓慢。可见,当前迫切需要改变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与策略。

二、游戏精神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游戏精神是让游戏回归儿童生活,让教育者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特点,充分认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价值、功能和意义,用游戏精神的理念去观照儿童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更加适合儿童。[1]游戏精神不排斥游戏,但重在“怎样的精神”而不是“怎样的游戏”,以一种精神的特质来理解游戏,把游戏看作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游戏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希望摆脱外部压抑与强制,持守生命本有的生机与活力,关注人生的终极意义。[2] 具体而言,游戏精神倡导回归本真的教育。回归本真的教育,即是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关注儿童当下的快乐。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认识儿童的这种存在方式,是教育“回归本真”的前提。[3]以此为前提的教育,必然是把儿童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教育。“游戏之于儿童既是一种必然,又是一种必须。”[4]游戏是儿童期身心发展的必然产物,源自儿童内心的自发需求,与儿童精神发展水平、特点相吻合,是最自然的一种精神展示方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持续体验到一种自娱娱人的、开放和自由的精神。

游戏精神也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保障。胡伊青加在《人——游戏者》一书中把游戏的特征归纳为“乐趣性、自愿性、无功利性及秩序性”。[5]从教育的视角来审视游戏,游戏精神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自主性。自主性肯定了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人,在游戏过程中每一个游戏的参与者都是活动的主体;二是愉悦性。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中这样描述游戏:“游戏的基调是狂喜与热情,并且是与那种场景相协调的神圣或喜庆。一种兴奋和紧张的感觉伴随着行动,随之而来的是快乐和轻松”。[6]游戏能够满足生理的愉悦,但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一种因为自由和投入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产生一种心灵的满足;三是创造性。游戏精神蕴含创造的特质,这是因为游戏者主动自愿的内部动机、自由的氛围、多变的形式与创造力所需要的元素正好具有一致性。游戏的主体自由、专注与情感体验的充分,最容易激发儿童的创造热情;四是规则性。任何游戏都具有内在的规则性,没有规则也就无所谓游戏。规则的形成应该是来自儿童群体内的一种“契约”,一种彼此的承诺。规则的存在看似一种约束,但恰恰是儿童自由与创造的保障。规则的执行,也是一种互相的监督和矫正。总之,规则的主体是儿童,规则的约定是儿童,规则的执行是儿童,而规则又服务于儿童游戏。

基于以上思考,幼儿的行为习惯不应该是成人对儿童的粗暴干预或强加,教师要摒弃说教式、炼狱式、苦练式的培养方式,代以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模式。这要求教育者必须从认识儿童开始,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的终极追求,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寻找儿童教育最优策略,为幼儿创造自主体验的平台,让儿童享受愉悦的过程,创造性地诞生和深化规则,用游戏精神努力改造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由此促进幼儿更快乐、更健康地发展。

三、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既要关注幼儿园的具体游戏活动,更要强调将游戏精神作为儿童发展的生长点,以游戏精神改造原有的教学理念,为幼儿创设独立性、体验性、愉悦性的课程与活动载体,让他们充分享受自由自在的教育生活,激发幼儿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既实现对游戏精神的上位追求,又通过行为习惯养成让游戏精神落到实处。

(一)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游戏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游戏精神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基本价值准则。幼儿园可以通过专家引领让教师初步认识到幼儿游戏性的存在方式;通过共读专著和沙龙研讨深化对幼儿的认识,并系统掌握游戏精神下幼儿的存在与成长特点,并据此培养自身的游戏精神;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将游戏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并结合儿童的具体表现对理论知识进行反思,不断深化教师对游戏精神的认识,不断校正教师对游戏精神的理解。认识到儿童的游戏性存在方式,是教育“回归本真”的一种体现。只有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才能拥有充分的自主,他们的身体和心灵才能如自由游戏一样进入一种自由的忘我境界。

(二)让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成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载体 游戏是幼儿成长的基本方式,游戏活动也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在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即是要充分运用幼儿园游戏这种主要教学方式。首先,可以开展“关注幼儿好习惯”的问卷调查、沙龙研讨活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梳理出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素质基础,形成相应的幼儿行为应达成的发展目标;其次,可以组织教师就幼儿行为所要达成的发展目标进行研讨,并据此分门别类开展系列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第三,开发并组织其他延伸活动,强化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开展多样化的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游戏精神 家庭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第一站,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还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这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活动、家长园地等,重点开展讲座、研讨、体验、学习等活动,指导家长优化教育理念和策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其次,可以针对实际操作中的具体问题,幼儿园和家长一起设计多样化的“好习惯伴我成长”的行动,充分调动家长在幼儿习惯养成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家园教育协调一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游戏组,快乐新体验


宝宝来了,妈妈更忙了!

在那些眼中只有宝宝的日子里,作为妈妈,你是否与社会脱节了吗?是否找不回自我了吗?

宝宝稍微长大些后,又不得不重返职场打拼,作为妈妈,你是否感觉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少而又少,母子之间的游戏充满了单调与乏味?为此,你感觉歉疚吗?

加入家庭游戏组吧!这种全新体验一定会带给你和宝宝更多快乐的感受!

