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会儿歌的基础上,发散思维

04-16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教育笔记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在学会儿歌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周我们继续围绕主题《颜色躲猫猫》,学习了《贪吃的变色龙》(语言)、《彩色世界真奇妙》(音乐)、《颜色在说话》(社会)、绕口令《猫戴帽》等,孩子们在说一说、看一看、玩一玩中,认识各种各样的颜色,知道颜色代表的意义,感知色彩绚丽的世界。下午领域活动内容也很丰富,语言《蜗牛画树》、音乐《秋天》、美术《娃娃的花衣服》。周四的家长开放日总体来说效果还是不错,只是个别孩子特别依恋家长,其他孩子表现不错哦!

第一个语言活动《拉小车》主要目标是让孩子学念儿歌,并进行初步的仿编,同时了解食物与动物的配对关系,是一个集语言与科学于一体的活动。孩子们表现积极,在学会儿歌的基础上,发散思维

,创编了很多内容,值得表扬。而接下来的数学活动《几何图形》是一个复习活动,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颜色、组合,并请孩子说一说、粘一粘、做一做。也许,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不够专心,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比较兴奋,孩子的目光总是转向家长,平时表现比开放日的表现要好;第二,有些孩子是一个常态表现,说明你的孩子确实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表达表现不主动积极的状态,这需要调整,适当的采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同时该批评的,要支出。希望在我们家园配合下,孩子有更好的表现。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再哭一会儿吧


子硕是性格有些内向的小朋友,今天早晨来园时,子硕在我的劝说下好不容易离开了爷爷的怀抱,但还是一个劲地哭泣,我轻轻地为他擦去泪水说:“硕硕,下午爷爷就会来接你的,你不要急,乖,别哭了。”尽管我好话说尽,但还是无济于事。我想起孩子的焦虑情绪是需要通过某些途径来发泄转移的,如果一味地劝说“不要哭,不要哭”,他们只会哭得更厉害。如果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适合的方式来发泄,过后他们就会平静下来。于是我对他说:“硕硕,你是想妈妈才哭的,是吧?”他马上点点头。接着,我又帮他擦眼泪说:“你觉得哭出来舒服一点是吗?”他又点点头,“你想哭就再哭一会儿吧,等你哭完了,叫我一声‘刘老师,早上好,好吗?”听完这番话,硕硕转过头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哭声明显比刚才小了,情绪也有所好转。然后我带他走到娃娃家,说:“娃娃家里有些什么东西啊?”他用手指了指娃娃、煤气灶等,此时他已经不哭了。为了分散他的注意,我顺手拿出一个碗和一个调羹说:“现在你一起和老师来给娃娃喂饭好吗?”大概过了五分钟,他很高兴地叫我:“刘老师,早上好。”然后便和大家一起去玩了。用传统的眼光看,老师似乎只有让孩子不哭,才算有本事。事实上,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才是最要紧的。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我既以老师的身份去观察她,又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聊天,引导他适应环境,同时也不要忘记对他提出要求——请他哭完再向老师问好。我想这对幼儿来说应该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法。

幼教随笔:面对挑战,自由发散


面对挑战,自由发散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设计了第一环节,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门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知“形、体、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当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让我惊喜,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阮鸿飞已经把薯片筒等立在桌上摆好了。他现在对于如何把圆形光盘立起来很感兴趣。他捏起关盘的一边试图让光盘立稳,可是一松手,又倒了。如此几次之后还是没成功。突然飞飞光盘倒下来旋转时的样子找到了灵感。他想旋转硬币一样把圆盘转了起来。“看呀!陈老师,我把他立起来了!”方玮威则把一张硬的卡片圆形纸夹在了两个瓶子之间,拍拍手说“我也把圆形里起来了!”其他的还也对于圆柱体、球体等东西的站立无动于衷,一心在钻研尝试如何让平面的圆形物体立起来,个个都很专注。我知道我在操作前提要求时犯了一个要求不具体的错误。应该是如何让它们独立地长时间的立起来。这样孩子们会顺利照着我的目标发现形体的不同。可是这不也是我们老师的一种思维定势吗?我们习惯了把门向里推,习惯了从左向右看书,习惯了把苹果立着对切,习惯了圆形的西瓜,方形的报纸。这是一种常识,但也正是这些阻止了我们的想象空间。而孩子不同,他们正是因为“无知”,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正是因为知道的少,才会多角度的提问,思考。我们要培养的创造性人才,可是我们已经无意识的抹煞了孩子大胆想象的空间,剥夺了还自由创造的机会。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有更多的思索。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同时我们有时太低估了孩子,不敢或不知怎样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的活动的。这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有更多的成功的感觉。在其中也会得到多方面发展,而是我们教师或家长想象不到的。在以后的一些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能得到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选择合适的儿歌内容(庆祝六一的儿歌)


