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教会孩子表达清楚这3件事,孩子才能适应幼儿园!

06-04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园共育:教会孩子表达清楚这3件事,孩子才能适应幼儿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开学已经几天了,不知道孩子们是否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呢?

新入园的孩子,家长肯定会特别担心,恨不得自己和孩子一起去上幼儿园。可是孩子早晚要独立,幼儿园只是独立的第一步。

离开了家,要和陌生的老师、同学在一起,语言表达能力就变得格外重要了。孩子不适应幼儿园,很大程度就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办法得到满足,但是如果孩子能够正确表达,让老师知道自己的需要,孩子就能在幼儿园得到更好的照顾,肯定也会更好适应了。那好,家长们,快快教会孩子说这几句话吧,会让他们的幼儿园生活更加顺利和快乐!

“老师我还饿,还想吃。”

“老师我吃饱了,不吃了。”

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表达能力不够,这就给老师造成了困扰,不知道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吃饱。这样就造成有的孩子吃得太多,有的孩子吃得太少,饿着肚子开始下午的课程和活动。

所以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有没有吃饱,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给老师。

还有一些孩子会有点胆小,不敢说自己吃饱还是没吃饱,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多鼓励孩子,每当孩子能勇敢表达自己的时候,都给予夸奖和奖励,慢慢孩子就会胆大起来了。

建议:除了让孩子表达清楚,还要让孩子尽快学会自己吃饭。自己动手吃饭,不仅能提高孩子自信,还能锻炼孩子手部活动能力,对大脑的发育也很有好处。

“老师,我渴了”

“老师,我要喝水”

入园之后孩子爱生病,和喝水量少有很大的关系。幼儿园会有集体喝水的时间,但是这对孩子身体所需来说,远远不够。

孩子刚入幼儿园,除了紧张焦虑之外不敢表达之外,往往也没有自己喝水的习惯,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定时喝水习惯。

建议: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小水壶,明确告诉孩子一天要喝几次水。教会孩子主动对老师说“我要喝水”,保证孩子一天水量,防止生病。

“老师,我要尿尿。”

“老师,我要拉粑粑”

“老师,我尿裤子了”

刚入园的孩子,很容易因为不敢和老师说自己要尿尿\拉粑粑而尿裤子或者拉到裤子上,如果裤子再不及时换,就特别容易生病。

不少孩子到3岁还一直用纸尿裤,方便是方便了,但是对孩子独立生活很不利。所以在入园前,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让孩子能够正确表达自己尿尿\拉粑粑的需求。

建议:入园之前,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裤子也很重要。家长可以先给孩子示范,然后让孩子多加练习。还可以用游戏的方法,比如角色游戏,家长做老师,孩子做学生,让孩子练习正确表达;平时在家里,孩子如果说对了或者成功穿脱裤子,一定要给奖励进行正面强化。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家园共育,家长需要配合老师的17件事


1、对待我们应该像朋友一样

因为,当你的孩子看到我们的关系很亲密,他也会感到很愉快。比如:父母是否可以和我们幼儿园里的老师一起与孩子照张合影,然后把照片挂在家里的墙上。

2、要把握好时间

如果你每天总是担心上班迟到,结果匆匆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会使孩子感到紧张,要腾出一些时间来帮助孩子安顿下来。如果某天下午你很忙,你可以提前给我们打电话,这样等你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提前帮他准备好。

3、不要把玩具带到幼儿园里来

小孩子通常是不喜欢与别人分享他自己的玩具的,而且幼儿园里已经准备了玩具让小朋友们分享。

4、要带足孩子的用品

如果你的孩子的物品用完了,要我们从别的孩子那里借用,这是不公平的,而且只有自己带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尺寸。

5、家里带来的私人用品写上孩子的名字

把你从家里带到幼儿园的东西写上孩子的名字。有时,我们并不能把每个孩子的东西都分得一清二楚。

6、给我们留一些你的小物品

当孩子想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你留下的这些东西给他,比如:你和孩子的照片,你自己的录音视频,或者一条小手帕,上面洒上你平时使用的香水等,这些通常会使你的孩子感觉舒服一些。

7、离开幼儿园时要微笑着跟孩子说再见

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要微笑着和孩子说再见。想到要一整天见不到孩子,所以当与孩子说再见的时候,父母的心情都很复杂,但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好吗?如果当你要离开的时候,表现得很难过,那么孩子也会表现得更难过。这种情形下,他们更不愿与你分开。

