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喝牛奶的一点尝试

06-08

不容置疑的是当我们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时,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你是不是不太清楚教育笔记应该怎么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让幼儿喝牛奶的一点尝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班有位幼儿不愿喝牛奶,我和幼儿的家长为此感到忧虑。

大家都知道:牛奶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它含有人类所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质蛋白质。

儿童随时都在长身体,而身体第一位的构成物质就是蛋白质。

蛋白质供给不足,儿童就会发生营养不良,为了幼儿的健康,我尝试这样做:

首先,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

经过交谈,我了解到:这名幼儿是母乳喂养,断奶时间也很正常,没有其他偏食现象,就是不爱喝牛奶,甚至对颜色、味道与牛奶相似的豆汁也不喝,但对果味奶、酸牛奶等并不排斥。

其次,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跟幼儿讲清必须喝牛奶的科学道理,让幼儿理解教师是善意的,消除幼儿的抵触情绪。

第二、让幼儿从少量牛奶喝起,逐渐适应牛奶的味道。

待有效果之后再逐渐加量。

第三、在幼儿喝牛奶时,加入适量白糖。

这样牛奶就有了类似果味奶的味道,更符合幼儿的口味。

这一措施实行一段时间后,幼儿的偏食情况有了很大改善,饮用牛奶量从一袋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最后到能喝下整袋牛奶。

对幼儿的每次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并在全班进行表扬。

幼儿偏食是很多家长和幼儿教师会遇到的问题。

我们不应该采取强制的方式,而应该采用幼儿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改正不良习惯,这些可爱的花朵更健康地绽放。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让孩子学会“慢”一点


宝宝时不时出现急躁、不耐烦等情绪反应,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的宝宝呢。只不过相对于成人来说,宝宝的表现更为坦率和不加掩饰而已。

宝宝性子急,做什么都“雷厉风行”,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也容易出现一些失误,但如果妈妈急着纠正,方法方式不对,很容易对宝宝造成伤害,如何正确引导性急的宝宝,让宝宝“慢”一点,谨慎一点,则是一项技术活。

宝琪妈妈:不懂调节自我情绪让孩子爱着急

主角:宝琪 年龄:2岁 性别:调皮可爱的小姑娘

妈妈讲述:宝琪是个急性子,我常常和她说“等一下,要有耐心”。久而久之,有什么不能马上满足她的,我就会说,“等一下,要有什么呀?”宝琪会回答:“耐心~~”有时她急得不行,就会跺着脚回答“耐心!耐心!耐心!!”不管怎样,她已经大概知道了,妈妈说“等一下”就意味着她不能马上得到,有时等不及她就会自己找别的东西玩了。

幼儿期的宝宝,出现急性子、没有耐心的情况是很正常的,特别是那些还不太会说话的孩子,因为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当父母无法正确解读其手势及需求的时候,常常使他们显的急不可待,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情绪管理能力还比较差,不知道该如何排解自己这种不满的情绪,往往只能通过哭闹、发脾气甚至摔东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琪妈引导方案

延缓满足

在宝宝提出要求的时候,如果你认为这是无理要求(但是要站在宝宝的角度考虑),就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我们家宝琪要吃苹果,我就会说:“你先等一等,妈妈去洗苹果,洗了才能吃,不然细菌会跑到宝琪的肚子里去哦!”刚开始延迟满足时,我迟个5秒、10秒给她,慢慢增长时间,不过这种等待要相对合理些。

冷处理

当宝琪因为挫折而显得十分急躁时,我们就先假装没有注意她(在心里关注),让宝琪宣泄情绪的同时逐步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不受欢迎。

小瓶子妈妈:“肝常有余”让孩子性子急躁

主角:小瓶子 年龄:1岁 性别:心急的小男孩

妈妈讲述:周末从外面回到家,小瓶子就急着要喝奶,我赶紧飞快地去冲奶粉,但小瓶子还是急得哇哇地哭个不停,声音又响又尖,隔壁邻居都听得一清二楚。冲奶粉也需要几分钟,于是我倒了一点水给他喝,想先缓和一下他的情绪。结果小瓶子刚吸了一口奶嘴,又开始大哭起来,这次越哭越厉害,边哭边不停地踢着小脚。小瓶子自从会喝奶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的,性子很急,想喝就得马上喝到,一分钟都不能耽搁。

