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说课稿,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并与其他孩子交流,我们都会事先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所以我们在写幼儿园说课稿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赛教评课稿,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赛教评课稿

在园领导的安排下,我园举行了全园赛教活动,因为区角评比拍摄的事情,我只有幸聆听了6位教师的课,其中有李老师的数学领域《五的分解组成》、王老师的健康领域《打猎》、肖老师的语言领域《夸夸我的好朋友》、李老师的科学领域《风》、杨老师的数学领域《认识正方体》,田老师的数学领域《10以内的单双数》。活动中这6位教师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活动中充分让孩子感知探索,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快乐中主动地体验和感知。下面我就这次活动的个人收获谈谈我的想法:

一,感受杨老师、肖老师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熟练和制作的精美。

这两位老师同在大二班,但是风格却截然不同。肖老师的课让人感到轻松愉快,她的语言具有亲和力,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感染力,孩子们愿意跟着她的引导走,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发展了孩子的社会情感。而杨老师的课就比较严谨了,空间立体图形本是枯燥的内容,杨老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正方体的面和边,并动手用卡纸验证每个面的大小,最后在游戏中设计环节,让孩子加深知识概念。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并且运用知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设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尤其是杨老师的课件设计恰当并且实用,我想今后我应该在整个方面多向她请教学习。

二、感受田老师和王老师温和的教学风格。

田老师和王老师同在我们大一班,二位老师的活动设计各有特点,风格活泼,气氛轻松。田老师的活动设计的富有童趣,各环节衔接巧妙、过渡自然,课堂组织有序,幼儿的参与热情高,从幼儿的表现看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整个活动中田老师一直对孩子们非常温和,活动过程中他也不慌不忙,张弛有度,我一个学习他对待孩子的耐心和爱心。王莉老师的活动深受孩子们喜欢,从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中的组织,再到最后的放松休息,她都是有条不紊,丝毫不为孩子的嬉闹而生气,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体现出王老师多年的教学功底。尤其是她的教具准备充分、直观形象,而且她的教具都是信手拈来,做什么像什么,真是又快又好这是我最勇敢向她学习的地方。

三、感受李老师的风采。

李老师设计的小兔子,萝卜,房子等教具色彩鲜艳,直观形象,可见她活动前的准备充分,这些教具恰到好处地在教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她的活动设计层层递进,重难点突破的方法得当。尤其是李老师还给孩子充分动手的机会,尤其是她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记录表,这是我没有尝试过的教学行为,因为我总把孩子的能力想得太弱,以为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听了李老师的课,我想我今后应该向她学习,多给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就算失败也没有关系,孩子只有能动手才能有发展。

老师们在平时繁琐细碎的工作中还努力钻研教材,从她们的课堂中折射出来的光彩足以照亮每个人的眼睛。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听完所有老师的课。但是我相信各位老师肯定是各有所长,精彩纷呈,一定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向你们请教。我们的孩子有你们大家,才会如此幸运。

最后说说这次听课中我的一些浅薄的建议:

1、在组织教学时老师们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机智,因为孩子们思维是天马行空的,他们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展示的教具、图片时可能会回答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这就需要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来化解这一个个教学中的“危机”。

2、在组织活动时,教师的提问要恰当,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避免问一些: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的问题。

3、在孩子开始动手操作时教师要讲清楚任务,给与充分的学习模仿机会,并且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与合作。

总之,通过这次赛教活动我更加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也从老师们身上学到了许多经验,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多多请教同仁,尽力提高自身的保教水平。

yjs21.cOm更多幼儿园说课稿编辑推荐

幼儿园教师评课稿


大班评课:电话购物

从第一个环节开始,李老师的提问就很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回答越来越接近她的目标,可见她的提问非常的机智且有效。这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是很值得我学习的,因为在实践中,我经常困惑的就是提问的有效性,我园现也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如何做到提问有效性呢?今天看了李老师的课,发现她给我一个很好的启发,要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心中应该始终装着这次活动的目标。

