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声音”:来自心灵的声音

幼儿园声音的说课稿 幼儿园声音的教案 01-09

?导语:“奇妙的声音” 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经常会操作的认知活动,各个年龄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所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了解,我发现我们班里的孩子想法非常丰富,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非常强,特别是声音这样的主题,表现得更是突出。一般化的教育目标对于他们来说,显然太浅了。而他们的问题是不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做事只顾自己,观察不仔细。

?如何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开展关于声音的教育活动呢?

活动一开始,大家一起讨论生活中的声音。幼儿们积极踊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孩子说出了各种动物的叫声、汽车的声音,有的孩子说到了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雷声。

欣欣大声说:“我还听到过树叶飘下来的声音!”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时机,于是我紧接着问大家:“你们听到过树叶飘下来的声音吗?”回答不一。“那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听到呢?”

欣欣着急了,抢着说:“树叶飘下来有声音,我真的听到过,很小,要安静的听!”

其他的孩子愣了一下,我立刻神秘的说:“那我们安静的听,看我们还能听到什么小小的声音?”

一只小鸟正在窗外的玉兰树上鸣叫,孩子们兴奋得大叫:“我听到了!有小鸟的叫声!”“我还听到了小猫的叫声!”“还有别的班小朋友说儿歌的声音!”

我笑了:“你们是怎么听到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安静!”

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兴奋,在模仿最大和最小的声音时,孩子们能清楚的比较出很大和很小的声音:雷声和小鸟叫声……并且能够理解声音的大和小是对比出来的。

操作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探索,用自己身上的器官和身边的东西制造出声音,很多孩子想出了用嘴巴、牙齿、拍手、跺脚、拍腿……

乐乐说:“老师,肚子也会发出声音,饿了的时候就会咕咕叫!”孩子们都哈哈笑了。

可儿说:“拉拉练也有声音。”立刻就有孩子反对,那我们就来试一试。试验的结果有的孩子说有,有的孩子说没有。到底有没有呢?我请可儿再拉一次拉练,小朋友认真看,认真听。孩子们一下安静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听到了!拉拉链有声音!”那为什么刚才没听到呢?鹏鹏说:“刚才小朋友说话的声音太大了,拉拉链的声音小,所以就听不到了。说话声音没有了,就能听到拉拉链的声音了。”孩子们已经从自己的探究活动中深刻体会到了安静倾听的意义。

彤彤说:“老师,我的舌头和牙齿也能出声音。”彤彤打起了响嘴、磕了几下牙齿,这次其他小朋友都安静的听着。等彤彤做完了,有的小朋友说:“我没听到。”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把问题提出来以后,小朋友开始了讨论。丫丫说:“他离彤彤远,就听不到;我离得近就听到了!”孩子们又知道了距离的远近和声音大小的关系。

一连串的的奇思妙想使这节活动更加丰富,气氛始终十分的热烈,超出了预想的目标。并且随着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孩子们从最初活动时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状态,慢慢的转变,别的小朋友发言的时候,自己能闭上嘴巴,看着发言幼儿认真听,有的孩子还会伸出食指比划着“嘘”来提醒身边的小朋友安静倾听。

?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各种动物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声音、好听的歌声、好玩的玩具发出的声音等等。孩子对各种各样声音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日常活动中,他们喜欢自己制造出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会兴奋得大喊大叫、会用力的跺脚拍手、会大声的挪椅子、高声讲话……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造成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体生活地进行。

?如何引导幼儿感知辨别生活中各种声音,引发孩子关注周围人与事物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我想这是需要我们教师下一番心思的。不仅仅是一次声音的活动,每次教育活动对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掌控能力都是一次考察和促进。我们要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千篇一律,更不能生搬硬套,要充分考虑班级幼儿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特点,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实际能力和需要的教育目标,并且在活动中善于利用教育互动中出现的闪光点,根据这些教育契机,灵活机智的调整教育方式,使活动进一步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服务。

孩子们听到的是身边环境的声音,我们需要的是倾听孩子来自心灵的声音。每一个单词、每一句对话,都是一个教育的基点。一首和谐的乐章不正是由一个个平凡的音符谱写而成的吗?我相信,教师用心的倾听一定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的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孩子唱响明天最美丽的歌谣!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可爱的声音