幼儿期的宝宝,急性子要比慢性子多的多。中医知识告诉我们,婴幼儿期的孩子,其五脏功能生理特点,常表现为“肝常有余”及“心常有余”,即肝火和心火都较成人旺,因而更容易急躁、发脾气,特别是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当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时,不善于隐藏情绪的孩子会非常不满,显得比较烦躁。

瓶妈引导方案

情志调节

对爱动爱闹的的宝宝来说,如果在情绪上受到的影响很大,就难免会肝火过旺了。我们在生活中也尽量保持平常心,做到心胸坦荡,遇事不慌,希望慢慢的小瓶子也能学会遇事泰然处之。在此基础上,我们平时也挺注意让宝宝随时都处于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就能“情绪通达,动静相宜”。

按摩

中医说肝主藏血,所以揉搓腹部可以增加肠道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和淋巴系统的功能。在吃饭前半小时左右、睡前以及起床时,我都会轻轻揉搓小瓶子的腹部。当然,不要过于频繁地给宝宝按摩,否则会让宝宝的胃酸分泌过多,影响正常吃饭时胃酸的分泌。

蕾蕾妈妈:胆汁质宝宝易急躁

主角:蕾蕾 年龄:3岁 性别:经常火急火燎的小公主

妈妈讲述:蕾蕾是个典型的急性子小姑娘:面前的食物还没吃完,便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另外的食物;在游乐场看到好玩的滑梯,无视前面正在排队的小朋友,自己硬要抢先上去玩;上兴趣班时,发现自己怎样也无法做好时,便轻易放弃;遇到要求没有被及时满足的时候,立即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

心理学上把人的神经类型(也称“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宝宝往往生而具有某种类型倾向,如果正好属于胆汁质之列,则其性子就容易急躁。胆汁质的神经类型又称兴奋型,属于兴奋而热烈的类型(代表人物张飞)。胆汁质的人常有精力旺盛、不易疲倦,但有易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粗心等行为表现。

蕾妈引导方案

从小培养忍耐力

对我家心急火燎的小蕾蕾,我已经开始逐步培养她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希望她成为一个积极进取,开朗热情,蓬勃向上的人。

小游戏中练专注力

自从觉得蕾蕾越来越急躁之后,我现在经常会带着她做一些有助提高专注力的游戏,例如“找不同”、“找错误”、拼图游戏、听故事……

实现目标得到奖赏

小朋友拥有自己的目标,做事自然有毅力。比如蕾蕾想要个新玩具,我就告诉她,如果她能把积木堆到多高,可以给她买这个玩具作为奖励,蕾蕾就会特别有耐心地去堆积木。

别火上浇油

一旦宝宝情绪急躁,很多父母都习惯于大惊小怪地追问宝宝怎么了,实际上这是最不能解决问题的方式。现在蕾蕾心急的时候,我们都会冷静地边仔细观察宝宝,推测问题的症结所在,一边引导宝宝在发泄情绪的前提下冷静下来。事后再择机教给她正确应对自己情绪的方法。

小颜妈妈:父母性格及家庭氛围让孩子变成急性子

主角:小颜 年龄:5岁 性别:胆小的小姑娘

妈妈讲述:小区里很多孩子小小年纪都已经会溜冰了,可小颜连三个轮子的小自行车都不会骑,我非常着急。周末我带着小颜下去练习骑车,心急的我好不容易耐着性子让胆小的小颜坐上去了,但一看到孩子前怕狼后怕虎、畏畏缩缩的样子,我就来气了,加上怎么说小颜都不敢动,我一赌气就扛起自行车回家了。

做父母的营造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发育影响很大,如果夫妻经常争吵,或者父母一方本身就性子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和谐的家庭“场”,使得生活在这个“场”里的孩子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中,难免生出急躁的行为。还有,如果对孩子过分呵护,孩子一发脾气就急着满足他们的需求,孩子就会日渐发现“使性子”有助于尽快地达到目的,从而增加以此来制衡父母的频率,久而久之,便成了说一不二的急性子。

