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所谓“打架”风波

07-22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学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是老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教随笔:所谓“打架”风波”,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午入园时,金生的妈妈告诉我说,今天上午在园里金生被凯凯打了。听后我大吃一惊,整个上午我都没有离开孩子们半步,要是发生打架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会不知道呢?但考虑到她这么跟我说,我答应好好问问凯凯,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来园后,我见凯凯在玩玩具,为了不让孩子紧张造成排斥情绪,我先和他插了一会儿玩具,并且为他插了一个大恐龙,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我单刀直入装作不经意的问:“凯凯,今天上午你和金生为什么打架了?”只见凯凯一脸茫然直摇头,“我和金生没有打架?”“那你们在一块儿干什么了?”我又问,凯凯想了想说:“下课时我们在一块儿做灰太狼抓羊的游戏了,他太笨了,我一下子就抓到了他,这个游戏太好玩了。”说完他还笑了起来,意犹未尽的样子。我顿时明白了,这是上午自由游戏活动中的一个小插曲,过了一会儿金生来了,我又详细地问了一下金生,结果就是这么回事。这个游戏中的抓人被金生向家长说成了打架,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偷换。我没有再向孩子问什么,说什么,我只能叮嘱他们在游戏时要小心,不要磕碰。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权利干涉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孩子不是一根木桩放在那儿就在那儿,孩子就是在跑跑跳跳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也许在活动中你不小心碰到了我或者我碰到了你,这应该都属于正常现象。

离园时,我主动找到了金生的家长,向她说明了我所知道的孩子口中的打架情况。听了后,她很抱歉地说:“说实在的,我对孩子身上很娇,生怕孩子吃亏,所以孩子一放学回家,我就喜欢先问一下,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跟你打架的.”听了后,我一阵心凉,为家长的这个问法而纠结,这明明不就是在引导孩子撒谎吗?因为孩子年龄小,对打架的理解不够明确,比如有的小朋友拉了一下他的衣服或者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们就有可能理解成打架了。经过我的耐心解释,她也表示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先要问明白再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它同时也给我提了一个醒,幼儿园的事情是琐碎的,所谓幼儿园里无大事,事无巨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家长会上,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多解我们的工作,了解孩子们的活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幼教故事:椅子风波


家镇妈妈笑着对我说:“老师,家镇这段时间上幼儿园特别积极,总是说晚了,就没有小熊了。”我有些不解。和家镇妈妈再见后,看到家镇很快搬了一把小椅子坐在位子上,玩起了活动材料。孩子们陆续走进了教室。“这把椅子是我的,这把椅子是我的。”聪聪和紫诺争了起来,两人紧紧抓住一把小椅子不放手,我赶紧跑过去说:“放下,这不是有两把吗?一人一把。”紫诺大哭说:“这是我的小椅子,他抢我的,我的小椅子上有一个小熊。”我仔细看看两把小椅子的区别,看似一样的小椅子上多了一个小熊。我走到家镇旁边,看到家镇的小椅子上也有个小熊。我也明白了家镇为什么这段时间来的这么早,原来他在抢带小熊的椅子。

我稍加思索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把带小熊的椅子摆放到了前面,一共有四把。我告诉孩子们,这些小熊喜欢干净卫生、爱护公物、团结同学的小主人。怎样才能让小熊喜欢你呢?孩子们讨论后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我告诉孩子们明天谁做得好,我就把带小熊的小椅子分给谁。第二天来教室后,我先端来一盆水,放到安全的地方,我认真观察着孩子们的举动。孩子们陆续来到教室,洪轩用抹布认真地擦自己的小椅子,然后轻轻的把小椅子放在桌子旁边。这一天下来,洪轩做得最好。我把带小熊的小椅子分给了洪轩,孩子们投去了羡慕的眼神。第三天,第四天,孩子们变化着,乱摆乱放乱踩小椅子的现象没有了,小椅子变干净了,摆放也整齐了许多。看着孩子们的改变和进步,我和搭班老师笑了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有时简单的说教未必有效,教师应抓住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加以引导,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随笔:“眼镜”风波


