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怕事 大人反思了吗?错在教育方式

08-21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胆小怕事 大人反思了吗?错在教育方式”,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都特别胆小,不敢做摇摇,不敢自己买东西,不敢和陌生人说话,有时候自己带了玩具出去,被其他孩子一把抢走了,自己哇哇大哭也不敢去要回来。他们的共性是,大人必须在他的视线范围以内,让他能看得到,才感觉到安全。但是家长着急了——孩子这么胆小怎么行?

看过心理学的书,里面大篇幅的写到,其实孩子胆小,是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的很多做法不正确,在对待孩子的方法上过于简单化,处理的过于心急,反而造成了孩子的心里紧张的情绪。

我的学员里,小展是男孩子,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谁见了他都要上去和他打招呼,而他胆子却很小,见到外人不说一句话,赶紧躲在爸爸妈妈的背后,就连熟悉的人都很少说话,在我们这上课的说话也不闹,特别安静。看到其他的小朋友打打闹闹,他就坐在一旁看着不支声。爸爸妈妈既心疼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社会上,许多大人也会拘谨、腼腆、内向,这些个性的缘由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儿和儿童时代。如果在幼儿的时候,小孩子的胆小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爱不会与他人交往、不合群的性格长此发展下去,就会阻碍他以后的成功。有的家长跟我说,我的孩子就是这样,其实他很棒的,他会什么什么。我告诉他的是,即使你的孩子有再多的聪明和才智,在当今的社会,也会因为他的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他一生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挠。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这些错: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有哪些问题


