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兔子看过来》说课内容

01-01

身为的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写好说课稿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会选择提前准备一份有趣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在幼儿园说课稿的准备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对面的兔子看过来》说课内容”,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对面的兔子看过来》说课内容

一、 教材选择:

这首歌曲展现的是老狼找兔子做朋友的故事,幼儿对童话故事较感兴趣。就很容易吸引幼儿去感受歌曲的艺术性及情景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它与生活经验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的。艺术只有以生活为基础,展示生活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

《对面的兔子看过来》是在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基础上改编的。我班的幼儿对流行音乐较感兴趣。每次课间,让幼儿欣赏成人歌曲时,总能深深地吸引幼儿的注意,有时欢快的跟唱,有时还会加上动作表演。所以一直就想教一首好听的成人歌曲。后来看到《对面的兔子看过来》这个教材,觉得非常适合我们班,幼儿不仅能穴道一首好听的歌,而且还能体验到创编的快乐。后来,我给幼儿听《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首歌时,发现很多幼儿都会跟唱。这就再一次肯定我这次活动的可行性。

二、 教学目标的制定

1、 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模仿表演。在新《纲要》中,不仅强调要指导哟额利用艺术或送及其产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和“开展其他活动”,而且强调“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通过多种或殴打能够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同时,新《纲要》中又强调:“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

yjs21.cOm更多幼儿园说课稿编辑推荐

2020幼儿园说课稿:对面的兔子看过来


下面是“幼儿园说课稿: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教材选择:

这首歌曲展现的是老狼找兔子做朋友的故事,幼儿对童话故事较感兴趣。就很容易吸引幼儿去感受歌曲的艺术性及情景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它与生活经验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的。艺术只有以生活为基础,展示生活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

《对面的兔子看过来》是在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基础上改编的。我班的幼儿对流行音乐较感兴趣。每次课间,让幼儿欣赏成人歌曲时,总能深深地吸引幼儿的注意,有时欢快的跟唱,有时还会加上动作表演。所以一直就想教一首好听的成人歌曲。后来看到《对面的兔子看过来》这个教材,觉得非常适合我们班,幼儿不仅能穴道一首好听的歌,而且还能体验到创编的快乐。后来,我给幼儿听《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首歌时,发现很多幼儿都会跟唱。这就再一次肯定我这次活动的可行性。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1、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模仿表演。在新《纲要》中,不仅强调要指导哟额利用艺术或送及其产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和“开展其他活动”,而且强调“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通过多种或殴打能够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同时,新《纲要》中又强调:“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

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目标1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同时,按节奏填充歌词对于我们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形式,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它又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2、体验接纳和被接纳的快乐。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幼儿通过学习歌曲及对歌词的理解,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强交往能力,使同伴与同伴之间更好的相处。

三、教学流程:

(一)听基本旋律跟教师一起律动进活动室。提示语: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森林里玩。目的是让幼儿感受音乐气氛。并为下面引出主题作铺垫。

(二)熟悉旋律,填充歌词,学唱歌曲。这一阶段分为了三部分。1、谈话引出歌词内容,主要是以游戏口吻引出:森林里有一只孤独的老狼,它想找朋友和它一起玩,最后,它找到了兔子,想和兔子做朋友,可以前兔子和狼是敌人呀,请你想想看狼会对兔子怎么说,兔子又会对狼怎么说。(幼儿自由想象)。再让偶尔观看对话表演。2、熟悉曲调,介绍歌名。本环节设计了老狼与兔子之间的表演,使幼儿的兴趣点更浓。幼儿唱歌时对于节奏往往难以控制,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掌握歌曲节奏,我设计了一张节奏谱,通过手指点唱讲解示范,使幼儿能按节奏填充歌曲,这个节奏谱,让幼儿节奏感更有针对性,更有艺术性。3、看图学唱歌曲一遍,通过模仿与练习来学唱歌曲内容。整个环节基本达到了目标1,又通过节奏谱和教师的讲解引导话

界了重难点。

(三)创遍动作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这一环节对于幼儿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模仿与教师的引导来进行。

四、本次活动的特点:

1、歌曲以童话形式进行,更具游戏性。

2、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尽量启发幼儿自己多想、多动、多体验。

3、通过生动形象地情境表演,及只管的教具,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关于“幼儿园说课稿: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新课程改革与说课内容的扩展


新课程改革与说课内容的扩展

一、现行说课的基本内容及其要点

说课是由我国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创造的,现行的说课几乎都是按照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育委员会编写的《说课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进行的。《说课论》中概括的说课的“基本内容”有四大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教材包括的内容要点有:教材的体系与结构;大纲(现在是课程标准);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教材的“两基三点”;对教材的具体处理。说教法包括的内容要点有:选择的方法是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的根据是什么;运用这样的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对所选择的方法有怎样的改进与创新。说学法包括的内容要点有:本课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主要作哪些指导;进行这样的学习方法指导的根据是什么。说教学程序设计包括的内容要点有:课型和结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其中,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一般包括:教学条件的准备;温故知新,由此及彼的教学安排;新教材的掌握过程与教育技术的使用;新教材的巩固、重点难点的落实鉴定;作业与新学习的指导。

