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该怎么办?

07-08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家园共育: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该怎么办?》,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很多妈妈反应说:其实我也知道孩子的要求有时是挺过分的,不能答应。可是你不答应,他就耍脾气,又哭又闹的,一直停不下来,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冷静

相信全世界父母都一样,在孩子发脾气时都会非常烦恼和困惑。当孩子持续哭闹不止时,自己的脾气很可能会跟着点爆。有些父母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更加不能忍受孩子的无理取闹,一般是先哄哄,哄不了就吓唬,吓唬不管用就骂,骂不行就打两下。这种方式对于有些胆小的孩子,可能还有点作用,但对一些平时就很调皮的男孩子来说,往往适得其反。这时的父母通常是因为觉得没有面子而恼羞成怒地打他几下,但结果呢?他可能就地撒泼得更厉害。

因此,在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做做深呼吸,或者在心里默念冷静冷静等,总之,不能让自己跟着孩子的情绪走。否则情况很可能会变得更糟糕,从而无法收场。

第二,不要妥协

让自己保持冷静的同时,父母之间或者说全家所有人都要坚定地达成一个共识:决不能向孩子的无理要求妥协。这是一场心理的拉锯战,谁先屈服谁就永远输了,因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孩子其实是非常聪明的,用朋友的一句话来说“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会看脸色的人”。孩子非常懂得观察大人的动作、神色、语气等,从而揣摩出大人的态度和意图。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还有机会讨价还价,因为一旦那样,他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来逼迫家长妥协。

所有的坚持只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这是一个再怎么发脾气也改变不了的原则。

第三,不妥协≠放任

不妥协并不等于熟视无睹,放任孩子哭闹不去理睬。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孩子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会闹一些小情绪是很正常的反应。即便是大人,在不能拥有某种东西或者不能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也会不开心,更何况是个孩子。如果父母能够想到这一层,去充分体谅孩子的话,自然也会对孩子的哭闹更加宽容一些,让孩子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不满。

这时的家长可以换个温和的办法,给孩子出选择题或者让孩子自己提出替代的解决方案。如果这时孩子自己已经能够平静下来了,那他说不定自己就会妥协,将要求变得更合理一些,比如,糖果留到明天再吃或者是等他做到每天刷牙后就可以得到那个汽车玩具。

第四,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正处于烦躁的阶段,不如试试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的情绪平复下来。父母可以先把争议搁在一边,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去做点别的事情,让他跳出刚才给他带来不愉快的事情,比如问问他今晚想吃什么,或者邀请他一起去准备食材。

不过,父母也需要看孩子的状态,如果孩子非常抵触做任何沟通或者他已经闹得筋疲力尽了的话,还是不要再折腾了。

第五,给他平静下来的空间和时间

以上都做过了,孩子仍然长时间地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不停发脾气而制止不了的话,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个单独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己去调整。把孩子独自留在自己的房间里,告诉他想喊就喊吧,等平静之后再出来。通常,孩子一开始会大喊大叫地闹腾一番,但当他发泄够了或者累了,自己想明白就会安静地出来,不再闹腾。

这时,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安静地走出房间,父母一定要把刚才的不愉快忘掉,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做一些鼓励,比如由衷的赞扬和温柔地拥抱,陪孩子呆会儿再继续干各自的事情。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在2岁左右爱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对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家长不允许,为什么不允许,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而4岁以上的孩子,对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还频频哭闹、经常发脾气,其原因大多在家长身上。说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存在问题,使孩子养成了好发脾气的习惯。

脾气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而且也使家长狼狈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您要想方设法制止孩子哭闹、发脾气。怎样制止呢?一定要根据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奏效。

一、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家长决不要让步和造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下面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二、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三、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四、因为不能延迟满足而发脾气。多数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东西根本没有耐心多等待一会儿,尤其对于就在眼前的诱惑物。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除了以上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

