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知道,婴幼儿智力开发的最好阶段就是0~6岁,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可能花费几倍的努力都无法弥补。所以培养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就成为每位父母的最大愿望。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如果你从6个月开始开发孩子的智力,那么你的开发计划就已经晚了6个月。”这句话告诉每一位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婴幼儿0~6岁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抓住敏感期对宝宝进行积极的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每个家庭都需要而非每个家庭都想到的。
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呢?就是人类某种行为、技能技巧及认知能力的掌握,有一个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为孩子创造的生活学习环境,包括优美的家具环境、悦耳的音乐、正确的母语或第二国语言环境、丰富的文化环境、经常接触自然环境、良好的成人互动关系、和谐的生活气氛等等,这些是不可掉以轻心的。
婴幼儿在0~3岁时期,是潜意识吸收阶段,孩子在这个阶段会以惊人的速度将周围环境的人、事、物全部吸收,成为自身智能的一部分,并成为日后学习的基础,3岁以前的孩子拥有一份超强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大脑生理学家通过对人脑的研究表明,3岁以前幼儿的脑神经已经完成了60%的配线工作,这个数字告诉人们,这段时期内幼儿会以惊人的速度、没有选择地将所有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事物一一吸收。这种无意识的吸收到了孩子3~6岁阶段,就开始转为有意识的接收了,萌发了自我意识的孩子,会从环境中挑选自己内在需求的事物去学习,3~6岁阶段的幼儿,其内在生命潜藏着无限发展能量,正是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此时孩子正以发自内心的声音再对父母和社会说:“帮助我!”
父母应当如何帮助0~6岁婴幼儿宝宝度过这个敏感期呢?经过很多儿童早期教育专家们的探讨,发现亲子活动是比较理想的途径。在一些经过精心布置的婴幼儿启智中心里,备有专为父母和宝宝设置的活动场地、活动器械和相关教具,让宝宝在父母的搀扶或鼓励之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智力开发训练,比如感觉统合训练、奥尔夫律动训练、蒙台梭利教学、福禄贝尔教学等。在这样的亲子训练活动中,宝宝的社教能力、节奏感、身体的协调能力、创造能力和专心程度等都会得到提高,并且在和父母的亲近中,更加信任爸爸妈妈。
小班游戏亲子游戏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意图,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让孩子真正走进大自然,阅读春天,扩展孩子的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园交流与合作,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亲子游戏教案吧。
活动意图:
亲子游戏种非常重要的形式。父母通过亲子游戏可以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亲子游戏让孩受益匪浅。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真正走进大自然,阅读春天,扩展孩子的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园交流与合作。
3、亲子游戏中提高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父母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父母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流程:
游戏一:
大脚小脚
规则:
分爸爸组、妈妈组、爷爷组、奶奶组进行游戏,每组8人。
玩法:
宝宝站在家长的脚上,家长和宝宝一起往前走,第一个到终点的为胜利者,颁发小奖品。
游戏二:
切西瓜
玩法:
等到儿歌念完后,把西瓜切开来,切开出的两个人石头剪刀布,胜者切西瓜,再次游戏。
游戏三:
揪尾巴
准备:
毛线辫子
规则:
一家三人必须紧紧拉着,不能松手,被揪到家庭自觉退出比赛。
玩法:
一家三口组成一条牛。爸爸为牛头,妈妈的手搭在爸爸的肩上为牛身,
孩子紧贴妈妈身后做牛尾,孩子裤腰上别上牛尾巴。在一定范围场地內,
几個家庭展开揪尾巴比賽。最后看哪个牛頭揪到的尾巴多就获胜。
活动反思:
亲子活动对家园联系起到了推进作用,让家长了解到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情况和活动安排,也使家长了解到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程度。孩子、家长、教师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沟通。
秋天来了,色彩斑斓的树叶一片片随风飘落下来,飞扬的树叶常常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他们会追逐树叶或捡些落叶当玩具玩耍。这一亲近自然的时刻正是教育孩子的大好时机。双休日,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玩些什么有意义的游戏呢?