我有一双算较大的眼睛,别看我的眼睛大,其实它都是每天摘戴隐形眼睛时给掰大的,我妈常说:“你那眼睛要是摘掉隐形眼镜就跟瞎子的眼睛没什么两样了。”为了不让我的这双“大眼”与瞎子同归一类,这几天眼睛常常发炎的我就去眼镜店里配了一副自以为很漂亮的眼镜。这一天早上,我戴着这副眼镜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刚踏进教室,我就发现孩子们的问好声背后好像多了些指指点点的议论声,起初我也没在意他们在说什么,后来在户外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小朋友手上拿着玩具不玩,而是眼睛很好奇的一直往我身上打转,我越想越纳闷:这帮孩子今天是怎么啦?对我比对他们手上的玩具还感兴趣噎,难道我今天特有魅力吗?这时,郭老师朝我走来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叫了起来:“啊----你今天怎么戴眼镜了?”我才知道我的“魅力”所在——眼镜。于是,在早谈中我就让孩子讨论一个完全超出我事先安排的话题《老师的眼镜》。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这样谈论着:师:你们觉得丁老师戴的眼镜漂亮吗?幼儿你一句、我一句:不漂亮!师:为什么呢?甬鑫:因为眼镜太大了。欣欣:老师没戴眼镜比戴眼镜漂亮。吴靖:因为镜片的形状像熊猫的眼睛不好看。啸禹:那镜片很厚不漂亮。洋洋:因为你近视了,戴眼镜就不漂亮。…………师:你们都说老师的眼镜不漂亮,那你们认为什么样的眼镜漂亮而且又适合老师戴的呢?你们来帮忙设计设计,好吗?滢滢:应该小一点的。(指镜片)雅玲:应该给镜片涂上颜色才漂亮。甬鑫:老师要是戴星星的眼镜(镜片为星星形状),那就很漂亮,因为星星会一闪一闪的。依琳:不不,应该像美少女战士戴的那种心形的眼镜,人家女孩子都戴那种才漂亮。明泰:戴弯弯的月亮形的好看,这样看起来笑咪咪的。铭宾:像奥特曼的眼镜才漂亮。啸禹:近视本来就不漂亮,再戴怎么好看的眼镜也都不漂亮。师:啸禹说得真棒!眼睛近视了就不漂亮,那我们应该怎样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漂亮呢?依琳:那就不要近视啊。洋洋:不在太阳下看书、写字,就不会近视。铭钦:电视不要看太久,不然眼睛就会不漂亮。俊贤:玩电脑也不能玩太久。依泓:不能用脏手揉眼睛。江铭:妈妈还说不能躺在床上看书,不然也会近视的。…………从幼儿入园到谈话的整个活动过程中,留给了我特别深的印象,给了我许多启发。启发之一,重视幼儿观察发现的,及时捕捉幼儿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随机教育,易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纲要》的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早谈《老师的眼镜》并不是当天所预定的谈话内容,但是孩子们所观察发现的,为我们的随机教育,开启了一个“动力源”,在早谈中一下子把我和孩子们的谈话欲望“吊”了起来,从谈眼镜不漂亮的原因到说说自己要设计什么样的眼镜,以及谈到如何保护眼睛,无不让我发现孩子们小脑袋里的想法,从而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的“动力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教育中是随处可见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是否能做个有心人去发现和捕捉这样的施教切入口。启发之二,孩子是真实的再现,我们要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能让孩子真实的心灵染上虚假的“斑点”。新《纲要》明确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一句句强有力的“不漂亮”,确实是让我傻了眼,但是我并没有因为孩子们的“嫌弃”,而感到生气或懊恼,反而觉得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的真实回答,启发了我设计、提出有利于开发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问题,并再次让幼儿真实的反应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令人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若是我一下子就否定孩子“不漂亮”的这个回答,按自己设计的问题强调“眼镜是漂亮的”,并请孩子们说说“为什么漂亮”,或许孩子们能让你“牵着鼻子走”,说出许许多多“漂亮的原因”,但试问:这是孩子想说的、喜欢说的吗?是孩子的内心真实的感受吗?若不是,孩子的内心深处又会怎么想的呢?这样的谈话能起到怎样的教育效果呢?……过去,我们的活动总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我们往往没有考虑到孩子在活动中的想法和感受,若出现不同想法的幼儿,常常置之不理或强制幼儿放弃,这样的教育不但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思考和求知欲,还会抑制幼儿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开动脑筋、拓展思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启发之三,孩子的创新意识,在于老师的发掘与支持。孩子的创新意识往往是在具体活动中的具体条件刺激下产生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就如:让孩子们设计讨论“什么样的眼镜才漂亮?”的着个问题,是孩子们在讨论“不漂亮”的原因下刺激产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具有高素质,能迅速及时地提出有利于发掘幼儿创新意识的问题,然后对幼儿的每个新想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予以支持。在整个活动中,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我能提出发掘幼儿创新意识的问题,但对于幼儿在回答中的每个新想法没能给予肯定及支持他们将自己说的“设计想法”附注于行动,没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得到新的结论和经验,可能他们的心理上也的不到最大的满足,或许还会阻碍幼儿更大创造力的发展。