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当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二、家长切记自已不要经常发脾气。有一次在商场的玩具部我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有个妈妈突然抬高声音说:“上个星期刚买过,又要买。”俨然在告诉大家,我的孩子不讲理,我不给他买的原因是刚买过,不是不给他买。我觉得这个妈妈有点心虚,不给孩子买玩具有什么丢脸的?不买就是不买,给孩子讲清道理就行了。可她的方法有点走样,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着孩子向外走,孩子则闹着往里拽。妈妈脾气大发,啪啪打了孩子两下,孩子哇地哭了起来。于是,这个妈妈不上分说拖着哭着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有了这么一个好发脾气的妈妈,不想让孩子发脾气都难。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家园共育:宝宝精神不集中怎么办


家长:可乐三岁半,小女生,好动。幼儿园的老师反映不太遵守常规,不按老师的口令行事。去上舞蹈课,老师说:“老爱东张西望,搞小动作。”今晚我上舞蹈课时我从外面的大玻璃窗看她,只见她一会儿摸头发,一会儿跳高,一会儿又拿手指着玻璃窗上的字再念。反正,没跟着老师的动作做,也没有认真听音乐,不是因为她不爱跳舞,这点我能肯定,但为什么做她喜欢做的事情也这样呢?虽然不专心,但老师还是往可乐的额头上贴了小星星。回到家,我问他:“宝宝,你为什么不认真听课啊?妈妈在外边看见你不认真了。”她答我:“我不认真为什么老师还给我小星星”我愣了一下,说:“也许老师是想给旁边的小朋友的,不小心给错了你。”可乐:“好吧,那我下次改正吧!”话是这样说,但我知道她又是:可以认错,永远不改。

老师:看了你的描述,可把我笑得不得了。你宝宝可真是太“聪明加可爱了”了。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三岁半左右的宝宝,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就五分钟,一般上课时都要“调动孩子的无意注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孩子东张西望很正常,如果想宝宝上课时更加专注一些,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地告诉宝宝,上课时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说出宝宝没有做好的地方。

比如,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宝宝,上课时眼睛看老师,耳朵听老师说话,小手不乱动,和老师一起做一起说等等,这些上课时的“常规”是要多多提醒宝宝的。如果还没有很认真地帮助宝宝明确上课时的正确做法,那孩子当然会出现儿童的正常可爱行为啊,所以,如果大人还没有明确地告诉宝宝正确的做法,就不要先怪宝宝没有做好。

2、家长和老师的鼓励性语言

具体地说,叫做“描述性表扬”,就是当宝宝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就及时进行描述性表扬:“宝宝,老师说宝宝上课时,眼睛认真的看着老师,能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随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小手没有动来动去,而是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上课没有看别的地方念字,而是看着老师,听老师说,认真的听音乐。”

以上这些就是描述性表扬,说的具体,具体到手、眼、脚怎么放,说出具体做法。这样具体的说出来,是为了让宝宝更加清楚的知道正确的做法,我们常常会说:“上课时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上课时怎么做才是“一心一意”呢?说的具体一些吧!我们不是要让宝宝变得嘴巴会说“好好上课,认真听讲”,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宝宝能够做得到上课时认真听讲。所以,说的具体再具体,具体到宝宝真的明白妈妈和老师的意思。

除了及时的、鼓励性的,描述性的表扬以外,妈妈还可以用情感来鼓励宝宝:比如,妈妈说:“宝宝,今天妈妈听老师说宝宝上课的时候眼睛认真的看着老师,妈妈看到宝宝在做某某动作的时候,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做,妈妈感到很高兴,我的宝宝上课真认真,我宝宝很努力的在认真学习,妈妈看到了,感到很自豪!妈妈希望宝宝以后上课都这样认真努力。妈妈相信宝宝一定可以上课更认真的。”

要明确告诉宝宝,什么样的行为是被赞赏的,具体的描述性表扬会让宝宝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比批评来的更有效。记住哦,说的时候请用认真的态度,看着宝宝的眼睛说话,还可以一边说,一边用手爱抚宝宝的身体或者脸蛋,这样子效果更好。