问题很多,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盲目遵循所谓的育儿“要点”和“重点”,从而导致更多问题。让我们先来看几个真实的例子。1.自信的父母,不自信的孩子育儿文章里面常说,父母一定要表扬自己的孩子,因为来自父母的肯定会让孩子建立起自信。有的文章稍微好一点,强调这种夸奖不能是笼统的“你真棒!”,而需要夸奖孩子的付出和努力,例如“你今天唱歌唱得真好!”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某个选秀类的节目中,一个孩子被淘汰了,主持人请孩子的妈妈上台安慰孩子,而妈妈第一句话就是:“儿子,你是最棒的!”明明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妈妈开口就说孩子是“最棒的”,为什么最棒的还会被淘汰呢?孩子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由此对妈妈的安慰不买账,依旧不停地流泪,依旧一脸不自信。2.无私的父母,自私的孩子育儿文章里面常说,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储爱罐”,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爱:如果孩子想要一个巧克力,那么我们就给她十个巧克力——这会让她知道,第一个巧克力是她想要的,剩下九个巧克力是我们对她的爱。事实真的如此吗?有个妈妈一直尽自己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一切。孩子喜欢吃鱼肉,妈妈一直假装自己只喜欢吃鱼尾;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新衣服,妈妈一直穿着旧衣服;给孩子琳琅满目的玩具,妈妈却不舍得给自己换个手机。上了公交车以后,孩子一屁股坐在唯一的空座上,丝毫没想到要给抱了自己一路的妈妈让座。3.强势的父母,弱势的孩子有的父母学历高,能力强,很敬业,事业上很成功,性格也很强势。这样的父母往往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也很高。他们不由自主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同事、朋友的孩子做比较,一旦孩子落后,就觉得自己好像“输了”。甚至从孩子刚出生起,就报名各类兴趣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变强,孩子就能变强吗?父母对孩子的高标准要求,会让孩子感受到较大的压力。孩子越小,越难以应对和处理压力;即使孩子已经长大到足以“化压力为动力”了,他们也会认为父母并不承认真实的自己。孩子一直试图向父母证明自己,由此造成的悲剧,难道还少吗?1.自信,但不盲目自信——孩子不可能一辈子活在童话的城堡中在我们眼中,孩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他们有完美的肌肤,完美的笑容,完美的一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喜欢在朋友圈刷屏地发孩子的照片,甚至在外人看来几乎一模一样的九连拍照片。国外有个育儿专家曾说,自己非常喜欢夸赞孩子,直到有一天,她不由自主地说出了:“宝宝,你刚才放屁了吧!真香!”这样的话,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入了误区。生活中,一味夸赞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萌妈自己的妈妈从小就喜欢夸我,说:“我女儿是最棒的!”每次萌妈自己都很不舒服——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并不是最棒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总会有人在某些方面强于我。萌爸的妈妈也很喜欢夸萌爸,说:“你从小就是最棒的!”而当我们诞下小萌以后,我妈妈和萌爸的妈妈把这种夸奖延续到了小萌身上,她们一致认定:“小萌是最棒的!”自信来自于战胜困难和走过失败,而不是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自信是对自我价值的确信和肯定,而不是因为“我最棒”的盲目自信!一味地鼓励和赞誉,只会让孩子难以接受真实的自己,变得不自信。真实的生活中,孩子难免会跌倒,会遇到强劲的对手,会遇到暂时难以逾越的鸿沟和障碍——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如何面对失败,面对真正的实力,再在这一基础上去奋斗、去拼搏。与其在孩子失败以后还说“你最棒!”,不如告诉孩子,哪怕不是最棒的,哪怕失败了,你的努力和付出也是有价值的。2.爱,但不溺爱——爱孩子,也要教会孩子如何去爱母爱是无私的,父爱是深沉的——但是,我们并不是孩子的奴隶,孩子也不是依附于我们而存在的。这个世界上畸形的亲子关系实在是太多了。有父母一直无私为孩子奉献,甘愿让孩子“啃老”,哪怕孩子结婚生子有了孙子以后,还是自己来带孙子,儿子却打游戏到深夜,睡觉到中午。有妈妈不愿意自己的儿子早早结婚,希望儿子能一直陪在自己身边;即使结婚以后也想方设法地介入儿子的婚姻,和媳妇抢夺男人的心。也许你嫁的就是这样的男人,你遇到的就是这样的婆婆——那么,我们更要培养起自己和儿女之间良心的关系,成为下一代的“中国好公婆”、“中国好岳父/母”。我们爱孩子,也要教会孩子如何去爱。所谓“无私”的父母,实际上是完全以孩子为中心,这会日益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让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当然,在婴儿前三个月时,需要第一时间满足他的需求,满四个月以后,除非是警报式的哭喊,否则不必第一时间赶到;在孩子三岁前,他会认为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我们可以尽量满足他的需求,但是此后,就要开始慢慢给孩子讲道理——否则,爱,就会变成溺爱。萌妈一直都强调,我们爱孩子,但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哪怕是所谓24小时的工作的全职妈妈,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萌妈曾经在初中时对自己的妈妈说过的话,在此送给大家:“你要为了自己而活!为什么呢?因为你如果指望我,未必能指望上;哪怕有朝一日你真能指望我了,你的青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3.期望,但不过高期望——孩子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强势的父母常常培养出弱势的孩子。对孩子期望过高,容易扼杀孩子的潜能,阻碍孩子的发展。即使嘴里说着“我不给你压力”,但是孩子却会感受到无形的压力。记得萌妈自己上初中的时候,萌妈的父母也一直说“我们从来不给你压力”,但是考试跌出前三名,他们就会在饭桌上问:“没考前三还要买小人书吗?”孩子是很聪明和敏感的,哪怕你嘴上不说,各种细节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压力。更何况,强势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更高,给孩子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调查发现,很多高学历的父母喜欢拿自己作为孩子的比较对象,要求孩子以自己为榜样去努力。他们会说:“当年我……看看你现在……”,或者“我在单位……你在学校也应该……”,对孩子的要求会比一般父母更高。孩子和父母哪里有什么可比性!夸张一点来说,父母吃的盐都比孩子吃过的饭更多,父母的成熟是经历了多年的挫折、磨练才修炼而来,怎么能以此去要求孩子呢?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会让我们难以看到孩子的长处,进而给孩子更多的消极评价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多采取严格、甚至苛刻的教养态度,导致孩子的不自信和压力。我们要做的是,是降低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发现孩子真正的闪光点,帮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能接受真实的孩子,那还指望谁来接受孩子真实的一面?写到这里,不由地想到了中国传统思想里的“中庸”有着极其丰富的道德文化内涵,但其包含的最基础的意思之一就是“不走极端”。时下,为了博眼球,不少育儿文章都只强调一种片面的育儿观念;今天萌妈想说的,正是大家要对这样的文章和教育理念予以理性的甄别,对于我们自己育儿过程中相对极端的行为进行反思和矫正,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大人怎么教育孩子


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有很多的家长都是以高压的形式进行的,都是摆出了一付家长的架式,压着孩子去学习。但是这样的做法大家也都很明白,不仅效果不好,甚至出现反效果。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教育孩子的几大法宝。

1、爸妈是孩子1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导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爸妈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她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1年学习的,生命的第2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假如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爸妈应先改变自己

