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家教方法:学会听懂孩子的“潜台词”

04-05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父亲家教方法:学会听懂孩子的“潜台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陈江的女儿很有个性,她特别有主见,叛逆期来得很早——你越是叫她去做什么,她就越不去做,总是说“我不,就不,偏不”!

女儿还会跟陈江赌气,会跟他说:“我不爱爸爸了,我不要你!”很多爸爸都会因此生气,但陈江不会。他很有策略,每次都回答女儿说:“没关系,我知道,你说不要爸爸就是爱爸爸,你说不爱爸爸也是爱爸爸……”

女儿对陈江说:“爸爸,好热呀,我好热!”陈江就知道女儿的言外之意是说她想吃冰棍或冰激凌。于是对女儿说:“爸爸听明白了,你是想吃点凉快的东西,是吗?”就这样,爸爸获得了女儿的认同。

一个星期天,陈江带女儿外出放风筝。在开始之前,陈江对女儿说:“你去操场上放飞手中的风筝吧,玩得开心点——注意自己的安全。”“好的,爸爸,不过我该怎么做?是玩得开心点还是注意自己的安全。”M.yjs21.com

好家伙,潜台词马上抛出来了——如果你允许我开心,那么我就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如果我必须关注自己的安全,那么我就可能玩得不开心。于是陈江只好说:“你小心点吧,安全第一,其次才是开心。”

晚上,陈江发现女儿在看《乌龙院》。于是教育了他几句,希望她要专心学习,以后再看这类的书,并为她推荐了几本她可能会喜欢看的课外书。女儿说:“爸爸,你不是说,能让人心情愉悦的书就是好书吗?”

好家伙,又是潜台词——看这些书的时候,我挺快乐的,凭啥就认定它不是好书呢?于是陈江只好说:“你得先把作业做完。”女儿很聪明,听到了潜台词是:只要我先把作业做完,就可以看《乌龙院了》。于是马上做作业去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的这些小智慧,它似乎与生俱来地扎根于孩子的心田。因此,爸爸们千万不要小瞧年幼的孩子,他们其实很灵巧的,听他们说话时不可直白地理解,否则很容易误解孩子的意思,使你和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

方法一:为孩子懂得说带有潜台词的话感到高兴

当你发现孩子说了一些带有潜台词的话语时,应该感到高兴,并认真理解孩子的话外音,而不是说:“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别给我拐弯抹角。”因为孩子懂得说带有潜台词的话,是聪明的表现,表明孩子懂得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说明孩子说话的时候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以及懂得体会别人的潜台词。所以,爸爸们应该高兴地赞扬孩子:“不错,你越来越会说话了。”

方法二:对孩子的话外音进行解析

学会听懂孩子的潜台词,就是当孩子讲起一件事时,不要就事件本身与他探讨,而要分析孩子的话外音。比如,当孩子对你说:“爸爸,张铭去网吧了。”其实就表明他也想去网吧,且在试探你对此的态度,所以你不能说:“张铭成绩好,自控力好,去网吧没什么。”而要表明你对未成年人上网的鲜明态度,说出上网的危害。这时孩子很可能说:“哦,是的。”也可能说:“不,我只是说说,我并不想去网吧。”

方法三:体会孩子潜台词所表达的心情

孩子回家说:“爸爸,他们都不跟我玩。”很多爸爸都会说:“他们不与你玩,你可以与他们玩呀。”但是孩子会说:“我就不与他们玩,谁让他们不与我玩的。”看看,爸爸这样说不但没有消除孩子的烦恼,还激化了孩子的不快。如果爸爸说:“哦,他们不与你玩,你很生气?”孩子会说:“是的,当然了。”孩子发现自己被爸爸理解了,他会感到欣慰。在学校与不与同学玩,不是爸爸要帮他解决的,他只是想让爸爸理解他的心情和感受。

父亲手记:

当孩子的话不再直截了当,而是委婉含蓄时,爸爸们要学会听懂孩子的“潜台词”,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才能促使你和孩子的沟通更加顺畅。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心得:应对孩子的“潜台词”的方法您学会了吗?


育儿心得:应对孩子的“潜台词”的方法您学会了吗?

