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该注意点什么呢

08-14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学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育经验与不足。如何动笔写一篇教育笔记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秋天到了,该注意点什么呢”,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秋季湿度下降,空气逐渐变得干燥,小儿出汗减少,喝水也减少,大多不会主动要水喝,气温不恒定,忽冷忽热,尤其是在一天中气温温差比较大,早晚是凉风袭人,中午却又太阳灼人,如果小儿不能及时增减衣服,就会冷热不均,很易感冒,小儿活动量大,如果过早添加衣服,孩子就会出汗,汗毛孔敞开,血液流动增快,散热功能加强,加速散热,由于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时调节体内和外界的急剧变化,当秋季的凉风吹来时,小儿调节失去平衡,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如果抵抗力低或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气管炎,肺炎等。做好感冒、气管炎、肺炎等秋季易患病的预防工作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则是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要比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的多。上呼吸道感染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护理不当是小儿患呼吸道感染的触发因素,正因为小儿在生理和解剖上存在着薄弱环节,我们和家长应该倍加注意,科学护理:1.当秋季来临时,不要急于给孩子添加衣服,睡觉时也不要盖得过厚。加上后就不好减掉了,因为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只能是越加越多,到了真正的寒冷季节,就没的加了。最好的办法您与小儿穿一样厚薄的衣服,您静坐时不感到冷,小儿就不会冷,小儿虽然没有大人耐寒,但小儿始终是在运动状态,即使是睡着了也不会安静。但在平日的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个父母或老师给孩子冻着了,他们都很会给孩子保暖。2.每天要为孩子准备长短、厚两套衣服到幼儿园,让老师根据天气变化给孩子增减衣服,当孩子已经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应该让孩子静下来,擦干汗水,等到孩子不再是汗流浃背时,脱掉一件衣服,再放孩子去玩。3.不要把出汗的孩子放到风口处凉快,更不能使用电风扇或空调等方法为孩子降热,也不要让孩子快速喝冷饮等食品;这样会使孩子敞开的汗毛孔迅速闭合,造成体内调节失衡,引起感冒。4.秋燥食粥最适宜,粥具有清火养胃健脾之功效,把它与一些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共同煨食服用,对于改善秋燥症状大有益处。5.应该让孩子多喝温白开水,这样不但可预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对小儿胃肠道和肺部有益。6.培养孩子穿衣、穿袜、穿鞋、洗手洗脸、擦汗等自理能力和主动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的表达能力。7.对孩子进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8.让小儿到大自然中去锻炼,有氧锻炼是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好方法,可大多数父母都是怕孩子冻着,很少有怕孩子热着的,早早就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盖上厚厚的被子,天气刚刚有些凉意,就闭门闭窗,这无异于剥夺了小儿在大自然锻炼的机会。9.当小儿患感冒时,应对症下药,不要乱服过多的抗感冒药,因为没弄清感冒是“病毒“或是”细菌“引起的,所以有些孩子很长时间服药,感冒也见效不高;而抗感冒药多数是针对流涕、喷嚏症状的,还有就是退热作用,当服用感冒药后,症状减轻了,但呼吸道黏膜却干燥,不但不能清除病毒,还可使细菌乘虚而入,发展致下呼吸道感冒,就象不严重的咳嗽,尤其是痰多时不宜服用镇咳药是一个道理。多休息、多睡眠、多饮水、适当退热、注意护理、勤看医生是治疗感冒、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好方法。10.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被传染。11.注意休息,保证孩子的午睡和晚上睡觉的时间和质量;运动适量,动静交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入园了 接孩子回家的第一句话该问什么呢


孩子入园了,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

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什么了?

3、有人欺负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而在国外父母问孩子的那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你快乐吗?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中国的父母比较多地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国外的父母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前者的关心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可能会让孩子自己对生活和学习过程有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情绪情感的变化、成功感的建立等。而后者的话,更容易让孩子有倾谈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今后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

专家指出,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时,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时间,父母可以好好利用这一段时间,开发孩子的思维,给孩子的表达创造良好的机会。

譬如,可以提一些这样的问题:

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为什么它是最快乐的事?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戏?

你听见了/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事?

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什么优点?

