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子受挫以后 做孩子的及时雨

08-31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当儿子受挫以后 做孩子的及时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昨天在我们回老家的途中,刚放学不久的儿子向我述说了两件事:一是儿子的好朋友受到老师批评,老师误以为他没有完成作业,实则是老师没布置这些作业内容。儿子戏称好朋友遇上了冤案。二是儿子自己上课做数学题没有列草稿,老师问为何不列草稿?儿子则回答这些题目简单不必列草稿。老师就认为我儿过于嚣张,就让他上黑板去做,后来又叫其到上面做了一次。这一来,儿子的自尊心受不了了,后来放学时,就对其好友说明天想请假不去学校了。于是,晚上回到家里,他就借口身体很累,明天想休息一天不去夏令营了。

我听了随即明白了儿子此时的心境,他一定是对白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无法释怀,甚至觉得第二天无法面对老师和同学。作为母亲,我很理解儿子此刻的心情。自入学至今,他一直是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成长。平坦的成长经历,过多的荣誉成绩,会使得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与人沟通交流时,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相反意见,对别人的批评教育容易抵触,甚至产生对立和敌视情绪。一旦遇到不顺利的情境,心理相当脆弱,容易迷失自我,会从过分自负转变为过分怀疑自己,自信心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他很难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所遇到的困难,这就为他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作为家长,我很担心如果儿子刚进入新校园就带着抵触情绪,那极有可能会影响到他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

我想:当务之急,我们做家长的特别需要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做安抚孩子情绪的及时雨,帮他解压,为孩子尽快走出消极情绪的沼泽地助上一臂之力。

我就和我爱人一起给孩子分析:老师让你列草稿,自有他的道理:凡事需谨慎、认真。老师可能希望你给大家做个好榜样,因此对你格外严格。后来,我们又对他说:你作为学生,应该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而不应该跟老师对立,如果对立的话,你带着情绪上课,一定不能专心学习,最后吃亏的还不是你自己。爸爸妈妈很理解你现在心情,今天,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说你嚣张,你一时难以接受,这很正常。不过,你明天去跟老师好好沟通一下,我们相信你能很好地处理好这件事的。

值得欣慰的是:今天早上,儿子一如既往上学去了。放学回家后,我略还有些担心地问儿子:“怎么样?”儿子又如往日那样爽快、简洁地回答我:“放心好了,什么事也没有。今天,我把草稿纸拿出来了。”

但愿儿子经历了这件事以后心理能更成熟,也希望他今后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成长路上的一切困难与挫折。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心得:儿子教我做母亲


儿子4岁了,已经上了托班。儿子特顽皮,经常不是弄坏了这个玩具飞机,就是摔坏了那个布熊,当然少不了我这个做母亲的训斥,严重时,小屁股可能还会挨上几巴掌。但是,最近发生的事,让我改变了对儿子的做法。

一天早晨,我兴高采烈的穿上新买的羽绒服,准备送儿子去幼儿园,不料出门的时候,垃圾袋坏了,手里提的垃圾撒了一地,还把刚刚穿上的新衣服弄脏了。我叹了口气,刚想懊恼,儿子却说:“妈妈,不要紧的。你不是故意的,垃圾我帮你扫一下,衣服脏了洗一洗就会干净的!”本来很生气的我,可听到儿子这句体贴的话语,我感动了。想想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我儿子身上,我一定会说:“瞧你,这么不小心,刚穿的新衣服就弄脏了,下次不给你买了。”想着想着,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儿子还以为我在生气呢,于是,捧着我的脸说:“妈妈,不要紧。下次你小心一点就好了。”我一把搂过孩子,眼泪差点掉下来。多懂事的孩子啊,他已经懂得了理解、宽容别人,使我这个做母亲的自愧不如。

我想,为了儿子,我要重新做一回母亲了。

孩子行为异常家长及时洞察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父母如何洞察孩子身上的异常信号,并加以有效引导,以防患于未然?