学习内容:应对孩子的“潜台词”的方法您学会了吗?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参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6)

很多时候在面对儿子的哭闹总是束手无策,最后会很快失去耐心粗暴面对,在仔细看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无理取闹,而是家长没有理解孩子的潜台词。突然也意识到在处理教育小孩的一些小问题上,也蕴藏着大智慧,觉得以往自己的处理方式方法是多么的无知和可笑。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听懂孩子的潜台词,给孩子一些安慰和鼓励,才是孩子最希望的。有时候儿子很叛逆,你越是叫他去做什么,她就越是不会去做,总是说:“我不,我不。”有时候还会对我说:“你是坏爸爸,我不喜欢你了。”现在我知道了,我会笑着对儿子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要爸爸就是爱爸爸,你说不爱爸爸也是爱爸爸....”

通过学习,现在当我发现儿子说一些带有潜台词的话语时,也会感到高兴,并认真理解儿子的话外音,不再用粗暴的言语简单应对,并像书中写的那样高兴地赞扬儿子:“不错,你越来越会说话了。”儿子也会很开心。

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父母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孩子随时都会有各种奇妙的表现,作为父母一定要不断鼓励他,不要将我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对于儿童教育,说实在的我是门外汉,我将不断努力学习,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拍,创造1+1大于2的教育合力。

学会听懂婴儿夜间的的哭声


哭闹是婴儿表现情感、提出要求的方式。学会“听”懂他们特殊的“语言”是妈妈们的必修课。

出生后3至4周的婴儿,神经调节反射不灵敏。如果喂养不当或食物过敏,可能发生局部肠道痉挛,引起急性排气障碍、肠绞痛,这时婴儿会表现出阵发性和剧烈啼哭,一般入夜开始,啼哭时面颊发红,口唇苍白,腹部紧张,两手握拳,下肢蜷曲,足部发凉。

饥饿性夜间哭闹常见于3个月内的婴儿,往往由于母乳分泌不足、乳头凹陷等导致孩子吃不饱而造成。这种哭闹表现在喂奶后仍有吸吮动作,间隙哭闹,吮手指,啃拳头等。

过分疲倦、睡眠不足的婴儿被惊醒后,常常哭闹不止。此外,白天或睡前嬉闹过度或受到惊吓,造成婴儿过分兴奋、紧张,睡熟后也会惊醒啼哭。

许多疾病也会引起婴儿夜间哭闹。上呼吸道感染时,鼻腔堵塞,呼吸不畅,可使婴儿在熟睡中惊醒啼哭。佝偻病早期表现除多哭闹外,还有多汗、头枕部秃发圈、颅骨软化等。婴儿患肠道寄生虫病,由于异种蛋白对身体的刺激,影响神经系统,也可能引起夜啼。

父母要学会听懂宝宝的童话


小婴儿不会说话,只能靠哭向大人表达他的“意愿”。所以,想要养育好宝宝,爸爸妈妈们就必须先学会听懂他在说什么。

父母要学会听懂宝宝的童话

听懂宝宝的“童话”

哭是婴儿的一种运动方式。哭泣能使宝宝的胸部扩张,增加肺活量。哭泣的宝宝四肢乱动,不但活动了肢体,也增加了食欲。所以,适当地让婴儿哭一下对健康有益。

“童话”之一:喂,我饿了

多数宝宝,尤其三个月以内的宝宝,在饥饿、口渴时会哭,有的宝宝可能还会伴有频频的吸吮动作。若离开上一次哺乳已有三个小时,宝宝哭吵多半是因为他饿了。通常喂奶后,宝宝就不会再哭了。

“童话”之二:哦,我尿湿了

宝宝的尿布湿了也会哭吵,及时换上清洁的尿布后,宝宝的哭叫就会停止。一般地说,白天每两小时就要换一次尿布,晚上可适当减少换尿布的次数。

“童话”之三:啊,我好热好痒啊

环境温度过高会使宝宝感到燥热不适而哭吵,这时,设法降低环境温度(如开窗通风等)可使宝宝安静下来。

面部或全身有湿疹的孩子也会因为奇痒难忍而哭叫,妈妈可以用手轻轻抚摸宝宝湿疹处的皮肤,使宝宝慢慢平静下来。

另外,对半夜哭叫的宝宝,妈妈除了需要考虑到他是不是饿了、渴了、尿湿了之外,也别忘了掰开宝宝的肛门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是否有蛲虫爬出肛门口,使宝宝因肛门痒而哭叫。

“童话”之四:嗯,我想方便了

经过正确的排便训练、能定时“把”到大小便的宝宝,在想要排尿、排大便之前,会通过哭叫来表示他想方便。这时,宝宝的面部表情会变得不自然,目光变得呆滞。通常,爸爸妈妈只要及时“把便”,宝宝的哭叫便会停止。