8、请对我们放心

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请你放心,我们希望你的孩子过得愉快,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使你的孩子感觉这里就象他的家里一样。

9、对孩子的小情绪不要反应过度

你要知道,你的孩子并不总是兴高采烈、情绪良好。他既然在家里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那么他在幼儿园里也是。既然他在幼儿园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很高兴的,那么对他的小脾气就请不要反应过度了。

10、接孩子尽量守时

如果我们幼儿园是在下午5点放学,请不要在5点30分才赶到幼儿园接孩子,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家长接而他没人接会很难过,次数多了孩子会很失望。

11、及时看留言

看看我们给你的通知留言,上面通常有重要的信息。比如幼儿园的各种通知,你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活动。

12、和我们保持统一要求

在家里要和在幼儿园的要求保持一致。如果你在家里允许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而这在幼儿园里是不允许的,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13、你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如果你的孩子穿反了裤子,不会系鞋带,请不要急着责怪我们,因为你平时在家里就需要教孩子自立。

14、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生活环境的变化

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生活环境的变化。如果你离婚了,或者你的家里有病人,甚至你的丈夫出去旅游了,要让我们知道,这样我们就会了解孩子一些特殊的举动。如果你家中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不要告诉孩子:在幼儿园要保守秘密。孩子要在幼儿园里呆很长时间,和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他也需要觉得自己很诚实。

15、请了解我们的发烧规定

你的孩子如果发烧了,当他要重新回到幼儿园时,必须是已经退烧了,而且是已经停药超过24小时后。

16、及时交纳生活费等

如果你的财务状况发生问题,或者你需要做特殊的安排,提前让我们知道,我们也可以照顾你的孩子。

17、说谢谢

一定要让我们知道:我们为你的孩子所做的事得到了你的认可。如果你有不满意的地方请告诉我们,我们会及时改进,尽量不要在别的父母面前抱怨,因为孩子好的成长环境是家庭和校园共同创造的。

家园共育:请不要阻止孩子反复做同一件事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总是喜欢“重复”,如要求父母反复讲同一个故事、做早已熟悉的游戏、猜早已知道答案的谜语等。时间长了,有的家长对孩子这种执着的精神抓狂不已:总重复相同的事情,枯燥乏味。为什么孩子老是要求讲同一个故事、做同一个游戏、看同一个动画片?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反复做同一件事对孩子有多重要。

重复让孩子获得新的经验

案例:月月从小就很喜欢看书,妈妈给她买了很多书,可她最喜欢的只有几本,总是翻来覆去地看,每天不断地重复看前一天看过的内容。无论妈妈怎么说,都不肯换其他的书看。

重复做一件事情,是孩子不断深化学习的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心智成长过程。比如,对于一个喜欢的故事,他会在听妈妈讲第一遍时产生好感,第二遍开始听情节,第三遍听细节,第四遍听语言,第五遍体会人物角色心理…… 每反复听一次,孩子都会有新的精神体验。等孩子对一个故事充分熟悉了,智能才会在此基础上稳定并发展起来。

重复强化孩子的生活技能

案例:3岁的双双活泼好动,对家里阳台的推拉门特别感兴趣,一次次推过来、拉回去。奶奶担心夹到手,总是制止双双的行为,但双双一逮到有机会,就要去玩这个游戏。后来,家人发现,起初双双把门推得摇摇晃晃,还时不时夹到手,但次数多了,就掌握了要领,用力均匀,推拉平稳……原来双双是在重复中体验到推拉的力道。

孩子重复在做一件事,其实是在努力地学习一件事。成人在学习新的东西或者比较难的东西,也同样需要重复练习,而心智尚处于发育期的孩子更是如此。对孩子的重复的行为,要给予充分的理解的保护,切忌粗暴呵斥或横加干涉。允许孩子在重复练习中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重复让孩子更有创造力

案例:儿子一岁多开始涂鸦,起初画直线,后来画圆圈。快两岁时,我想教他画其他的形状,儿子每次都拒绝,执着地画着他的直线和圆圈。直到有一天,儿子画着画着突然兴奋地叫我:“妈妈你看,我画了一些小蝌蚪!”真的,圆圈像荷叶,线条像水波,圆圈和线条中有一些黑点,后面拖着细细的线,真像一群小蝌蚪!