3、通过活动,增强训练和增强宝宝的注意力。

排球、夹豆,或在一堆东西中挑出某一样东西,这样的训练,都有助于八宝专注力的提高。特别是排球,道具简单又方便,一定要好好练习,当宝宝刚开始学习排球的时候,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宝宝的眼睛是很难跟着球的方向而运动”的,也就是我们大人说的“排球时不看球”。这便是很明显的“手眼不协调”的表现。对于三岁半的宝宝来说,玩穿珠、油泥、自己端汤、联系夹豆、双手及单手排球等等,都是训练手眼协调,提高专注力的好活动。

家园共育:发脾气生闷气,如何绕过情绪走进孩子内心?


你能识破孩子的“伪装情绪”吗?

我们都有种直觉, 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之间是有差异的。孩子也会发现当自己展现出某种特殊的情绪时, 就会得到想要的回应, 所以当他们想要得到某种回应时, 就会表现出特定的情绪, 因为每位父母都会对特定的情绪有所偏好, 孩子就学会了“最有可能成功” 的情绪。

孩子们会通过这种方式来伪装真实的情感, 比如:

愤怒会伪装成发脾气

悲伤会伪装成生闷气

恐惧会伪装成害羞

这三种伪装是父母面对的主要挑战, 下面就来看看如何应对。

如何战胜乱发脾气?

发脾气是不知不觉学会的。一个18个月到两岁大的婴儿会常常学习如何处理挫折、等待以及被拒绝。他们第一次发脾气的时候, 自己也被愤怒主宰, 表现出你和他自己都没有体验过的行为失控。有时候脾气会突然爆发, 甚至连孩子自己也被吓到了! “ 怎么了?” 他们会大哭, 需要安慰。随后, 再大一点的儿童就慢慢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 他们也能够控制发脾气。“ 看看, 我先扯开嗓子大叫, 然后在地上撒泼, 滚来滚去。就是这样。”

为什么想这样做呢? 部分原因是释放内心累积的挫折感。但多数时候是想要影响大人! 大人们会觉得尴尬、害怕、紧张, 有时候他们就会对孩子屈服! 因此孩子发脾气的习惯就会变得根深蒂固。

这里有一些解决方法:

1、不要有求必应。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家长要下定决心。不要孩子一发脾气, 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你过去可能是这样(为了图清净), 但是今后不要这么做了。

2、付诸实践。当孩子乱发脾气的时候, 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有的家长会走开, 忽略孩子(我们可能发现很难做到这点)。有的家长会抓住他们, 把他们带到房间或者车里。你可以视情况而定。更重要的是预防孩子发脾气, 这就是接下来该讲的。

3、趁热打铁。当孩子发完脾气, 不要让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要让孩子知道下次不可以再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愤怒。当你和孩子都平静下来后, 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让孩子待在自己的房间, 或者靠墙站着, 或者等你们从超市回到家后再处理。让孩子道歉, 说出他们发脾气的原因以及下次会怎么做。如果他们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 你可以给他们一些实际的惩罚, 比如拿走玩具、当天不准看电视等。

4、防患于未然。乱发脾气经常意味着家长和孩子在生活中都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如果你想让生活变得轻松些, 就要找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你和孩子都很懊恼。然后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你能够把孩子安排好以后再去购物吗? 或者训练孩子在较短的行程中, 习惯和你在一起却不需要你把精力都放在他身上。有时候如果你知道自己很忙, 不如提前安排一些事情给孩子做, 或者让其他人帮忙照看一两个小时。

所以, 总结一下家长最常遇到的难题。永远不要让孩子通过发脾气来满足需求。如果孩子开始发脾气, 可以选择忽略他们或者根据情况的需要安全地制止孩子。随后, 当他们发完脾气后, 让他们体验发脾气的后果。是时候让他们知道, 下次如果想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方式。当你发现小孩子想要发脾气的时候, 就赶快预防。最后, 避免出现让你和孩子都非常难受的情况出现。发脾气完全没必要成为孩子童年的一部分, 大部分孩子都会尝试发脾气, 但是如果家长处理得当, 这个阶段很快就会过去.

