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随笔:面对孩子的倔脾气

03-05

不容争辩,当我们化身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锻炼老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水平。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优秀的教育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师随笔:面对孩子的倔脾气”,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孩子们上中班啦,学到了不少新知识,长了不少新本领,可是却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的倔脾气和任性。可不是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孩子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行事,家长们忽然觉得对孩子“管”不了,过去常用的一些方法失效了!

这不,今天早上又有一位家长跟我诉说了一件让她头痛的事情:“星期六早晨到了起床的时间,我让她赶紧穿好衣服,否则就不让她吃早餐了。结果,没想到,她竟然和我别着劲儿,愣是一个早上都不穿衣服,早餐也不吃。快到中午了,眼看着她鼻涕直流,我是又心疼又着急,好说歹说,她这才穿好衣服。她这倔脾气可真让我头痛啊!”听着家长的诉说,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历。yJs21.Com

有一年夏天,我因为不爱吃饭而发起了小脾气,可是妈妈这次竟然对我不理不睬,我一气之下就跑到外面淋雨。心想:“这下妈妈该来哄我了吧?”于是,我就耐心地站在大雨中等待妈妈的出现。可是,过了很长时间妈妈始终没有出来哄我,我开始有些急了:“难道妈妈不知道外面下雨吗?”我哭得更凶了,妈妈还是不理我,我有些失望甚至有些恼火了:“哼!妈妈不爱我了!”于是,我干脆停止哭闹,立下决心坚守阵地,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向妈妈低头认错!雨越下越大,我的决心也跟着越来越坚定:“妈妈不出现,我一定不主动进去,决不认输!”

过了很久很久,我的心情开始由失落转而讨厌起妈妈来:“呜……我是个没有人疼的小孩子,呜……”没想到,这么一说,妈妈却突然冲出来,把我拖进了家,然后,狠狠地对我说:“外面雨那么大,你不知道吗?你都不懂得爱自己,叫妈妈怎么爱你?”说完,不再理我。我第一次看到妈妈这么生气,这么伤心,于是也不敢再轻举妄动。我开始觉得羞愧,自己乖乖去吃饭了,以后,再也不敢随便跟妈妈发脾气了。

我发脾气,最初只是为了满足挑食的需要;但是面对妈妈的冷落,我却无法接纳,更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怀疑妈妈的爱,于是开始大肆宣泄内心的不满与委屈。当妈妈拉我的那一瞬间,我内心的忧虑一下子就被打消了,突然有种被关爱被呵护的感觉。我明白了想要得到某种满足并不是通过发脾气就可以实现的,而妈妈对我的爱也不是倔强可以换来的。

因此,当家长把孩子任性的情境讲述给我的时候,我非常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孩子们反常的行为,尤其是任性、较劲、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想要引起他人关注,一方面想要满足某方面的需求,一方面还在“考验”家长对他的爱。所以,我建议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倔脾气时,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看他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可以尝试冷处理的方法,而所谓的冷处理并不是不过问、不理睬孩子,而是面对孩子的哭闹不慌不急,保持冷静,心里要有明确的原则和目标,不要被孩子的“不依不饶”乱了阵脚。当然,有些孩子在发脾气时会采取自虐、攻击、孤僻、逆反等较极端的方式,那么家长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先让孩子发泄,但不要远离孩子,最好能让孩子看得见你,因为他始终想要吸引你的注意。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心理的变化,他的关注点会渐渐从某一物或某一事上转移到对家长的爱的质疑和渴望上,那么伴随着他的失落和委屈,这时候家长再去亲近他、安抚他,比如对他说“妈妈很爱你,看到你这样子,妈妈很难过,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之类的话,便可以使孩子重新感到归属与爱,待他情绪稳定后再引导他分辨是非、明确规则,这时的沟通便是有效的。

其实,孩子的心灵是非常单纯的,有时候无理取闹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丝关注,或者证明一些事情。所以我们不妨抓住这个特点,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换位思考,用恰当的方式给予正面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学会分辨是非,学会遵守原则,彻底告别爱发脾气的毛病。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2020幼儿园教育笔记:面对孩子的倔脾气


孩子们上中班啦,学到了不少新知识,长了不少新本领,可是却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的倔脾气和任性。可不是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孩子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行事,家长们忽然觉得对孩子“管”不了,过去常用的一些方法失效了!

