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关注这样的孩子家园合作很重要

05-29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20关注这样的孩子家园合作很重要》,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次在数学活动中幼儿使用幼儿用书时,忽然听到有人向我汇报:“徐老师,徐皓杨请陈陆帮他做作业。”是吗?我赶快过去,一询问,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于是我叮嘱皓杨“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样才能学到本领。”同时对陈陆说:“不能帮他做了,不然他会学不到本领的。”陈陆点点头。于是我又投入到检查孩子们的作业中了,一会儿,又有孩子悄悄地告诉我:“徐皓杨这回请陆昊磊帮忙做,”我偷偷向陆昊磊了解,事情就如小朋友说的那样,顿时我火冒三丈,这人可真是屡教不改,于是我让他过来,站在我旁边,看看班上有哪个孩子的作业是请人代做的,说完后

,我又忙着批改其他孩子的作业了,过了一会儿,我瞄了一眼皓杨,只见他正拿着手中的铅笔作势要往沈思凡的脸上戳去,我吓了一跳,赶忙上前制止他的恶行,批评教育他。到了放学时,我向他奶奶反映了这事,他奶奶很生气,也批评了他。

过了几天,这事我也就忘了,交上来的互动手册上写着“老师,下次皓杨再请人帮助做作业,就让他站墙角好了。”看着这话,我陷入了沉思,难道这样的惩罚就会有效果吗?难道孩子就该这样教育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分析孩子的表现,原因有二:一、家庭环境影响,孩子主要由老人照看,十分的宠爱、迁就,事事包办,因此造成孩子动手能力极差,就拿每回午睡起床时,起床叫个老半天,穿衣的速度也很慢,因此常常是我们老师给予其帮助,因此做作业时也就懒得动手。原因二是孩子可能上课没认真挺烦,故而作业不会做,下次再课堂上给予更多关注,不时提醒他认真听课。至于他欺负别人,这可能与他的品性有关吧,这需要在家园的合作下,好好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其的影响很重要,家长应与孩子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在园我们老师多与他沟通交流,过关注其表现,引导他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想孩子在我们家园双方的耐心教育与努力下,孩子会越来越棒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


是否只有“坏”孩子才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所谓的好孩子并不需要呢?在接触中我们发现,一些“好”孩子不敢将自己的问题袒露出来,他们不想因此破坏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形象,他们活得很累。所以,很多的“好”孩子都成了两面派,表面上乐观快乐,内心深处却悲观孤独。

然而,上述问题被家长和教师忽视了。有很多高学历的父母,总是自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问题。一个高中生曾在来信中说道:父亲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母亲是某公司的副总经理,从小家庭就给了她一种无形的压力,当她转入一所新的重点高中后,因为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环境以及长期以来家庭给她的压力,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然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直到高考前,她的恐惧达到了极点,最后她想到了自杀……幸运的是,这个女孩得救了,但女孩的父母仍没有意识到是他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他们一直认为是孩子太不懂事了,不懂得珍惜生命,不懂得知恩图报。

天下哪有生来就懂事的孩子呢!孩子不仅需要好的朋友、好的老师,更需要好的父母!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要每个父母重视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陶言)

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层面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缺陷。作为父母更是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方法若不得当,将会对孩子今后的人格发展造成伤害。

孩子在入学以前,生理在成长和发育的同时,心理也由幼稚趋向萌芽阶段,人格也缓缓在形成之中,这时正是孩子人格形成最重要的阶段。父母必须付出足够的爱心,耐心引导和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在上学以后,虽然有大半时间在学校,但是也有很长时间过着家庭生活。亲子之间的互动沟通、家庭氛围及生活起居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重要因素。这时,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来做:

1、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

依据人类心理学,任何人人格上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尊重,小孩更是如此。所以父母对于子女的言语,要温和而客气,还有要尽量顾及孩子的颜面,不能有侮辱的口气。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可以践踏孩子的人格,应尽量选择批评和教导,而不是粗暴的处罚。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应该像朋友一样,亲近而无所不谈,彼此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应尽量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相互的谈话中应保持和谐的气氛。只要孩子说出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在作出适当的教育之后,应该加以原谅。父母在孩子犯错以后对孩子的批评或是责罚,点到为止即可。因为过度的责罚,容易导致子女的隐瞒说谎,就此阻断了父母和子女沟通的渠道。