第二环节的交流讨论教师也是充分给予孩子自由讨论的时间,教师心中始终装着孩子,注重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且教师的小结很清晰,很好的提升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第三环节的游戏也是本次活动的精华部分,教师设计新颖,破译的电话号码竟都是一样的,这有些出乎我的饿意料,但孩子们却从中体会到了集体成功的乐趣。教师进而又对怎样打电话订奶茶进行了提升,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但在数人数的数量时,教师应该对每位孩子想到的办法给予鼓励,而不是否定。

这次活动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新教师学习,无论是从活动的设计还是活动的进行,都能看出李老师的智慧。

宽转弯评课稿


本学期听了我班老师的一节语言课《宽转弯》,现有如下的想法:

优点:1.教师教态和蔼亲切,深受幼儿的喜欢,也使得幼儿充分融入课程;2.课程内容独到,能从一个点想出一节课,想法很新颖;3.教师对孩子的各种声音做及时的回应,并且关注到每个孩子;4.在教学中运用讲、看与运动交替的策略,使活动轻松愉快,引人入胜;5.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在动作的模仿和游戏活动中感受师幼互动的愉悦,体验到故事带给大家的乐趣。

不足:1.ppt不够形象,如果在每句句子和PPt图片结合起来呈现给幼儿,会给幼儿更大的冲击力;2.走迷宫这个游戏设置的时候弯道可以多一点,而且弯道太小了,有点违背“宽转弯”的意味;3.授课过程中不提倡反面教材,可以在起初请教师反面表演,再最后请幼儿结合本课时学到的正面表演;4.教案中有些问题有些简单,不应出现;5.缺少一些乐趣,游戏的设置太过简单,教案呈现给听课教师的有些地方不规范。

听了这堂课,使我深刻体验到课前的准备远比课时上要付出的多,就如这一张张图片都是老师花心思制作完成的,画的很逼真,可见课前的功夫有多深。还有就是教案的构思、框架都想的很周到,道具也准备的很充分,有始有终,很完整的一堂课。就如自己在设计教案时,要把握教学时的重难点、思路清晰,注意教案的取舍等。有时就感觉像造房子打地基一样,只有把教学过程设计得很周到,才有可能成功,或许这正是人生的第一步。将来的路还很遥远,相只有在不断努力与探索中,才能得到人生想要的真谛。

《南瓜汤》评课稿


如沐三月春风里

——听《南瓜汤》有感

如沐三月春风里!

——这是我黄老师执教的生命阅读课的最鲜明而又最直接的感受。

生命课堂竟是如此美好!这样直面生命教育的课堂正如三月的春风,带给我们焕然一新之感,也给人带来思想上的洗礼与浸润。这样的课堂,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思维生成时闪现的串串火花,听到的是学生生命拔节的欢快奏章!

一、 在尊重与真爱中唤醒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你必须成为美好的,因为,你就是未来。” 细观整堂课,你会发现欣雯妈妈漂亮得体的穿着、优雅知性的气质、温软动听的话语,举手投足间无不传递出为师的美好;眼里有孩子,心里有爱意,每个教学细节、每次俯首倾听,无不透露出欣雯妈妈对生命个体的关爱和尊重。