游戏一:落叶的秘密
家长可以利用晚饭后的散步时间或双休日,带孩子在小区里看树叶飘落、观察地上的落叶等。在与孩子一起观察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思考:为什么地上会有那么多的树叶呢?这些树叶是从哪里来的呢?孩子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与季节联系起来,此时,家长就可以将落叶与季节之间的关系告诉孩子,丰富孩子这一方面的知识。同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树叶飘飘”的游戏,感受树叶飘落的美感。
游戏二:树叶像什么
和孩子一起收集不同的树叶,在收集树叶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启发孩子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请他说一说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大胆地想一想树叶像什么(如杨柳树的树叶是细细长长的,像小白兔的耳朵;梧桐树的树叶是大大的,像我们自己的小手掌;银杏树的叶子很独特,像把小扇子等等)。
游戏三:制作树叶标本
和孩子收集形状与颜色各异的树叶,先将捡来的各种各样的树叶一片片夹在书里压平,然后找一些简易相册将树叶小心地摆放到相册里,一本制作简易、观赏方便的的树叶标本就做成了。家长还可以做一个有心人,和孩子一起给每一种树叶标本贴上标签,写上名称,以便孩子今后拿出来观察欣赏。
游戏四:美丽的树叶画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用一起收集的各种树叶,制作漂亮的树叶剪贴画,也可以先想好剪贴画的主题,再根据需要收集树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剪刀、双面胶和彩笔等材料,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动手制作一幅属于自己的树叶剪贴画,在孩子碰到困难时,家长可给予适当的指导或辅助,帮助孩子一起完成树叶画。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而且可以让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锻炼。
军人是很多小朋友崇拜的对象,军事游戏更是他们的最爱。可别小看了军事游戏哦,它们需要手脑的协调与配合,特别能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最重要的一点,这些游戏会让你的孩子变得更加勇敢、机敏。快来吧!和孩子们一起玩,说不定还能找回自己童年的感觉呢!
经典游戏1:“武器”亮相
武器是战场上杀敌的工具,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结构、性能和发射方式。如:手枪比较小巧,一般采用一手握枪一手支撑,或单手发射的方式;手榴弹的杀伤面积大,通常采用单手投掷的方式。
游戏目的:了解不同武器的使用方式,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
适合对象:3~7岁的孩子和爸爸妈妈。
玩法:
1.可选择任何场地,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或立)。
2.由家长负责下达转换武器、瞄准射击的口令,孩子用手模拟相应的动作。当家长喊“手枪射击”时,孩子立即伸出右手(或左手),竖起大拇指和食指,其余三个手指握紧,表示为手枪射击;当家长喊“冲锋枪”时,孩子立刻变为两手握拳,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呈冲锋枪射击姿势;当家长喊“手榴弹”时,孩子立刻变换为右手(或左手)握拳,高高举起,甩臂投掷的姿势。
3.采取由慢到快的方法,不断变换三种武器的顺序,以免形成定性的模式,被孩子摸到规律,增加游戏的随机性。当孩子出错的频率越来越低,游戏目的也就达到了。
小知识:指挥员
打仗时,指挥部队作战的人员就是指挥员。指挥员一般由军官担任,指挥部队的规模越大,指挥员的级别越高。一场战争的胜负跟指挥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出色的指挥员总是能够以少胜多,以劣胜优。
经典游戏2: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年仅19岁的解放军战士董存瑞不顾自己安危,炸毁敌人的碉堡,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现在的小孩子不一定知道这个英雄故事,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游戏讲给孩子听。
游戏目的:培养孩子的角色扮演能力,掌握相关的战时自救与防护措施。
适合对象:5~7岁的孩子和爸爸妈妈。
玩法:
1.选择一块空地(草坪最佳),在地上划出一条出发线;在距离出发线20米远处放置一个纸箱(或画出图形),假定为敌人的“碉堡”;在出发线和“碉堡”之间可以放置一些纸箱之类的物体作为掩蔽物(或障碍物)。
2.鼓励孩子担当炸碉堡的任务,手拿“炸药包”(可以是孩子的小靠垫),做好出发的准备;爸爸呢,当然就是指挥官啦;一旁的妈妈可以配合“战场”的需要,调放适当的音效。
3.孩子出发,奔向“碉堡”。爸爸喊“敌人飞机轰炸,卧倒”,孩子迅速卧倒在地上;飞机轰炸过后,孩子继续前进;当爸爸喊“敌人机枪扫射”时,孩子迅速靠近附近的“掩蔽物”(纸箱)隐蔽;敌人机枪扫射完毕,孩子继续前进。
4.最后,孩子到达“碉堡”旁,将“炸药包”扔进“碉堡”,迅速返回,胜利完成任务。
小知识:防空演习
防空演习是我国国防教育的一部分,各大城市一般都会举行。演习前,总指挥会向市民宣传有关防护敌机轰炸的知识;演习中,市区拉响防空警报,许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也会配合防空演习。
经典游戏3:射击目标
触摸五官的游戏,家长和孩子经常玩。当它和射击游戏结合在一起,就是一款经典的军事小游戏,孩子会更喜欢。
游戏目的: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能力。
适合对象:3~7岁的孩子和爸爸妈妈。
玩法:
1.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站立(或坐),家长充当射击人员,孩子充当射击目标。
2.家长选择孩子身上的部位作为目标进行假想射击(模拟手枪射击的动作),在射击的同时喊出射击的部位,孩子做出快速的反应,用手触摸相应的身体部位。比如家长喊“左耳朵”,孩子要快速用手触摸左耳朵。
3.游戏中的“枪手”和“靶子”角色可以交换。
4.采取记分制,正确触摸一个部位得1分,错了倒扣1分,累计10分过一关。\x{6bce}关逐渐增加射击部位的范围,以增加游戏难度。比如:第一关的射击部位局限在面部,第二关则可达到胸以上,以此类推。
小知识:厉害的狙击手
狙击手是指经过特殊训练的射手,他们能够做到弹无虚发,是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经典游戏4:冲锋啦
在打仗的时候,我方向敌人阵地发起进攻,敌人就会进行阻击。当进攻部队听到敌人开枪射击的声音就会立刻卧倒或下蹲,反应快的能成功躲开敌人的子弹,反应慢的就有可能被子弹击中。
游戏目的:
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积极向上的心理。
适合对象:5~7岁的孩子8~10人,可以手持自己的玩具枪参加“战斗”。
玩法:
1.选择室外空地,划出一条出发线,在距离出发线20米远的地方再划出一条终止线。出发线作为进攻时的出发点,终止线作为敌方的防守阵地。
2.将孩子分为两组,分别作为两支部队,由两位家长分别充当指挥官,两支队伍可以从服装颜色上区分开来。
3.游戏开始,站在出发线的“我方指挥官”下达“进攻”命令,进攻方的小朋友开始向敌方阵地发起“冲锋”。突然,终止线那里“敌方指挥官”下达“开火”命令,敌方小朋友举枪射击,并模拟机枪发射“嘟嘟嘟……”的声音。听到机枪声,进攻方的小朋友立刻蹲下躲避子弹,反应最慢的小朋友将“中弹负伤,撤离战场”。
4.当“敌方指挥官”下达“停止射击”的命令后,机枪声停止。进攻方的小朋友站起来,继续前进。突然,“开火”命令下达,枪声再次响起,又一名战士倒下了……直到进攻方的小朋友到达终止线为止。
5.两组小朋友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最后,到达终止线人数多的一队小朋友获胜。
小知识:迷彩服
军人在作战的时候为什么要穿上杂色的迷彩服呢?这是因为迷彩服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的颜色较为一致,这样就形成保护色,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了。
方案一:地面干净了
背景:客厅、卧室的地板要拖,厨房的地需要扫。其中厨房地面面积最小,最易打扫,另外两个房间的地面清理,需要一定的力气与技术。
讨论:妈妈打扫哪儿?有困难吗?爸爸打扫哪儿?有困难吗?宝宝准备打扫哪儿?有什么好办法?讨论中尽量各抒己见和相互支持,对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出预测,使孩子对完成所选择的任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准备工具:准备好完成各类清扫任务的工具。如墩布、吸尘器、簸箕、笤帚等,引导孩子视需要进行选择。(亦可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工具,但时间不宜过长,难度不宜过大)。也可以为孩子准备小一些的簸箕、笤帚类的工具,为孩子自主完成一件事创造条件。
过程
重新明确各自认领的任务,并依据任务选择适当的工具。假如孩子对某种工具情有独钟,应视孩子的年龄,适当满足孩子的需要。如请他观看成人如何利用那件工具进行劳动,或在成人的帮助下体验体验使用这件工具的感受,并适时对孩子进行相关方面的安全或常识教育,帮助孩子积累经验。不宜简单生硬拒绝孩子的要求,或粗暴指责孩子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孩子对劳动的最初兴趣往往始于使用工具。
