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孩子一输就哭,你会怎么办?

07-08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家园共育:孩子一输就哭,你会怎么办?”,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信有不少孩子都这样:在游戏或比赛中输了就大哭大闹,甚至会拒绝参加其他活动!

其实竞争意识,本身并非坏事。但是孩子因为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游戏或比赛中,总害怕输,希望通过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来获取“安全感”;越是这样,心思反而越不在事情本身上,进而影响发挥,越来越逃避那件事,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其实,孩子没有错,怕输是一种正常心理,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从容面对遇到的挫折。

为什么孩子“输不起”?

1.孩子的“去自我中心化”过程尚未完成

2岁左右开始,孩子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在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就会难以接受。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开始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但是缺乏对外在事物和自身缺乏客观的认识。

孩子的“去自我中心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如果粗暴地对待孩子“输不起”的行为,孩子只能感受到更深的挫败感,其不当行为也很难得到纠正。

2.家长的输赢观直接影响孩子

尽管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实际上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许多家长依然是“不惜重金”。

同时,家长还会在不自然的情况下,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这其实是家长的一种焦虑情绪的表现,这种焦虑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家长的种种比较会加深孩子的挫败感,让孩子逐渐失去自信心;当孩子在竞争中落败,产生沮丧情绪时,就难免会发脾气,表现为我们看到的“输不起”。

如何解决孩子“一输就哭”问题?

1.倾听孩子,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作为家长,我们要先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然后试着去理解孩子。每一次失败都会给孩子带来了挫败,失望、沮丧的情绪。孩子发脾气时,家长需要靠近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比如,我们可以抱着孩子说:“我理解你想赢的心情,输了比赛,你感到很失望、难过。”或者只是简单地抱着孩子,让他进行情绪的宣泄。也可以拿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学习和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失败和挫折,也会伤心难过,你感到情绪低落是很正常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想到自己崇拜的爸爸妈妈也会犯错,心理压力自然就会减轻。m.yJs21.cOm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应该阻止孩子,殊不知,这些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重大。在家长的关注下,孩子痛快地发脾气,就能重新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从而排除烦恼,变得放松和乐于合作。

当我们真正倾听孩子,他就会逐渐学会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因为孩子将学会我们对待他的方式,将来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2.以身作则,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每一次他跌倒了、遇到挫折了,父母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其实这才是锻炼孩子抗挫折能力,让孩子不怕输的根本。让孩子感觉到: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爱我,会帮助我。

这样做,一方面,孩子既不会认为自己特可怜、特委屈,也不会削弱了对挫折的承受力。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有一个面对失败该有的乐观勇敢的态度——不再害怕遇到这样的挫折;即使遇到了也会去勇敢的面对,因为他知道,不管他遇到什么挫折,爸爸妈妈永远会一直在他身边鼓励支持他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孩子遇到的挫折,因为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孩子面对挫折时的态度,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输赢过于计较,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想孩子能“输得起”,家长就需要具有宽阔的胸怀,在为人处世上不要斤斤计较,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3、孩子平静时,一起总结经验

不要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跟分析大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我们可以等到孩子情绪平静时,再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分析比赛中孩子的不足之处以及优势,总结经验,商量解决的办法,以便下次吸取经验教训。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在乎你能取得怎样的名次,你只要努力过,尽力了就行。“当然,这样的表达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去欣赏孩子做出的努力。否则,你明明很在乎结果,却说不在乎,孩子一定会灵敏地感觉到你的真实想法,而这时,无论你怎么宽慰孩子”妈妈不在乎,你也不要在意“,那都是无效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去享受过程,如果孩子需要的话,协助他一起明确自己的目标,树立信心,做好孩子的亲友团,而不是裁判。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园共育:宝宝精神不集中怎么办


