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的意见

幼儿老师的教育笔记 幼儿园老师的教案 07-11

给老师的意见

我班李紫云小朋友有个最明显的缺点,任性、不肯认错、明明是她的错,她还要千方百计找理由替自己辩解,虽经过我多次教育,引导,但收效甚少,我为此事也常常感到焦虑,似乎成了心中一块小小的心病。

那天,她同样的错误又犯,当我在给她提意见,帮她改正缺点的同时,她却说:“老师,我对您也有意见,您说过在做作业时不能随便说话,可是又一次,我见您一边写东西,一边和中班的李老师说话。”我深感惭愧和内疚,没想到她还会给我提意见

,而且是实实在在的意见。

最后,我俩拉钩,互相保证,今后都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从那天起,李紫云明显的进步多了,遇到错事不再狡辩。因为我们都懂得,所有的人都会犯错误,老师也不例外,但只要有错就改,就还是好老师,好孩子。

这件事也提醒了我,教师应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哪怕是一点点错误,都必须改正。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老师,我的枕头不见了


个案现象:连续三天午睡时都发生一件奇怪的事。第一天马晨都会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的枕头不见了!”我说:“先别着急,先上床睡,老师帮你好好找找。”结果,一个中午都没有找到,我答应他会好好找。因为今天星期二是大扫除,我们拖地的时候发现,枕头被扔到了床底下,而且很深很深不易发现。

第二天马晨又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的枕头又不见了。”我一听就说:“小朋友,起床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碰了别人的枕头,要记得捡起来哦!要不然很容易弄脏的。”接着我摸摸他的脑袋,帮他重新找,结果我没有找到,然后我弯下腰,真的在床底下发现了枕头。

第三天马晨真的又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的枕头又不见了。”我说:“哦,是么?那等等老师帮你找啊。”我嘴上这么说,我就没有动。结果马晨看着我不睬他,自己跑到床底下去,拿出了枕头。我只是摸摸他的脑袋对他说:“把枕头给老师帮你清理一下。”他点点头。

个案分析:

针对这三天我每次采取的方式不一样。第一天我是急得帮马晨找东西,是没有仔细观察,以为是小朋友顽皮弄得藏起来的,所以我也就在第二天进行了对孩子的一番教育。但是在第二天我仔细观察中发现,马晨睡觉的床一边和墙壁贴着紧紧,一边有楼梯,小孩子起床都不方便聚在那里,所以孩子碰到掉下来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而且第二天我仔细发现,孩子起床之后就下床走到一边穿鞋子,床铺是老师整理好的,怎么会连续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于是第三天我采取了冷对待,结果他自己爬到床底下去拿出了枕头。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真的是马晨自己弄得么?还是他自己的一个习惯性的思考方式,看到老师两次从那拿出来,就还是到那里去看了。我心里不禁矛盾了。

针对这件事情,我和睢老师讨论了一下:认为是孩子顽皮做闹得可能性比较小,有可能是马晨自己弄得。他这么做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

细想马晨这个孩子是一个极其乖得孩子,有时候上课就坐在那里默默地听课,不善于表现自己的想法,但是平时会告诉老师哪里哪里怎么了,是不是我对他平时的关心少了呢?我联想到了前几天总有陆陆续续的孩子告诉我枕头找不到了,我总是耐心的帮他们找到,找到后摸摸他们的脑袋,让他们安静地入睡,是不是我这一举动被他看在眼里了呢?一想到这,我满心的愧疚,可能真的有时候教师每次都说:要面对全体幼儿,可是社会的现实性,一个班的人数那么多,每天的计划那么多,一堂课的机会平均分给幼儿少之又少,造成了有些孩子们觉得上课和我无关。毕竟是孩子

,他也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的,所以我们老师的责任很重大,这也给了我工作上极大的思考,也给我工作上提了个醒,真正让全体幼儿参与到你的活动中来,是要有一个周全的教育计划,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融入其中!

老师,我不是有意的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老师,我不是有意的”!

今天上午,我让孩子们画“我自己”,到离园时,我才发现靓庄小朋友的脸上涂满了颜色,我急急忙忙给她擦了一下,在校门口向她妈妈解释了一下,让她回家后再给孩子洗一洗。

第二天早上,靓庄的奶奶来找我,说靓庄的脸上被天一抓得满脸是疤,我走过去一看,靓庄的脸简直就是个大花脸,(我还以为是彩笔没洗净)。

我赶紧叫过天一,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天一虽然调皮,但一说他就会哭,因为这样老师也就不批评他了。

等天一消停之后,我把他叫到跟前,慢慢的问起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天一见靓庄的脸上有没洗净的彩笔水,就用手给靓庄擦,用力用力地就抠成了“大花脸”。

听完天一的话,我心里感到既高兴又难过。

高兴的是孩子有爱心,能主动的去帮助小朋友;难过的是我错怪了孩子,没有问清原因就对孩子乱加批评,真是好心做成坏事。

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不管事情是何结果,必有一定的原因,在问明原因的基础上,再去处理。

