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

12-19

游戏作为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推崇。幼儿园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幼儿教育专业团体对游戏活动应作出肯定,促进社会对游戏的广泛认同。生活中你有收集经典的幼儿园游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浅谈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浅谈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

摘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提升游戏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将游戏作为一门主课,将玩具当作教科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社会、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增进才能、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在幼儿园中会进行很多种游戏,如区角游戏、户外游戏等,对于游戏对幼儿的作用,我们可能就会说:让幼儿得到了快乐。这只是片面、表面的理解,我们忽视了它更有价值的作用。

(一)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戏时让一个发展充满生机和可能的活动。

在户外游戏时,儿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跃,使大肌肉得到锻炼,肌体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都得到增强。比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孩子们前后左右移动奔跑;“炒黄豆”的游戏中,孩子们甩动胳膊念儿歌,最后两人举起一侧手臂共同翻转身体180度;又如建构区的积木、积塑,美工区的涂涂画画、切切剪剪,益智区的拼图等,使幼儿小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精确性得到锻炼,发展了精细动作。

(二)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学前期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游戏促进幼儿感官发展

感知觉是幼儿认知活动的开端,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通道。各类游戏,有其是操作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感官练习的机会。比如在“找不同”的游戏中,幼儿通过发现两幅图中得不同之处,从而很好地促进了幼儿视觉观察力的发展;再比如一些音乐游戏,像大家很熟悉的“抢椅子”“击鼓传花”等,促进了幼儿听觉的发展。

2、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彼此之间需要交往,从而引发了积极使用语言的动机。比如说大家一起玩什么游戏,谁和谁一组,谁违反了游戏规则,是否要换个新玩法,等等,对这些话题的商讨促使幼儿之间出现了较为频繁的交流。

还有些游戏,本身就与语言密切相关,属于语言类游戏。如“城门城门几丈高”这个游戏中,两名幼儿商量好做两种水果,并手拉手并抬起当“城门”,其他幼儿边从城门底下钻过边说儿歌,当儿歌结束时,“城门”就要套住从城门底下走过的幼儿,并问他吃××还是××,然后站到相应队后面,游戏继续,最后哪个“城门”后面人多就获胜。幼儿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很好地发展了语言能力。

3、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自在,充满想象力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另一个物体,极大地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游戏不但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还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结构游戏中,孩子用积木、塑料、沙子等材料,构造出一幅幅富有创造力的图景,在孩子的手里,坦克可以开到海里,海可以飞到天上, “我搭的这个房子可以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这样小朋友就可以住在我家里了”。这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三)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的发展也称幼儿的社会化,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从自然人到逐渐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1、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在幼儿阶段,幼儿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问题。在游戏中,特别是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逐渐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克服“自我中心”。比如一个总是攻击别的小朋友的孩子,在游戏中扮演受害者的一方或者受欺负的小朋友,在游戏扮演中,他体会到被人欺负后的伤心和难过,学会了从被欺负者的角度看问题,有助于减少其攻击行为。yjs21.com

2、游戏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合作、同情、分享、帮助、安慰等。他们在游戏中扮演角色,以角色的身份来游戏,在游戏中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懂得了分享、学会了合作,在照顾“幼小娃娃”及“病人”的过程中,学会了安慰和帮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

比如在户外游戏“老鹰捉小鸡”中,如果你扮演小鸡,怎样才能不被老鹰捉到呢?小朋友必须拉得紧紧的,一个也不能落下,才能不被老鹰抓到,不能只顾自己跑,不顾其他小鸡,这需要相互之间的合作,如果你扮演鸡妈妈,你就要有责任感,照顾好你的孩子,保护好他们。

(四)游戏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期是情绪情感活动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往方式,有利于各种情感类型的产生。

1、游戏可以使幼儿产生更多积极的情绪情感

游戏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玩伴、玩具、进入到自己假想的世界里,在游戏中,幼儿充分放松自己,因此游戏能够使幼儿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情感。

2、游戏能够帮助幼儿转移与宣泄消极情绪

在生活中,幼儿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而游戏是幼儿放松紧张情绪、宣泄不良情绪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比如,小班幼儿刚到幼儿园时会哭闹,教师通常会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像“小火车过山洞”:一个教师和一个幼儿双手撑起做成一个“山洞”,另一个教师带着孩子们一个拉着一个钻“山洞”,很多幼儿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转移了注意力,暂时摆脱掉了消极情绪。

我们了解了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呢?有些人肯定会说“让幼儿的所有活动都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为幼儿准备一些材料让幼儿玩就行”等等,这些都不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我想在除了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自发性游戏是指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完全符合游戏的特点,最贴近游戏的本质,也是幼儿最愿意玩的游戏。幼儿在毫无外在压力,毫无顾忌的情况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愉快的体验而且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了知识。

(二)充分利用游戏组合幼儿园的各类教育活动。为了达到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教师除了让幼儿进行各种游戏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组织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教育活动。为了既保证教育的计划性,又保证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三)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求。幼儿对游戏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游戏之间并无好坏、高低之分,任何一种游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需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而且要认真观察幼儿的各种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游戏中教师发挥了同样的作用,那就让我们用细心、耐心去探究孩子的内心发展需要,充分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编辑推荐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论文导读: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玩中生智。2.游戏的社会作用。幼儿在游戏中是以集体为单位的,必须学会互相理解,这也是游戏经验在幼儿社会化方面最重要的价值。游戏帮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履行集体一致的要求,由于规则是公正的,幼儿受到规则的裁判,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游戏时玩伴间纠纷和矛盾的结果会给幼儿

一、游戏的重要性

玩是幼儿期的一种固有的、自发的和快乐的活动。但是,玩除了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还有其他价值吗?本世纪70年代,众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是:游戏是儿童期的工作,是儿童发展自己的头脑和肌肉,发现自我和自己能力的方法。正是因为这一目的的严肃性,使游戏获得了教育上的价值。

二、游戏的价值

有些父母认为游戏与教育是对立的,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教育家马斯洛认为:“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