这不,今天早上又有一位家长跟我诉说了一件让她头痛的事情:“星期六早晨到了起床的时间,我让她赶紧穿好衣服,否则就不让她吃早餐了。结果,没想到,她竟然和我别着劲儿,愣是一个早上都不穿衣服,早餐也不吃。快到中午了,眼看着她鼻涕直流,我是又心疼又着急,好说歹说,她这才穿好衣服。她这倔脾气可真让我头痛啊!”听着家长的诉说,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历。

有一年夏天,我因为不爱吃饭而发起了小脾气,可是妈妈这次竟然对我不理不睬,我一气之下就跑到外面淋雨。心想:“这下妈妈该来哄我了吧?”于是,我就耐心地站在大雨中等待妈妈的出现。可是,过了很长时间妈妈始终没有出来哄我,我开始有些急了:“难道妈妈不知道外面下雨吗?”我哭得更凶了,妈妈还是不理我,我有些失望甚至有些恼火了:“哼!妈妈不爱我了!”于是,我干脆停止哭闹,立下决心坚守阵地,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向妈妈低头认错!雨越下越大,我的决心也跟着越来越坚定:“妈妈不出现,我一定不主动进去,决不认输!”

过了很久很久,我的心情开始由失落转而讨厌起妈妈来:“呜……我是个没有人疼的小孩子,呜……”没想到,这么一说,妈妈却突然冲出来,把我拖进了家,然后,狠狠地对我说:“外面雨那么大,你不知道吗?你都不懂得爱自己,叫妈妈怎么爱你?”说完,不再理我。我第一次看到妈妈这么生气,这么伤心,于是也不敢再轻举妄动。我开始觉得羞愧,自己乖乖去吃饭了,以后,再也不敢随便跟妈妈发脾气了。

我发脾气,最初只是为了满足挑食的需要;但是面对妈妈的冷落,我却无法接纳,更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怀疑妈妈的爱,于是开始大肆宣泄内心的不满与委屈。当妈妈拉我的那一瞬间,我内心的忧虑一下子就被打消了,突然有种被关爱被呵护的感觉。我明白了想要得到某种满足并不是通过发脾气就可以实现的,而妈妈对我的爱也不是倔强可以换来的。

因此,当家长把孩子任性的情境讲述给我的时候,我非常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孩子们反常的行为,尤其是任性、较劲、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想要引起他人关注,一方面想要满足某方面的需求,一方面还在“考验”家长对他的爱。所以,我建议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倔脾气时,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看他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可以尝试冷处理的方法,而所谓的冷处理并不是不过问、不理睬孩子,而是面对孩子的哭闹不慌不急,保持冷静,心里要有明确的原则和目标,不要被孩子的“不依不饶”乱了阵脚。当然,有些孩子在发脾气时会采取自虐、攻击、孤僻、逆反等较极端的方式,那么家长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先让孩子发泄,但不要远离孩子,最好能让孩子看得见你,因为他始终想要吸引你的注意。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心理的变化,他的关注点会渐渐从某一物或某一事上转移到对家长的爱的质疑和渴望上,那么伴随着他的失落和委屈,这时候家长再去亲近他、安抚他,比如对他说“妈妈很爱你,看到你这样子,妈妈很难过,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之类的话,便可以使孩子重新感到归属与爱,待他情绪稳定后再引导他分辨是非、明确规则,这时的沟通便是有效的。

其实,孩子的心灵是非常单纯的,有时候无理取闹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丝关注,或者证明一些事情。所以我们不妨抓住这个特点,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换位思考,用恰当的方式给予正面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学会分辨是非,学会遵守原则,彻底告别爱发脾气的毛病。

孩子的倔脾气


孩子们上中班啦,学到了不少新知识,长了不少新本领,可是却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的倔脾气和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孩子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行事,家长们忽然觉得对孩子“管”不了,过去常用的一些方法失效了!

这不,今天早上又有一位家长跟我诉说了一件让她头痛的事情:“星期六早晨到了起床的时间,我让她赶紧穿好衣服,否则就不让她吃早餐了。结果,没想到,她竟然和我别着劲儿,愣是一个早上都不穿衣服,早餐也不吃。快到中午了,眼看着她鼻涕直流,我是又心疼又着急,好说歹说,她这才穿好衣服。她这倔脾气可真让我头痛啊!”听着家长的诉说,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历。

有一年夏天,我因为不爱吃饭而发起了小脾气,可是妈妈这次竟然对我不理不睬,我一气之下就跑到外面淋雨。心想:“这下妈妈该来哄我了吧?”于是,我就耐心地站在大雨中等待妈妈的出现。可是,过了很长时间妈妈始终没有出来哄我,我开始有些急了:“难道妈妈不知道外面下雨吗?”我哭得更凶了,妈妈还是不理我,我有些失望甚至有些恼火了:“哼!妈妈不爱我了!”于是,我干脆停止哭闹,立下决心坚守阵地,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向妈妈低头认错!雨越下越大,我的决心也跟着越来越坚定:“妈妈不出现,我一定不主动进去,决不认输!”

