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多家长平时都很忙,经常会加班加点,有时候回到家,孩子早已入睡了。但是还是建议各位家长多抽出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
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使孩子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同时也给孩子很多间接的知识。从小女儿就喜欢看书,两岁左右,我们就经常带她去图书馆,一起去书店挑选她喜欢的书,在寻找喜欢的书中,树立孩子的正确价值观。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会陪孩子看一会书,起初是我给她讲故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渐渐演变成了,她给我讲故事。最近常常和女儿玩一种游戏叫“我是小老师”……在这样的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以及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孩子变得更有自信了,作为家长,我们对女儿的学习生活更放心了,对学校的教育也有了基本的了解!而女儿对这样的游戏更是大有所爱!活动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促进了我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孩子愿意和我交流,把心里话对我说,增进了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做孩子朋友的第一步:没有被惩罚的威胁
我两个女儿喜欢逛街,我也培养自己去逛街的习惯,她们喜欢台湾年轻的歌手,我也跟着听呀!无论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计算机游戏,我都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只有你学习他的语言,他们是不可能会来学你的语言的。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
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他他一天经历的事。如果他告诉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时,先对他保证不要生他的气。
其实父母亲要做孩子的朋友,定义就是无话不说。你要让他对你无话不说,前提是他要对你有足够的信任,“说了以后你不能骂我,不能批评我,不能认为我很坏,很不好”,最多你是听我倾诉,或帮我开导,而不是一听就要处罚。
我的为人处世很多是学自我的父亲母亲,但是父亲在世时,他没有和我很亲近。在他过世之后,我只能通过我的母亲、兄姐来理解他的想法或为人。我想这是中国常见的父子关系。我感觉到,父亲是很了不起的人,但没有机会更多认识他,因为这份遗憾,我尽量花时间陪我的小孩,而且尽力做一个可以和她们说心里话的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以后,无论他是否成功、我的教育是否成功,我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把我当作朋友。
最近**是比较别扭。可能觉得有点孤立吧。几个小朋友都没有跟他玩,有时候玩一下又被别人叫走了。所以她就剩下自己玩了。前天晚上,**跟小朋友去玩了,我们几个妈妈也照样就在一旁聊天,突然**大声的哭了起来。嘴里还喊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不知原委就问,为什么要回家啊?告诉妈妈好不好?她不回答,还是哭喊着要回家,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就算是吵架了也不会那么的激动,那天任凭怎么问,她谁也不理,只管叫回家。没有办法,只能把她带离开广场。
一离开广场,**就的哭声就变小了。但是还是不停的掉眼泪。我把她带到小公园里面,跟她说,我们在公园玩一会好不?她开始还是说要回家。可是我不想让她回家,因为当时回家了,她等会高兴了还是会想下来玩,何况那时候还早。还有就是我不想让她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就当逃兵。于是我还是跟她说我们在公园玩一会吧,公园可好玩了。有那么多的好玩的。见她没有那么大的抵触的情绪了,我就自作主张的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抱着她。还是想问问原因。可是她还是不说,我就跟她玩,见她开心了,于是我又问,她还是不说。我突然想,我不能再问了。如果继续问下去。我会把她心里的伤口给划得越深(也许这样说的有点过了吧,可是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词语来形容),反而放大了她的痛苦。让她沉浸在自己的忧伤里面。既然孩子不愿意说那我就不问了。
后来才知道是因为**骑了别的小朋友的自行车摔倒了,小朋友在一旁并没有鼓励她还说让她别玩了,让她回家,估计是觉得太委屈了吧。
我继续跟她在公园里面玩。一下子这里一下子那里,**玩的非常的开心。见到她开心了我想我还是应该带她跟小朋友们一起去玩。毕竟孩子是不会记仇的。
我提议:“我们去广场玩好不好?”
“不想去广场玩”
“为什么,那里有跳舞的,可好看了?”
“我不想跟XX玩。”
“你们是好朋友啊,好朋友要一起玩啊。”
“我不跟她是好朋友。”
“为什么”
“她刚才骂我了”
“好朋友有时候会一起开心的玩游戏,不开心的时候也会吵架啊?”这是我从一本幼儿书里面看来的,书上的东西**比较听一些。
“我就是不喜欢跟她玩,不跟她是好朋友。”
“那你跟谁是好朋友?你想跟谁玩呢?”其实我是想让她说其它的小朋友的名字
“我跟妈妈是好朋友,我喜欢跟妈妈玩。”
.........