家长:可乐三岁半,小女生,好动。幼儿园的老师反映不太遵守常规,不按老师的口令行事。去上舞蹈课,老师说:“老爱东张西望,搞小动作。”今晚我上舞蹈课时我从外面的大玻璃窗看她,只见她一会儿摸头发,一会儿跳高,一会儿又拿手指着玻璃窗上的字再念。反正,没跟着老师的动作做,也没有认真听音乐,不是因为她不爱跳舞,这点我能肯定,但为什么做她喜欢做的事情也这样呢?虽然不专心,但老师还是往可乐的额头上贴了小星星。回到家,我问他:“宝宝,你为什么不认真听课啊?妈妈在外边看见你不认真了。”她答我:“我不认真为什么老师还给我小星星”我愣了一下,说:“也许老师是想给旁边的小朋友的,不小心给错了你。”可乐:“好吧,那我下次改正吧!”话是这样说,但我知道她又是:可以认错,永远不改。

老师:看了你的描述,可把我笑得不得了。你宝宝可真是太“聪明加可爱了”了。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三岁半左右的宝宝,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就五分钟,一般上课时都要“调动孩子的无意注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孩子东张西望很正常,如果想宝宝上课时更加专注一些,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地告诉宝宝,上课时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说出宝宝没有做好的地方。

比如,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宝宝,上课时眼睛看老师,耳朵听老师说话,小手不乱动,和老师一起做一起说等等,这些上课时的“常规”是要多多提醒宝宝的。如果还没有很认真地帮助宝宝明确上课时的正确做法,那孩子当然会出现儿童的正常可爱行为啊,所以,如果大人还没有明确地告诉宝宝正确的做法,就不要先怪宝宝没有做好。

2、家长和老师的鼓励性语言

具体地说,叫做“描述性表扬”,就是当宝宝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就及时进行描述性表扬:“宝宝,老师说宝宝上课时,眼睛认真的看着老师,能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随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小手没有动来动去,而是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上课没有看别的地方念字,而是看着老师,听老师说,认真的听音乐。”

以上这些就是描述性表扬,说的具体,具体到手、眼、脚怎么放,说出具体做法。这样具体的说出来,是为了让宝宝更加清楚的知道正确的做法,我们常常会说:“上课时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上课时怎么做才是“一心一意”呢?说的具体一些吧!我们不是要让宝宝变得嘴巴会说“好好上课,认真听讲”,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宝宝能够做得到上课时认真听讲。所以,说的具体再具体,具体到宝宝真的明白妈妈和老师的意思。

除了及时的、鼓励性的,描述性的表扬以外,妈妈还可以用情感来鼓励宝宝:比如,妈妈说:“宝宝,今天妈妈听老师说宝宝上课的时候眼睛认真的看着老师,妈妈看到宝宝在做某某动作的时候,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做,妈妈感到很高兴,我的宝宝上课真认真,我宝宝很努力的在认真学习,妈妈看到了,感到很自豪!妈妈希望宝宝以后上课都这样认真努力。妈妈相信宝宝一定可以上课更认真的。”

要明确告诉宝宝,什么样的行为是被赞赏的,具体的描述性表扬会让宝宝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比批评来的更有效。记住哦,说的时候请用认真的态度,看着宝宝的眼睛说话,还可以一边说,一边用手爱抚宝宝的身体或者脸蛋,这样子效果更好。

3、通过活动,增强训练和增强宝宝的注意力。

排球、夹豆,或在一堆东西中挑出某一样东西,这样的训练,都有助于八宝专注力的提高。特别是排球,道具简单又方便,一定要好好练习,当宝宝刚开始学习排球的时候,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宝宝的眼睛是很难跟着球的方向而运动”的,也就是我们大人说的“排球时不看球”。这便是很明显的“手眼不协调”的表现。对于三岁半的宝宝来说,玩穿珠、油泥、自己端汤、联系夹豆、双手及单手排球等等,都是训练手眼协调,提高专注力的好活动。

家园共育: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该怎么办?