课堂上一个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写在笔记本上再作发言。欣雯妈妈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她欣喜地加以肯定:“很好,我发现你很有准备,把发言记在本子上。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对于他的有心,我们要给予爱的鼓励!”于是,班上爱的掌声响起。我想:这样的肯定和激励,带给这个孩子不仅仅是自信,更是一种人生的启迪: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相信在场的所有孩子都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印象深刻的是,她一次次微笑着告诉孩子:“没有错的答案,对的答案不止一个。”这温吞而清晰的声音如春风拂面,传递给孩子的是温暖、信赖、鼓励、肯定,带给孩子的是心灵的释放,思想的激荡。我心恍然明白:那是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尊重孩子多元的理解,引导孩子平等共学,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和分享的机会。那一次次的温馨提示,是爱的提醒,爱的鼓励,更是爱的启迪……这种课堂,是一种合作、反省、共同找寻想法和信念的过程。学生思维活跃,答案层出不穷,不仅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更多的是进行了一场思维的驰骋。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才会敞开心扉说真话;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才能畅所欲言做真我;这样的课堂,才可能聆听到 “云舒与云卷”的声音……感动于太多的课堂细节,正如欣雯所言:当前教育中,我们一味地追求太多标准答案,以致于孩子把自己的语言隐藏。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把想法真实重现,我们才能去引领他们。如果只说标准答案,我们将错失引导孩子的机会。因此,“没有错的答案,对的答案不止一个”注重的是诚实。诚实不只是对别人也对自己,只有对自己诚实,才能坦诚地面对别人。

二、 在点拨与实践中超越

课堂点拨是门艺术,适时精当的点拨,能够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在对绘本故事的品味与感悟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趣味与快乐。教师提供机会适时点拨,让学生把隐藏的认知过程充分显示出来,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挣脱思想的束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发更深层次的生命的思考和启迪。

【案例一】

师:猫咪、松鼠和鸭子它们每天做什么事?

生:煮南瓜汤、睡觉、奏音乐、制作最温暖的被子……

师:它们有没做别的事儿,故事书里却没说的?

(生的思绪豁然打开)

生:它们可能在院子里种南瓜。

生:可能在草坪上嬉戏玩闹。

它们喝完汤后一起散步

去海边晒盐

打扫屋子

学做南瓜汤,剩余的做南瓜派、南瓜饼

还有把南瓜汤和其他小动物一起分享……

就在孩子的思维受阻时,欣雯妈妈于“卡壳”处稍稍一点拨,如一石激浪,教室里就会荡起思维的涟漪,孩子的思路豁然开朗,想象的翅膀一下子,课堂上自然滔滔不绝,精彩闪现。

【案例二】

(讨论鸭子做松鼠舀汤的活儿是否正确这一环节)

师:觉得鸭子做松鼠的活不好的同学先来分享

生:这样会吵架,友谊会破坏。

师:但鸭子真的很想,怎么办?

生:可以换,或者轮流做。

生:鸭子应征求松鼠和猫咪的意见,才能去做松鼠的事。

……

生:鸭子的想法是好的,但在现实里头是不可行的。

师:为什么?

生:鸭子身材小,拿不到汤勺,后面故事也也讲到它把汤溅得到处都是。

师:这想法是好的,还有补充吗?

生:不过最后做出的南瓜汤还是世界上最美味的汤。

生:所以,过程比结果重要。

师(惊喜):这是你个人的看法,有什么经验让你有这样的想法?

生:我做过冰棒,虽然做出的都是冰块,但很好吃。

师:很好,很享受过程。

(班级响起爱的掌声)

生(补充):重要的不仅是过程,更要有心。

师;你认为鸭子有心吗?

生(思考):鸭子好心办坏事。

师:你为什么有这个想法?

生:有时帮朋友做事,反而帮了倒忙。

师:所以你发现好心不一定能做好事,以后要——

生(接话):要深思熟虑。

……

“过程比结果重要”“重要的不仅是过程,更要有心”……像这样,对于学生如此“出彩”的回答,笔者认为,应归功于欣雯妈妈巧妙的不着痕迹的点拨,她能善于捕捉师生活动中引发的创造之火,紧扣绘本故事,引导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或体验,从而超越预设的话题,使学生在真切地感受中产生“真情”共鸣,在一次次的观点碰撞中,学生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分展现,生命课堂得到真实再现。

【案例三】

(课末小结)

生:每个团队要有像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样的人,因为唐僧能指挥孙悟空,孙悟空本事大,沙僧勤劳能干。

师:也就是每个团队都要有不同才能的人。

生: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师:你想当领导吗?

