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从说课的内容和性质来看,它同备课、上课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特色。这里择其主要特点作一介绍。
一、说理性
备课,可以从教案看出“怎样教”;上课,可以从课堂教学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形成独有特征的主要方面。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特别强调说出每一部分内容的“为什么”,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去阐明道理。
二、科学性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的矛盾和问题。教师必须遵循教学原则去设计教学程序,教材的处理、挖掘及传达程度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思想性。
三、高层次性
由于听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熟业务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领导和教师,所以,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充实说课理论依据,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板书的设计,语言的推敲,比以往备课更为精心,教学结构更趋合理。
四、预见性
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讲出怎样教,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所以,说课者要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学习态度、思想状况、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估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会有什么困难,说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说课者还要说出自己设计提问的关键问题,估计学生如何回答,教师应该怎样处理。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包括题目,在第几册、第几单元,单元训练重点、地位、教材的前后联系,有时还要简单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说教材内容时可以多说,也可少说,可按上面介绍的顺序说,也可打破顺序说,要因教材而定。
2.说教学目标
做到正确、具体、全面。
3.说教学重点、难点
4.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和学法可以分别叙述。
2.教法和学法可以合在一起说明。
3.教学方法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说。
例如语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应是讲读法和谈话法。还有“情景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查读法、疑读法、划读法、议读法)。
三、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的各阶段,一般要说出教什么,接下来说怎样教。这要从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训练学习获得知识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几方面说。在说怎样教的过程中还要说清:如何进行反馈矫正、小结,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布置作业的内容及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等。要把教学过程说详细具体,但并不等同于课堂教学实录。对于重点环节,诸如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要细说,一般环节的内容则可少说。尽量避免师问、估计生答,师又问,估计生又会答......,这种流水帐式的说法。如何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把一课书的内容分为几课时,再逐课时安排教学环节。可以把整个环节的安排先说出来,再逐环节再说,可以把一个环节的内容说完后,再依次说下个环节的内容,环节之间尽量用上恰当的过渡语,使整个说课内容浑为一体。
一、关于说课与备课的联系和区别
1.备课着重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教什么、怎样教”等教学内容及实施技术问题,说课除要研究上述问题外,还要研究“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理论问题。
2.备课所写的
教案,为适应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要求对教学方案的书写具体、详细,甚至教学倒题的求解都详细罗列,以利课堂教学中重视;说课所写讲稿,为满足听说教师的需要,只需对教学方案作纲目式、摘要式、论理性的述说,课堂上对学生展现说明的问题可少说或不说(如例题的演示等),所述说的内容也不都在课堂上重现,反对上课起一种导演的作用。
[NextPage]二、注意说课中的语言运用
1.独白语言
说课时大部分用的是这种语言,切忌从始至终一个腔调地念稿或背讲稿,要用足够的音量,使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速度要适当,语调的轻重缓急要恰如其分,让听者从你的抑扬顿挫、高低升降中体会出说课内容的变化来。具体地说,教材分析要简明,理论根据要充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用慢速说清楚,教学目的要分条款一一叙述,重、难点则用重音来强调。
2.教学语言
因为说课不仅要说“教什么”,还要说“怎样教”。说“怎样教”实际上就是要说出你准备怎样上课,只是不单纯地将课堂上一问一答那么详细地显露出来,但是也要让听者知道你的教学设想和具体步骤。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听者带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去,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推测了你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在何时用呢?
(1)设计的课堂导语应用课堂教学语言
用新颖有趣或简明扼要的导语来吸引听课者。说导语时说课者要把听课的老师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学生,声音该高则高,该慢则慢。
(2)课堂的总结语应用教学语言在说课时设计的结束语应具有双重性,不但要打动听者,而且还能让听者从你的语言中推测你在课堂上也会深深地吸引学生,这就要求结束语既要精彩,又能将精彩恰当地表达出来。
(3)说课中阐释和提问语应用教学语言
阐释语也叫讲授语,它主要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这种语言以认简明、准确、条理清晰为要点。好的提问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生动,并容易把问题引向纵深。让听者判断你提问的质量的高低。
三、注意理论依据
说课中应该说出哪些理论依据?
