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揠苗助长?

08-13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超前教育?揠苗助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问题的提出:

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还在幼儿园,就在节假日为孩子报了好几个班,孩子好容易盼到了放暑假的时间,却被妈妈拉着下了钢琴班接着去绘画班,下了幼儿奥数班接着去英语班,孩子累得焦头烂额,等到开学的时候,孩子却哭着再也不来上学了。

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教育方式对儿童成长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当然是好的,但一味的灌输式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效果吗?我以为得打个问号。

案例背景一:

1、一天早上,7点左右,六岁的刘逸飞和她的妈妈骑车出去,我问她:“这么早,干嘛去呀?”“这不是嘛,给她报了一个英语班,让她去提前学习一下,要不然以后会落下的。”“是吗?逸飞喜欢学英语呀,真不错。” “她也不喜欢去,可是看到人家都去,她在家也没事,就让她去学了。她只报了一个英语班,人家有的孩子报了绘画班、奥数班、钢琴班,孩子学得可多了。”看着孩子并不喜悦的小脸,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我算了一下,这样一来,孩子的假期几乎没有闲着的时间了。

案例背景二: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从小班开始,有的家长就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小班,怕学不到难一点的知识,甚至要求教师为孩子教中大班的知识,孩子还在幼儿园,就要求教师教授小学的拼音、加减法、留家庭作业等,恨不能把小学的教材搬到幼儿园来教,有的家长还为孩子制定了“中长期计划”,将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晚上临睡前也没忘记让孩子背几首诗,把孩子过早的拉到书本前,接受严格的训练。

案例分析:

家长对孩子抱有成才的希望固然是好的,但过早地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教育,却也有一定的弊端,孩子往往每天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去参加训练,游戏活动时间比一般孩子少得多,不利于长身体,不利于小朋友之间的相互交往,造成了孩子只能被动的,不知所措的学习,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感到厌倦、枯燥,丧失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题的解决:

针对这种现象,我园在开展好本园特色课程的前提下,对这种超前的教育方式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和沟通:

1、首先教师运用身边的实例向家长证明这种教育的模式不能适用于每一个孩子:

实例一:如果大多数幼儿在入学前就学过拼音,会写字,而且孩子还会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习惯,这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实例二:有个老师的孩子2岁开始上幼儿园,这个老师认为和年龄大一点的在一起学习对孩子本身有好处,孩子才3岁便让他上了大班。由于小学入学年龄的限制,他的孩子一直在大班读到5岁,3年的重复学习让这个孩子觉得很没意思。后来升入一年级,起初几节课和大班时教的差不多,他就更没兴趣上课了。直到现在这孩子读六年级了,厌学情绪仍然没有调整过来,学习还是不好。重复教育最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2、我园利用开展“亲子共成长”课题实验的时机,与家长专门学习了“准备适合于学习的心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幼儿的助长剂-----挫折教育


幼儿的助长剂-----挫折教育

如今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的培养,而各种困难、失败、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笔很难得的财富。

一、多肯定、鼓励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当及时去关心和鼓励孩子,给孩子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使孩子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这时,父母要尽量避免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要表扬你,因为你有勇气去试试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这样做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

二、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三、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四、让孩子适当受一点批评

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从不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只听得进赞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在学校一受到老师、同伴的批评,就会出现逃课、逃学、与同伴发生冲突的事件。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很容易发现,只有当别人批评时,自己才知道错在哪里,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并非讨厌自己,而是帮助、爱护自已,让孩子懂得有了缺点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五、让孩子经受一点失败

有的父母不愿看到孩子失败,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其实,作为家长,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借机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六、挫折教育要因人而异

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爱面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其次,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教育,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抢跑”好心办坏事 拔苗助长不是真教育


“抢跑”好心办坏事 拔苗助长不是真教育

最近禁止幼儿园“小学化”这一话题火热,但家长们都在说:只有自己家孩子幼儿园快乐的玩过来,上小学就明显差一大截,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啊!但从老师的眼里看出幼儿园“抢跑”的行为是什么效果呢?以下是一年级的老师所见所感。

去年秋天,我接受了一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总结这一年的工作,我梳理出几个关键词:筋疲力尽、茫然、困惑、无奈。我喜欢用事实说话,先说汉语拼音教学。