生:想,但也想为别人付出。

师:你觉得这两者冲突吗?

(沉默思考一会儿)

生:不冲突,领导就是要为别人付出的。

师:所有优秀的领导都是为了别人而付出。

在层层深入的点拨中,认知的矛盾与冲突引发孩子学会深层次地思考、比较和反思,就在这课堂看似沉默的平静中,孩子的内心正波澜起伏,他们的生命价值观正在重组构建。于是,在静候这样的沉默之后,每个孩子都收获了思想的硕果,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思考、比较和反思中,学生学会了超越。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

如果说绘本故事是让学生对分工合作的意义有个清晰的认知,那么课堂上的小游戏则是通过孩子的亲身实践,实现对生成的认知的理解和超越。我们发现,欣雯妈妈设计的游戏看似极其简单,实则需要小组成员完美的分工合作才能成功,而且课堂上设计的四次游戏,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游戏之余,孩子们明确了要三思而后行的重要性,明确了倾听的重要性,明确了分工合作的意义……

其中,有个细节特别让人感动。最后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得要解下鞋带才能完成任务。欣雯妈妈发现第六组交上来的篮子里没有鞋带,下组检查发现这组孩子有四五个人穿的是有鞋带的鞋子。她请上了其他组主动解鞋带的同学上台,采访:为什么愿意解鞋带?在孩子真实而朴素的回答中,在欣雯妈妈的引领下,每个学生都深刻地体验到要想团队能成功,必须要有人做出牺牲。正如她所说:这是人性很诚实的环节,不愿意分享是真实的,会分享是教出来的。课末,“故事妈妈”黄欣雯做了一个演示。她用六个纸杯叠出一个漂亮的三角,抽掉其中一个,这个三角就会倒塌。故事和游戏告诉同学们:每个人在集体中都是重要的。只有团结协作,这个集体才会更完美。

生命教育除了让我们了解生命内里的需求之外,还要懂得如何供应,故事不只是故事而已,是可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分享、一起讨论、一起体验和学习的机会,孩子的生命需要有美好的陪伴和认真的榜样,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忘记常常提醒自己,要时时省察自己、爱惜自己也尊重自己。

其实,参加今天的听课,对我来讲,犹如站在门外看门内风景的过客,惊喜于风景的绚丽多姿、芬芳怡人,却还无法跨进那道门。我所感触的,只是九牛一毛,亦无法述清其具体影响力。

只是感慨:当前教育教学,更多是为了考试,那真叫了无生趣了!但愿今天这样别具生面的课堂能如三月春风,给教育带来洗心换面的改革……

喵呜评课稿


大班《喵呜》评课稿

《喵呜》讲述了发生在一只猫和三只老鼠之间的温馨故事,作者通过精彩的画面、爆笑、令人捧腹的对话,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大猫复杂的心理。这个故事颇具童真趣味,从三只小老鼠逃学遇见大猫,一同去摘桃子,到大猫开始发威要吃掉老鼠时,小老鼠们出乎意料的应对,化险为夷。大猫的三次喵呜蕴藏着不同的含义,也正是小老鼠们的无畏无知的天真善良感动了大猫,所以生活中也不能小看孩子的智慧。

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清晰,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但活动中缺少故事背景的铺垫,孩子不理解故事的内容,无法理解三个“喵呜”的意思,从而在角色表演感受猫和老鼠和谐相处的乐趣的目标尚未达成。

