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这些方法,不用吼,孩子也会听你的......

07-16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了这些方法,不用吼,孩子也会听你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用了这些方法,不用吼,孩子也会听你的......

“熊孩子”在家是“小王子、小公主”,出门在外摇身变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有很多孩子总是在班级里面大吵大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要不要吼孩子?我们通过网络或实际的生活当中找到了该问题的答案:需要吼。我想他们一定是出于好意,目的都是想让孩子们在当今教育大环境的背景下,可以变得更加优秀。但是吼一定会带来有效的教育价值吗?我想不一定!曾几何时,我们有的时候不需要大声吼,也能收到有价值的教育效果。M.yjS21.COM

建立家规或班规,培养规则意识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在告诉我们:规则的重要性。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成人的我们都没有真正的做到拥有良好的规则意识,更不用说对孩子们进行有效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就在前几年,北京野生动物园伤人事件出现不久,网上出现最多的还是受害者缺乏规则意识,淡漠生活规则给我们的警示作用等言论。野生动物园的安全巡防车顶层的大喇叭一直在循环播放着“穿行路段,禁止随意下车,以免发生安全事故”,进入该路程时又再次通过警示牌来提醒穿行车辆注意安全。可是当事人“看不见”也“听不见”,因为其存在着侥幸的心理,认为不可能这么巧,轮到我下车,我就会出事故。还有的人随意的穿行马路,完全忽视红绿灯的存在,可是事故发生后,往往会让其后悔不已,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规则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已经不言而喻,规则意识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巩固。在家庭中,可以设立家规,一开始设立时就多不就少,尽可能多的将遵守条目的规则写下来。在学校中,我们可以在班级里,由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完成属于自己班级独一无二的班规。并且当着所有参与者的面,依次签字,最后张贴或悬挂在显眼的地方,给规则的设立增加“仪式感”。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已内化的规则删除,新的规则进行增加等处理。

尊重规律,遵循“自然后果法”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对自然后果法的定义就是,通过儿童自己行为的后果来教育儿童。对于该方法的使用,我们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金钱,它指的是从自然而然的生活场景中,孩子们从自我行为的后果中获得经验与教训。比如:儿童打破玻璃怎么办?在卢梭看来,对打破玻璃的儿童的教育方法不是单纯的说教或者严厉的体罚,而是让自然做主,通过儿童打破玻璃的后果来教育儿童。具体实施办法就是,让儿童呆在他打破玻璃的房间里,让他自己去感受没有玻璃会有多冷,甚至患上感冒。自此,儿童吃了自己行为的苦果,深刻明白不可以打破窗户。这就是孩子从自然的后果中懂得了如何去做。

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

生活中成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说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说服……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经常听到:“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则是家长的影子”,殊不知,这句话在班级中也是同样适用的。5-6岁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已经很强了,他们的模仿学习的直接性对象便会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学校老师等。我们成年人有时一个不经意的说出来话,做出来的动作,乃至一句口头禅都将会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些许的痕迹。由于目前该阶段的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还没有达到成人的高度,孩子们的模仿学习榜样的行为在很大程度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们一个正面有意义的榜样形象。

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不可随波逐流,亦不可原地打转,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同时我们还应当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会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他们是复杂的、发展的、多元的。我们不可能只选用一种教育反方法去教育所有的孩子,这是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选择适用的教育方法,综合运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对症下药”才能收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文/Tango说育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么?


大声吼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差劲,看到这个话题,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大人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孩子,河东狮吼的情景,不禁莞尔。这是最常见的中国式的管教法,但是很遗憾,这种方法完全没效,而且越大声效果越差。

常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

人的大脑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如你所愿”能被吓哭,但是次数多后,他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他根本没有在听,所谓“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

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威胁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效了。

吼骂孩子是白费口舌

骂孩子的坏处是,他一紧张,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父母就白费唇舌了。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他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这会使他没有人缘,交不到好朋友,以后人生的路会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后也会继续去吼你的孙子。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听不清楚的,越会注意去听。因此,要孩子注意听你说话,不必大声吼,只要引起他的动机,你越不要他听见,他越会注意听。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身教,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能说理,当大人做给他看时,他便自然会学进去。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么?