二、对现行说课内容的评析

说课是立足于改进和提升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使广大教师逐渐由教书匠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而创生的。现行说课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因素、方面和基本理论依据进行述说,无疑是正确的。通过对教材体系与结构、教材的“两基三点”、对教材处理的述说,能够使教师扎实、深入地掌握好教材,并能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状况处理好教材;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述说,能够使教师准确、全面地把握教学的任务与要求;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的述说,能够使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等选择正确的教学形式、方法;通过对学法指导的述说,能够使教师克服仅注重知识传授、不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片面教学,使学习指导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尽力使学习指导与教学方法协调统一。特别是在说课中不仅说“实”,即说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还要说“虚”,即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理论依据。这样就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冲破狭隘的个人经验与习惯,使教学成为高度自觉的合理的活动。正因为说课具有这一系列的优点,所以,它自产生起就受到教师们的称赞,很快地也得到了理论研究者们的认同,并被迅速地推广开来。

但是,面对新课改和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现行的说课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首先,从“基本内容”上看,缺失教学理念的述说;没有学生分析。其次,从“内容要点”上看,拘泥于教材,咀嚼教材,不谈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设计梯度目标;没有生成性目标;没有生成性的教学策略。这样不完美的说课易导致:教学缺失灵魂;教学的方式、方法针对性不强;教学活动缺乏生机和活力;课堂目标最终难以达成;降低教学的价值。

三、课改下说课内容的扩展

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我国教育教学的一次重大的改革。特别是在教学上,改革是全方位的:既有教学理论、思想、观念的改革,也有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改革。这次改革,对我国教育教学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为了使新课程改革取得具体的实效,实现育人目标,课程实施者需要切实搞好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的说课,必须自觉地适应课改的需要,积极地推进课改的深入进行,并在课改中获得发展。依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笔者认为,对说课的内容必须作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扩展。

(一)“基本内容”的扩展

1.说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是活动的灵魂。课程与教学理念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是教学活动的先导与灵魂,是教学活动所能达到的状态与水平的精神前提。因此,说课不可忽视述说教学理念。

现行的说课虽然也主张说“虚”──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即说出教学的理论根据、思想观念等。但是,实际情况是:有的教师不重视教学理论、思想的述说,对此轻描淡写;有的教师课程与教学理论修养不足,说不出所以然;有的教师跟不上时代,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思想、观念陈旧。总之,现行说课的理性阐述不足,特别是说课者没有充分发挥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在说课中的主导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同以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同就在于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并在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统领、指导下,对课程与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经验已告诉我们,没有课程与教学理念的改革,仅就课程内容方面进行变动或者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变,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成效是极为有限的。只有先进行理念的变革,运用先进的理念统领、指导课程与教学诸方面的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大的、不断得以巩固和持续拓展的成效。

笔者认为,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内容丰富,说课者必须重视这些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理念;全人发展的理念;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科学探究的理念;关注学生体验的理念;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理念;自主创新学习的理念。

2.说学生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学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健全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把握,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前提。因此,说课必须说学生分析。对学生分析得越准确、透彻、具体,教学活动安排得就越恰当,课堂教学的气氛就越好,教学的效益就越高。现行说课之所以缺失了对学生的分析,主要是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讲授—接受式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掌握书本知识为根本的教学目标。显然,这些与新课改下的教学是不相适应的。

对学生分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基本内容有: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对学生能力的分析;对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的分析。其中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分析。这里所说的知识、技能是指学生对学习新内容所具有的基本的、前提性的知识与技能,这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的基础,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立足点。比如,让学生学习货币的知识,就要分析学生是否具备商品和商品价值的知识。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商品和商品价值的知识,对货币知识的学习是难以进行的。对学生能力的分析是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具有的、包括“最近发展区”的学习能力的分析。这些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学生的能力也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因素与资源。正确、准确地分析学生的能力,既是正确、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设计好教学活动的前提。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是泛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重要的学习因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中,主要的还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潜能激发、知识建构、态度形成、价值认同等。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是指随着教学情境的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偏差等的分析。由于学生在学习态度、知识技能、阅历体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很正常的。同时要看到,困难、问题也会给教学带来刺激、挑战和压力,适当的刺激和压力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以便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二)“内容要点”的扩展

1.说梯度目标

所谓梯度目标,是指为达成课堂教学终点目标而设计的分目标或子目标,它是从教学起点到教学终点的“阶梯”。梯度目标也就是皮连生先生所说的使能目标,是指“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比如,对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的教学,确定的教学终点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要达到这一终点目标,学生就必须掌握以下知识: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个别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价格的变化等现象。同时,学生还必须具有以下能力:较强的辨别、区分能力,较为成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等。如果学生还不具备以上的知识和能力,本课的终点目标是不可能达成的。所以,为了确保终点目标的达成,为了明晰教学的具体任务,为了教学过程中所选择、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策略更加正确和有效,说课时必须说梯度目标。梯度目标越清晰,梯度间的层级越合理,教师教学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就越强,也就越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越利于学生的参与,自然也会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2.说生成性目标

依据不同的价值诉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当下,学界将教学目标分为四种,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普遍性目标”和“行为目标”的共同特点是预设性,即教师在备课时就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将它们统称为预设性目标。

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预设性目标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可控性,易于预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若仅有预设性目标,教学活动也将有难以避免的缺陷:它不仅容易导致教学的封闭、机械、僵化,限制师生的创造性,从而使教学缺乏活力,也大大降低了教学的价值。

“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共同特点是非预设性(生成性),它们是在教学情境中,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自然产生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在教学活动实施前是难以完全料及的。但是,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又是能够产生这样的目标的。不仅如此,生成性目标应该是教学所渴求的。因为这种生成性的目标是师生智慧的展现,是师生创造性的发挥。这种目标的实现,往往不仅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更好地建构知识,也使师生的思想、情感获得升华。生成性目标是教学中极为有价值的东西。