过了很久很久,我的心情开始由失落转而讨厌起妈妈来:“呜……我是个没有人疼的小孩子,呜……”没想到,这么一说,妈妈却突然冲出来,把我拖进了家,然后,狠狠地对我说:“外面雨那么大,你不知道吗?你都不懂得爱自己,叫妈妈怎么爱你?”说完,不再理我。我第一次看到妈妈这么生气,这么伤心,于是也不敢再轻举妄动。我开始觉得羞愧,自己乖乖去吃饭了,以后,再也不敢随便跟妈妈发脾气了。

我发脾气,最初只是为了满足挑食的需要;但是面对妈妈的冷落,我却无法接纳,更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怀疑妈妈的爱,于是开始大肆宣泄内心的不满与委屈。当妈妈拉我的那一瞬间,我内心的忧虑一下子就被打消了,突然有种被关爱被呵护的感觉。我明白了想要得到某种满足并不是通过发脾气就可以实现的,而妈妈对我的爱也不是倔强可以换来的。

因此,当家长把孩子任性的情境讲述给我的时候,我非常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孩子们反常的行为,尤其是任性、较劲、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想要引起他人关注,一方面想要满足某方面的需求,一方面还在“考验”家长对他的爱。所以,我建议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倔脾气时,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看他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可以尝试冷处理的方法,而所谓的冷处理并不是不过问、不理睬孩子,而是面对孩子的哭闹不慌不急,保持冷静,心里要有明确的原则和目标,不要被孩子的“不依不饶”乱了阵脚。当然,有些孩子在发脾气时会采取自虐、攻击、孤僻、逆反等较极端的方式,那么家长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先让孩子发泄,但不要远离孩子,最好能让孩子看得见你,因为他始终想要吸引你的注意。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心理的变化,他的关注点会渐渐从某一物或某一事上转移到对家长的爱的质疑和渴望上,那么伴随着他的失落和委屈,这时候家长再去亲近他、安抚他,比如对他说“妈妈很爱你,看到你这样子,妈妈很难过,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之类的话,便可以使孩子重新感到归属与爱,待他情绪稳定后再引导他分辨是非、明确规则,这时的沟通便是有效的。

其实,孩子的心灵是非常单纯的,有时候无理取闹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丝关注,或者证明一些事情。所以我们不妨抓住这个特点,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换位思考,用恰当的方式给予正面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学会分辨是非,学会遵守原则,彻底告别爱发脾气的毛病。

教育随笔:改掉孩子的坏脾气


教育随笔:改掉孩子的坏脾气

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是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的表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教育幼儿改掉坏脾气是必须上好的一堂课。

孩子在入园前,经常会通过发脾气来要挟大人,以此满足自己的心愿,长此以往,有些孩子被宠坏了。坏脾气会阻碍到孩子获得知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并严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孩子入园后改掉坏脾气,培养好习惯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任。

在我从教几年的时间里,对于改掉孩子的坏脾气,有点滴收获,这里我浅谈我的五种方法:

第一步:用显明的科学图片,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不讨人喜欢。在平时教学中,制作一些幻灯片。比如分别制作一副笑咪咪的妈妈和怒发冲冠的卡通妈妈图片,让孩子自己比较喜欢哪个,孩子在比较过程中就明白了,发坏脾气的样子难看,不讨人喜欢的。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

第二:用温和的模式,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找快乐的事,把它变成小小的心愿,动手折叠成小星星储藏起来,看谁储的多,时不时的拿出来看看,彼此交流的说一说,让孩子从小就生长在有良知有善心的爱河里。

第三:结合家长,家园互动及时的给以表扬和鼓励。

第四:用讲故事教孩子学就会控制发坏脾气的方法。

第五: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明白坏脾气的危害有多大。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更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坚实基础。让孩子该掉自己的坏脾气,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堂课。

教育随笔:面对不愿开口的孩子


1.问题的提出:

上午第一节是语言活动《鸟窝》,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请幼儿根据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猜测故事发展情节,并小组讨论一下,谁的猜想最有道理?本以为这是一个很好讨论的问题,小朋友们肯定会讨论得非常热烈,但结果却让我非常失望。除了平时那几个比较活跃的小朋友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外,有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发言,有的组内成员甚至还在相互推辞:“你说,你说哉!”我有些不理解,为什么下课时唧唧喳喳,有着说不完话的小朋友上课时却不愿意发言呢?

