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民间游戏的特点及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摘要】游戏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积淀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将伴随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游戏,我们把它叫作民间游戏。这些民间游戏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广泛的传承性和独特的文化性。能给人们带来许多童年的欢乐!但不少人认为,玩民间游戏太土气、太落后,这是对民间游戏的曲解。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些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开发智力。本文将从民间游戏的特点出发就其对幼儿的教育价值这一问题从六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民间游戏;特点;幼儿;教育价值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化科技社会的形成,我们生活的空间慢慢地被人为科技的成果及产品所包围。城市儿童被现代化的物质所俘虏,他们经常抱着手机、电脑玩游戏,对最常见的乡土人情一无所知。他们需要更多的户外游戏,更多的与同伴一起游戏的机会。而民间游戏作为民族文化的遗产,来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程中创造、流传下来的,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它们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扬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开展民间游戏不仅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需求,更能充实现代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全方位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民间游戏的特点。
(一)文化性。
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在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儿童成长的历程中,得到流传并发展。不同民族在继承发展民间游戏时,都进行了民族文化的浸润,因而不同的民族又有各自的民间游戏。如“跳竹竿”、“斗牛”等游戏反映了湖南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俗民风;“赛龙舟”体现了湖南的历史文化;苗族有“吹笙”、“打鼓”的游戏;汉族有“拔河”的游戏。这些不同民族的游戏渗透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也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文化色彩。
(二)传承性。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这些游戏的继承和发展无需孩子们进学校获得,也不需要从书本上获得。往往是在生活中,通过长辈传授给晚辈,哥哥姐姐自发的传授给弟弟妹妹。这样世代相传,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如:“滚铁环” 、“放风筝” 、“荡秋千”等等游戏,它们靠的就是民间自然传承,这种传承的自身力量是惊人的、强大的。
(三)趣味性。
幼儿民间游戏之所以得以流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没有趣味性的游戏幼儿不会感兴趣,更不会集中注意力去玩。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一般较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许多游戏中还配有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儿童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情绪较为愉快,始终处于欢乐之中。而这种趣味性往往反映在游戏的内容、形式及过程中。例如,“跳皮筋”可以边说儿歌边跳,玩法上可以从一根到两根、三根。再如“烟盒三角块”,其中好看的图案、扇的动作和纸盒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都给幼儿带来了乐趣。还有“丢手绢”幼儿玩起来很兴奋,热情高涨。都希望自己悄悄抓到对方,但生怕自己被抓到。这些民间游戏始终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四)随意性。
1.使用材料的随意性。
民间游戏的玩具简便、廉价,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有的游戏没有玩具可以用替代物。如几颗石子,几个小沙包,即可玩“抓棋子”的游戏;几粒木珠或几颗废旧纽扣串起来,便可玩“跳格格”的游戏等等。这些石子、沙、废旧物品等材料,价廉物美,许多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并且,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表现某一具体的物品,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如游戏“击鼓传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将“传花”改为“传书”,鼓声停止后,图书传到谁的手里,就由谁给大家讲故事。
2.游戏组织的随意性。
民间游戏的开展灵活性很大,不受时间、空间、场地、人数、形式的限制。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在炎热的夏天民间游戏都能开展。甚至在许多零散的时间比如:在幼儿来园、离园、饭前、饭后这些时间里,民间游戏都可以穿插进来,使幼儿一日生活始终充满欢声笑语。而且民间游戏的组织形式也很随意,可以是一个幼儿单独玩也可以多个幼儿一起玩。如:民间游戏“翻花绳”,幼儿单独玩用自己的双手,或缠或绕,或穿或挑,最后经过一个脱胎换骨般的关键性翻转,把缠绕于双手的线绳在手指间绷出花样来,造型于空中。双人挑则需要搭档紧密配合,你挑一回,我挑一回,几个回合下来,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造型。如果两个人配合不到位,就可能在换手间造出一团乱绳,游戏就这样终止了。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民间游戏种类繁多,根据不同标准有室内游戏、庭院游戏;又可分为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美术游戏;从游戏性质上分有智能游戏、体能游戏以及智能与体能结合的游戏。还可分为个人游戏和集体游戏,更多情况下它是一种综合活动。就幼儿教育来说,民间游戏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其有效的作用。
二、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一)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1.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
民间游戏内容简单,易学易会,其配有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感,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对于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首先,对于幼儿来说,不仅仅是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说话胆量的锻炼。在民间游戏中,幼儿处于放松的状态,心理上没有压力,可以大胆的说话。其次,在民间游戏中,有丰富的“说”的材料,可以使幼儿有说的内容,有想说的愿望,大大提高了幼儿口语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最后,在游戏中同伴之间需要交流,这也迫使他们互相表达。如:“网鱼”游戏中:两个孩子双手互搭成网,其余孩子成一列,从网下钻过,边钻边唱儿歌:“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条大尾巴鱼。”游戏“熊和木头人”中则当熊前行时有“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的儿歌唱念。又如游戏“老鹰捉小鸡”中则有“老鹰天上飞,小鸡地下跑,老鹰捉小鸡,就是抓不到。”等等。这些儿歌地念唱均促进了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
2.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乃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就是说,通过游戏,幼儿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事实的确如此,有的游戏如讲故事、演节目,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有的需要动脑筋的游戏,则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想像、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翻花绳”游戏,如何翻绳能给对方造成难度,又有利于下一步自己如何翻好,因此幼儿要动脑筋、理思路。又如游戏“滚竹筒”,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将“竹筒”改为“轮胎”进行滚动,玩出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新玩法。再者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和丰富知识的过程。如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不但训练幼儿的记忆力、反应能力,又使幼儿懂得月份的排列顺序和荷花开放的时间,在说说玩玩中,让幼儿又快又好地接受了知识。随着这些游戏的开展,幼儿的知识水平一定会有新的提高。
(二)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1.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动作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