然而,在现行的说课中却仅说预设性的目标,没有生成性的目标,这是不符合课改教学要求的。虽然生成性目标在备课时是难以完全料及的,但是它又不是完全不可料及的,而且,新教学又是追求生成性目标的。所以,教师在说课时必须说生成性目标。

也许有些教师会认为,既然是生成性即非预设性的目标,那怎么能够在教学活动实施前述说呢?其实,生成与预设除了对立之外,也是统一的。其统一主要表现在: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拓展与升华;预设强调的是教学的计划性和可控性,生成强调的是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这两方面都是教学活动自身所应有的;预设和生成都是在教学活动中达成的。所以,生成性目标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而是与预设性目标内在地联系着的,是能够“预设”的。比如,在讲授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中的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时,预设性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确商品流通要经历两个阶段,且第一个阶段是既重要又困难的,为此生产者应该生产质量上乘、适销对路的商品。在预设这一目标时,教师又应该想到:商品到货币这一阶段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经济活动,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好经历这一阶段的市场规则,反对各种不正当的行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这里的掌握正确的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就是生成性的目标,这一目标与预设的目标是内在地联系着的。当然,生成性目标不是完全可以“预设”的,否则,它就不叫生成性目标了。生成性目标是预设与非预设的统一。说课时述说生成性目标,教师对教学预设得更远、更深、更广,师生的智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的展现,教学的效益就会更好。

3.说生成性教学策略

所谓生成性教学策略,是对应生成性目标的非预设性的教学策略。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生成性的目标并不能“自然”达成,它需要借助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才能达成。否则,生成性目标就仅有可能,而不能成为现实。因此,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要说生成性教学策略。

因为生成性教学策略是对应生成性目标的,所以,要针对生成性目标“设计”生成性策略。比如,针对上面所说的学习商品流通公式的生成性目标──掌握正确的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教师就可采用这样的教学策略:紧密联系现实经济生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商品经历的“惊险的一跳”出谋划策;让学生对“所出之谋”“所划之策”进行判断、评析、区分;让学生归纳出经历“惊险的一跳”中应该倡导和坚持的观念与准则;等等。这里的“联系”“创设”“出谋划策”“判断”“评析”“区分”等等,就是应对生成性目标的生成性教学策略。正因为生成性目标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所以,生成性教学策略也不是完全能够预设的,它也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4.说课程开发和对课程资源的利用

有人习惯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科书,教师教学即“教书”,且应该“忠于教材”“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教书。显然,这样的课程观,这样的课程实施观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人认为,课程是发展资源,新的课程实施是开放性的和实践性的。在新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实施中,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教材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他们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

所以,课改下的说课,不可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在认真研究和掌握教材的前提下,努力并善于进行课程开发,积极并善于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在“说教材”时,将文本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运用实际活化文本、丰富文本、完善文本、变革文本,并将文本运用于实际,使教材成为教学的工具,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同时,还要注意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注意运用学生自身拥有的令他们易于接受、认同和掌握新的课程内容的课程资源。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创新与特别值得赞赏之处就在于:它将课程与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开发、创生、建构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挖掘、利用一切课程资源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充分展现其创造性、生命力和价值存在的过程。所以,课改下的说课必须述说课程的开发和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否则,就是丢弃了课改最为有价值的东西,是不符合新教学要求的说课。

总之,课程改革要求说课的内容必须扩展。只有对说课的内容进行扩展,说课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动力,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功效,也才能获得发展。

幼儿园说课稿:新课程改革与说课内容的扩展


导读:依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审视现行说课的内容,必须扩展说课的基本内容。说课内容的扩展应包括:说新的教学理念;说学生分析。在“内容要点”方面的扩展应包括:说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的利用;说梯度目标;说生成性目标;说生成性教学策略。

一、现行说课的基本内容及其要点

说课是由我国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创造的,现行的说课几乎都是按照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育委员会编写的《说课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进行的。《说课论》中概括的说课的“基本内容”有四大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教材包括的内容要点有:教材的体系与结构;大纲(现在是课程标准);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教材的“两基三点”;对教材的具体处理。说教法包括的内容要点有:选择的方法是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的根据是什么;运用这样的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对所选择的方法有怎样的改进与创新。说学法包括的内容要点有:本课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主要作哪些指导;进行这样的学习方法指导的根据是什么。说教学程序设计包括的内容要点有:课型和结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其中,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一般包括:教学条件的准备;温故知新,由此及彼的教学安排;新教材的掌握过程与教育技术的使用;新教材的巩固、重点难点的落实鉴定;作业与新学习的指导。

二、对现行说课内容的评析

说课是立足于改进和提升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使广大教师逐渐由教书匠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而创生的。现行说课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因素、方面和基本理论依据进行述说,无疑是正确的。通过对教材体系与结构、教材的“两基三点”、对教材处理的述说,能够使教师扎实、深入地掌握好教材,并能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状况处理好教材;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述说,能够使教师准确、全面地把握教学的任务与要求;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的述说,能够使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等选择正确的教学形式、方法;通过对学法指导的述说,能够使教师克服仅注重知识传授、不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片面教学,使学习指导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尽力使学习指导与教学方法协调统一。特别是在说课中不仅说“实”,即说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还要说“虚”,即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理论依据。这样就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冲破狭隘的个人经验与习惯,使教学成为高度自觉的合理的活动。正因为说课具有这一系列的优点,所以,它自产生起就受到教师们的称赞,很快地也得到了理论研究者们的认同,并被迅速地推广开来。