2.问题的症结:

针对这个情况,每次请小组讨论时,我都悄悄地进行观察,但不参与他们的讨论。经过几次观察,发现造成幼儿不愿意讨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幼儿对于老师布置的话题不感兴趣,没有讨论的欲望,个别幼儿开始扯其它方面的话题,把要讨论的话题远远抛到一边去了。第二,有部分幼儿平时就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是请他们在小组内小范围的讨论,但是他们也不太愿意在小组面前发表意见。第三,有些幼儿平时上课就比较懒散,他们思维不积极,不愿意动脑筋想问题,参加集体讨论时,总是喜欢当观众,既不乱说话也不发表意见。第四,在使用“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前,有很多时候都是以我们老师讲解为主,幼儿只要能定神地跟在老师的思路后面学习,每堂课由于时间有限,每次只能请少部分的小朋友回答问题,大部分小朋友都没有机会回答问题,这就让不少小朋友有了上课不发言的“习惯”。因此就出现了上课时有部分小朋友一直都处于沉默状态,只有组内一两个比较活跃的小朋友在唱独角戏,每次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时,都是那一两个孩子的想法和见解。

3.解决问题的策略:

所谓的“讨论”,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就某一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而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转移的,组织能力又有限,那么如何让那些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孩子积极参加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促进自我和群体的发展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积极参加讨论的意识、兴趣、能力,甚至使之成为一种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的讨论才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也才真正达到了活动单里所说的学生自己学习的目的。于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了以下一些调整:

①座位安排强弱搭配

在位置的安排上,我们取消了以前按照男孩、女孩搭配坐的习惯,而是根据幼儿的能力进行分组,4-5个小朋友为一组,这一组里有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有数学逻辑思维比较强的,也有画画能力比较强的,这样有利于他们上每一个领域课的时候,每一组都有这一领域的强者,有利于活动的开展,然后每一组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再进行具体的分工,语言小组长、数学小组长、美术小组长,每一组组织能力最强的为这一组的常规组长,常规组长要负责这一组的全面工作,每次讨论的时候要督促组内每一个组员都要参与讨论,不管说多说少,每一个小朋友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话题讨论由易到难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适应这个模式,刚开始,我们不是就某个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而是利用一些空余的时间就一些简单的话题,让他们进行叙述,如周一早上来幼儿园后,利用晨间谈话时间,我会让他们每个人说一说,星期天在家里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或者到哪里去玩了等等这些没有难度的话题,让他们轮流说一说,养成别人在说的时候,自己要学会安静地倾听,而且自己也要学会用比较完整、清楚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幼儿轮流说的时候,老师还要提醒他们小组之间不要相互干扰,一组的幼儿尽量围在一起说,不要太分散,这样音量就不会很大,小组跟小组之间也就不会相互有噪音干扰。为了检验小朋友之间讨论时同伴是否认真听了,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会进行抽查,如请某一组的某个孩子说一说,他们一组其他小朋友说了什么?对于那些回答比较正确的幼儿我会及时进行奖励,如一朵笑脸花或者是一个小奖品等。刚开始,我是有目的的布置一些话题让他们进行讨论,过了一段时间,当孩子讨论起来已经有模有样了时,我就开始放手,让每一组的组长每天就一个话题,组织本小组的幼儿进行讨论,然后,会轮流请小组内的其他成员来进行介绍,如: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某某某觉得怎么样,而某某某却觉得是那样的等等,对于那些讨论得比较好的小组,我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给这一组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发一朵小红花,或者是奖励他们多玩一次活动区等等。有些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显得有些胆怯,不好意思,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锻炼后,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组内的讨论中渐渐活跃起来,而且由于组和组之间有竞争,有比较,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孩子的好胜心理非常强,都想让自己组获胜,所以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这种不经意的训练中,懒散的孩子被吸引过来了,胆小的孩子也被感染了,都积极地投入到小组的讨论中去了。