2、父母要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孩子

父母要让子女知道,父母亲是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没有隐瞒的必要,要能够无所不谈,坦然面对。父母要用真诚的行动,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心和关怀。鼓舞的口气、拥抱的行动,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要适时得去安慰和鼓励。当孩子取得成功时,要跟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3、父母要善用教育技巧来引导孩子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最需要父母的指导和爱心。父母应该多看看教育类的书籍或是相关的文章,懂得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技巧,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巧妙的运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父母要腾出一些自己的时间,用爱心去教导孩子,因为孩子的成长和改变,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变化的。父母需要放下自己急躁的内心,耐心的等待就好。

4、父母要给予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

当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由于孩子知识经验的不足,有可能会因为作出错误的决定而导致失败。在这个时候,父母不应该急于责怪孩子,而是应该先和孩子共同找到失败的原因。

所有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一定要让孩子有机会多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增长孩子的见识,积累孩子的经验。因为这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比抽象和空洞的说教更为有用。

有些父母当孩子遇到困难的的时候,就立刻伸手帮孩子去做,代替孩子解决问题。这样做就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不但帮不了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孩子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自己亲身体验,独自解决。而孩子在遭遇失败后的挫折教育,也是孩子在成长中的重要一课。

5、父母要深切了解孩子的需要

孩子内心的需求,必须通过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才能了解,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渠道一定要畅通。父母亲可以在日常中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行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也要经常跟孩子聊天,看看孩子内心都需要什么。这是父母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依据,也是亲子之间联系的纽带。

父母跟孩子沟通时语气要温和,态度却一定要坚定。有时可以尝试像朋友一样的谈话方式,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在跟孩子谈话的过程中,应尽量不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因为这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会使孩子排斥跟父母进一步的沟通。

有时候父母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任务时,孩子会为了逃避负担,向父母讨价还价,要求减少一定的任务量,此刻父母应衡量任务的性质和孩子所能承受的程度。合理得诉求可以接受,但是不合理的要求一定不能让步,以免孩子养成得寸进尺的坏习惯。

6、父母要矫正孩子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

当父母看到孩子的行为违背社会道德和一般行为规范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阻止孩子的行为并且对孩子行为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不良行为逐渐消失。

有些孩子说话常常口无遮拦,话一出口往往会得罪很多人,这种说话太过随意的方式一定要行进纠正。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引导,使其以后的说话显得有分寸,有气质。

当孩子的言行举止表现良好时,父母应及时加以赞扬,这样会使孩子更愿意表现出自己良性的行为,然后通过慢慢的引导,使孩子形成良性的习惯。

7、父母不要强迫孩子进行学习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更加注重孩子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习成为孩子发自内心的需求。而强迫性的学习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除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外,父母自己也应该对孩子做出表率,比如跟孩子一起在图书馆进行阅读。这样收到的效果远超把孩子关到家里学习不许出去的效果。

你对孩子的认定很重要


你对孩子的认定很重要

孩子天生是向上和向善的,要努力将这种认定深入骨髓,当这样做了真的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孩子在我们眼里真的就在往好的方向一点点转变。

原文地址:你对孩子的认定很重要作者:彭顼昕

会写这篇文章,源自《简单父母经》读书会上听到的一位妈妈的很多问题。当时陈湘老师非常详尽的回答了这位妈妈的问题,但坐在那里的我想问这位妈妈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

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这是教养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派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谈具体的做法。

在时下流行的育儿理论和方法体系中,《正面管教》源自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和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的思想。P.E.T.的创始人托马斯戈登,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的弟子,P.E.T.实际上是罗杰斯的思想在亲子领域的一个应用指南。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是: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生而平等,人的价值不因人的成就高低,影响力大小而有不同,人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能力,人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萨提亚的理论最核心的部分是自我价值感,“我是谁”的问题。而华德福则非常感性地把每个孩子看做一个非常崇高的精神生命。我想这些理论和方法体系之所以流行,跟现在社会的价值观变化有关:我们正变得越来越尊重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生命的价值。越来越多的父母相信,孩子跟我们是完全平等的,孩子生来是向上和向善的,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得到无条件的爱和尊重。

这样的话说出来,几乎每个家长都认可,但具体到一件事上就不一定了。在我看来,家长在教养当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痛苦,尤其是遇到自己“不知道怎么就忍不住发火了”“实在忍不住对孩子凶”的时候,就是家长的“认定”出现了偏差。

这些“认定”包括:

1.我如何看待孩子的人性?

2.我如何看待我和孩子的关系?

