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过度鼓励的杀伤力大于批评

09-05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育儿知识:过度鼓励的杀伤力大于批评》,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家长的态度、评语就像是摆在孩子面前的一面镜子,孩子总是通过这面镜子来认识自己,形成“我是谁”这样的心理概念。因此镜子反映出的内容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极为重要。

孩子的成长应当是在不断的自我矫正过程中度过的,如果缺少真实的评价,就会使得孩子走入自我认识的盲区。

父母的虚夸让她陷入困惑之中

13岁的楚蓉快要小学毕业了,她近来总在闹脾气。她拒绝爸爸妈妈翻阅她的书本,拒绝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每当爸爸妈妈有一丝询问的意思,她就会表现得非常烦躁。“我们知道升学考试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常常会安慰她,鼓励她。但是越鼓励,她好像越是听不进去。”楚蓉的妈妈非常担心女儿的情况,她不明白,孩子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如此排斥父母的关心。

临床诊断:没有根基的称赞往往比批评更具有杀伤力

经过深入沟通得知,从小楚蓉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都是最好的评语,无论她做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夸奖她做得好。小时候,楚蓉喜欢在纸上涂鸦,每次随手画出的作品,都会被爸爸妈妈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展出来供一家人欣赏。

虽然在绘画班的时候,老师很少表扬楚蓉,但是爸爸妈妈都会在家里弥补课堂上缺失的那份鼓励。好像无论做什么事情,在爸爸妈妈的眼中,楚蓉都是最棒的。因此在楚蓉自己的心目中,她也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

然而,在上学以后,骄傲的她经常会听到同学说自己:“她总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其实她什么都不行。”难道,真的是自己根本就不出色。她带着这个问题去问妈妈,妈妈的回答是:“别听同学瞎说,我家楚蓉就是最棒的。”而在之后的一次考试中,楚蓉发挥的不好,名次比较靠后。在咨询室里,楚蓉哭着说:“我根本就不是最好的,我再也不相信爸爸妈妈了。”

过度的鼓励,容易导致孩子自我膨胀

家长的态度、评语就像是摆在孩子面前的一面镜子,孩子总是通过这面镜子来认识自己,形成“我是谁”这样的心理概念。因此镜子反映出的内容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极为重要。

楚蓉的自我概念建立在爸爸妈妈不断的鼓励之中,因为总是受到夸奖,所以楚蓉始终以为自己就是那个最棒的孩子。父母的这种鼓励就像是在孩子的面前立起了一面凸透镜,而楚蓉则像是一只站在凸透镜前的小猫,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只老虎。

以往,当遇到失败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会帮她归因于外在条件,所以楚蓉的自我界定始终没有发生改变,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她都会认定凸透镜中的人就是自己。但是,她从来不知道,自我的真相是什么。而一旦她发现真实的自我与爸爸妈妈告诉她的那个我有很大的差别时,这个结论对她的打击将会是难以承受的。

没有根基的夸奖,让父母失去权威

每个人的自我概念都是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之上,而这个他人不仅仅是指爸爸、妈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之外成员的评价将会越来越重要。由于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本身就会因为标准不同而导致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情的评价产生很大的差异。

所以父母的评价性语言与来自外界的评价性语言越是具有一致性,孩子就越会相信自己的父母,而一旦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与外界差异过大,孩子的心中就会画出一个问号。而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称赞缺少依据性,甚至有些敷衍,他们对父母的信任感必然就会有所下降,甚至影响到亲子之间的关系。

区分鼓励和称赞的区别,给孩子最真诚地鼓励

很多的父母认为他们称赞孩子就是鼓励孩子,他们没有认清称赞可以是鼓励,但是不等于鼓励。表面看来,称赞和鼓励是在相同的过程中产生的。这是因为称赞和鼓励二者都注重再积极的行为。其实,称赞是鼓励的一种,是以竞争为基础,获胜者才能得到,是有最好的意思。

事实上,父母亲再称赞孩子时的心态是:如果你做我认为好的事情,你将会从我这里得到承认和重视(有价值)作为奖赏——称赞是想用外在的建立来激励孩子。但是鼓励是对孩子的努力和改进而言,不管这努力和改进多么微小都可加以鼓励。

圆圆想参加手工比赛,每天都在认真地练习。她对妈妈说:“妈妈我可能不行,铮铮剪的小兔子可好看了,我一定赛不上。”圆圆的妈妈对圆圆说:“我记得,前两天你剪出来的图画还没有这么漂亮,宝贝,你已经进步很多了。”妈妈的鼓励让圆圆很开心,也更有信心了。