教导孩子就是教导自己的1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爸妈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导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拓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假如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她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她们行为的标准,即神马样的事情可以去做,神马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大家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1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晓得您是严肃的,而且您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您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1致性:爸妈在管束孩子时保持1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1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她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爸妈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她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办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爸妈需要主动地将大部分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大家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家不可以让孩子去做大家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1套,让孩子去做另1套。只有大家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导出品德高尚的下1代。

6: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晓得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假如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1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1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1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7:在1定范围内给孩子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她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神马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1些自由度。给孩子1定的自由,表明大家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大家,爱大家。

8: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像的概念还没有办法理解。

9:正面告诉孩子应当做神马,而不是不该做神马

传统型教导者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晓得好的行为是神马,自己应当做神马。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您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大家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

10: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1起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爸妈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大家要腾出1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爸妈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11:不要忘了给自己留下1点休息时间

大家应当主动地找寻1点时间,暂把孩子放在1边。这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抚养孩子并不意味着大家要放弃大家个人的需要和夫妻间的交流,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家庭稳定至关重要。另外,大家需重心空闲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远离繁琐的家务和工作。要有1点幽默感,不要为自己的1点点错误懊悔不已。调整1下自己的心情,放松1下紧张的神经,善于休息,才能更善于工作。

12:让孩子的爸爸发挥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爸爸不但是1个监督者,更需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爸妈作为1个集体,讨论教导的原则,与孩子1起游戏,1起谈话,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周边的人帮助您,使您自己的生活轻松。

13: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成功的爸妈们深刻的感觉到伴随孩子成长带来的快乐。由于孩子使大家的生活变得伟大,使大家变得更有理解力,使大家生活有了期待。因此,大家不要去抱怨自己的辛苦,而要用心去发现和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想很好地教育孩子,父母就得先做好这所"学校"里的"老师"。

老师之所以能成为老师,是因为在大学里,能够很系统地去学习,最终能够有资格成为一名老师。而对于父母来说,面对你的孩子,你就是一名“老师”,你同样需要去学习,需要教育好自己,做个够格的“老师”,再去教育你的孩子。做为父母,你们将引导着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走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大道。

不管你是白领还是工人,是企业家还是农民,那些都是你在社会上的一种职业别称,但对于孩子来说,你们就是父母,并没有什么差别。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能给予多好的物质条件,而是足够好的精神条件和成长环境。

父母的一言一行随时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有时候都不需要父母的教育就会学到很多的东西,比如一个很乖,很懂礼貌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谦和,很善于和人交往的人,又如一个很蛮横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爱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别人争吵的人,也如一个爱阅读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爱在家看书的人,再如一个爱骂人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在家是互相的对骂或骂别人的人。

现在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的不是,比如爱看电视,跟父母顶嘴,和其他孩子打架,要一个玩具就必须要到,以自我为中心,做错事怨父母等,他们的这些不是,不就是你们父母培养或纵容而来的吗。有些孩子是直接学父母的,有些孩子是因为父母的纵容而来的,有些孩子是抓住父母的“爱”而形成的。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这样,开始急了,会想任何办法去改变孩子,让孩子成为“好孩子”,谁知,最先要改变的恰恰就是父母,父母的改变同样会带来孩子的改变。

孩子是可塑的,但要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最关键的就是家庭这个“学校”和父母这个“老师”,只有这所学校里的老师够“资格”了,孩子就能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如何教育孩子判断对与错


“不,我不能给。”三岁的灿灿大叫,同时张开双臂试图将147块积木护到自己的胳膊底下。“这些都是我的。”他大声抗议。

显然,灿灿的行为违背了“分享”准则。那么,我们能说灿灿是一个自私、淘气、被宠坏了的孩子吗?也许不能。因为,该年龄段的道德感决定了,他只是简单地思考问题,自然地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

学前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表面性、固定性等局限性,因此相应地在判断对与错方面,也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绝对性。凡事常常都是好的或常常都是坏的,在他们眼里,一个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并不重要,他们不看动机,只看结果。

2、取决于身体伤害的程度。身体伤害越严重,就认为错得越糟糕。

3、取决于一切行为是否会招来惩罚。如果受到处罚就认为是错的。

4、规则。规则是从来都不应该被打破的,破坏规则就是错的。

5、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儿童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因此,灿籼可能就认为,积木是我先拿的,我有权占有,打破了这个规则就是错的;另外,他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我需要它们,所以就该归我。

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应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合理地处理问题

首先,父母应判断孩子的违规则行为触及的是道德规范还是社会习俗,然后再做处理。如果是道德规范,一定要和孩子

交谈,让他理解做错的原因,让他认识到别人也有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帮助孩子去纠正错误。

2、让孩子体验道德冲突?