一、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这是他们各种情绪和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心理学家阿德勒和杜莱克斯认为,他们无非想要:

被爱与被接纳

有安全感

有归属感——融入某个群体

自己的所作所为受人肯定

逐步迈向独立,担负责任及做决定

当孩子感受不到这几点时,他会有负面情绪,如变得消沉,进而可能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或异常行为。

当父母亲不认同孩子们的情绪时,会发生什么呢?孩子就有一种羞耻感,父母亲这样做等于把孩子的人格给切开了,分成了两半;孩子只是在学业上发展,而在情感上不让他们发展,压抑他们,如果是永久性的就会造成精神紊乱。

二、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和异常表现,及父母应对策略

1、引起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以引起注意为目的,通常你的感觉是烦躁、懊恼,然后加以提醒或好言劝说。在达到他的追求注意的目的之后,你的孩子也许会暂时停止这坏行为,但不久之后,他也许会旧病复发,以求得更多的注意,或另找一种方法来寻求你的注意。

案例:要睡觉时,六岁的佳佳一会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又说害怕,不停地要让爸爸妈妈注意到她,连续几个晚上都重复发生同样的问题,父母被她搞得很心烦。后来父母了解到,原来佳佳是为了引起父母对她的关注才这样表现的。后来父母设法给予佳佳应有的关注和爱,也使她有足够的安全感。佳佳这些折腾就没有了。

父母应对策略

避免在孩子寻求注意时给予注意,在孩子没有预料到或在他无意引起注意时,给予正面的关注。不要有求必应,尽可能忽视不良行为,不要被激怒。

2、追求权力

追求权力的孩子通常会令你生气,让你有被激怒的感觉,你感到你的权力受到挑战。陷于权力争斗的孩子好辩,爱与人作对,结果不是你硬要他服从,就是向他投降。有时你也想摆平或打击孩子,如果你投降,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不再有不良行为。

案例:很多父母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很头痛,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想尽办法,软硬兼施地强迫孩子,甚至不许他离开座位。有时父母或爷爷奶奶在屁股后面追着孩子吃饭,每天都重复着,爸爸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减少孩子的零食,吃饭时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吃,时间到了,让孩子去玩,中间饿了只给果汁,不给零食,孩子终于了解吃饭再也不能达到权力争斗的目标,而同时孩子也必须忍受不吃饭所带来的后果。

父母应对策略

一般是从冲突中退出来,不要与孩子继续争斗或向他投降,也不要生气。可能的话,让孩子经历一下不良行为或异常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如果你忍一忍,不和他正面冲突,事后请求他帮忙、询求他的意见和建议,使他成为你的同伴,那么他就没有人可以作对了。

3、报复

寻求报复的孩子要的是跟你扯平,因为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通常父母对这种报复行为的反应是感到伤心难过,当父母生气或想摆平时,孩子可能会发觉自己斗不过父母,因而转移目标,开始报复。

怀有报复心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可爱而受到伤害。有一点需要注意,幼小的婴儿通常不会以报复为手段,他们有时是因为生气而表现出越轨的行为。

当孩子在你面前说:“你不是我的好妈妈,你对我一点都不好”,甚至说:“你不配做我的爸爸。”这些话让人感到很伤心,随之而来的是气愤。这就是孩子在以报复的方式和你抗衡。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爱和接纳,他们就到外面去,故意报复你,他们知道父母最不喜欢什么,如果你不喜欢他们吸烟、喝酒,或穿奇装异服,他们就故意这样做或这样打扮来报复父母。

父母应对策略

不要以伤害回报孩子,要打破报复的恶性循环;如果你做错了要道歉,试着想办法与孩子建立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因为寻求报复的孩子极需要被爱。

4、表现力不足

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是要父母对他们放弃希望。你觉得失望,无助,对孩子消极以对,最后完全的放弃,认为孩子真的无可救药!

案例:文文的父母对她的期望非常高,因为父母都是高材生,希望文文也能像他们一样,受人尊重,将来长大了更优秀。

文文觉得父母因为太优秀了,就觉得自己永远也达不到像父母那样,因此很自卑。当文文问妈妈数学题时,妈妈给她讲了好几遍她都没有明白,妈妈说:“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还不明白,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也许数学对你来说太难了,你不是学数学的料。”于是文文说:“你说的对,妈妈。我真的不是这块料。”

父母应对策略

父母一定不要放弃表现力不足的孩子,否则他们会自己放弃。要停止所有的批评。关注所有的努力,无论多么小的努力,父母都要争取帮助孩子。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能力,多给予孩子鼓励。

最后一个父母应对的策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集中精神先改变我们的行为。同时改变你对孩子不良行为和异常行为的反应模式。除非父母们愿意花时间和努力同孩子们一起来建立积极的关系,否则任何的指导和训练都是没有效果的。