像这样的问题,提问内容具体,孩子知道从何而答。如果父母每天一出园第一句话就问:“你今天吃什么了?”在孩子思维最兴奋的阶段,他不会理清思路,回答一天三餐是什么,可能只给您一个简单的回答,比如面条,因为面条是孩子最易记住的词汇。如果您想了解孩子每天吃了什么,您可以把孩子领到园里的食谱园地,按照食谱问一问孩子,孩子就会把思路理清,认真告诉您。这样您不仅能了解孩子饮食情况,还能大大增加孩子的讲述欲望。孩子讲述的多,就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这样的问话,还能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附带上他自己的见解,这会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

父母在提问时,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提问时最好使用开放性的语言,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要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语言。因为,封闭性的提问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惰性,而问“为什么”,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开阔孩子的思维,而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也会得以发展。同时,这样的提问还能练就孩子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本领。

简单的一句问话,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理念,在这点上我们还是应该多向国外的父母学习,锻炼孩子自主思考、学会交流的意识。

教育随笔:他为什么总爱尿裤子呢


晋晋是我们班一个很听话的孩子,平时不言不语,很少说话,可最近一段时间,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尿裤子,为什么看似平常的一件事会让人感到头疼呢。

一天中午起床后,我在整理被子的时候,发现晋晋一直在他的小床上坐着,我一边叠被子一边说:"晋晋,快点穿衣服。"可是,晋晋跟没听到我的话一样一直不动,这时,我走过来,一边拉他一边说:"来,老师帮帮你。"说着,我就把孩子抱起来,这时,我摸着他的裤子湿湿的,一看床上的被子就知道尿了,但当时我并没有在意,只是觉得可能是孩子睡觉时尿的,只是把它当成一次偶然事件并没有再多想。但是接下来一连几个星期晋晋几乎每天都会尿裤子或是尿床,尽管我们多次叮嘱他小便,甚至告诉他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有小便都可以去厕所,但是这样一来,他不但像以前一样尿裤子,而且小便的次数越来越多,只要你不提醒,他就尿裤子。有一次,我刚叫他去了厕所,回来没几分钟就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为此和她的妈妈谈过许多次,后来听说他可能是因为害怕才导致的。于是,我开始关注他,决心一定要找出原因,在观察中我发现,晋晋从来不主动说上厕所,只有在老师允许的情况下他才去,即使时间长了,他也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主动要求上厕所。每次,我们提醒他上厕所时,他两眼看着我,表现出很恐惧的样子,有时越提醒反倒孩子去了厕所尿不出来,出来马上尿裤子,我忽然意识到是不是心理紧张造成的呢?也许老师和家人的关注给晋晋造成了太多的压力,老师时时提醒让孩子感觉到他是一个很爱尿裤子的孩子。以至于他越发紧张,老师越提醒,他倒越紧张。越紧张,越尿裤子。

想到这些后,我觉得应该改变自己的方式,针对他的表现制定了改变其状况的计划,我想首先给她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不提她尿裤子的事,其次,在小事中寻找他的长处,树立他的自信心。最后又通过多种方式与孩子交流,让他表现自己,挣得孩子的赞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现在晋晋小朋友变化很大,他敢于和老师说话了,尿裤子的现象越来越少。也变得活泼起来。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对于孩子的有些错误不要过分的关注,要找出问题的关键,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对症下药。

作为教师能为孩子做点什么?


作为教师能为孩子做点什么?这是每位老师每天都会思考的问题,我现在带的是中班的孩子,我能为孩子做的首先就是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这将是会在孩子学习生涯中重要的一个过程。其次在学习活动中要多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多与孩子聊天成为孩子信任的对象、孩子的好朋友。更应该给予孩子们我的赞赏,孩子毕竟是孩子,老师的一句夸奖一跟竖起的大拇指都是最好的奖励。今天我值午休,班上有个孩子总是喜欢尿床,今天她睡觉的时候我在旁边观察了她几次,我发现她总在床上动来动去的。我悄悄地问她是不是要去厕所,她不说话,我有问了她好几遍,她才点了点头。我就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子永远是那么小?而如今我的教育缺少的是反思和进取,总在一个活动下来只是知道自己哪里还不够,但真正的反思却是不深刻的,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子永远是那么小?为什么有的孩子总喜欢在老师上课时插嘴?为什么有的活动不能吸引住孩子们?还有我今天对孩子微笑了几次?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深刻反思的。应该拿出我的耐心去教育今天的孩子,为孩子树立起信心,并与家长一起开心!