“童话”之五:哈,我又打扰大家了

细心的妈妈一定会发现,宝宝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会“日夜颠倒”,白天呼呼大睡,晚上醒着哭闹。一般大多数新生儿会在半年内建立正常的“生物钟”(白天醒、晚上睡),但也有部分宝宝要长到七八个月才能建立和成人一样的作息规律。这种“夜啼郎”常常弄得全家不得安宁。这时,爸爸妈妈只能尽量忍耐,实在不得已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来调整宝宝的睡眠时间。

“童话”之六:唉,我病了

宝宝生病了会哭,而且病种不同,宝宝的哭声也会有所差异。爸爸妈妈可以从宝宝的哭声中初步判断宝宝得了什么病,并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鼻塞

宝宝吃奶时,常吃几口哭两声,可能是鼻塞的缘故。宝宝鼻塞时吃奶,会因鼻腔、口腔均不能呼吸而哭吵。

·咽痛

宝宝吃奶时哭吵,要看看其口腔内或咽部是否有溃疡或疱疹。有的话,宝宝吃奶时会因疼痛而哭闹。

·腹痛

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哭闹不止,面部有痛苦表情,腹部明显胀气,可能是肠痉挛所致。

宝宝一阵阵大哭,面色苍白,频频呕吐,排出果酱样的大便,腹部可摸到如香肠状的肿块,可能为肠套叠。

宝宝大哭不止,腹股沟处可以摸到肿块,可能是腹股沟疝嵌顿。

·头痛

婴儿头痛时也会哭叫。脑膜炎或颅内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宝宝会发出一阵阵尖声哭叫,这种哭声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另外,如果宝宝患了中耳炎、外耳道疖肿,发皮疹或有外伤时,都会因不适而大哭。

·总结语

别看宝宝不会说话,但他的“童话”却有一大堆。宝宝大哭时,爸爸妈妈们可以按下列步骤逐一判断,包你临阵不乱。

第一步:看看宝宝是不是饿了,尿布湿了,热了,想方便了。

第二步:检查宝宝全身皮肤是否有破损或皮疹。

第三步:排除了上述原因,仍无法使宝宝安静下来时,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如何让孩子学会听课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放弃自己的爱好和时间,陪着孩子一起学习,遇上孩子功课有点不会的,马上给予指导。可是家长并不能代替孩子学习,长此以往,家长感到力不从心,孩子也学会了依赖,学习成绩也难有提高。其实有一个改变这种状态的好办法,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简单办法,那就是教会孩子听课。

你不妨先向学校的老师询问一下,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念书、听课情况怎么样?是每节课都认真听讲呢,还是经常“开小差”?了解情况后,就可以教给孩子“听课”的本领了。

让孩子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学习有三个环节预习-听课-作业。助孩子只能是前后两个环节,而中间这个环节恰恰是最关键的,如果孩子能够独自应付,不仅可使父母省去辅导的时间,更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首先给孩子做有目的的预习。以往许多家长把“预习”理解成给孩子讲一遍课程内容,这样做不仅耽误家长的时间,还会使孩子第二天上课不认真听讲。讲授新课是老师的工作,家长不要“代劳”。

家庭预习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明天的课要学会什么。如果孩子对将要学的新课目标明确,上课听讲的时候才能主动和有针对性,一节课下来,他才会明确知道自己学会了没有。如果他对这节课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明白,他就无法知道他会了没有,一节课上完,稀里糊涂,学习成绩当然不会高,还得爸爸妈妈劳神再讲一遍。

父母可以利用放学后,或者老师家访的时候跟老师交谈,根据孩子的特点向任课老师了解授课内容和进度,然后跟孩子沟通,翻阅他的课本,了解他的进度,帮助孩子确定什么是近期学习的重点,什么是难点。同时教给他调控注意力,以便记住老师讲解的内容,放学后就把当天所讲的内容温习一遍。也就是说,培养孩子联接三个环节的能力,让孩子在学习面前始终目标明确。