家长以后怎么教育孩子


天下父母谁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在生活中,许多父母太过急功近利,采取一些条条框框约束孩子,张口就来的是一些冠冕堂皇而又强制性的语言。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爱是一个亲切的拥抱;是和风细雨的交谈;是循循美诱的开导;一个淡淡的微笑和一点小小的安慰。

说表扬

有些家长从早上一醒来就开始唠叨,快点起床,不然要迟到;认真刷牙,不然要长虫牙;一定要吃鸡蛋,喝牛奶,不然营养不良。孩子放学一回来,又开始唠叨:这手、衣服怎么这么脏,快点洗手;快去做作业;快点吃;快点睡觉。无数个快点,无数个不对,无数个指责,一系列命令专制的语言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于是,有的孩子开始紧张,害怕出错,有的则开始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我做的,我就偏要做。

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管不住了,对于这种情况,你不妨换一种方法与他交谈,比如说:今天起床比昨天快了一分钟,这是你今天表现最好的地方,妈妈奖励你一杯牛奶。我想,这样的话语孩子比较愿意接受。小孩子都喜欢表扬,尽管有一些话语对于我们来说是谎言,但我们出于良好的目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所以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待在一起, 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虽然短短的几句,却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你与孩子的沟通。

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碰到的坎坷会很多。而父母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关注这些事情,即使能够关注,也会因为过度的关注而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依赖。因此,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孩子在广阔的天空里学会磨练自己的翅膀,展翅翱翔。

尊重孩子

做父母的总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但是父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呢?轻则呵斥,重则打骂极易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导致自卑的心理,其实尊重孩子要从家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必须从孩子的心理入手。

孩子学习数学前要及时引导


孩子学习数学前要及时引导

孩子学习数学前要及时引导

“邻居给了我们一些小的西红柿,如果1个人吃3个的话,我们家一共有4口人,一共要吃掉多少个呢?”

请家长在孩子学习乘法之前这样加以引导。

为孩子创造“需要借助数字来思考”的机会;为孩子营造出“有数学的生活”;给予孩子“用心的教育”。

几乎没有一门学科会像数学这样——会与不会有着明确的区分。

举个例子来讲,在小学2年级的课程当中,我给没有学习过九九乘法的孩子们提出了下面这个问题:

“给每个人分3块奶糖,如果要分给5个人,一共要有多少块奶糖呢?”

对于这样一道题,孩子们的计算方法各式各样。在遇到未知问题的时候,孩子们会根据已知的方法去寻找答案。

有的孩子会把积木当成奶糖,一个一个地去数;有的孩子会想要画出奶糖,然后一个一个地数;也有的孩子,会考虑用“3+3+3+3+3”的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也有少部分孩子已经在学校或家中学习过九九乘法,于是自己写出了“3×5”的公式,并教给周围的同学。

这个时候最为重要的,就是孩子们拼命努力地想要找到答案的强烈欲望。然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对于寻找问题答案的欲望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有的孩子心情十分迫切,为了找到答案,不断地去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也仍不放弃,继续努力。

也有的孩子却不知该如何着手,只是坐在那里独自发呆。这些孩子从一开始,脑海中就没有对问题形成实际而有效的概念。

也就是说,他们并不知道究竟这个问题是什么。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不清楚问题的所在呢?

父母应该做到的“用心教育”

究其原因十分复杂,我甚至认为有必要就此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而其中较大的原因之一,我认为是以下这一点:

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孩子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事情。

也就是说,他没有过像这样“需要借助数字来思考”的经历。

换言之,他没有接触过“有数学的生活”。

如果在上这节课之前,在孩子的生活当中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场景,那结果又会怎样呢?例如,如果在此之前父母曾经这样问过孩子:

“邻居给了我们一些小的西红柿,如果1个人吃3个的话,我们家一共有4口人,一共要吃掉多少个呢?”

如果父母能够像这样一边问一边同孩子一起思考,那么在学校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时,孩子希望得到答案的欲望就会大不相同。

孩子会同父母一起认真地思考这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实际数小西红柿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再之后,父母只要对乘法运算稍加辅导就可以了,这是让孩子理解数学的一个绝好的机会,没有必要一直等到上课时再去学习。

父母有意识地创造这种机会是十分重要的。

类似这样的事情,父母只需稍加用心,稍稍有一点“教育的意识”就能够做到。

在这方面曾有着丰富经历的孩子,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上述问题之后,他们就会怀着极大的欲望去解答。

“好像做过这样的题目,我觉得自己能够计算出来!”