很多妈妈反应说:其实我也知道孩子的要求有时是挺过分的,不能答应。可是你不答应,他就耍脾气,又哭又闹的,一直停不下来,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冷静

相信全世界父母都一样,在孩子发脾气时都会非常烦恼和困惑。当孩子持续哭闹不止时,自己的脾气很可能会跟着点爆。有些父母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更加不能忍受孩子的无理取闹,一般是先哄哄,哄不了就吓唬,吓唬不管用就骂,骂不行就打两下。这种方式对于有些胆小的孩子,可能还有点作用,但对一些平时就很调皮的男孩子来说,往往适得其反。这时的父母通常是因为觉得没有面子而恼羞成怒地打他几下,但结果呢?他可能就地撒泼得更厉害。

因此,在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做做深呼吸,或者在心里默念冷静冷静等,总之,不能让自己跟着孩子的情绪走。否则情况很可能会变得更糟糕,从而无法收场。

第二,不要妥协

让自己保持冷静的同时,父母之间或者说全家所有人都要坚定地达成一个共识:决不能向孩子的无理要求妥协。这是一场心理的拉锯战,谁先屈服谁就永远输了,因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孩子其实是非常聪明的,用朋友的一句话来说“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会看脸色的人”。孩子非常懂得观察大人的动作、神色、语气等,从而揣摩出大人的态度和意图。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还有机会讨价还价,因为一旦那样,他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来逼迫家长妥协。

所有的坚持只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这是一个再怎么发脾气也改变不了的原则。

第三,不妥协≠放任

不妥协并不等于熟视无睹,放任孩子哭闹不去理睬。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孩子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会闹一些小情绪是很正常的反应。即便是大人,在不能拥有某种东西或者不能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也会不开心,更何况是个孩子。如果父母能够想到这一层,去充分体谅孩子的话,自然也会对孩子的哭闹更加宽容一些,让孩子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不满。

这时的家长可以换个温和的办法,给孩子出选择题或者让孩子自己提出替代的解决方案。如果这时孩子自己已经能够平静下来了,那他说不定自己就会妥协,将要求变得更合理一些,比如,糖果留到明天再吃或者是等他做到每天刷牙后就可以得到那个汽车玩具。

第四,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正处于烦躁的阶段,不如试试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的情绪平复下来。父母可以先把争议搁在一边,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去做点别的事情,让他跳出刚才给他带来不愉快的事情,比如问问他今晚想吃什么,或者邀请他一起去准备食材。

不过,父母也需要看孩子的状态,如果孩子非常抵触做任何沟通或者他已经闹得筋疲力尽了的话,还是不要再折腾了。

第五,给他平静下来的空间和时间

以上都做过了,孩子仍然长时间地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不停发脾气而制止不了的话,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个单独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己去调整。把孩子独自留在自己的房间里,告诉他想喊就喊吧,等平静之后再出来。通常,孩子一开始会大喊大叫地闹腾一番,但当他发泄够了或者累了,自己想明白就会安静地出来,不再闹腾。

这时,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安静地走出房间,父母一定要把刚才的不愉快忘掉,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做一些鼓励,比如由衷的赞扬和温柔地拥抱,陪孩子呆会儿再继续干各自的事情。

家园共育:孩子过度依赖家长,什么都要家长帮忙怎么办?


很多宝宝2-3岁的时期,不会自己独立做事,总要大人陪在一起。如果告诉他大人在处理事情,让他自己玩,他反而闹得更厉害,说自己不会玩,你陪我玩。平时吃饭也是这样,让他自己吃,饭稍微有点烫,孩子。你帮我吹一吹。家长跟他讲道理,他总是会闹。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多家长都在遭受这样的困扰?