开学伊始,我在家长中做了问卷调查。虽然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但都接受过系统的汉语拼音教育。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暑假还安排孩子进辅导班,接受“小学预科”培训,其实就是学习一年级语文、数学教材。所有这一切,只能称之为“系统”,决不能称得上“规范”。所以满眼可见,孩子们朗读不规范,发音不准确;书写不规范,随心所欲;拼读不规范,南腔北调……我虽然不懂幼儿教育,但我深知幼儿教育决不能等同于小学教育。这样的幼儿教育纯粹是好心办坏事,是在帮倒忙。

孩子们个个天真无邪,他们以为已经学会了汉语拼音,对课堂兴趣不浓,老师在炒剩饭给他们吃,哪里还有好胃口?思维一旦形成定势,矫正起来有多难啊!一年级语文教师忙着教学生对口型,练发声,纠正学生东倒西歪的坐姿,纠正他们不正确的书写习惯,累得焦头烂额。教学进度上不去,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最重要的是苦了孩子,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少数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这样产生的巨大浪费,简直是一笔糊涂账,谁也说不清。

再来说说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也不乐观,几乎是汉语拼音教学的翻版,突出地表现在学生书写汉字不规范,倒顺笔现象非常严重。举一例:学生写“口”字,不是先写竖,再写横折,最后写上横来封口,而是先写竖折,再写横折,更有甚者,竟然用画圈圈的方法来书写“口”字。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让人哭笑不得。至于汉字中特有的美感,学生更是不甚了解,要想重新唤醒他们对汉字的热爱,不得不花大力气。

教育为什么要拔苗助长?教育为什么要“鸠占鹊巢”、越俎代庖?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构筑孩子的人格长城!幼儿教育“小学化”,会导致学生人格教育的缺失。缺失了也许不是坏事,但如果出现了偏差,则更令人担忧。

在我的课堂上,孩子们告诉我,在幼儿园老师们教育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头悬梁,锥刺股”,他们甚至会背诵《千字文》和《弟子规》里的名言警句来激励自己,并沾沾自喜。私下里我和孩子们交流,发现他们个个理想远大、志存高远,却唯独少了一份童真、童心和童趣!

我知道,我的课堂导致他们昏昏欲睡的原因有许多,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还不够生动,还不能贴近他们的心。成功的课堂总是趣味课堂。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引起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既非远大的理想,也非美好的未来,而是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好奇心。过度夸大前者,很容易导致后者的萎缩和沉沦。这是不是许多孩子怕学、厌学的原因呢?

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把他的小孙女从一家幼儿园转到另一家幼儿园,原因是公办幼儿园从来不进行单元测验,也不考试。我啼笑皆非。我的朋友是一名科级干部,在本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代表了时下许多人的做法。许多幼儿园为了生存,为了吸引家长的眼球,不得不在所谓的“教学质量”上花功夫,有的甚至还会请外教来任教。公办幼儿园的发展举步维艰,为了所谓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得不举起白旗。当幼儿教育也拜倒在分数的石榴裙下,教育还有出路吗?

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老师说:“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的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个成年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童年的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周国平老师话说得婉转,是给教师和家长留面子,其实这种恶果早就显现出来了,只是大家都不说,保持集体沉默。

“拔苗助长”之悔


“拔苗助长”之悔

今年,优美一同在小姨的金果果艺术幼儿园上学,终于在同一个班级上课了,她们无比开心,每天都盼着见面,也没有了以往上学的恐惧了,或许是因为小姨在幼儿园,或许是两人在一起,总之一切总算雨过天晴了。

因为怕两人坐在一起爱打闹,上课会开小差,所以我希望老师将她们分开坐。老师也是这样做的,但听说,只要不注意,她们俩又会不由自主地坐在了一起。老师说,两人很是在乎对方,如果批评小优,小美就会帮忙;如果批评小美,小优也会生气。呵呵,没想到两人出门在外倒是很团结,就是在家却总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宁愿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也不愿给彼此,唉。