孩子就会有这样的想法。而在此之前没有过类似体验的孩子,就可能连做什么、怎么做也搞不清楚。

这样的问题对于大人来讲不算什么,所以自然地就会认为稍微思考一下,任何人都能解答出来。

但是,对于出生至今只有7、8年经历的2年级的孩子来讲,这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请一定为孩子创造“需要借助数字来思考”的机会。为孩子营造出“有数学的生活”。请给予孩子“用心的教育”。

这样就会为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准备好肥沃的土壤。有了肥沃的土壤,所栽培的种子也能够茁壮成长。为孩子的成长耕耘出一块肥沃的土地,只有父母才能够做到。

培养孩子受挫能力,这才是正确的开启方式!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来自美国麻州安多弗的11岁华裔女童叶诗雯在2015年3月以2203积分晋级为大师,成为美国国际象棋史上最年轻的女大师棋手,比目前记录保持人、加州华裔王安妮年轻了4个月。叶诗雯表示,她喜欢下棋是因为有挑战性,她说:“我喜欢和水平高的人下棋。”除了下棋,与其他女孩一样,叶诗雯有多种其他的爱好。她喜欢游泳、打高尔夫球及弹钢琴。虽然叶诗雯很爱象棋,但是以后也打算成为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和女警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1岁的叶诗雯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棋艺,成为美国最年幼的国际象棋大师,关键在于她内心喜欢挑战,胸怀卓越目标,并追求不断的进步。追求卓越,勇于挑战是孩子取得成功的良好品质,但这种勇于挑战困难的品质,需要很强的抗挫折能力。因为挑战困难就意味着需要面对可能存在的失败,任何人做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有诸多的问题和挫折,如果没有一颗坚韧的心,缺乏承担失败的勇气就不可能走向成功。

不过很多父母培养孩子容易走进一个误区:他们觉得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是让孩子多经历失败,或让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压力,甚至让孩子去挑战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事情。2015年3月18日《华西都市报》报道了四川一名爸爸,一年中无论春秋冬夏,都让1岁三个月大的儿子光着身子在街上晃悠,而且每天给孩子露天洗冷水澡,给孩子所谓的磨砺教育。这种随心所欲不尊重孩子身心成长特点的教育方法,引起育儿专家的批评,因为这很可能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伤害。除了身体健康外,忽视孩子心理承受力,而一味给孩子挫折感,还会造成孩子的心理伤害。

比如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就提到过一个“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人类身上的表现就是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从而使自己内心充满了无价值感,丧失信心,变得自暴自弃或者对未来缺乏信心。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抗挫感的培养,反而有可能让孩子内心变得更加脆弱和自卑。那么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竟究如何来培养呢?

1.父母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的勇气

孩子从刚出生时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好奇,有着对未知的探索冲动。从孩子能爬能走时,父母就需要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美妙,不要因为担心孩子会弄脏自己的衣服,或弄乱家里的摆设而限制孩子的自由,同时对于孩子的探索行为给予鼓励。如果教育得当,到了中小学时孩子就会变得兴趣广泛,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这时父母就可以进一步发掘孩子身上的潜能,发现他的优势,培养他的爱好,这对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和人生的方向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

2.让孩子在做事中拥有成就感

孩子之所以能坚持不懈,很多时候是做事的成功体验让他们着迷,他们喜欢完成事情之后父母的称赞,别人的仰慕,甚至是自己欣赏的满足。所以,孩子的每个进步都需要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肯定,父母对孩子真诚的肯定和表扬,都是孩子成就感的来源。

3.让孩子自己承担相应的职责

许多孩子敢于面对挑战,就是因为他们有承担失败的勇气,而这种勇气,很多时候都是在其自我承担中获得的。很多父母对孩子太多的溺爱和包办代替,让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太顺,直至孩子受到大的挫折,摔个“大跟头”不肯起来时,父母才知道自己对孩子过度溺爱让他丧失了承担的能力。所以父母要在现实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事,并学会自我承担,比如让孩子自己定闹钟起床,自己处理与伙伴的矛盾,自己去验证自己的想法等。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当儿子受挫以后 做孩子的及时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秋天的雨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