同时,鼓励使用的时机也是有区别的。鼓励是在孩子表现低落的时候也给予,孩子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或者当他们面对失败时,父母也可加以鼓励。但是称赞就不能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称赞和惩罚一样,是控制的方法。

Tips:称赞时候等于鼓励,可视以下情况而定:

父母的目的:如果你真诚的意愿视鼓励,而不是要控制他,你的赞美就是鼓励。

孩子的目标:如果孩子寻求称赞是为了要大人注意他,那么赞美反而会把孩子教成没有主见、具有依赖性。如果孩子倾向于追求权力或报复,赞美反而会使他们挫折不安,原因使他们心中想要做的使反抗和摆平。

孩子接受赞美的方式:如果孩子对这个称赞本来就没有期盼或要求,那么这个赞美就是鼓励。

鼓励孩子的时候,不要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上价值判断。很多的时候我们用使用积极的判断和积极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显示了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见,而不是帮助孩子相信自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知识:对于幼儿教育,父母是否反应过度?


在孩子不缺吃不缺穿的年代,现在的父母更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加大投资,比以前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这包括让孩子学习更多的技能和如何做个优秀的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家庭普遍物质都很匮乏,没有那样的经济基础去让孩子学习其他特长。如果孩子不会读书的话,他以后选择的路就会相对较窄。就象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写给对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基础教育,为了把这个地基打好,父母们不惜付出一切。对于父母的反应,也并不都是反应过度,有几种情况:

一、反应过度型。这类家长一般文化程度较高。他们有着强烈的意识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当现在出现各种早教机构时,他们愿意为了让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而进行投资。并为孩子选择硬件条件好、师资较强的保育院,来保证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长。早期智力的开发对孩子来说确实是有帮助的。比如:乐高教育机构等等。特别是对于那些忙于工作的父母来说,他们没有时间陪孩子做游戏。因此,找一家实力强的专业性强的教育机构对他们来说是很需要的。家长自身也在会通过一些讲座、微课和网络平台学习如何做智慧父母。在大的城市里,父母这种意识较强,但在小的城市中,这类父母不算多。与整个教育环境有关。

二、反应积极型。这类家长虽然没有较强的教育孩子的意识,但是也会积极配合老师。有意识地去关心、教育好孩子。只是他们认为没必要花太多的钱和时间去投入到教育中去。自己还有自己的生活,条件太好的幼儿园,会对家庭产生比较重的经济负担。不需要过于操心,只要正常的学习就可以了。对孩子没有较高的要求。有机会的话,也会学习一点教育知,也会多带孩子去玩一玩。但绝对不会让自己活得很累。这类父母较多

三、反应消极型。这类父母也是有的。在小的城市中,教育资源也不发达。特别是在一些县、区、乡里。本身教育资源就少,经济不发达。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自然也就不强。他们通常认为孩子能上个幼儿园就不错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没有太多考虑。他们不明白父母这个岗位是终身的,做父母也是要学习的。只有父母学习了,才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如何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因此,当有学习的机会时,他们总是认为不需要去参加。心想: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学习过,不一样把我们教育好了吗?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父母,都不可否认,现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重视孩子的教育了。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也不要反应过度,那样的话,会过于焦虑和紧张。而且这种焦虑也会带给家长和孩子。

育儿知识: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育儿知识: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家教故事:我从小有两个爱好,后来,一个爱好变成了特长,一个爱好变成了“特短”。 

小时候,我喜欢画画。五岁的时候,照着我妈养的大公鸡,画了一只彩色大公鸡,被幼儿园老师贴出来展览。我可高兴了,回家就说:“妈妈,我画的公鸡得奖了。”妈妈笑得眼睛眯成一道缝:“太好了,我早就说你画的大公鸡比我养的大公鸡还漂亮呢。” 

于是,我爱上了画画,天天画。上小学第一天,老师问大家谁会画画。我傻乎乎地举起了手,老师可高兴了:“那好,黑板报就交给你了。”从此,我从一年级画到六年级,又从初一画到高三,下乡插队时还给农民办墙报,最后进了中国少年报社,办了一份真正的报纸。 

可是,我的另一个爱好却变成了“特短”。小时候,我喜欢跳舞,音乐一响起来就跟着翩翩起舞。小学四年级时,我的梦想就是当个舞蹈演员。我去参加孔雀舞演出,写了一篇作文,还上了《人民画报》。小学毕业前夕,北京市舞蹈学校来招募小学员,学校一共选了四个女孩,我是其中之一。面试时,老师让我们把外衣脱掉,穿上舞蹈服,手背后,脚跟并拢,脚尖朝外,站直。刚做好动作,一个舞蹈学校的老师从我身边走过,瞟了我一眼说:“腿都不直,还跳舞呢,你瞧人家!” 