小优上课,反应敏捷,表现活跃,总能跟着老师互动,还比较大方。但小美就稍逊一些,反应也敏捷,只是不敢大声说出来,与老师互动较腼腆。

其实小美现在课堂上的胆怯也与我有关,以前她比小优还要大胆一些,都怪我在她读幼儿园时的一个错误决定。当初选幼儿园,跑遍了大半个纸坊,最后决定在哆来咪幼儿园,就是看中那里的老师热情有礼,耐心细致,年轻有朝气,幼儿园的园风,园貌也还不错。(小优爷爷因嫌离他家远,没有在此读,而在原金果果幼儿园就读。)本来小美也没上过幼儿园,就报读了小班,可是开学那天,送小美到教室,整个教室哭声一片,此起彼伏,有的小朋友竟然两岁不到,小美一进去就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想小美本来也不适应,小朋友一哭更是引起了她的共鸣,于是我突然决定让她读中小班,说了半天,老师终于同意了,就这样只上过两天学的小美便进入中班学习了,因为中班没有小朋友哭,她也没有哭,我总算放心了。只是经常听外公说她每天临睡时都哭着说明天不上学,早上起床也不肯上学,一个学期下来,只有星期五放学是最开心的,在中班的一个学期里,她虽然也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感觉她变得胆怯了,话也少了。我也隐隐觉得她是不是读中班,压力太大了,因为毕竟年龄也太小,一点基础也没有,而别的小朋友都是上了一年小班的,相比而言,不论行为能力,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都比同班小朋友要弱一些,因此她会慢慢变得不自信。我很后悔让她读中班,虽然当初的选择并不是为了拔高,只是出于让她不哭,早点适应,但一不小心还是掉进了拔苗助长的圈子里。幼儿上学不适应,哭闹,是她们成长的必经之路,还是不要一步就跨过了,虽然小孩子不学爬行也会走路,但即使会走,他的行走稳健吗?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今年小美依然和小优一起读中班,我并不希望她们在幼儿园里学多少知识,写多少字,我只希望她们在幼儿园里快乐成长,能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快乐,学得快乐。

每次接优美,我都会对她们的老师说,如果我们优美每天回家都是快乐的,上学都是开心的,课堂上是自信的,你们幼儿园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育儿不能拔苗助长


育儿不能拔苗助长

今天用童车推着孙子出去溜达,回来的时候,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用一种带子牵引着孩子。细看那带子做工还很精细,说明是商品(不知道是什么人为了挣钱而发明的)。带子有两个套,套在孩子两个腋窝下,大人往上提着,这样孩子就被迫直立着。看那孩子不情愿的被大人提着托托捞捞往前走,脸上满是不情愿的表情。我看看车上的孙子,心里疼起那个与孙子差不多大的婴儿来,于是追其根来:“你这是干什么啊?”

那位年轻的母亲满脸通红的告诉我:“都16个月了,还不会走,一般大的孩子都满跑满颠儿了,只好用这个方法了。”我又好气又好笑对她说,你忙什么啊,到会走的时候就自己走了。又问她孩子到医院检查没有。她说检查过了,发育一切正常。我告诉她,每个孩子发育情况不同,有的先会走,有的牙齿出得快,有的先学会说话,只要没毛病,顺其自然好。她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解下那条带子,把孩子抱在了怀里。

我孙子可可也遭受过类似不公平的待遇。她妈妈在网上和书上查了好多资料,看到可可到正常会爬的时候没爬,她着急了,说可能缺钙,还要到医院检查,我没让。结果,十几天过后,爬得比同龄的孩子都快。到了出牙的时候,他妈妈又着急了,又要采取什么措施,我还是说不着急。孙子也争气,小牙不出则已,一出就是上下八颗。十一个月左右,她妈妈又犯嘀咕了:怎么还不会走啊?说也怪,他妈妈这话没说几天。可可的奶奶--我老伴,一天发现一个很大的惊奇。她告诉我,刚才可可离我有四五步远,我低头擦地的时候,也没看到他爬,不知怎么突然扑到我怀里了。我猜孙子又给我们惊喜了。就抱起他放到他奶奶说的沙发角落边上,然后,就用他喜欢的玩具逗引他。果然,他趔趔趄趄猛跑几步奔过去。这一下,我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他也高兴地拍着一双小手乐得十分开心,大有十足的成就感。这就所说的由爬行动物变成直立行走的“人”了吧。这都是自然的过程。

孩子成长还是应该顺其自然好,孩子没发育到那一步,拔苗助长的做法,有伤孩子的自尊心。也对他的成长不利的。婴儿天赋禀性、成长环境和其他一些外界条件不同,必然在发育上呈不同状态,只要没大毛病就不要心存什么疑虑。也不要和周围的同龄孩子攀比,更要用冷静的科学的态度对待那些所谓的育儿书籍和网上的一些育儿方法。再说,那些育儿方法参照的地域也不相同,他们所谓的科学方法有多大参考价值,应该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古代“一母生十子,九子不相同”的说法,告诉我们育儿方法要结合实际,讲究区别,不能盲目仿效和使用。

你的宝宝智力超前吗?


你的宝宝智力超前吗?