1.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2.学生的实际应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考虑对象。
3.教材和学科特点也是重要的理论根据之一。
4.教育理论和名家名言也可做为强有力的理论根据。不管运用哪一种理论,都要说得具体、、令人信服,切忌出现以下问题:
1.理论堆砌不适用。
例如教学目的要求制定的根据是“从信息论、控制论的观战出发......”,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加上“小语大纲的的要求......”
2.理论空洞不管用。
例如:每一课都用“根据大纲要求,我班学生的实际,自己的教学实践,特制定......”这种理由只是空架子。没有实际内容,究竟根据大纲的哪一条要求,你班学生的实际是什么,你的教学实践又如何呢?别人不得而知,与其这样说为什么,还不如不说的好。
一、什么是“说课”关于“说课”,网上有不少的资料,但对其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提供以下几种说法,帮助大家对说课建立初步的印象。
1、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2、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3、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之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具体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说课”与授课的异同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同一活动的教材。
不同处在于:
第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幼儿的理解,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品教育,即“使幼儿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次活动的活动设想,“使听者听懂”。
第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让幼儿理解哪些内容,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幼儿。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三、“说课”的意义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组织几次活动,再请几个人评议,组织活动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组织活动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活动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讲都是很认真的,但是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活动的目的、准备、过程等,至于此活动的目的、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去探索的很少,导致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只流于形式,使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让教师在活动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3、说课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活动的重点、难点,理清活动的思路,这样可以克服活动中重点不突出、引导不到位等问题,提高活动的效率。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活动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四、“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l)说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其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2)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3)说目标。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4)说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二)说教法说教法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
(三)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出要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哪些能力,并结合活动目标、教材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主要说明幼儿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师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还要讲出教师是怎样根据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教育教学规律指导幼儿进行学习的。(根据活动内容和采取的方法及手段,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活动过程说活动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活动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活动过程就是说明整个活动的流程,即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双边活动,要致力于活动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者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组织幼儿活动那样讲。注意,在介绍活动过程时不仅要讲活动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纲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依据等)。
(五)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课件。所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动重点,降低难度,以突破难点的作用。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幼儿、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五、“说课”的实施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教育活动,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活动的浓缩,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活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使用普通话。目前,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教师要首当其冲。在说课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成功。2、充满激情,慨慷自然。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课的决心与自信,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共鸣。3、紧凑连贯,简练准确。