如何让孩子不再生闷气?

就跟演戏一样! 孩子们坐在客厅中间, 让你不得不注意他们。他们会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夸张的表现, 唉声叹气。他们的表情都可以得奥斯卡特效奖了。你不能忽略他们, 所以你会问“ 怎么了?” 他们肯定会回答你“没事”。这仅仅是第一回合!

生闷气的目的是想让你极力表现出你的关心。你会通过不断的询问和猜测来表达关系, “饿了吗?” “别人跟你说了什么吗?” “在学校里还顺利吗?” “不舒服吗?” “不, 嗯, 嗯……”。

最后, 他们会接受你的一些方式, 但是他们也没有真正开心起来, 只是不言语, 默默疗愈内心的伤口, 直到下次爆发! 这样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孩子的目的达到了! 他们闷闷不乐的目的就是想让父母感到愧疚, 孩子们已经学会利用这种愧疚感了。也许当孩子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 你半夜起来晕晕乎乎, 把干净的纸尿裤换成了脏的! 或者你不小心让尿布的别针扎到了他们, 这些事情过后让家长感到很大的压力。不论你感到有多愧疚, 事情已经过去了就忘了吧, 愧疚并不会给你们带来什么帮助。

如果孩子一生闷气, 你就给他们关注和爱, 他们就会总结出, 如果不幸的时候就会得到关爱。如果你想要得到关爱, 就要让自己表现得很崩溃, 态度消极, 这样别人就会注意到你。问题在于这种态度慢慢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一辈子都变得闷闷不乐!

我遇到过很多小孩和成年人都显得闷闷不乐。以前我会很努力想让他们开心起来。我是个“老好人” ( 虽然我内心里越来越厌烦和愤怒)。现在我会使用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如果一个孩子在我面前表现得闷闷不乐,我就会让他知道“我很关心你, 也想要帮你, 你想一想你真正需要什么,我会在厨房里等你”。然后我就离开他们。通常他们会过来直接表达他们的需求, 我也很乐意提供帮助。如果没人理你, 生闷气就变得很无趣。

家园共育:如何改变幼儿爱发脾气的习惯


家园共育:如何改变幼儿爱发脾气的习惯

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之一就是逐渐转向自我为中心,这样和容易和伙伴交往时发生一些冲突,然而大班孩子应该有解决纠纷的能力了,但是大部分孩子往往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发脾气、不饶人等现象。发脾气属于人皆有之的正常情感,孩子也不例外。学前幼儿发脾气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孩子经常发脾气,则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稳定的情绪,不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跟家长沟通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老师,我孩子在幼儿园怎们样,在家里经常发脾气还动手,该怎么办呢”?那么,孩子爱发脾气究竟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家园共同携手才能改变这一现象,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学会解决纠纷。

在幼儿园老师如何解决幼儿爱发脾气的现象呢?

首先要加强情绪管理方面的课程教授,让孩子通过活动,结合自身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多关心幼儿,自身做到不对幼儿大声讲话、不大声呵斥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再次,学会分析幼儿的心理,多关注幼儿,当孩子情绪不好时,及时进行沟通,帮助幼儿化解不良情绪;最后,教师与孩子家长及时沟通,家园共育。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当孩子发脾气时,成人不要立马去管制孩子,让他发泄,不要理会他,过一会他自己就会停止发脾气,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我们抱起孩子心态平和的去与孩子交流,询问原因、分析正误,这样孩子就会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或缺点,也会进行改正。如若大人立马怒斥孩子,孩子的自尊性会受伤害,从而愈演愈烈。

第二、不要被孩子的脾气所要挟,孩子往往用发脾气来要挟父母,以达到他的目的。如果父母让步的话,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低三下四、畏首畏尾,或者是出于怜悯、同情、娇惯而屈从,最后以无条件地满足相妥协,这实际上是纵容,强化了孩子发脾气的不良行为。长此以往,孩子的脾气就有可能越来越坏,人也会变得越来越粗暴、任性,成为一个要挟父母的行家,因此父母千万不要被孩子的脾气所要挟,而应采取其他方式消除孩子的脾气。