大多数民间游戏多选择在户外活动场地进行,这样可以使幼儿尽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充足的阳光,促使幼儿机体的健康成长。例如:在草地上“推小车”,在泥地上“跳格子”、“跳皮筋”,在花园里“捉迷藏”。孩子们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中,顽强的接受外界的变化,促使幼儿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增强免疫力。幼儿在多次的游戏中不仅使走、跑、跳、钻、爬、立、挥臂等大动作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小肌肉群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例如:“跳绳”、“老鹰抓小鸡”、“投沙包”、“荷花荷花几时开”等游戏都可以发展跑、跳、投、躲闪等动作。又如:“翻花线”游戏,用一根绳子,经过幼儿的小手绕,勾、拨、翻后,可以变成好多形态的物体,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还有游戏“抓棋子”、“弹球”等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这些民间游戏不仅可以促使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锻炼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而且还可以促进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据统计,奥林匹克运动中有90%竞赛项目源于民间游戏。可见,民间游戏对于发展幼儿动作和增强幼儿体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民间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民间游戏本身具有浓厚的娱乐性,深受幼儿喜欢。因而其中存在的体育游戏就会很自然的引发幼儿对体育的兴趣。如具有竞赛性质的“划小船” 、“拔河” 、“滚铁环”等游戏,虽然有时会面对失败,但幼儿经过反复体会失败,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另外民间游戏中有许多有形的、无形的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幼儿因想参与游戏就会极尽力量去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如经典的游戏“老鹰捉小鸡”:一人扮老鹰,一人扮母鸡,其他人扮小鸡,在母鸡的翅膀保护下,小鸡们一个一个紧紧抓住、躲闪,保护队尾的小鸡不被鹰老抓走,而老鹰只能抓队尾的一只小鸡。如果老鹰随意抓小鸡,不守规则,就会免去参加游戏。为了参加游戏,幼儿只能遵守游戏规则。
(三) 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民间游戏可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也会自然的产生“领袖”,自然的淘汰“领袖”。因此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在游戏中孩子们情绪高涨,乐而不厌,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
2.民间游戏可促进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
富有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但这些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同时,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 因此幼儿必须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如一大群幼儿手拉手玩“卷炮竹”、“炒盐豆”;用一块小瓦片玩“跳房子”;用四只小米袋玩“拾子”等,这些幼儿特别爱玩的民间游戏都是需要至少两名幼儿参加的,幼儿可以从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又如游戏“两人三足”,它是一个合作性的游戏。幼儿必须找一个乐意与之合作的游戏伙伴,并在游戏开始前商议两人应如何行走,先出哪只脚,每步应该迈多大?游戏开始时必须同心协力,动作协调一致,才能顺利完成。这样,幼儿通过默契配合、共同协商、并肩作战,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为现今的独生孩子提供了发展社会性的良好时机。
(四)民间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积极的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个性的形成对人的一生起着积极作用,良好的个性是人成功的基础,许多民间游戏可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如游戏“炸碉堡”,做碉堡的孩子知道要与同伴合作游戏外,他还必须克服自己的冲动,学会忍耐、等待,与他人轮流游戏。而在奔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互相碰撞的现象,要及时道歉、原谅对方等等。当幼儿在游戏中面临失败时,要学会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内容生动、形式多样、轻松活泼的民间游戏,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幼儿没有任何干预,没有心理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娱自乐,敢于大声说笑,大方的表现,大胆的想象。他们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说明民间游戏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因此,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五)民间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幼儿民间游戏常常贯穿于歌舞之中,在载歌载舞时,幼儿能感受到韵律美、节奏美。如“丢手绢”“套圈儿”“找朋友”等游戏。另外像一些折纸、剪纸、泥塑和面塑、编织、刺绣等游戏,幼儿在游戏中能借助于生活和劳动中生动直观的感性形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的影响,提高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六)民间游戏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民间游戏本身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市民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产生流传于某一地区的人民群众中,受这个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影响,也反映体现这个地区的世态人情、风俗习惯和文化意识,在产生和流传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流下时代的烙印。如“舞龙灯”表达了广大人民美好的喜庆祝愿,“赛龙舟”则是人民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划龙舟撒粽籽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游戏的本身体现了浓烈的爱国情怀。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了解和加深对本地风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由此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使幼儿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人文情趣。因此作为后来人应当传承与创造民间游戏,这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
总之,民间游戏对幼儿是一种“快乐的教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生活,更重要的是幼儿在这些民间游戏自由、轻松的玩耍过程中,促进了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愿我们的民间游戏之花越开越美,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地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幼儿园还必须保证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上海市南汇县托幼办和该县周浦镇澧溪幼儿园一起,以民间游戏作为突破口,把它引入幼儿园教育中,开展了系统的民间游戏教育。我们通过三年来的实践发现,民间游戏不仅具有促进儿童多方面发展的价值,而且还有助于幼儿园教育的管理。
一、民间游戏特点的分析 民间游戏渊源流长,一般较难确定某一个游戏形成的确切年代,也无从考证其作者。由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不论什么年代,儿童总是在游戏中成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儿童的民间游戏成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幼儿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幼儿民间游戏。由于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日常的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的儿歌一般是当地的语言,这些都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2.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易学、易会、易传的特点。幼儿民间游戏是民间孩子们自己创编的游戏活动,儿童在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从游戏的选择、角色的分配、玩具材料的准备,到游戏情节的发展,都由儿童自己来完成,这就使游戏符合儿童特点。因此这些游戏对于儿童来说,就显得比较容易学会,也易于流传。
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幼儿民间游戏之所以得以流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幼儿民间游戏的这种趣味性往往反映在游戏的内容、形式及过程中。 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一般较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许多游戏中还配有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儿童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情绪较为明快,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4.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不要求有整块的时间,也不苛求场地的大小。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儿童想游戏,愿意玩,就可以在走廊、活动室的一角、花园、操场或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地玩耍。