一、这种情况和宝宝喜欢缠着大人的问题都是非常相似的。

大部分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过度陪伴导致了依赖,没有安全感,失去了独立性。

因此,首先家长要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孩子身上,在父母身上。要让孩子学会独立,避免依赖。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去玩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到的,这需要长期的引导。

二、很多家长的问题在于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一直守在边上,包办代替。觉得孩子小,以后再教他,以后再让他自己独立。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反而独立就成了一个问题,依赖成了主要的行为方式。他总是在想:“这件事我自己做不了,你帮我,你陪我。”所以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预防是最重要的。

三、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帮他建立安全感,培养独立性。避免什么事都依赖,鼓励他自己主动的去做自己要做的事。

不要总是盯着孩子、抱着孩子、担心孩子,和孩子寸步不离。白天陪着,晚上陪着,吃饭陪着。总是担心孩子自身发展的能力。这样,到了孩子三四岁以后,就会出现依赖,安全感差,希望陪伴,希望帮忙。

四、那么一旦有了依赖,父母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批评、说教也起不了作用。所以必须耐下性子,从自己出发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走进独立处理事情的状态。

让孩子从一些简单的事开始,帮助他入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家长需要创新的小游戏,不要立刻说我陪你玩,先鼓励孩子自己去玩。然后对孩子的玩法表现出好奇,表达一种鼓励赏识的状态,这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五、那么,幼儿园对于小朋友过度依赖家长都有哪些正面的影响,以及爸爸妈妈送小朋友去幼儿园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送孩子去幼儿园

到了孩子入园的年龄,妈妈一定得送他去幼儿园,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而且在幼儿园里的集体生活中,孩子较易感受到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的乐趣,虽然在入园开始的一段时间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但只要坚持,孩子会逐渐习惯的。

离开幼儿园时要微笑着跟孩子说再见

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要微笑着和孩子说再见。想到要一整天见不到孩子,所以当与孩子说再见的时候,父母的心情都很复杂,但请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因为当你要离开的时候如果表现得很难过,孩子也会感到难过的。这种情形下,他们更不愿与家长分开了。

跟老师沟通

让教师在幼儿园跟小朋友说,谁在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就奖小红花。你也可以用下小红花,孩子都是想让自己做最好的,用不了几个月,不给小红花他也一样自己做。

对幼儿园放心

如果您对幼儿园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和不信任,潜移默化中就会将情绪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对爸爸妈妈产生更多的依赖和依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教育。孩子最终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同影响。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孩子的问题,一定要从家长自身及家园环境来寻找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帮助孩子调整这种行为。

育儿知识:孩子总是吃零食,不给买就哭,怎么办?


孩子吃零食对孩子的健康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我们都知道,零食中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剂、色素、甜蜜素、防腐剂等等。而且,养成了习惯,以后不买他就难受,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不给就哭,这是孩子进行权利之争的表现。需要家长有点智慧。和孩子斗智斗勇是我们父母的必修课。那么有什么办法呢?办法还是有的:

一、要给孩子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尽量不要带孩子去零食铺。如果大人想吃,可以避开孩子,别让他知道。带孩子出门事先要和孩子说好,我们不买零食,是去买别的东西。对于他特别想吃的东西,可以说好多久买一次。吃完了就不能再买了,只有等一段时间了。制定好的规则要坚决执行。孩子哭闹也不能顺着他。等他哭累了,他看到父母还是坚决不会买的话,他就会停下来。否则,他一哭,你就答应了,那他永远没有规则。要温和而坚定。

二、家长自己不要吃零食。如果你不吃,孩子没看过零食,他怎么会知道还有零食这种好吃的东西呢?家长在孩子面前吃,就给了他很大的诱惑,对孩子来说是很难抵制的。所以自己要做到不吃零食,让大家都慢慢忘掉零食这件事。

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们父母不要紧盯着孩子哭这件事。如果在大商场里,可以对孩子说:咦!那边有好多人,那里有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吧!并用很惊奇的语气去对孩子说,让他产生兴趣。转移注意力,而不是一直跟他纠结买不买的话题。或者可以让孩子选择一种水果来代替零食。总之,我们不要掉进孩子给你挖的坑里,别被他带着跑。

家园共育:家园共育这些忌讳一定不要犯!