再次

第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眼看孩子要发脾气,父母迅速地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开去是很有好处的。但父母的这种努力必须及早地进行才会有效。比如说,母亲和孩子一起上街买玩具,孩子因母亲没给他买他想要的玩具而发脾气。“我们就要过马路了,现在看看两头有无车来。看那个骑车的男孩,看见没有?看他穿的衣服多好看,待他过去,我们就过街。听那卡车的噪音,真要震耳欲聋啊!现在我们终于过去了。那么现在我们该往哪边走呢?”因为母亲的滔滔不绝,孩子不愉快的情绪也就被转移了。

第四、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分清是非,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要进行分析,合理的、有条件满足的要求,应该给予满足;一时不能满足的,应说明情况,讲清道理;对无理要求,坚决不能答应,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冷淡处理:对好发脾气又无法说服教育的,不妨采取不予理睬的方法,家长可以表现出漠视冷淡的态度,且家长之间的态度要一致,使孩子感到没有同情者,几次以后好发脾气的性格会改变过来。如果发脾气时有伤人或自伤的行为,必须加以约束和制止,或引导孩子去做其他感兴趣的事,分散其注意力。

发脾气属于人皆有之的正常情感,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正确引导,就会杜绝乱发脾气现象。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应该建立和谐、美和、有爱的家庭环境,这样孩子才能身心健康成长。

当孩子当众“出丑”,你该怎么办?


你的孩子,当众犯错时,你会怎么对待?

6月17日,在从日本东京飞往美国加州圣何塞(SanJose)的飞机上,11岁的女儿和我刚刚用过午餐,那小小的餐桌上堆满了用过的餐巾纸、饮料杯、纸餐盘、饮料吸管等等,看上去一片狼藉。

正在看书的我突然感到腿上不仅凉凉的,还好像有什么东西往下滑,然后听到有东西撞到金属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大书虫女儿在过读书瘾,看到有趣的地方,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打翻了餐盘。餐桌上剩下的食物和用过的餐具,一并从我的腿上洒落在地上的行李车架上。

餐盘撞击行李车架的声音,惊醒了许多半入梦乡的乘客。百无聊赖的人们把瞳孔都放大了。那个瞬间,我和女儿同时被推上了飞机的直播现场。

现在我想问你,你小时候当众出过“丑”吗?你还记得你的父母当时是怎么反应的吗?事隔多年,我仍记得我小时候出丑时母亲那咬牙切齿、面红耳赤的神情。

飞机仍在继续飞行着,时光交错,在乘客的注目礼下,我突然想起了杰森(Jason),那个当时只有4岁的小男孩。

有次去Jason家,他看见来了很多人,忘乎所以地大叫着跑来跑去,一会儿把椅子撞的七扭八斜,一会儿打翻水杯,在父母的央求并威胁下依旧摇头晃脑不消停。到了吃饭的时候,Jason竟疯到把自己的饮料倒进我儿子的杯子里,儿子奋起反抗:“你太过分了!”

Jason爸早已忍无可忍,连拉带拖地把他带到另一个房间。尽管他压低嗓门,但声音还是从门缝飘了过来。

“你让老子的脸往哪里放?再这样下去,非打死你不可!”

“啪……啪……”先是听到巴掌声,接着是Jason歇斯底里地喊叫着:“哇,姥姥,哇,姥姥,爸爸打我呀!”

只听爸爸威胁道:“叫,再叫就往死里打!”

听到这话,Jason真的不叫也不哭了,可是坐在我身边的姥姥却再也坐不住了。

“哪有这么管孩子的,吓着孩子怎么办?”姥姥正要去救外孙,被Jason妈一把拦住了:“妈,饶了我吧,小心我老公又埋怨你娇惯孩子!”