颜妈引导方案

控制自身情绪,给宝宝正面影响

我和小颜爸爸本身脾气比较暴躁,以前在小颜面前也不懂得控制,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以后在小颜面前我们会尽量注意,避免当着宝宝的面大声争论或争吵,尽量以良好的行为方式给予孩子一些正面的影响。

掌握反应的时机与尺度

我发现,当宝宝情绪急躁时,父母反应的时机与尺度对宝宝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发现小颜情绪急躁,如果我们立刻显得焦虑不安或者急于解决问题,会进一步加重小颜的急躁情绪。相反,如果我们反应过于滞后,在小颜寻求帮助时显得无动于衷,等到小颜大哭大闹才给予关注,也会助长她的急躁情绪。

让孩子在后果中反思

在孩子因为急性子而遭受自己行为结果的“惩罚”时,及时地引导他反思原因。如小颜越是哭着闹着要看电视,我越不会马上让她看,等到她用心平气和的方式请求时,再同意,且及时表扬这种行为方式。

鼓励

有时小颜遇到自己有能力去完成的事情也仍然显得极不耐烦去做,动不动就急躁得不行。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坚定而温和地鼓励小颜:“宝宝能做到,我们来试一下。”如果小颜实在不肯自己做,那我就陪着她起个头,然后鼓励她自己继续往下做。如果小颜的情绪十分激烈,就暂停一会,待她平静之后继续。并且,无论她做得如何,只要有一丁点的进步,我们都会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她的努力。

触摸多一点,拥抱多一点


午睡时,幼儿进厕所大小便,出来提裤子确实让我们很忙很累,我们教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习提,甚至一个人一个人地帮忙,经过一次一次地练习,有很多孩子都能自己提起来,这让我们很欣慰。但是天还是冷,穿得多了提不好的就很多了。小班的孩子会更多。我们会把他们揽在怀里提一提,或伸手拉一把。可最近我却发现不会提裤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自己的事情总爱自己做的昊昊、妹妹也跑过来,让我提裤子,我笑着说:“你们提的多好呀!为什么不自己提呢?”他们坏坏地笑,扑到我怀里:“我不会提了,我不会提了,就想让你提嘛!”说完紧紧靠在我怀里,还在我身上扭来扭去。真让我气也气不起来了。恍然大悟的我顾不得有多累了,一个一个给他们提好,再拍拍他们的小屁股,他们就像小兔子一样连蹦带跳地走开了。 原来孩子们都羡慕在老师怀里多贴一会儿,多呆一会儿,希望得到和老师单独亲近的机会,这是爱的渴求,为了能得到这种关爱,他们会变小、撒娇,甚至有些任性,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多去拥抱触摸他们,适时解决他们的皮肤饥饿,那样孩子老师的心会贴得更近,一日生活会充满无限温馨和甜蜜,教育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

幼教随笔:让你的批评温和一点


“裹着糖衣,苦药才吞得下去”,这句话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让你的批评温和一点,孩子或许就会听得进去,这对你也好。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批评很伤人!遭受批评的孩子会感到愤怒,表现出自我防卫的态度。结果,他们更不愿意合作。但是,父母面对孩子不适当行为时,对其批评又是必要的。那么,父母要怎样批评孩子又不会引发冲突呢?当然,父母进行表达时必须婉转温和。“裹着糖衣,苦药才吞得下去”,这句话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让你的批评温和一点,孩子或许就会听得进去,这对你也好。

我建议父母要以赞美的方式来缓和批评的字句

◎父母:我觉得你的歌声很好听,只是在餐桌上不适合唱歌。

◎父母:你足球踢得很棒,只不过足球是要在足球场上踢的,而非教室里。

◎父母:谢谢你告诉我实话,但下次再到你朋友家之前,我希望你先跟我说一声。

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名叫“萍萍”的少女。有一天萍萍逃课去安慰她的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家里出现危机,正打算离家出走。萍萍的母亲为了这件事大为光火。我认同她母亲的看法,逃课是不好的行为,但也指出萍萍是为了照顾和支持她的朋友才这么做,其出发点是善意的。要从孩子不适当的行为中找到负向特质很简单,不过下次,当孩子做了某件你不乐见的行为时,请试着从中找出他的正向特质,并以赞美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宝贝,勇敢一点!