每天,我们都要与幼儿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幼儿时时刻刻都在不听的学习新经验,忙碌对于他们是一种快乐,中班的幼儿与小班相比,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相互间的交往也很多,所以,对于静悄悄的小班来说,来到中班的教室,已经不免会感到一阵阵的嘈杂声此起彼伏,有时候也会听见老师一声令下:“小嘴巴、闭起来。”我以前也常常会让孩子们安静下来,静坐,其实这是不适合的,应该给他们充分交往的机会,孩子们无时不刻不在说话,有的时候是在认真的讨论问题,有的时候闲话家常,还有很多时候是自娱自乐,时不时还要大声的喧哗,在这些声音中,如果你能够仔细的倾听,你会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声音,于是,在课间餐后的这些“闹哄哄”的时间里,我不在让他们安静的做什么做什么,而是“偷听”他们的小“秘密”。

小雨和甜甜两个人正在建构区搭大积木,他们一起合作搭建了一间房子,小雨躺在里面,对甜甜说:“老公,老公,快点过来呀。”甜甜马上回答:“好的,我马上过来。”甜甜来到房间中,两个人很甜蜜的抱在一起,小雨说:“我们睡觉吧。”两个人抱着躺了下来。当时我觉得很搞笑,两个女孩子在一起扮演夫妻的角色,这些经验都是幼儿平时在家看见或者听到而模仿成人的行为。从此可以看出,成人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很多,不仅如此,教师的行为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幼儿,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我们的一举一动,规范我们的行为,用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去从侧面影响幼儿,久而久之潜移默化的内化为幼儿的经验。

耐心等待花开的声音


美美是几个星期前新来的小朋友,她性格内向,不愿意与小朋友交往,更令人头疼的是她不愿意讲话。

开始我以为她是不熟悉环境,有些害羞,但是两周过去了,她说过的话几乎屈指可数,一天下来最多就是:“老师我想上厕所。

”来园离园时也不跟老师问好或再见,虽然我们一直鼓励她:你的声音真好听,但是效果依然不佳。

为了激发她说话的欲望,很多时候我会有意接近她和她聊天,而她的反应永远是安静的看着你,最多来个点头摇头。

怎样才能让她多说话呢?我想必须先与她的父母沟通,从中了解到孩子在家也很少说话。

在大班这个年龄段正是语言发展的时期,多数孩子都是一天到晚嘴巴停不下来,而她为什么不愿意讲话呢?这样下去会不会对她的语言发展有影响呢?我多次向老前辈们请教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去引导,得到的答案多数是要多鼓励多表扬。

这天数学活动是《比较轻重》,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并非难事,都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内容。

待我讲完轻重的概念后,出示了一张画有天平的图片,天平的左边是一头牛,天平的右边是两只羊,而天平明显看出是平的,在之前的探索过程中孩子大多数都了解了数量与重量是不成正比的,当我问到一头牛重还是两只羊重时,多数孩子都举起了小手,惊喜的是美美也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我感觉自己都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赶紧叫她起来回答。

她只说了两个字:“一样。

”我接着问:“美美把话说完整,什么跟什么一样?”“牛和羊一样重”美美答道。

她竟然回答问题了,孩子们也许也感到了美美的变化,都转头微笑着看着她。

我赶紧鼓励说:“美美回答的太棒了,小朋友们说她回答的对吗?”“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是的,在这幅图中,一头牛和两只羊的重量是一样的,为什么呢?我知道美美是知道答案的,你能告诉小朋友为什么一样重吗?”我接着问。

“天平是平的!”她响亮地答道。

那一刻我真想对她说:亲爱的宝贝你能感觉到老师小兔般跳动的心吗?我开心的对她说:“美美好棒哦!你答对了,你回答问题的声音可真好听,要是每次都能大胆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就更棒了,以后多说给我们听好吗?宝贝们我们一起给美美一个爱的鼓励吧!”“美美,你真棒!继续努力会更棒!”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给了美美爱的鼓励。

我看到了美美害羞的笑脸,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喜悦。

在最近的一个周里,只要听到美美回答问题,我们都会不失时机地表扬她一番,大家都发现美美最近变了,早上能听到她甜甜的问候,上课会偶尔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离园时会主动跟老师说再见。

虽然她的话语还是不多,但是在我看来她的进步不只是一点点,因为在户外活动时我也看到了她有了属于自己的朋友。

美美的变化使我欣慰,只要我们用心去引导,与她的父母一起努力,给她足够的时间,她一定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等待花开的声音虽然漫长,但听到花开的声音肯定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希望告状的声音越来越少