我们班的特色活动是童谣,每个星期都会学一首新的儿歌。儿童节快要来了,这个星期我们学了一首关于庆祝六一的儿歌,学习前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孩子们都知道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我问儿童节是谁的节日,他们都回答我是宝宝们的节日,可见他们平时对儿童节也是有一定的经验的。接着我问:儿童节可以怎么样来庆祝呢?这回把他们问倒了一大片,只有一个孩子说:可以请爸爸妈妈送礼物给我,还可以带着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其实是爸爸妈妈带他出去玩)。

正因为大多数孩子都不知道怎么样来庆祝儿童节,多以当我说有一首儿歌里说了可以怎么样来庆祝

,你们愿意听一听吗的时候,孩子们都很认真的看着我,仔细的听我念儿歌。孩子的好奇心非常的强烈,他们每个人对未知的领域独都渴望想去探索一下。听完一遍以后我再提问,有的孩子马上就能把问题的答案找到,但是有的孩子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他们主动邀请我再念一遍儿歌,念的过程中有孩子已经在跟着我一起念了。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顺其自然的学习了儿歌。孩子对感兴趣的东西,总是学的特别认真。但是只念一遍就能学会的孩子并不多,那怎么样才能让学会的孩子学的更好,没学会的孩子又不会觉得无聊呢?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念儿歌,孩子们在比赛的过程中非常开心的学会了儿歌,还很主动的问我,能不能把儿歌的内容发到爸爸妈妈的手机上,我回家也想念。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与句子优美比较抽象的儿歌相比,孩子们对有内容的儿歌更感兴趣,我想这跟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他们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的事物不适合他们,所以在以后选择儿歌内容的时候,应该要找一些有具体内容的,这样不仅学学到了相关的知识,还能增强孩子继续学习儿歌的兴趣,一举两得。

幼教随笔:幼儿活动的基础


经过不断的练习,夏熙博慢慢变得勇敢了。同时我们也发现不断的练习可以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

一、经验幼儿活动的基础

今天我将继续主题活动: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昨天的制作,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材料方面,我比昨天准备的更充分了。

早晨,小朋友一入园就投入到一种“紧张的工作”中。他们完全凭借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制作,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他们做起来得心应手。他们有的正在认真的画;有的正在认真的剪;有的正在一起讨论怎样装饰,怎样摆放这些已做好的材料;有的正在帮助小朋友教她如何折花……虽然今天的制作过程也出现了问题,但一经解决他们马上又会重新投入“工作”。看着小朋友这样井然有序,回想起昨天:我参与到每一个组,对每一个小朋友都进行一些引导,然后一个一个的回答他们的问题。相比之下,今天的小朋友似乎更“成熟”、更“稳重”。

想着想着……突然觉得教师应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获得一些直接或间接性的经验。以此经验为基础,引导幼儿更有兴趣、更有自信的进行活动。像“小小设计师”这样,我将活动安排成两天,目标重点放在第二天,这样对于小朋友来说,第一天先是适应这个活动,在活动中“练手”,充分理解、知道这个活动的相应的规则和做法。第一次接触小朋友肯定会有许多问题,老师要解答,但要有选择性的解答。留下一部分可以实践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兴趣继续第二天的活动。这样,再进行活动时,幼儿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些印象。这些印象就像小火苗,老师要准备充分的材料作为燃料,撒向小火苗,就会燃起熊熊大火,激发起幼儿的创作思维,将活动过程变得丰富多采。或者将活动提起前渗透到区角活动或谈话活动当中,给幼儿以间接经验。这样再进行

活动时,幼儿会感到这个活动并不陌生,然后带着自信的投入活动。

二、他变得勇敢了

夏熙博一直是班里比较受人瞩目的一个特小朋友,因为他的动作发展不太好,所以在户外集体活动或游戏比赛时我总是降低对他的要求,小朋友也总在这个时候主动的照顾他、帮助他。