但是,面对新课改和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现行的说课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首先,从“基本内容”上看,缺失教学理念的述说;没有学生分析。其次,从“内容要点”上看,拘泥于教材,咀嚼教材,不谈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设计梯度目标;没有生成性目标;没有生成性的教学策略。这样不完美的说课易导致:教学缺失灵魂;教学的方式、方法针对性不强;教学活动缺乏生机和活力;课堂目标最终难以达成;降低教学的价值。

三、课改下说课内容的扩展

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我国教育教学的一次重大的改革。特别是在教学上,改革是全方位的:既有教学理论、思想、观念的改革,也有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改革。这次改革,对我国教育教学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为了使新课程改革取得具体的实效,实现育人目标,课程实施者需要切实搞好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的说课,必须自觉地适应课改的需要,积极地推进课改的深入进行,并在课改中获得发展。依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笔者认为,对说课的内容必须作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扩展。

(一)“基本内容”的扩展

1.说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是活动的灵魂。课程与教学理念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是教学活动的先导与灵魂,是教学活动所能达到的状态与水平的精神前提。因此,说课不可忽视述说教学理念。

现行的说课虽然也主张说“虚”──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即说出教学的理论根据、思想观念等。但是,实际情况是:有的教师不重视教学理论、思想的述说,对此轻描淡写;有的教师课程与教学理论修养不足,说不出所以然;有的教师跟不上时代,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思想、观念陈旧。总之,现行说课的理性阐述不足,特别是说课者没有充分发挥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在说课中的主导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同以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同就在于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并在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统领、指导下,对课程与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经验已告诉我们,没有课程与教学理念的改革,仅就课程内容方面进行变动或者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变,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成效是极为有限的。只有先进行理念的变革,运用先进的理念统领、指导课程与教学诸方面的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大的、不断得以巩固和持续拓展的成效。

笔者认为,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内容丰富,说课者必须重视这些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理念;全人发展的理念;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科学探究的理念;关注学生体验的理念;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理念;自主创新学习的理念。[2]

2.说学生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学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健全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把握,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前提。因此,说课必须说学生分析。对学生分析得越准确、透彻、具体,教学活动安排得就越恰当,课堂教学的气氛就越好,教学的效益就越高。现行说课之所以缺失了对学生的分析,主要是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讲授―接受式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掌握书本知识为根本的教学目标。显然,这些与新课改下的教学是不相适应的。

对学生分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基本内容有: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对学生能力的分析;对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的分析。其中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分析。这里所说的知识、技能是指学生对学习新内容所具有的基本的、前提性的知识与技能,这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的基础,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立足点。比如,让学生学习货币的知识,就要分析学生是否具备商品和商品价值的知识。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商品和商品价值的知识,对货币知识的学习是难以进行的。对学生能力的分析是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具有的、包括“最近发展区”的学习能力的分析。这些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学生的能力也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因素与资源。正确、准确地分析学生的能力,既是正确、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设计好教学活动的前提。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是泛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重要的学习因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中,主要的还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潜能激发、知识建构、态度形成、价值认同等。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是指随着教学情境的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偏差等的分析。由于学生在学习态度、知识技能、阅历体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很正常的。同时要看到,困难、问题也会给教学带来刺激、挑战和压力,适当的刺激和压力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以便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二)“内容要点”的扩展

1.说梯度目标

所谓梯度目标,是指为达成课堂教学终点目标而设计的分目标或子目标,它是从教学起点到教学终点的“阶梯”。梯度目标也就是皮连生先生所说的使能目标,是指“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3]比如,对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的教学,确定的教学终点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要达到这一终点目标,学生就必须掌握以下知识: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个别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价格的变化等现象。同时,学生还必须具有以下能力:较强的辨别、区分能力,较为成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等。如果学生还不具备以上的知识和能力,本课的终点目标是不可能达成的。所以,为了确保终点目标的达成,为了明晰教学的具体任务,为了教学过程中所选择、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策略更加正确和有效,说课时必须说梯度目标。梯度目标越清晰,梯度间的层级越合理,教师教学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就越强,也就越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越利于学生的参与,自然也会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2.说生成性目标

依据不同的价值诉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当下,学界将教学目标分为四种,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4]“普遍性目标”和“行为目标”的共同特点是预设性,即教师在备课时就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将它们统称为预设性目标。

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预设性目标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可控性,易于预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若仅有预设性目标,教学活动也将有难以避免的缺陷:它不仅容易导致教学的封闭、机械、僵化,限制师生的创造性,从而使教学缺乏活力,也大大降低了教学的价值。

“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共同特点是非预设性(生成性),它们是在教学情境中,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自然产生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在教学活动实施前是难以完全料及的。但是,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又是能够产生这样的目标的。不仅如此,生成性目标应该是教学所渴求的。因为这种生成性的目标是师生智慧的展现,是师生创造性的发挥。这种目标的实现,往往不仅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更好地建构知识,也使师生的思想、情感获得升华。生成性目标是教学中极为有价值的东西。

然而,在现行的说课中却仅说预设性的目标,没有生成性的目标,这是不符合课改教学要求的。虽然生成性目标在备课时是难以完全料及的,但是它又不是完全不可料及的,而且,新教学又是追求生成性目标的。所以,教师在说课时必须说生成性目标。