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幼儿园及幼儿园老师的接纳和信任程度决定了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童年生活质量。

和宝贝一起遵守幼儿园的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都有一套自己的规定,其目的是在某些方面硬性约束孩子,让幼儿园的管理松紧有度。可是,在部分家长眼里,幼儿园的规矩如同虚设,给老师的工作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其实,家长如果对幼儿园的规定有异议,可以与老师沟通,切忌漠视自己的孩子违反幼儿园的规定,家长面对的,仅仅是自己家的孩子,可是,幼师面对的,是全班甚至全校好多孩子,或许有些规定对于某一个孩子来说并不适应,但是,请相信,规定绝对是为了绝大多数孩子更安全的成长而建立的。

遇事冷静的和老师沟通

经常在幼儿园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家长为了孩子在幼儿园时的一点小磕碰,跟幼儿园老师闹的剑拔弩张,一个劲地埋怨老师推卸责任,甚至和老师动手。

家园矛盾不可避免,但是家长在找老师“理论”之前请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切不可一时冲动与老师起冲突,这样不仅伤了老师,也会伤了孩子。

再忙也要参考学校的亲子活动,多和老师沟通

经常有家长打电话来请假说不能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其实,幼师知道,家长们很忙。但是,孩子的第一负责人是家长,最应该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也是家长。幼儿园组织各种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家长提供了解孩子的机会,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如果家长不参加,受到损失的,是孩子。

还有一部分家长几乎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的存在,从来不在微信群里交流,从来不与老师沟通,这样,老师怎么发挥家园的作用,怎么更好的因材施教呢?

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家长

这个社会,对幼师的误解真是太深太深了。以至于不少家长觉得,幼儿园就是哄孩子的地方,我交了钱,老师就应该把孩子哄好。但是,真诚的想说一句:幼儿老师不是保姆,家长也不是幼师的领导。并不是交了钱,所有的老师都要唯唯诺诺任劳任怨。

新时代的家园关系是平等的,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重要力量,没有领导与被领导之分。家园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在于彼此理解,相互尊重。

家园共育的真谛——尊重与宽容,也唯有宽容与尊重才能使得家园和谐,老师才会有足够的信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最终让孩子受益。

孩子太不听话了,你会怎么办?


听到这个问题,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不听话就大声训斥,再不听就打屁股”。

打孩子似乎依然是家长们心中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但是在孩子的接触范围越来越广,心智发育越来越成熟的现在,打孩子并不会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他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带来很大的不利。

1.打孩子为宝宝做了打人的榜样

家庭是教会孩子如何处理争端的训练营,打孩子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示范,即处理争端可以用侵害性的方式。

2.打孩子会影响孩子的自我判断和评价

父母花大心血对宝宝自珍自爱的培养,容易在呵责和责打中消失,使孩子认为自己是坏孩子。

3.打孩子贬低了父母的价值

贬低了父母的角色,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却同时削弱了持久的威严和孩子的敬重。

4.打孩子损害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打孩子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了鸿沟,之间的亲情受到了消极的损害,甚至影响到家庭关系。

5.打孩子可能会导致虐待

体罚是逐渐升级的。当你以为打屁股只是“小小的”惩罚,但却可能在你强硬的手和孩子坚决的态度之间角力过程中,

升级为对孩子的虐待。打屁股实际上很有可能是虐待的前奏。

6.打孩子并不能改进孩子的行为

打孩子的目标是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正确的制止孩子错误行为的方法是,要在孩子的内心建立起他自己不再去重复错误行为的坚定信念,

即鼓励孩子形成内在的自我控制。

但打孩子并不会在形成内在控制力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只会增加孩子的屈辱感。

7.打孩子激起父母及孩子心中的怒火

孩子们依靠自己独特的对公正的判断方式,常常觉得打孩子是不公正的。

不公正感会加剧孩子心中的屈辱感,伤害其自尊心,从而导致孩子心中的怒火增加。

8.打孩子给孩子留下痛苦的回忆

孩子闹孩子被打的记忆将会破坏原本对于成长经历的美好回忆。这对人一生的心里感受而言并不美好。

9.打孩子存在长期不良影响

除了会对孩子的肉体形成创伤,其危害还包括引起交际障碍、心理困扰,引起父母与子女沟通障碍,对他人实施侵害性行为增多等长期性不良影响。

家园共育:孩子说脏话,你是什么反应?