孩子要对一件事充分熟悉,才会在此基础上去联想、去创造。他们做的事情看似简单无用,其实是在一次次重复操作中,对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美好建立起自己的感受和领悟。

重复让孩子更加自信

案例:毛毛每天晚上一定要妈妈讲同一个故事,回答同样的问题才肯睡觉。妈妈觉得无趣,有时候想“蒙骗过关”,故意漏掉某些情节。毛毛立刻说:“讲错了。”要求妈妈一字不漏地重新开始,令人哭笑不得……

在孩子的婴幼儿期(3岁之前),很难有成人所谓的“成就感”,他们的“成就感”大多来自每次完成那种“简简单单”的行为(听早已熟悉的故事、做早已熟悉的游戏)之后,心中因为感觉像完成一项重大任务而产生自豪和满意之情。当他们重复进行一项活动时,往往能实现自主控制和自由选择。在不断重复的过程,孩子感觉到独立和力量,内心获得满足,进而获取安全感,建立自信心。

重复是孩子快乐的心灵旅程,父母是这个旅程的导游。在陪孩子重复做事的过程中,不妨多一点耐心,尊重“游客”的需求,让他们在“旅程”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体验,汲取更多成长的养分。亿童父母学院为您提供最为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用最温暖的陪伴奠定孩子坚实的人生基石。科学育儿,给孩子成功的家庭教育,成就孩子幸福美丽的人生。

家园共育:怎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


幼儿园春季开学,对于新入园的孩子,如何帮助他们尽快克服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前后,以及日常生活中该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绘本可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希望这些分享会给您一些参考和借鉴。

入园前该做的事:

1、选择一所适合你自己孩子的幼儿园,而不是别人眼中“最好”的。

2、选一所和自己教育理念契合度高的幼儿园,否则以后分歧和矛盾会越来越多。

3、选择幼儿园要慎重,选择之后就要对幼儿园和老师多一份信任,要相信自己的选择。

4、保持平常心,自己不焦虑。相信孩子有能力应对幼儿园的生活,传递你的信心、勇气和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

5、正面引导孩子,上幼儿园是件快乐、有趣、好玩的事,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很多游戏。

6、上幼儿园前三个月起,尽力让孩子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靠拢。

7、上幼儿园前,尽力培养孩子自己用勺子吃饭,主动喝水、上厕所、洗手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8、上幼儿园前几天可以带着孩子去幼儿园附近多走走,能进园参观一下更好。

9、通过绘本、故事或游戏等方式,把孩子从早上入园到下午放学一天里各个时段的内容清晰的告诉孩子,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消除恐惧,适应新环境。如果自己条件允许,也可以在家模拟幼儿园一天的生活。

10、了解幼儿园的规则,并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等形式告知孩子。比如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公共玩具先拿到者优先玩等。

11、可以为宝宝写一封“介绍信”,入园时交给老师,以便老师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

入园后该做的事:

1、接纳孩子的情绪,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不负面评价孩子的表现。

2、让自己保有耐心,给孩子一段适应幼儿园的时间和空间。

3、不要说爸爸妈妈因为要上班挣钱,必须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会剥夺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孩子会想“钱重要,还是我重要?”

4、接送孩子时,让自己保持愉悦的情绪,轻松的心态。

5、每天送孩子到幼儿园后要正式道别,告知来接的时间并保证兑现承诺。

6、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后,尽量减少逗留时间。

7、如果孩子午睡实在太难,可以先和老师沟通,带一件家里喜欢的安慰物去。

8、孩子刚入园,在幼儿园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去适应集体生活的规则,努力了一天,回到家可能会想发泄一下情绪,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和关爱。

9、多和孩子聊聊幼儿园开心的事,对孩子的进步表现及时肯定。如果孩子不愿意谈论,不要逼问,通过观察和亲子游戏去侧面了解。

10、在家不拿幼儿园或老师来恐吓孩子。比如说“再不听话,告诉你老师!”

11、不是出现极特殊情况,比如真因为不适应而生病,孩子一定坚持送,不要中断。

12、多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也尽力让老师多了解孩子。

13、不要负面评价幼儿园,你都认为老师不好,孩子又怎么会喜欢?

