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08-31

儿子今年五岁了,很可爱,但有时也很调皮,不过我觉得调皮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家里儿子是小小“男子汉”。有一次,我要在学校值周,他也和我一起到学校去。晚上,其他的同事都到外面玩去了,我一个人在屋里看电视,他也很想到外面去玩,就跟着跑出去了,忽然他又跑回来了,对我说:“妈妈,你一个人在屋里怕不怕呀?”我当时听到,心里真的很高兴,更多的是感动。我觉得儿子这么小就懂得关心人了,真的是一个小小“男子汉”了。

现在各方面的条件比原来都好了,只要孩子要什么,家长就会给他买什么。可是这样不仅不是爱孩子,有时反而是害了孩子。做家长的要适时的控制和引导才行。一次儿子和我一起去超市买菜,他看见了一个玩具,吵着要买,我说家里已经有很多的玩具了,就不买了吧。他看我不买就哭了,我蹲下来给他说:“像这样的玩具家里已经有了,就不买同样的,以后如果要买就自己存钱,等存够了钱再买,行吗?”他点点头算是同意了吧!yJs21.CoM

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榜样。儿子最喜欢的玩具是奥特曼,家里到处都是他的奥特曼,一次,我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对他说:“儿子,你每次玩了之后要把你的玩具捡到盒子里,不能乱放。”他头也不抬就说:“妈妈,我跟爸爸学的,他都没收拾呀!”我一下子愣住了,他爸爸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有时拿了东西也不记得放回原地。没想到大人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却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老公回来后,我向他说了这事,他不好意思的说:“以后我会记住,在孩子面前注意形象。”

我们喜欢带孩子到外面去玩耍,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带孩子出去和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学会与人交流、还可以锻炼他与人相处。上次放假,带他到同事家里去玩,正好我的同事在洗衣服,正在往外面放水,他看见了,就说:“咦,怎么有那么多水往外面流呢?快把水关上,不能浪费。”同事赶快解释说,那不是浪费,是在放洗衣服的脏水。可见孩子随时都在关注大人们的行为。

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和父母有关,如果做父母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哪怕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举动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不容忽视


现在大多孩子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成了“小太阳”,家庭都围着孩子转,当孩子有了缺点、错误时,大人们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往往是爷爷奶奶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有的父母之间认识也不一致,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往往在孩子面前暴露,这不仅影响家庭和睦,更不利于教育孩子,致使孩子是非不清,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才算正确。

对孩子的教育,当家庭成员发生分歧时,应该冷静下来,私底下找个时间互相交流,而不应该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不能一方“唱白脸”一方“唱黑脸”,一来避免造成误解,从而影响大人之间的关系,二来使孩子找不到漏洞可钻,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就可逐渐形成。

父母教养有分歧怎么办呢?做父母的应该“商”“谅”。在处理问题上互相谅解,求同存异取得一致。但决不能把分歧暴露在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面前。当碰到事先商量不够、尚未达成一致性的问题时,至少在子女教育上,应该采取形式上一致的权宜之计。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指的是家庭中每个成员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就是说对于同一件事,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对孩子要有同样的要求,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论文: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


小学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基础教育,对今后人生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家长对孩子越来越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注重对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家长们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跟家长没有关系,完全将学生的教育交给学校管理,家庭教育重视不够,父母是孩子的人生中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作用,家长的行为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需要动员家庭、社会,引导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共同推动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一生教育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举足轻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父母行为决定小学生行为取向

家庭教育中,父母有什么样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培养。父母对孩子的培养理念要保持一致,要始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每个成年人与孩子的态度、性格定位等都是有一定的年龄、时代差异,这些差异会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产生不利影响。父母要在家庭教育中要营造和睦、民主、和谐良好的氛围,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合理尊重孩子的意愿、想法,做到家长、孩子和睦相处营造良好的的家庭教育氛围,暴力教育一定不可取,使小学生的身心、行为习惯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二)父母要注重与孩子的互动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教育理念越来越更新,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新的认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再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的自然人,家长要与孩子交流互动,要以身作则,这对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能起到示范作用,父母在引导孩子的同时,自己的行为也被孩子引导者着。父母应该及时认识这一行为的重要性,避免在教育中采取我是家长孩子必须听我的教育行为,进而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展。采取强制措施一方面使一部分孩子个性走向极端,另一方面使孩子与家长关系破裂,使家庭不和谐,使小学生形成不良的的行为习惯,最终孩子教育失败。