教育随笔:读书风波


观察实录:阅读的时间到了,每人选择好喜欢的书之后就找了个位置坐下来阅读。小怡也不例外,找了一本《大卫,不可以》的绘本,翻了几下,就去换了一本,又是随意的翻了几下,又要准备去换了。我走过去阻止:“小怡,你应该再仔细的看看,不要急着换书。”星怡撅着小嘴对我说:“我都看完啦,要看下一本了。”说完又去换了一本,连续的还了五六次以后终于不换了,而是和小朋友用书搭起了房子。

分析:

孩子年龄小,生活经历少,对画面上的内容不能完全理解,连续的画面更不会考虑前因后果,所以就翻一翻,看一看热闹就完了。小怡之所以会这样,可能只是为看书而看书:有时我们要求小朋友在某个时间看书,而孩子自己没有这个愿望,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看书时就草草地翻几下,然后告诉老师“我看完了”,这自然就达不到看书的目的。

建议:

可以发挥“同伴老师”的作用。可以让幼儿选好书,然后坐下来和我一起阅读,或者找能看懂这本书的小朋友陪伴一起阅读,这样就不会因为看不懂而没有耐心,也不会为了看书而看书。同时也可以借助同伴的阅读经验,理解画面的内容,享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随笔——撕书风波


这是一节美术活动课,要求孩子们学画马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并且尝试画出车辆前后遮挡的画面关系,孩子们正聚精会神的画着。“老师,梅朗瑞把书撕坏了”,一声清脆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安静。

在让孩子们认识了马路上的各种汽车模型以后,我把幼儿用书发到每个孩子手里,要求幼儿们在书上把自己所见所感的各种汽车画下来,不到一会儿,就发生了刚才那一幕。我走过去,看到书已经被梅朗瑞撕成几大瓣,的确很生气,但是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问他为什么要把书撕成这样,他低头不语,再接着问他,你撕书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他还是一声不吭,这孩子,你最起码要告诉老师你撕书的理由呀?你连理由的没有干嘛要撕书呢?何况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

,我们要爱惜它,珍惜它。

我狠狠地批评了梅朗瑞,因为我觉得要让他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做错了事情,不管是什么结果,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哪怕是一次5分钟的罚站,这次的惩罚,也许只是你人生的一个小小开始,但以后的路还很长,不管做什么,我们都要坚强去面对,也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才能尝到成功的味道。

教育随笔:叶子的风波


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最喜欢自由活动了,在这个时候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和玩具。一天,老师用掉下来的树叶帮几个小朋友串起来戴在了头上,几个孩子开心极了,跑着去给小朋友们展示。

“呀!坏了!寒寒把小童的叶子弄坏了!”“你干什麽啊?”听到孩子们的喊声,我急忙跑过去,只见刚刚还是漂亮的花环现在已经是面目全非,还有一部分被寒寒踩在脚底下。

这时,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向我说着。“寒寒抢了小童的花环,然后还踩。”“小童让他还,他都不还!”……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容容像是一下还没有回过神来,只是愣在那什麽也没说。寒寒无辜的说:“不是我,我就是想看看。”“不是!是你抢的然后还踩!”宝宝急了,大声地说。

而此时的寒寒却站在一边仰着头、抱着肩,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看着他的样子,原本打算替他说两句好话的我也生气了。“寒寒!去和小童道歉然后把花环修好!”呜……听到这儿,“我不去!呜……”刚刚还满不在乎的他竟然大哭了起来。

孩子们在“惹祸”后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他们的表现常常是内疚、自责,同时会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有的孩子性格外向,他们的表现往往是据理力争;而有的孩子自尊心强,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的态度非常强硬,然而在强硬的背后隐藏的是局促不安。寒寒的表现正是后者。我把寒寒带到一边,给他讲了道理:“如果你想要可以和容容商量或是老师帮忙,不能随意抢别人的东西。”

单独的谈话既和他讲了与人交往的方法又使他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所以寒寒的情绪很快平复了下来,还主动去找小童道歉,两个小伙伴又和好如初了,一场踩叶子的风波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

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许多多的突发事件,教师只有善于分析幼儿背后的心理,敏感的察觉到他的需要,及时增进与他的情感交流,消除他的不安,对他的行为给与宽容和理解。才能真正的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育随笔:手语风波