一直该做的事:

1、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依恋关系,让孩子确信爸爸妈妈是爱他的,即使不在身边。

2、哭闹是一种表达和诉求,不要指责孩子无理取闹,要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及时、积极地解读和回应孩子真实的需求。

3、亲子沟通是以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承认孩子的愿望为基础和前提的。

4、情绪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表达情绪的方式。而教会孩子如何觉察、识别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是父母的责任。

5、父母要守住自己的界限,不失位,不越界,孩子才能懂得负起自己的责任。

6、规律的生活,离开时的道别,回来后的问候,会让孩子对你的离开不那么在意。

7、在家少包办替代,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孩子自己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的独立性。

8、多创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发展孩子的社会性和自信心,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能让孩子更合群,更愿意与人交往,也就更喜欢幼儿园。

9、不要苛责孩子完美,特别是当孩子因自己能力不足在幼儿园被小朋友取笑时,不要因为觉得丢了面子而给孩子施加更大压力,孩子这时需要的是帮助和鼓励。

10、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孩子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沟通提供最有效的手段。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如果长时间不能适应幼儿园,可能和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两岁前没有建立好稳固的依恋关系,缺少安全感有关,这种情况下,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就更至关重要。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之名义太早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当孩子的身心还没准备好,尚缺乏基本的自我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就被送入需要强调纪律的集体环境中,不仅无助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家园共育:家长有义务教会孩子“逃”


家园共育:家长有义务教会孩子“逃”

在一些列的校园惨案发生后,幼儿园的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怎样教孩子在面对伤害威胁的时候保护自己?

在灾难面前,“学会躲避和逃跑”应该成为各幼儿园教育孩子们的新方式。

幼儿园果断教育:跑和躲

幼儿园除了加强校门看守和装备外,也在课堂上强调了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不会让孩子学习武术来防身,也不会宣扬英雄主义,而是强调遇到坏人和危险,一定要跑开,躲避起来。”某幼儿园园长说。“现在师生安全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以往的勇敢斗争。要培养孩子遇事头脑冷静,让他们明白,采取哭的方式来面对危险反而更危险。”

还有的幼儿园针对大中小班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了不同的安全教育。老师充分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谣、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让孩子扮演各种角色来发挥聪明才智。

专家说法

“跑和躲”符合幼儿教育特点

相关教育专家表示,过去那种“往前冲”、做“见义勇为”好少年的教育方式比较片面,没有顾及少年儿童的特点。孩子是不能被赋予成人应承担的责任的,孩子本身就是应该受到保护的。

跑和躲都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符合孩子年龄和身心发展的教育。

教孩子避开危险更实际

尽管我们害怕孩子遭遇危险,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他们关到笼子里加以保护,最积极的办法是教给孩子掌握识别和抵御危险的本领。幼儿各方面的发育有限,认知能力较低,面对危险情况时的在我保护意识是最重要的。注重提高运动和操作技能,主动避开危险,积极寻求帮助等等。注意应该是锻炼宝宝增长技能事先抵御危险,比如大叫、求救、跑掉、告状等,而不是让孩子反抗或者遭受伤害以后简单的发泄情绪,这样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危险。

有一个有趣的心理学试验叫做“视崖”反应,就是在平地上画一个悬崖,让宝宝从一侧爬过去,结果几乎所有的宝宝都在“悬崖”边上停了下来,有的转身就爬回来,有的坐在“悬崖”边上大哭不止。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家长,其实孩子从小就有一定的认识危险和保护自己的本能,我们需要做的是发展这种能力从而让危险远离孩子。

幼儿园家园共育内容大全——我们需要您配合的13件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教育。孩子最终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同影响。家园共育,不仅是孩子发展的需要,更是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必然趋势。通过与教师的合作,家长能深刻地理解儿童,全面地了解教育工作,更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那么,有哪些工作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力,才能让孩子获得最好的成长呢?

1.要把握好时间

如果您每天总是担心上班迟到,结果匆匆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应该腾出一些时间来帮助孩子安顿下来。如果某天下午您工作很忙,可以提前给我们老师打电话,这样等您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提前帮他准备好。

2.离开幼儿园时要微笑着跟孩子说再见

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要微笑着和孩子说再见。想到要一整天见不到孩子,所以当与孩子说再见的时候,父母的心情都很复杂,但请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因为当你要离开的时候如果表现得很难过,孩子也会感到难过的。这种情形下,他们更不愿与家长分开了。

3.要带足孩子的用品

如果孩子的物品用完了,要我们从别的孩子那里借用,这是不公平的,而且只有自己带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

4.个人用品要写上孩子的名字

从家里带到幼儿园的东西一定要写上孩子的名字哦,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太忙而有所疏漏,没办法把每个孩子的东西都分得一清二楚。

