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

07-01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教学方式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在幼儿园里,他们是一群令老师头疼的孩子。

你说朝东,他们偏要朝西,你说向北,他们偏要向南。

只要他们认准的事儿,就是八头牛也休想将他们拉回来!因为他们,老师不得不停下正常的教学工作,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应对他们的倔脾气。

他们为什么这么倔呢?我们应该怎么办?看看下面3个小朋友的故事,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哦。

自以为是的小武在老师的眼里,3岁半的小武可是一个“小能干”。

记得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在哭,只有小武一个人在哭声的包围中自得其乐地玩着,老师还为此让他当了好几天的“大班长”呢!

可是,小武又是一个让老师特别费神的孩子,因为他什么事儿都要自己动手,并且都要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别人教他也不行,更不用说让别人帮他去做了,为此小武也没少吃亏。

“这孩子这样自以为是,将来会有大苦头吃的!”每每当小武使“倔”时,老师总是这样无奈地说。

解读关键词:自我意识增强

小武的自以为是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

幼儿在2岁半以后已经产生一定的自我意识,具备一定的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这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什么事都想自己尝试,什么事都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如果大人对他们的行为加以阻止,他们便会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反抗,在大人们的眼里,这便成为所谓的“倔强”。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幼儿2岁半至4岁期间,即所谓的第一反抗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此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

调教攻略

慎用强制手段。

因为2岁半到4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一味强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以倔对倔,则容易让孩子陷入极端的境地。

要么是过于怯懦,要么是过于叛逆,这都不利于孩子将来融入社会。

一切应顺其自然。

以一种宽容和理性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倔强行为,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去体验、去思考,不要过分加以干涉和束缚。

如果担心孩子的行为会造成危险或破坏,不妨在安全保障措施上多下一点功夫,比如,在秋千架下置放棉垫挖掘沙坑、将玻璃器皿换成安全的塑料制品等。

但是,宽容不等于放任,放任则会让孩子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蔑视规则,所以,孩子的行为还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和安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如果孩子的行为超出了行为规则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则应当严格加以制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后果。

拒绝说英语的邦邦

在新学期里,中班开设了一门英语会话课,小朋友们一个个都兴奋得不得了,一到上英语课时,教室里就显得热火朝天!可是邦邦却从来没有开过口。

“邦邦,这只可爱的小狗读什么呢?”老师提问邦邦。

要知道,上课时被提问对小朋友来说可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呢,可邦邦只是站起来,嘴动都不动。

老师只好让邦邦坐下了。

一连半个学期下来,无论老师怎么引导,邦邦就是不肯开口说英语,似乎较着劲在跟老师对着干。

后来,在一次家园交流活动中老师才知道,邦邦以前曾经学过英语,后来由于家里对他要求太高,他对英语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

解读关键词:缺乏兴趣

邦邦拒说英语缘于他对英语的厌倦心理。

常言道“孩子眼里容不得沙子”,在这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幼儿一般不具备掩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幼儿还不具备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

因此,他们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

对于喜欢做的事,他们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不喜欢甚至厌恶、恐惧的事,他们一般会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有的甚至直接加以拒绝。

于是,不顾大人的反对,单凭个人的喜好对待某些事情的行为,就成了大人眼中的“倔强”。

调教攻略

要想让此类“倔孩子”变得顺从和配合,首先要从思想上去改变他们。

一方面,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不得不做的概念,让孩子知道,做某件事是必须的,从而减弱孩子通过抵制或反抗达到不做某事的企图。

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孩子说明做某事的重要性和好处,让孩子自己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做。

要设法让孩子所要做的事变得有趣和充满吸引力。

比如可以通过表演、比赛、讲故事等形式,让说英语变得不再枯燥和令人乐于接受,还可以通过鼓励或奖励的形式,让孩子尝到成功等良性心理剌激等。

如果孩子是因为不懂或不会的原因,则应当耐心地教他们。

当然,如果孩子始终坚决执意孤行,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则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了,比如口头批评、隔离、不发小红花等。