为儿童安排一定的自由游戏的时间,让他们自然地体验道德冲突,尝试着去解决问题。

3、讨论道德两难问题

选择一些道德两难故事,让孩子从不同人的角度去思考讨论。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会犯错误的,没有永远的好人,也没有永远的坏人。

4、鼓励孩子改变规则

当孩子在玩一个喜爱的游戏时,鼓励他们改变规则,用不同的方式去玩。一定要强调指出,如果征得所有游戏者的同意,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5、让孩子自己制定一些规则

强调指出,什么是对集体有利的事情。避免让儿童决定有关的惩罚规则,因为他们常常喜欢制定一些残酷、苛刻、不现实的惩罚措施,而这些对行为的改变地无济于事。

6、鼓励孩子开展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

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能使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促进他们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7、深究意图和动机的含义

使用故事和木偶剧讨论人物的动机。比如,小杰弄坏了小熊的椅子,为什么弄坏的?小熊感觉怎样?小杰怎样帮助小熊会好一些呢?

8、表扬有道德的行为

对孩子的合作、帮助行为予以表扬,从而激发其他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辨别善良、公正和合作等行为。

9、使用真实的两难问题

在教室情景下,提出生活真正的两难问题,让孩子讨论。避免使用寓言或格言,因为这对孩子来讲太抽象,难以理解。

儿童家庭教养方式您做对了吗


一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宝宝成长

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儿童产生独立、爽直、协作、亲切、沟通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民主型的爸爸妈妈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宝贝的行为更多的是分析与引导,合理的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并以身作则给宝贝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注意的是,民主不等于什么事都是协商。宝贝由于自身的知识、经验所限,不能深刻与全面的分析问题。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用家庭讨论的方式,“民主”的做出决定。这时,爸爸妈妈要事先统一口径,然后召开家庭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让宝贝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5种父母常见错误教养方式

1.过分严格

有些爸爸妈妈对宝贝的教育很严厉

,有时甚至达到残酷的程度,他们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稍不顺心或宝贝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就斥责甚至打骂孩子。

后果: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宝贝形成自卑、懦弱、冷漠等消极情绪,或产生不能克制的逆反、攻击和冲动行为,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2.过度溺爱

这些爸爸妈妈对宝贝的教养方式与上面刚好相反,他们对宝贝过分的溺爱和宽容,对宝贝的任何要求都无条件的接受。

后果:这容易使宝贝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格。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宝贝由于自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听从自己的命令。当他们接触其他小朋友或走入社会时,可能会因挫折而拒绝接触社会,因被忽视而嫉妒和仇视他人,因不能自控而与人冲突,甚至产生严重的侵犯性行为问题。

3.支配

这种情况多见于父母工作压力都比较大的家庭。这些爸爸妈妈总喜欢直接替宝贝拿主意,直接告诉宝贝做这做那,对宝贝自己的意愿漠不关心。后果:虽然直接向宝贝发出命令可以节省许多时间,提高生活效率,但长此以往宝贝会养成过度依赖、服从的性格。由于事事都由爸爸妈妈决定,宝贝自然也无须主动的思考自己的事情,这样长大以后宝贝就会缺乏主动性,性格自闭,且对父母产生过分的依赖感。

4.不断拒绝

有些爸爸妈妈为了让宝贝长大后对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有意识的对宝贝进行过度的挫折教育,增强宝贝的“抗挫能力”。

后果:过度的“挫折教育”,对宝贝提出的任何要求都给予拒绝,又不对宝贝解释拒绝的原因,让宝贝长期生活在一种不安全的心理环境中。研究表明,当个体长期处于挫折中,会产生强烈的神经质倾向,并且会伴随反社会和侵犯性行为。“挫折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定要注意宝贝的心理卫生,在“拒绝”后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让他们有安全的感觉。

5.忽视

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爸爸妈妈的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看宝贝,宝贝的护养工作大多由保姆或亲属代劳。

后果:宝贝由于没有太多的机会与爸爸妈妈接触,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由于在情感上被忽略,宝贝会倾向于用各种问题行为来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如生病,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或其他一些奇怪的行为。

三依据宝宝性格调整教养方式

不难看出,教养方式不当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还要因儿童自身的特点而异,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教养方式不良引发的不同的儿童问题行为。所以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宝宝的个性各有不同,自然要针对宝宝的性格特征赖制订养育方针。只有这样,才会发挥宝宝性格中的优势

相信《孩子胆小怕事 大人反思了吗?错在教育方式》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