5.给我们留一些您的小物品

当孩子想家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您留下的这些东西给他,比如:您和孩子的合影、自己的录音视频,或者一条小手帕,这些通常会使孩子情绪得到一些舒缓。

6.请对我们放心

把孩子送来幼儿园后请您放心,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让他感觉到家庭般的温暖。

7.及时查看留言

请您及时查看幼儿园发布的通知留言,上面通常包含重要的信息,比如幼儿园的各种通知,有些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活动。

8.保证孩子在家的生活习惯与园所一致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孩子的习惯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比如您在家里允许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而这在幼儿园里是不允许的,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9.请了解园所的健康须知

如果孩子感冒发烧,当他病愈重新回到幼儿园时,您要确保孩子已经退烧,而且是已经停药超过24小时后,才可重新入园。

10.请不要忘记您仍应肩负的教养责任

幼儿园虽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居常规、熟悉生活常识、掌握交往技巧、锻炼体能等,但仍然不能取代父母和家庭的作用,作为父母的养育责任,最好不要依靠或者推卸给别人。

11.请充分相信和尊重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孩子一直在向着独立的方向迈进,幼儿园是他要迈出的一大步,在这里,他将学会独立做很多事情,洗手、漱口、倒水、穿衣服、擦桌子、收拾玩具……此外,他还将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在这个过程中,您要对孩子表现出信任,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办法、总结经验。

12.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近期的变化

接送孩子时如果有空,可以将孩子近期在家的表现和我们老师聊聊,不要等孩子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去找老师,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避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

13.和老师沟通前,要先和孩子沟通好

“前几天,我和孩子的带班老师沟通,得知老师最近给孩子阅读了大量的绘本故事,孩子非常感兴趣,我就以此为契机跟她聊天,引出我想问的问题:什么样的绘本对孩子有帮助、最适合孩子?希望老师可以推荐下,还有孩子听了老师讲的绘本故事后很开心等这样的话题,一下子就和老师有了很多共同语言,建立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从上述家长的反馈中我们明白,当老师的工作得到孩子和家长的认可时,她也会感到很开心,因为讲课得到反馈了,就更愿意和家长沟通了。良好的沟通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可以让老师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印象,也能够促使老师相信父母有能力去配合园所协调解决一些问题。

家园共育:入园适应期,这3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两三岁的幼儿初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从各方面看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挑战。孩子入园后家长普遍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总说“我不去幼儿园”,对于孩子的这个反应,从分离焦虑的角度说,孩子接受和适应新环境自然需要一个过程,依据孩子的自身特点以及家庭支持的不同呈现出快慢和早晚。然而,从家长自身来说,一些不经意的观点或行为也会给孩子的入园带来消极的影响,通过下面几个镜头,我们可以有所感受。

“不能... ...不要... ...”

“天天小朋友刚刚来幼儿园,胆子非常小,从不会主动与老师说话,也不和小朋友玩,总是跟在老师后面,遇到问题就哭闹。”

案例分析:

天天的家人对天天的要求非常严:不能随便和不认识的人说话,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不能到小朋友家玩,不能在外面把衣服弄脏了等等。诸多的不能和限制使天天很少与同龄小伙伴接触,更很少与成人接触,造成了天天对幼儿园的老师和同班小朋友的排斥和害怕,造成了天天在幼儿园里需要锻炼自理能力、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时出现畏难情绪,从而不爱来幼儿园。

给家长的建议:

1、每天晚上接孩子出了幼儿园之后要多鼓励他与小朋友一起玩,最开始可能还是各自玩各自的,别着急,多创造机会,提出游戏设想,激发孩子们进行互动和合作,一次两次,渐渐地,他们就会在游戏中体会到与同伴玩耍的快乐。

2、不要给孩子太多限制,否则就会抹杀他的自信,使他面对新环境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也不敢寻求帮助,挫败感无法使他对幼儿园产生好感。要放手让孩子去选择,发表自己的意愿和感受,放手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让老师来管管你!”