我及时向孩子认了错,并说明了事情的方向性。

天一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以后再也不抠小朋友的脸了。

不知道本文“老师,我不是有意的”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小班老师:善意的谎言


9月开学的第一天,幼儿园总是伴随着小班孩子的哭声拉开新学期的帷幕。每当这时我也总是和小班的老师一起和那些个哭得最凶的孩子周旋,可能也是自己的思维或者方法定势了,为了制止孩子的哭闹,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宝宝不哭,我就打电话叫奶奶(妈妈)来”,你可知道这话是非常管用的,大多孩子听了会马上停止哭,然后就叫我打电话。这时的我就要和他讨价还价了,比如中午午睡时我会说:“只要你闭上眼睛,奶奶就在路上来了,你要是睁开眼睛,奶奶马上回去”,有的孩子上当了,闭上眼睛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在孩子的哭闹的当时,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哄骗孩子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今天中午当我吃完饭,再去小班里的时候,才到门口就听到有老师在对个别哭的孩子说:“看,吴老师来了哦,你不哭,吴老师就去打电话叫奶奶来。”我心里咯噔一下,什么?难不成骗孩子打电话成了我的专利了啊。哈哈,应该不是吧,我想,为了制止孩子哭,老师惯用的手段大概就是骗孩子说打电话叫家人来接了,仔细想来,真的不知道这种骗法是对还是错。

回来后又细细想来,总觉得这种骗是一种善意的谎言。试想,孩子不停的哭闹,消耗大量的体力,孩子毕竟还小,外加焦虑的情绪,小小身体如何承受?面对老师这善意的谎言,孩子能停止哭闹,得以有片刻歇息,给予孩子一个小小的寄托、盼望,可以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几次以后,孩子也明白了老师是在骗他的,可那时候他也已经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不再哭闹了。然后他是否会对曾经骗他的老师怀有一种怀疑,我想,有,肯定有!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怪不得,往年原本开学时老是黏着我让我打电话的那些孩子,等他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再面对我时,看我的眼是那么的冷,有的甚至不再理我,原来如此,对吗?或者也不是,可能是我后来进班少了,孩子才会疏远甚至不理我的。

我想今年我会尝试……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难免有善意的谎言,这些谎言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分歧,这些谎言可以让人们之间多一份和睦,这些谎言有时也会减少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尴尬,这些谎言有时还能维持别人的尊严,善意的谎言有时是一种无奈,一种包容,所以,孩子啊,你们要懂得老师的一份苦心啊。

老师的随意对孩子的影响


中班的小朋友生性好动,占有欲都是比较强的,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家几口都围着一个宝宝转,难免造成一些性格上的差异,比如:"发积木时,孩子们都是一个个把积木往自己胸前捞,认为捞到了就是自己的了,别人拿一下或者抢一个,就大哭大叫的,还有就是打架事件时有发生,反正都是吃不了亏,这给我们平时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今天我就来说一个例子吧.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班个子小小的,年龄也较小的余梓豪,余梓豪个子小,看上去不像个中班的孩子,加上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班上时常有同伴欺负他,几乎每天他都会向老师告状:某某小朋友打了他,某某小朋友骂了他.为此,我们班几位老师在班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要求别的小朋友多关心他,爱护他,并想方设法在班上,在老师面前树立他的威信,可收效甚微.一天上午,余梓豪双哭哭啼啼地跑来向我告状说:罗浩又打了他,我一听又是罗浩,就来火了,因为他经常欺负余梓豪,于是,我生气地大声对罗浩说:"你又打余梓豪了,你是怎么搞的".转而我又向余梓豪叫道:"你不要哭!你越哭罗浩就越要打你.下次他再打你,你就回打他,这样他以后就不敢打你了".余梓豪似懂非懂的看着我,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对他说过这样的话.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状告余梓豪打人的小朋友多了起来,特别是坐在他身边的几个女孩子,几乎时不时就跑来"哭诉",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把余梓豪叫到身边轻声的问:"余梓豪,你为什么现在变得这么喜欢打人去了呢"?只见他紧握小拳头,理直气壮地说:"我现在长大了,也变得有力气了".看着他那一副可爱的样子,我差一点就笑出来,"你有力气就打人吗"?他点了点头,我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在这之后,我采取了很多方法去教育他,补救他,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以前余梓豪总被同学欺负,让我头痛,现在可好,余梓豪常常打别的小朋友,又成了我一块心病.我真的后悔自己不该那样随意的教导他,现在对余梓豪的教育比较困难了,但我想,只在我以后多花花心思,特别地用正确方法去教育他,去引导他.通过我的努力我想很快余梓豪会变成思想健康的好孩子,就象一句古话:"只要用心去努力,铁棒也会磨成针的".