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语言表达要简练干脆,要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4、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体。在说课时,要注意将现代化的电教器材组合在说课的主体里,来刺激听者,使说课更加生动,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六)“说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科学性原则是组织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说课中,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弄清弄懂活动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本活动、本年段、本主题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活动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之间的关系。(2)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说课中教师要从幼儿理解本内容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分层次的、客观、准确的分析情况,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3)活动目的明确,符合《纲要》要求、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4)教法设计紧扣活动目的、有利于发展幼儿智能,可行性强。说课中,教师既要说清本次活动的总体构想以及依据,又要说清具体的活动设计,尤其是关于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的构想及其依据,使教法设计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说课是说者向听者表达其对某次活动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活动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学前教育理论与活动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在说课中对教材的分析应以专业基础理论为指导,对活动情况的分析和教法的设计一概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力求所说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在实践中,往往注意到对教法本身的探索、积累与运用,而忽略了将其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因而淡化、浅化了实践的功能。说课中,教师应尽量把自己的每一个教法设计上升到学前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并接受其检验。(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在说课中,既要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放之四海而皆准”;又要避免只谈做法不谈依据;还要避免为增加理论色彩而张冠李戴,理论与实际不一致、不吻合。要做到理论切合实际,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
3、实效性原则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率。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1)目的明确。大体上,说课可用于检查、研究、评价、示范等多种目的。一般来说,检查性说课主要用于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研究性说课主要用于同行之间切磋教法;评价性说课主要用于教学评比、竞赛活动;示范性说课则是为了给教师树立说课的样板,供其学习、参考。在开展说课活动前,首先要明确目的,也就是将要开展的是哪一类型的说课活动,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2)针对性强。这主要是针对检查性、研究性两种说课活动而言。检查性说课一般来说主要针对以下问题: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研究性说课应主要针对承上启下的活动、难度较大的活动、结构复杂的活动以及教师之间意见分歧较大的活动等。只有加强了说课的针对性,才便于说课人和评说的准备和对问题的集中研究与解决。(3)准备充分。说课前说课人、评说人都围绕本次说课活动的目的进行系统的准备,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分析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说课人还要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4)评说准确。评说要科学准确,指导性强。说课人说完之后,参加评说的人员要积极发言,抓住理论上的重大问题和活动中带有倾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评说。主持人还应该将已达成的共识和仍存在分歧的问题分别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在活动中贯彻执行或今后继续进行研究。
4、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活动构想转化为具体活动之前的一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说课说什么”,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说课是对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一个语言表述过程。由于教育活动涉及了目标、内容、主体、材料、过程、方式方法、效果等诸多因素,各因素之间又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说课者必须对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不仅要说其然,更要说其所以然。如此,不仅可增强教师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自学性、目的性,还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教育活动诸因素间的关系,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据此,本人认为说课应说清楚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的选择及其依据
说课者首先必须说清楚此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活动内容和教材不是同一概念,活动内容应包含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还应涉及与教材有关的延伸内容。因此,在说明活动内容时,必须说清楚教材及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在阐述选择活动内容的依据时须涉及以下内容。
第一、活动内容与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关系。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以教育目标为核心。教育目标包括教育总目标,才会使教育总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所以,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阶段教育目标,说课者必须说清楚两者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第二、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否则,教育活动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关系必须说清楚。
