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对待孩子,慢一点儿,慢慢来

06-04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家园共育:对待孩子,慢一点儿,慢慢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的慢养

如果家长懒得做饭常带孩子去吃快餐的话,孩子很容易偏爱快餐店里高糖高油高盐的口味,如果经常吃,一旦养成味觉习惯,他会觉得天然的食物没味道,不好吃,不但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影响身体发育。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在孩子的吃上嫌麻烦,应尽量抽出时间自己做饭。现在的人都很忙,所以可以晚上想好第二天该做什么,提前准备。

晚上下班就立即回家,变着花样给孩子搭配营养餐。当你看到孩子吃得很满足,因为营养全面而身体倍棒,就会感觉自己在厨房花费的时间都是值得的。

作息习惯要“慢”养

培养孩子好的作息习惯,在这方面家长要慢慢地引导。

当孩子看动画片看得入迷不想离开时,家长要坐在他身边,和蔼地告诉他:“该休息了。”这时孩子往往会要求再看一会儿,那就跟他约定:“再看5分钟,说到要做到哦!”5分钟后,孩子会遵守约定,主动去睡觉。

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做法要想有成效,需持续一段时间,家长不要因此而着急,要一遍一遍跟孩子重复同样的约定。你要知道,孩子还小,养成好习惯需要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地引导、影响孩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心灵的慢养

爱是需要小火慢炖的,就像在炉子上炖一锅老汤,急躁不得,要沉住气,有耐心。

要包容孩子的懦弱与自私

“不许哭!眼泪擦掉!男子汉有什么好哭的!”有些家长习惯于这样控制孩子的感情,掐断孩子体验自己情绪的机会,让孩子觉得,哭、生气、难过等负面情绪是不对的,这很不恰当。

小孩子会把流血当作一件大事,哪怕手被扎出了一点血,也会哇哇大哭。

这时,家长怎么做呢?

“别哭!这点血算不了什么。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如同你感冒了会流鼻涕一样。”

不管用,仍然哭个不停。

好的,不要着急,继续开导。

“疼,说明你痛感明显,是好事啊!如果被扎了却感觉不到疼,反而是很麻烦的事,说明你的神经系统有问题。别怕,过一会儿就不疼了。”

家长要始终微笑着开导孩子。

或者,当家长自己的手上出血时,可以坦然地让孩子看:“一点也没事,看,有一点疼,但是一会儿就好了。”一次次,孩子就好慢慢知道了出点血并不那么可怕。

尽量不替孩子做决定

每当带孩子去购物,比如买书或买玩具时,小孩都会很磨蹭,很纠结,一个东西拿起又放下,反复多次,决定不了买还是不买。“不着急,慢慢选,我们有时间。”

虽然因此会浪费一个宝贵的上午,但也是为了让孩子学会选择。经常在玩具商店听到有些父母帮孩子做决定:“挑这个!那个玩具质量不好,又贵!”“快点,怎么回事?”

殊不知,家长这样急着替孩子做决定,会影响孩子表达与判断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让孩子逐渐学会选择,并懂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允许孩子受欺负

有的家长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受欺负,总喜欢急着帮孩子解决问题:“谁欺负你了?你怎么不反击,不打他?”

做家长的肯定会心疼,其实孩子的心里更害怕。不要一上来就责备孩子和他的伙伴,而是首先查看他的伤情,认同他的感受。

“疼吧?一定很疼吧?要是疼就放声哭一哭吧!这样会好受点。”

孩子听了,见父母没有责备他的意思,小嘴一瘪真哭起来。而哭过之后,会很快没事,然后与家长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你的孩子会说谎吗,给家长们一点儿建议