今天的课堂再上一堂语言课,内容是看图讲故事,为了帮孩子们理解故事内容,我边讲边演示着,孩子们听的可认真了,接着我请孩子们创编刚才的故事,只见琪琪没有讲述,而是在那儿手舞足蹈,同桌的小朋友都盯着她一个人看,看着她的表情和动作,我觉得非常生气,严厉地说出了她的名字,旁边的云云说:“老师,琪琪说这个图上的小朋友是聋哑人,她见过聋哑人,正在给我们打手语呢。”我看了看刚才挂图上的内容,可不是么,真的就像一个聋哑人的故事,我对着琪琪说:“你观察的可真仔细。老师都没有看见,你能把你的故事说给我们大家听听么?”“好的”。琪琪大声的说着自己编的故事,说完了,还说道:“老师,我昨天看了电视上有好多聋哑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我还跟着学习了许多手语呢。”

都说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许多孩子的行为背后是美好的愿望和良好动机,我请全班小朋友跟着琪琪学习手语,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我们只要有耐心去观察了解,才能避免误读孩子的心。

中班教育随笔:电视风波


中午,看电视的时候,我总是习惯的要求孩子们,要安静,要静悄悄的,就算有很好笑的画面也只能小声笑笑就可以了。这天中午,我正忙着准备其他的事情,让孩子们走着看电视,即便有些声音我也没有去管他们,接着声音开始慢慢变大,我听到孩子们子在学习说动画片的对话。

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当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时,一个班级孩子讲话的声音分贝更是高,我们总想着如何让孩子安静下来,如何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却忽视了“动”的效果。学习的环境不同,所学习的到的知识内容也不同。

孩子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也不可能是一句话也不讲的,孩子喜欢模仿电视角色中的对话,在没有对话的时候,孩子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当前画面的重要内容,这不正是一种学习的好机会吗,或许我们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要求孩子学会安静是对的,但要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安静。不是任何时候都不讲话的就是纪律好,常规好。就比如看电视的时候,我想我不会再要求孩子看电视的时候一点声音也不能发出来,而是要求他们认真观看,小声地说话,也要注意到后面的小朋友可能听不到电视机的声音,或者是会影响到他人!

教育随笔:拉臭臭风波


今天下班送完最后一个孩子后,刚准备坐下来,有位家长气冲冲地闯进班里来。生气的说:“老师,你怎么回事我们孩子拉裤子里你也不给我们换!”我马上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赶紧说:“不好意思,今天白天我就看见小宝有点难受,觉他可能想拉臭臭,可是劝了他好半天他也不去。直到快放学时我都关注着他担心他拉在裤子里,估计离园的时候他憋不了,我也没发现,真是不好意思,接的时候忘了跟你说一声了。”家长听了我的解释,表情有些缓和,我去抽屉给旁边给宝宝拿出换的衣服,搬个椅子放在宝宝身边,说“快让孩子换一下裤子,家长虽然有些不满,但手里已经在翻找干净衣物了。我们俩忙活了一阵,终于给孩子收拾利索。家长走的时候,我跟着他一直送出幼儿园大门,跟家长讲了一些能够帮助孩子愿意跟老师讲需求的方法,鼓励家长在家多鼓励孩子有事情找老师,家长的怨气全消,客气的跟我打招呼就走了。

从当了幼儿园老师的那天起,我就像一根绷紧了的皮筋儿,最怕孩子送走以后接到家长的电话。刚入班那会,看见班里那31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恨不得脚后跟都长上眼睛,可是,总有老师看不到的事情发生。就像今天的“尿裤子”事件一样,防不胜防。每年小班里都有那么一两个不喜欢在幼儿园拉臭臭的孩子,比如,有的时候明明看着孩子的表情像是要大便,可就是不愿意去厕所,不一会就拉到裤子里了。其实拉到裤子里也不是大事,老师赶紧帮孩子换衣服,安抚情绪,很快也就没事了。老师最担心的是那些拉了裤子不和老师说的孩子,如果老师及时发现孩子表情不对,就能早早留意着孩子大便的情况:但要是老师因为其他事情没注意到,可能一时也发现不了。这不仅让孩子不舒服,也给老师的工作增加了新挑战。

当然,这时候对孩子来说只是一个学习的阶段鼓励不能完全独立完成很正常。需要成人的及时帮助和鼓励

作为幼儿园老师,在小班新学期刚开始,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排便情况,对于不敢在园所拉臭臭的小朋友更要额外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另外,老师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如厕小游戏、生活常规训练、腿部肌肉锻炼等方法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

相信《幼教随笔:所谓“打架”风波》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