浩浩爸晚上接浩浩时,浩浩要玩滑梯,可是爸爸不想让他玩,于是就说:“你再不听话,明天我让幼儿园的老师来管你,看你听不听话!”浩浩看看爸爸委屈地要哭。爸爸看起作用了,又接着说:“老师说了,你再不听话就不让爸爸来接你了!”浩浩终于哭了。

案例分析:

教师对于孩子来说,是入园后最新接触也是接触最多的成人,出于建立安全感的需要,教师与孩子之间要尽快建立起亲密的情感。教师会积极主动地通过与孩子的对话、通过组织活动、通过对孩子一日生活的细心照料等等途径来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好感。但是,家长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同样也很重要。浩浩爸原本想借助老师“威胁”浩浩,让浩浩害怕老师,从而达到自己教育浩浩的目的,殊不知,这样的初衷和观点实在不恰当,不仅破坏了老师的形象,更拉大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孩子心中对老师和幼儿园的排斥。

给家长的建议:

1.切忌使用威胁的方法教育孩子,更不要让教师扮演负面角色。

2.从实际出发,结合孩子的切身感受从正面树立教师的权威和形象。比如对孩子说,你看,老师每天早晨都在教室门口迎接你,抱抱你亲亲你,她多喜欢你呀,你是不是也喜欢老师呀;再比如说,今天老师告诉妈妈一个好消息,你学会了自己穿袜子!老师和妈妈都很高兴!教师和孩子以及家长之间正是在这些看似平常的互动场景中建立起信任友好的关系,如果家长能够启发孩子也有所理解和感受,孩子很快会喜欢上老师和幼儿园。

“幼儿园可好了... ...”

丁丁在幼儿园经常发脾气。比如喝水时,老师正在给小朋友倒水,丁丁猛地把杯子扔到地上开始大哭起来,说:“怎么不给我倒水,快给我倒水!”老师安慰说:“老师要一个一个地给小朋友倒水,你不要着急,马上就轮到你了,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在安静地等着呢。”他依然不停地哭着。再比如毛毛正在玩玩具,结果丁丁一把抢了过来,老师说:“丁丁如果你想玩毛毛的玩具,要和毛毛商量,不能抢。”丁丁听后大哭起来,认定小汽车是他的。丁丁每次发脾气都会哭着嚷嚷:“幼儿园不好,幼儿园不好,奶奶骗我!”

案例分析:

丁丁奶奶为了使丁丁喜欢上幼儿园,说了很多关于幼儿园的好话,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什么老师和小朋友都会让着你等等,这些话显然夸大且失实。别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儿,他们会把大人的话记在心里,一旦发现现实远不是那么回事儿,巨大的心理落差会使他更加烦躁不安甚至逆反。

给家长的建议:

1.客观如实地让孩子了解幼儿园,了解老师,不要给孩子编造虚幻的承诺。

2.配合老师培养孩子遵守幼儿园生活和游戏中的各项规则,学会等待,学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3.当孩子产生失落心理和挫败感的时候,家长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讲道理让孩子接受和适应现实,同时还要转移其注意力,启发孩子发现和感受其他方面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冲淡消极体验。比如,当孩子埋怨老师没有让他站排头而感到委屈时,家长可以开导他:每个小朋友都有站排头的权利和机会,虽然你没站排头,可是你做操的动作特别标准,老师和小朋友都看在眼里呢!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较快重新找到快乐和满足。

必看:家园共育中,幼儿园老师需要家长配合的17件事


1、对待我们应该像朋友一样

因为,当你的孩子看到我们的关系很亲密,他也会感到很愉快。比如:父母是否可以和我们幼儿园里的老师一起与孩子照张合影,然后把照片挂在家里的墙上。

2、要把握好时间

如果你每天总是担心上班迟到,结果匆匆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会使孩子感到紧张,要腾出一些时间来帮助孩子安顿下来。如果某天下午你很忙,你可以提前给我们打电话,这样等你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提前帮他准备好。

3、不要把玩具带到幼儿园里来

小孩子通常是不喜欢与别人分享他自己的玩具的,而且幼儿园里已经准备了玩具让小朋友们分享。

4、要带足孩子的用品

如果你的孩子的物品用完了,要我们从别的孩子那里借用,这是不公平的,而且只有自己带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尺寸。

5、家里带来的私人用品写上孩子的名字

把你从家里带到幼儿园的东西写上孩子的名字。有时,我们并不能把每个孩子的东西都分得一清二楚。

6、给我们留一些你的小物品

当孩子想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你留下的这些东西给他,比如:你和孩子的照片,你自己的录音视频,或者一条小手帕,上面洒上你平时使用的香水等,这些通常会使你的孩子感觉舒服一些。