挫折教育父母应注意六点


实施挫折教育中家长易犯的两个错误

错误一:家长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粘先生:在社区举行的宝宝才艺比赛中,最终只有三个小朋友获奖,他们在台上喜笑颜开。台下没有得奖的孩子默默无语、表情严肃,我们当家长的也是如此。后来有个女孩扁着嘴小声抽泣,接着所有没得奖的孩子也都哭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安慰孩子:“没关系,输就输吧,得奖的小朋友还没有咱们演得好呢。”

专家:

孩子为比赛输了而哭并非坏事,既是情绪的自然发泄,也是一种争强好胜、要求上进的表现。此时家长不能告诉孩子“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是应该帮助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孩子有收获。

错误二:家长把想法强加给孩子

冯女士:在幼儿园举行的公开课上,很多孩子并不想发言,小手偶尔抬起一点又立刻放下,再扭头看看妈妈的脸色。不少妈妈都拉着脸、紧皱眉头,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尽快发言,于是孩子不得不勉强举手。

专家:

家长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把想当然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给孩子更多选择,让他(她)做喜欢的事情,真正从内心去激发抗挫能力,知道跌倒了该如何爬起来。

挫折教育的四个阶段挫折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第一阶段:培养孩子的信任感。 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格外的照顾与养育,家长应该积极的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人及环境产生美好的信任感觉,为与孩子的沟通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适用年龄:1~3岁,幼儿阶段。

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阶段: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适用年龄:3~5岁,幼儿园阶段。

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然而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

第四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年龄:5~6岁,学前阶段。

孩子步入课堂后,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表现,此时,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试验来探讨。

真正的挫折教育要注意6点

1、挫折教育不可以突击进行

有些家长会带宝宝参加一些打着“挫折教育”旗号的训练营的活动,经受所谓的“挫折教育”。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挫折的:“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所以我认为挫折应该是在没有准备的状态下出乎意料地面临的各种人生难题。如果已经有了准备,那么这种挫折教育也就部分地失去了意义。这些训练营无疑是有准备的,所以我不认为他们真能起到作用。

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只有经受得住那些突然降临的挫折的考验,才能说是“挫折教育”的成功。因此宝宝的“挫折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而不能通过某些活动来突击实现。

2、挫折教育不是不提供任何帮助

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宝宝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奠定基础。对于宝宝来说,有些挫折可能在成人看来微乎其微,但对他们来说则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比如宝宝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但是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宝宝摔倒了,我们不去扶他,也没有任何表示,那么他将来就有可能变得比较冷漠。

因此,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不一定要袖手旁观,而是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

比如,看他摔倒了,我们可以根据他摔的程度来断定是否需要去扶他一把,而不可一概冷漠待之。有的时候,他不把摔跤当回事儿,我们也就不用去强调他摔了这事。有的时候,他明显摔痛了,我们不妨去扶他一把,帮他摸摸摔痛的地方。但是扶他的时候不要表现的大惊小怪,表达出我们的关心就可以了。这种帮助会带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他也因此从父母身上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将来就会更加勇敢的去面对各种挫折,并学会了以同样的方式去关心他人。

如果宝宝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些活动,积累一些经验,宝宝就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一种欲望和信心。这样,在经历挫折时,宝宝就不会被所遇到的困难所吓倒。

3、并非让宝宝经历的挫折越多越好

谁不希望孩子一生一帆风顺?但人生沉浮,岂能如我们所愿。孩子成长的过程从来都不缺乏挫折——想做某件事,但是能力达不到,因此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最简单的,孩子小的时候,他甚至连冷暖饥饿的问题都无法自己解决);与小伙伴玩耍,自己的玩具无端端被更强势的宝宝抢走;上幼儿园、上学后挨老师批评或者某些事情做的很好,别的同学受到表扬,而自己被老师“忽略”……所有这一切都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因此,挫折教育的机会比比皆是,我们再也无需人为的给孩子制造机会去经受“磨难”。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挫折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过多的挫折,会使宝宝失去自信心,变得自卑和软弱,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恐惧感,最后对目标失去兴趣,甚至导致某些心理疾病。

4、小宝宝也可以让他经受一些挫折

不少父母认为挫折教育是宝宝长大以后的事情,因此舍不得让小宝宝受一丁点儿的委屈。实际上,挫折教育应该从小做起。这样,宝宝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就会获得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不要一味地以宝宝为中心,因为一旦环境变化,他就有可能由主角变为配角,甚至根本受不到重视。

因此,让宝宝学习适应各种角色的转换,调整心态适应环境等等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此外,延迟满足、让宝宝承担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都是挫折教育的有效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挫折教育并非忽略孩子的感受与情绪。相反,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感受与情绪,一旦他有挫败感,就及时跟宝宝沟通,表达对他那种挫败感的理解。比如,宝宝因为某项要求没有被满足而伤心时,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示理解,然后紧紧的抱着他,轻轻拍拍他的后背,冷静的等待他平息下来。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一种心理能量,他的负面情绪也就很快平息下来了。