说谎在孩子成长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来分析,有一部分孩子说谎是因为患有品行障碍、多动症等疾病,这些孩子的家长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孩子说谎是有意识的,或为了逃避家长与老师的批评与责罚,或为了虚荣心等,这种性质的说谎,必须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孩子说谎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原因也各不相同。首先是家庭的影响。有些父母为使孩子有出息,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要求,孩子为了逃避父母的处罚或为争取父母的表扬,不得不弄虚作假。由于孩子的模仿能力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或承诺没有兑现时,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大人的不诚实做法比比皆是,这些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如学校为了应付上头的检查或为了通过某次评估,一反常态地作秀;有些大人出于虚荣心,经常向别人吹嘘莫须有的事物;或者大人在孩子面前,谈论考试作弊等。第三,跟孩子心理阶段性发展有关。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发育尚未健全,有时,他们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产生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是说谎。最后是孩子通过说谎可以得到利益,逃避责任,或引起注意等,这就诱使了孩子说谎。

当孩子说谎时,家长要正确分析其说谎的心理原因,采取相应可行的政策,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第一、一旦发现孩子说谎,家长或老师不可当众羞辱孩子,不可惩罚,不可过度重视和夸张,更不要“逼”孩子承认自己在说谎,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或给他们造成“负强化”。相反,家长更应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娓娓谈心,注重孩子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找出谎言背后的含义,找出孩子说谎的动机。同时,家长要晓之以理,向孩子说明道理,使孩子懂得为什么不可以说谎。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说谎,孩子越小越容易矫正。

第二、家长要了解孩子,知道孩子愿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了解了孩子的心理与能力,然后因人而异地让他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要消除他说谎的动机,鼓励他诚实地去做。

第三、奖励诚实的行为。对于孩子品德的教育,家长要制定一个准则来要求孩子:实话实说,知错就改。家长要奖励孩子说实话,并让孩子明白,尽管有时实话会马上招致责骂或处罚,但谎言的危害会更大,纸是包不住火的。家长可以利用《狼来了》等故事来教育孩子。

第四、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父母亲和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要想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一定要身体力行。一旦家长说了谎,应对孩子做出解释,并进行自我批评,使孩子认识到说谎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第五,与老师实行互动。家长应该与老师取得联系,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关心孩子在校的表现,可以有效减少孩子的说谎行为。

宝贝,我们一起慢慢来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适合的方式。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是个比较特殊的案例,我只有休息的时候才才出现在他身边,也因此,我很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时间,也希望每一次的陪伴,都能有很高效。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希望孩子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的长大,但这目标实现起来也很难,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尝试,而且很多时候不能马上看到想要的结果。今儿先和分享几点已经可以看的到一些小成果的方法。

首先,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有的优点和缺点,这时候不要揪着他的缺点不放,而是要不断的发现孩子的优点,放大他的优点,寻找到孩子自身的每一次进步,详细的去表扬孩子的优点,终有一天,孩子的改变会让你大吃一惊的。比如我的儿子笑笑,在他小的时候总是我给他讲故事,读故事,每次我邀请他给我讲个故事的时候,他总是会说,妈妈我不记得了,即便认识的字多一些了,自己可以看郑渊洁童话了,也是这样,但我还是经常把的请他给我讲故事的事儿挂在嘴边。

直到今年,孩子才第一次主动给我讲,还是因为希望我陪他一起用橡皮泥捏个飞船,才主动讲了书中描述的赛尔号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真正的主动讲故事是前段时间他听了很久的西游记之后给我讲的三打白骨精,虽然中间出现有漏一句后又补回来的情况,主动分享故事这点做的非常好,就值得表扬的,而且有些地方还能惟妙惟肖的模仿说话的语气,就更是进步。孩子听了很开心,直问,妈妈我给你讲故事你很开心,那我以后还给你讲。其实不论孩子讲的怎样,有主动的意识去做和被动接受比起来就是进步了。降低一下期望,去表扬孩子每一点的进步,会发现孩子更多的美好。

其次,说话要算数,要孩子说话算数,首先咱们自己就要做到,这点做起来很不容易,尤其是开心的时候很容易轻易许诺,所以我们家长和孩子都要量力而为。比如我和孩子爸爸会先看我们自己的时间,再答应孩子假期单独带他出去玩儿一趟,一旦答应了,哪怕时间只有一两天,哪怕我们都需要单独请假,哪怕为了请假要提前赶出很多的工作,也一定要做到。而且答应了是带孩子出去玩儿,就要抛开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和孩子约定事情的时候以身作则。