7、离开幼儿园时要微笑着跟孩子说再见

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要微笑着和孩子说再见。想到要一整天见不到孩子,所以当与孩子说再见的时候,父母的心情都很复杂,但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好吗?如果当你要离开的时候,表现得很难过,那么孩子也会表现得更难过。这种情形下,他们更不愿与你分开。

8、请对我们放心

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请你放心,我们希望你的孩子过得愉快,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使你的孩子感觉这里就像他的家里一样。

9、对孩子的小情绪不要反应过度

你要知道,你的孩子并不总是兴高采烈、情绪良好。他既然在家里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那么他在幼儿园里也是。既然他在幼儿园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很高兴的,那么对他的小脾气就请不要反应过度了。

10、接孩子尽量守时

如果我们幼儿园是在下午5点放学,请不要在5点30分才赶到幼儿园接孩子,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家长接而他没人接会很难过,次数多了孩子会很失望。

11、及时看留言

看看我们给你的通知留言,上面通常有重要的信息。比如幼儿园的各种通知,你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活动。

12、和我们保持统一要求

在家里要和在幼儿园的要求保持一致。如果你在家里允许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而这在幼儿园里是不允许的,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13、你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如果你的孩子穿反了裤子,不会系鞋带,请不要急着责怪我们,因为你平时在家里就需要教孩子自立。

14、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生活环境的变化

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生活环境的变化。如果你离婚了,或者你的家里有病人,甚至你的丈夫出去旅游了,要让我们知道,这样我们就会了解孩子一些特殊的举动。如果你家中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不要告诉孩子:在幼儿园要保守秘密。孩子要在幼儿园里呆很长时间,和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他也需要觉得自己很诚实。

15、请了解我们的发烧规定

你的孩子如果发烧了,当他要重新回到幼儿园时,必须是已经退烧了,而且是已经停药超过24小时后。

16、及时交纳生活费等

如果你的财务状况发生问题,或者你需要做特殊的安排,提前让我们知道,我们也可以照顾你的孩子。

17、说谢谢

一定要让我们知道:我们为你的孩子所做的事得到了你的认可。如果你有不满意的地方请告诉我们,我们会及时改进,尽量不要在别的父母尤其是孩子的面前抱怨,因为孩子好的成长环境是家庭和校园共同创造的。

家园共育:鼓励孩子表现自己的本领


几乎没有几个家长是有意识地损伤孩子们的自信心,或损伤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但不幸的是这种无意识的伤害俯拾皆是。

场景一:婴儿自己去抓勺子吃饭

从幼儿时期,孩子们就表现出他们要干自己的事情的欲望,婴儿自己去抓勺子是因为他想喂自己吃饭,我们常常害怕他们把衣服、桌子搞得一团糟而不许他自己试一试。我们这样做其实是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了对自己的能力的怀疑。我们把脏成一团的孩子洗干净,要比重新树起他们的勇气容易得多。

场景二:二岁的孩子帮忙收拾桌子

一个2岁的孩子,如果帮助我们收拾桌子,当他手中拿到一个盘子的时候,妈妈会很快地说:“不要动它,你会打碎它的。”这样我们可以保存好那个盘子,但是我们的举动却在他的信心上投下了阴影,而且推迟了他某种能力的发展,或许你阻止了一个小天才的产生。

孩子在试着做事情时,难免会犯错误,这时家长要有意识地避免用任何言语或行为向孩子表明他是个失败者。不能在孩子脑中留下他是“笨蛋”的印象。如果孩子做一件事情失败了,只是说明他缺乏技巧,而丝毫不该影响孩子本身的价值。要想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条是:不要讽刺他们,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们,以免产生骄傲情绪。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顾及到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孩子最怕看到父母做这四件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难免会做的不周全。但是,对于这些不周全的方面,哪些是孩子最怕看到的呢?下面让我们带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1、父母不回应自己

一个小男孩,很喜欢一个叔叔。大人猜测:“那么喜欢,是因为他长得帅吗?”男孩摇头。大人再问:“是因为他给你买好玩的好吃的吗?”男孩答道:“因为他会听我说话。”

一个小女孩,很喜欢一个好朋友。她常会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讲给过很多人。可是,只有她的那个好朋友,每次听到后都笑得满地打滚,就像她自己一样。