一次体育活动时走平衡木,其他小朋友能很迅速的走过平衡木,唯有他紧紧抓住我的手,慢慢的一步一步地向前挪,非常吃力。下午的户外活动时,我便叫过他一起练习走平衡木。

开始时,只要有小朋友碰到或站在平衡木上,他就不敢走不敢动了。紧紧握住我的手,一步一步往前挪。“夏熙博,你要勇敢!别的小朋友能走,你也肯定能行!”我不断给他加油。几分钟后,他拉着我的手来回走了四五次之后,能慢慢的松开我的手了。尝试自己一个人走,虽然慢,但他在努力适应。在松开手走了三次之后,我开始纠正他的脚步。因为还是害怕,所以他的脚还是左脚找右脚,很慢。我提醒他将左右脚交替,并请李奕来示范,他能用很小的步子,但还是需要老师的帮助。我扶着他左右脚交替走了几个来回,进行腿脚的练习,松开手后他能坚持走,虽然看上去还是很吃力,但比起刚开始时他已经进步了很多,而且他不怕累,一遍一遍地进行练习,没有说一句放弃的话。

有一次玩大型玩具时,我和他一起来到大型玩具的最高点。在上的过程中,他的手一直紧紧握着我的手。上去之后我下来了想让他从上面滑下来。但他却跪在那里,手从栏杆里伸出来,叫着我,叫着他的妈妈。“夏熙博,加油!”站在我旁边的王紫怡向上面喊道,小朋友陆陆续续的都过来了,“加油!”“加油!夏熙博”……他不说话了,看着我们,考虑到有可能他会真的害怕或者出现其它状况,我找一个能力强的小朋友上去陪他,和他一起滑下来。他看上去很好,并没有太害怕的表现。我又让他在小朋友的陪伴下滑了几次,效果都比较好,他很高兴,并能邀请我和他一起玩儿。

经过不断的练习,夏熙博慢慢变得勇敢了。同时我们也发现不断的练习可以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

让孩子尽情地"乱"一会儿


让孩子尽情地"乱"一会儿

今天在上主题活动时,我刚在大屏幕上打出一幅老虎的图像,孩子们立即就沸腾起来了,纷纷叫着:“大老虎来了,大老虎来了,大老虎会吃人呀,我们快躲起来吧!”还有的学着老虎的声音、模仿老虎的样子在活动室里走来走去。还有的干脆把自己扮成老虎和另一个老虎打起架来······活动室里俨然成了“野生动物园”

我想了想,决定加入孩子们的模仿中,因为这种模仿正是孩子们的学习机会。几分钟后,孩子们完成了自主活动,情绪自然“降温”。我便顺其自然的继续组织教育活动。

课后我想:如果在这种情况竭力让孩子安静下来,这一课孩子们收到的效果会适得其反,孩子们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让孩子们尽情地“乱”一会儿,正是他们在学习和探索,因为“乱”是孩子们的天性,是他们的年龄特点。

让孩子学会分享

我班的李向辉小朋友是刚从外地转过来的插班生,他是一个漂亮、帅气的小男孩,可他每次来幼儿园都带来一些可爱的小玩具,但是小朋友们想要玩一玩,他却连让碰都不让碰。时间一长,小朋友们也就慢慢的疏远了他。当他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时,小朋友们却开始排斥他。

看到他手里拿着玩具难过的样子,我想: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呢?怎样帮助他尽快的融入集体生活中呢?经过思考,我设计了几个活动:我首先在情景游戏“娃娃家”中请李向辉小朋友当爸爸,激发他照顾别人、为别人着想的愿望。

游戏结束时间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次游戏谁表现的最好呢?孩子们一致认为李向辉小朋友表现得最棒。”为什么是他最棒呢“我问。”因为他会照顾别人了“”因为他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了“”好,我们一起给他鼓掌”

