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育儿知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言传身教”,意思是,父母们既要用言语来教导,又要用行动来示范,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莫大的影响。父母的这些坏习惯会对孩子产生很深的负面影响,赶紧改掉!
1、没事就玩手机
关于孩子和手机的问题,大多数家庭都不能处理的很好。我们都清楚,手机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用品,我们离不开它,也无法保证孩子能生活在一个无手机的环境里。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天内超过6个小时对着手机,对身体健康是没好处的。反省一下自己用手机的习惯,如果你每隔几分钟就必须看看手机,那么当你的孩子玩手机时,你很难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机,因为你自己也做不到。
2、在孩子面前抱怨他人
孩子的性格通常都是天真直率的,他的模仿、记忆能力很强,会记住很多我们说过的话。如果我们当着孩子的面抱怨别人,说别人的坏话,都会误导孩子,让他以错误的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无意识的搬弄是非。
另外,在孩子面前抱怨,会让孩子充满了负能量,会让他也过得不快活,觉得生活一团糟。
3、整天看电视
有些妈妈喜欢看电视,一部电视剧追好多天,电视机一开就是半天,声音开得很大,觉得家里也显得热闹些。
看电视是很多现代人放松身心的娱乐方式,不少人一下班或是假日休闲时,就守候在电视机旁。大人们看,小孩也就跟着看,但是长期看电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孩子的自制力不强,很容易沉迷于电视。这样会损害发育中的孩子视力,也会让孩子失去与同伴玩耍的时间,失去许多户外活动的机会。
4、睡得晚
前不久,人民日报就孩子睡眠不足的问题发表了专题报道,孩子作业多,往往十一点左右才能做完作业,第二天又要早起去学校,睡眠时间往往不足八个小时。所以,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应该是每一位做父母的都要去做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家长们有熬到半夜才睡的习惯,那真是给了孩子坏影响。孩子自制力不强,耳濡目染之下,也不愿意早睡,既耽误了学习,也影响了身体发育,会让孩子长不高。做父母的想管教孩子,可你自己都没有早睡的习惯,你怎么去要求孩子?
5、偏食
成人也会有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偏爱某些食物,或者坚决不吃某种食物。如有人不吃洋葱,有人讨厌榴莲,有人口味较重,有人喜欢吃辣……
在要求孩子不能偏食、必须什么都吃的情况下,你的这些行为怎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照你的话去做?本身有偏食习惯的家长不仅不能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孩子也会纳闷:“为什么妈妈叫我不要偏食,可是她却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于是他也会坚决地表示他也不要吃他不喜欢的东西。
其实,孩子的饮食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但也不能强迫孩子吃某些他实在不愿意吃的食物。家长在孩子的面前应该尽量表现得“吃嘛嘛香”,不要让孩子察觉到自己对某类食物的喜恶。
6、在孩子面前吵架
在孩子面前吵架是最恶劣的行为,没有之一!
在经常吵架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不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行为举止上,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情绪容易激动、缺乏安全感、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有人际交往障碍等。而最可怕的是,我们在孩子面前争吵,有时甚至会让孩子产生轻生的念头。
夫妻之间,彼此要多一点理解和包容,多从自身找原因,这不仅是为了孩子好,也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幸福。就算有了问题,夫妻俩也要避开孩子解决,以免给孩子造成紧张感,更不能把孩子当成出气筒。一旦在孩子面前争吵了,我们都应该立即停止这种伤害孩子的行为,然后把孩子抱进怀里,抚摸他,安慰他,对他笑一笑,会对孩子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
小班1月育儿知识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关系以及认知水平有限,在语言表达上多数不完整,在语言表达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匮乏。3~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为了消除新入园小班孩子的恐惧和陌生感,利用多种途径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
一、教会幼儿正确的交往方式,在主动交往之中完善语言的表达能力
小班的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常常是动作多于语言,经常用如撒娇、亲抚老师、攻击小朋友、哭闹等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对孩子贴心关怀,鼓励孩子主动与成人进行交往,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要用规范的语言去和他们交谈,让他们在模仿中及时地修正、补充,从而使语言表达日趋完善。
二、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在主动求知中学习语言
幼儿语言的发展不是单方面的,它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幼儿的知识面越广语言就越丰富。在他们的周围,存在着众多的物体和不断变化的新环境,所有这一切都能够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探求的愿望,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通过引导他们感知观察,或与他们交谈讨论得出结论,一方面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学习语言。
三、利用各种游戏活动为幼儿创造语言实践的最佳时机
以语言为主的综合活动是训练幼儿语言发展的又一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巧妙地把语言要求融入有趣的情节之中,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强化语言训练。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为幼儿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成长,从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五月育儿知识:低声教育
低声教育是与教育孩子大声大叫相反的一种教育方式。家长常常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无策,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说服还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如果经常对做错事的孩子高声斥责,不仅收不到效果,反而对孩子的性格成长、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这时候就要考虑改用低声教育的方式了。
低声教育科学依据
心理学家对表达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
这是因为: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