1.游戏的认知作用。儿童早期时,游戏是保证其智力发展的动力。幼儿通过游戏接受外部信息,在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独特的关系与联想;由于操作,幼儿注意到物体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使类别与概念得到发展。幼儿的思维很早就会表现出来,只要他面对问题,就会有思维活动。问题来自哪里?对幼儿来说,主要来自游戏,在游戏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更易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玩中生智。

2.游戏的社会作用。幼儿在游戏中是以集体为单位的,必须学会互相理解,这也是游戏经验在幼儿社会化方面最重要的价值。游戏帮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履行集体一致的要求,由于规则是公正的,幼儿受到规则的裁判,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游戏时玩伴间纠纷和矛盾的结果会给幼儿一种最深切的人际关系体验,这会使他们对社会文化、自己的个性特点有所了解。游戏还使幼儿扮演不同角色,既能使他们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又能暂时离开自己角色,从而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的轮流、共享、交换、等待、互助等交往规则,将迁移到日后的社会性协作中去。

3.游戏对幼儿情感作用。游戏是没有压力的活动,所以游戏中幼儿体验的是一种成功感和胜任感,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幼儿的各种感情,积极的或消极的都需要得到表现。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安全妥当地表现自己感情的途径,从而学习驾驭、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的行为。

4.游戏的锻炼作用。锻炼分两大类。一是大肌肉动作,发展走、跑、跳、攀、爬等基本动作,发展水平体现在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力度、灵敏度等方面。二是小肌肉动作,发展操作技能,发展水平体现为眼手协调、手的灵巧。运动性游戏离不开基本动作,是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好方式。桌面游戏使幼儿得到更多的手的练习,为将来书写和阅读准备必要的技能。

三、游戏的目的

1.游戏是幼稚心理的表现。幼儿眼中的世界,是一个他们难以适应的由 规范组织起来的 世界,其社会关系中充斥着他们不能理解的规则,其自然环境中又有许多他们渴望了解的问号。幼儿既不能像 那样做自己想做的事,又做不了 会做的事,因此,他们必须有一个能以自己的能力与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世界。

2.游戏是自我发展的需要。幼儿天生就有不断重复已有知识的活动倾向。如刚会爬楼梯的幼儿,一见楼梯便不断要上上下下;刚会用方木垒高,便会不停地 重来。这种出自婴幼儿内部发展需要,使幼儿感到开心和满足的重复行为就是游戏,正是这种重复活动,使刚获得的知识技能得以巩固。当他们满足了某一发展需要,不再重复这种活动时,说明这一发展层次基本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产生的新的重复又将开始。

四、父母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1.游戏时间对婴儿意义重大。幼儿从出生起就需要父母和他一起游戏。事实上,以触摸、哄逗、注视为主的亲子游戏从出生数分钟就开始了,这将帮助幼儿对环境保持警觉,鼓励他们开始辨别环境中呈现的刺激。亲子游戏给予幼儿声音、视觉、触觉信息,能使幼儿在出生5天通过气味、7天通过视觉认出母亲,并做出有区别的反应。新生儿评价量表评价4周内婴儿显示,父母在每天的照料中与之游戏一会儿的那些幼儿较

灵活、敏感。

2.游戏时间有指导和教育作用。父母对幼儿游戏的态度,影响幼儿控制环境的能力及对游戏的反应。心理学家西尔斯指出,母亲表现在接纳、养育和赞许幼儿中的亲切程度,与幼儿效仿 角色做游戏的 直接相关。而不愿参与社会角色游戏的幼儿,在适应社会要求和学业要求方面有困难。在幼儿游戏现象中,认知、情感、社会、身体各方面的发展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家庭中幼儿的游戏时间就是学习与教育时间,父母自然也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当幼儿桌面游戏进行不下去时,父母的指导便很有价值,可引导幼儿将正在玩的积木当成其他东西(如手表)来玩玩,请他开个钟表店,父母扮成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如此,幼儿便学会了象征性转换的技巧(原来积木也可当成其他物品),其游戏行为也提升到高层次的戏剧游戏行为了,从而完成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功能。又如3~6岁幼儿最盛行的角色游戏中,父母帮助他们了解所扮角色的意义,能提高游戏技巧,更能使幼儿将幻想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进入激动人心的 世界。

3.游戏时间可以进行分析与诊断。幼儿游戏行为所传达的信息,能协助父母进入幼儿内心世界。幼儿的游戏能力,表明了他在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身体的发展状况。因而父母可从中洞悉幼儿概念、语言的发展状况及动作、活动发展水平。幼儿经游戏表达内心世界,也藉游戏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及经验切割成几个小部分,一次面对一部分,直到完全平衡、控制为止。由此,父母观察幼儿游戏,便能对幼儿忧虑、恐惧或对抗性情绪加以辨别、诊断。

五、提高游戏的价值

在了解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后,父母们或许想进一步知道,如何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价值。幼儿教育专家认为,游戏的时间、空间、器材及幼儿本身的经验(旧经验),会影响他们游戏的质量。

1.时间充足。幼儿游戏时间至少需30~50分钟,这段时间包括幼儿计划玩哪种游戏、决定用哪些玩具、进行情节讨论、寻找游戏伙伴等。因此,足够的时间对他们很重要。幼儿常会因为时间太少而放弃玩高层次的建构游戏或戏剧游戏,而去进行一些不需计划及思考的游戏,如拼完拼图后再拼一遍,这种重复性的肌肉运动,属低层次的功能性游戏行为。在家里,父母可固定每日提供一小时的自由游戏时间,也可请小伙伴一起玩,但应请较熟悉且年龄相仿的玩伴并仔细观察他们的游戏行为。大量研究表明,因为彼此了解的程度及生活经验都相似,幼儿会与熟悉的同龄伙伴玩高层次的角色游戏,而且游戏时情节讨论较顺畅。