这些认定会影响到:

1.我对孩子的行为和行为动机的看法和认识。

2.我在这些看法和认识的影响下,会产生的感受。

3.我在这样的感受的驱使下会对孩子做的举动。

举一个例子说明。很多母乳妈妈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孩子长牙期会咬妈妈的乳头。我记得在我的高中时代盛行的辩论赛中,有一个主题是“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的。认同人性本恶的一方把哺乳期的孩子咬妈妈乳头的这个现象归作是人性本恶的标志。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推断。

认定:

1.我的孩子是性恶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不爱我甚至伤害我。

2.因为我的孩子的本性是“恶”的,所以作为父母,我的任务是剔除他人性中“恶”的部分,我是他的监督者。

认定的影响:

1.孩子咬我,是因为他不疼我,不顾我的感受。我是他的妈妈,含辛茹苦地给他哺乳,他还要这样伤害我。

2.为此,我感到愤怒、委屈。

3.在愤怒和委屈的趋势下,我可能停止哺乳,或者打孩子、骂孩子。

如果我们换一个认定。

1.我的孩子是性善的。我的孩子可能做出看似“恶”的行为,但他做这些行为的目的不是伤害我,而是为了发展他自己。

2.因为我的孩子的本性是“善”的,所以作为父母,我的任务是给予他陪伴、支持。我无须评判他。

认定的影响:

1.孩子咬我,是因为他开始长牙了。他有点难受,需要磨牙,同时他也会找机会练习如何使用自己的牙齿。

2.我的身体很疼,但我很开心。在我的辛苦哺乳下,孩子长大了。

3.我非常开心地跟孩子互动,同时平静地告诉孩子,咬得很用力的时候妈妈会疼。我会给孩子准备磨牙辅食,我在孩子咬到我的时候,尽量平静地让孩子的嘴暂时离开我的乳房。

对人性截然不同的认定,会让亲子沟通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

没有人能用一个科学实验来证明“人性”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家长可以学遍所有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用来指导自己对孩子的教养,但逃不掉的终极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孩子?尤其当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首先考验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终极看法:我的孩子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善”的还是“恶”的,我的孩子是不是在积极地成长的?在考验价值的这些时刻,家长最终都要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来做决定。一个认定孩子是“恶意”和“不求上进”的父母,即使用尽了所有的沟通方法,也无法传递给孩子被接纳、被信任的感觉,无法让孩子因为自己的陪伴而感到幸福,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孩子也难以做出父母期待的举动。

心理专家李子勋曾经在《家庭成就孩子》当中,建议家长鼓励孩子做三个“假定”。

1.假定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2.假定人和人之间是友爱、互助的。

3.假定孩子自己是可爱的。

这三个假定指导了我过去三年的父母成长课堂授课和咨询,关于父母应该如何看待孩子,我现在认为,父母需要对孩子有如下认定。

1.认定孩子生来都是向上和向善的。

2.认定孩子即使做了不被认可的行为,孩子这么做也是为了自己的人格成长。

3.认定孩子即使跟父母有冲突和分歧,孩子依旧是爱父母的。

同样,这些认定无法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只是一种认定。但我见过的持有这样的认定的父母,都跟自己的孩子形成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良好关系。这样的父母在教养中少有疑惑、矛盾和纠结,他们能从做父母这件事上真正得到乐趣和幸福的感觉。而且对父母来说,认定自己的孩子是“好”的,也认定了自己是“好”的,在你这样的认定里,父母的自我价值感也能够得到提升,这也会是一种成长。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很重要


一.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

身边动手能力差的孩子比较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氛围:由于动手能力偏弱,在与周围小朋友的交往中感受到不足,孩子内心会非常沮丧。

这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天然比别人差,于是,形成孩子不原意动手做,执行力差,在学习上的体现就是,孩子不爱动手做作业。

而不动手去做,最后会导致孩子看什么都很简单,但自己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这会给孩子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很大的困扰,儿童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克服这一系列的障碍。

二.动手能力的好处

我们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我们人有完整的思维,而思维的发展,是与生活中的语言、动手行为的促进全然分不开。

让小孩子从小动作灵活,为其长大后在掌握各种知识技能中提供有利条件。

可以在孩子小时候就刻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在家务上,玩具手工上都能亲力亲为,小孩子就会变得灵巧,思维更加活跃,日后在面对庞大的体制教育中增加解决问题能力的优势。

三.培养动手能力从哪下手

小丫认为,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其思维也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发展的。

家长可以利用在户外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利用自然环境,多途径、多方式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当然,如果你身处城市之中,平时工作比较忙,陪孩子时间比较少的家长,小丫建议家长可以带小朋友到巧手丫益智手工乐园进行益智玩乐。

巧手丫益智手工乐园专业为3—12岁少儿开设课余健康休闲娱乐场所,致力于为小朋友们打造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艺术天赋!

喜欢《2020关注这样的孩子家园合作很重要》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