二、具体活动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
活动目标是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近期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只有落实了每一个具体活动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实现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教育总目标。因此,说清楚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及为什么确定这些目标是必要的。其依据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清楚。
第一、具体活动目标与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近期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关系。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本次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与教育总目标及年龄阶段目标、近期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应当说,具体活动目标是为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教育总目标服务的。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具体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至教育总目标。因此,它们之间的适应性关系必须说清楚。
第二、具体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的适应性关系。活动内容是具体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之一,幼儿正是通过与活动内容、活动材料等相互作用来实现活动目标的,因而,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之间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活动目标的确定应结合活动内容的特点。说课者必须说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性。
第三、具体活动目标与活动主体的适应性关系。具体活动目标与幼儿的关系可以通过具体活动目标与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教育总目标的关系来说明,因为近期教育目标等三个层次目标的确定皮肤定会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内部需要、知识经验和接受能力等。因此,说清楚具体活动目标与近期教育目标等三个层次目标的确定肯定会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内部需要、知识经验和接受能力等。因此,说清楚具体活动目标与近期教育目标等三个层次目标的关系,也就同时说明了具体活动目标与幼儿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的提供及其依据
活动准备是实现活动目标的必要条件。说课者必须说清楚为活动作了什么准备及其依据。其依据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第一、活动准备与具体活动目标及内容的适应性关系。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活动准备又必须与活动内容相符。因此,活动准备与目标、内容的适应性关系必须说清楚。
第二、活动准备与活动主体的适应性关系。
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这一点在说课时必须说清楚。
四、目标达成策略及其依据
一定的活动目标是通过一定的策略来达成的。这里的达成策略可包括活动步骤及活动的方式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清楚安排活动步骤、选择活动方式方法的依据。
第一、活动步骤、活动方式方法与活动目标的适应性关系。活动步骤的安排、方式方法的选择必须以活动目标为核心,而活动目标既有赖于整体的教育活动过程来实现,又以不同的侧重点分散实现于各个活动步骤,因此,说课者必须分解活动目标,并分析各层次活动目标与各步骤及方式方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第二、活动步骤、活动方式方法与活动主体的适应性关系。活动步骤的安排、方式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幼儿的学习规律、兴趣、知识和能力等,以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变外因为内因,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必须说清楚活动步骤、活动方式方法是如何与幼儿相适应的。
第三、各活动步骤之间的适应关系。每一个教育活动都是由几个活动步骤组成的,所有的活动步骤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前一步骤是后一步骤的基础,后一步骤之间这种适应性关系。
五、活动延伸及其依据
活动延伸是指本次活动结束后,为了巩固活动效果而将活动内容继续向其他活动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渗透。说课者必须说清楚以什么方式的活动来延伸本次活动及其依据,也即活动延伸与活动目标达成及活动主体的适应性关系。
六、活动效果分析
良好的活动效果是每一个活动组织者所追求的,但并非每个人每个活动都能如愿。说课者必须客观地分析并说明自己所组织的活动的效果。
第一、活动目标达成的情况及其原因。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教师在设计组织教育活动时会充分考虑教育诸因素之间的适应性关系,以便最大程度地达成活动目标。然而,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意想来到的情况,从而影响目标的达成。因此,必须对活动目标达成的情况及其原因加以说明。
第二、活动主体参与活动程度的分析。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应视为活动目标达成的标准之一。帮说课者必须对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作出分析。
第三、根据活动效果,说明改进思路。通过对活动效果及原因的分析,教育活动组织者不仅总结了活动成功的经验,也找到了自己设计和组织工作中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说课者应提出改进本活动的思路。
不知道本文“说课说什么”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一、说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的视野”,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床,常有孩子把鞋子、袜子拿错、穿反。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鞋子、袜子、鞋垫为活动材料的《找朋友》数学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是:
1、认识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教师、同伴游戏的快乐;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活动准备是服务于活动目标,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鞋子、袜子和鞋垫。这些物品让小班孩子具有亲切感,愿意去动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师共同探索。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鞋架一个、夹子若干、玩具小熊一只。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转换活动场所,衔接下一个活动环节。知识准备是已学的儿歌《袜子歌》