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教师采用了视、听、讲、演结合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观看PPT,去细致的观察图片,教师多次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猜测情节,例:观察第四张PPT时,教师提问:“猫为什么脸红。”发散孩子的思维,有的孩子回答脸红、难为情。“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例:教师引导语方面缺少修饰词的形容,孩子没有理解人物的特点,对三个“喵呜“的不理解,导致表演多数为走场形式带过;“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个别讲、自由讲。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给予幼儿表达想法的机会,但对幼儿回答缺乏深入跟进,例:大猫的想法。教师缺少引导,可以将大猫的想法描述的更为具体,小猫的想法是将小老鼠可以做美餐乐滋滋。如果此环节教师引导深入,孩子在表演时不会那么干涩;“演”就是激发幼儿表达表现能力,通过自己的理解,表演故事中的情节片段,也是表演课的重要素。整个活动是以语言描述相结合动作表演,幼儿描述教师提出要求用动作表演,此时孩子的表情丰富会做出相应动作,表演三只老鼠和大猫时,发现幼儿表演中语言语音的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加动作表现害羞的大猫:小手指指,双手托住腮帮。局部表演时,幼儿的表现能力较强,会以生活经验再现为主;而“三只老鼠和大猫摘桃”片段时,因前期没有背景的铺垫,孩子不理解情节内容,孩子上台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肢体表现缺乏,对情节没有更好的演绎。

朱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启发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有效的提问。充分利用每一次提问与回应,让幼儿在教师的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幼儿的经验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教师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演绎作品,感情要投入,真正做到孩子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青蛙唱歌评课稿


点评: 《青蛙唱歌》

一、教师有效地尝试了让音乐的元素与新课程的要求有机结合的问题。

从活动的目标到活动的过程,教师通过优美的琴声、借助多媒体、辅以提问和插问,引领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地感受、体验、探索音乐的变化,自主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高低、快慢,用声音的变化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用不同的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各种叫声,等等。整个活动过程,教师注重幼儿自己的学习与发现,注重幼儿的想象与表达,注重幼儿说、唱、舞、欣赏等多种表现方式,体现了教师有效地尝试了让音乐的元素与新课程的要求有机结合的问题。

二、活动设计情景连贯,过渡自然,使幼儿充分感受了音乐的乐趣和艺术的魅力。

基于幼儿对青蛙特征和习性的已有经验,教师以青蛙为主角开始了本次活动设计。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层层展开、情景连贯。从荷叶与风,联系到荷叶上的青蛙,进而推进到青蛙和水里的动物朋友;从倾听风的变化声,转换到拨动荷叶动作和表现不同的风速;从想象小青蛙的叫声,转换到用不同的语言节奏表现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叫声,等等。教师的设计,使整个活动情景连贯,过渡自然,一气呵成。这将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更有益于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想象情景、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音乐的乐趣和艺术的魅力。

三、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使教学现场的师幼互动更有意义。

教师首先对名曲进行了巧妙的改编,将音乐旋律作了变奏处理,使音乐形象更加生动有趣,更适合中班孩子欣赏和表现的特点。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使自身的情绪、语言表达、身体动作与音乐所传达的情景相融合。在参与韵律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时而温柔舒缓,时而诙谐有趣,把幼儿带入了审美享受的状态。在参与幼儿即兴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倾听、理解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表达小青蛙和老青蛙的不同叫声,帮助幼儿梳理了语言节奏,使幼儿的表现表达更准确、更清晰。从活动的选材、设计到组织,都体现了教师自身良好的音乐素养,也使教学现场的师幼互动变得更有意义了。

讨论与思考: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使教师的“教学站位”更加合理?使之既能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又能体现教师推动发展的教学主导作用。另外,教学内容的取舍怎样进一步凸现一次音乐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减少无关的组织性语言和无意义的情节等,都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饼干乐园评课稿


点评: 《饼干乐园》

一、教师积极尝试把幼儿的生活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小班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在新的挑战中学习。

教师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饼干”信手拈来,借助小班孩子“吃饼干”这一生活情境,提供了多种颜色、形状、大小的饼干,充分挖掘了饼干的主要特征,让小班孩子在吃吃、玩玩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同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个纬度提供两种颜色、两种大小、两种形状的饼干,来挑战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看看、比比、分分、尝尝”,找找饼干的共同特征、说说关于饼干的新发现、并自己选择饼干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这一过程使幼儿原本模糊、零碎地分类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梳理和提升,自然地帮助幼儿获得了“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放在一起”的分类方法,同时也挑战了小班幼儿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设计有层次,活动要求有递进,使幼儿在新的问题情境中不断获得有益的发展。