老人极不情愿地坐下来:“唉,这孩子脾气倔着呢,哪肯受一点儿委屈!”

老人无奈地摇了摇头,不好意思地朝着我咧了一下嘴,叹着气:“算了,今天就让人家爸爸管吧,王老师,吃菜。”

老人边说边往我的碗里夹菜。饭桌上的局面很难再轻松起来,大家都在“皮笑肉不笑”,个个看上去“心不在焉”。我想了想,也许作为客人,Jason爸会给我面子的。我站起身:“让我去瞧瞧。”

从门缝望进去,Jason爸阴沉的脸是铁青的,他用极为蔑视的眼神注视着Jason。小Jason低着头,眼睛睁得大大的,向上挑着盯着爸爸,毫不示弱!

那情景让人不寒而栗。

我推开门:“Jason爸,我儿子也是小题大做,别太难为Jason了。”

我话音刚落,Jason爸转向我怒气冲冲地说:“这孩子特没记性,每次家里来人,他都给大人丢脸,今天我要让他明白这样做的后果!”

听他这样说,我只好默然离开。

Jason父母喜欢烹饪,他们还喜欢收集各地的菜谱,尝试作不同风味的佳肴,为了请我们,他们早在两天前就开始各种准备,结果到了品尝的时候,大家的食欲被“父训子的课堂”给搅得无影无踪。

后来,又有机会和他们在一起聚餐,小Jason还是一样地不守爸爸的规矩。其实,我那会儿也同样用威胁、惩罚的方式来让女儿明白出错的后果。可是孩子依旧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目睹Jason的不改,体验自己孩子受罚后的照旧,我终于明白:“每次孩子出丑,我用的都是同样的方法,威胁加惩罚,还总是期待着不同的结果!”

明白这些后,我决定在孩子出错后,平静地问自己两个不同的问题:

1.我能不能让孩子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2.我如何利用孩子出错的机会,教孩子怎么对待他人的错误?

这两个问题帮助我把“孩子打翻盘子的事情”解释为“一个教孩子做人的机会”。

游离的思绪返回机舱内。望着地上的残局,带着女儿能从我的反应中学会处理困窘场面的希望,我轻松又夸张地说:“哎呀?!你这一激动,感染着所有的垃圾都跟着跳起舞了,看样子你得收拾到明天啦!”

平日里,女儿最不高兴的事就是收拾碗筷。听到我的话,她如释重负认真地收拾起来,看到我没有帮她的意思时有点儿困惑,但没说什么。乘客们好像也如释重负,各自回到自己的世界里。

正在女儿手忙脚乱地收拾残局时,一位漂亮的黑人空姐过来准备帮忙。我拉住她,悄悄耳语:“让她自己处理这事,请不要帮忙!”

空姐不解地望了我一眼,若有所思地离开了。不一会儿,她拿来了很多餐巾纸给女儿用。

女儿不仅没怨我不帮忙,她收拾时还几次对我说:“真是对不起,妈妈!”

当她把一切整理停当回到座位时,我问她:“感觉怎么样?”

女儿盯着我:“太感谢你没有让我当众难堪,你的理解实在太重要了。”边说边用力握住我的手。

“是你自己有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一定为此感到骄傲,是吗?”听到这话,女儿的脸上出现了她常有的自信的样子!

后来,在机舱过道上遇见了那位空姐,她好奇地问我:“请问你是那个女孩的妈妈吗?”

我说:“是的。”她竖起大拇指:“你女儿有你这样的母亲很幸运,长大后,会感激你的,我为她祝福!”

女儿这次“出丑”,我没有感到难堪,而是因势利导,把出丑解释为引导女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机会,实实在在地教孩子一招!既维护了孩子的尊严,孩子自己也收获了为自己过错负责的骄傲。我的我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我和孩子的关系,给孩子面子,孩子积极担当!