四、说教学方法、重点
(一)这是一次数学配对活动,其中有机整合了语言领域的儿歌改编活动,但教学仍以配对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认识、形成“双”的概念和正确为鞋子、袜子、鞋垫正确配对这一环节上。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我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找朋友”里面,以幼儿为主体,我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为鞋子、袜子、鞋垫配对,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形成“双”的概念。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
五、说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一开始就由孩子所熟悉的袜子引入,并将袜子儿童化,当作孩子们的好朋友,引起他们的兴趣,愿意去感知、去理解、并积极的响应老师的提问和主动与同伴交流、讨论。而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引导幼儿复习儿歌,一是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二是为以下的引导幼儿初步接触儿歌改编这一环节做铺垫。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这一环节设计与第一环节的引导一样,通过师生共同再次感知鞋子的配对情况,再一次帮助个别幼儿对配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识。但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难度,引导幼儿找出二者间的共同点:同样是一双两只,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将数学和语言进行初次的整合。尝试的挖掘孩子身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师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帮小熊整理房间”的情景,一是设计这样的情节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带领幼儿变换活动场地,由教室外到室内,而不会造成幼儿散乱和失去活动兴趣。二是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邀请小熊一起为鞋垫配对”的游戏,再一次顺利的带领幼儿转换教学地点,由室内到室外,而依然能保持小班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主动帮助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强化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以上是我对数学活动《配对——找朋友》的设计思路,在活动中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运用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指挥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儿的玩伴,而是引领舞伴,并不间断与幼儿进行协调、合作,整个活动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进行,又适合个性发展,而不是随意,无序的行动,在这样的师幼交融互动学习状态中,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建设者和成功者。活动的完成也就能事半功倍。
小班数学配对活动:找朋友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3、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玩具小熊一只、鞋架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师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五)延伸活动:
1、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2、让幼儿为鞋垫寻找朋友并粘帖在墙上为其配对,活动自然结束。
一、课标分析
大班健康活动《我的皮肤》是让孩子通过观察皮肤,从而了解皮肤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进一步认识自我,从中掌握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知识。“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是健康领域的目标之一,这对幼儿来说极为重要。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提取孩子们潜在的生活经验,结合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本次活动主要是帮助孩子了解人的皮肤特点和作用,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清洁、讲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学会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身体少受伤害,能健康成长。大家都知道,皮肤是身体的组成部分,是保护我们身体内部器官的重要组织,而且皮肤还具有人通过分泌汗液来进行排泄的功能。既然皮肤这么重要,那么帮助孩子们了解它、认识它就非常必要的。我们为什么每天要穿衣服?难道就只是为了漂亮,其实美观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最主要还是保护皮肤的清洁,有效避免皮肤不受伤害。
以前,只要提到健康活动,很多老师马上就会联想到户外的体育运动,而往往忽略了幼儿健康活动还包括身体的保健、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以及安全常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而这次活动就属于身体保健、自我保护方面的健康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
二、教材分析
皮肤是包裹在我们身体最外面的一层表皮,它起着保护我们身体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皮肤有很强的敏感性,能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有着不同的感觉,如:能触摸出物体的形状、硬度,能感受水温的高低等。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排泄作用,皮肤的表面有很多毛孔,它用来排泄汗液和其它废物,因此我们才会在感觉热的时候出汗,其实这就是皮肤在散发身体中的热量,让人感觉凉快一点、舒服一点。如果人不出汗,会感觉浑身难受,皮肤搔痒,甚至会生病。所以皮肤对于我们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我的皮肤》这篇教材,通过幼儿的探究、体验活动,让幼儿感知皮肤的颜色、分布情况、皮肤表面的毛孔、纹路等,感知皮肤的作用,从而让幼儿自己觉出它对于我们大家的重要性,自觉得出皮肤需要很好的保护,去从生活中找到保护皮肤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有去寻求答案的兴趣,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意义。比如,他们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都有所发展。又比如在谈到皮肤颜色时,从我们的黄皮肤扩展到其他人种皮肤的颜色;从我们人类的皮肤还能扩展到动物的皮肤、植物的皮肤,这些环节都能发散幼儿的思维,扩展他们的知识经验。