5.幼儿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具有简便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民间游戏能在许多幼儿园中开展。幼儿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十分简单、廉价,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也可以用替代物。如几颗干核桃,几个小沙包,即可以玩“抓棋子”;几粒木珠或几颗废旧钮扣串起来,便可以玩“跳格格”等等。这些石头、沙、废旧物品等材料价廉物美,许多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并且,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表现某一具体的物品,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有的游戏甚至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进行。
二、幼儿民间游戏的价值 由于幼儿民间游戏的上述特点,使得它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具有两方面的价值及功能。即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
(一)幼儿民间游戏促进儿童发展的价值
1.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儿童身体的发展。幼儿民间游戏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展儿童走、跑、跳、钻等基本的动作,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收到效果,如果只机械地反复让儿童做这些动作,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这样,练习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在搜集到的民间游戏中,大部分游戏都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由于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因此能引发 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在民间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情节和简易的玩具材料,这能使儿童在游戏中情绪积极高涨,乐而不厌。经常开展这些游戏,也即在反复练习,使儿童在游戏中完成了体育锻炼的要求,达到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目的。 由于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因此它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对于幼儿园来说,要做到确保幼儿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具有较大的困难。例如,幼儿园园舍及场地窄小,教育经费紧缺,体育活动设施及玩具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带来的种种困难,使儿童的活动时间不能保证,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发展。如果仅依靠体育活动来完成锻炼幼儿身体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民间游戏的灵活性及随机性,使儿童能利用点滴时间和有限空间开展活动,从而保证了幼儿活动的总量。 幼儿民间游戏中,既有促进小肌肉发展的游戏,如《弹蚕豆》、《买买肉》等;也有发展幼儿大肌肉动作的游戏,如《跳格格》、《城门几丈高》、《新娘坐轿》等。还有一些游戏可以帮助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和平衡能力。 从1996年开始,周浦镇澧溪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了系统的民间游戏教育,第二年,通过该园幼儿与其他幼儿园幼儿的对比调查发现,澧溪幼儿园的儿童在走、自然跑、连续跳、钻和平衡方面的发展,明显地优于其他 幼儿园同年龄的儿童。
2.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民间游戏可以丰富幼儿自然、社会方面的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大多数幼儿民间游戏都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如《荷花荷花几时开》等。当然,民间游戏的儿歌中也存在着不少迷信的、或过时的、不正确的知识,这需要予以筛选和改编。通过对挖掘、搜集到的游戏童谣和儿歌加以改编,赋予其时代的新内容,使孩子们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如《骑铁马》这则游戏,就可以把城市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嵌入儿歌中。 幼儿民间游戏对于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尤其是小班的幼儿。首先,对于小班的小朋友来说,不仅仅是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说话胆量的锻炼。在民间游戏中,幼儿处于放松状态,心理上没有压力,可以大胆地说话;同时在游戏过程中,作为游戏伙伴的教师对幼儿所提出的要求,幼儿也会乐于接受,很快就会变得敢于说话。其次,在民间游戏中,有丰富的“说”材料,可以使幼儿有说的内容,有想说的愿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这就大大提高了幼儿口语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此外,幼儿民间游戏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记忆、判断等能力。
3.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把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幼儿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有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民间游戏中,一 般都需要若干名儿童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推小车》(2人)、《炒黄豆》(2人)、《拍大麦》(2人)、《城门几丈高》(集体游戏)等。在游戏中,儿童之间的言语交往随时进行,它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民间游戏中也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富有儿童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会促使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人数或多或少了、玩具不够了、大家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不一致等等。通过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相互协调,儿童学会了遵守规则,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了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游戏中,每个幼儿都不断地更换角色。游戏伙伴中会很自然地产生“领袖”,这些“领袖”也会很自然地被淘汰,这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同时教育了幼儿要平等待人,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克服任性、娇惯、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气。
4.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的发展。民间游戏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娱乐性,幼儿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干预,自娱自乐;幼儿的情绪是放松的,没有心理压力。民间游戏也带有竞争性,当儿童在游戏中获胜,则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在游戏中,幼儿也会面临失败,这会使幼儿产生挫折感,但有趣的民间游戏又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忍受遇到的挫折,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得到培养。在游戏中,为了使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参加游戏的每一个幼儿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这需要幼儿学会自我控制。在游戏角色的分配上,幼儿也在学习着控制自己的喜好和行为。因此,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管理中的价值 在幼儿园中运用民间游戏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发展,还有利于幼儿园的管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勤俭办园”。目前,对于郊区和农村的幼儿园来说,“勤俭办园”仍然是十分需要的。开展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缓解目前园舍、场地窄小及幼教经费紧缺不足的矛盾。幼儿民间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玩具材料也简便,可以发动本园教师自制玩具。如澧溪幼儿园的教师在实践研究中,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58种共910件玩具,为全园节约了一大笔经费。