③“舵手”轮流,辅导在先

如果把学习小组比喻成一艘前行的大船,那么,常规组长自然就是这艘船上把握航行方向的“舵手”。他们是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管理者,他们的能力水平决定着所在小组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活动单导学”中发现有孩子不愿意说话时,我就有计划、有目的对常规组长就这一方面(如何让每个小朋友都围绕话题发言)进行了相关的辅导。第一批尝试从能力强的孩子开始,就组长的职能、公平和具体的组织方法进行了具体指导。这些常规组长在后来的实践中逐渐熟悉和完善了这些技能,在组内讨论时,鼓励每个同伴,尤其是不愿意发言的孩子发言,要求所有小组成员认真倾听,真正让每个孩子有了说的意识、机会,并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

在幼儿都适应了这种讨论模式,养成了每一次、每一节活动都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的好习惯以后,我们对每一组的组长也会进行不定期的更换,让每一组的每一个孩子都轮流当上组长(原来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孩子也不例外),负责这一组孩子的讨论,由于肩负了组长这一神圣的责任,所有的小朋友都非常积极,也非常乐意地投入到讨论当中去。

4.问题解决后的反思:

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和探索,小朋友活动时讨论意识、兴趣、能力变强了,课堂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善,变得非常活跃。看着孩子们讨论时那一本正经的样,听着那些平时不怎么愿意发言的孩子的精彩对话,我都会忍不住偷偷乐。由此,我深深感触到: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只是我们没有去挖掘、发现他。这次通过“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如何引导孩子“讨论”这一方面的小小尝试,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可喜的变化,原来每个孩子都是能在集体面前大方地表达的,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每个人都创造机会。期待“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幼教随笔:面对不愿开口的孩子


渐渐地,赵飞燕不管在同伴面前,还是在老师面前,话语多了起来,这使她拥有了一切成功、一份自信。

赵飞燕是我们班一位不爱讲话的小女孩,你跟她说话,她总是先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不会开口的。但是他自尊心很强,每次手工制作和计算作业她总是又快又好,常常会令同伴们羡慕不己。这么一位聪明的小女孩,常常令他母亲“头疼”,“疼”的原因是她不愿多讲。据我观察发现,赵飞燕和小朋友还是有话说的。为了鼓励赵飞燕愿说乐说,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她:

一、日常生活中多与她讲话

我随时跟赵飞燕交谈,让她感受到老师与她是平等的,消除不必要的敬畏感。到幼儿园问她看到些什么有趣的......总之,只要和她在一起,我就尽量和她讲话。

二、巧妙运用角色游戏,让她愿讲

赵飞燕记忆力很好,故事听过一遍就基本会讲了,我便让她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有意识的安排需要大声讲述的角色,如“狐狸”“大象”“黑熊”等。慢慢地她不仅愿意扮演角色,而且还愿意单独讲述故事内容。为了巩固成果,我还同赵飞燕妈妈商量好,让她回家记录赵飞燕所讲的故事。

三、美术活动中让她乐讲

记得有一次手工活动“折花篮”我先让幼儿尝试自己看图示折纸,打算不会折的地方再讲解。没想到赵飞燕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作品,她高兴的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折好了”。我想:不如由她来介绍折法,这是锻炼她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时机呀!于是我让大家停下来说:“小朋友,今天我们请赵飞燕来做老师,讲解折花篮的方法,好吗?”开始赵飞燕有些紧张。我便亲切的走过去牵着她的小手,并轻声的鼓励说:“老师这个地方折的还不如你折的好呢,你来帮帮老师好吗?”听我这么说,赵飞燕爽快的答应了。我给了她一张纸,她就边折边讲了起来,开始声音很轻,在我信任的目光中她越讲越响亮,讲完后我示意大家拍手表扬,赵飞燕开心的笑了,说:“谢谢大家。”

渐渐地,赵飞燕不管在同伴面前,还是在老师面前,话语多了起来,这使她拥有了一切成功、一份自信。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如何面对新入园孩子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如何面对新入园孩子

对于任何人来说,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要感到一些陌生、无助,那么,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哭——孩子特有的能力。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依靠、没有安全感时,他们必然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恼直至放声痛哭。

综上所述,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让他们尽量缩短哭闹时间,以尽快进行正常活动。目前,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即如何让新入园幼儿不哭闹或者少哭闹。那么,我想只要做好以下四点,问题就简单许多了:

首先,整体环境。当幼儿进入到某一个活动室时,需要有一个非常舒服的视觉冲击,包括室内环境和三位老师的表现以及小朋友们的情绪等。幼儿进入活动室看到比较舒适的环境在心里会放松些,加上老师们热情接待(面带微笑),和蔼的语气,再有小朋友们的开心、放松等表情无疑都会给幼儿带来一些宽松的氛围,为新生入园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每个人心中在每个时期都会有崇拜者和信服者。作为幼儿就更不例外了,甚至他们会出现多个崇拜者。因此,我们要想风调雨顺、一呼百应,必须要成为孩子们的信服者包括:

一、对他们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二、讲一些他们所感兴趣的故事或者做一些能够吸引他们的动作等;三、带领老孩字表演一些律动、英文数来宝等。

再次是从培养幼儿角度出发。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当其在课堂上看到别的幼儿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在生活上各项事宜都不知所措时,无疑会有些自卑。这时就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神去发现他们,同时对其加以关注。

最后一点是食品的安抚。“民以食为天”,绝大多数幼儿都是比较喜欢吃的,那么我们教师为什么不能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弱点来改变他们的某些行为呢?

温馨提示:切记保证新入园幼儿充足的饮水量。

教育随笔:改掉孩子爱哭闹的坏脾气


教育随笔:改掉孩子爱哭闹的坏脾气

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由于骄惯等原因,动不动就哭,为一点小事就哭个没完,往往搞得父母、长辈手足无措、心烦意乱。动不动哭,掉眼泪是孩子性格懦弱的一种表现,不利于他们自信和坚强个性的养成。我们应该想办法改掉孩子爱哭的不良习惯。

要改变孩子爱哭得习惯,一是让他知道哭并不能产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要达到这个目标,父母首先要检讨自己对孩子哭的反应。当孩子有问题时,不要一听见他的哭声就紧张地回应他,而要让他先停止哭,把问题说出来。

训练他不要每一次有事都只以哭声来表达不满,同时要给予他充分的时间去平复情绪。二是当孩子一不如意就哭起来的时候,决不能因此而照他的意思去做,因为他们会以这种方式要求父母为他做事或得到一些东西。反之,如果知道孩子是有目的而哭,父母应立即走开,不理会他。

在平时,父母对于孩子的任何问题,都要认真回答,让他们学习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意见,不必每一次都要哭。我们只有坚定自己的立场,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孩子的哭闹让步,让他知道哭泣并不能为他带来他想要的东西。我们要称赞一些他认识的不爱哭的孩子,并鼓励他向这些孩子学习。偶有不如意却没有哭的话,就及时夸奖他有进步了,给他一些口头称赞、一个拥抱或一个亲吻等。

如果父母能坚持以上的方法,不向孩子的哭闹让步,逐渐的他将会停止以哭泣来威胁你。对于因为缺乏自信或性格懦弱的孩子,必须多给他鼓励,让他尝试自己去处理一些问题,不要凡事都要求得到别人的帮忙。懦弱的孩子,大半是因为父母溺爱造成的,所以必须多给孩子自己去面对难题的机会,不要凡事都替他去做。还要让他多与其他孩子接触,学习如何与人相处,逐渐把胆量壮大起来。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掌握好具体的方法,帮助孩子改变,让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


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

本班的墨子是一位调皮、聪明的孩子。可是他每天不捣蛋就不行,每天下课后都要跟一些男孩子打闹,有时别人没动它或者不小心碰到他了,他就脾气暴躁地回打别人。

有一次,我在睡觉房跟墨子说话,无意间碰到他,他就回头说:“你干嘛打我?”会动了一下我就走掉了。自从这件事后我在想如何帮助他控制自己的脾性。

1.马上解决。对于他的行为,有时没有及时解决,就会造成幼儿对事情的不重视,并会重蹈覆辙!教师应该在事发时就对他的行为进行处理。

2.表扬和鼓励。在他不发脾气时表扬他,但要注意方式。例如:你能安安静静地......我真高兴。在幼儿碰到这种事情时,要关注他,不能置之不理。

以上两点是老师如何来改善幼儿的方法,后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沟通,给墨子的家长提供了一些改善的建议。建议如下:

1.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父母应先改变自己。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行为的办法。

2.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3.合理的管束。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

4.接纳、确认孩子的各种情绪(特别是消极情绪。当父母否认孩的感觉时,孩子觉得他的不到理解。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他的感觉舒畅了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因为孩子是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

5.让孩子的爸爸发挥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爸爸不仅是一个监督者,更需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在近期表现中,通过老师的教育方式与家园互动与积极配合下,墨子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变,从开始的暴躁转变成偶尔性,这是孩子性格的转变,相信在之后的改善中,墨子会掌控好自己的脾性。

喜欢《幼儿园教师随笔:面对孩子的倔脾气》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育随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