我们在班级中,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应该就是孩子们来告状的声音;“政政抢我的积木了,是我先拿到的。”“小宇不肯和我一起玩,他不愿意和我分享。”“怡怡打我,她又来抢我的书了。”“扬扬手上有小贴纸,她的口袋里也有小贴纸。”“老师,他把牛奶洒在桌子上了”……

孩子们告状的事情丰富多彩,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他们都会有一些“不满意”和“不开心”或者为了邀功来和老师告状,对于每天这些重复再重复的告状,老师的回应也不同,有的时候,会耐心的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如抢玩具、攻击性行为以及不爱护游戏物品等等,有的时候会直接出面制止一些行为,如一些有危险性的行为,有时候也会叫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解决问题,增加孩子之间的交往,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些时候也会比较简洁的用“哦,我知道了。”“好,过一会帮你解决。”“你下课了在跟我说”等等来回应幼儿,一会儿又会在忙碌中遗忘了孩子们的请求。

对于如何回应孩子们的告状,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老师对于孩子的告状都会有不停的回应,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有的时候不能及时解决,那就利用晨间活动,课间活动以及餐后等环节与个别幼儿进行谈话,让孩子觉得老师重视他们,愿意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也让自己重视起自己的行为,帮助一些幼儿改善习惯等。

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和忙碌的,我们还是很想和孩子多多相处的,和孩子交往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从忙碌的其他事物中多抽出一点时间来陪伴幼儿,我们可以听见更多,解决更多。

听听孩子的声音


今天下午上美术课,为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没有画范画,只是示范了几个做早操的基本动作,对于我们大(1)班的孩子们来说,看动作作画还是头一回,但是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

我讲解后,孩子们就忙开了,大家都很认真,边说边画,就在这时,有个孩子大声叫了起来:“老师,你看!”他指着旁边的一个小朋友的画面说:“你看他画的乱七八糟,脸上画的都是黑色的。

”我急忙走过去,真是糟透了,人物的面部画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色小点点。

而且他还在画,边画边说:“点,点,点,点……”我很生气,大声说:“点!点!点!点什么点?老师不是说不准在脸上乱画的吗?你刚才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好好听老师上课?”一连串的发问,孩子有点招架不住了。

仰着头,怯怯的看着我,小声的说:“老师,我没有乱画,我画的是我舅妈,这是我舅妈脸上的雀斑。

”我一下子呆了,心里的懊悔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愣了几秒钟,蹲下来摸着孩子的头,连忙道歉:“真对不起,是俞老师错了,你画的很好,观察的也很仔细,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我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就认定孩子错了,竟然没有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样画,是多么大的一个失误啊!如果我能蹲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差点就扼杀了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想真是后怕。

这是个很大的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孩子的想法,多蹲下去听他们说说。

聆听孩子们的声音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一直对我们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怎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呢?并不是在位置上站在和孩子相同的高度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感受到孩子的想法,探触孩子的世界。

在进餐前,我组织幼儿听录音故事。

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

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

稍稍维持秩序,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配乐故事孩子们却不喜欢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

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故事,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

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

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

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那组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

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录音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录音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己玩起来了。

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

向孩子道歉之后,我轻轻的放大录音机的声音,随后又坐到孩子的位置,听一听声音是否合适,问一问旁边的小朋友,这样能听到吗?回答是肯定的。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

另一方面老师或许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还是要鼓励孩子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时换一个位置,站在孩子的位置聆听孩子的声音或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耐心等待花开的声音(大班)


美美是几个星期前新来的小朋友,她性格内向,不愿意与小朋友交往,更令人头疼的是她不愿意讲话。开始我以为她是不熟悉环境,有些害羞,但是两周过去了,她说过的话几乎屈指可数,一天下来最多就是:“老师我想上厕所。”来园离园时也不跟老师问好或再见,虽然我们一直鼓励她:你的声音真好听,但是效果依然不佳。

为了激发她说话的欲望,很多时候我会有意接近她和她聊天,而她的反应永远是安静的看着你,最多来个点头摇头。怎样才能让她多说话呢?我想必须先与她的父母沟通,从中了解到孩子在家也很少说话。在大班这个年龄段正是语言发展的时期,多数孩子都是一天到晚嘴巴停不下来

,而她为什么不愿意讲话呢?这样下去会不会对她的语言发展有影响呢?我多次向老前辈们请教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去引导,得到的答案多数是要多鼓励多表扬。