2.有助于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许多环节,从来园到离园,主要有来园体育锻炼、作业、游戏、进餐、午睡和离园。在安排一日活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很好地解决,一是活动内容上需要动静交替,二是环节的过渡要自然,减少幼儿的等待时
间。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非常丰富,有运动量较大的《木头散窝》《猫捉老鼠几更天》,也有比较安静的《嫡嫡肉、买买肉》《拍大麦》等,可供教师选择。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一些能促进 幼儿大肌肉发展的民间游戏,如:《猫捉老鼠几更天》《荷花荷花几时开》等。在户外小型分散活动中,一般可以安排一些活动量适宜,或可以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精神的民间游戏,如《跳皮筋》《炒黄豆》《跳格格》等。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为丰富活动角的内容,可以过当地选择一些发展小肌肉群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如《挑棍》《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抓籽》等。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等环节过渡时,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容易收拢的民间游戏,如《翻绳》《捉猴》《找东南西北》等。这样,不仅使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同时很重要的是减少了幼儿排队和等待的时间,使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发展。
3.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沟通的桥梁。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许多家长都会玩,幼儿园在开展民间游戏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向广大家长请教,征集民间游戏;家长通过和自己孩子一起玩民间游戏,也可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发展情况。这样,幼儿园和家庭有了一个共同关心的事情,使家长和幼儿园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三、幼儿园运用民间游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搜集、改编民间游戏应注意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由于幼儿民间游戏产生于民间,流传于口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土习俗在不断发生着演变,这使民间游戏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甚至还夹杂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因此, 幼儿园运用民间游戏时,需要对所搜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这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在这个重新创作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对搜集到的每一则民间游戏进行整理和审查时,可保留游戏的形式及结构,对其内容、情节、规则以及相配的儿歌、童谣中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加以改造,或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使用于幼儿园的民间游戏在名称、内容、角色、情节、规则、儿歌、童谣上尽可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2.运用幼儿民间游戏时,应注意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幼儿园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其中针对性要求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指选择游戏时,应注意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游戏;二是在一日活动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和幼儿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当的民间游戏;三是在同一年龄班中,注意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选择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提出不同的动作要求和不同的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玩具或替代物,以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因此,需要随时随地地调节游戏的难易程度,以符合幼儿的个体水平和特点。这样,民间游戏才能起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3.运用幼儿民间游戏还应注意安全性。在改编运用幼儿民间游戏中,应对游戏动作的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方面加强安全性的检查。如游戏《砍白菜》,原游戏中的动作是用手掌“砍”在幼儿的头颈处,这种动作不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可以改为弯下腰,“砍”在幼儿的脚跟处,这样更贴近生活的实际,也比较安全。
挖掘民间体育游戏对小班幼儿发展的价值
民间体育游戏是幼儿园运动课程的重要资源。在幼儿园开展各类民间体育游戏,不仅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还能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我们整合民间体育游戏的各种元素,如游戏内容、游戏形式、游戏玩法、游戏规则等,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使之成为小班幼儿喜欢玩的运动游戏,凸显民间体育游戏的多种价值。
一、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
根据资料分析和实践研究,我们把适合小班幼儿的民间体育游戏定位为:来源于民间游戏内容,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能促进小班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体育游戏。具体来说,它具备以下特点:
*简单易玩
民间体育游戏简单易玩,有的游戏只需要幼儿借助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玩,如“木头人”“石头·剪刀·布”等;还有的只需两名或几名幼儿互相配合就可以玩,如“炒黄豆”“斗鸡”“编花篮”‘等。此外,民间体育游戏大多不受场地、时间等的限制,幼儿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游戏。
*有趣好玩
民间体育游戏大多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这些儿歌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韵律优美,如“炒黄豆”游戏,幼儿边说边跳,节奏感强。民间体育游戏让幼儿百玩不厌,游戏时还能愉快地’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丰富多样
民间体育游戏丰富多样,包括娱乐性游戏,如“编花篮”“跳皮筋”“笃笃笃,卖糖粥”等;技能性游戏,如“造房子”“跳绳”“踢毽子”等;竞赛性游戏,如“赶小猪”“我们邀请一个人”“石头·剪刀·布”等,这些游戏能满足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二、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与实施
在收集、分类、实施和完善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改编了近20则民间体育游戏,并从中筛选出适合小班幼儿的体育游戏,如“捉迷藏”“木头人”“编花篮”“笃笃笃,卖糖粥”等。这些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从兴趣和内容两方面更好地推进游戏的开展。
(一)教师参与,激发兴趣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针对小班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在游戏中,教师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参与游戏,有助于调动小班幼儿的情绪,从而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游戏中。每次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教师都以玩伴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指导小班幼儿掌握游戏玩法,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教师在边教边玩的过程中,增强了小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幼儿也会把教师当成游戏的玩伴,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师幼玩得不亦乐乎。
(二)角色扮演,增强趣味
民间体育游戏大多配有内容有趣、节奏感强的儿歌。小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配有角色的游戏,加上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小班幼儿更为喜欢。如在“捉迷藏”游戏中,教师请幼儿扮演熟悉的小动物或是小司机开汽车,边念儿歌边游戏;在“编花篮”游戏中,教师请幼儿扮演花儿,自由创编“花开了”的动作,比比哪个花篮更漂亮:在“木头人”游戏中,幼儿随着儿歌内容定格成各种造型,变成了一个个滑稽可爱的“木头人”,幼儿百玩不厌;在“笃笃笃,卖糖粥”游戏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变换老伯伯和小花狗两个角色,通过体验不同的游戏情节,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在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得以体现。
(三)改编内容,挖掘价值