也许有些教师会认为,既然是生成性即非预设性的目标,那怎么能够在教学活动实施前述说呢?其实,生成与预设除了对立之外,也是统一的。其统一主要表现在: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拓展与升华;预设强调的是教学的计划性和可控性,生成强调的是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这两方面都是教学活动自身所应有的;预设和生成都是在教学活动中达成的。所以,生成性目标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而是与预设性目标内在地联系着的,是能够“预设”的。比如,在讲授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中的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时,预设性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确商品流通要经历两个阶段,且第一个阶段是既重要又困难的,为此生产者应该生产质量上乘、适销对路的商品。在预设这一目标时,教师又应该想到:商品到货币这一阶段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经济活动,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好经历这一阶段的市场规则,反对各种不正当的行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这里的掌握正确的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就是生成性的目标,这一目标与预设的目标是内在地联系着的。当然,生成性目标不是完全可以“预设”的,否则,它就不叫生成性目标了。生成性目标是预设与非预设的统一。说课时述说生成性目标,教师对教学预设得更远、更深、更广,师生的智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的展现,教学的效益就会更好。

3.说生成性教学策略

所谓生成性教学策略,是对应生成性目标的非预设性的教学策略。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生成性的目标并不能“自然”达成,它需要借助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才能达成。否则,生成性目标就仅有可能,而不能成为现实。因此,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要说生成性教学策略。

因为生成性教学策略是对应生成性目标的,所以,要针对生成性目标“设计”生成性策略。比如,针对上面所说的学习商品流通公式的生成性目标──掌握正确的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教师就可采用这样的教学策略:紧密联系现实经济生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商品经历的“惊险的一跳”出谋划策;让学生对“所出之谋”“所划之策”进行判断、评析、区分;让学生归纳出经历“惊险的一跳”中应该倡导和坚持的观念与准则;等等。这里的“联系”“创设”“出谋划策”“判断”“评析”“区分”等等,就是应对生成性目标的生成性教学策略。正因为生成性目标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所以,生成性教学策略也不是完全能够预设的,它也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4.说课程开发和对课程资源的利用

有人习惯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科书,教师教学即“教书”,且应该“忠于教材”“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教书。显然,这样的课程观,这样的课程实施观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人认为,课程是发展资源,[5]新的课程实施是开放性的和实践性的。在新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实施中,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教材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他们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6]

所以,课改下的说课,不可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在认真研究和掌握教材的前提下,努力并善于进行课程开发,积极并善于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在“说教材”时,将文本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运用实际活化文本、丰富文本、完善文本、变革文本,并将文本运用于实际,使教材成为教学的工具,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同时,还要注意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注意运用学生自身拥有的令他们易于接受、认同和掌握新的课程内容的课程资源。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创新与特别值得赞赏之处就在于:它将课程与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开发、创生、建构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挖掘、利用一切课程资源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充分展现其创造性、生命力和价值存在的过程。所以,课改下的说课必须述说课程的开发和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否则,就是丢弃了课改最为有价值的东西,是不符合新教学要求的说课。

总之,课程改革要求说课的内容必须扩展。只有对说课的内容进行扩展,说课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动力,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功效,也才能获得发展。

2020幼儿园说课稿:新课程改革与说课内容的扩展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说课稿:新课程改革与说课内容的扩展”,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一、现行说课的基本内容及其要点

说课是由我国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创造的,现行的说课几乎都是按照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育委员会编写的《说课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进行的。《说课论》中概括的说课的“基本内容”有四大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教材包括的内容要点有:教材的体系与结构;大纲(现在是课程标准);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教材的“两基三点”;对教材的具体处理。说教法包括的内容要点有:选择的方法是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的根据是什么;运用这样的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对所选择的方法有怎样的改进与创新。说学法包括的内容要点有:本课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主要作哪些指导;进行这样的学习方法指导的根据是什么。说教学程序设计包括的内容要点有:课型和结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其中,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一般包括:教学条件的准备;温故知新,由此及彼的教学安排;新教材的掌握过程与教育技术的使用;新教材的巩固、重点难点的落实鉴定;作业与新学习的指导。

二、对现行说课内容的评析

说课是立足于改进和提升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使广大教师逐渐由教书匠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而创生的。现行说课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因素、方面和基本理论依据进行述说,无疑是正确的。通过对教材体系与结构、教材的“两基三点”、对教材处理的述说,能够使教师扎实、深入地掌握好教材,并能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状况处理好教材;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述说,能够使教师准确、全面地把握教学的任务与要求;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的述说,能够使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等选择正确的教学形式、方法;通过对学法指导的述说,能够使教师克服仅注重知识传授、不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片面教学,使学习指导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尽力使学习指导与教学方法协调统一。特别是在说课中不仅说“实”,即说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还要说“虚”,即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理论依据。这样就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冲破狭隘的个人经验与习惯,使教学成为高度自觉的合理的活动。正因为说课具有这一系列的优点,所以,它自产生起就受到教师们的称赞,很快地也得到了理论研究者们的认同,并被迅速地推广开来。

但是,面对新课改和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现行的说课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首先,从“基本内容”上看,缺失教学理念的述说;没有学生分析。其次,从“内容要点”上看,拘泥于教材,咀嚼教材,不谈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设计梯度目标;没有生成性目标;没有生成性的教学策略。这样不完美的说课易导致:教学缺失灵魂;教学的方式、方法针对性不强;教学活动缺乏生机和活力;课堂目标最终难以达成;降低教学的价值。

三、课改下说课内容的扩展

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我国教育教学的一次重大的改革。特别是在教学上,改革是全方位的:既有教学理论、思想、观念的改革,也有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改革。这次改革,对我国教育教学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为了使新课程改革取得具体的实效,实现育人目标,课程实施者需要切实搞好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的说课,必须自觉地适应课改的需要,积极地推进课改的深入进行,并在课改中获得发展。依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笔者认为,对说课的内容必须作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扩展。

