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我的娃娃”“什么都是我的“……
现在的家庭里,父母将过多的爱给了孩子,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也会无条件的妥协。好吃的蔬菜先给孩子吃,好吃的水果先给孩子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是中心,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着我转,造成了幼儿自私、小气的心理。
当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努力,抓住锲机、及时教育。
首先,一个家庭要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而在学校里也要创造分享的学校氛围,让孩子学会分享。可以从一袋零食开始,开始孩子可能会哭或哀求。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不能让步。只要一个孩子学会分享更多的孩子就会学习。
第二,让孩子学会赠与。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大方的宝宝就要让他学会赠与。在家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玩具、衣物等捐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的东西应该拿出来和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孩子做出好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肯定、赞扬。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零食、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让孩子享受分享带给他的乐趣,并喜欢分享。
第三,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或不能及时满足的要求,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能过分迁就。因此,父母和老师要有想法。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四,要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很多活动中,需要好朋友之间互相合作,所以。让孩子在合作后感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大方、共享的心态。
要让孩子告别自私、小气的心理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孩子整天和父母在一起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希望,要让这份希望茁壮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爸爸妈妈有没有因为宝宝早晨起不来床而动怒过?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早晨也要准备上班了,但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却迟迟赖床不起来,每一天叫醒宝宝就像打仗一样,甚至脾气急起来还需要大呼小叫。面对爱赖床的宝宝,爸爸妈妈究竟该怎么办呢?
一、宝宝爱赖床怎么办
1、缩短午睡时间
中午宝宝睡觉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等快傍晚的时候才让宝宝睡午觉。如果宝宝太晚午睡或者睡太长时间,晚上时间精力旺盛,等到玩得筋疲力尽睡觉后,第二天早上要叫醒宝宝又得花一番精力。
2、为宝宝提供安全感的东西
有些孩子没有安全感,那就给宝宝准备一些小玩偶或者玩具当做安慰品,让宝宝有安全感,但是要避免让宝宝过度依赖安慰品,同时陪伴宝宝睡觉的物品要注意保持清洁。
3、安抚宝宝情绪
当宝宝因为不稳定的情绪或者身体不适导致睡眠质量差时,父母要多观察宝宝身体状态,尤其是情绪上的变化。宝宝年纪还小,还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所以如果上幼儿园时受到挫折也没说清楚,就需要家长适时和宝宝聊一聊幼儿园的情况,找出情绪不稳定的原因。
4、父母要以身作则
当宝宝该睡觉的时候,家长总是赶着宝宝去睡觉,自己却一直看电视或者玩手机,这会让宝宝觉得“不公平”或者“孤单”,认为爸爸妈妈自己不睡觉,却要让自己一个人去睡,这就降低了宝宝的睡意。所以到了睡觉时间,家长最好能跟宝宝一样暂停所有活动,营造睡前安静的气氛。
5、让宝宝决定休息时间
多和宝宝商量睡觉、起床的时间,问问宝宝喜欢父母怎么叫他起床。这样可以让宝宝知道该对自己决定的事情负责,然后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叫醒,也能降低宝宝的起床气。
二、运用小妙招轻松叫醒赖床宝宝
早晨,如果宝宝怎么叫都叫不起来的时候,妈妈们可以改变一下叫宝宝的策略,当你梳洗完毕后,可以再回到宝宝的床边,不管宝宝有没有在听,都可以拿一本宝宝喜欢的故事书念起来,妈妈应该尽量用夸张的抑扬顿挫语调开始念起故事来。
在动听的故事情节里,宝宝不但会自动醒来,而且往往还会一边揉眼睛一边坐起身来和你一起看这本书,当你念完整个故事时,他也完全清醒了。有时候宝宝还会要求再讲一个,但是你可以说:“明天请你早点起床,那样你就可以听到更多好听的故事了。”并告诉他,如果他可以再早点起来,还可以听长一点的故事。
俗话说春天生发的季节,气温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气温起伏大,早晚温差也大。所以这时给孩子穿衣成了个难题,经常是刚脱掉羽绒服,发现降温了;重新穿上冬衣,中午又是阳光普照,气温飙升。其实春天穿衣非常有技巧和诀窍,穿得对了,不仅可以避免孩子生病,还有助于孩子春季长身高增智力。
春天就是要捂一捂
中医讲究“春捂秋冻”,就是说在春天天气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厚重保暖的衣服,应该适当地捂一捂。
为什么呢?随着天气的转暖,气温增高,人体皮肤的毛孔不像冬天封得那么严实了,开始变得有些松懈,而春季的主气为风,风最容易见缝就钻,如果此时把厚重保暖的衣服脱掉,就容易让带着春寒的风邪进入人体,所以仍然需要“捂一捂”。尤其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孩子,不宜天气一边难就突然脱去棉服,体弱的孩子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然减去冬衣。
“捂”并不是多穿衣服那么简单
有的妈妈看到春捂秋冻就认为,既然要捂,给孩子多穿点衣服总是比较好的,结果给孩子穿得多容易出汗,反而更容易着凉。而且穿多了也容易捂出内热。惊蛰以后,周围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就容易滋生繁衍,体内如果体内环境湿热,那简直就是给这些细菌病毒提供滋生的温床。可见,这段时间穿多了或者脱得快或者穿少了都不好,要拿捏好这个度。
给孩子穿多少才算合适呢?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但每个孩子体能素质不一样,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孩子能清楚地表达,那自然是最好的了。不冷不热就是最好的穿衣量。
如果孩子比较小,还没有表达能力,家长可以摸摸宝宝的后颈部及背部:如果是后背出汗了,那么表示穿多了,要适当减少衣物;
如果没出汗但又很凉,那么代表穿少了,还要给她加衣服。
如果孩子不仅出汗,还有脸红、摇头、烦躁等表现,说明他已经太热啦。
“上薄下厚”是春捂的总原则
《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也在《老老恒言》中说:“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为什么上面可以穿得薄一些呢?人体上半身的阳气较为旺盛,相对来讲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强,而且穿得稍微少一点,也会激发更多的阳气到体表御寒,所以说“养阳之生气”。
而下半身属阴,多条阴经循行于此,阳气比上半身薄弱,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弱,往往“寒从脚下起”,所以春捂的重点也在于下半身,尤其是双脚。
由此可见,当气温上升的时候,可以适当清简上衣,但不要过早地减少裤子和鞋袜,晚上可以经常用温热的水泡脚,也可以助生阳气。
头部、颈部要格外注意
另外,上半身虽然可以稍微穿少点,但有两个部位也要格外注意,一个是颈部和头部,为什么呢?