在向孩子发问的时候,年龄较小的孩子起初可能会就事论事。比如当父母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今天你学了什么”时,孩子往往说,“老师教了几个生字”、“老师讲了几道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继续问,“老师对这些字有什么要求吗”、“这几个字和昨天学的字相像吗”、“今天的作业和老师讲的题有什么关系”?孩子可能会答不上来,这恰好表明孩子还不会“听课”,但是如果这时候有家长的耐心引导,孩子很快就会学会的。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还可在孩子做家庭作业之前,和孩子一起商定今晚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做哪些作业,然后进行哪些预习?这些作业要达到什么要求(别忘了对孩子学习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培养)?预习要得到什么?开始的几天,由父母来记下这些事先商定好的内容,然后帮孩子检查;以后逐渐让孩子自己记,父母在结束时帮助对照检查;习惯完全养成后,就不用再一一写在纸上,只需孩子心中明了就可以了。但是在作业和预习结束后,家长要再和孩子一起对照目标进行检查和小结,知道已经实现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还要努力或需要修改。

这个做法恰是对孩子“认真听讲”的培养——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今天晚上应该完成的。渐渐地将这种意识引进课堂学习,从一门功课开始,比如让孩子每天叙述“老师在语文课上教了些什么?提了什么要求?什么地方老师讲得多,为什么在这里讲得多?”训练孩子的听课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有条件,可与老师核对一下,看看孩子的叙述是不是符合教学目标。相信在您的训练之下,您的孩子会听懂每一节课。

用了这些方法,不用吼,孩子也会听你的......


用了这些方法,不用吼,孩子也会听你的......

“熊孩子”在家是“小王子、小公主”,出门在外摇身变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有很多孩子总是在班级里面大吵大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要不要吼孩子?我们通过网络或实际的生活当中找到了该问题的答案:需要吼。我想他们一定是出于好意,目的都是想让孩子们在当今教育大环境的背景下,可以变得更加优秀。但是吼一定会带来有效的教育价值吗?我想不一定!曾几何时,我们有的时候不需要大声吼,也能收到有价值的教育效果。

建立家规或班规,培养规则意识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在告诉我们:规则的重要性。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成人的我们都没有真正的做到拥有良好的规则意识,更不用说对孩子们进行有效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就在前几年,北京野生动物园伤人事件出现不久,网上出现最多的还是受害者缺乏规则意识,淡漠生活规则给我们的警示作用等言论。野生动物园的安全巡防车顶层的大喇叭一直在循环播放着“穿行路段,禁止随意下车,以免发生安全事故”,进入该路程时又再次通过警示牌来提醒穿行车辆注意安全。可是当事人“看不见”也“听不见”,因为其存在着侥幸的心理,认为不可能这么巧,轮到我下车,我就会出事故。还有的人随意的穿行马路,完全忽视红绿灯的存在,可是事故发生后,往往会让其后悔不已,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规则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已经不言而喻,规则意识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巩固。在家庭中,可以设立家规,一开始设立时就多不就少,尽可能多的将遵守条目的规则写下来。在学校中,我们可以在班级里,由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完成属于自己班级独一无二的班规。并且当着所有参与者的面,依次签字,最后张贴或悬挂在显眼的地方,给规则的设立增加“仪式感”。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已内化的规则删除,新的规则进行增加等处理。

尊重规律,遵循“自然后果法”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对自然后果法的定义就是,通过儿童自己行为的后果来教育儿童。对于该方法的使用,我们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金钱,它指的是从自然而然的生活场景中,孩子们从自我行为的后果中获得经验与教训。比如:儿童打破玻璃怎么办?在卢梭看来,对打破玻璃的儿童的教育方法不是单纯的说教或者严厉的体罚,而是让自然做主,通过儿童打破玻璃的后果来教育儿童。具体实施办法就是,让儿童呆在他打破玻璃的房间里,让他自己去感受没有玻璃会有多冷,甚至患上感冒。自此,儿童吃了自己行为的苦果,深刻明白不可以打破窗户。这就是孩子从自然的后果中懂得了如何去做。

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

生活中成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说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说服……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经常听到:“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则是家长的影子”,殊不知,这句话在班级中也是同样适用的。5-6岁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已经很强了,他们的模仿学习的直接性对象便会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学校老师等。我们成年人有时一个不经意的说出来话,做出来的动作,乃至一句口头禅都将会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些许的痕迹。由于目前该阶段的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还没有达到成人的高度,孩子们的模仿学习榜样的行为在很大程度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们一个正面有意义的榜样形象。

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不可随波逐流,亦不可原地打转,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同时我们还应当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会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他们是复杂的、发展的、多元的。我们不可能只选用一种教育反方法去教育所有的孩子,这是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选择适用的教育方法,综合运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对症下药”才能收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文/Tango说育儿