2.游戏专区。一个好的游戏空间,贵在能吸引幼儿引起想玩的动机。在家里,若能挪出一个角落设计游戏区,会提高其游戏的质量。幼儿喜欢在较隐秘处进行戏剧性游戏,如果家里没有小矮柜做游戏区的屏障,可利用大的纸箱做成游戏区,如将冰箱的空纸箱放在地上,就是一个游戏空间,父母只需在情景布置上帮些忙,便能产生极好的游戏效果。

3.器材选择。游戏器材不但影响幼儿的思考方式,也影响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选择多功能的游戏器材,如大、中、小型积木,木板,泥沙等,可增进幼儿的建构能力。为避免脏乱,可用澡盆装建筑粗沙,地面铺胶布,或在院子里玩。再则,市场上的积木多为小型积木,其特点是取带方便,缺点是太轻,且与幼儿有距离感。幼儿游戏时辛苦搭起的东西,稍不留意便塌了,造成挫折感,使幼儿失去再造的耐心。大型积木较理想,幼儿玩时相当愉快且十分投入,家中纸箱、脸盆都能代替。还有镜子、披肩、帽子、锅碗、食物等也是好玩具,能帮助幼儿玩戏剧游戏。图书、故事磁带能帮助幼儿进入象征性游戏的情景。

4.丰富经验。幼儿先前的游戏经验,会影响幼儿能否将游戏进行下去,因为许多游戏需累积过去的经验。如角色游戏,幼儿熟悉的角色,总是与他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父母如果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更多的社会上各种行业的特点,或带幼儿到单位、商店走走,让幼儿从实际中丰富生活经验,便能促进幼儿的游戏进行得更顺利,内容更丰富。

幼儿期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特殊的、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游戏是这个阶段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活动。如果幼儿的生活是丰富的,而且能够不断增长新经验,就会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一个基础。幼儿的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使他们成长、发展和学习的一种有价值的活动。

浅谈民间游戏的特点及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论文:浅谈民间游戏的特点及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摘要】游戏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积淀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将伴随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游戏,我们把它叫作民间游戏。这些民间游戏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广泛的传承性和独特的文化性。能给人们带来许多童年的欢乐!但不少人认为,玩民间游戏太土气、太落后,这是对民间游戏的曲解。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些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开发智力。本文将从民间游戏的特点出发就其对幼儿的教育价值这一问题从六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民间游戏;特点;幼儿;教育价值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化科技社会的形成,我们生活的空间慢慢地被人为科技的成果及产品所包围。城市儿童被现代化的物质所俘虏,他们经常抱着手机、电脑玩游戏,对最常见的乡土人情一无所知。他们需要更多的户外游戏,更多的与同伴一起游戏的机会。而民间游戏作为民族文化的遗产,来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程中创造、流传下来的,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它们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扬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开展民间游戏不仅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需求,更能充实现代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全方位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民间游戏的特点。

(一)文化性。

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在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儿童成长的历程中,得到流传并发展。不同民族在继承发展民间游戏时,都进行了民族文化的浸润,因而不同的民族又有各自的民间游戏。如“跳竹竿”、“斗牛”等游戏反映了湖南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俗民风;“赛龙舟”体现了湖南的历史文化;苗族有“吹笙”、“打鼓”的游戏;汉族有“拔河”的游戏。这些不同民族的游戏渗透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也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文化色彩。

(二)传承性。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这些游戏的继承和发展无需孩子们进学校获得,也不需要从书本上获得。往往是在生活中,通过长辈传授给晚辈,哥哥姐姐自发的传授给弟弟妹妹。这样世代相传,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如:“滚铁环” 、“放风筝” 、“荡秋千”等等游戏,它们靠的就是民间自然传承,这种传承的自身力量是惊人的、强大的。

(三)趣味性。

幼儿民间游戏之所以得以流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没有趣味性的游戏幼儿不会感兴趣,更不会集中注意力去玩。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一般较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许多游戏中还配有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儿童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情绪较为愉快,始终处于欢乐之中。而这种趣味性往往反映在游戏的内容、形式及过程中。例如,“跳皮筋”可以边说儿歌边跳,玩法上可以从一根到两根、三根。再如“烟盒三角块”,其中好看的图案、扇的动作和纸盒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都给幼儿带来了乐趣。还有“丢手绢”幼儿玩起来很兴奋,热情高涨。都希望自己悄悄抓到对方,但生怕自己被抓到。这些民间游戏始终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四)随意性。

1.使用材料的随意性。

民间游戏的玩具简便、廉价,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有的游戏没有玩具可以用替代物。如几颗石子,几个小沙包,即可玩“抓棋子”的游戏;几粒木珠或几颗废旧纽扣串起来,便可玩“跳格格”的游戏等等。这些石子、沙、废旧物品等材料,价廉物美,许多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并且,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表现某一具体的物品,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如游戏“击鼓传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将“传花”改为“传书”,鼓声停止后,图书传到谁的手里,就由谁给大家讲故事。

2.游戏组织的随意性。

民间游戏的开展灵活性很大,不受时间、空间、场地、人数、形式的限制。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在炎热的夏天民间游戏都能开展。甚至在许多零散的时间比如:在幼儿来园、离园、饭前、饭后这些时间里,民间游戏都可以穿插进来,使幼儿一日生活始终充满欢声笑语。而且民间游戏的组织形式也很随意,可以是一个幼儿单独玩也可以多个幼儿一起玩。如:民间游戏“翻花绳”,幼儿单独玩用自己的双手,或缠或绕,或穿或挑,最后经过一个脱胎换骨般的关键性翻转,把缠绕于双手的线绳在手指间绷出花样来,造型于空中。双人挑则需要搭档紧密配合,你挑一回,我挑一回,几个回合下来,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造型。如果两个人配合不到位,就可能在换手间造出一团乱绳,游戏就这样终止了。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民间游戏种类繁多,根据不同标准有室内游戏、庭院游戏;又可分为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美术游戏;从游戏性质上分有智能游戏、体能游戏以及智能与体能结合的游戏。还可分为个人游戏和集体游戏,更多情况下它是一种综合活动。就幼儿教育来说,民间游戏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其有效的作用。