在归纳讨论保护皮肤方法的时候,幼儿可以从生活中产生联想,从平时的一些体会、经历中寻求答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在活动的准备中,不仅有物质方面的准备,比如:认识、感知皮肤特征和作用所用的放大镜、玻璃球、铅笔、面团、印泥等;而且还有知识方面的准备,比如:活动前几天和孩子一起收集树皮、水果皮、蔬菜皮,并让幼儿观察其变化,了解植物也有自己的皮肤等等知识方面经验的积累。所有这些活动准备不是图形式花哨好看,而是真正为了让幼儿从各方面去了解动植物以及我们人类的皮肤,真正为了幼儿能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而准备,真正落到了实处。而且从一系列的准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家长的参与,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植物皮,并且观察其变化,还要了解动植物都有皮肤、人类皮肤根据人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等知识,如果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幼儿知识经验方面的准备是很难积累的。本次活动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力支持者和参与者。
从整个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它的步步紧扣和层层递进。从幼儿自主的、多方位的、多角度的探究活动——认识皮肤到幼儿的感知活动——了解皮肤的作用,再到幼儿的认知活动——知道保护皮肤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自我发现的教育理念,让幼儿从自主的探索、体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重点在于初步了解皮肤的特征和作用,难点突破在于如何保护我们的皮肤,让幼儿能通过讨论,自己归纳和整理。
三、学情分析
我班多数幼儿在5岁左右,性格开朗大方,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做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他们知道皮肤是我们人的一部分,是包在身体最外面的一种东西,但对于皮肤的特点、作用和它的重要性就不是很了解了。他们常常会问“很热的时候为什么要出汗”“每个人的皮肤是一样的吗”这样一些看似简单的的问题。他们对于皮肤很好奇,也很想多了解些有关的知识。我班幼儿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些思维活动,但仍有部分幼儿不爱思考,不能围绕主题进行思考,而是比较随意的、混乱的凭空想象。幼儿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把自己观察、体验的结果用比较贴切、完整的语言说出来,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时候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我班幼儿喜欢说,但不喜欢听别人说,倾听习惯比较差,不能安静的听别人发言,老是争着说、抢着说。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基本上能有序的取放学具,但也有幼儿规则意识较差,爱争抢学具,而且不爱惜学具,用完后也不知道放回原处。
四、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皮肤的特征和作用,能用语言表达观察结果和感受。该条目标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是让幼儿通过各种自主观察、探索来了解皮肤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保护皮肤的常识和基本方法。此目标作为难点目标,。通过对皮肤的了解来认识掌握保护皮肤的一些方法和常识。
教学突破点: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探究。
活动准备:
放大镜每人一个;苹果、玻璃球、积木、铅笔、面团、印泥;活动前几天收集树皮和水果皮、蔬菜皮供幼儿观察其变化;知道动植物都有皮肤;幻灯(什么什么有利于。。。。)
活动设计:
此次活动的主要推进过程:观察认识皮肤的表面特征——通过操作和工具深入了解皮肤的基本特征——多种形式的感知活动(皮肤有什么用)——认知讨论活动(保护皮肤的方法)。
在多种感官的探究活动环节中,我让幼儿通过用眼睛看,看皮肤的分布、皮肤的颜色,从而了解皮肤的基本特征,并层层递进,不仅知道我们的皮肤是什么颜色,还要了解其他国家的人是什么颜色的皮肤。此环节是让幼儿用眼睛观察皮肤的表面特征,为后面对皮肤的更深一层认识打下基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感知法。
在深入了解皮肤的基本特征中,我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利用放大镜、胶泥等学具,更深入的了解皮肤简单的外部构造及皮肤有纹路的特点,让幼儿在自我体验、自我探究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新问题,通过讨论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不仅仅停留在教材本身。此环节我采用了感受体验法、动手操作法、交流讨论法。
在多种形式的感知活动中,我运用了各种形状不同、软硬不同的物品来刺激皮肤,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皮肤的一个作用——触觉作用;通过植物皮肤的变化了解皮肤的排泄作用,并在活动中,让幼儿跟着快节奏的音乐做激烈的操节动作,知道出汗就是皮肤的一种排泄作用,并运用了动静交替,让幼儿保持对探究的热情,不至于因坐得久而感到枯燥;此环节我采用了动手操作法、动静交替法。前三个环节达到目标1。
在最后的认知讨论活动中,先让幼儿通过分组讨论,说出自己对保护皮肤的认识,想想保护皮肤的方法,再通过看幻灯总结一些保护皮肤的基本方法,并拓展出皮肤受伤应怎么办,给幼儿留下问题,让他们有继续认识了解皮肤的兴趣,学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环节我采用了分组讨论法、提出问题法,并达到目标2。
延伸活动:
在平时的生活、游戏及自由活动中,让幼儿自觉的爱干净、讲卫生,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常饮水,保证身体里有足够的水分;注意安全,远离危险,避免我们的皮肤受意外伤害。
误区一:幼儿不能识字。
有些家长认为,早期识字会对幼儿的智力有影响。或者认为孩子识字早了,进入小学后学习就不认真了。
首先,英国、日本、新加坡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汉字是复脑文字(当孩子认读汉字时,左脑和右脑都在起作用),而西方的拼音文字(英语)是单脑文字,识字越早,孩子智商越高,他们对比日本儿童和欧美儿童,发现每100个儿童中,智商达到130的,日本儿童有12个,而欧美儿童仅有4个,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因为日本的母语是汉语所致。
为了防止早期教育中用脑的“跛脚”现象,美国和法国的很多幼儿园都开设了汉语课程。
其次,擅长作诗赋辞的古人从四岁就要识字。他们的识字课本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一年下来识字量达到2000,读书不成问题,而我们现在小学六年识字量才2540个,导致孩子迟迟不能进入阅读。
最后,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越早过汉字关,越容易养成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
误区二:幼儿可以识字,但是要看图识字。
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了看图识字卡片,但是,汉字是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一幅图画,一张看图识字卡片就是两幅图画,孩子看图识字时,注意力自然就到色彩鲜艳的图案上去了,图案下面的文字反而记不住了。
误区三:识字要用拼音。
拼音是戊戌变法后从西方引进的一种识字方法,它是我们小学现在主要的识字方法,但是,我们知道,古人识字是不用拼音的,依然擅长作诗赋辞!