为了让民间体育游戏更加适合小班幼儿,有效挖掘游戏的运动价值,我们对部分游戏内容进行了改编。如“捉迷藏”游戏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民间游戏之一,随时随地可以和身边的同伴一起玩。我们在原来的游戏内容中加入了模仿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小司机开汽车等游戏内容,以培养小班幼儿对信号作出反应的能力,并学会自我控制。在“编花篮”游戏中,我们遵循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每次游戏时由易到难地变换不同的动作内容,如拍手、跺脚、蹲下、起立、转圈、弯腰等,提高小班幼儿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四)调整难度,增加挑战
游戏规则的调整和完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班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游戏也会更有趣、更具挑战性。以“捉迷藏”游戏为例,游戏前期,让捉迷藏的幼儿戴上丝巾替代眼罩,在半明半暗中幼儿就不会感到害怕,愿意尝试玩游戏;等幼儿逐渐适应后,再使用眼罩,以增加游戏难度。随着游戏的深入,我们发现许多幼儿都争着站在“戴眼罩”幼儿的身边,运动量太小,同时对“戴眼罩”的幼儿来说蒙眼行走的挑战性不大,于是我们增加了一条新规则——最后被捉到者为冠军。于是游戏中很多幼儿开始远离“戴眼罩”的幼儿,“戴眼罩”的幼儿开始尝试朝有声音的方向行进,这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我们还结合儿歌的内容,引导躲藏的幼儿或走,或跳,或蹲走,提高了幼儿的运动水平。
三、民间体育游戏的实施成效
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我们融入了德育的元素,小班幼儿体验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一)增强了规则意识
每个民间体育游戏都蕴涵着约定俗成的规则,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各种游戏中经常是自娱自乐。在玩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的示范,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相互提醒,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和行为,初步懂得了要与同伴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才能玩得更开心。
(二)提升了合作能力
很多民间体育游戏需要幼儿良好的合作才能进行下去,如在“编花篮”“炒黄豆”“跳长绳”等游戏中,需要幼儿自由结伴、互相商量。在游戏的进程中,小班幼儿学会了商量、谦让、轮流等合作方式,感受到了“大家一起玩”的快乐。玩“编花篮”游戏时,为了增加幼儿的自由度和交往机会,教师改变了游戏形式,由原来的大圆圈变为自由结伴的小圆圈。游戏开始,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好朋友(不限制人数)一起玩。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自主游戏,幼儿的兴趣得到了提升。从一开始不愿意与同伴牵手合作,或是把自己不喜欢的同伴“抛弃”,到主动找任何一名同伴拉成小圆圈共同游戏,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促进了全面发展
在玩民间体育游戏过程中,小班幼儿经历了消极观望——积极参与——大胆创新的变化,他们逐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同伴一起游戏,不断地发现“别出心裁”的玩法,制订自己的游戏规则。同时,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表达表现、合作交往,形成了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如在“捉迷藏”游戏中,蒙住眼晴挑战了小年龄幼儿的心理承受力,幼儿从一开始遮住眼晴感到担忧害怕,到争着抢着做“蒙眼人”,再到在黑暗中行走,这一过程让幼儿学会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浅谈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
摘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提升游戏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将游戏作为一门主课,将玩具当作教科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社会、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增进才能、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在幼儿园中会进行很多种游戏,如区角游戏、户外游戏等,对于游戏对幼儿的作用,我们可能就会说:让幼儿得到了快乐。这只是片面、表面的理解,我们忽视了它更有价值的作用。
(一)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戏时让一个发展充满生机和可能的活动。
在户外游戏时,儿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跃,使大肌肉得到锻炼,肌体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都得到增强。比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孩子们前后左右移动奔跑;“炒黄豆”的游戏中,孩子们甩动胳膊念儿歌,最后两人举起一侧手臂共同翻转身体180度;又如建构区的积木、积塑,美工区的涂涂画画、切切剪剪,益智区的拼图等,使幼儿小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精确性得到锻炼,发展了精细动作。
(二)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学前期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游戏促进幼儿感官发展
感知觉是幼儿认知活动的开端,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通道。各类游戏,有其是操作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感官练习的机会。比如在“找不同”的游戏中,幼儿通过发现两幅图中得不同之处,从而很好地促进了幼儿视觉观察力的发展;再比如一些音乐游戏,像大家很熟悉的“抢椅子”“击鼓传花”等,促进了幼儿听觉的发展。
2、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彼此之间需要交往,从而引发了积极使用语言的动机。比如说大家一起玩什么游戏,谁和谁一组,谁违反了游戏规则,是否要换个新玩法,等等,对这些话题的商讨促使幼儿之间出现了较为频繁的交流。
还有些游戏,本身就与语言密切相关,属于语言类游戏。如“城门城门几丈高”这个游戏中,两名幼儿商量好做两种水果,并手拉手并抬起当“城门”,其他幼儿边从城门底下钻过边说儿歌,当儿歌结束时,“城门”就要套住从城门底下走过的幼儿,并问他吃××还是××,然后站到相应队后面,游戏继续,最后哪个“城门”后面人多就获胜。幼儿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很好地发展了语言能力。
3、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自在,充满想象力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另一个物体,极大地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游戏不但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还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结构游戏中,孩子用积木、塑料、沙子等材料,构造出一幅幅富有创造力的图景,在孩子的手里,坦克可以开到海里,海可以飞到天上, “我搭的这个房子可以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这样小朋友就可以住在我家里了”。这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三)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的发展也称幼儿的社会化,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从自然人到逐渐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1、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在幼儿阶段,幼儿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问题。在游戏中,特别是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逐渐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克服“自我中心”。比如一个总是攻击别的小朋友的孩子,在游戏中扮演受害者的一方或者受欺负的小朋友,在游戏扮演中,他体会到被人欺负后的伤心和难过,学会了从被欺负者的角度看问题,有助于减少其攻击行为。
2、游戏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合作、同情、分享、帮助、安慰等。他们在游戏中扮演角色,以角色的身份来游戏,在游戏中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懂得了分享、学会了合作,在照顾“幼小娃娃”及“病人”的过程中,学会了安慰和帮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
比如在户外游戏“老鹰捉小鸡”中,如果你扮演小鸡,怎样才能不被老鹰捉到呢?小朋友必须拉得紧紧的,一个也不能落下,才能不被老鹰抓到,不能只顾自己跑,不顾其他小鸡,这需要相互之间的合作,如果你扮演鸡妈妈,你就要有责任感,照顾好你的孩子,保护好他们。
(四)游戏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期是情绪情感活动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往方式,有利于各种情感类型的产生。
1、游戏可以使幼儿产生更多积极的情绪情感
游戏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玩伴、玩具、进入到自己假想的世界里,在游戏中,幼儿充分放松自己,因此游戏能够使幼儿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情感。
2、游戏能够帮助幼儿转移与宣泄消极情绪