孩子为什么说脏话?

原因一:好奇心

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

原因二:受父母影响

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粗话。

原因三:受外界环境影响

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粗话也是如此。

原因四:被迫骂人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应对脏话孩子四步曲

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水平的提高、社会交往的增多,儿童往往不可避免要接触到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语言环境,此时,家长应及时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保证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第一步:保持冷静

孩子的脏话往往并不“脏”,也就是他们的脏话只有“脏”的形式,而不包含“脏”的道德,所以家长不必过分大惊小怪,只要在预防和引导方面双管齐下就可以了。

当孩子口出脏话时,家长无须反应过度,冷静以对才是最为重要的处理原则。不妨先询问他是否真的懂得这些不好听的话有什么意义?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他知道这些语汇其实是不尊重、不成熟的行为吗?如果换个方式,他会怎样表达呢?家长要避免用愤怒恶言威吓,得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很愿意和他讨论“说话的艺术”,包括脏话和好话。

第二步:告诉孩子为何是“脏”话

三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跟他说道理了,只要能耐心向孩子说明,他就会信服你。运用解释和说明,是为孩子传达正面、澄清负面社会价值的好方法,并将适当的说法和伤害性的用语并陈,和孩子一起思索,在讨论过程中,尽量让孩子理解,这些粗俗不雅的语言,为何不被大家接受?它们传达着什么样侮辱的意味?也让孩子体会,听者接收到这样的讯息时,是如何的感受不被尊重。

第三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说

这时,就得见家长的功力了,孩子说脏话的动机不论因为好玩、习惯、还是为了表达负面情绪,爸妈都应悉心引导孩子,教孩子换个说法试试看,彼此定下规则、随时提醒孩子,告诉他“你如果能克制自己不说不好听的话,说得有理又合宜,这样才是好孩子喔!”

第四步:事后大人检查自身的语言

为何孩子会用“说脏话”的方式?是为了表现自己“长大了”、还是“社会化”的影响?在成人的世界里,这些脏话是否隐含了某些势力、形象?是不是不经意中,我们也养成某些不雅的口头禅?或许,这也是大人们应该观察、提醒自己的时候。

孩子在三四岁时语言发展迅速,模仿能力强,家长是他们模仿的重要对象,因此家长自己要文明用语,净化家庭语言环境。

方法千千万,听听经验之谈

1、冷处理

女儿小虫在3岁左右的时候老是喜欢说“屁股、屁股”,说完以后还看着我们一阵猛乐,想看看我们的反应。我听了虽然尴尬,但是思忖家里没人这么说话啊,索性大家都不做声,小虫说了一阵子就觉得没意思了,孩子也是这样,越见着有人关注,他们就越来劲,相反如果大家只是冷眼旁观,孩子却会自动偃旗息鼓。

孩子说了难听的话,做父母的应该分清具体情况和原因,有时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说的是难听的话,只是觉得新鲜好玩,以为挺逗,故意说出来取乐或表现自己。这种情况,只要在孩子每次说话时表示不逗,不可笑,索然无味即可,几次下来孩子就不再津津乐道了。

2、用苦肉计

儿子前一秒钟保证不说脏话,后一秒就故计重演。家长可以想点新花样,例如:“宝宝你一说脏话,妈妈就觉得耳朵疼!”儿子听到这样的话,通常就会来安慰妈妈。有时候和他们说大道理,他们也不明白,不如表现得弱势一些,可以让孩子“就范”。