父母和孩子同时分别进入各自的工作现场。如果孩子年龄小或厨房设施有不安全隐患,可以采取亲子协同活动的方式进行。如划分出“责任工作地带”,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快乐分享
劳动结束后,和孩子一起欣赏整洁的地面,特别要以游戏的形式关注孩子的战果。
如让孩子做垃圾报到:“这是茶叶,这是纸片,这是蒜皮……”一一说出垃圾成分,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认识能力,又可以强化对劳动的快乐体验,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真的很能干。随着孩子经验的积累,可以逐步提高要求,使孩子对自己的成绩形成量化的评价。如,扫出多少脏东西,扫出多少样脏东西,扫出了一堆(许多)垃圾等。
建议:可以逐步引导孩子从关心居家环境到关注共同的生活环境。如在合适的季节,穿上雨鞋冲洗公用的阳台与楼道,清扫庭院落叶等等,真正使孩子体验到做成一件事的愉快,感受劳动能给别人和自己带来喜悦。还可将孩子的劳动游戏“地域”有计划地扩大至祖父母家。
方案二:尘土不见了
背景:房间大部分家具落满灰尘,急需清理,其中以客厅为积尘之最。
策划: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比较,确认哪些家具脏了,知道为什么要擦。父母也可以“旁若无人”地大声讨论要做的事,自然引导孩子入境“游戏”。
过程
寻找目标。“宝宝快来看一看,房间里哪儿脏了?什么该擦了?”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孩子主动发现该做的事,引导孩子迈出“有所为”的第一步。可视孩子的年龄,进行引导,如歪头看看、手指抹抹等。
交流信息。亲子间相互交换自己所搜集的情报:如桌子该擦了,因为有脏印儿了;柜子该擦了,因为都能划出道道了;茶几该擦了……通过交流扩大儿童的关注范围。
讨论分工。“妈妈一个人擦,得干很长时间。我们一起动手,一会儿就干完。宝宝会擦吗?你能擦哪儿?”鼓励孩子选择一个适合他身体高度和应付能力的擦拭对象。引导孩子在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成人认为孩子的选择不妥,最好不要简单拒绝,在不构成安全隐患的前提下,给孩子留下选择的空间,便是给了孩子主动发展的可能。
各司其职。每个家庭成员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擦拭自己分管的责任区。劳动的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并注意运用语言及身体动作感染和鼓励孩子做好、做完一件事,保持持久的愉快情绪。
快乐分享
夸夸我自己。引导孩子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分享合作的快乐。“看,爸爸真棒,把高高的卧室柜擦得这么亮。”妈妈也可以自我介绍:“电视柜上的土真多,我用了两块抹布才擦干净。”
发现变化。“快看,宝宝真了不起。原来这块抹布是白白的,现在白抹布抓到了这么多的尘土。”
建议:这类家务清洁工作不宜在任务太重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以免孩子烦躁与产生反感,避免孩子对劳动产生负担沉重的消极体验。可视孩子的年龄,在参与清洁的活动中,做出有弹性的调整。如孩子认领很多任务,但实际又可能完不成,父母可以以游戏的口吻介入协助。“我们来啦!我们帮你来啦!”在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过程中,使孩子获得亲情支持。
中班亲子游戏
一、游戏名称:小袋熊
准备:自制手掌套30副。
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同时在起点处。
游戏开始,孩子双手抱紧爸爸的脖子,双腿夹紧爸爸的腰,像小袋熊一样紧紧挂在爸爸的胸前。爸爸(戴好手掌套)弯下腰,双手双脚着地爬行,爬至终点,第二家长依次进行,先跑完一队为胜。
二、游戏名称:探宝
准备:独木桥3座、皮球3个、球筐3个、拱形门3个。
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分成相同人数两队,分别站在起点与终点处。
游戏开始,幼儿上独木桥,家长牵其手协助过桥,跑至山洞(拱形门)处,两人前后钻过山洞,幼儿取过皮球交于家长,家长拍球跑,幼儿紧随其后跑向终点,两人必须同时到达,将球交给对面家长与幼儿以接力形式出发,先跑完者为胜。(小班三个班玩一轮,拖班两个班玩一轮)
三、游戏名称:大脚小脚
准备:红旗5面、鞋套30副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分成相同人数两队,分别站在起点与终点处。
游戏开始,幼儿将自己的小脚踩在家长的脚面上,并抱紧家长,家长手持一面红旗,带着幼儿向前行进,行进过程中要保证幼儿的小脚不落地,以最快速度到达对面,将手中的红旗交给相对的一组,最快完成游戏的一组为胜利。