误区四:识字要先易后难。
很多家长和幼儿园教幼儿识字,总是从大、小、爸、妈等这些简单易懂的字学起,“难”和“复杂”的字孩子不容易学会。但是,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汉字的孩子而言,“汉字无难易,只有简与繁”,不同的汉字只是不同的图画而已。
误区五:识字要音、形、义、写同步进行。
3-7岁的幼儿机械记忆、形象记忆力惊人,因此,对于3至8岁的孩子,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先过汉字关。应该实行异步教学:先识字,后写字;先识字,后讲义;先识字,后阅读!
之所以先识字后讲义,那是因为汉语是孩子的母语,让孩子过了汉字关以后,通过阅读去理解汉字的意思。比如“爸爸妈妈上班去,我上幼儿园”,当孩子过了汉字关以后,读了这句话,自然明白这句话里每个汉字的意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数学说课设计:配对—找朋友(含教案)”,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一、说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的视野”,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床,常有孩子把鞋子、袜子拿错、穿反。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鞋子、袜子、鞋垫为活动材料的《找朋友》数学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是:
1、认识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教师、同伴游戏的快乐;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活动准备是服务于活动目标,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鞋子、袜子和鞋垫。这些物品让小班孩子具有亲切感,愿意去动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师共同探索。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鞋架一个、夹子若干、玩具小熊一只。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转换活动场所,衔接下一个活动环节。知识准备是已学的儿歌《袜子歌》
四、说教学方法、重点
(一)这是一次数学配对活动,其中有机整合了语言领域的儿歌改编活动,但教学仍以配对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认识、形成“双”的概念和正确为鞋子、袜子、鞋垫正确配对这一环节上。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我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找朋友”里面,以幼儿为主体,我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为鞋子、袜子、鞋垫配对,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形成“双”的概念。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
五、说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一开始就由孩子所熟悉的袜子引入,并将袜子儿童化,当作孩子们的好朋友,引起他们的兴趣,愿意去感知、去理解、并积极的响应老师的提问和主动与同伴交流、讨论。而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引导幼儿复习儿歌,一是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二是为以下的引导幼儿初步接触儿歌改编这一环节做铺垫。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这一环节设计与第一环节的引导一样,通过师生共同再次感知鞋子的配对情况,再一次帮助个别幼儿对配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识。但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难度,引导幼儿找出二者间的共同点:同样是一双两只,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将数学和语言进行初次的整合。尝试的挖掘孩子身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师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帮小熊整理房间”的情景,一是设计这样的情节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带领幼儿变换活动场地,由教室外到室内,而不会造成幼儿散乱和失去活动兴趣。二是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邀请小熊一起为鞋垫配对”的游戏,再一次顺利的带领幼儿转换教学地点,由室内到室外,而依然能保持小班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主动帮助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强化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以上是我对数学活动《配对——找朋友》的设计思路,在活动中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运用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指挥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儿的玩伴,而是引领舞伴,并不间断与幼儿进行协调、合作,整个活动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进行,又适合个性发展,而不是随意,无序的行动,在这样的师幼交融互动学习状态中,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建设者和成功者。活动的完成也就能事半功倍。
小班数学配对活动:找朋友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3、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玩具小熊一只、鞋架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师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五)延伸活动:
1、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2、让幼儿为鞋垫寻找朋友并粘帖在墙上为其配对,活动自然结束。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数学说课设计:配对—找朋友(含教案)”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大班语言——绘本阅读说课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说课