家庭游戏组\x{2014}\x{2014}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由多个家庭通过商议组成游戏小组,父母之间通力合作,交流与宝宝游戏的经验,并开展有组织的游戏活动,来丰富并活跃家庭育儿生活的一种社交形式。家庭游戏组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以发展友谊,交流育儿经验,丰富育儿生活为终极目的,一般都有比较严密的游戏规则,并有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是深受父母欢迎并非常富于诱惑力的一种育儿风尚。

家庭游戏组Sayyousayme

Allan:Catherine的降生,几乎改变了我全部的生活。大约有1年的时间,我被完完全全地圈在家里,远离工作岗位,远离昔日亲如手足的朋友们,一天到晚闻着宝宝的臭臭与尿液掺杂的古怪味道,听着她叽叽嘎嘎的笑声与哼哼唧唧的哭声,睁着睡眼朦胧的双眼像个梦游者似地游走于各个房间,过着几乎一成不变的“哄孩子、购物、做家务”的单调生活。那种严重的脱离社会的感觉让我苦闷异常。自从参与家庭游戏组后,我的社交面变得非常广泛,宝宝接触的人也多了,我们俩都比以前快乐多了,我惊喜地发现,我的生活从此有了色彩。

Lily:John快1岁的时候,我将他送到了Tracy的家庭托儿所,重新找了一份工作。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我天天在公司忙着,跟他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每天除了以千篇一律的方式逗逗他,我们之间的游戏活动单调乏味得令人无法想像。我实在没有时间与精力琢磨出更多更好的游戏方法。直到某一次去超市购物,偶然发现了贴在超市公告牌上关于招募“家庭游戏组”成员的通告,我才参加了街区的“家庭游戏组”。从此,我和宝宝基本每天都会按时参加家庭游戏组的活动,我们的游戏活动也因此变得真正有声有色起来。

Mike:参加家庭游戏组的活动之后,我才发现,我的周围居然有那么多睿智的父母。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不错的父亲,因此,每次Chris埋怨我不是个好爸爸,我都会火冒三丈,觉得她简直是污蔑。在家庭游戏组接触了其他爸爸之后,我才发现,跟他们相比我确实差了很远。我尝试向他们学习,并且不断地完善自己,现在,我真的成了个名副其实的好爸爸(爸爸食品)了。

参与或组建家庭游戏组的5个途径

途径1:留意各种通告

只要稍微留意就会发现一些游戏组在超市、健身俱乐部、图书馆、BBS等发布的招募成员的通告。这些通告多种多样,父母可以通过比较这些通告,选择最适合自己或自己最喜欢的家庭游戏组,直接加入这些游戏组,参与他们的活动。

途径2:与其他父母直接沟通组织家庭游戏组

如果找不到特别适合自己的家庭游戏组,也可以利用去儿科诊所、儿童(儿童食品)游乐场、海滨浴场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机会,与其他带有孩子的父母沟通,策划出更合自己心意的家庭游戏组。

途径3:利用网络广泛地招募成员

一些育儿网站或者女性网站是发布这类消息的最佳途径。有心的父母在BBS上发一个贴,把自己组织家庭游戏组的构想详细地描述出来,那些感兴趣的父母很快就会回应,并积极参与进来。

途径4:未雨绸缪提前组织家庭游戏组

妈妈在参加孕期培训班、哺乳培训班的课程时,常常可以结识很多准妈妈或新妈妈。利用参加培训班的机会,与一些比较投机的准妈妈、新妈妈商议,预先建立一个家庭游戏组,日后就可以很快地开展游戏活动。

途径5:向过来人寻求帮助

问问周围那些宝宝较大的朋友、同事,他们往往能提供很多有益的建议。也许他们自己就曾经参加过某个甚至多个家庭游戏组的活动。向他们请教,往往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快速地成为家庭游戏组的成员,又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家庭游戏组。

家庭游戏组活动5个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确保安全第一

在确定游戏区时,一定要事先进行周密细致的考察,开始游戏前也要仔细检查游戏区是不是存在问题。只有确认不会对宝宝构成任何危险的情况下,才可以启用游戏区。另外,如果宝宝生病,要暂时放弃参与家庭游戏组的活动,以免传染其他宝宝。

注意事项2:每个小组人数要有一定限制

过多的宝宝凑在一起比较混乱,不好管理,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如果一个家庭游戏组人员比较多,显得过于庞大,最好根据宝宝年龄大小重新分配,以小组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一般一个家庭游戏组以容纳5-6个宝宝为宜。

注意事项3:遵守固定的活动时间

确定固定的活动时间,可以使家庭游戏组的游戏活动开展得更加高效有序。即使个别家庭因某种原因不能参加活动,最好也不要轻易取消活动。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家庭游戏组成员最好都按时参加活动,这样才可以保证游戏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1.5-2小时左右比较合适。时间太长,父母和宝宝都会感觉比较疲乏;时间太短,活动没法展开,父母和宝宝都不能尽兴,也会影响活动的质量。

注意事项4:根据宝宝年龄特征调整活动内容

不同年龄的宝宝对游戏活动的期望都不一样,因此,组织游戏活动时一定要根据宝宝的特征进行调整。多组织户外活动,对任何年龄段的宝宝来说都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宝宝还很小,可以带他们到户外看看风景,散散步;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带他们去参加各种展览会,逛逛动物园、游乐场等。

注意事项5:不要对活动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

由于宝宝性格和能力差异很大,他们一起游戏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与问题。如果想要小家伙们自始至终和平相处,或期望通过这种活动让宝宝的各项能力在短时间里上一个台阶,都是十分不切实际的想法。让宝宝在一个真实的“小社会”里自然成长,这是教会他们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的最佳方式。

注意事项6:父母也要积极地参与宝宝的游戏

家庭游戏组活动的终极目的不是彻底解放父母,而是让父母和宝宝都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最佳的游戏状态。父母可以轮流看护宝宝,也可以齐心协力参加游戏活动,让游戏活动更加充满激情与快乐。尤其那些3岁以内宝宝之间的活动,父母更需要多花些时间与精力来参与并引导宝宝游戏。

喜欢《家庭游戏轻松养成全能宝宝》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游戏,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宝宝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