二、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一)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1.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

民间游戏内容简单,易学易会,其配有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感,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对于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首先,对于幼儿来说,不仅仅是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说话胆量的锻炼。在民间游戏中,幼儿处于放松的状态,心理上没有压力,可以大胆的说话。其次,在民间游戏中,有丰富的“说”的材料,可以使幼儿有说的内容,有想说的愿望,大大提高了幼儿口语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最后,在游戏中同伴之间需要交流,这也迫使他们互相表达。如:“网鱼”游戏中:两个孩子双手互搭成网,其余孩子成一列,从网下钻过,边钻边唱儿歌:“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条大尾巴鱼。”游戏“熊和木头人”中则当熊前行时有“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的儿歌唱念。又如游戏“老鹰捉小鸡”中则有“老鹰天上飞,小鸡地下跑,老鹰捉小鸡,就是抓不到。”等等。这些儿歌地念唱均促进了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

2.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乃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就是说,通过游戏,幼儿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事实的确如此,有的游戏如讲故事、演节目,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有的需要动脑筋的游戏,则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想像、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翻花绳”游戏,如何翻绳能给对方造成难度,又有利于下一步自己如何翻好,因此幼儿要动脑筋、理思路。又如游戏“滚竹筒”,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将“竹筒”改为“轮胎”进行滚动,玩出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新玩法。再者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和丰富知识的过程。如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不但训练幼儿的记忆力、反应能力,又使幼儿懂得月份的排列顺序和荷花开放的时间,在说说玩玩中,让幼儿又快又好地接受了知识。随着这些游戏的开展,幼儿的知识水平一定会有新的提高。

(二)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1.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动作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

大多数民间游戏多选择在户外活动场地进行,这样可以使幼儿尽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充足的阳光,促使幼儿机体的健康成长。例如:在草地上“推小车”,在泥地上“跳格子”、“跳皮筋”,在花园里“捉迷藏”。孩子们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中,顽强的接受外界的变化,促使幼儿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增强免疫力。幼儿在多次的游戏中不仅使走、跑、跳、钻、爬、立、挥臂等大动作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小肌肉群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例如:“跳绳”、“老鹰抓小鸡”、“投沙包”、“荷花荷花几时开”等游戏都可以发展跑、跳、投、躲闪等动作。又如:“翻花线”游戏,用一根绳子,经过幼儿的小手绕,勾、拨、翻后,可以变成好多形态的物体,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还有游戏“抓棋子”、“弹球”等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这些民间游戏不仅可以促使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锻炼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而且还可以促进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据统计,奥林匹克运动中有90%竞赛项目源于民间游戏。可见,民间游戏对于发展幼儿动作和增强幼儿体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民间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民间游戏本身具有浓厚的娱乐性,深受幼儿喜欢。因而其中存在的体育游戏就会很自然的引发幼儿对体育的兴趣。如具有竞赛性质的“划小船” 、“拔河” 、“滚铁环”等游戏,虽然有时会面对失败,但幼儿经过反复体会失败,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另外民间游戏中有许多有形的、无形的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幼儿因想参与游戏就会极尽力量去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如经典的游戏“老鹰捉小鸡”:一人扮老鹰,一人扮母鸡,其他人扮小鸡,在母鸡的翅膀保护下,小鸡们一个一个紧紧抓住、躲闪,保护队尾的小鸡不被鹰老抓走,而老鹰只能抓队尾的一只小鸡。如果老鹰随意抓小鸡,不守规则,就会免去参加游戏。为了参加游戏,幼儿只能遵守游戏规则。

(三) 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民间游戏可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也会自然的产生“领袖”,自然的淘汰“领袖”。因此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在游戏中孩子们情绪高涨,乐而不厌,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

2.民间游戏可促进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

富有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但这些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同时,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 因此幼儿必须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如一大群幼儿手拉手玩“卷炮竹”、“炒盐豆”;用一块小瓦片玩“跳房子”;用四只小米袋玩“拾子”等,这些幼儿特别爱玩的民间游戏都是需要至少两名幼儿参加的,幼儿可以从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又如游戏“两人三足”,它是一个合作性的游戏。幼儿必须找一个乐意与之合作的游戏伙伴,并在游戏开始前商议两人应如何行走,先出哪只脚,每步应该迈多大?游戏开始时必须同心协力,动作协调一致,才能顺利完成。这样,幼儿通过默契配合、共同协商、并肩作战,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为现今的独生孩子提供了发展社会性的良好时机。

(四)民间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积极的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个性的形成对人的一生起着积极作用,良好的个性是人成功的基础,许多民间游戏可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如游戏“炸碉堡”,做碉堡的孩子知道要与同伴合作游戏外,他还必须克服自己的冲动,学会忍耐、等待,与他人轮流游戏。而在奔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互相碰撞的现象,要及时道歉、原谅对方等等。当幼儿在游戏中面临失败时,要学会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内容生动、形式多样、轻松活泼的民间游戏,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幼儿没有任何干预,没有心理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娱自乐,敢于大声说笑,大方的表现,大胆的想象。他们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说明民间游戏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因此,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五)民间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幼儿民间游戏常常贯穿于歌舞之中,在载歌载舞时,幼儿能感受到韵律美、节奏美。如“丢手绢”“套圈儿”“找朋友”等游戏。另外像一些折纸、剪纸、泥塑和面塑、编织、刺绣等游戏,幼儿在游戏中能借助于生活和劳动中生动直观的感性形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的影响,提高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六)民间游戏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民间游戏本身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市民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产生流传于某一地区的人民群众中,受这个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影响,也反映体现这个地区的世态人情、风俗习惯和文化意识,在产生和流传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流下时代的烙印。如“舞龙灯”表达了广大人民美好的喜庆祝愿,“赛龙舟”则是人民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划龙舟撒粽籽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游戏的本身体现了浓烈的爱国情怀。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了解和加深对本地风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由此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使幼儿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人文情趣。因此作为后来人应当传承与创造民间游戏,这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