我一看,不得了,别的女孩两腿都并成一条直线,只有我的腿并不直,上面一个洞,下面一个洞。晚上回家照镜子,越看越觉得腿不直。以后再跳舞的时候,我的耳边总是回响起老师的那句话“腿都不直还跳舞呢”。后来,我就不大会跳舞了,再后来就不想跳了。上中学后,我彻底放弃了舞蹈,改去田径队跑百米了。我跑得可快了,全区比赛都能拿名次,可腿越跑越粗。 

等我插队回来,发现同龄人都在学跳交际舞,可我总是学不会。每当有人请我跳舞的时候,我总说:“对不起,我不会跳。”其实我也会跳一点,主要是感觉自己的腿不直,不适合跳舞。不过有一天,我仔细观察才发现,舞场上比我腿不直的人可不少。有的人还是罗圈腿,也跳得很起劲儿。我在想,这些人小时候一定没有人对她说过“腿不直还跳舞呢”,不然她早就没兴趣了。(本故事源自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卢勤在“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上的发言。)

家教分析:爱的语言能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父母老师几句鼓励的话能够挖掘出孩子的潜能,几句打击的话也会浇灭孩子梦想的火种。语言是有能量的,可以养人,也可以杀人。“太好了”会给人以希望;“太糟了”会给人以打击。在肯定中长大的孩子爱人爱己,在否定中长大的孩子缩手缩脚。

家教启示:家长要学会处处用充满正能量的爱的语言爱孩子,比如见到孩子有一丁点的长进就毫不迟疑地说:“太好了”,充满正能量的爱的语言会让孩子知道: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轻易说孩子不适应干这个不适应干那个,一次的表现不佳,不见得孩子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再有天赋,得心应手地干某项工作都得经过反复的训练强化,经过反复的失败和成功,才能熟能生巧,如果一次不理想就说不适应,很可能扼杀孩子的天赋。

育儿知识:该给孩子怎样的鼓励


每个孩子都期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而我们老师也常常会发一些小东西,如:小红花、贴纸等做为鼓励孩子进步的奖励。可是近些时间,我发现这种奖励也有些变味了:有的孩子得到小红花是为了应付爸爸妈妈每晚的检查;有的孩子则是为了攀比谁多谁少;还有一些孩子对这些奖励漠不关心,不一会就掉在地上找不到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也忧心忡忡,究竟该给孩子怎样的鼓励能够让孩子更有进步表现,要好的心理呢?我不禁将一些常见的鼓励方式拿出来细细分析一下:

小红花:它虽然价值不高,但却也是只能在幼儿园表现好时才能得到,所以它在幼儿心目中孩子有很高地位,幼儿都喜欢得到。如果能够提醒幼儿好好保管,应该还是很好的。

口头表扬:口头表扬不是什么物质奖品,但是应用最广,基本没什么成本(主要是老师观察孩子的时间成本)。口头表扬是需要技巧的。表扬孩子一定要真诚、到位。敷衍的表扬没有价值,泛泛的表扬不能传达正确信息。比如孩子问“老师好”,你表扬“好孩子”,这是不到位的表扬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降低你的威信。

体态表扬。比如拍拍孩子头(大班以下适用)、拍拍孩子后背、对孩子竖起大拇指、拥抱亲吻等等,都是有效的奖励方式。孩子也愿意接受。不要吝惜你的体态表扬,孩子可能会记一辈子的。当孩子在成人之后还常想起小时候老师的温馨接触,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贴纸。贴纸是最受孩子欢迎的。这个一定程度上是受小学生的影响。粘贴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有动画片的各种形象,也有成人化的符号表征,如美女、恐龙、红心、星星等等。价格便宜,孩子喜闻乐见,效果不错。但教师在选择时最好能选择一些适宜幼儿年龄的贴纸进行分发。

机会。机会包括表现机会、表演机会、劳动机会。某孩子不自信,背后做个准备,让他回答问题,大加鼓励,是一种表现机会。讲故事时,让表现好的孩子或者有针对性地请一些比较弱的孩子做故事的主角,是一种的表现机会。做值日、整理教室,孩子们争着做,是很好的劳动机会。运用此法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机会均等。

鼓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我想只要我们细心寻找,一定会找到合适孩子的奖励。

育儿知识: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


一般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行为指导和批评教育都是随心所欲的:孩子放学不专心做作业,而是直奔电视机或电脑,家长就开始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是一种教育的误区,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认识到错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订出改正错误的计划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他对于自己写下的计划是会认真对待的。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门时。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二是一起吃饭时。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借鉴:古人批评孩子也讲时机】