老师,注意您的每一句话


“老师要选一个最能干的孩子来当老师的助手”这恐怕是平常我们说的一句最普通不过的话了吧!起初,我对于自己使用这样一种语言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感到很平常,可仔细一想,我发现这是一句不容忽视的话。首先,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长,各自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潜能也不相同。如果简单地给孩子定性为能干和不能干,那么老师会把对孩子的期望值带到潜意识中,使教学态度出现偏差。再者,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他们的自我评价大多来源于成人的态度,特别是老师的评价尤为重要。不正确使用评价语言,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或自满心理。这两种心理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被老师长期用语言暗示为不能干的孩子会渐渐变得孤僻胆小,对周围的人、事、活动失去兴趣和信心。相反对所谓不能干的孩子多给予鼓励、赞扬,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当孩子的意见有分歧的时候


在今天的晨间活动中,一些早来的小朋友们认真的练习着拍网球,可是有些小朋友没拍几下就坐下来休息了,为了考验孩子们近段时间拍网球的技能,于是我把他们集中起来,让每个孩子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进行拍网球的展示,并规定连续拍上50个就为过关。这个规定也得到了孩子们一致认同,很快地孩子们投入了备战的状态,一轮下来,有些小朋友连续拍了50多个,有些小朋友拍了几个,当轮到陈罗欣昱的时候,她很卖力地拍起来,刚好拍到49、50个的时候,球没弹起来,为了鼓励她,我就说了一句:算你50个,过关!我刚一说完,贺春苗马上站了起来,很不服气的说:“林老师,她没拍到50个~!”紧接着旁边的王欣雨、罗艺鑫也随声附和着。

见到如此情景,反而我自己觉得很尴尬,为了控制局面,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同意陈罗欣昱过关吗?”果然举手的小朋友是一半一半,有些孩子同意,有些却不同意,孩子们的意见明显出现了分歧。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老师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来决定怎么评判。

于是我问孩子们:“你们的意见不一样,那怎么办?有些孩子说:让陈罗欣昱再拍一次;有些孩子说:如果同意的小朋友的多那就算她通过……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锻炼可以让孩子形成自主的个性品质。

孩子的能力超乎老师的意料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孩子的能力超乎老师的意料”!

晨间锻炼一直是幼儿游戏的美好时刻,特别是在分散游戏的时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任何一种体育游戏器械进行游戏。

小哲来到放游戏物品的篮筐边上,朝里面张望了一下,然后拿起一个羽毛球拍,又在里面捣鼓了一会找出一个羽毛球,然后来到场地上玩起来,他把羽毛球往上一扔,然后用羽毛球拍去拍球,球被歪歪的拍到了不远的一边,连续做了几次,然后他捡好球站在场地上朝四处张望,他看见我在观察他,然后朝我跑过来说:“周老师,我和你打羽毛球好不好?”我说:“好的呀。

”然后我也去蓝框里找了一个羽毛球拍,和他找到一块比较空的场地上,我发球,比较准确的朝他拍过去,当我想他会不会接得住的时候,他反应十分迅速的回击,一下子就把球打了回来,我都没有来得及接住。

我很惊讶,我说:“你好厉害哦,你会打羽毛球呀?”他说:“我在家里经常和我爸爸打羽毛球的。

”我们又玩了一会,他回击的速度和力量都比较大,多数都是我没有接到。

时间差不多了,我对她说:“明天我们继续打,再来决高下好不好。

”他很高兴的收拾好了游戏物品。

打羽毛球是一个十分有趣而且健康的体育游戏,但是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打羽毛球需要眼手身体的协调性,并且锻炼一个人的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移动的速度,要求还是比较多的,中班的孩子会玩羽毛球的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像小哲这样比较调皮又不是很有耐心的孩子,平时他做操也不是十分认真,不太愿意运动身体,速度也不快,也不是很有耐心,没有想到他羽毛球打得还蛮不错,让我惊讶的同时也十分的高兴。

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的家庭教育方式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平时父母与孩子多玩游戏,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一些,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的掌握很多的技能,也能够提高幼儿的体能。

关于“孩子的能力超乎老师的意料”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给老师送甜蜜


今天我给孩子们讲了课本上的一个好听的故事《妈妈的妈妈送甜蜜》在故事的开始过程中,我们先对“妈妈的妈妈是谁”展开了讨论。很多孩子还不知道妈妈的妈妈是谁,张展豪说妈妈的妈妈也是妈妈,张智栋说妈妈的妈妈有可能是奶奶。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费了很大劲才转过弯来,孩子们终于明白:“奥,妈妈的妈妈是外婆。”讲完了故事,郝晨旭小朋友问我:“老师,甜蜜是什么?”其他小朋友也纷纷问:甜蜜是什么?“甜蜜就是心里很高兴很高兴,暖洋洋的”我一边陶醉着一边微笑的对他们说。唐昊洋小朋友说:“那我也给老师送一个甜蜜”接着给了我一个大大的飞吻。我赶紧表扬了唐昊洋小朋友的灵活聪明,孩子们都赶着给我送“甜蜜”。我也要还礼呀,于是我做了一个大大飞吻,向孩子们一吹,大家哈哈的笑了起来,王昕怡还吆喝着:“甜蜜好甜啊!”趁这个机会我教育孩子们: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就是甜蜜。甜蜜有可能是一个吻,有可能你帮助了其他小朋友,人家给你说了一声“谢谢”,还有可能是老师给你的一个拥抱,妈妈给你做的好吃的等等。这节课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孩子们,老师也要告诉你们,老师感觉最大的甜蜜就是希望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长大了把更多的甜蜜带给亲人,朋友,还有社会!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