总之,民间游戏对幼儿是一种“快乐的教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生活,更重要的是幼儿在这些民间游戏自由、轻松的玩耍过程中,促进了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愿我们的民间游戏之花越开越美,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浅谈儿童手指游戏的开发价值及运用


“幼儿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这句经典之语高度概括了儿童教育的思想内涵。动手即动脑,手脑并用能促进幼儿心智发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主动转变观念,从尊重幼儿发展和需要出发,主动寻求游戏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特殊价值,发现游戏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幼儿园的教学适宜幼儿的发展需求。手指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和表现力,还能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动手做事是幼儿成长的基础,手指游戏能让幼儿学会动手、勤于动手、爱上动手。而手指游戏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究。 一、手指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手指游戏是一种一边念诵儿歌或者韵律,一边协调双手动作变化的游戏。它既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又能训练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发展手、口、眼、耳的协调能力。手指游戏通过儿童的言语和手部动作构造了一个游戏情境,创造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等,借助生动有趣的内容和活泼欢快的形式,既提高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和感受性,又拓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表现力。另外,幼儿学会了手指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表现欲,使他们乐于在各种场合大胆地表现自己。手指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它可以带给幼儿独特的体验和智慧的启迪。所有的手指游戏,都有利于幼儿大脑智能的开发。智能在于手动,健身要先健脑,健脑要先健手。一般在正式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或闲暇时,或游戏时,都可进行手指游戏的练习。因此,我觉得手指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非常重要。 (一)手指游戏对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发展的促进 在成长过程中家长会发现,幼儿在3岁时无法像成人一样用手捏笔或拿勺子,而是将手握成拳状,笔或勺子握在手心。从幼儿身体机能发展来看,3岁到6岁期间,幼儿身体的各器官组织和生理系统的功能还未发育成熟,手指肌肉以及骨骼还未完善,此时正是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敏感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健康目标之一就是动作协调、灵活。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教养环境的参与人可以利用幼儿此段动作模仿敏感期的各种特性提供丰富的手指游戏,给幼儿进行恰当的指导和训练,促使其获得更多的动作技能,发展手部小肌肉群,以促进身体各项运动机能的完善和发展。 (二)手指游戏能促进幼儿大脑与肢体之间的协调 对于幼儿来说,手指游戏是手和眼的同时锻炼,脑部的思维传达到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系统,通过游戏完成大脑命令,实现手眼协调。手指游戏多半都会伴随着上肢的移动,比如手指游戏《五只小猴荡秋千》:五只小猴荡秋千,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一口,四只小猴荡秋千,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一口,三只小猴荡秋千,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一口,两只小猴荡秋千,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一口,一只小猴荡秋千,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吃光了。这个手指游戏伴随着幼儿左手的摆动和右手成嘴状而进行,“鳄鱼”靠近“小猴”,吃掉一个的情景就要求幼儿看到左手的一个手指被右手抓住后收缩折叠起来,以便后面的“小猴”荡秋千。这个手指游戏是幼儿听、说、看、摸的各种机体协调活动的一个过程,长期坚持,能够及时的开发幼儿大脑,促进大脑与手指间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活动能力,锻炼手指关节的灵活性,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和手脑协调。 (三)促进幼儿数学的逻辑思维发展 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具象思维阶段,无法形成抽象思维,进行概念转换,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在对数的认知。我们可以借助手指游戏创设经验情景来帮助幼儿了解数概念,完善对数逻辑思维的理解,开拓幼儿的抽象思维。例如手指游戏《小小玩具柜》:我家有个玩具柜,柜子一共有几层,一层二层三四层,我的柜子有四层,一层一层关上门。手指游戏能够创设出一个情景,使孩子们“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手指游戏能够成为幼儿学习数概念的一种有效方式,提升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幼儿在3至6岁这个阶段不能够自己穿衣服,或者是写字、吃饭会“左右开弓”,一些生活常识和自理能力发展的不够全面。而这一阶段又是幼儿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与良好习惯的养成期。教师和家长可以运用手指游戏在日常活动中训练这些技能,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完善自理和习惯养成等能力。例如幼儿不会穿袜子,那么可以和幼儿玩《穿袜子》的游戏:缩进小脖子,(双手大拇指食指伸进袜筒到袜头),伸进小脚丫,拐过小弯弯,(把袜子从脚后跟拉上),一下、二下袜子穿好了。类似于这类的生活能力培养游戏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教育,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手指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运用手指游戏时,教师予以有益的指导 在进行手指游戏活动时,幼儿需要一个“学习、接受、吸收、展现、创新”的过程,教师不应在幼儿第一次进行活动时,就要求幼儿达到很好的效果。幼儿玩手指游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持久的耐心和恒心,不断地去观察、去引导。同时,在游戏中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和发展的不同层次做相应的要求,不断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将手指游戏融入到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中 手指游戏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讲: 1.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到手指游戏中。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教育教学目标,在日常活动中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是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将其引申到各个领域的手指游戏教学活动中。如在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开展:小班的数学活动——“学习手口一致数数”,教师可以引用手指游戏“数数歌”(一间房,两块糖,三把伞,四支枪,五副眼镜,六碗汤,七只兔子,八头象,加上九朵小红花,十个朋友喜洋洋),也可用手指游戏“报数”的优美旋律和情景,让幼儿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学会手口一致地数数。同时,运用手指游戏可以让幼儿学习数学活动中的比较,如长短的比较、粗细的比较、高矮的比较等对应关系,从中也可以培养幼儿反应的灵敏度,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2.手指游戏活动可以为集体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体裁,可以让集体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现在的幼儿教育不再是教师“灌输式”地将知识教给幼儿,而应该以幼儿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愉快的情境下,将知识传授给幼儿。手指游戏会起到有效的作用。比如,“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大拇哥,二兄弟,三中间,四小弟,小妞妞来游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这个手指游戏教会了幼儿:人是有两只手和十个手指的识别。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配合手指的运用,幼儿是不难记住知识的。 (三)将手指游戏贯穿在幼儿生活活动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前饭后、盥洗前后等过渡环节。此时幼儿的状态都比较放松,自觉遵守常规的意识也常常较弱。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这些环节之中,可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为此,在各个过渡环节中,可以为幼儿准备“手指歌”“石头、剪子、布”等趣味的经典手指游戏活动,将其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这样,既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又预防了无事可做而引发的打闹现象。 将手指游戏贯穿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不仅可以使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也可以减少幼儿消极的等待现象,使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教师通过手指游戏将幼儿的生活活动转变成激发他们情绪的方式,逐步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 手指游戏简单易操作,安全性高,游戏材料现成,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高,游戏时间可控性大,可以说,将手指游戏运用到幼儿活动组织中既有其可行性,又有其必要性。它对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和进行中起到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幼儿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也起到促进作用。这是一种低耗高效的游戏方式,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游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发现它在幼儿活动中的更多的作用以及更广的使用范围。