5、挫折教育不可以封闭进行

要提高宝宝抗挫折的能力,最好多带他外出,多接触小伙伴。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宝宝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耐挫力。只要与小伙伴为伍,宝宝就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就会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与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宝宝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宝宝的抗挫折能力。

6、挫折教育的重心在改变心态

抗挫折能力强弱与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心态。我曾经在多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个事实—假定你遭遇一场变故,兜里仅剩100 元,此外一无所有。倘若你是一个心态积极的人,那么你就会想:“幸好我兜里还有100元。我留下10 元,作为今天的生活费,其余90 元投资(或者先留着备用,赶紧去找工作。实在暂时找不到工作,至少可以拾荒)....。。”之后,你就会利用这100 元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相反,倘若你是一个很悲观的人,你就会这样想:“完蛋了,除了这100 元,我一无所有了。要不了两天,我就连饭都没得吃,只有等死了。我怎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呢?”于是,在这样的悲叹声中,你就彻底倒下了。

挫折教育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就是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不管遭遇什么,如果父母能引导他看到这个事件背后积极的意义,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并且,这个办法行不通,再想别的办法,那么,孩子在这样的引导下成长起来,他自然就会成长为一个勇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坚强斗士。

教育随笔:游戏,我们该带给孩子什么?


今年的5月20日到6月20日是我国的第六个学前教育宣传月,而今年宣传月的主题是“游戏——点亮快乐童年”,那游戏,对于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是什么呢?

现在的家长大都有比较高的文化,也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了一些育儿、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每位家长可能都有自己的一本育儿教育经,甚至有的感觉经验比当过多年的老师都要丰富,但不得不说,有一部分家庭的教育观念时出现了偏差的,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家长教育孩子,特别是对待孩子“游戏”的方面或多或少是有一些问题的,而这些问题大致分为盲目追逐”和“放任自由”这两种。其中的“盲目追逐”主要就是指家长根据社会的导向,社会上流行什么特长班,家长就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什么,让学龄前这些本该快乐游戏的孩子们被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所束缚。几年前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孩子,一个周的这七天,这个只有六岁的小姑娘却被她的家长安排要不停地往返于九个特长班,从京剧、绘画到英语、手脑算等等,应有尽有,每天还没到放学家长就等着要接孩子去学习,真的是一点自己游戏的时间都没有,这可真的是“不是在特长班就是在去特长班的路上。”而家长却毫不在意,反而引以为豪,我不禁想问孩子真的快乐吗?这些特长是孩子需要的吗?孩子进入小学自然要学习的东西,何必要提前让孩子学会,这不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吗?记不清是谁说的一句话:“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确实是这样的,教育本该就是一件自然的事,让孩子自然的长大,自然的获取知识,自然的经历一些事他们自然就会由懵懂渐渐变得成熟。一些功利性较强的社会教育机构会把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他们不自觉的产生焦虑感,家长再把这份焦虑传导给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强加给孩子,让他们获取各种知识,这本来就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让孩子像只提线木偶一样任人摆布是我们家长想要的吗?肯定不是!于是,有不少的家长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自由的生活、学习,但由于方法出现偏差,“放任自由”型的教育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一部分家长也觉得孩子不应该是被束缚的,而应该是自由的,而且他们自己也常常被电子产品所吸引,沉迷其中。所以,用各类电脑和手机游戏来代替看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手机一放,孩子自然安静,只要不妨碍家长,孩子们可以自由的看电视,闲着没事就是捧着电脑、手机挨个看,甚至现在许多家长和孩子眼中游戏就是手机、电脑的代名词,说起游戏来也都是只知道电脑游戏,可谁知,此“游戏”非彼“游戏”呀!想想我们的童年,踢毽子、翻花绳等这些简单而又有趣的游戏,直到现在每当和同事、朋友们说起来的时候大家也都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这对我们这些已经成年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也许再过几十年之后,等我们老了,也依然是割舍不掉的珍贵而美好的回忆。而我们的孩子们呢?以后回忆什么?自己拱在沙发上捧着手机玩游戏?自己对着电脑喊打喊杀?不用说这对孩子的健康、以及性格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单单就是以后回忆的时候估计也就只剩下遗憾了,孩子们会不会怨恨我们?所以,这样的自由,这样的游戏对孩子来说真的不是一个好选择。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游戏,而幼儿园的活动就是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所以,作为幼儿园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应该肩负起向社会以及家长宣传游戏对孩子成长、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这样的责任,而我们幼儿园也是这样做的。从区域游戏玩教具的制作、快乐六一文艺汇报演出到民间民俗游戏的挖掘,再到各类体能游戏的设计等等,我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用我们的方式在孩子的童年留下五彩的回忆,希望在我们的引领和感染之下,家长们也能够正视学龄前孩子的发展规律,放开手,耐心等待,让孩子们的童年能够过得丰富多彩,而又轻松、愉快,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也能够自然的获得各方面的体验与进步。