四、游戏名称:小鸡出壳
准备:小鸡头饰30个,大张的废报纸30,每张画大鸡蛋,分散放在地上。
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分成相同人数两队,分别站在起点与终点处。
游戏开始,家长背着幼儿跑向场地中央放置的报纸,放下幼儿,赶快拿起报纸,小心机灵地从蛋中间撕破一个洞,然后将幼儿的头、肩、躯干和脚从报纸中钻过,再跨出报纸。幼儿发出“叽、叽”声,一只小鸡肉孵成了,再一起飞向终点,依次接力进行,最快完成游戏的一组为胜利。
五、游戏名称:赛龙舟
准备:红色彩带、皱纹纸60根
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同时在起点处。
每人头扎红色彩带,幼儿在前、家长在后一竖排站好,面向终点蹲下,家长两手分别扶住前面幼儿的腰,幼儿两手拉住前面家长的衣服。比赛开始,家长幼儿同心协力蹲着前进,游戏当中,不能松手,队伍自始至终没有断队的现象,最快到达终点的一队为胜利。
六、游戏名称:亲子二人行
准备:大布口袋5个,梅花桩10组
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分成相同人数两队,分别站在起点与终点处。
幼儿将双脚夹在家长的腰间,面部朝下,双手侧平举,家长双手托住幼儿胸部做保护,幼儿背上放一个布口袋。游戏开始,家长前进,途中遇到梅花桩绕圈一周继续前进,再次遇到再绕一周,直至终点处,将口袋传给下一对,依次接力进行,最快完成游戏的一组为胜利。
七、游戏名称:大小青蛙跳荷叶
准备:圈30个
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分别站在起点与终点处。
游戏开始,幼儿与对面家长同时向中间跳圈前进,相遇后家长背起幼儿沿家长来时路线跑回,先返回者为胜,注意跳圈时不能碰圈。
八、游戏名称:捉尾巴
准备:布做的尾巴(与幼儿人数相等)
玩法:家长背着幼儿,幼儿后面腰间夹着“尾巴”。音乐开始,幼儿在保护自己“尾巴”的前提下,近可能的去捉别人的“尾巴”。看谁捉得快又多。
九:造房子
准备:大积木每班6块
玩法:
每班幼儿排成一列站在起跑线上,裁判吹响口号后,每班的第一个孩子搬一块积木前行,到达目的地后,把积木放在指定地点,然后再原路返回,下一个小朋友出发,把积木搭在第一块积木上面。以此类推,直到6名幼儿全部完成。第一队完成的一个班为胜出。注意:房子不能倒掉,否则不算。
区域活动是一种可供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操作性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伙伴、活动进程,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之一,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也因此成为了当下幼教同行们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非常有幸,受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院长的邀请,以游戏观察员的身份观摩了江阴市实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策略有了更为深入而细致的思考。操作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载体,是幼儿学习与探索的中介和桥梁,其设计与投放直接关系到区域活动的质量。如何使区域材料成为推动幼儿自主发展的载体?结合观摩中的观察发现简略说说我的思考和观点。
发现一:操作材料的生活味
与生活紧紧关联的事,才是儿童最希望最喜欢最能胜任的事;富有儿童生活趣味的材料,才能唤起儿童曾经的生活体验,并激起儿童的学习热情和愿望。我在小班美工区看到一份“家”的区域材料,孩子们在这里为他们喜欢的小动物造新家。“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熟悉而温暖的,这份材料的制作主题贴近幼儿生活,使得孩子们的创意活动极富激情,制作过程也个性迥异,凸显了每个孩子的独特构思。再如中班的“配早餐”,孩子在找找配配过程中感受健康的生活理念,整个材料设计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还有大班的“找找昆虫在哪里”,教室外的几棵大树上藏着昆虫,孩子们用望远镜寻找着,不时发出兴奋的叫声:“我找到了三号虫啦!”从孩子们欣喜的神情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是如何沉浸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之中,他们快乐地与朋友分享着自己的发现。我也沉浸在孩子们的观察之中,由衷地佩服老师们的智慧,将教学空间延伸至大自然中,不仅让孩子们真切地体验到望远镜的强大功能,更把教育的视线拓展到真实的生活之中,幼儿就需要这样与自然、与昆虫亲密接触的深度探究!