晨间体锻的时候,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走过了平衡木,轮到歆歆了,他先是在平衡木前站了一会,有点怕,不敢走上去。后面的小朋友都开始催促,他就用手先撑住平衡木,然后爬上去,他试图要站起来,可是摇摇晃晃的,不敢松手起身。

这时,后面的小朋友都开始急了,歆歆也急得哭了起来。我走上前拉起他的手,带他走过了平衡木。

第二次走平衡木的时候,又轮到歆歆了,这次歆歆似乎有点恐惧了,他看看我,希望我去拉他一把。我走过去把他拉起来,让他尝试稳稳地站住,然后慢慢松开我的手,让他自己向前走去。歆歆张开手臂,有点害怕地往前走了一步,我借机表扬他做的很好,鼓励他继续往前,歆歆好像有点知道窍门了,越走越顺,接下来又走了几遍之后,歆歆已经能够独立稳稳地走过平衡木了。

对于歆歆的行为,我先是观察了一会,发现歆歆其实挺坚强的,而且有毅力,不是遇到困难就选择退缩。在他需要别人拉他一把的时候,我选择了帮助他,带着他走过平衡木。第二次的时候,歆歆对我有了依赖性,我没有一下子放掉他,我先帮助他,让他掌握保持平衡的要领,先稳稳地站住,然后带着他一步一步往前走。孩子是需要鼓励的,他们只是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害怕,只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关口,给予他们信心,孩子就不怕了。

在老师的陪伴下,歆歆首先是心理上有了依靠,经过多次反复练习之后,动作技能掌握了,老师再选择放手,孩子也就容易掌握了,而且这个过渡比较自然,孩子不会因为恐惧而再也不敢尝试。

多放点手,让孩子多一点快乐


不知道,这个玩具相机是哪位小朋友带来的。这几天饭后活动,我们班的女孩子就在一起模拟拍照。一个女孩拿着照相机,其余的孩子摆造型,一片“闹烘烘”的景象。

今天,孩子吃完饭,女孩子们又聚在一起开始玩“拍照”,我就乘机观察了一下。只见,陆琦小朋友担任着摄影师,一会儿把一个眼睛对着照相机,一会对着准备拍照的孩子说:“准备好、准备好。”再看那些准备拍照的孩子,他们快乐地摆着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摆“YE”的造型,有的把头歪着,有的两两抱在一起,还有的自信地坐在后面,把手搭在前面同伴的肩上。她们是这样投入地进行着游戏,最让你难忘的是:那摄影师说:“喀嚓”时,孩子们那自信、快乐的笑容。我看到了平时不怎么笑的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脸,看到平时不吭声的孩子快乐地摆着造型……

我们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空间比较小,其实他们的快乐让我感到“吵”。说实在,好几次我都想制止她们,可是看到她们那快乐的情景,我又有些不忍。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疯狂地、快乐地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有“官兵抓强盗”“棒冰(氧太)融化”“系手绢等等。那时我们多么的开心、多么的自由,在玩的时候,比我们大的哥哥姐姐还会照顾我们呢。

再看看孩子们,由于平时禁止比较多,难得让她们这么快乐的游戏。我发现很多次,孩子们也抬头看看我的表情,他们抬头看我时的表情有点紧张而没有笑容,看我没有吭声时,她们马上又露出快乐的笑脸,随即快乐地游戏着。

还是多给点自由,多放点手,让孩子多一点快乐吧!

对幼儿读物的一点随想


与菠萝班的孩子相处一周多了,发现班上的孩子之间都挺和睦相处的,攻击性行为很少。可见以前的老师对孩子教育的成功。今天却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午间活动,先吃完饭的孩子都在安静地选书看。这时却传来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老师,强强打我,他抢我的书。”“强强,你为什么抢书,为什么打人?”强强不语。君君跑过来对我说:“这本书大家都要抢的。”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我拿过来一看,书名《大牛小牛》,看书上的广告,原来中央台曾放过同名动画片。翻开书,书里面有3个走迷宫游戏,还有一些拼图的游戏。我问孩子,“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姝杰说:“很好看,因为画面跟电视里的真的一样,这上面有走迷宫的。”星宇说:“有走迷宫的。”俊浩说:“3个走迷宫,看过这个的动画片,动画片很好看的。”琪琪说,“3个走迷宫。”颉颉说,“喜欢看动画片。”硕硕说,“喜欢斗牛。”立立说,“喜欢走迷宫。”