在生活中,幼儿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而游戏是幼儿放松紧张情绪、宣泄不良情绪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比如,小班幼儿刚到幼儿园时会哭闹,教师通常会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像“小火车过山洞”:一个教师和一个幼儿双手撑起做成一个“山洞”,另一个教师带着孩子们一个拉着一个钻“山洞”,很多幼儿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转移了注意力,暂时摆脱掉了消极情绪。
我们了解了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呢?有些人肯定会说“让幼儿的所有活动都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为幼儿准备一些材料让幼儿玩就行”等等,这些都不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我想在除了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自发性游戏是指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完全符合游戏的特点,最贴近游戏的本质,也是幼儿最愿意玩的游戏。幼儿在毫无外在压力,毫无顾忌的情况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愉快的体验而且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了知识。
(二)充分利用游戏组合幼儿园的各类教育活动。为了达到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教师除了让幼儿进行各种游戏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组织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教育活动。为了既保证教育的计划性,又保证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三)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求。幼儿对游戏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游戏之间并无好坏、高低之分,任何一种游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需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而且要认真观察幼儿的各种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游戏中教师发挥了同样的作用,那就让我们用细心、耐心去探究孩子的内心发展需要,充分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论文导读: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玩中生智。2.游戏的社会作用。幼儿在游戏中是以集体为单位的,必须学会互相理解,这也是游戏经验在幼儿社会化方面最重要的价值。游戏帮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履行集体一致的要求,由于规则是公正的,幼儿受到规则的裁判,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游戏时玩伴间纠纷和矛盾的结果会给幼儿
一、游戏的重要性
玩是幼儿期的一种固有的、自发的和快乐的活动。但是,玩除了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还有其他价值吗?本世纪70年代,众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是:游戏是儿童期的工作,是儿童发展自己的头脑和肌肉,发现自我和自己能力的方法。正是因为这一目的的严肃性,使游戏获得了教育上的价值。
二、游戏的价值
有些父母认为游戏与教育是对立的,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教育家马斯洛认为:“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
1.游戏的认知作用。儿童早期时,游戏是保证其智力发展的动力。幼儿通过游戏接受外部信息,在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独特的关系与联想;由于操作,幼儿注意到物体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使类别与概念得到发展。幼儿的思维很早就会表现出来,只要他面对问题,就会有思维活动。问题来自哪里?对幼儿来说,主要来自游戏,在游戏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更易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玩中生智。
2.游戏的社会作用。幼儿在游戏中是以集体为单位的,必须学会互相理解,这也是游戏经验在幼儿社会化方面最重要的价值。游戏帮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履行集体一致的要求,由于规则是公正的,幼儿受到规则的裁判,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游戏时玩伴间纠纷和矛盾的结果会给幼儿一种最深切的人际关系体验,这会使他们对社会文化、自己的个性特点有所了解。游戏还使幼儿扮演不同角色,既能使他们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又能暂时离开自己角色,从而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的轮流、共享、交换、等待、互助等交往规则,将迁移到日后的社会性协作中去。
3.游戏对幼儿情感作用。游戏是没有压力的活动,所以游戏中幼儿体验的是一种成功感和胜任感,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幼儿的各种感情,积极的或消极的都需要得到表现。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安全妥当地表现自己感情的途径,从而学习驾驭、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的行为。
4.游戏的锻炼作用。锻炼分两大类。一是大肌肉动作,发展走、跑、跳、攀、爬等基本动作,发展水平体现在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力度、灵敏度等方面。二是小肌肉动作,发展操作技能,发展水平体现为眼手协调、手的灵巧。运动性游戏离不开基本动作,是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好方式。桌面游戏使幼儿得到更多的手的练习,为将来书写和阅读准备必要的技能。
三、游戏的目的
1.游戏是幼稚心理的表现。幼儿眼中的世界,是一个他们难以适应的由 规范组织起来的 世界,其社会关系中充斥着他们不能理解的规则,其自然环境中又有许多他们渴望了解的问号。幼儿既不能像 那样做自己想做的事,又做不了 会做的事,因此,他们必须有一个能以自己的能力与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世界。
2.游戏是自我发展的需要。幼儿天生就有不断重复已有知识的活动倾向。如刚会爬楼梯的幼儿,一见楼梯便不断要上上下下;刚会用方木垒高,便会不停地 重来。这种出自婴幼儿内部发展需要,使幼儿感到开心和满足的重复行为就是游戏,正是这种重复活动,使刚获得的知识技能得以巩固。当他们满足了某一发展需要,不再重复这种活动时,说明这一发展层次基本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产生的新的重复又将开始。
四、父母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1.游戏时间对婴儿意义重大。幼儿从出生起就需要父母和他一起游戏。事实上,以触摸、哄逗、注视为主的亲子游戏从出生数分钟就开始了,这将帮助幼儿对环境保持警觉,鼓励他们开始辨别环境中呈现的刺激。亲子游戏给予幼儿声音、视觉、触觉信息,能使幼儿在出生5天通过气味、7天通过视觉认出母亲,并做出有区别的反应。新生儿评价量表评价4周内婴儿显示,父母在每天的照料中与之游戏一会儿的那些幼儿较
灵活、敏感。
2.游戏时间有指导和教育作用。父母对幼儿游戏的态度,影响幼儿控制环境的能力及对游戏的反应。心理学家西尔斯指出,母亲表现在接纳、养育和赞许幼儿中的亲切程度,与幼儿效仿 角色做游戏的 直接相关。而不愿参与社会角色游戏的幼儿,在适应社会要求和学业要求方面有困难。在幼儿游戏现象中,认知、情感、社会、身体各方面的发展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家庭中幼儿的游戏时间就是学习与教育时间,父母自然也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当幼儿桌面游戏进行不下去时,父母的指导便很有价值,可引导幼儿将正在玩的积木当成其他东西(如手表)来玩玩,请他开个钟表店,父母扮成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如此,幼儿便学会了象征性转换的技巧(原来积木也可当成其他物品),其游戏行为也提升到高层次的戏剧游戏行为了,从而完成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功能。又如3~6岁幼儿最盛行的角色游戏中,父母帮助他们了解所扮角色的意义,能提高游戏技巧,更能使幼儿将幻想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进入激动人心的 世界。
3.游戏时间可以进行分析与诊断。幼儿游戏行为所传达的信息,能协助父母进入幼儿内心世界。幼儿的游戏能力,表明了他在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身体的发展状况。因而父母可从中洞悉幼儿概念、语言的发展状况及动作、活动发展水平。幼儿经游戏表达内心世界,也藉游戏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及经验切割成几个小部分,一次面对一部分,直到完全平衡、控制为止。由此,父母观察幼儿游戏,便能对幼儿忧虑、恐惧或对抗性情绪加以辨别、诊断。
五、提高游戏的价值
在了解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后,父母们或许想进一步知道,如何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价值。幼儿教育专家认为,游戏的时间、空间、器材及幼儿本身的经验(旧经验),会影响他们游戏的质量。
1.时间充足。幼儿游戏时间至少需30~50分钟,这段时间包括幼儿计划玩哪种游戏、决定用哪些玩具、进行情节讨论、寻找游戏伙伴等。因此,足够的时间对他们很重要。幼儿常会因为时间太少而放弃玩高层次的建构游戏或戏剧游戏,而去进行一些不需计划及思考的游戏,如拼完拼图后再拼一遍,这种重复性的肌肉运动,属低层次的功能性游戏行为。在家里,父母可固定每日提供一小时的自由游戏时间,也可请小伙伴一起玩,但应请较熟悉且年龄相仿的玩伴并仔细观察他们的游戏行为。大量研究表明,因为彼此了解的程度及生活经验都相似,幼儿会与熟悉的同龄伙伴玩高层次的角色游戏,而且游戏时情节讨论较顺畅。
2.游戏专区。一个好的游戏空间,贵在能吸引幼儿引起想玩的动机。在家里,若能挪出一个角落设计游戏区,会提高其游戏的质量。幼儿喜欢在较隐秘处进行戏剧性游戏,如果家里没有小矮柜做游戏区的屏障,可利用大的纸箱做成游戏区,如将冰箱的空纸箱放在地上,就是一个游戏空间,父母只需在情景布置上帮些忙,便能产生极好的游戏效果。