被看见,并得到回应,是一个孩子在这个世上最大的期待。而父母的回应,则是孩子世界里的阳光。只有这阳光照射过来了,孩子的内在生命,才获得了光合作用的机会。

孩子能够从母亲的眼睛里照见自己。母亲微笑着回应孩子,孩子就觉得自己是好的,值得爱的;母亲忧郁地回应孩子,孩子就觉得自己也许是不可爱的,糟糕的。

当孩子饿了,没有吃的;难过了没人拥抱;当孩子哭到歇斯底里也没人理解,那么孩子的世界就好似空无一物,孤独无望。时间久了,他们也就对外部世界不抱信任了,同时也难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多少的期待。

父母的不回应让孩子感到恐惧、无助。

2、父母过得不快乐

有一回,我和一个朋友打电话。因为有些争执,说话声音大了一些,情绪也有些激动。

小家伙原本独自专注地在玩拼图,可是听到我的高分贝说话声后,几次跑到了我身边,一会儿说,妈妈这个我不会;一会儿说,妈妈我口渴;一会儿贴在我身上,摸摸我,蹭蹭我。

他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表达:妈妈,你不开心,我也是不安的。

中国有个古老的说法,叫做“母子连心”。

母亲过得不快乐,孩子如何敢快乐?

母亲过得不好,孩子如何敢让自己过得舒服自在?

当然父母过得不好,又分不同情况。

有的是夫妻不和,关系不睦。他们的孩子最容易焦虑不安,甚至恐惧或愤怒,因而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和学习问题。

也有的是父母勤勤恳恳,为了孩子不惜委屈自己、做出太高的牺牲。比如那些倾家荡产也要送孩子出国的,拼尽了家底也要攒够学区房的,缩衣节食供孩子学习各种高消费才艺的,等等。

这些家庭的孩子其实也很容易出问题。因为他们背上背负了太重的负担,内心有太多的负疚感,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形同牵线木偶,会逐渐失去鲜活的创造力和真正的自我。

父母不开心,孩子也很难快乐。

3、父母总替自己做决定

我经常听见父母这样跟孩子说话:“听话,你还是不是妈妈的乖宝宝了?”直接要求孩子乖巧,懂事。

也总会听见一些父母温柔地要挟孩子:“你再这样,妈妈就伤心了,妈妈不爱你了。”凭空给孩子制造内疚和恐惧。

还经常听见有父母训斥孩子:“你不懂,你不行,你听我的才好。”简单粗暴地压制孩子。

正因为如此,我们但凡遇到“孩子不听话,孩子不懂事,孩子闹脾气……”之类的问题,背后多半有一个强势的、不尊重孩子个人意愿的、看不到孩子自主需求和内心情绪的父母。

也许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们的“权威”还能管用。但孩子越大,亲子冲突就会越激烈。这也是为何,到孩子青春期前后,心理咨询师们接到的家庭求助案例就越多。

何必呢?

孩子不是为了听我们的话,不是为了乖,懂事,不是为了完成我们的意愿,才来到这个世上。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有做决定和犯错的权利,有过他们自己日子的自由。

如果一个小孩,他人生中的每一次决定都是由父母来做的,那么总有一天,他会用非常极端的折腾方式,把父母欠下的一切都找补回来。

4、父母要自己的面子,不给孩子面子

中国父母最爱面子,也最不爱给自己的孩子面子。

我小时候学习好。那几乎是作为书呆子的我,硕果仅存的荣耀。然而每次遇到旁人夸我,我妈都会碍于情面,谦虚地回别人:没有啦!凑合啦!

独留下我在风中凌乱。

夸一下我,有那么难吗?或者是我还不够好吗?

总难以得到父母认可的孩子,内心有巨大的挫败感,并且随时头上会冒出一行字:你不够好。

这样的小孩长大后,面对自己应得的权利,往往也会过于“谦虚”,认为自己不配。

我也见过很多父母,由于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碍于面子会直接打圆场,或者干脆不分青红皂白批评自家孩子。

哪怕孩子委屈了,也只是非常大度地来一句:“别哭了,这么大不害臊!”

这样的小孩,再次遇到冲突,无法学会恰当的解决办法。他们只从父母那里得到了一个信息:我不该去争,我不该去抢,我应该多忍让。

父母不给孩子面子的情形,还有太多种。但每一种,其实都是对孩子内心的一场荼毒。

孩子与面子,你究竟会选哪一个?

喜欢《家园共育:教会孩子表达清楚这3件事,孩子才能适应幼儿园!》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