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

一、民间游戏及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幼儿的民间游戏具有以下特点:

1、幼儿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由于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有的儿歌一般都是当地的语言,这些都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2、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取材方面、简便易行的特点。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以得到的东西便可以使游戏开展起来。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

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一特点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许多游戏还配有琅琅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儿童在这其中边玩边吟唱,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4、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局限,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做游戏,愿意玩,幼儿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花园及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的玩耍。

5、幼儿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例如踢毽子,不论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幼儿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幼儿则可以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跳房子”就更简单,只要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格子,就能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乐趣无穷。提起这类民间游戏,您一定倍感亲切,这些熟悉、富有乐趣的游戏,为什么不传给可爱的孩子们呢?

二、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发面的发展。体能、语言、感知方面的发展一般都能从现代游戏中得到体现,而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

(一)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民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有一次去上海幼儿园观摩的时候,我亲眼目睹了幼儿在游戏《推磨磨》中,准备豆子、洗豆、泡豆、准备小石磨等工具、磨豆子、加工豆浆的过程。幼儿以游戏的方式,经历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劳动片断,了解着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的效果,经历着豆浆的制作过程,感受着劳动者的工作和价值,体验着分工合作的乐趣,享受着劳动与成功的快乐。

(二)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员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间建立深厚的感情。”首先,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炒黄豆》、《跳皮筋》等,幼儿可以从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其次,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积体、参与游戏。

(三)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幼儿就容易产生挫折感,不过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四)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对儿时的游戏往往都难以忘怀而且津津乐道,这对幼儿园征集和开展民间游戏推动极大。在家庭里,家长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及在幼儿园的发展状况等。在社区中,好玩的民间游戏自然的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互教互动,尽情游戏。这对于现代生活在“鸽子笼”里的独生子女,获得的可是宝贵的社会交往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三、运用和组织民间游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民间游戏的独有特点,它的运用和组织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一)在搜集、改编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由于民间游戏产生在民间,流行于口头,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在对搜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那些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应加以改进,或者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并使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运用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度性

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一日活动中的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幼儿的需要,以及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三)在组织幼儿民间游戏时,还应该注意安全性

对于幼儿民间游戏的动作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反面,都应该加强安全性的检查。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

总之,幼儿民间游戏蕴含着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

论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导读: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

一、民间游戏及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幼儿的民间游戏具有以下特点:

1、幼儿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由于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有的儿歌一般都是当地的语言,这些都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2、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取材方面、简便易行的特点。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以得到的东西便可以使游戏开展起来。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

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一特点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许多游戏还配有琅琅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儿童在这其中边玩边吟唱,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4、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局限,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做游戏,愿意玩,幼儿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花园及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的玩耍。

5、幼儿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例如踢毽子,不论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幼儿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幼儿则可以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跳房子”就更简单,只要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格子,就能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乐趣无穷。提起这类民间游戏,您一定倍感亲切,这些熟悉、富有乐趣的游戏,为什么不传给可爱的孩子们呢?

二、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发面的发展。体能、语言、感知方面的发展一般都能从现代游戏中得到体现,而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

(一)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民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有一次去上海幼儿园观摩的时候,我亲眼目睹了幼儿在游戏《推磨磨》中,准备豆子、洗豆、泡豆、准备小石磨等工具、磨豆子、加工豆浆的过程。幼儿以游戏的方式,经历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劳动片断,了解着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的效果,经历着豆浆的制作过程,感受着劳动者的工作和价值,体验着分工合作的乐趣,享受着劳动与成功的快乐。

(二)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员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间建立深厚的感情。”首先,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炒黄豆》、《跳皮筋》等,幼儿可以从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其次,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积体、参与游戏。

(三)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幼儿就容易产生挫折感,不过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四)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对儿时的游戏往往都难以忘怀而且津津乐道,这对幼儿园征集和开展民间游戏推动极大。在家庭里,家长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及在幼儿园的发展状况等。在社区中,好玩的民间游戏自然的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互教互动,尽情游戏。这对于现代生活在“鸽子笼”里的独生子女,获得的可是宝贵的社会交往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三、运用和组织民间游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民间游戏的独有特点,它的运用和组织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一)在搜集、改编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由于民间游戏产生在民间,流行于口头,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在对搜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那些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应加以改进,或者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并使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运用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度性

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一日活动中的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幼儿的需要,以及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三)在组织幼儿民间游戏时,还应该注意安全性

对于幼儿民间游戏的动作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反面,都应该加强安全性的检查。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

总之,幼儿民间游戏蕴含着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

浅谈足球游戏中的合作教育


足球运动是最具魅力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体育项目之一。基于足球运动的特点,我园以“足球”为抓手,积极探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足球游戏,并尝试将合作教育融入其中,构建了足球游戏特色课程。

根据我园长期开展足球游戏的实践经验,我们以足球游戏为载体,以“学会共处、共享快乐”为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足球游戏环境:引发合作愿望

幼儿只有在交往的过程中才能萌发合作愿望,体验合作的乐趣。创设适宜的足球游戏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引发幼儿的合作愿望。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场地资源,因地制宜地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游戏环境——