(一)“基本内容”的扩展

1.说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是活动的灵魂。课程与教学理念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是教学活动的先导与灵魂,是教学活动所能达到的状态与水平的精神前提。因此,说课不可忽视述说教学理念。

现行的说课虽然也主张说“虚”──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即说出教学的理论根据、思想观念等。但是,实际情况是:有的教师不重视教学理论、思想的述说,对此轻描淡写;有的教师课程与教学理论修养不足,说不出所以然;有的教师跟不上时代,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思想、观念陈旧。总之,现行说课的理性阐述不足,特别是说课者没有充分发挥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在说课中的主导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同以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同就在于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并在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统领、指导下,对课程与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经验已告诉我们,没有课程与教学理念的改革,仅就课程内容方面进行变动或者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变,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成效是极为有限的。只有先进行理念的变革,运用先进的理念统领、指导课程与教学诸方面的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大的、不断得以巩固和持续拓展的成效。

笔者认为,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内容丰富,说课者必须重视这些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理念;全人发展的理念;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科学探究的理念;关注学生体验的理念;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理念;自主创新学习的理念。[2]

2.说学生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学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健全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把握,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前提。因此,说课必须说学生分析。对学生分析得越准确、透彻、具体,教学活动安排得就越恰当,课堂教学的气氛就越好,教学的效益就越高。现行说课之所以缺失了对学生的分析,主要是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讲授―接受式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掌握书本知识为根本的教学目标。显然,这些与新课改下的教学是不相适应的。

对学生分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基本内容有: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对学生能力的分析;对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的分析。其中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分析。这里所说的知识、技能是指学生对学习新内容所具有的基本的、前提性的知识与技能,这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的基础,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立足点。比如,让学生学习货币的知识,就要分析学生是否具备商品和商品价值的知识。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商品和商品价值的知识,对货币知识的学习是难以进行的。对学生能力的分析是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具有的、包括“最近发展区”的学习能力的分析。这些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学生的能力也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因素与资源。正确、准确地分析学生的能力,既是正确、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设计好教学活动的前提。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是泛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重要的学习因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中,主要的还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潜能激发、知识建构、态度形成、价值认同等。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是指随着教学情境的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偏差等的分析。由于学生在学习态度、知识技能、阅历体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很正常的。同时要看到,困难、问题也会给教学带来刺激、挑战和压力,适当的刺激和压力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以便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二)“内容要点”的扩展

1.说梯度目标

所谓梯度目标,是指为达成课堂教学终点目标而设计的分目标或子目标,它是从教学起点到教学终点的“阶梯”。梯度目标也就是皮连生先生所说的使能目标,是指“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3]比如,对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的教学,确定的教学终点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要达到这一终点目标,学生就必须掌握以下知识: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个别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价格的变化等现象。同时,学生还必须具有以下能力:较强的辨别、区分能力,较为成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等。如果学生还不具备以上的知识和能力,本课的终点目标是不可能达成的。所以,为了确保终点目标的达成,为了明晰教学的具体任务,为了教学过程中所选择、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策略更加正确和有效,说课时必须说梯度目标。梯度目标越清晰,梯度间的层级越合理,教师教学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就越强,也就越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越利于学生的参与,自然也会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2.说生成性目标

依据不同的价值诉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当下,学界将教学目标分为四种,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4]“普遍性目标”和“行为目标”的共同特点是预设性,即教师在备课时就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将它们统称为预设性目标。

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预设性目标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可控性,易于预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若仅有预设性目标,教学活动也将有难以避免的缺陷:它不仅容易导致教学的封闭、机械、僵化,限制师生的创造性,从而使教学缺乏活力,也大大降低了教学的价值。

“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共同特点是非预设性(生成性),它们是在教学情境中,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自然产生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在教学活动实施前是难以完全料及的。但是,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又是能够产生这样的目标的。不仅如此,生成性目标应该是教学所渴求的。因为这种生成性的目标是师生智慧的展现,是师生创造性的发挥。这种目标的实现,往往不仅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更好地建构知识,也使师生的思想、情感获得升华。生成性目标是教学中极为有价值的东西。

然而,在现行的说课中却仅说预设性的目标,没有生成性的目标,这是不符合课改教学要求的。虽然生成性目标在备课时是难以完全料及的,但是它又不是完全不可料及的,而且,新教学又是追求生成性目标的。所以,教师在说课时必须说生成性目标。

也许有些教师会认为,既然是生成性即非预设性的目标,那怎么能够在教学活动实施前述说呢?其实,生成与预设除了对立之外,也是统一的。其统一主要表现在: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拓展与升华;预设强调的是教学的计划性和可控性,生成强调的是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这两方面都是教学活动自身所应有的;预设和生成都是在教学活动中达成的。所以,生成性目标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而是与预设性目标内在地联系着的,是能够“预设”的。比如,在讲授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中的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时,预设性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确商品流通要经历两个阶段,且第一个阶段是既重要又困难的,为此生产者应该生产质量上乘、适销对路的商品。在预设这一目标时,教师又应该想到:商品到货币这一阶段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经济活动,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好经历这一阶段的市场规则,反对各种不正当的行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这里的掌握正确的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就是生成性的目标,这一目标与预设的目标是内在地联系着的。当然,生成性目标不是完全可以“预设”的,否则,它就不叫生成性目标了。生成性目标是预设与非预设的统一。说课时述说生成性目标,教师对教学预设得更远、更深、更广,师生的智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的展现,教学的效益就会更好。