当然在孩子给我们承诺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他可能存在的困难,比如出门玩1个小时,那就要提前告诉孩子,妈妈会在时间快到的时候提醒你,时间到了,咱们即使还想和小朋友玩儿,不能继续玩的时候即使不开心也要回家的,而且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要坚持约定好的承诺,不能孩子一撒娇就妥协了,这样孩子才能知道爸爸妈妈是言出必行说话算数的,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说话算数了,这样也有利于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再次就是辅导孩子学习,为什么我不说辅导孩子功课呢?因为每周我陪孩子做的只有假期的作业,样本不够。而功课不会做,我习惯告诉孩子功课不懂就要问老师,主动问老师。因此我辅导孩子学习更多的就是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比如好的学习能力之一就是阅读能力,要有阅读能力首先就要让孩子喜欢上看书,但很多小朋友并不喜欢看书,那怎么办呢?孩子天生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可以从故事入手,不会讲故事,会读故事就好,孩子听的多了,就会愿意看,慢慢的阅读能力就能提升了,我想不论是语文以后的阅读还是数学的题目理解都是需要阅读能力的。

还有一个好的学习能力就是专注力,有的小朋友写作业的时候会边玩儿边写,就是专注力比较差了,但实际上这点怨不得孩子,是我们做家长的原因,因为但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那一定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一件事的或玩个游戏的时候经常被我们打断的。比如要吃饭了,孩子还在玩乐高,很多家长就会不停的喊吃饭啦,快来吃饭,但之前却并未和孩子约定时间,孩子总是被打断,时间一长专注力就会比较差了。但如果现在孩子已经有这样的情况了,就更不能急,要一点的调整,从每一件孩子做的事情调整,坚持下去才会改观。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孩子就不可能脱离群体,所以和小朋友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但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往比成人的交往更纯粹,开心就是开心,不高兴就是不高兴。孩子们有自己的方式,只要没有危险,我比较习惯让孩子去自己解决,之后再帮他分析怎样的方式是比较好的,怎样是不好的,希望他下次可以进步,把那个不好的减少一点儿。

最后,在孩子的教育中一定要告诉孩子你爱他,很多家长是不习惯对孩子说妈妈爱你,爸爸爱你的,其实这是个成本很低又能增进亲子关系的小办法,可以灵活使用。比如孩子犯错了,批评了他做错的地方之后,告诉他妈妈爱你,就是在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会因为批评了你就不爱你了,让孩子知道咱们批评他是因为做错的事情。有爱包围的孩子才更能身心健康。

总的来说关于孩子的教育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没有立竿见影,只有潜移默化,就是一句话--宝贝,我们一起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平等的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龙应台是台湾著名作家,她的著作很多《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等一些较有影响力,最近,刚刚读完《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感触颇多。

《孩子你慢慢来》写到“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对龙应台而言做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女人一生当中的重量是何等的重!

书中以第三人称来叙事,仿佛作者也在和读者一起来打量这对母子的生活常态,你看不到一个母亲面对着你絮絮叨叨那些生活的细碎。华安在玩耍在淘气中认识这个世界……妈妈在做家务在赶稿子在给孩子念书在生气……那些文字最朴实、最细腻、也最简洁地还原了一幅幅岁月画面,几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议论、说教,只是干净利落的描述,让你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成才,不是如何如何出众,而是让人思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不经意间遗失的细节。它们渺小、无谓,它们太习以为常,太容易被遗忘,可它们就这么漂漂亮亮地给留了下来,写了下来,一篇篇,一幕幕,长长短短,晶莹剔透,甚至不要求情节完整,只要那股依附在事件上的情绪传达出来,就行了。