我们在塑胶地的两头各放置一个简易球网,幼儿一看就明白这是一个“足球场”,于是就开始了进攻与防守的合作;几个废旧轮胎被竖着放置在场地的一角,幼儿想玩“夹球钻山洞”的游戏,可是只有一个足球怎么办?大家开始协商:“我们轮流玩,每人玩一次。”“来猜拳吧,每次赢的人可以玩。”“不行,我们还是两个、两个对着跳。”在环境与材料的启发下,幼儿开始了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

足球游戏规则:促进合作行为

足球游戏规则不仅是对幼儿提出的活动要求,也是对幼儿游戏行为的一种暗示,恰当且明确的游戏规则还能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产生:

1.运球回家:幼儿自由组合,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各组之间以竞赛的形式展开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先运完的一组为胜。

2.足球保龄:两名幼儿组成一组,每组幼儿轮流用脚带球向指定的目标“射击”,将目标全部射倒的一组为胜。

3.传球射门:幼儿两两合作,一个传、一个射,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获得成功。

随着规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也呈现递进式的发展。幼儿相互协作,共同遵守规则,在竞争游戏中萌发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足球游戏过程:提高合作能力

在足球游戏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就来找教师帮忙解决;一旦游戏中出现矛盾,幼儿会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或向教师告状……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缘于幼儿缺乏合作的方法和能力。为此,我们在开展足球游戏的过程中,更注重为幼儿创设灵活多样的合作机会。

我们在草地上放了几个拱门,几个幼儿在玩带球跑动的游戏,另一个幼儿也想加入,我们建议幼儿自己去协商:“我也想加入你们,行吗?”“那我们把拱门排成一排,一起来玩火车钻山洞吧。”不一会儿拱门的排列发生了变化,幼儿在合作中开始新的游戏。

在玩“足球比赛”游戏时,一个幼儿提出:“真正的足球比赛有替补队员,我们也招聘一些替补队员吧。”旁观的幼儿顿时兴奋起来,纷纷举手要求“参战”,教师提醒幼儿:“替补队员坐在旁边有什么任务呢?”“他们可以为我们加油,当场上有的队员太累了不想玩时,他们就可以上场了。”经过协商后,“足球比赛”开始了,场上的队员奋力“拼搏”,场下的“替补”卖力加油。

在快乐的足球游戏中,幼儿逐步掌握了与他人协商合作的技能,逐渐学会了从别人的立场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氛围中体会到共同合作带来的快乐。

浅谈通过游戏进行环境教育


人类的历史和环境紧紧相连,由于污染的蔓延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已亮出了黄牌,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和未来,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面向21世纪的幼儿教育,环境教育是社会要求和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通过教育,将能建立起现代人和未来人在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然而,生态环境本是一门复杂,严谨的科学,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及已有经验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从抽象的原理和规律的曾面上进行环境科学的学习。因此,从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角度考虑,通过游戏进行环境教育,则是能幼儿从自身活动中获得有关检验的最好途径。

一.幼儿环境教育可以通过游戏进行。

游戏是幼儿获得经验的最自然,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对幼儿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有着积极的强化作用。这是因为游戏富有趣味性,形式生动活泼,最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喜欢在大自然中游戏,大自然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事物,以其特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幼儿喜欢在大自然中游戏。同时丽悦目的自然景色,千姿白态的植物,活泼可爱的各种动物,又都是幼儿认识活动的源泉。在游戏中进行环境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一方面,游戏活动的特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幼儿喜爱游戏,游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因而把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到游戏中,通过具体,形象,充满儿童情趣的游戏活动,将能使幼儿从中受到教育。幼儿生性好动,这是幼儿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中枢的特点,如果要求幼儿长时间地呆坐学习,幼儿会感到困倦和烦躁,而在游戏中学习,能事幼儿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然地掌握知识。

在游戏中进行环保教育能满足幼儿求知的渴望:幼儿对真剖为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了解周围的一切,老师充分利用幼儿好奇好问的特点,以思维导入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摸一摸,便能使幼儿动手错做中或环境科学知识。如游戏“水在哪里?”教师让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寻找水,幼儿蹦蹦跳跳地到处摸摸,看看很快便发现;金鱼池有水,水管里有水,水龙头里有水,书叶子有水,花瓣里有水,小草里有水,泥水里有说,人的身体里有水等,在热列中讨论,幼儿深深感受到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人和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幼儿在老师因势利导的启发中更萌发了爱护水,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通过游戏进行教育能帮助幼儿建立起自然的正确态度。

1.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环境知识。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有一定作用的动机引起的,对幼儿开说,兴趣是推动他们学习的最根本动力。幼儿会对自然界中各种美丽的颜色,悦耳的声音,以及变化多端的现象发生兴趣。但由于幼儿认识过程中有意性发展很差,其兴趣往往又是无意的,偶然的和不稳定的。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幼儿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自然界的秘密,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获得简单的,粗浅的环境知识。如游戏“和大地娃娃交朋友”老师把幼儿带到大自然,让幼儿观察到土地上生长着各种树木,花草,农作物,各种动物在泥土上跑,爬,再让幼儿挖开土,寻找土壤里隐藏着什么,幼儿会在土层里发现树根,小昆虫,枯草,从而了解到人,动物与土壤的联系及依存关系。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不再是机械的别动知识记忆,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在知识和情感两个层面中获得提高,游戏既训练了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扩展了幼儿环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更激发和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了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游戏能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是形成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基础,而且认识愈深愈刻,情感就愈深切。通过游戏进行情感监狱教育和启蒙教育能收到认识和情感结合的效果。如“小小环境巡视员”游戏,让幼儿先在公园游玩,领略优美的自然环境,再带幼儿到公园旁边,让幼儿在周围的环境中用一定的实际上内数数发现垃圾,随后让他们把所发现的立即分类,哪些垃圾是孩子能扔的,哪些垃圾是大人扔的,在讨论一下处理垃圾和重新利用的方法,从而使幼儿认识土地污染的危害及废物利用的道理。在一系列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游戏中,幼儿将会体会到人和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能引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游戏能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良好品格。