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批评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评的效果自然好。

育儿知识:怎样对孩子说鼓励的话


沟通技巧:说话也有温度:

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小心说话而且要“说好话”,话说出口之前先思考一下,不要莽莽撞撞的脱口而出。事情再怎么急迫,也要清楚的让大家知道问题以及来龙去脉,但往往是越急越说不清楚,反而耽误了时间。而且,要坚持这样做,便难能可贵了,可以做成大事业。怕就怕坚持不到最后,前功尽弃,如何善用说话技巧,一般说话技巧的要点有:

1抓住重点(沟通主题具体、精简)。

2速度适中(不急不徐)。

3保持微笑(伸手不打笑脸人)。

4察言观色(看对方反应调整说话情境)。

5间接指出对方错误(人人都爱面子)。

6善用形容词(增强说话效果)。

7叫出对方的名字与头衔(表示亲切与尊重)。

8以对方擅长为话题(每个人都有引以自豪的成就)。

9分辨混淆字词(如十与四)。

10注意说话礼貌(多说“请”“谢谢”等礼貌词)。

11避免滔滔不绝(让对方有说话机会)。

12善听对方的话(能抓住对方的语意与重点)。

13清楚传达讯息(让对方了解有关信息)。

14保持合适的谈话距离(视人际关系亲疏而调整)。

15以自然姿势辅助说话(不装腔作势)。

16以低而稳的态度沟通(一般人讨厌高傲者)。

17重述与整理对方语意(对方语意不清时)。

18投入到对方话中(融入对方话题)。

19适时调整音调(引起对方注意)。

20预先计划沟通所需时间(按部就班达到目标)。

21让对方能畅所欲言(营造轻松开放的气氛)。

22提示对方你想要听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愿)。

23确认关键性问题(避免日后起纷争)

育儿知识:怎样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在家庭教育中,表扬的方式要“虚实”适度,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公正、准确的。但是,表扬作为教育孩子的一种多功能手段,在具体运用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允许有一点儿“虚”内容。这里的“虚”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事实的适度夸张。例如,孩子纯粹是因为好玩,挥着扫帚在院中“扫地”。爸爸妈妈明知如此也不必道破,应及时表扬他爱劳动的行为。这种夸张有利无害,因为它既是对孩子正确行为的肯定,又可以让孩子知道,劳动是一种美德。

第二,是对孩子将来的期望。例如孩子的美术作业并不好,幼儿园老师每次要求孩子们作画,孩子总有自卑感。爸爸妈妈可以这样说:“你现在还没掌握方法,以后只要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去画,肯定会画得很好,再加把油!”这种鼓励尽管超越现实,但对孩子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表扬中“虚实”的程度。为此,在含有虚内容的表扬中,应该注意三点:一要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二要不脱离实际;三要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育儿知识:孩子不能接受批评怎么办


孩子很自信,但是不能接受批评,一批评就抵触。怎样才能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逐渐进步呢?孩子不能接受批评怎么办呢?很多家长有着一个疑问。

孩子不能接受批评怎么办

很多孩子很自信,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主见,但是不能接受批评,一批评就抵触。孩子不能接受批评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逐渐进步呢?表扬和批评的尺度如何把握?

一个人有自信是好事。但是,人不能过于自信。过于自信,就是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文过饰非,拒不接受批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或建议,那就无法进步。必须尽早加以克服。

孩子不能接受批评,一般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平时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过苛,孩子怎么表现家长都不满意,批评过多、过频,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此,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反感了,自然就会抗拒批评。

二是对孩子表扬得过多、过滥,不管孩子做得如何,家长总是把“你真好”、“你真行”、“你真棒”挂在嘴边上,进行无原则的廉价的所谓“赏识”。那不是教育,而是在“哄孩子”。

何谓“哄”?就是用言语或行动逗孩子高兴。为此,孩子怎么做都说孩子爱听的话,这就难免有虚假不真实的言语或做法。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产生了一个错觉:自己什么都好、都行、都棒,渐渐地就完全丧失了自我评价能力。因此,就变得不虚心了,你再批评他,他就不接受了,或是接受不了了。

孩子不能接受批评怎么办,如何纠正孩子的这种缺点:

一是发现孩子的缺点或毛病,家长先不批评,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反思、反省,这样可以减少对立情绪;

二是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教育情景,使孩子暴露缺点或毛病,家长及时指出,使孩子口服心服,无法抵赖;