新生儿身上不同能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尽管这些能力之间有某些关联,但是根据一两种已测出的能力的发展来判断其他能力的发展是难以做到的。婴儿的某些技能与其身体发育状况有关,有些与经验有关,而有些与两者都相关。在设法判断孩子聪明与否的早期迹象时,要把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总而言之,聪明儿童在发展中各个方面都超前,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有可能保持住这一优势。

在出生时,聪明的孩子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机警。有些孩子从一开始就能独自把头抬高一会儿,仿佛在环顾四周,对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

一个感觉敏锐、反应迅速的婴儿常常很聪明。在你抱他时,你会感觉到这一点。如果他似乎避开某个东西,那就表明他能区分什么是让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这也就是心理活动的开始。婴儿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满足。

孩子笑得越早,聪明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这不是完全可信的迹象,但它是个象征。很早就开始笑的婴儿常常会成为聪明活泼的儿童。

非常聪明的儿童在出生时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尽然。理由是:大一些的健康的婴儿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怀孕时得到良好营养和关照的母亲生的。这些母亲也更可能在家中给予她们的宝宝最好的教育和帮助,这在后来的智力测验中会表现出来。较重的婴儿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优势,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

例如,他们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频繁地喂养,可以把精力转向更多的智力活动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于给孩子喂食和清洗,会认为孩子可能是社会型的人,于是就可以对他采取不同的做法。因此,从一出生起,与较轻的孩子相比,较重、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会发现他们处在一个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里,就会以许多方式利用这种最初的好运气。

莫对孩子拔苗助长


莫对孩子拔苗助长

时下,幼儿学英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令家长们尴尬的是,如今有不少早教双语读物中的英文单词难认,有些单词的难度甚至赶超大学水平。(太原晚报3月6日)

不能不感慨今非昔比,上世纪80年代,我上了初中才开始学英语,现在呢,咿呀学语的孩子就会背英语单词。其实不光学英语,还有识字、算术等,更有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已经会背唐诗宋词三字经之类,其博学程度令人惊叹。这就是早教的结果,好吗?看似挺好,实则未必。

对于早教,我国一直存在争议,赞成者认为开发智力,反对者认为揠苗助长。谁对谁错姑且不论,有一个事实却不容回避,那就是早教以牺牲儿童的童年为代价。童年本应自由成长、尽情玩乐,现在却被很多家长无情剥夺,从会说话起就学认字,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上各种兴趣班,至于上了学,更是无休无止地学习。不可否认,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可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为一台“学习机器”,玩乐没了,童真没了。不知有多少家长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孩子要教育,但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没有合理的教育计划,就可能适得其反。比如小学生报了很多兴趣班,学得太多太杂就难免顾此失彼。若再因为过度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则更是害莫大焉。

所谓学无止尽,知识的海洋是浩瀚的,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舀一二瓢饮。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这件大事上,应该多点儿理智,少点儿盲从。早教或许必要,但不能不加选择,早早地把孩子绑上学习的战车,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孩子的成长之乐里,或许不会排斥学习,但对强迫,一定很反感。

育儿心得:都是超前辅导惹的祸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培训少儿英语的辅导班刚刚起步。我想,反正双休,作业不多,平时的时间光玩了,还不如上英语辅导班,不指望学多少东西,边玩边学,顺便培养兴趣,省的到初中跟不上。经过认真比较,我选择了XX少儿英语。

如我所愿,儿子在小学的英语成绩遥遥领先,考试次次满分,还参加过潍坊市的英语大赛,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同事和朋友羡慕得很,儿子也是兴奋异常,经常说:“妈妈,我太聪明了,上课根本就不用听,老师还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我。”当时的我沾沾自喜,以为自己让儿子上辅导班是多么英明的事。小学结束了,儿子的英语辅导班毕业了。

儿子升入初中后,初一上半年的成绩还行,回家的时候经常说:“这些课程我都学过,上课的时候不用听就会了”。英语老师找过我说孩子上课时无所事事,我感觉他的成绩不错,也就没过多追究。初一下半年的时候,英语成绩逐渐下滑,我问什么原因,他自己说在剑桥英语的老本已经吃完了,现在的知识都是以前没学过的。让他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可已经晚了,他养成的坏习惯已经很难改变,训斥多次不见成效。有时候我想,如果儿子没上英语辅导班,一开始就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给他种下不用上课听讲也能会的种子,他的成绩肯定要比现在好很多,现在悔之晚矣。

每次放假的时候,儿子的同学有的会报各类辅导班。儿子会嗤之以鼻的说,白搭。然后举例说明谁谁谁经常上辅导班还不如自己,原因是如果把这些知识提前学会,上课就不想再听了,学习习惯不好,我觉得有道理。也许正应了一句老话:欲速则不达。

《指南》中指出:忽视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现在,大班有很多小朋友的家长要求学一年级课程,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能够出类拔萃。其实,专家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已经考虑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一个正常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学会学好规定的课程。家长们应该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而非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因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拔苗助长”何时可止?