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娅娅

娅娅是幼儿园里有名的“倔丫头”,只要答应她的事就必段要办到,否则她就会哭闹不止。

有一次,老师在班里选了10个小朋友参加舞蹈比赛,娅娅也被选中了。

后来根据比赛的安排,老师决定减少5个小朋友,娅娅也是被清退下来的小朋友之一。m.yJS21.CoM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娅娅大哭大闹,就是不答应。

最后,老师只好让娅娅取代了另外一个小朋友的位置。

原来,娅娅的爸爸妈妈经常对娅娅说话不算数,为了让爸爸妈妈实现自己的承诺,娅娅在家里就经常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解读关键词:维护权利的需要

娅娅的倔强和不听话是因为爸爸妈妈的经常食言所造成的。

相对大人来说,孩子完完全全是一个弱势群体。

如果大人能够尊重孩子,孩子便会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发展空间。

如果大人缺乏尊重孩子的意识,漠视孩子的权利,那么孩子往往就成了大人任意控制的木偶。

为了争取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一些孩子就会通过顶撞大人、哭闹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大人们的眼里,这些行为也就是“倔强”了。

调教攻略

大人应当学会与孩子进行换位思考,不将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真正将孩子当作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个体来对待,从而将本该属于孩子的权利真正返还给孩子。

要尊重孩子,对孩子要言而有信。

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以命令或威胁的口吻与孩子说话。

不要对孩子唠叨,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平时应当顾及孩子的面子,当孩子犯“倔”后,应当主动帮孩子找台阶,以便让孩子体面地“下台”。

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加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以消除孩子对大人的不信任。

对于那些实在难以“拐弯”的孩子,则有必要通过转移注意力、引导其暂时离开使“倔”的情境等方式,让其有一个足够长的思想变通过程。

总之,孩子的“倔”不是太大的问题,如何改变大人们头脑中的“倔”,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不知道本文“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孩子的倔脾气


孩子们上中班啦,学到了不少新知识,长了不少新本领,可是却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的倔脾气和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孩子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行事,家长们忽然觉得对孩子“管”不了,过去常用的一些方法失效了!

这不,今天早上又有一位家长跟我诉说了一件让她头痛的事情:“星期六早晨到了起床的时间,我让她赶紧穿好衣服,否则就不让她吃早餐了。结果,没想到,她竟然和我别着劲儿,愣是一个早上都不穿衣服,早餐也不吃。快到中午了,眼看着她鼻涕直流,我是又心疼又着急,好说歹说,她这才穿好衣服。她这倔脾气可真让我头痛啊!”听着家长的诉说,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历。

有一年夏天,我因为不爱吃饭而发起了小脾气,可是妈妈这次竟然对我不理不睬,我一气之下就跑到外面淋雨。心想:“这下妈妈该来哄我了吧?”于是,我就耐心地站在大雨中等待妈妈的出现。可是,过了很长时间妈妈始终没有出来哄我,我开始有些急了:“难道妈妈不知道外面下雨吗?”我哭得更凶了,妈妈还是不理我,我有些失望甚至有些恼火了:“哼!妈妈不爱我了!”于是,我干脆停止哭闹,立下决心坚守阵地,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向妈妈低头认错!雨越下越大,我的决心也跟着越来越坚定:“妈妈不出现,我一定不主动进去,决不认输!”

过了很久很久,我的心情开始由失落转而讨厌起妈妈来:“呜……我是个没有人疼的小孩子,呜……”没想到,这么一说,妈妈却突然冲出来,把我拖进了家,然后,狠狠地对我说:“外面雨那么大,你不知道吗?你都不懂得爱自己,叫妈妈怎么爱你?”说完,不再理我。我第一次看到妈妈这么生气,这么伤心,于是也不敢再轻举妄动。我开始觉得羞愧,自己乖乖去吃饭了,以后,再也不敢随便跟妈妈发脾气了。

我发脾气,最初只是为了满足挑食的需要;但是面对妈妈的冷落,我却无法接纳,更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怀疑妈妈的爱,于是开始大肆宣泄内心的不满与委屈。当妈妈拉我的那一瞬间,我内心的忧虑一下子就被打消了,突然有种被关爱被呵护的感觉。我明白了想要得到某种满足并不是通过发脾气就可以实现的,而妈妈对我的爱也不是倔强可以换来的。