三是对于这样的孩子,表扬和批评尤其要注意讲究分寸,拿捏尺度,不可夸大,一是一,二是二。

何谓“分寸”、“尺度”?这是两个很近似,而且都是只能“意会”不好“言传”的概念。“分寸”,即界限。“尺度”,即标准。都是说,说话、做事不能太过随心所欲,只是随着自己的意思、意志不成,一定要看说话或做事的对象的承受能力,程度应该限制在对象能够接受和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样,才是有益的。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走向反面。这就是“过犹不及”。

表扬和批评孩子的分寸、尺度没有一定之规,没有统一的、适合所有孩子的一个通用标准。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家长只能细心观察、深入了解、认真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谨慎从事。随时观察孩子的反应或情绪动态,“摸着石头过河”,不要鲁莽行事。家长不能率性而为,不能完全以家长的主观意志或凭空想象做为自己行动的依据。

育儿知识:如何鼓励孩子的语言表达


育儿知识:如何鼓励孩子的语言表达

在一日生活中,我发现孩子的差别很大,有的孩子很爱讲话,从一进教室话匣子就打开了,一直到放学都闲不住。而有的孩子不爱讲话,讲故事的时候也是张张嘴巴没声音。还有几个孩子不愿意在同伴面前表达。

《指南》在语言发展目标之一是“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班级里很多孩子语言发展得比较好,我在平日里也给孩子们读了大量绘本,也经常会编一些故事或请孩子们自己创编故事,孩子们讲故事的积极性比较高。

在阅读节的时候,我发给家长每人一张“故事大王”报名单,一大半孩子来报名,有几个讲的都非常好。但是菲菲是其中一个愿意讲故事的孩子,她很聪明,也很喜欢阅读绘本,平时和小朋友交流也不错,但是她就是不愿意在班级前面表达自己。报名单她早已经交上来了,轮到她的时候,她不愿意上来讲,我只好请其他孩子先开始讲。等到所有的孩子都讲完了,菲菲还是不愿意到台上讲故事。和菲菲爸爸交流的时候,他说他也很疑惑,不知她为什么不愿意上台讲故事。她在家的时候,故事讲得很好。从爸爸的话中,我也听出,爸爸也想让菲菲在前面讲故事的。

于是,我就一直找菲菲不愿意上台讲时候的原因。菲菲的性格有时外向有时内向,她喜欢唱歌跳舞,在台上跳舞的时候,她很大方,一点也不紧张。看来,要从孩子自身入手了。我想也许她怕讲的不好,大家笑她,又或者她不自信。于是,我找菲菲聊天,我说:“菲菲,你到前面讲故事好吗?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很期待你能讲故事呢。”菲菲默默地点点头,我说:“明天讲好吗?”菲菲又点点头。可是第二天的时候,她又不愿意了。我故意说的很轻松:“没关系的,大家都很喜欢你的,讲错了也没关系!”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是啊,菲菲,我们都喜欢你!”菲菲说:“我不会讲。”我对孩子们说:“菲菲明天肯定能讲得很好,今天就闫老师给大家讲吧!”在课余,我带着菲菲来讲故事,开始,我说一句她说一句,我发现她说的很好,等一个简短的故事说完的时候,我说:“你看,很简单的,你一定行!”菲菲笑着点点头。第二天,菲菲终于上台讲故事了,讲的是我昨天给她讲的那个简短的故事,虽然她的声音小小的,还有点小紧张。但是,我看到她愿意主动在同伴面前表达了,由衷地高兴。

翻阅《纲要》,上面对孩子的语言表达,描述得很清楚。主要有:1、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在我们的一日生活中,很孩子很多机会表达,有时候一日活动安排得比较满,我会给孩子自由的几分钟时间和同伴聊一聊天。

2、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如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小班的时候,我只在点名或入园的时候请孩子们讲讲自己的见闻。现在孩子们中班了,我会在自由游戏的时间如:角色游戏、区域游戏或入厕的时候,和孩子们聊一聊,谈一会话。了解他们的爱好、困惑,或者想象的东西。

3、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孩子的交流的时,老师一般都是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并且眼睛看着孩子,认真地听,并及时点头、微笑,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他们才愿意把心中的想法告诉老师。

4、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同伴交流非常重要,在班级中,孩子之间关系很融洽,孩子之间交流比较多,我也会引导孩子正确的交往方式,同时给他们一些时间和同伴们聊聊天。

总之,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发展、交往能力、想象力都密切相关,所以,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老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知识:过度鼓励的杀伤力大于批评》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鼓励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