过了一会儿,一只很大的会飞的蚂蚁飞到她玩的地方,吓得她不敢玩了,我建议她回家她不肯,于是我就建议她去广场找小朋友玩,她还说她不想跟XX玩,我说那我们还可以跟别的小朋友玩啊。
她没办法只能去广场玩,结果去了以后总想着要抱着,我很累,也不想老是抱着她,刚好她说饿了,我就去买了点饼干来给她吃,顺便让她跟小朋友一起分享了才又玩到一起去了。
1.爱
孩子的异常行为通常是在寻求父母的爱。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会敞开心灵,教育就会变得十分轻松。
为人父母几乎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是否让孩子感受到了呢?是否用语言、用态度表现出来了呢?如果觉得在育儿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就证明没有很好地将自己的爱传递给孩子。
2.严厉
对孩子赏识和宽容,并不意味着一下都批评不得。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随自己的心情有时批评有时不批评,只要孩子一违反了原则就要批评。
当然批评也要有诀窍。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就事论事地批评;批评孩子做的“行为”。批评之后不要还是愤怒的样子。孩子反省后要给予安抚,激励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
3.信赖
育儿要接受孩子所有的现状,家长不要以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孩子,要经常告诉孩子,你在爸爸妈妈身边,爸爸妈妈就感到很幸福了,会与不会都没有关系。
“怎么说你都不懂,你真是很没用!”这样的语言是很伤孩子心的,当感到被轻视的时候,孩子心灵就会封闭起来,什么也不想做,大人也一样。相反,如果感到被信赖被认同时,会做得比原来更好。
时值暑假,孩子们的时间较为充裕。家长不妨选择与孩子一起做做“亲子功课”,增进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成长。
亲子游:旅行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与孩子一起旅游,是暑假重要的亲子活动之一。但是,合格的亲子游并不只是带着孩子爬爬山、趟趟水。家长应该学会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旅行”,增加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出游前,家长应先做足功课,了解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并讲给孩子听。游览景点时,家长应结合实例为孩子进行讲解,必要的话可以请一位专业导游。
旅行结束回到家,家长可以适时地询问孩子一些问题,加深孩子对景点的印象;还可以让孩子做个小导游,为家人或朋友介绍旅游景点,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或者让孩子写一篇日记,锻炼他的写作能力。
如果家长的一些提问孩子解答不了,家长也不要着急,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孩子独立寻找答案,如查询相关书籍、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等。
“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带着问题去接触自然,孩子会成长得更快。”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新安县教育局原副局长许建国说。
亲子阅读:与孩子一起陶冶心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家教专家胡社功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家长可以利用暑假较为集中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书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培养应首先从兴趣入手,家长可以尝试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如果孩子喜欢历史,就可以让孩子阅读历史类的书籍。
如果孩子对读书十分抵触,家长则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比如,家长可以选择一本情节比较生动的故事书,挑孩子在身边的时候,自己先读。读到比较好笑的情节,家长可以笑出声来;读到优美的段落,则可以朗诵给孩子听。
当孩子有了阅读的兴趣后,接下来,家长就该着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了。
每天晚上7点~9点,是阅读课外书的黄金时段,家长可以选择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般来说,习惯养成的周期是21天。坚持21天后,孩子就会习惯在每晚的7点读书。
读书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作出调整。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阅读时间应在30分钟左右;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阅读1个小时;中学生的阅读时间可以定为1小时~2小时。
每天读书后,家长还应与孩子交流读书感悟,比如询问孩子对书中哪一部分印象最深;如果让孩子写这个故事,他会怎么写等。
如果孩子表现很好,家长可以给他适当的奖励;如果孩子出现厌倦情绪,家长则应该与他交流,看看是不是读的书不合孩子胃口或是读书时间不合适。
亲子舞蹈:健身交流两不误
每到暑期,很多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舞蹈班去学习。有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习舞蹈塑造体形、培养气质;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走专业路线,成为专业舞者;也有的家长则希望孩子通过跳舞强身健体。
但是,一名家长的职责绝不仅仅是为孩子交钱报班这么简单。“家长对孩子所学项目的重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进步空间。”洛阳市星光国标舞培训学校校长马晓华说。
在执教过程中,他发现那些受到家长关注的孩子,进步得更快。“现在,不少家长选择和孩子一起学舞蹈,他们还会与孩子相互‘切磋’。有的家长甚至已经成为‘半专业’的国标舞评委。”马晓华说。
来看这样的场景:妈妈和女儿一起舞蹈,或认真地为女儿纠正舞姿,多么温馨。跳舞结束后,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互相交流对音乐的理解和对舞蹈的感悟,激发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
亲子舞蹈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遇到问题与孩子商量着解决,切不可急躁。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个暑假,让温馨的“亲子戏”精彩上演,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家长,成为孩子的铁哥们儿、好姐妹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