这天数学活动是《比较轻重》,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并非难事,都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内容。待我讲完轻重的概念后,出示了一张画有天平的图片,天平的左边是一头牛,天平的右边是两只羊,而天平明显看出是平的,在之前的探索过程中孩子大多数都了解了数量与重量是不成正比的,当我问到一头牛重还是两只羊重时,多数孩子都举起了小手,惊喜的是美美也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我感觉自己都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赶紧叫她起来回答。她只说了两个字:“一样。”我接着问:“美美把话说完整,什么跟什么一样?”“牛和羊一样重”美美答道。她竟然回答问题了,孩子们也许也感到了美美的变化,都转头微笑着看着她。我赶紧鼓励说:“美美回答的太棒了,小朋友们说她回答的对吗?”“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的,在这幅图中,一头牛和两只羊的重量是一样的,为什么呢?我知道美美是知道答案的,你能告诉小朋友为什么一样重吗?”我接着问。“天平是平的!”她响亮地答道。那一刻我真想对她说:亲爱的宝贝你能感觉到老师小兔般跳动的心吗?我开心的对她说:“美美好棒哦!你答对了,你回答问题的声音可真好听,要是每次都能大胆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就更棒了,以后多说给我们听好吗?宝贝们我们一起给美美一个爱的鼓励吧!”“美美,你真棒!继续努力会更棒!”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给了美美爱的鼓励。我看到了美美害羞的笑脸,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喜悦。

在最近的一个周里,只要听到美美回答问题,我们都会不失时机地表扬她一番,大家都发现美美最近变了,早上能听到她甜甜的问候,上课会偶尔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离园时会主动跟老师说再见。虽然她的话语还是不多,但是在我看来她的进步不只是一点点,因为在户外活动时我也看到了她有了属于自己的朋友。

美美的变化使我欣慰,只要我们用心去引导,与她的父母一起努力,给她足够的时间,她一定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等待花开的声音虽然漫长,但听到花开的声音肯定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倾听孩子们的声音


某天早晨,下着雨。所以当晨间操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就请小朋友在活动室内做操。做着做着,我开了个小差,结果把动作做错了。耀耀第一个发现我把动作做错了,他马上大声地说:“老师,你做错了!”我一看,是平时调皮的耀耀,便没有搭理他。可谁知另外几个小朋友也接着大声地说:“老师,你做错了!”一时弄得我好尴尬。可转念一想,这不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吗。于是操做好后,我对孩子们说:“刚刚你们都说老师把动作做错了,老师确实是做错了,真对不起。可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会做错吗?”孩子们顿时七嘴八舌地猜测着原因,有的说“老师你忘记动作了”;有的说“新的操老师也不会做”……见他们讨论的声音慢慢轻下来了,我微笑着说:“因为刚才在做操的时候老师开小差了,所以把动作做错了。你们在学本领的时候绝不能开小差啊,不然也会出错的。老师保证以后不开小差了……你们也能做到是吗?”“能做到!”孩子们响亮地回答。

作为老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要知错就改,并寻找合适的教育契机,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们。

中班随笔:可爱的声音


每天,我们都要与幼儿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幼儿时时刻刻都在不听的学习新经验,忙碌对于他们是一种快乐,中班的幼儿与小班相比,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相互间的交往也很多,所以,对于静悄悄的小班来说,来到中班的教室,已经不免会感到一阵阵的嘈杂声此起彼伏,有时候也会听见老师一声令下:“小嘴巴、闭起来。”我以前也常常会让孩子们安静下来,静坐,其实这是不适合的,应该给他们充分交往的机会,孩子们无时不刻不在说话

,有的时候是在认真的讨论问题,有的时候闲话家常,还有很多时候是自娱自乐,时不时还要大声的喧哗,在这些声音中,如果你能够仔细的倾听,你会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声音,于是,在课间餐后的这些“闹哄哄”的时间里,我不在让他们安静的做什么做什么,而是“偷听”他们的小“秘密”。

小雨和甜甜两个人正在建构区搭大积木,他们一起合作搭建了一间房子,小雨躺在里面,对甜甜说:“老公,老公,快点过来呀。”甜甜马上回答:“好的,我马上过来。”甜甜来到房间中,两个人很甜蜜的抱在一起,小雨说:“我们睡觉吧。”两个人抱着躺了下来。当时我觉得很搞笑,两个女孩子在一起扮演夫妻的角色,这些经验都是幼儿平时在家看见或者听到而模仿成人的行为。从此可以看出,成人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很多,不仅如此,教师的行为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幼儿,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我们的一举一动,规范我们的行为,用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去从侧面影响幼儿,久而久之潜移默化的内化为幼儿的经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