究其原因,孩子们抢书的是因为喜欢走迷宫和动画片,完全没有领会图书里面故事的含义。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说,凡是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有趣的声音,出乎预料的情节发展等都能引起幼儿注意。而动画片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有情节的发展,有生动有趣甚至滑稽的对话等等无一不吸引着孩子的目光。这使得孩子能够深刻记住他所看过的动画内容。我想当初家长给孩子买这本书肯定也是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因为孩子喜欢看动画,喜欢里面的走迷宫便买下。翻看国内的一些幼儿读物,里面要么有什么奖励的东西,要么就是很多走迷宫,要么就是动画片的附属物……这些都成为了一个“卖点”。再看国外的一些幼儿读物,干净又简洁的画面,优美又哲理的语言,充斥着小读者的视觉。什么时候我们国内的幼儿读物能少一些“附属品”,还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教育随笔:让孩子轻松一点儿


教育随笔:让孩子轻松一点儿

本来打算周日可好好休息休息,可是当我美美地走在大街上时,看到了很多幼儿园的“孩子”背着“行囊”在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陪同下去上各种特长班。心里不禁就想:“特长班”为什么这么多?

我和很多家长探讨过这个问题,总结下来大概2/3的家长认为应该早点让孩子学点东西,以便能在以后的社会中有更强的竞争力。有1/3的家长觉得周末孩子没地去,天天在家呆着还不如到特长班学点东西,还有一小部分家长觉得别人的孩子都在上特长班自己孩子不去的话,有点对不住孩子,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真的会出现家长们所想要的结果吗?

第一:我们来探讨一下幼儿时期最关键的是要培养什么?我们知道一个人能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即有多聪明,而是取决于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通常的智力而言的心理特征,它主要由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因素共同组成,最通俗的即是坚持性、自信心、勇敢、活泼、合作性等等品质的发展。培养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期最好的途径就是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我们都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幼儿更不能例外,素质教育是什么呢?目前还没有固定答案,但大家都比较认同的是:当你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剩下的就是素质。很显然在幼儿阶段要培养的不是单纯的认多少字,背多少诗,会算多少题,如果想让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就应该从长处着眼,先着重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第二: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不过为什么在孩子后来的发展中出现了差异呢?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的因素。家庭在孩子发展问题上所持的不同的价值观、教育观直接形成了不同的环境,从而作用于儿童,出现了个体差异。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有不少高学历家长在孩子入托时并不希望幼儿园教给孩子单纯的技能知识,他们更希望孩子在一种友好、合作、安全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乐观的活泼的性格等等,他们更强调孩子的意愿,他们的家庭属于民主型家庭,就像刚才的案例一样他们会在孩子需要的情况下,为孩子提供学习的环境,支持孩子的行为,当然这些地区的社会环境相对要好许多,作为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我们的孩子可能现在还达不到很高的生活标准,但他们应该拥有一样的快乐童年。

我们班里的东东有天对我说:“星期六我要学英文,还要学美术呢?”我问她:“宝贝,你累吗?”“嗯,当然了,可我妈妈让我去学,我很听话!”真想不到,周末孩子比我们还忙,好像有的孩子还要上三个特长班,他们才是真正的奔波呀!但最令我们担忧的是有多少特长班懂得幼儿教育,略懂得幼儿教育的又有谁会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兴趣是要培养的,但我们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刚刚萌芽的兴趣,不知道是会被扶持起来,还是会被拔苗助长。都说特长班办得好不好,要看家长的反应,而家长观察到的也便是孩子们最直观的表达:比如几张画,几个动作,甚至几个单词,因此特长班也就特别重视这些最表面的可呈现东西,但那些不能呈现,也就是最关键的各种能力:比如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呢?这些能力都是隐性的,而且要经过若干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在这个功利性如此强的经济社会里,谁会来做,谁能来做?!不少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特别有舞蹈的天赋,肢体语言很丰富,想送舞蹈班,可是她才4岁、5岁,甚至更小;有的家长想让孩子成为钢琴家,即便不是也想让孩子多接触一点音乐,可是总会学着学着就变质了,钢琴是外国的乐器,外国人听都没听的考级成为许多家长趋之若骛的目标,实际上舞蹈也罢音乐也好他们到底都是用来干什么的?谁都知道,它们是人类表达和释放情感的最原始的行为,是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如果没有快乐可言,它们还会有延续下去的生命力吗?