因此,当家长把孩子任性的情境讲述给我的时候,我非常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孩子们反常的行为,尤其是任性、较劲、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想要引起他人关注,一方面想要满足某方面的需求,一方面还在“考验”家长对他的爱。所以,我建议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倔脾气时,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看他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可以尝试冷处理的方法,而所谓的冷处理并不是不过问、不理睬孩子,而是面对孩子的哭闹不慌不急,保持冷静,心里要有明确的原则和目标,不要被孩子的“不依不饶”乱了阵脚。当然,有些孩子在发脾气时会采取自虐、攻击、孤僻、逆反等较极端的方式,那么家长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先让孩子发泄,但不要远离孩子,最好能让孩子看得见你,因为他始终想要吸引你的注意。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心理的变化,他的关注点会渐渐从某一物或某一事上转移到对家长的爱的质疑和渴望上,那么伴随着他的失落和委屈,这时候家长再去亲近他、安抚他,比如对他说“妈妈很爱你,看到你这样子,妈妈很难过,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之类的话,便可以使孩子重新感到归属与爱,待他情绪稳定后再引导他分辨是非、明确规则,这时的沟通便是有效的。

其实,孩子的心灵是非常单纯的,有时候无理取闹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丝关注,或者证明一些事情。所以我们不妨抓住这个特点,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换位思考,用恰当的方式给予正面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学会分辨是非,学会遵守原则,彻底告别爱发脾气的毛病。

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


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

本班的墨子是一位调皮、聪明的孩子。可是他每天不捣蛋就不行,每天下课后都要跟一些男孩子打闹,有时别人没动它或者不小心碰到他了,他就脾气暴躁地回打别人。

有一次,我在睡觉房跟墨子说话,无意间碰到他,他就回头说:“你干嘛打我?”会动了一下我就走掉了。自从这件事后我在想如何帮助他控制自己的脾性。

1.马上解决。对于他的行为,有时没有及时解决,就会造成幼儿对事情的不重视,并会重蹈覆辙!教师应该在事发时就对他的行为进行处理。

2.表扬和鼓励。在他不发脾气时表扬他,但要注意方式。例如:你能安安静静地......我真高兴。在幼儿碰到这种事情时,要关注他,不能置之不理。

以上两点是老师如何来改善幼儿的方法,后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沟通,给墨子的家长提供了一些改善的建议。建议如下:

1.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父母应先改变自己。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行为的办法。

2.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3.合理的管束。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

4.接纳、确认孩子的各种情绪(特别是消极情绪。当父母否认孩的感觉时,孩子觉得他的不到理解。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他的感觉舒畅了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因为孩子是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幼儿的暴脾气

5.让孩子的爸爸发挥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爸爸不仅是一个监督者,更需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在近期表现中,通过老师的教育方式与家园互动与积极配合下,墨子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变,从开始的暴躁转变成偶尔性,这是孩子性格的转变,相信在之后的改善中,墨子会掌控好自己的脾性。

如何应对孩子的千变


天气有点闷,幼儿的精力又旺盛,常规活动时幼儿显得很躁。晨间谈话的时候,我在上面点名,幼儿在下面有的说话、有的玩耍,完全没注意我的指令。我正想喝止,提醒他们安静下来,突又想到这样的办法治标不治本,于是灵机一动,对着孩子说:“来,我们现在谁都不要说话,竖着耳朵听。你仔细听,听到了什么声音过一会老师请到你,你就起来告诉大家。”顿时,教室一片安静,大家都在仔细的寻找更多的声音,过了不多久,小朋友都能说出他们当场听到的很多声音:小鸟声、水声、对面马路汽车开过的声音……有的幼儿还会描述他听到的声音感觉,老师告诉幼儿,如果这些声音象录音机一样把它们同时放大,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声音就会成了噪音,耳朵就没法清静,长期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身理健康。接下来几天,我变化着玩法,比如我让幼儿闭上眼睛,然后老师用铅笔敲敲杯子等凡是能弄出比较有趣的声音来,再让幼儿猜猜老师发出的声音是什么,再进行节奏练习。还有一种变形玩法,就是传悄悄话,请一名幼儿出来看老师口型说什么,然后用小声的声音传给他的好朋友,好朋友听了后,按指示玩游戏,如“请你帮老师拿点名册来。”等。这些“听声游戏”有助于孩子养成保持安静、沉默的习惯。这也是诱导孩子们服从命令的好方法。小朋友们对这些游戏很有兴趣,几天下来,幼儿安静了许多,说话声音也轻了。所以我也总结出: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必须在万变中去“应付”幼儿的千变。