“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教育应该关注来自儿童生命状态过程中的信息。生活与学习二者有机融合,这样的活动对幼儿是有吸引力的,这样的学习是自然与无痕的。我想,这正是我们要努力为孩子们创设的一种学习空间,这才是能够激发幼儿投身其中的一种学习方式!
发现二:操作材料的多指向性
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其经验往往是综合的,不会出现语言、社会、认知、动作等领域的割裂或是孤立的单一性,这就需要活动中所投放的游戏材料具有多指向性。比如:小班的“动物乐园”,通过“我的家在哪儿”“我去哪儿了”“找找我在哪儿”三个问题,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动物的数量,感受光与影,增进对动物的认识。中班的编织区,幼儿在其中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练习精细动作,发展空间感,享受无尽的乐趣和成功感。多指向性材料的提供,让幼儿乐此不疲,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获得能力提升和智慧增长,这就是区域活动的魅力所在。
发现三: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操纵环境主动建构的结果。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建构知识。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活动中要设法向幼儿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具有趣味性的材料,达到玩中学的理想状态。
建构区内,几个孩子正在搭建着各种高楼,空间中悬挂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这是为什么呢?我与班内老师交流,才发现这是老师特意设置的:孩子们在建构区练习垒高的技能,可“高楼”常会因自身技能或朋友碰撞等原因而倒塌,以致于选择建构的孩子日益减少……“我搭的高楼要高得能碰到空中的小鸟!”一个孩子建构时的自言自语激发了老师的灵感,在空中错落有致地垂挂一些小动物如蜜蜂、蝴蝶等,幼儿可自由选择某一高度的小动物作为自己的建构目标不断练习垒高,这既避免了同伴间的相互干扰,也给了孩子们尝试新挑战的信心,赋予了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发现四:操作材料的层次性
区域活动要有益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有差异的学习,因此活动材料的提供要具有层次性。我看到中班有这样一份操作材料“我的小印章”,幼儿根据底版上的不同圆形找相应的“印章”与之匹配。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这份材料对于中班幼儿的挑战性显然不够,还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以满足班内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如将“我的小印章”设置成难易程度不同的星级挑战:一星如图八,这时幼儿只要大小匹配;二星——可以调整底版图形的颜色,这样幼儿在操作时除了大小匹配还要兼顾颜色;三星——在二星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形状;四星——将底版制作成立体的,让幼儿戴上眼罩闭眼操作,这时孩子除了一一对应以外,触摸觉也将得到锻炼,有了更大的挑战。这样的话,操作材料的层次性增强了.幼儿在循序渐进中获得技能的练习和能力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材料才能真正给“儿童需要”提供有效的支持。
材料是智慧的老师设计的.玩法是个性的孩子决定的,不可言传的教育智慧就在这生动的环境中生长。虞永平教授曾说过:“使材料成全儿童的梦想!”的确,操作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刺激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因此.在区域中投放丰富而适宜的操作材料,也就成为了我们教师的一项专业基本功。因为只有这样做了,才能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有事可做,做符合他们天性的事,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做能感受挑战的事,做有趣味的事,做能激发思维的事……我想,这是我们将共同努力并为之追求的!