3.器材选择。游戏器材不但影响幼儿的思考方式,也影响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选择多功能的游戏器材,如大、中、小型积木,木板,泥沙等,可增进幼儿的建构能力。为避免脏乱,可用澡盆装建筑粗沙,地面铺胶布,或在院子里玩。再则,市场上的积木多为小型积木,其特点是取带方便,缺点是太轻,且与幼儿有距离感。幼儿游戏时辛苦搭起的东西,稍不留意便塌了,造成挫折感,使幼儿失去再造的耐心。大型积木较理想,幼儿玩时相当愉快且十分投入,家中纸箱、脸盆都能代替。还有镜子、披肩、帽子、锅碗、食物等也是好玩具,能帮助幼儿玩戏剧游戏。图书、故事磁带能帮助幼儿进入象征性游戏的情景。
4.丰富经验。幼儿先前的游戏经验,会影响幼儿能否将游戏进行下去,因为许多游戏需累积过去的经验。如角色游戏,幼儿熟悉的角色,总是与他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父母如果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更多的社会上各种行业的特点,或带幼儿到单位、商店走走,让幼儿从实际中丰富生活经验,便能促进幼儿的游戏进行得更顺利,内容更丰富。
幼儿期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特殊的、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游戏是这个阶段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活动。如果幼儿的生活是丰富的,而且能够不断增长新经验,就会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一个基础。幼儿的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使他们成长、发展和学习的一种有价值的活动。
摘要:在游戏教育领域中,幼儿游戏教学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了许多与游戏教学相关的理论,且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但是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还是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较少使用游戏教学方法。将对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和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教育;应用价值;分析
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小孩子用电脑玩游戏,许多幼儿园也开始引进了游戏教学。许多家长对此喜忧参半。有的家长认为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沉迷于游戏,忽视学习。
一、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对于小学或中学而言,将游戏教育应用在教学中,最大的障碍是教学内容和游戏内容不一致,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的能力不一定对学生升学考试有用,可能也得不到教育部门的认可。而幼儿园没有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联系较少,所以说,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二、游戏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
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哪些事情不能做,比如,不能触碰电源,不能将手放在热水壶上等,这些事情都非常危险,幼儿平时无法去亲身体验,但是运用游戏教育则能模拟这些事件。比如,在游戏过程中,让触碰热水壶的卡通人物表现出痛苦的表情,这样可以警示孩子,让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以后就不会做这些事情了。
三、利用游戏教学能整合教学资源
人类学习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而游戏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与普通教学方式相比,游戏教学互动性强,突出学生个性。在教学环节方面,游戏教育在信息呈现和反馈、控制反应和激起反应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游戏中包括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书本无法替代的传递信息功能。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幼儿智力,使幼儿主动去探索知识。
综上所述,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游戏教学,能开发幼儿智力,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游戏教育方式的重视,丰富游戏教学方法,使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
游戏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对幼儿来说,它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本学期我尝试从民间游戏入手,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使孩子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我针对本班幼儿的情况,从最简单的“石头,剪刀,布”开始逐步增加丰富内容,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
首先,我利用民间游戏不受场地,时间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特点,将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喝水休息时等各活动环节过度时进行,如“翻绳”“石头,剪刀,布”,“金锁银锁”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度自然,而且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
另外,民间游戏大多配有儿歌,这些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感,朗朗上口,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交流也迫使他们互相表述,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语言,尤其是对一些平时不爱开口说话,口语表达较差的孩子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语言发展的平台,使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与同伴交流,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我班刘一止小朋友,生性胆小,各方面能力较差,不爱开口。但是在民间游戏中却表现的很活跃,在“炒黄豆”,“拍大麦”等游戏中,他与同伴边念儿歌边拍手,心情愉快,轻松。不但学会了不少儿歌,而且节奏感强了,同时也增进了与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性格开朗了许多,连他母亲也说,现在刘一止好象变了个人。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合作能力的发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而民间游戏大多是合作游戏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幼儿个性的差异,教育的不同,有的孩子会表现出任性,霸道等行为。如在民间游戏时,有的孩子得不到某个角色就会不高兴,也有的孩子不肯和别人交换角色,而帮助幼儿协商分配角色,是合作游戏的前提。因此我在组织游戏的时候就请幼儿轮流担任角色。但也有个别任性的孩子,明显不受大家的欢迎。陈祥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朋友。他不但总喜欢挑自己喜欢的角色,而且稍不称他的心就对同伴拳脚相送。因此小朋友都不愿意与他一起玩,他开始四处碰壁,尝到了小朋友不要他的滋味,这时他会求助于我,我明确对他说,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就应该和小朋友好好商量,否则谁都无法帮你。由于游戏的诱惑,使他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着和小朋友协商,逐渐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个人服从大多数的准则,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开始能和小朋友愉快的游戏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寻找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增强孩子的规则意识。但有的孩子不理解规则,而有的则要耍小聪明。如玩“抢位子”游戏,必须听到最后一个字才能抢,大多数孩子能理解这规则,也能遵守,而个别孩子如朱晨阳小朋友他不是不理解,而是故意不遵守,没听到最后一个字就冲出去。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帮助他理解活动的共同目标——玩的愉快,使他体会的不遵守规则,大家玩的都不开心,久而久之孩子们都逐渐养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
当然游戏的过程是合作的过程。合作的过程中总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进行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如有一次,在玩木头人的游戏的时候,领导者与参加游戏的幼儿为什么动作算动吵了起来,一个讲动了,一个讲没动。于是我让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制定个动的标准,引导他们统一意见使他们又愉快的玩起来了。
通过民间游戏的开展,使幼儿逐渐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发展,他们体验到了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孩子们更加活泼开朗了,我也尝到了甜头。我想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天空,如何开展好各类游戏也是我们教师一个重要的课题。
游戏结束后,这几个孩子在集体前激动地介绍了他们的游戏,赢得了全班小朋友的掌声。
这些孩子以后的游戏情况,大家一定都能猜出来了。在经过这次的经历后,他们的游戏能力得到了一次大的提高。如果来观看我们班的自主游戏,你一定会发现他们玩得正欢哩!