父母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


《圣经》上有一句话:瞧,那个幸福的人,他有一个孩子!的确,孩子是造物主对人类的神奇馈赠。孩子纯洁得如同天使,搞笑的像幽默大师,无邪的眼神和天真的童言经常让我们内心柔软、大脑开窍,有了孩子就不乏惊喜,但是在惊喜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适应,无需举例,对本文感兴趣的朋友无不深有体会。

很多父母经常为自己对孩子发脾气而烦恼,每次大光其火后都后悔不迭并对自己承诺再也不这样,可每次事到临头又都控制不住。于是经常有人向我咨询克制坏脾气的技巧。克制发脾气的技巧不是没有,也不是无效,问题是止住了这一次,还有下一次,一旦突破你忍受的极限,爆发带来的破坏性更可怕。应对负面情绪最重要的不是脾气来了怎么克制,而是让这个消极情绪根本就不产生,克制的技巧说到底是治标不治本。

这么多年,在我接触的父母朋友当中,只有两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烦过。一位妈妈以写作为生,两岁的女儿有阵子迷上了按电脑光区的开关。我问她,你不担心孩子把光区弄坏了吗,她说,弄坏了又怎么样呢?我又问,孩子打扰你的工作,你怎么办?她说,最严重的一次,我写了很长时间的稿子,她过来就给我关机了。我说,那你怎么处理的?她说,我就站起来穿衣服装作出门,对孩子说,妈妈没办法工作了,我走了。孩子就抱着我的腿不让我走。下次我写东西的时候,她又过来,我问她你还关机吗?她说,不关了,妈妈走。

还有一位妈妈,三岁半的儿子耽于幻想的程度超过一般。他可能突然站在面前拦住你,装作公交售票员,让你买票;也可能忽然说自己是奥特曼,要你配合;还可能随便拿着一个东西当对讲机,让你服从指挥。简而言之,她不管你在做什么,不管在什么场合,她都随时可能幻想一种情景,期望你倾情演绎。在去年的夏令营中,我目睹了这位妈妈是如何毫不急躁的悉心配合孩子的。我看到孩子的眼神中,有一种超过普通孩子的对幻想的沉浸,同时又很稚弱,像一层薄薄的膜,一旦被拒绝,就很可能陷入混乱。这是一个不同一般的小孩,他有自己的节奏,如果能够得到保护和配合,他或许可以成为一个“能为人之所不能”的人,但是如果被打断而陷入混乱,他的特点就成为他的麻烦,如果被迫接受成人的要求,他有可能一生都陷于自我与外界的矛盾。真庆幸,孩子有一位这样好的妈妈。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对孩子不烦、不气?

我觉得首先是“爱”的问题。安妮宝贝说过一句话:就是因为爱得不够,多说一句都是错。两性之间是这样,亲子之间也是这样。很多父母对孩子所谓的“爱”,其实是自私。爱意味着更多的允许和耐心。孩子符合父母的心意才“爱”不是真正的爱,爱是孩子符合他自己的心意我们为之由衷的高兴。孩子各种不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比如对我们的“打扰”或者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并非出于故意,而且孩子对我们的爱是自然而博大的,基于爱,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体谅和理解,应该开动脑筋寻找一个合适的避免冲突的方式,而不是不公平的指责和发飚。