1.耐心倾听

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但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此时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2.放下身段,同孩子做协商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3.让孩子去体验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你再怎么吼叫也是无用的。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4.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5.给孩子另一个选择当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说教大道理,而是要给孩子另一个选择。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

父亲家教方法:学会听懂孩子的“潜台词”


陈江的女儿很有个性,她特别有主见,叛逆期来得很早——你越是叫她去做什么,她就越不去做,总是说“我不,就不,偏不”!

女儿还会跟陈江赌气,会跟他说:“我不爱爸爸了,我不要你!”很多爸爸都会因此生气,但陈江不会。他很有策略,每次都回答女儿说:“没关系,我知道,你说不要爸爸就是爱爸爸,你说不爱爸爸也是爱爸爸……”

女儿对陈江说:“爸爸,好热呀,我好热!”陈江就知道女儿的言外之意是说她想吃冰棍或冰激凌。于是对女儿说:“爸爸听明白了,你是想吃点凉快的东西,是吗?”就这样,爸爸获得了女儿的认同。

一个星期天,陈江带女儿外出放风筝。在开始之前,陈江对女儿说:“你去操场上放飞手中的风筝吧,玩得开心点——注意自己的安全。”“好的,爸爸,不过我该怎么做?是玩得开心点还是注意自己的安全。”

好家伙,潜台词马上抛出来了——如果你允许我开心,那么我就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如果我必须关注自己的安全,那么我就可能玩得不开心。于是陈江只好说:“你小心点吧,安全第一,其次才是开心。”

晚上,陈江发现女儿在看《乌龙院》。于是教育了他几句,希望她要专心学习,以后再看这类的书,并为她推荐了几本她可能会喜欢看的课外书。女儿说:“爸爸,你不是说,能让人心情愉悦的书就是好书吗?”

好家伙,又是潜台词——看这些书的时候,我挺快乐的,凭啥就认定它不是好书呢?于是陈江只好说:“你得先把作业做完。”女儿很聪明,听到了潜台词是:只要我先把作业做完,就可以看《乌龙院了》。于是马上做作业去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的这些小智慧,它似乎与生俱来地扎根于孩子的心田。因此,爸爸们千万不要小瞧年幼的孩子,他们其实很灵巧的,听他们说话时不可直白地理解,否则很容易误解孩子的意思,使你和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

方法一:为孩子懂得说带有潜台词的话感到高兴

当你发现孩子说了一些带有潜台词的话语时,应该感到高兴,并认真理解孩子的话外音,而不是说:“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别给我拐弯抹角。”因为孩子懂得说带有潜台词的话,是聪明的表现,表明孩子懂得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说明孩子说话的时候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以及懂得体会别人的潜台词。所以,爸爸们应该高兴地赞扬孩子:“不错,你越来越会说话了。”

方法二:对孩子的话外音进行解析

学会听懂孩子的潜台词,就是当孩子讲起一件事时,不要就事件本身与他探讨,而要分析孩子的话外音。比如,当孩子对你说:“爸爸,张铭去网吧了。”其实就表明他也想去网吧,且在试探你对此的态度,所以你不能说:“张铭成绩好,自控力好,去网吧没什么。”而要表明你对未成年人上网的鲜明态度,说出上网的危害。这时孩子很可能说:“哦,是的。”也可能说:“不,我只是说说,我并不想去网吧。”