摘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提升游戏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将游戏作为一门主课,将玩具当作教科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社会、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增进才能、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在幼儿园中会进行很多种游戏,如区角游戏、户外游戏等,对于游戏对幼儿的作用,我们可能就会说:让幼儿得到了快乐。这只是片面、表面的理解,我们忽视了它更有价值的作用。
(一)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戏时让一个发展充满生机和可能的活动。
在户外游戏时,儿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跃,使大肌肉得到锻炼,肌体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都得到增强。比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孩子们前后左右移动奔跑;“炒黄豆”的游戏中,孩子们甩动胳膊念儿歌,最后两人举起一侧手臂共同翻转身体180度;又如建构区的积木、积塑,美工区的涂涂画画、切切剪剪,益智区的拼图等,使幼儿小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精确性得到锻炼,发展了精细动作。
(二)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学前期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游戏促进幼儿感官发展
感知觉是幼儿认知活动的开端,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通道。各类游戏,有其是操作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感官练习的机会。比如在“找不同”的游戏中,幼儿通过发现两幅图中得不同之处,从而很好地促进了幼儿视觉观察力的发展;再比如一些音乐游戏,像大家很熟悉的“抢椅子”“击鼓传花”等,促进了幼儿听觉的发展。
2、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彼此之间需要交往,从而引发了积极使用语言的动机。比如说大家一起玩什么游戏,谁和谁一组,谁违反了游戏规则,是否要换个新玩法,等等,对这些话题的商讨促使幼儿之间出现了较为频繁的交流。
还有些游戏,本身就与语言密切相关,属于语言类游戏。如“城门城门几丈高”这个游戏中,两名幼儿商量好做两种水果,并手拉手并抬起当“城门”,其他幼儿边从城门底下钻过边说儿歌,当儿歌结束时,“城门”就要套住从城门底下走过的幼儿,并问他吃××还是××,然后站到相应队后面,游戏继续,最后哪个“城门”后面人多就获胜。幼儿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很好地发展了语言能力。
3、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自在,充满想象力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另一个物体,极大地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游戏不但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还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结构游戏中,孩子用积木、塑料、沙子等材料,构造出一幅幅富有创造力的图景,在孩子的手里,坦克可以开到海里,海可以飞到天上, “我搭的这个房子可以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这样小朋友就可以住在我家里了”。这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三)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的发展也称幼儿的社会化,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从自然人到逐渐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1、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在幼儿阶段,幼儿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问题。在游戏中,特别是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逐渐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克服“自我中心”。比如一个总是攻击别的小朋友的孩子,在游戏中扮演受害者的一方或者受欺负的小朋友,在游戏扮演中,他体会到被人欺负后的伤心和难过,学会了从被欺负者的角度看问题,有助于减少其攻击行为。
2、游戏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合作、同情、分享、帮助、安慰等。他们在游戏中扮演角色,以角色的身份来游戏,在游戏中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懂得了分享、学会了合作,在照顾“幼小娃娃”及“病人”的过程中,学会了安慰和帮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
比如在户外游戏“老鹰捉小鸡”中,如果你扮演小鸡,怎样才能不被老鹰捉到呢?小朋友必须拉得紧紧的,一个也不能落下,才能不被老鹰抓到,不能只顾自己跑,不顾其他小鸡,这需要相互之间的合作,如果你扮演鸡妈妈,你就要有责任感,照顾好你的孩子,保护好他们。
(四)游戏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期是情绪情感活动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往方式,有利于各种情感类型的产生。
1、游戏可以使幼儿产生更多积极的情绪情感
游戏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玩伴、玩具、进入到自己假想的世界里,在游戏中,幼儿充分放松自己,因此游戏能够使幼儿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情感。
2、游戏能够帮助幼儿转移与宣泄消极情绪
在生活中,幼儿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而游戏是幼儿放松紧张情绪、宣泄不良情绪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比如,小班幼儿刚到幼儿园时会哭闹,教师通常会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像“小火车过山洞”:一个教师和一个幼儿双手撑起做成一个“山洞”,另一个教师带着孩子们一个拉着一个钻“山洞”,很多幼儿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转移了注意力,暂时摆脱掉了消极情绪。
我们了解了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呢?有些人肯定会说“让幼儿的所有活动都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为幼儿准备一些材料让幼儿玩就行”等等,这些都不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我想在除了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自发性游戏是指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完全符合游戏的特点,最贴近游戏的本质,也是幼儿最愿意玩的游戏。幼儿在毫无外在压力,毫无顾忌的情况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愉快的体验而且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了知识。
(二)充分利用游戏组合幼儿园的各类教育活动。为了达到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教师除了让幼儿进行各种游戏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组织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教育活动。为了既保证教育的计划性,又保证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三)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求。幼儿对游戏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游戏之间并无好坏、高低之分,任何一种游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需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而且要认真观察幼儿的各种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游戏中教师发挥了同样的作用,那就让我们用细心、耐心去探究孩子的内心发展需要,充分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Youxi fazhan jiazhi
游戏发展价值(developmental value of play) 学前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特殊的、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游戏是处于这个时期幼儿固有的、快乐的活动。游戏除了能给幼儿欢乐之外,还能促进幼儿的生长,是幼儿全面发展,尤其是主体性发展的适宜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价值。
表现 游戏的发展价值最集中表现在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上。在游戏与儿童的发展关系上有3种说法。首先,不断成长的儿童的游戏行为可以看做是儿童发展的一扇窗户,揭示出在目前状态下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简而言之,游戏反映了儿童的发展。其次,游戏可能是儿童获得或巩固和加强某方面发展的条件或中介物,简而言之,游戏促进和增强了儿童的发展。最后,游戏被看做是发展变化的工具,游戏能够使儿童的生理结构功能或组织发生质的变化,简而言之,游戏引起了发展。以上3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彼此孤立的。有时,游戏能够引发发展,有时游戏能够促进和巩固发展,有时反映了儿童的发展,而有时游戏既引发又增强了儿童的发展。要准确地把握和认清儿童的发展价值必须以全面深入的研究做基础。
游戏与幼儿发展 游戏虽然是幼儿在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从事的活动,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它并不是发展的附属物。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JI.C.Bbirotckhh)曾指出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游戏孕育着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幼儿的发展可以在游戏中不断得到建构、生成。通过游戏,幼儿在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克服、战胜各种来自身体技能、认知发展等方面的困难,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历史上,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予以了肯定。早期的希腊思想家们把游戏看做是幼儿学习的工具。他们相信,游戏是重要的,通过游戏,幼儿能使―些机能得到锻炼,而这些机能是成年人所必备的。洛克(J.Locke)曾指出游戏不仅在保持健康、改善身体的适应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使幼儿体验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能做些什么或不能做什么。福禄贝尔(F.W.A.Froebel)也指出游戏不仅是幼儿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是幼儿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还是幼儿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
游戏与幼儿主体性发展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当代研究者们指出游戏的发展价值不仅在于它促进了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更在于它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表现为主体对外部世界以及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主动的掌握。主体性是人的发展的核心,是人类超越其他动物、成为万物之灵并不断获得发展的根本特征与原因。一个人不可能在各方面都获得均衡的发展,但是主体性却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是全面发展或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核心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及今后的社会更需要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因此,主体性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目标。
主体性是从活动中生成的,而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主体性的生成须从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的活动中获得。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其本质特点.:就是活动的主体性。游戏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特有的模式去成长、发展,鼓励幼儿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的地位,能够不受来自现实世界的限制与约束,自己选择游戏活动;能够自己组织安排并且体验各种冒险、奇遇,如果出现了反常状况,也可以对它进行测验、鉴定。其主体性体现在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的选择、决定,对环境的主动探索和经验的主动建构等各个方面。因此,游戏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民间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