(三)父母的行为模式决定孩子的行为模式

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方式中,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最大。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父母的一言一行具有父母自身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道德规范,将家庭环境演变成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第一课堂,第一课堂的好与坏将决定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方向,父母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是父母教育的主题。因此,父母是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责任人。

父母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学校有学校教育的原则,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不能没有节制,同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有不一样的方法,父母的教育方法是指导父母在家里正确的行为规范,为使父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教育要求,父母教育要遵循以下教育原则:

(一)父母教育要循序渐进

家庭教育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学生成长具有特殊的情况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父母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适时对小学生进行合适的家庭教育,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不能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

(二)父母教育要协调统一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在于,父母之间的文化、性别、个人素养差异,父母对孩子教育要进行实时沟通,在各个方面保持一致性,使得小学生的身心,行为习惯和思想教育都能按照统一的要求向前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教育中,要避免出现极端化教育模式,家庭成员要互相沟通减少矛盾发生,家庭教育要不断配合,来弥补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不足环节,父母与孩子要经常沟通协调,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要与孩子相互尊重,父母要知晓孩子的心里历程,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思想与父母教育步调一致,最终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父母教育要以人为本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很多父母由于生活原因、文化程度等原因,不能了解孩子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等,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父母要静下心来、俯下身来与孩子沟通交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有目的的确定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所选教育内容以及所采用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活动。采用激励机制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养成自主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小学生个人的事情,也不是父母双方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事。父母教育是不能忽视的重要要素,父母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将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家庭要与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步调一致,认认真真做好教育工作,父母要提高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认识,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挫折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


随着中国的发展趋势,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中,各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爷”了。他们理所当然享受大人们给予的一切,有时还变得骄纵跋扈不可理喻起来。而大人们也纵容孩子的为所欲为,给孩子们将来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意想不到的。家长们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让其过得舒舒服服,要风是风,要雨得雨,却忽视孩子的挫折教育。值得深思的是:现在你纵容一切,将来步入社会,那谁还会纵容他?谁还会谦让他?谁又会接受他们的无理取闹呢?

孩子跌倒了你不可大呼小叫、神色慌张去扶他,并唠叨“痛不痛”,你尝试“轻描淡写”孩子的跌倒,然后用欣赏的眼神鼓励孩子爬起来,并轻轻吩咐把土擦拭干净。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如此类似例子,虽然那是一个小小举动,可在孩子内心留下的意义却影响一生。那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自己去勇于面对挫折。

愿天下父母把自己的爱保存于内心,学会放手,让孩子接受挫折的洗礼,给他们建造一个未来“不畏挫折”的心态!

家庭教育常忽视的原则


“金鱼原则”就是:金鱼放在鱼缸里就是天天精心喂养,也不可能长大,放在池塘里就是不用喂也会慢慢长大。想让孩子长大,必须把他(她)及早融入社会,让孩子自己学会判断,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狼性法则”:狼的敏锐,狼的好奇,狼的团队合作是任何动物都无法比拟的。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来自于对事物特别是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一个充满好奇、探寻的孩子,一定是有生活情绪和生活激情的孩子,也注定将来大智慧几率要高于一般孩子,这种孩子的与人合作的能力、领导能力也明显高于其他孩子。

“南风法则”:北风刮的越猛,人的衣服裹得越紧,而南风一刮,人自然就脱掉厚重的棉衣。浇树浇根,教人教心。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让他发自内心的自然升华和提高,而非说教,更非强制。

“罗森塔尔法则”:对孩子教育,暗示的力量有时候可以起到决定一个孩子一生命运的程度(特别是孩子认可的有权威地位的人更明显)。所以,适当的鼓励和正向暗示,可以从孩子的自我认同到自我激励,再到自我认同,最后达到自我实现。反之,如果一句“这个孩子完了”,可能一个孩子真的会“完了”。说“这个孩子品质有问题”,这个孩子如果再表现好就觉得对不起你说的这句话。所以,做家长和老师的我们要尽量给孩子贴正向标签,尽量不要贴负向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