“拔苗助长”何时可止?今日中午老板请客吃海鲜,公司小,我们请客吃饭的事儿还真不是很多。这次的原因是老板的儿子小升初考上了有名的一所私人初中,今日已报名成功,不算培训费啥的,三年初中不少于六万元,其实不算多了。

饭桌上难免谈及这孩子读书的事情来。想当初,我和xx爸放弃在郊区买电梯楼而选择了市中心买了一个二手楼梯楼,就是为了xx的小学名校学位,那时他才两岁,但据说上小学必须拥有学位房并且在此居住不少于三年,于是乎,顶着高价买了一个并不算满意的房子。还好,年初看到一份全中国小学排名,此间小学排在全国第十二位(这排名不知道准不准,可能纯属无聊人士的娱乐)。今年四月份我们一朋友的孩子想进这小学,但苦于不是这边的地段生,要交15万才能进,想进的人还挺多,没关系就得看有没有空置名额。唉,就一小学就这么激烈了。

老板的儿子是今年小升初,他们小学没有选名校,就在小区的配套小学,孩子的成绩在学校可以排在前十名。但孩子从四年级开始就已经在各大培训学校上课了,哪个学校的数学培训好,哪个的英语好,哪个的语文好,反正上了三间,每个周末和寒暑假都没有假放,连轴转,成绩才有现在这个样子。前段时间总能听到老板娘带孩子在这间学校考试,又某天在那间学校考试。我才知道现在上初中虽然明面上说是电脑派位,但实际上每个名校都只招部分人员,一大部分名额放出来让学生去考学校出的试卷,把好成绩的全部都优先录取走了(公办的考上就不要钱,私立的考上也还要交钱,考不上就不会要),那么小学六年级的毕业考试完全是虚的,没用的考试了。

提前录取好成绩的也就罢了,可他们英语考初二的,数学考奥数,你说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怎样才能达到这水平?当然不得不进各种培训学校呀。并且小学的老师也给孩子们推荐各个培训机构,打电话说你孩子的成绩上某个学校估计还会差一点,要进某某学校培训一下才有希望,哪个家长孩子不愿上好学校,只好乖乖地让六年级孩子上初二的英语,让孩子从小学奥数,这样才有可能考得了各个初中名校的入学考试呀。

老板娘说现在孩子读书就是拼家长的金钱,拼家长的时间。随便算一算,一个孩子上三个培训学校,每学期1000元,从四年级开始学(五年级开始都太晚了),加上寒暑假三五千不等,这个费用就是几万了。上了也不一定就真能如愿上得了名校啊,这个投资还是未知的。然后家长还得每次接送孩子上培训课,牺牲所有周末和假期,想想我都怕呀。

这种让孩子提前学习和自己年纪不相符的课程真的对孩子有好处吗?昨天看凤凰卫视一个节目就谈到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出来的大家反而没有建国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多(这三十年一个都没有),这是为什么?中国孩子的计算全世界第一,可中国的孩子的创造力全世界排在后五,这是为什么?最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太失败,孩子的学习全部都是在应付各种考试。孩子们的各种培训都是为了考试能拿个好成绩,并且不惜毁掉孩子的童年,“拔苗助长”提前学习。孩子们累,家长们更累。谁都不想这样,谁都想孩子上好五天课,然后周末做好作业就能好好地玩。只不过实际情况不得不让家长孩子跟着学校转,大环境如此,有什么办法?

又说从2016年开始,孩子升初中不再考试而改为面试,其实换汤不换药。因为平时的成绩占40%,期末的成绩占30%,老师的评价占30%,老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我们从小到大都知道的道理,还不是一样要成绩好吗?只好成绩好才可能初老师推荐到名校,不然就等着电脑分配到谁都不想去的学校吧。

所以教学资源不均衡才是最大的病源。我真希望xx上小学之后能够不那么累,能够很快乐地过好自己的童年,而不是被各种培训资料以及升学的压力压垮。

相信《超前教育?揠苗助长?》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学前教育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