3.说生成性教学策略

所谓生成性教学策略,是对应生成性目标的非预设性的教学策略。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生成性的目标并不能“自然”达成,它需要借助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才能达成。否则,生成性目标就仅有可能,而不能成为现实。因此,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要说生成性教学策略。

因为生成性教学策略是对应生成性目标的,所以,要针对生成性目标“设计”生成性策略。比如,针对上面所说的学习商品流通公式的生成性目标──掌握正确的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教师就可采用这样的教学策略:紧密联系现实经济生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商品经历的“惊险的一跳”出谋划策;让学生对“所出之谋”“所划之策”进行判断、评析、区分;让学生归纳出经历“惊险的一跳”中应该倡导和坚持的观念与准则;等等。这里的“联系”“创设”“出谋划策”“判断”“评析”“区分”等等,就是应对生成性目标的生成性教学策略。正因为生成性目标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所以,生成性教学策略也不是完全能够预设的,它也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4.说课程开发和对课程资源的利用

有人习惯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科书,教师教学即“教书”,且应该“忠于教材”“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教书。显然,这样的课程观,这样的课程实施观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人认为,课程是发展资源,[5]新的课程实施是开放性的和实践性的。在新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实施中,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教材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他们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6]

所以,课改下的说课,不可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在认真研究和掌握教材的前提下,努力并善于进行课程开发,积极并善于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在“说教材”时,将文本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运用实际活化文本、丰富文本、完善文本、变革文本,并将文本运用于实际,使教材成为教学的工具,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同时,还要注意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注意运用学生自身拥有的令他们易于接受、认同和掌握新的课程内容的课程资源。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创新与特别值得赞赏之处就在于:它将课程与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开发、创生、建构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挖掘、利用一切课程资源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充分展现其创造性、生命力和价值存在的过程。所以,课改下的说课必须述说课程的开发和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否则,就是丢弃了课改最为有价值的东西,是不符合新教学要求的说课。

总之,课程改革要求说课的内容必须扩展。只有对说课的内容进行扩展,说课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动力,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功效,也才能获得发展。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说课稿:新课程改革与说课内容的扩展”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幼儿园说课稿:说课的内容


导读: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说教材

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的。

二、说教法

主要是说明“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在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后,恰当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解释教者是用的什么方法落实“双基”、渗透德育、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还要说出教者在教学中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在精华要害的知识上进行点拨,在能力生长点上强化训练,以及如何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同时说该课时如何使用教具、学具或电教手段。

三、说学法

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

四、说课堂教学秩序

主要说明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和优化过程,以及教学层衔接与教学环节转换之间的逻辑关系。

2020幼儿园说课稿:说课的内容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说教材

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的。

二、说教法

主要是说明“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在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后,恰当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解释教者是用的什么方法落实“双基”、渗透德育、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还要说出教者在教学中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在精华要害的知识上进行点拨,在能力生长点上强化训练,以及如何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同时说该课时如何使用教具、学具或电教手段。

三、说学法

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

四、说课堂教学秩序

主要说明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和优化过程,以及教学层衔接与教学环节转换之间的逻辑关系。

小班语言活动“小兔子找太阳”说课


一、说教材

《小兔子找太阳》这篇童话故事中,有着与小班幼儿十分相似的拟人化了的小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对生活、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它爱探求,可又总是出错。这个作品不是简单地将“太阳是什么样的”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通过小兔子一次次出错,自然地使小读者理解这个开始便提出的问题。故事内容生活气息较浓厚,其中角色单一,只有小兔和兔妈妈,情节也较简单,就围绕着太阳这一主题从屋子里面来到屋子外面,并且重复出现的字、词、句子较多,这样的故事迎合小班幼儿的兴趣指向,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符。

二、说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三条教育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2、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表演,尝试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太阳”。

3、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中小兔对生活、大自然的好奇与探求欲望。

三、说教法

对于陌生环境中的人与物,小班幼儿往往不敢做出积极的反映;而在充满亲情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他们则会大胆表现出他们特有的天真可爱。在新《纲要》有关语言教学的目标与指导要点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另一方面,小班幼儿受其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在语言能力方面还很欠缺,他们的词汇量很少,表达起来较感困难,学习中,他们乐于接受浅显易懂的趣味性较强的东西。因此,根据以上精神和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幼儿创设故事场景,将这一教学活动设计为让幼儿亲身经历故事情节、在此过程中反复学习教学目标中的难点、并结合图片完整讲述故事内容、表演故事等游戏性教学,试图让幼儿在游戏氛围中通过观察比较反复出现的事物,说说它们的特点,了解它们的不同,讲讲故事中的形容词和对话,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设计: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通过演示兔子木偶,引发幼儿兴趣,导入故事。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边讲故事边木偶表演《小兔找太阳》,讲述到“真急人,太阳到底在哪儿呀?”根据故事情节的展开逐步拉出画面,我设计了故事情节的场景,让幼儿参与到故事情节中,让幼儿与故事互动,学习语言,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

这一环节中,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小兔子的出错,还有问题的讨论:小兔子焦急地找太阳,太阳到底在哪儿?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班幼儿都有乐于帮助他人的心理,而且同样又为引导幼儿回忆并讲述太阳的特征创设说的机会。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欣赏故事录音《小兔子找太阳》。让幼儿对故事的情节有完整的印象。并对太阳的特征进行总结。

活动的第四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采取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在创设的情景中表演故事,幼儿在表演中,进一步理解了故事,感受到小兔子在寻找答案中表现出的可爱形象。