方法三:体会孩子潜台词所表达的心情

孩子回家说:“爸爸,他们都不跟我玩。”很多爸爸都会说:“他们不与你玩,你可以与他们玩呀。”但是孩子会说:“我就不与他们玩,谁让他们不与我玩的。”看看,爸爸这样说不但没有消除孩子的烦恼,还激化了孩子的不快。如果爸爸说:“哦,他们不与你玩,你很生气?”孩子会说:“是的,当然了。”孩子发现自己被爸爸理解了,他会感到欣慰。在学校与不与同学玩,不是爸爸要帮他解决的,他只是想让爸爸理解他的心情和感受。

父亲手记:

当孩子的话不再直截了当,而是委婉含蓄时,爸爸们要学会听懂孩子的“潜台词”,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才能促使你和孩子的沟通更加顺畅。

这些方法会毁掉孩子的阅读兴趣


类型一、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勉强共读

“宝贝,妈妈来给你讲个故事。”

“我现在不想听故事,我在搭积木。”

“来吧,这个故事很好听哦。”

“唉,好吧。”孩子无奈地起身。

这样的对话,是否曾出现在你们家中?被强迫“邀请”来和你一起读书的孩子,你是否发现他的注意力并不在你读的书上,可能目光还在未完成的积木城堡上游离,可以想见,这会是一次激不起孩子太多热兴趣的共读。如果共读常与“被打断游戏”联结在一起,不但共读原本美好的初衷,如“享受亲密的亲子时光”“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以及视野”等等,无法让此刻的孩子感受到,长此以往,还会让孩子对共读产生厌恶。

修正:除阅读外,孩子还需要其他更丰富的体验

我们常说,阅读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像俗话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子应该有读书之外的更多体验,比如游戏、远足等等,这样才让孩子过得更快乐、更健康。那么,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安排阅读时间呢?一天中的共读时间,可以选睡前固定一段时间(比如每天不少于20分钟),让约定的共读时间成为孩子每天的期待。其他的时间,随意就好。

类型二、书籍选择,不以孩子兴趣为导向

“妈妈,你给我读读《好饿的小蛇》吧。”

“哎呀,你都6岁了,还看这么幼稚的书啊,这本你2岁的时候就看过了呀。”

“那你给我读读《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吧。”

“你现在长大了,还是一起来看看《昆虫记》这样的科普故事吧。”

孩子带着书,一声不吭地转身走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常常把那些自己认为有用或者适合的书捧到孩子面前,而很少问孩子是否真正喜欢。如果孩子长期对阅读的反应冷淡或者干脆不喜欢,大人们就常常会给孩子贴个标签:我家孩子不喜欢阅读。而没有思考过,孩子为什么不喜欢阅读。

修正:选书,要兼顾孩子的兴趣

如果把孩子喜欢的书带到孩子面前,和他们一起阅读,真正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很少。为孩子选择共读读物时,如何既兼顾到孩子的喜好又有所引导呢?可以和孩子在每天约定阅读数量时,一部分由孩子自由决定;另一部分,交给爸爸妈妈选择。

类型三、共读时,不停向孩子发问

“看,小蓝和小黄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玛德琳是哪个国家的小朋友啊?看,这个著名的建筑叫什么?”

“好了,宝贝,《小黑鱼》的故事讲完了。告诉妈妈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刚刚还沉浸在美妙故事中的孩子,仿佛如梦初醒般开始磕磕碰碰地回答问题、总结道理……很多家长给孩子读书时,总是希望孩子记住什么或者知道些什么,如果不提问题或提醒孩子注意,书就像没读过一样。

请大家再试着回想一下小时候的经历吧:爸爸妈妈答应带我们去公园或动物园玩,去之前如果特别叮嘱我们要注意观察,因为回来要好好写篇作文,是不是我们的快乐和期待都会打折?玩得战战兢兢?生怕漏掉什么会被拷问?阅读中频繁提问也是这样。当提问变成阅读中的常态,孩子往往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伴读者可能会提的问题上,而忽略其他可能吸收的滋养。久而久之,阅读就不再是一样快乐有趣的事情,而变成一种负担,最终导致孩子对阅读提不起兴趣。