其次与父母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有关,生气是因为你觉得这是个“事儿”,觉得烦是因为你认为孩子这样不应该。比如孩子喜欢按电脑的光区,比如孩子自己吃饭把米粒弄得到处都是,比如孩子又把刚洗过的衣服弄脏,比如孩子太贪玩成绩不太好,你觉得这是个“事儿”,其实它未必是个“事儿”,或者不是一个多大的“事儿”。如果你能容得下,能看得透,还有什么脾气可发呢?再比如,那位悉心配合孩子幻想的妈妈,她不认为孩子这样热衷于幻想有什么不应该,而是懂得尊重孩子内在的节奏和与生俱来的特点,明白自己必须做什么,“烦”从何来?理解了一切,就原谅了一切。父母们的负面情绪背后常常隐藏的是负面和狭隘的认识。

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权利。同样的错误,为什么对客人的孩子我们就能好说好道,对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容忍?为什么我们会说“这要是我自己的孩子,哼,我非……不可!”?

我们是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人还是无形中总是把他视作自己的“附属”?如果,真的需要解决一个问题,真的需要表达一种不满,我们是否可以像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处一样来对待我们的孩子,而不是上下级般的训斥和惩罚?

父母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的背后,仿佛是一个幽暗的黑洞,我们之所以迷路,是因为爱和理性的阳光还没有到来。

幼儿观察记录:如何应对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


观察内容: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中二班活动室

观察对象:盛盛

观察目标:正确了解和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鼓励、引导幼儿正确与同伴交往。

不管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游戏活动中,盛盛小朋友都会频繁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而小朋友们也不太愿意和他交往。我通过观察发现,盛盛其实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交往,也很乐意与他们一起玩,每次教学活动他也能积极参与,表现自己,但是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发生,也总是有小朋友告他的状。

分析反思: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与盛盛妈妈沟通得知,盛盛在家是独生子女,备受家人的宠溺。常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伴间的沟通和交流时,欠缺技巧。缺乏与同伴分享的意识。

解决策略:

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与他的妈妈沟通,平时多关注他,引导他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在他与同伴发生争执时,鼓励他与小伙伴要团结,要互相谦让,有玩具要大家一起玩,感受与小朋友共享时的快乐。及时肯定他的进步。

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孩子的“不会”


开始玩区域游戏了,今天美工坊提供了制作菊花的彩纸材料,一下子吸引了六位小朋友来制作。他们先每人取了一根“树枝”,接着又拿出筐里的彩纸开始撕了。希希、鑫鑫先拿起彩纸来撕,可是怎么也撕不开,接着小伦、萱萱和涵涵也都撕起来,可是仍然没有一人撕开。希希第一个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不会撕。”然后就把彩纸递给了我,看到希希的举动后,一旁的小朋友都把彩纸伸向我跟前。我看了看之后,便还回希希的彩纸,然后走到孩子中间,重新拿起一张彩纸开始撕了。我指着彩纸重新介绍撕的方法,可是却发现这纸怎么也撕不开,必须用指甲使劲地扣,我艰难地撕开一张之后,发现孩子手中的贴纸仍然撕不开。最后我决定收回孩子的纸,把一张张纸先撕开一个小口,然后再让幼儿去撕贴。果然,重新撕过的贴纸孩子们很快会自己撕开了,树枝上的花瓣也越来越多了,美丽的菊花终于制作完成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个个都兴奋不已。

这个小小案例引起了我的反思,长期以来我们两位老师就发现班上的孩子似乎“很懒”,常听到孩子们跑到跟前说:“老师,我不会。”然后便等着老师和阿姨的帮助。有时候不会提裤子啊,有时候不会画画啊,有时候鞋子也不会穿了。然而只要老师帮助过一名幼儿,一旁的幼儿看见了也会要老师的帮助,其实当老师不帮助时,他们也能好好的完成。所以当听到孩子说“我不会”,我便先不理,要求孩子自己先动手。而当孩子们真正有困难时,遇到上面的情况时,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就要灵活应变了。