思考:

孩子当众“出丑”时,更需要爱、理解和引导。如果为了面子训斥孩子的话,弄得所有在场的人都不知所措不说,还失去了教孩子正确面对错误,处理错误,负起责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

1.把孩子和父母的距离拉远了;

2.当别人出丑时,孩子不知道如何对待。

孩子出错,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机。希望孩子多出错,希望父母能够引领孩子在出错中积累经验,培养担当的好品质。

教育感悟:

“人生须知负责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家园共育:孩子一输就哭,你会怎么办?


相信有不少孩子都这样:在游戏或比赛中输了就大哭大闹,甚至会拒绝参加其他活动!

其实竞争意识,本身并非坏事。但是孩子因为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游戏或比赛中,总害怕输,希望通过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来获取“安全感”;越是这样,心思反而越不在事情本身上,进而影响发挥,越来越逃避那件事,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其实,孩子没有错,怕输是一种正常心理,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从容面对遇到的挫折。

为什么孩子“输不起”?

1.孩子的“去自我中心化”过程尚未完成

2岁左右开始,孩子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在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就会难以接受。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开始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但是缺乏对外在事物和自身缺乏客观的认识。

孩子的“去自我中心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如果粗暴地对待孩子“输不起”的行为,孩子只能感受到更深的挫败感,其不当行为也很难得到纠正。

2.家长的输赢观直接影响孩子

尽管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实际上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许多家长依然是“不惜重金”。

同时,家长还会在不自然的情况下,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这其实是家长的一种焦虑情绪的表现,这种焦虑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家长的种种比较会加深孩子的挫败感,让孩子逐渐失去自信心;当孩子在竞争中落败,产生沮丧情绪时,就难免会发脾气,表现为我们看到的“输不起”。

如何解决孩子“一输就哭”问题?

1.倾听孩子,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作为家长,我们要先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然后试着去理解孩子。每一次失败都会给孩子带来了挫败,失望、沮丧的情绪。孩子发脾气时,家长需要靠近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比如,我们可以抱着孩子说:“我理解你想赢的心情,输了比赛,你感到很失望、难过。”或者只是简单地抱着孩子,让他进行情绪的宣泄。也可以拿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学习和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失败和挫折,也会伤心难过,你感到情绪低落是很正常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想到自己崇拜的爸爸妈妈也会犯错,心理压力自然就会减轻。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应该阻止孩子,殊不知,这些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重大。在家长的关注下,孩子痛快地发脾气,就能重新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从而排除烦恼,变得放松和乐于合作。

当我们真正倾听孩子,他就会逐渐学会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因为孩子将学会我们对待他的方式,将来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2.以身作则,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每一次他跌倒了、遇到挫折了,父母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其实这才是锻炼孩子抗挫折能力,让孩子不怕输的根本。让孩子感觉到: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爱我,会帮助我。

这样做,一方面,孩子既不会认为自己特可怜、特委屈,也不会削弱了对挫折的承受力。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有一个面对失败该有的乐观勇敢的态度——不再害怕遇到这样的挫折;即使遇到了也会去勇敢的面对,因为他知道,不管他遇到什么挫折,爸爸妈妈永远会一直在他身边鼓励支持他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孩子遇到的挫折,因为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孩子面对挫折时的态度,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输赢过于计较,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想孩子能“输得起”,家长就需要具有宽阔的胸怀,在为人处世上不要斤斤计较,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3、孩子平静时,一起总结经验

不要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跟分析大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我们可以等到孩子情绪平静时,再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分析比赛中孩子的不足之处以及优势,总结经验,商量解决的办法,以便下次吸取经验教训。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在乎你能取得怎样的名次,你只要努力过,尽力了就行。“当然,这样的表达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去欣赏孩子做出的努力。否则,你明明很在乎结果,却说不在乎,孩子一定会灵敏地感觉到你的真实想法,而这时,无论你怎么宽慰孩子”妈妈不在乎,你也不要在意“,那都是无效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去享受过程,如果孩子需要的话,协助他一起明确自己的目标,树立信心,做好孩子的亲友团,而不是裁判。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家园共育: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该怎么办?》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