说教材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于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获得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体验成功与快乐生活 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我们幼儿园,成为幼儿园早期阅读的源泉。而大班的幼儿年龄在五至六岁左右,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喜欢新奇 的东西,《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是一个非常幽默、有趣、且很搞笑的绘本故事,它非常巧妙地将一个个毫无关联的知识,编织成一个紧密相连的主题故事,让孩子 们随着有趣故事的情节发展,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感悟为人处事的态度。都是些什么知识和道理呢?是“大便”,各种动物的大便。这或许是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 知识,因为大便的脏、大便的臭,唯恐孩子避让不及,又有多少人还会带着孩子,饶有兴致地来欣赏大便呢?《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个幽默有趣的绘本读物,满 足了孩子们对“大便”的好奇心。随着绘本情节的发展,让幼儿形象地认识了许多动物大便的特征。同时教育幼儿有便便要及时入厕;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要使幼儿 更深一步地感悟出与同伴之间的相处要大度、宽容,不要斤斤计较的处事态度。
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决定了活动的价值取向,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这个活动虽然涉及了语言和科学两个领域,但我将本次活动的定位为绘本阅读,阅读的目的在于对幼儿的情感、兴趣、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体验阅读和想象所带来的快乐,感受《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绘本的诙谐与幽默。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培养幼儿阅读的理解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3、通过对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的阅读。认识不同动物嗯嗯的特点;教育幼儿有便便要及时入厕;感悟与同伴之间的相处要大度、宽容,不要斤斤计较的处事态度。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
活动重点:体验阅读和想象所带来的快乐,感受读本的诙谐与幽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认识不同动物嗯嗯的特点;培养幼儿阅读的理解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活动难点:通过阅读,引导幼儿感悟与同伴之间的相处要大度、宽容,不要斤斤计较的处事态度。
说准备
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介绍读物名称、吸引幼儿兴趣。
多媒体课件——弥补不能人手一本读本的现状。引导幼儿阅读。
鸽子、马、山羊、奶牛、猪及他们便便的图片——1、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各种动物“嗯嗯”的特点。2、将动物与各自的“嗯嗯”进行匹配。
奥尔夫音乐 “peepeepoopoo”,在游戏中结束,同时让幼儿知道有嗯嗯要及时去卫生间解决。
说过程
• 出示绘本,介绍绘本名称,引起幼儿兴趣。
观察封面,引起兴趣。
这是谁?他头上有什么?(了解嗯嗯就是便便)
阅读故事题目:这个故事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叫《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二、教师引导幼儿阅读绘本,培养幼儿阅读的理解力、思考力与想象力。
1、逐一出示PPT从鸽子到猪先生。
(1)问了谁?(引导幼儿表演学说角色间的对话)
(2)出示嗯嗯图片,描述它嗯嗯的形态,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说说像什么?
(3)根据观察对比,判断是他的“嗯嗯”吗?
(4)按读本中的语言描述“嗯嗯”的特点。
注:每描述一种动物的“嗯嗯”就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为后面的环节铺垫。
2、讨论:问了这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凶手”,你猜小鼹鼠会继续找下去吗?它很执着继续再找,他呀遇到了帮助他的朋友,猜是谁?
3、出示PPT苍蝇。
为什么苍蝇能帮助他?
苍蝇在他耳边说了句悄悄话,告诉了他“真凶”,你们猜是谁?
4、出示PPT大狗。
小鼹鼠知道他头上的“嗯嗯”是大狗的,会对他说什么?
小鼹鼠会对他做什么?
三、完整欣赏绘本的故事内容。
1、阅读理解故事的结束部分。
小鼹鼠最后是怎么做的?
他这样做对吗?
如果你是小鼹鼠你会怎样去做?
教育幼儿与同伴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要宽容。
2、帮助幼儿巩固对不同动物“嗯嗯”的认识。
回忆图书里小鼹鼠都问了哪些动物?边说边出示图片。
请幼儿将动物与其的“嗯嗯”进行连线匹配,帮助幼儿巩固对不同动物“嗯嗯”的认识。
四、小结:这本图书真有趣,不仅帮我们认识了很多动物的嗯嗯,还告诉我们:在与同伴相处时,如果能宽容一些,不那么斤斤计较,事情会变得更好。也告诉小朋友们需要嗯嗯的时候要去卫生间,否则会有很多麻烦。
五、音乐游戏“peepeepoopoo”
一起做游戏结束,再次使幼儿知道有“嗯嗯”要及时去卫生间解决。
说教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以幽默、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挖掘此活动价值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直观演示法,通过演示活动图片(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的兴趣。
2、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 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3、猜测法:孩子有较强的好奇心,而猜测更能调动他们的好奇,促使积极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4、表演法:学说对话,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
5、音乐游戏:体现活动的动静结合,同时使幼儿知道有嗯嗯要及时去卫生间解决。
当然,活动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还请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同行们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幼儿园说课稿《2020老师如何上说课—2020教案网》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说课稿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老师的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