总体看来,针对班级幼儿易受他人影响、独立性不够等特点,当孩子们说“不会”时,成人可以分两步帮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第一步要等一等;当孩子求助时,先观察实际情况分析幼儿的求助原因。到底是不会还是想偷懒,或者真是遇到了大难题。千万不能立即去帮助幼儿完成。第二步要做一半即是帮助幼儿解决一半的困难,留有空间让幼儿自己动手完成,这既避免让孩子们过分依赖又能让孩子收获自我成就感。

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由于三四岁的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因此常常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开始“闹独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特点,不必奇怪。

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恰当,可能加剧逆反心理的现象,诸如:

1.家长式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管教孩子时往往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要孩子学这学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不想学,父母就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于是容易产生与孩子情绪上的对立。

2.唠叨式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喜欢整天对孩子唠唠叨叨,这个要这么做,那个要那么做;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总是没完没了地嘀咕,这种“敲木鱼”式的教育最终导致孩子厌烦而产生逆反心理。

3.漠不关心的教育方式: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什么都要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有时电插座、煤气开关也是他们探究的对象,一点不懂其危险性,有时好好的玩具也要拆开来看看,甚至会损坏贵重的家用电器。如果此时父母仅是简单、粗暴地说不许或不予理睬,就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而产生逆反心理。做父母的应尊重幼儿心理发育的规律,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改进自己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

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如果不是唠叨就是打骂,孩子必然把你的话当耳旁风,心理上也会产生反感。

其次要冷静分析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应注意改进,成人应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无理取闹,则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其逆反行为不予理睬,事后再进行教育、诱导,说明利害关系,千万不要“犟过孩子头”而火上浇油,把事情搞得更糟。还可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孩子服从正确的教育。例如孩子在外面玩,明明走得动却不肯自己走路,一定要你抱,你可以这么对他讲:“你看那边的小弟弟都自己走路,你不会比他差吧?”孩子为了表示自己能干,就会自己走路了。这种方法用得得当,不亚于正面说教。

最后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例如孩子好奇、好问、爱动脑筋,家长要因势利导,讲一些孩子听得懂的道理,不要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盘否定。当然,发现孩子的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及时制止,并讲明道理。总之,我们要认真研究幼儿逆反心理这一现象,并耐心地教育、诱导,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如果不是唠叨就是打骂,孩子必然把你的话当耳旁风,心理上也会产生反感。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如果不是唠叨就是打骂,孩子必然把你的话当耳旁风,心理上也会产生反感。

观察记录:如何应对大班幼儿爱告状


观察内容:在进行生活活动时,王**小朋友因没有遵守纪律而得不到小贴花,却希望通过告状的方式来获得奖励。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王**

观察目标: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描述:

大二班活动室内,小朋友们正在进行如厕、喝水的生活活动,老师请小班长进行巡视,表现好的小朋友能够得到小贴花作为奖励。但是王**小朋友仍然和身边的小朋友聊的热火朝天,小班长只告诉老师王**没有遵守纪律,王**表示很不服气,便也向老师告状:老师,刚刚××也讲话了。按照约定她是不能得到小贴花的,王**却认为自己并没有违法约定,还是继续问老师:老师,我想要小贴花,我可以得到小贴花吗?当得知不能得到时,她并没有收敛行为,而是不停地告诉老师某某小朋友也说话了。还提出明天自己带个小贴花发给大家。

分析反思: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不起眼,却是幼儿道德感缺失的表现,由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事物,产生矛盾之后,希望借助老师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如果告状次数很频繁,对幼儿性格形成和品质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老师应正确处理幼儿告状行为。王**小朋友的告状行为是因为自己未能意识到不遵守纪律,将无法得到小贴花,其实她也是希望通过告状,老师能对她产生好感,抬高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地位,当愿望没有实现时,她选择自己满足自己的愿望。我们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解决策略:

一、首先,教师应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区别对待。王钰曦是希望老师能原谅她,达到得小贴花的愿望。

二、在日常生活中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减少幼儿告状的行为。如:通过看电影、听故事等活动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评价其中的人物,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的认知水平和评价能力,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妥善处理告状行为,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幼儿自己解决纠纷。使得教育成效显著。

相信《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里的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