教师对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活动环节的层层递进上。如,两次分饼干的设计:第一次重在求同,通过提问“还有谁的饼干也是……”,引导幼儿发现饼干的共性特征。第二次重在求异,通过问题“这四块饼干一样吗?把其它三块饼干请出来……”,引导幼儿发现饼干与饼干之间不同的特征。精心的设计还体现在活动要求的递进性上。如,两次选饼干的要求不同,第一次是“一样的碰一碰”,启发幼儿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归类。第二次的要求更进一步,鼓励幼儿自主选择饼干的某一特征,尝试独立的分类。有层次的活动设计,有递进的活动要求,使幼儿在面临符合最近发展区问题情境中不断获得有益的发展。

三、教师具有良好的个人专业素养及与小班幼儿互动的能力。

教师的语言亲切、表达清晰、要求明确。比如,在第一次选饼干时,教师提示:“看一看、选一选、找一种、拿一块”,清晰的语言、简明的句式,符合小班幼儿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幼儿形成自由且有序的操作常规。越小的孩子差异越大,在和小班幼儿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有着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意识。比如,教师具有捕捉个别幼儿的经验,继而引发其他幼儿交流相关经验的能力。当一个幼儿表示“我喜欢吃圆圆的饼干”,教师便面向全体孩子“你们吃过圆圆的饼干吗?除了圆圆的饼干你还吃过什么形状的饼干……”。教师还有不断提升幼儿经验的意识。当幼儿表示“我喜欢吃圆饼干”时,教师随即引发幼儿对饼干特征的关注和理解“你的饼干,形状是圆圆的”。这些互动片断,反映了教师与小班幼儿良好的互动能力。

讨论与思考:

如何在互动的机智方面作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使幼儿在师幼共同的活动中获得更有意义的发展?比如,在本次活动中,如果教师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再等待一些;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再平和、自然一些;如果每一环节的小结再规范一些……互动也许会更加有效。

听雨评课稿


点评:《听雨》

一、教师具有驾驭教学内容、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使整个活动既有情趣,又有发展价值

教师用她特有的敏锐与细腻,就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雨”,演绎出一个如此鲜活、如此有趣的教学活动。从活动的设计到展开,充分显示出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比如,对作品的改编,教师将主人公“小花蝴蝶”改编为“小豆豆”。故事主角的变化,更能引发幼儿的真情实感。变“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斗……”为“叮叮叮,小雨落在屋顶上,它在屋顶上翻跟斗……”,句式的调整,使得语言朗朗上口,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同时,采用“什么声音、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使之更加规整,有助于幼儿的感受、理解与仿编。整个教学过程层次清晰,感受丰富。教师引领着孩子们,围绕“说说雨天的感受”“听听不同的雨声”“回味雨天特有的乐趣”等,环环相扣,有效地引发了儿童大胆的想象表达。教学过程还让我们感受到执教者既亲切又具感染力的语言,体现了一位成熟型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说,这是一个既有情趣,又有发展价值的活动。

二、提问、追问富有教育艺术,让师幼互动更有意义

有效的提问和追问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儿童的了解。活动过程中教师多次巧妙的抛出问题,引发互动。如,在幼儿两次欣赏作品之后,教师出示卡片,发问“这幅图有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通过对“一样”和“不一样”的比较与分析,帮助幼儿理解了诗歌,提升了概括能力。又如,在多次欣赏作品之后,教师的追问“同样是雨点,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引发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也挑战了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使提问、追问成为师幼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

三、善于运用教学辅助用品,使教具发挥了提升教学效果,强化教育功能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拉近作品与幼儿生活的距离。活动中教师多次借助媒体,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文学意境。比如,借助于优美的轻音乐,使散文诗和雨天即景融为一体,帮助幼儿充分地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雨天的意境美。又如,图示卡片的设计也颇有创意,教师以层层展开图片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以及散文诗透出的情趣,为幼儿展开文学想象提供了必要的铺垫。