愿我们的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幼儿园到底该教孩子什么


从下周起,北京市教委将对该市的幼儿园进行随机推门检查,检查内容颇令人玩味:幼儿园是否给小朋友上英语、拼音课,教20以上的加减乘除运算。如果发现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园长将被严肃问责,幼儿园也会被降级降类。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5-6岁的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

但在现实中,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这个起跑线,早已从小学一年级提前到幼儿园小班。一些幼儿园也恰恰利用家长的这一心理,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小学课程,甚至双语课程,当然,开设课程越多的幼儿园,收费自然也会更高。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固然没有错。但幼儿教育的起跑线,不是谁先学会乘法口诀,记住英语单词,而是谁先具备了幼儿阶段该具备的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这些好习惯能否在幼儿阶段养成,才是决定孩子未来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所在。

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知规则,认识世界,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培养包括口语交流能力等幼儿阶段基本能力,是幼儿园应当去做的,而不是拔苗助长。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童年快乐和身心健康,应当得到保证。

另外,破除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还需要改变现有的小学招生模式,持续推进就近入学,均衡分配优质小学教育资源。要知道,如果小学招生,尤其是优质小学招生时,依然对孩子进行各种测评,那么,滋生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土壤”就会一直存在。

炎热夏天幼儿护理应注意什么


夏季天气炎热,孩子年幼,脏腑娇嫩,稍不留心极易生病,家长们要留心,儿童夏季保健有“四不宜”。这“四不宜”分别是: 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日炎炎,家长怕孩子上火,往往只给孩子吃些清淡饮食,实际上这样做并不好,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过于清淡的饮食,会导致孩子出现营养障碍。夏季孩子的饮食,仍应多样化,新鲜的鱼、肉、鸡蛋、猪肝等,都是应该吃的,可做成粥,这样既便于孩子消化,又有营养。

饮料不宜多喝。各种饮料,如汽水、果汁、可乐等,由于含有较多的糖分及电解质,孩子过多摄入,会影响其食欲和消化功能,而且过多糖分也会使孩子发胖,因此夏季儿童出汗较多时,最好多喝白开水,给其补充水分。

生冷食物不宜多吃。夏季各种瓜果较多,家长常会做一些爽口的凉菜,一家人同桌进食时,若生冷的凉菜、瓜果无意间让孩子吃得过多,往往会使孩子消化功能紊乱,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等,因此需特别留心。

大汗后不宜冲凉水澡或吹空调。胖孩子夏季极易出汗,如用冷水洗澡,会使其全身毛孔迅速闭合,血管迅速收缩,进而影响到其机体功能,容易使孩子生病,因此夏天孩子大汗后,洗澡仍以温水为宜。

预防宝宝冬季感冒,要注意什么


进入冬季后天气寒冷,是感冒的好发季节,特别是公共场所和学校、幼儿园等机构的儿童集居地,更应注意防止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孩子顺利地度过冬季,父母们要做好以下几点:1、减少病源感染机会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注意督促好小儿的手不要乱碰脏东西,及要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2、注意保暖冬日寒潮多,气温变化大,幼儿易着凉、感冒、常会引起许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急性肾炎,因此冬季要给幼儿保暖,避免着凉。特别是在儿童玩耍出汗以后,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3、合理饮食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合理的饮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母乳不仅是孩子体格和智力发育的最佳食品,含有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几种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除了母乳喂养外,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蛋鱼及肉类,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适量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4、注意节制饮食“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现在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饱,总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孩子吃多了,几天下来就容易形成食积便秘。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有病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肠的粪食燥结,能够引起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5、保护皮肤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要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6、坚持户外活动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小儿出屋。小儿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应该坚持让小儿做户外活动,天气冷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小儿在大自然中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提高小儿的体质。同时不坐凉地:冬季地面温度很低,幼儿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容易感冒、腹泻7、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幼儿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技能和幼儿的体质。8、定时通风换气,注意室温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20摄氏度,如高于23摄氏度时,人会感到头晕、疲倦。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容易感冒。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在北方更为突出,室内温度高,湿度相对较低,加上窗门紧闭,室内空气流通差,居室内的微生物密度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袭小儿体内。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

相信《秋天到了,该注意点什么呢》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