唤起宝宝感知的亲子游戏
从2岁开始,宝宝逐渐从惧怕中分化出羞耻和不安,从愤怒中分化出失望和羡慕,从愉快中分化出希望,宝宝的情绪变得丰富起来,宝宝也开始有了我们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喜、怒、哀、乐。
唱歌表演
宝宝学会唱一首新歌后,可请宝宝在茶余饭后给大家表演一下。爸爸妈妈可以用手或乐器轻打节拍伴奏。如果宝宝能顺利表演,应及时给予鼓励。有时也可由爸爸或妈妈先来一段,然后再请宝宝出场,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家庭环境。如果宝宝不愿唱或唱不好,也不要强求,找合适的机会再试一两次。不要说宝宝“害羞”,因为这个年龄的宝宝还不知道“害羞”的意思。
鼓励孩子敢于说话,敢于唱歌,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
给娃娃换衣服
买可以换衣服的娃娃,让宝宝给娃娃换衣服,如脱袖子、扣纽扣、拉拉锁等。告诉宝宝衣服脏了要换洗,天气凉了要添衣,天气热了要减衣,让宝宝学会用妈妈照顾自己的一套方法去照顾娃娃,从而培养宝宝的自理有力。
一起商量怎么办
遇到问题时问问宝宝的意见,让宝宝学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宝宝看上小朋友的玩具了,怎么办呢?宝宝也许会给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这是非常好的一种锻炼。如果宝宝想不出,妈妈可以试着帮助、引导其想出办法来。有过一次经验,下次宝宝就会更快地想出办法来。
孩子们出主意的本领是练出来的。让孩子自己使用文明礼貌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出主意。
预防意外危险
宝宝动手能力强了之后,会出人意料地模仿一些妈妈的危险动作,如用尖锐的东西去刺、剪家具或玩具,撕拉、挖玩具的毛发和眼睛,突然拉扯运动中木马的尖角等。所以这时给宝宝购买的玩具要确保没有危险性,家里的布置也要去除一些易碎物品,如花瓶等应该放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
认识相反概念
陪宝宝到社区的公园去玩跷跷板,让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宝宝用脚蹬地,板跷到高处,另一个小朋友就着地;另一个小朋友再蹬地,宝宝就着地,让宝宝体验到足部用力抬高自己、一上一下的快感,爸爸或妈妈在一边随着宝宝的起落说:“宝宝高,小朋友低,宝宝上,小朋友下。”
吃饭时,比较妈妈和宝宝的筷子,一个长一个短,告诉宝宝:“妈妈的筷子长,宝宝的筷子短。”
宝宝在认识事物时,总是要比一比,辨别它与其他或近似事物的区别,然后发现相反的概念,宝宝总是先学会相反的概念,再认识相同。
了解物品用途
在桌上放上家里常用物品,如杯子、碗、钥匙、刀、蜡笔、指甲刀、胶水等。让宝宝说出吃饭用什么?喝水用什么?开门用什么?掌握这些知识后,再让宝宝记住下雨了要带伞,上班要带包等。
让宝宝了解物品的用途,宝宝通过观察知道日常用品的用途,每样东西放在哪儿。
遵守秩序
去游乐园玩,买票要排队;玩滑滑梯时,如果小朋友多也要排队。要让孩子学会等待,等待是让人集中意志去做一件事,能耐下心来,心平气和才能解决问题。父母也要尽量缩短等待的时间,不让孩子过于烦恼,因为超过合理的限度会让孩子太疲劳,如果确实需要等待,也应安排一些游戏来转移注意力。
从小懂得遵守秩序,从而知道坚持、等待,是一项重要的处事能力锻炼。
在平时生活中反复地使用音乐语言。在每天的生活中,你可以用童谣或儿歌的形式来提醒孩子该做什么事啦。试试看,帮助孩子自控,让他们养成好习惯,这可是一种颇为有趣的方式呢!
探索高音和低音:
抬起双手(同时伴以大声的指令),示意孩子大声地演奏自己的乐器,然后放下双手(伴以轻声的指令),示意孩子轻声演奏。这可以让孩子体会到高音和低音的区别。
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乐器:
用击掌、拍腿、轻拍胸部等动作来演绎音乐,告诉孩子用这些动作和声音可以创作出一个节奏类型来。例如:击掌、击掌、拍腿、拍腿或击掌、拍腿、轻拍胸部等(一边做这些动作时,嘴里可以一边唱)。你要多多鼓励孩子创作出他自己的节拍来。
鼓励孩子自己填写有趣的歌词:
大多数童谣的曲调都琅琅上口。在学会了一首童谣之后,鼓励孩子自己填上新的歌词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哦!这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可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呢!
训练孩子对语言的反应能力:
用自己制作的乐器组成自己的乐队,和孩子一起来演一出音乐剧,孩子可以演一本书中的故事,也可以自己编故事自己演,让一种乐器代表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比如讲三只小熊的故事时,用三种乐器分别代表他们。如果笛子代表熊妈妈,那么,每次讲到“熊妈妈”时,拿着笛子的人就吹起笛子。
喜欢《发现亲子游戏的教育附加值》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游戏,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亲子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