3、用卡通形象当帮手

看动画片的时候,可借用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来帮助教育,比如:“天线宝宝多有礼貌啊!”“XX从来不说脏话啊!”给宝宝念故事的时候,可以抓住机会告诉宝宝说:“白雪公主多乖啊,你看坏皇后这么对待她,她没有说脏话!”等等。把教育穿插到休闲时刻,这样的教育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4、该出手时就出

跟小孩子讲太多的道理如果没用,采用适当的惩罚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注意分寸,只有让孩子记住做错事是要受到惩罚的,有行为准则了即可。

家园共育:你学着这样说话,孩子一定会听话 !


当孩子做事磨蹭、不想理我们或者反抗我们的时候,妈妈你要这样说话,孩子才会懂事听话。

1.当孩子不想上床睡觉

这样说:还有10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先洗漱还是先讲个故事?

——给出事实,选择性的督促

不这样说:还不回你的房间去,这么晚了,别玩了,赶快!我都说了几遍了!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不困就不想睡觉。也许我想看电视,也许想做有趣的事儿,我还不知道时间是怎么回事呢?只要你们规定睡觉时间,让我遵守它,也就把我身体的生物钟定好了,我会逐渐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会选择我喜欢的做,然后顺理成章的睡觉去了。不过,我有病的时候可能还是例外啊。

2.当孩子做事磨蹭

这样说:我们还有5分钟就要走了,你现在穿好衣服,还是把衣服拿着?你要带什么包?

——给出事实,选择性督促

不这样说:你还在那儿磨蹭?我们要晚了,赶快吧,听见了没有?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没有意识到我在磨蹭,特别是在玩我喜欢的玩具时,我没有时间概念啊。如果你对我“这样说”,我会顺着你的督促做选择。

3.当孩子说“不”的时候

这样说:好的,你可以说“不”,但是,我需要听听你说“不”的原因,我才能理解你。可以吧,说出来吧。

——尊敬的,正面的引导

不这样说: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这么犟啊,我是对你好。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当我说“不”时,我在尝试我的独立性,想证明我在长大,也许,我就是不能接受你的教导,也许,当你对我“这样说”,我在学习不惧怕别人,勇敢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4.当孩子不小心弄坏东西

这样说:没关系,这次有了经验,以后就不会弄坏了。每个人都会出错,我也会,不如试试把它修好吧。

——表示理解,引发思考,尝试补救

不这样说:你看你这孩子,把这么贵的东西搞坏了,我下次还能给你买吗?

——抱怨,指责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当我把东西弄坏的时候,我很紧张也很害怕。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会感到你们真理解我,我以后也会注意的。

5.当孩子不想理解我们

这样说:孩子,妈妈感受到你今天有心事。我能够帮你吗?和妈妈说说,你心里就舒服了。你能体会到我很担心你吗?

——提出帮助,疏导情绪,运用同理心

不这样说:我跟你说话呢!怎么回事儿,你这孩子怎么又不理人!

——讽刺,压力式的质问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其实我没有什么心事,有时候我想要自己待一会儿,也许,我在想着自己心里的秘密,也许,我在想我认为重要的事。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体会到你关爱我,我也许酒吧心事告诉你了。

6.当孩子用哭来达到目的

这样说:如果你不哭的话,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办。安静下来,你想对我说什么?

——引导用语言表达的技能

不这样说:哭哭哭,你就知道哭,哭有用吗?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孩子。

——不耐烦,说教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哭可是我的一个有用的武器。以前我使用时就成功过,我要到了我想要的东西。所以,我就用哭来试试你们的反应,也许,哭是我本能地表达自己的方式,我还没有学会到底应该怎么向大人说话呢。当你对我“这样说”,你在耐心地教导我一个新的方法。

相信《家园共育:孩子一输就哭,你会怎么办?》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