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萌发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这过程中逐步意识到环境道德的行为准则和观念,如知道要爱护绿化,爱清洁,讲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杂物,节约用水用电等,知道怎样做对环境有利,怎样做对环境不利,懂得保护环境是好的,损坏环境是不好的。这些以科学知识为背景建立起来的道德情感会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可以左右他的一生。

4.幼儿环境游戏的设计。

教师以导入为基础,把环境教育要求与愉快的游戏形式相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景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如“看谁说得对”的游戏,让幼儿通过想想,猜猜。摸摸,玩玩,巩固对水的认识。,幼儿在游戏中按照自己的医院,扮演他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创造性地反映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环境的认识,同时又可以广泛地利用沙,石,土,水等自然物和大量的废旧物品作游戏材料,幼儿在游戏中既可以生动活泼地学习和运用各种自然常识,又能充分体验废物变宝的乐趣。如学习噪音知识后开设“文明商场”“文明医院”等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克服大声喧闹的现象,培养轻声,有礼貌和同伴交往等。,教师针对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在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的同时,教会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发展感知能力,在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尝试的过程中获得直接体验和感受。要设置鲜明对比的环境,让环境在幼儿在比较中获得环境意识,客观现实中的香与臭,美与臭,整洁与肮脏,净水与污水,乐音与噪音等都相对地存在,让幼儿置身种种对比活动中更能深刻接受直观,形象的生态环境教育,从而增强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

环境游戏的充分运用必将促进环境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如何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教育,又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去创设各种游戏,尚有许许多多的理论和实践有待探索,更期望整个社会的积极参与,使我们的下一代能早日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和未来意识。

游戏发展价值


Youxi fazhan jiazhi

游戏发展价值(developmental value of play) 学前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特殊的、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游戏是处于这个时期幼儿固有的、快乐的活动。游戏除了能给幼儿欢乐之外,还能促进幼儿的生长,是幼儿全面发展,尤其是主体性发展的适宜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价值。

表现 游戏的发展价值最集中表现在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上。在游戏与儿童的发展关系上有3种说法。首先,不断成长的儿童的游戏行为可以看做是儿童发展的一扇窗户,揭示出在目前状态下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简而言之,游戏反映了儿童的发展。其次,游戏可能是儿童获得或巩固和加强某方面发展的条件或中介物,简而言之,游戏促进和增强了儿童的发展。最后,游戏被看做是发展变化的工具,游戏能够使儿童的生理结构功能或组织发生质的变化,简而言之,游戏引起了发展。以上3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彼此孤立的。有时,游戏能够引发发展,有时游戏能够促进和巩固发展,有时反映了儿童的发展,而有时游戏既引发又增强了儿童的发展。要准确地把握和认清儿童的发展价值必须以全面深入的研究做基础。

游戏与幼儿发展 游戏虽然是幼儿在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从事的活动,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它并不是发展的附属物。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JI.C.Bbirotckhh)曾指出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游戏孕育着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幼儿的发展可以在游戏中不断得到建构、生成。通过游戏,幼儿在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克服、战胜各种来自身体技能、认知发展等方面的困难,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历史上,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予以了肯定。早期的希腊思想家们把游戏看做是幼儿学习的工具。他们相信,游戏是重要的,通过游戏,幼儿能使―些机能得到锻炼,而这些机能是成年人所必备的。洛克(J.Locke)曾指出游戏不仅在保持健康、改善身体的适应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使幼儿体验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能做些什么或不能做什么。福禄贝尔(F.W.A.Froebel)也指出游戏不仅是幼儿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是幼儿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还是幼儿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

游戏与幼儿主体性发展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当代研究者们指出游戏的发展价值不仅在于它促进了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更在于它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表现为主体对外部世界以及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主动的掌握。主体性是人的发展的核心,是人类超越其他动物、成为万物之灵并不断获得发展的根本特征与原因。一个人不可能在各方面都获得均衡的发展,但是主体性却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是全面发展或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核心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及今后的社会更需要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因此,主体性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目标。

主体性是从活动中生成的,而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主体性的生成须从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的活动中获得。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其本质特点.:就是活动的主体性。游戏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特有的模式去成长、发展,鼓励幼儿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的地位,能够不受来自现实世界的限制与约束,自己选择游戏活动;能够自己组织安排并且体验各种冒险、奇遇,如果出现了反常状况,也可以对它进行测验、鉴定。其主体性体现在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的选择、决定,对环境的主动探索和经验的主动建构等各个方面。因此,游戏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在游戏教育领域中,幼儿游戏教学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了许多与游戏教学相关的理论,且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但是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还是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较少使用游戏教学方法。将对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和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教育;应用价值;分析

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小孩子用电脑玩游戏,许多幼儿园也开始引进了游戏教学。许多家长对此喜忧参半。有的家长认为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沉迷于游戏,忽视学习。

一、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对于小学或中学而言,将游戏教育应用在教学中,最大的障碍是教学内容和游戏内容不一致,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的能力不一定对学生升学考试有用,可能也得不到教育部门的认可。而幼儿园没有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联系较少,所以说,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二、游戏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

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哪些事情不能做,比如,不能触碰电源,不能将手放在热水壶上等,这些事情都非常危险,幼儿平时无法去亲身体验,但是运用游戏教育则能模拟这些事件。比如,在游戏过程中,让触碰热水壶的卡通人物表现出痛苦的表情,这样可以警示孩子,让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以后就不会做这些事情了。

三、利用游戏教学能整合教学资源

人类学习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而游戏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与普通教学方式相比,游戏教学互动性强,突出学生个性。在教学环节方面,游戏教育在信息呈现和反馈、控制反应和激起反应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游戏中包括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书本无法替代的传递信息功能。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幼儿智力,使幼儿主动去探索知识。

综上所述,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游戏教学,能开发幼儿智力,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游戏教育方式的重视,丰富游戏教学方法,使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

喜欢《浅谈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游戏,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浅谈幼儿园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