拜读此书以后,我才深深感受到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龙应台作为一个母亲,她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字里行间不单单是传统的母职的歌颂,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在书中,我发现许多句子充满了爱,体现出龙应台十分爱自己的孩子,因为龙应台以一种母亲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自己的儿子华安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孩子你慢慢来》让我懂得了母爱和做母亲的辛苦。作为大多数母亲都对待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这一点使孩子发生了叛逆心理,而在这本书中龙应台和两个孩子相处十分融洽。作为孩子都有几个无知的要求,比如说要妈妈很温和、要妈妈不打人不骂人、要妈妈不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这些要求并不过分,但要做到却很难,而龙应台全做到了。此书还告诉大多数母亲,如何做最优秀,最讨孩子欢心的母亲。做一个孩子忠实的观众或者拉拉队员,虔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哪怕不能时刻牵头引领,只能望向他蹒跚的背影而已。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像龙应台一样尽职的好母亲,满足孩子们那些无知的要求吧,因为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将此书献给已做母亲或即将做母亲的您一起分享!体验做母亲的那份喜悦吧!

家园共育:孩子要慢养、放养、顺养


多年来,我们都在谈养育孩子、教育儿童、培养学生的问题。那么,这个“养”字怎么理解?怎么能够更好地把握?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我以为,要真正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真正改善儿童的生活,就必须讲慢养、牧养、顺养。

一、儿童成长要讲究“慢养”

“慢养”不是故意“慢”,而是在育人上尊重生命,有耐心,不盲从,不急于求成,更不能够急功近利,应该让生命按着自身的规律一点儿一点儿地成长。生命的成长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不能够“催化”成长。现在困扰许许多多家长的,是社会上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日益严重,导致我们许多家长盲从了不正确的教育做法,都去催化孩子的成长,如同“揠苗助长”,过度“施肥”。

和“慢养”相对的,自然就是“快养”。现在“快养”的现象非常严重。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学生学习奥数化,人生成长分数化。这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过度“施肥”就使得学生“营养失衡”。我这里说的“营养失衡”是指儿童的成长被异化,不能够很健康地成长。

在儿童的成长上,如果我们不能够静下心来,不能够耐心地去育人,那么儿童就会在这种“快养”的教育当中失去真正的自我,儿童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和自由生活权就会受到破坏。

二、儿童成长要讲究“牧养”

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牧养”有“放养”的意思,但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比喻我们要像有经验的牧人放牧一样,把羊群带到肥美的草地,让羊尽情地吃草——我们要把儿童引到更广阔的、富有意义的知识空间,激发儿童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热情。

从这个角度上讲,激发儿童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牧养”的核心价值。比如让一个儿童热爱阅读,让一个儿童有目的地去实践,去参观各种博物馆,去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等。这种“牧养”的方式都是有利于调动儿童成长的积极性的。他们会非常快乐、非常主动、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

现在的问题是更多的家长“圈养”孩子。儿童活动交往的范围很小,成长方式也非常单一,甚至枯燥。许多儿童每天就是上学、做作业、写试卷、上培训班,有的在幼儿时代就过早学习系统学科知识。于是,家长替代了孩子的成长,他们束缚了儿童的发展。“圈养”让儿童的生命失去了更多的意义与光彩。

三、儿童成长要讲究“顺养”

“顺养”不能够理解成溺爱,也不能够理解成放任自流,不是说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样就失去了我们教育实际存在的价值。我这里说的“顺养”,是指要因材施教,是指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健康甚至高雅的兴趣和爱好,促其有个性地成长,鼓励他成为最好的自己。当一个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时候,我们家长、老师,应该呵护,应“顺木之天性”,发展他的个性,开发他的潜能。

以上是自己基于对儿童生命成长的理解而提出的观点,其内涵是尊重生命,尊重儿童,培植精神,养育人格,让儿童自由成长,让生命快乐健康。我想,所有的家长,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如果能够在儿童节时更多深层次的思考儿童,发现儿童,尊重儿童,才能真正为了儿童,才能使我们所营造的环境更有利于儿童的生命成长。如何真如此,孩子们不止是儿童节快乐,而是快乐每一天!

家园共育:家园共育这些忌讳一定不要犯!