讨论与思考:

如何合理地回应幼儿生成的问题,使教育现场的师幼互动变得更加有意义?比如,当孩子在回答老师“喜欢或不喜欢下雨的理由”时,有个孩子说“我有时候喜欢下雨,因为……;我有时候又不喜欢下雨,因为……”这样的思考与回答多么具有辨证的思维方式啊,可教师在现场没有及时捕捉并予以积极的强化。又如,当幼儿谈及“避雷针”这一生成的话题时,教师如何合理的回应,才有助于幼儿形成比较科学的概念?希望对此能有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评课稿:早期阅读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庞老师的这个早期阅读活动,下面我就这个教学活动做一下简单的点评。纯属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指教。

好奇、好问是孩子的特点,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原动力。“为什么我不能?”这个阅读材料,借助孩子所熟悉的动物表现的游、抓、吃、吹、踩、飞等动作,以动物的口吻提出了一系列的“为什么”,虽然图书中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却引导着孩子在带有节奏感的连环发问中,发现动物之间的差异,这种舍弃灌输答案的模式,留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也是这个教材最吸引人的地方。庞老师通过四个环节来带领幼儿阅读这本书,领略了这本书的魅力。

(一)导入引出主角。通过唤起幼儿对动物习性的认识经验,为幼儿看图学说作铺垫。解决了句式的后半句。同时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通过问号图片,自然引出故事:为什么我不能。

(二)引导幼儿学习按图片讲述。教师在每幅图片上都有一个侧重点,让幼儿在重复中学习,又不显得单调。教师从扶到半扶到放,让幼儿从倾听,到理解,到迁移运用,教师不断扩展幼儿学习的空间。

(三)幼儿自主阅读。让幼儿在习得讲述的方法和经验后进行迁移和巩固练习,教师充分相信孩子,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并根据孩子的能力,通过个别指导,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与提高。

(四)集体阅读,完整讲述。生生互动,再一次巩固按图讲述的能力,通过讲给老师听,进一步激发孩子展示与表现的欲望。同时也让孩子感受文字与图画间的对应关系。

总的来说,庞老师的活动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在平实中体现智慧

选择课程安排中的一个内容,选用大小图书阅读的方法,简单而实用。但书中小图片的利用,让幼儿听一听(听听小鸟是怎么问的?),摆一摆(少了什么?谁来送回家?),说一说(我们也来学学小猫问问妈妈),理解书中小问号(问问为什么)和对话框(泡泡对着谁就是谁在说话)等这些阅读的元素,学说“为什么我不能……象……一样”的句式,却彰显了老师的智慧,使小班的孩子有兴趣学习,又易于接受,看似简单又不简单。

二:在严谨中体现自主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老师把书翻到第一页的时候,让幼儿倾听感受句式结构,理解对话框的含义,第二第三页老师利用关键词引导幼儿看图讲述,第四幅图请幼儿个别讲述,最后让幼儿自主阅读,从听到集体讲到个别讲,在教学环节上层层递进,教师从扶——半扶——放,让幼儿“跳一跳,摘到苹果”,提高了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一页一页翻书,按顺序观察图片讲述,同伴之间互相学习。这些阅读习惯方面的要求老师都是通过隐性地提示和示范让幼儿来习得并养成,如老师通过“把书宝宝放在自己的小桌子上”“用手指着小图片”“书宝宝睡觉”等形象的语言,来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做到了教育无痕。

当然,每个教学活动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在活动中,我们总会找到这样那样的遗憾。比如:老师对幼儿回答的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师在课堂中随机调整的能力等等。正是这些遗憾和不足,使我们有不断研讨,不断反思的动力,也才会使我们能不断地提高和进步。

相信《幼儿园赛教评课稿》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说课稿,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赛课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