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声责骂孩子,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气,孩子也不服气。
低声调可以赶走愤怒。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静,开口大声责骂的父母,肯定对孩子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低声教育怎么做
批评孩子要降低声调
降低声音不但可以约束自己,控制情绪,也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
孩子也会因此更集中注意力听,觉得自己虽然是在受教育,但是还是蛮被尊重的。
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
对许多父母来讲,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是很难的,因此,说话前请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词,效果会很好。
比如“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初听会觉得很生硬,但过一会儿,孩子很自然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了。
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比如带孩子逛超市,告诉他不要乱动商品,并警告如果违反的后果将是什么。
你要从头到尾贯彻到底,无需大声威胁。
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
就事论事,不要随意发泄对孩子的情绪,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
结语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包括爸爸妈妈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信任,会使孩子产生自信,是他们前进的重要动力。
每一个爸妈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是打骂教育绝对不是最好的办法,一时起到的作用也不会长久。
育儿知识(二)
幼儿园里的磕磕碰碰也是成长
孩子们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他们就会像一匹匹小野马一样,逐渐被幼儿园的新鲜所吸引,他们跑、跳,他们高兴地尖叫,玩的不亦乐乎。但接踵而来的是在所难免的磕磕碰碰,腿上青一块,脸上划一下.…
不同的孩子对身上的伤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孩子年龄小,疼痛神经不是特别发达,转移注意力也快,所以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受伤了;有的孩子绊倒后会使劲的大哭,也许并不疼,但是孩子认为自己摔倒了就是受委屈了;也有的孩子会主动跑过去给老师报告。但是只要不是生气的打闹,这种小伤孩子都会一笑了之……
不同的家长对孩子身上的伤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大部分家长比较通情达理,理解幼儿教师的辛苦,认为这些小磕小碰是在所难免。但是有些家长在孩子受伤后喜欢上演大闹幼儿园的大戏,可是这样做,受伤的不仅是幼儿园和老师,还有我们要努力想要呵护的孩子们,有的家长则开始过分关注孩子的身上有没有受到伤害,甚至把孩子的身体检查一遍又一遍,生怕孩子哪里有点伤。责怪老师,是溺爱孩子的家长们惯用的方法,他们认为孩子磕到摔到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要为孩子负责。
其实,孩子很小的磕碰是很正常的
老师很难时时关注到每个孩子,老师也只能是尽量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空间里活动,并且把孩子受伤的程度降到最轻,幼儿园也为了孩子们减少磕碰现象,做了各种安全措施。可是有的家长就是抓住孩子的伤不放,一味的责备教师…
家长把孩子的磕碰放大化会产生的后果
1、孩子不敢再有大动作的出现,孩子正是骨骼发育的时期,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孩子骨骼的强韧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可是因为家长的过分关注,孩子不再爱动,体质逐渐下降。
2、特别是小班孩子语言沟通能力不强,所以孩子们的友谊都是在玩耍跑跳中获得的,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安全,让孩子失去沟通的机会和玩耍的乐趣,严重的孩子很有可能自闭。
3、过分的责备教师,让教师不敢再让孩子外出大量的活动,孩子们内在的躁动得不到释放,心情会压抑沮丧,越来越消沉。
4、这些磕磕碰碰都是孩子童年的宝贵经历,孩子也会在这些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有害的行为,迅速的成长起来。
所以家长朋友们要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磕碰现象,不要过分夸大,也不要视而不见,为孩子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打好结实的基础。
中班十二月育儿知识
不知不觉中冬季已经悄悄地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的冷,这个时候家长怕冻着孩子,往往不让孩子出屋。这使我们更加怀念阳光明媚的日子,“冬日可爱,夏日可畏”过去一直被人们这样认为,温暖而舒适的感觉总是冬季的阳光才能感觉到的,带着孩子经常到外面晒晒太阳,享受一下那暖暖的阳光,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太阳滋养着万物的生长,人的生活更离不开太阳。冬季的太阳不仅把温暖带给了我们,还对孩子的健康有很多的益处:
维生素D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获得,这也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阳光维生素”既是维生素D,人体皮肤中所含的维生素D3是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转换成维生素D,人体在它帮助下可以摄取和吸收钙、磷,使小朋友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可以预防婴儿软骨病、佝偻病。对大人的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有防止作用。
幼儿多晒太阳可以预防皮肤病。紫外线适当的照射皮肤,可以对皮肤上的细菌有效的进行杀除,对幼儿皮肤的抵抗力也有所增强。
晒太阳还对婴儿的免疫功能有增强的效果、增加吞噬细胞活力。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杀死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
日光也可以调解人体生命节律以及心理方面。人体的血液循环用过晒太阳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也可增强、调节中枢神经,从而使人体感到舒展而舒适。
婴幼儿通过晒太阳,可以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提高造血功能,从而防止贫血。
但是,给幼儿晒太阳也是有讲究的:
由于冬季臭氧层出现季节性薄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加强,易损伤幼儿的身体带。因此在冬季晒太阳的时段也要科学的选择。科学研究表明,在冬季晒太阳有三个时间段比较适合:
上午6~9时为第一阶段,这一时间段以温暖柔和的红外线阳光为主,紫外线相对薄弱。较高的红外线温度,对幼儿的身体主要起温热作用,可使身体发热,对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所促进,可以增强人体活力。
上午9~10时,和下午4~5时分别是第二、三阶段,紫外线中的A光束成分较多是这两个时间段的照射特点,这时对体内“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的储备是最佳时间;同时对肠道钙、磷的吸收还可以促进,有利于促进骨骼正常钙化,增强体质。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