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幼儿园及幼儿园老师的接纳和信任程度决定了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童年生活质量。

和宝贝一起遵守幼儿园的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都有一套自己的规定,其目的是在某些方面硬性约束孩子,让幼儿园的管理松紧有度。可是,在部分家长眼里,幼儿园的规矩如同虚设,给老师的工作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其实,家长如果对幼儿园的规定有异议,可以与老师沟通,切忌漠视自己的孩子违反幼儿园的规定,家长面对的,仅仅是自己家的孩子,可是,幼师面对的,是全班甚至全校好多孩子,或许有些规定对于某一个孩子来说并不适应,但是,请相信,规定绝对是为了绝大多数孩子更安全的成长而建立的。

遇事冷静的和老师沟通

经常在幼儿园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家长为了孩子在幼儿园时的一点小磕碰,跟幼儿园老师闹的剑拔弩张,一个劲地埋怨老师推卸责任,甚至和老师动手。

家园矛盾不可避免,但是家长在找老师“理论”之前请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切不可一时冲动与老师起冲突,这样不仅伤了老师,也会伤了孩子。

再忙也要参考学校的亲子活动,多和老师沟通

经常有家长打电话来请假说不能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其实,幼师知道,家长们很忙。但是,孩子的第一负责人是家长,最应该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也是家长。幼儿园组织各种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家长提供了解孩子的机会,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如果家长不参加,受到损失的,是孩子。

还有一部分家长几乎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的存在,从来不在微信群里交流,从来不与老师沟通,这样,老师怎么发挥家园的作用,怎么更好的因材施教呢?

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家长

这个社会,对幼师的误解真是太深太深了。以至于不少家长觉得,幼儿园就是哄孩子的地方,我交了钱,老师就应该把孩子哄好。但是,真诚的想说一句:幼儿老师不是保姆,家长也不是幼师的领导。并不是交了钱,所有的老师都要唯唯诺诺任劳任怨。

新时代的家园关系是平等的,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重要力量,没有领导与被领导之分。家园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在于彼此理解,相互尊重。

家园共育的真谛——尊重与宽容,也唯有宽容与尊重才能使得家园和谐,老师才会有足够的信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最终让孩子受益。

2020点滴进步在于家园共育


“早上好,张老师。”“早上好,彬彬。”刚坐在鞋柜旁的彬彬,一看到我就跟我打起招呼来,穿好鞋子,彬彬脸上带着一丝笑意,边拿cd盘边开心地仰头跟我说:“张老师,这个是谢璇小朋友的,我待会要给她。”边说边走进了教室。奶奶跟在她后面,跟我解释到:“昨天晚上,谢璇小朋友来我们家里玩了,这个cd拉在我家了,今天就拿来了。”

“早上好,张老师。”“早上好,谢璇。”“张老师,我跟你说呀,昨晚我去彬彬家里了,可好玩了,高锐轩小朋友也来玩了(指中三班的一位小朋友)。”看得出谢璇小朋友也分外开心。

其实,这两个小朋友,记得小班刚来的时候,胆子都特别小。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他们两家的家长在一段时间中,曾多次带孩子到肯德基那边唱歌或跳舞来锻炼孩子的胆量,可以说他们俩从那时由陌生人变成了同学。平时,双方的家长利用周末时间,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逛逛、聊聊。在家的时间,也时常陪孩子一起看看书本、讲讲故事,使孩子快乐成长。

渐渐的,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惯。一天,彬彬妈妈跟我说:“这个孩子啊,现在越来越喜欢听故事了,每天临睡前,一定要让我跟他讲个故事他才睡觉,真拿他没办法。”其实,这正是成功的一半,多好呀。那天,谢璇小朋友跟我说:“张老师,我明天又要去老师家里练钢琴了。”看得出,孩子心里非常开心。

孩子的点滴进步就是最大的进步,虽然有时一点点,但日积月累的积累,就是最大的财富,看着这俩家伙现在有如此大的进步,说实在的,我也非常开心。虽然听家长说,孩子都比较听老师的话,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家园配合,只有家长配合了,我们的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家园共育:对待孩子,慢一点儿,慢慢来》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