修正:让孩子从阅读中感受单纯的快乐,记住什么和知道什么,远远比不上阅读中进入书中、感受到什么更重要。把阅读的快乐还给阅读本身,让孩子从阅读里感受单纯的快乐,让阅读带给孩子润物细无声的滋养。

类型四、识字后,强调孩子自主阅读

“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

“你不是认识很多字了吗?你完全可以自己读啊。”

当孩子识得一些字后,你是否经常让孩子自主阅读?可你是否还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从未学过的文言文时的感受?那也是每个字都认识,但整篇文章在说什么,有时你却并不一定懂?所以,对孩子来说也一样,认识书本上字和理解字所表达的意义并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就算不认识字,没有人给他们朗读时,他们也会通过绘本中的图画,大概感知故事的内容,但是阅读的乐趣和对故事的理解肯定会大大打折。

修正:即便孩子识字了,也请留出时间和孩子共读

读懂一本书不仅需要一定的识字量,还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所以,我们建议,即便孩子识字了,也请留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共读,因为在这过程中,孩子可以随时向你提问他还未明白的地方,这样也更助于他阅读力的提升。

当然,对于即将上小学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识字量,可以有一些自主阅读,但仍建议父母拨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共读,帮助孩子逐渐过渡到完全的自主阅读。

类型五、用故事音频代替共读

“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

“不是给你买了故事音频吗?放给你听哦。”

“可是,妈妈,我觉得你讲得比较好听。”

“怎么会呢,音频里的阿姨讲得多动听啊,妈妈还有别的事要做呢。”

现在世面上可供挑选的故事音频,种类繁多。有些家长怕自己普通话不标准或是感觉没有时间给孩子读故事,就买来很多故事音频代替每日的共读。但是却会发现,孩子常常对音频里的故事不感兴趣,仍自顾自玩耍;而当换成自己给孩子读故事时,尽管不如音频里那样字正腔圆,孩子却依然听得津津有味。

修正:再忙也请不要拒绝孩子共读的请求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声音就是世上最有温度最动听的。所以,即便再忙,也请不要拒绝孩子的共读需求。睡前抽十几二十分钟,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吧。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和父母共读,不仅在于读书本身,还在于和父母依偎在一起共享的温暖、踏实和安全感,这些都是任何一种音频都无法替代的。

孩子不爱写作业?这些方法能帮到你!


经常有人问我说:“我家的孩子不爱写作业。老师,您有什么办法吗?”

那么孩子不爱写作业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孩子不爱学习。孩子对学习提不起什么兴趣。对于他们来说,写作业就是在遭罪。孩子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想让他们做自己不怎么喜欢的事情是不可能长久的。那么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总起来说还是孩子不能从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尤其是学习基础差的孩子。

2、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已经习惯于不写作业,没有良好的写作业的习惯。

我作为一名幼教,经常会遇到孩子不写作业的情况。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采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现总结如下:

1、 口头批评。这种方法是最常见的,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偶尔不写作业的情况。对于已经厌倦写作业的孩子来说根本不见效果。

2、 进行适当的惩罚。这种方法已经被老师们用的泛滥了。但是,我是不提倡这种做法的。因为这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方式,而且也只适用于不经常出现的情况,对于非常顽固的情况也是不怎么适用。而且这种方法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造成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厌学。现在老师们能的惩罚方式也不过几种,最常用的就是罚站了,这种方法几乎是不管用的。因为现在不允许老师体罚学生,所以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

3、 通知家长。这种方法带来的后果是:孩子被家长殴打一顿。然后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不写作业的毛病双犯了。而且大部分家长缺少恒心,往往时间一长又会不管不问。

解决孩子不爱写作业的方法:

1、 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要改变一下。要常跟孩子沟通,不要整天忙于自己的事业,忽视了孩子的学习,要经常关心一下,多做一下孩子的思想工作,经常进行一些教育。要不厌其烦的进行教育。千万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只要孩子不写作业就对他们一顿臭骂,甚至是毒打,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

2、 多鼓励自己的孩子。孩子不爱写作业,往往是因为缺少信心导致的。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要相信他,每当孩子有一点进步,家长就要及时夸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点很重要。

3、 积极与老师沟通。经常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是否有进步等。积极协助老师帮助孩子改掉不爱写作业的坏习惯。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不要听孩子说是什么就是什么,那样的话很有可能养成孩子说谎的坏习惯。因为有的孩子回家后往往告诉父母说今天没有作业(其实今天是有作业的)。

4、 适当的奖励是有必要的。每当孩子作业写的好,家长可以适当的进行奖励,可以是一些实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奖励。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快乐地写作业。

5、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好多孩子写作业的习惯非常差。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一边吃东西一边写作业等。这样会造成孩子写作业时分心,从而影响作业质量。

6、 家长要及时监督。在孩子写作业时家长要及时的检查,发现错误要让孩子及时纠正,对于不好的习惯要及时帮孩子改正。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7、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要想让孩子不偷懒,家长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为人处事的习惯。这样孩子才会信服我们。

总之,孩子不爱写作业的毛病是不能小看的,家长要有恒心,有耐心,坚持努力就一定能收到效果。

声吼孩子有用么?教你不吼管好娃!


说到这个话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大人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孩子,河东狮吼的情景,不禁莞尔。这是最常见的中国式的管教法,但是很遗憾,这种方法完全没效,而且越大声效果越差。

常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

人的大脑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例如住在铁路旁边的人,一开始时,会被火车声吵得睡不着觉,不久就习惯了,睡得一样香甜,但是偶尔到乡村度假时,反而会因为太安静而睡不着。这是因为,我们大脑的资源有限,它无法不停地注意所有进到大脑里的讯息,所以它会依过去的经验,设立优先处理的顺序:比如说,动的比静的顺序高,快的比慢的顺序高,新奇的比熟悉的顺序高,而且出于自我保护机制,大脑会特别去注意那些可能会危害你的讯息。因此,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如你所愿”能被吓哭,但是次数多后,他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他根本没有在听,所谓“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威胁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效了。

吸引孩子注意,用吼的危害连连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听不清楚的,越会注意去听,例如偷听别人讲话时,别人的声音那么小,我们却能一字不漏地听进去,这是因为大脑把它所有的资源都调派去做听的工作了。因此,要孩子注意听你说话,不必大声吼,只要引起他的动机,你越不要他听见,他越会注意听。

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身教,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能说理,当大人做给他看时,他便自然会学进去。责骂的坏处是,他一紧张,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交感神经替代了原来的副交感神经,使他的瞳孔会放大、心跳加快、手心出冷汗、膀胱失禁,这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父母就白费唇舌了。

大声责骂孩子还有一个后遗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他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这会使他没有人缘,交不到好朋友,以后人生的路会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后也会继续去吼你的孙子。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么?

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我们最常恼火的是孩子不听话,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下他为什么这么着迷,真正理解了他的内心感受,也许你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同时大人还要记住一点,就是不要引人入罪,若不要孩子吃糖,请把糖拿走,不要放在他面前又不准他吃。

在神经学上,要改变一个行为最好的方法是用你要的行为去取代你不要的行为。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好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对孩子大吼,可能是家长们所犯的通病!当孩子的行为举止稍微不如家长意时,父母们即会发飙!大声吼孩子对孩子的伤害看了上面的文章就可想而知了,是不是还要大声吼孩子,各位家长请深思而后行吧。不用吼也能管教好孩子的,为什么不去用这种和谐的方式呢?寻根源,针对根源找办法,这才真正的解决问题。

喜欢《用了这些方法,不用吼,孩子也会听你的......》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孩子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