啪啪啪,孩子们一起给他鼓起掌来。

老师的关心是孩子成长的基础


聪聪是幼儿园小二班的孩子,长得白白净净、虎头虎脑的。每天由奶奶接送,而且对他疼爱有加。奶奶每天总是在家把他打扮得漂漂亮亮,脸洗的白白的,然后擦上宝宝霜,闻上去香喷喷的,然后送到幼儿园。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可爱的孩子,刚入园时居然不会说话,所以聪聪又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的家人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心里肯定着急。正常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无论是和同伴交流,还是和大人说话,语言表达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聪聪做不到。他有时嘴里会发出呜里哇啦的声音,不知在讲些什么。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是听不懂别人说话呢?还是耳朵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种种猜测都被否定。这样的孩子小朋友都不愿跟他玩儿,老师们更是对他单看一眼。平时有机会就单独对他进行语言训练,说一些简单的词汇。聪聪说起来虽然很吃力,但还是很努力地。有一次,当他吃力地说出“老师好”时,大家都很高兴,我下意识地在聪聪的脸上吻了一下,匆匆笑了,笑得好开心啊!这是他的进步,也喜欢老师的这个奖励。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呢,渐渐地,聪聪学会了很多词,比如:你好、谢谢、大家好······每当他学会一个词,都会得到老师的吻,这个时候,我发现聪聪是最幸福的了,因为老师的吻是他进步的动力。就这样半年过去了。有一次上音乐课,学的是《颜色朋友在哪里》这首歌,每次学完我都会让所有的孩子上台前来展示,聪聪也不例外。表现好的孩子会得到大家的掌声,还有老师奖励的小粘贴。得到奖励的孩子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轮到聪聪唱了,虽然在说话上匆匆有进步,可唱歌聪聪还是弱项。让我倍感意外的是,匆匆竟然唱的调很准,并且吐字清楚,虽然没有唱完整,但是我觉得他是班里唱的最好的一个。我带头鼓起掌,把小粘贴贴在他的额头上,而且深深地吻了一下他的小脸,老师的每一个吻都代表着他的一次进步,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

在这期间,我们积极和聪聪的家长合作,他的家人从没放弃过对聪聪的培养,家园合作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孩子们现在都愿意和聪聪玩儿,他也渐渐的融入了让这个群体。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家庭的温暖,老师的关心是孩子成长的基础,让我们携起手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学习中成长


今年的小班在新学期伊始的时候,发生了新宝宝爆满的情况。开学一个周之后,两个小班变成了3个,可是新宝宝还在不断增加,此时三个小班变成了4个,我们老贝贝班经历了两次轮回,一直到三月五号才正式稳定下来,有了现在的新贝贝班。生源的大量涌入是多方面的原因,也不乏社会上对我们教学的认可,从某一侧面也看得出家长们观念的改变——希望给孩子们创设更加优越的早期教育环境,可见早期教育引起了家长们的重视,也推动、督促着我们老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稳抓稳打在不断的授课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头脑,接受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教学要与时俱进,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最近,我参加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是利用休息时间忙中偷闲学的,可是我还是发现以前工作中的一些难解的状况,都可以利用理论来解释,甚至指引我们来解决。比如对待三周岁左右的幼儿不能用一些否定的语言,因为孩子们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要做XXX事的真正意思。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发现我在班中越是强调不要咬小朋友,可是还是有几个年龄小的宝宝非要以身试法,(并多表现为不满三周岁的宝宝身上)还有当孩子们听到欢快、轻松的音乐时,或者听到鞭炮声,看到飞进活动室的小麻雀时,我们不应过多的限制他们,而应该停下手中的课,让孩子们去发现,去观察,去想象。我们不是要培养出一个没有声音,规规矩钜,没有想法的“乖宝宝”。而是应该培养一个乐观、豁达、坚强的敢于表达自己奇思妙想的孩子,因为我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给了孩子自由和想象的空间。从而顺应了孩子的生理特点、发展需要……怎样驾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怎样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怎样把握好严厉和民主这个“度”我们一直都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当我们做好了这一切的时候,才会向着优秀教师这个目标更前进一步。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更加端正了自己工作的方向,学永无止境。更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日积月累,并做到多观察,总结、反思。我想这样才是自我提升的一种途径。

儿歌教育的有效方法


-->

中华民族的民间儿歌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当“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人们在《诗经》里唱着“心之忧矣,我歌且谣”的时候,儿歌就翩然伴随而生。儿歌以其灵动的想象力、丰沛的游戏精神为幼儿构筑起一方快乐的天空。它对于扩大幼儿知识面、培养能力、熏陶情感、启迪美感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今天的幼儿来说,它还是一座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作为幼儿语言教育内容之一——儿歌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没有音乐表演的欢乐场面,也没有美术教学的操作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幼儿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被动的现象,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何提高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呢?这是值得一线教师探讨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一、内容激趣

“教育应以幼儿发展为根本,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学习儿歌,应该从一些幼儿所熟悉的、接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民间儿歌人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以《金钩钩》为例,儿歌语句简短,内容反映的是幼儿生活中互相帮忙的情景,体现了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幼儿因有生活经验而学习兴趣倍增。还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喜爱的有关动物的民间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等。

二、语言激趣

在儿歌教学中,欲让幼儿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教师就要有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心理学博士郑淑杰在《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世界》一文中说道:“情感对幼儿的活动具有动力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带动幼儿进入儿歌世界。

教育笔记《在学会儿歌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儿歌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