第三:幼儿园的孩子太小了,他们最爱的是玩,最需要的还是玩,别老让孩子待一个地方,他们会感觉统合失调的,会不知道怎样和别人交往的,难道我们小时候玩的高兴时被父母叫回家时会高兴的忘乎所以?借用在上海学习时一位学前教育专家的话:可怜可怜幼儿园的孩子吧,让他们多玩会儿,等到了小学阶段,他们哪里还能如此彻底的玩?!所以当妈妈准备换好行装去逛街的时候,当爸爸说出无数个理由要加班的时候,请别把孩子送到他不能好好的放松的玩的地方,那样对他们是有些不公平的。当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你会找回久逝的童心;你会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小鸟的房子是什么样的?蚂蚁地窝是什么样的?等等,从你的行为中孩子会学会怎样查询资料,怎样解决遇到的问题,怎样和别人合作研究,怎样适时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怎样遇到困难不放弃……别说这是孩子的事情,其实这才是最伟大的事情!

你能够带孩子在一个周末去春游,但下一个周末呢?下一个季节呢?别剥夺了孩子快乐的权利,他们是在快乐中长大的,当然这种快乐会在家长的陪伴下收获孩子和你真正的幸福!让孩子轻松一点吧!

给孩子一点的空间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给孩子一点的空间”!

今天放学晚接的时候,我们班大部分的家长都非常准时的来接自己的孩子。

只有倪天宇和黄立洲两位小朋友还没有接走,他们俩就在教室里安静的坐着,睁着大眼睛使劲的往外看。

我在教室里收拾整理,看着他们着急的样子,猛然想到今天吃餐点的时候还多了一个苹果(有个小朋友没有来),于是我就说:“想家了吧,没关系的老师还在呢,对了这里还有个苹果想不想吃呢?”听了我的话,他们俩都急忙跑到我跟前抢着说:“我要吃,我要吃”可是就有一个苹果怎么办呢?,他们来俩都睁大眼睛看着我仿佛在说:“老师,你说怎么办呢?”我刚想要把帮他们解决,可又一想:“这样的问题时常发生,何不乘今天让他们自己解决呢,也许是个很好的契机呢”于是我就说:“这个苹果问题也挺让我为难的,到底该怎么办呢?你们又没有好一点的办法啊”他们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也鼓滴滴的直转,我也微笑的看着他们,过了一会儿,倪天宇说:“那不让黄力洲吃吧,我在家一直吃的”黄力洲一听连忙说:“不不,我家也有的,老师让天宇吃吧”他们俩你推我,我推你,我看着哈哈大笑说:“那你们都不吃,苹果怎么办呢?”力洲听了小声的说:“要不,老师你把苹果分开来,我们一人一半分开来吃好吗?”天宇也表示故意还直说:‘我们是好朋友,现在都有的吃了,真好!“我听了也表示同意,已经到了我想要的结果了。

于是就把苹果分开,他们俩津津有味的吃着苹果,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也暂时忘记了还没有人接的难过……一场风波就这样在无声中平息了。

事后我在想,在平时的教学教育中会经常出现这种吵闹争夺的现象,如果在孩子一求救,一告诉,老师立马就解决,孩子们也许一开始表面是会认同,可心里肯定辉不服气。

而且也不符合“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

我们老师可以用一两拨千斤的方式,先去安抚幼儿的情绪,然后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解绝了问题,又增进了孩子的协商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有时候包办并不是最好的,有时候,我们应该给幼儿一定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去商量,这未必不是件好事。

关于“给孩子一点的空间”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相信《让幼儿喝牛奶的一点尝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