家教经验:让孩子学会“教”自己


家教经验:让孩子学会“教”自己

一个晴朗的上午,幼儿园迎来了新一批上亲子园的孩子,他们都是提前来幼儿园熟悉环境、体验生活的。运动活动开始了,妈妈带着孩子一起玩抛球的游戏,场上有两位妈妈引起了我的注意。菲菲妈妈在很认真地教菲菲往上抛球,可菲菲就是不理她,始终在自己玩球,妈妈边往上抛球,边着急地喊着:“宝宝,照着妈妈这样往上抛。”“宝宝,你看妈妈抛得多高呀,宝宝照着妈妈这样往上……”“宝宝,别玩了,快学妈妈这样用力往上抛。”虽然妈妈着急地边喊边做着动作,可孩子始终没有跟着妈妈做过一次往上抛球的动作,依然照着自己的想法在玩球。

佟佟妈妈也在认真地教着孩子,佟佟同样专注于自己的踢球动作。妈妈见孩子没有和自己一样做动作,就走过去看着孩子踢球,并在旁边表扬:“佟佟真棒,竟然会用脚踢球了。”佟佟一听妈妈在表扬自己,马上抬起头对着妈妈开心地笑了一下。妈妈马上抓住时机:“佟佟这么棒,一定还会用手玩球吧?”听妈妈这么一说,佟佟马上把球用手捡起来,并开始往前扔球。佟佟妈妈并没有马上示范今天想要“教”的玩法,而是陪着孩子一起往前扔球,扔了几下,孩子开始和妈妈对扔球,这时妈妈故意将球往上一抛,大声喊道:“佟佟,快接住哦。”佟佟听见妈妈的要求,马上跑过去接抛上去的球,虽然没接住,但孩子特别高兴。这时,妈妈说:“佟佟往上抛,妈妈来接。”佟佟高兴地往上抛球,妈妈故意没有接到球,并竖起大拇指表扬佟佟:“佟佟真厉害,竟然能往上抛球了,而且比妈妈抛得还高呢!”佟佟高兴地又开始继续往上抛球,而且一次比一次抛得好。

同样是“教”,为何相差甚远?问题就出在这个“教”字上。从古至今,我们常会把施教者看作主导方,受教者则是被动学习方。虽然受西方理念的影响,我们也在尝试逐步改变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将受教者看作平等一方,但真正付诸行动时,我们的示范、要求都很明确地规定着孩子需要做什么、要怎样完成,一旦不按照施教者的想法去做,就会被认为是孺子不可教也。那么,如何在教育中保持成人与孩子之间互动的平衡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菲菲妈妈扮演着施教者一方,不停地教孩子应该完成的动作,忽视了菲菲本身对皮球的好奇心,最终孩子不但没完成今天的任务,反而扼杀了继续探索的积极性。佟佟妈妈则截然相反,从尊重孩子开始,循循善诱逐步递进,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又很好地完成了学习内容。从她的做法中可以归纳出三点。

1.尊重孩子的兴趣。

佟佟对踢皮球很好奇,这时妈妈并没有否定孩子的行为,而是给他时间去探索,自己只是在旁边安静地观察。这不仅给了孩子探索时间,也给了妈妈思考用何种策略去引导孩子学习的时间。

2.肯定孩子的行为。

整个活动中佟佟妈妈始终运用的是鼓励、表扬的话语,且表扬和鼓励并不空洞,后面总会附上具体内容。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是对他行为的一种肯定,也促使他想要做得更好,以博得妈妈的进一步肯定。从而出现了孩子愿意主动跟着妈妈玩球的行为。

3.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佟佟妈妈从孩子用脚踢球开始,利用他对球的好奇心,逐步从用脚玩球引导到用手玩球,再从用手扔球引导到向上抛球,孩子始终是活动主体,是一个主动学习者,这也给孩子很大的探索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完成当天向上抛球的动作技能。从当天的活动来看,我们只是看到孩子玩得很开心,也很好地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从长远来看,正是因为妈妈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肯定孩子的探索行为,才会促使孩子对更多的事物有好奇心,从而进一步发展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养方式的逐步改进,儿童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找到答案,让学习活动变得不再枯燥。但这不是否定施教者的影响力,而是我们从直接的“教”,逐步变成引导性的“教”,用表扬的方式鼓励孩子一步步寻找所要的答案,让孩子学会“教”自己,这种主动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家园共育《父亲家教方法:学会听懂孩子的“潜台词”》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