春天多风,中医认为风为阳邪,易袭阳位,我们的头部为诸阳之汇,很多阳经交汇于此,我们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也都是阳经,所以这两个地方很容易遭受到风邪的侵袭。当然了,孩子的后背一般情况不会露出来,但脖颈部却一般是家长们容易疏忽的地方。大家可以看看,脖子上就有风池穴、风府穴、翳风穴,这些戴“风”字的穴位,都是很容易受风的部位。所以外出时需要给孩子戴个小围巾。
而头部一般来讲不能太暖,因为这里要散热,如果是没有风的好天气,可以不用戴帽子,如果有风,还是建议大家还是个孩子带一个单帽,既能挡风又不影响散热。
而且春季最好给孩子穿宽松一些的衣服,以适应春天阳气生长升发,如果衣服过紧,会影响气血循环,使阳气被压抑。
玩出汗了怎么办?
春天孩子户外运动增多,一玩起来容易出汗,有些家长就会赶快给孩子脱掉了一件衣服。这个举动看起来能够让孩子凉快一些,但是做法却很不得当。
正确的做法是擦干孩子的额头、后背等处的汗,或者让宝宝安静地待一会儿,自然落汗。
如果汗液干透了以后,孩子还觉得热,可适当地减掉一件外套,或者换上干燥的薄衣服。
春捂只是被动防御,大家还是应该多带孩子到户外锻炼身体,晒晒太阳,既有助于生发阳气,增加体抗力,又可以排出体内寒湿。
很多家长会遇到一个烦恼,那就是孩子遇到一些小问题,就会闹情绪,你跟他讲道理吧,他还不听,最后家长自己也陷入了情绪之中,比如使用。从威胁的话语,你再闹,给我试试或者用哄劝的方式,不要哭了等下次啊,给你买好吃的再或者给孩子贴个标签,你可是男孩子男儿有泪不轻弹等等,即使啊,这样的应对方式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孩子闹情绪是很正常的,人脑中负责情绪。此性和人发育的比较早,而负责理性的部分发育的比较晚,并且需要到了二十岁以后才能够完全成熟,所以呢,当孩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理智可能还没有反应过来,而如果家长采取了威胁哄劝贴标签等方式时也会给孩子形成不好的心理暗示,这对孩子今后学习调控自己的情绪没有任何好处,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呢?
第一点,家长需要让孩子学会描述情绪,每个人都有四种基本情绪,分别是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家长首先要需要冷静下来,比如说就快到吃中午饭的时间了,孩子却突然闹着想喝奶茶。被你拒绝后,孩子就开始闹情绪不停的跺脚发脾气不嘛,我就要喝奶茶,而这个时候你可以问问他,你这样剁脚不疼啊,你是不是生气了?当孩子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就是在调动大脑中的理性的部分当理性的部分开始运转孩子开始用语言定义自己的情绪时,情绪。也会慢慢的消退,记住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一定要控制住,只有你的情绪稳定了,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第二点,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情绪,每一次孩子闹情绪的。之后,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在描述完情绪之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才能消除这样的负面情绪,比如说孩子说不出不被允许喝奶茶的时候感到了愤怒,家长可以问孩子,你是不是觉得别让你喝奶茶这样的小要求都不被满足的话,让你感到生气了。孩子会说,是的,现在我很生气,家长们可以接着问问,那么要怎么做,你才会不生气呢,孩子会说,让我喝奶茶,我就不生气了,我还会很开心呢,这样明白了孩子的需求,也就知道了该怎么做,就能进行下一步了。
第三点,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回顾一下整个过程,理解了孩子的需求之后,家长可以说,如果我是你啊,我想要干什么?干不成,我也会很生气,不过我会想再过一会儿,就要吃饭了,如果这个时候喝了奶茶的话,等一会儿就可能会吃不下午饭了,如果吃过午饭之后,我在喝奶茶。那么妈妈就不会反对的这个时候呢,孩子已经冷静下来了,在感受到了家长的理解的同时,也就明白了自己的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这样呢,情绪就会慢慢的消退,这个时候,家长还可以抓住机会,进一步帮孩子反思,你看生气也不会帮你解决问题对不对,如果你对我生气的话,我也会很难受的,你能感受到我的不高兴吗,这个时候,家长还可以表现出很难受的样子,这也是帮助孩子学习观察他人情绪的好机会,所以当下次家长们遇到孩子闹情绪的时候,
首先要引导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绪,接着带孩子思考自己的情绪是怎么来的,怎么做才能够消除最后可以回顾一下整个过程。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应对孩子的情绪,还能够抓住机会,让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的情商助力,您成为最优秀的妈妈,却朝学生营养与您一起,让孩子赢在起点。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