在延伸活动中,引导幼儿去感受太阳的温暖,用画笔描述太阳的色彩、特征。

大班美术谁看过:背太阳 幼儿园大班美术谁看过:背太阳


活动教学思想

美是一种艺术,美的因素无所不在。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在我们的儿童时代更是发展为强烈的审美情感。幼儿园的审美启蒙教育是将各领域的审美体验交织、渗透、强化,最终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就美术活动而言,应该将启迪智慧与美好的心灵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努力在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中,给幼儿以丰富的感官刺激,鼓励他们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受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自由地释放出来.从而得到审美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升华。

所谓美术,美是体验,术是表现。两者必须和谐统一。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很容易出现两者对立的情况:一是有美无术,幼儿只是在接受一些十分概念化的图式,因而失去了表现和创造美的热切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美与术的统一,如何将各种美的因素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我想这是我们审美启蒙教育要努力追求的目标。所以我想在这一方面作一个初步的尝试。

话动教材

《背太阳》这一内容选自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带有一丝童话色彩,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人人熟知的太阳作为主人公,将房子、大树等比作地球上的朋友,为了让太阳工作得轻松一点,朋友决定轮流出来背太阳。故事虽简单.却充满了儿童情趣,而在幼儿绘画创作中,欣赏感受始终是第一位的。幼儿表现创作的欲望只能通过充分感受才能萌发,又只有在表现创造的亲身体验中才能领悟美的真谛。这里所说的情趣即为审美情趣。在绘画创作中。技能水平可以有高有低,但情趣是不能没有的,所以我想用这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背太阳》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感染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创作美。

活动目标

作为一次美术活动,我想教师应该十分注意美的形式对激发孩子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在技能目标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运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在构图上,那些连成一片的房子,郁郁葱葱的树林或是手拉手的云朵等衬托着一个半圆形的大大的太阳,大与小、名与少的对比配合。给人以平衡的美感。

在情感目标上,我想让孩子感受道德情感的美应是整个活动的灵魂。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群体之间的互相帮助及团结的巨大力量,这些抽象的情感品质通过内容语言及图象会给孩子一种具体、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进一步体会到这些美丽情感品质的美.而这种美会使整个活动极有光彩。

活动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供给他们常用的水彩笔和蜡笔外,还提供了记号笔和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及大号的水粉笔,便于幼儿表现大面积的色块,尝试多种作画方法,可

以用记号笔描线,可以用蜡笔勾边,也可以用油水分离法。这样一来,无疑又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形式美。

活动过程

1.主题引入

为了更好地把握幼儿对内容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满足幼儿运用更好的方法大胆表现自己体验的要求,我设置了这样的主题引入:“太阳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们商量着怎么让它工作得轻松一点。”从而引出后面的演示讨论,许多房子、许多大树、许多花草都来背太阳。使这种情感体验逐步深化与升华,并能贯穿于整个美术活动的全过程。

2.提问设计

在感受物体重叠关系时,我用了简单的动画效果,视觉效果较好。在活动设计中,为了让幼儿理解创作技能或为了提出让幼儿争论的话题.我很注重设问的技巧。如:一级提问(较为笼统的问题)、二级提问(有各种答案的问题)、封闭式提问(即寻求标准答案的问题)等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往往会注意了设问的内容如何为目标服务,而忽视了完整性,教师则成了既是情景的创设者又是情景的破坏者。

为了设问内容与情景巧妙地结合,在引导观察房子间重叠关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一幢房子背太阳背得动吗?”提示幼儿应有许多房子才能背太阳。演示二三幢房子后又问:“咦!这幢房子怎么造了一半就背太阳了?”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这幢房子给别的房子挡住了。所以只看见一半。让幼儿感知房子怎么挤进去呢?从而告诉幼儿重叠的表现方法:看见边就停,看不见当看见跳过去,提示房子与房子可以不断地重叠。当许多房子终于将太阳背起的画面出现后,孩子们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以上的观察感受,下面的尝试就变得简单了。用大树作为相关绘画经验的迁移为孩子在后面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样的,教师在示范讲解时所用的设问都围绕着文学作品情节的展开而设计的。

3.活动拓展

在引导创作时,我用“一年有几天”的问题激励幼儿想像各种图象.拓展创作思路。如果说,在欣赏与讨论环节教师面对的是幼儿整体的话,那么在指导创作中的教师面对的则是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个体。教师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幼儿创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奇的构想或预设外生成的问题,并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将信息整理反馈给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幼儿充满激情地投人创作。

为了保持活动的完整性,这个环节教师富有情境性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创作中由于儿童对重叠与省略的认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幼儿时期也只是这一过程的初步认识阶段,在这里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教幼儿一种方法,只是为了让幼儿更大胆地表现,而不是限制。美的构图形式是多变的,对于幼儿所表现出的各种图式,教师的随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讲活动特色

审美教育的根本在于幼儿情感的培养,个性的陶冶。“背太阳”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体验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快乐。我想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中教师不应单纯功利性地评价谁的房子画得好,谁的小花画得美,而应从请来了哪些背太阳这个角度进行评价:第一天房子背太阳.第二天请了谁背太阳?……在不断介绍幼儿创作内容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这样一来,将重叠与省略这一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融会在优美感人的文学作品的意境中。这样幼儿最后得到的体验是“勤劳工作的太阳得到了地球上许许多多朋友的关心和帮助”,而不是仅仅学会了重叠和省略。

俗话说:“画无成法,教无定法。”我想那种“为追求技能而技能至上”的做法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是应该避免的。 

幼儿园说课稿《《对面的兔子看过来》说课内容》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说课稿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说课教案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