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成才”已成为过去

09-16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不打不成才”已成为过去》,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从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施实。千百年来统治中国人教子思想的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论调将就此划上句号,其行为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打不成才”已成为过去

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社会竞争,很多家长认为,必须培养孩子从小就耐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经常打骂孩子,认为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还能培养孩子耐受挫折的能力。但是,经过对挨打受骂的孩子和快乐成长的孩子的长期跟踪调查发现,从小遭受太多太大挫折的孩子长大后更加害怕遭受挫折,而且容易形成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性格。而那些从小就快乐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则更具有抵抗挫折的能力。

这主要与孩子所能承受挫折的量和强度有关。孩子在幼小的时候,也就是婴儿期,不能遭受太多挫折,否则容易形成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到了孩子三四岁以后,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微小的挫折,使孩子既能够耐受,也能从中得到锻炼。但是,无论什么时候,粗暴的打骂教育都是不能培养孩子耐挫折能力的,当时看可能会有些效果,但那不过是表面现象,等孩子成年以后粗暴教育的恶果便会逐渐凸显出来。

相反,快乐长大的孩子不怕挫折。因为养育人在孩子小时候就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注,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并在适当的年龄给予孩子适度的微小挫折。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比较自信,比较健康,看问题也比较积极,既能坦然应对外面的世界,又有与年龄相适应的耐挫折能力。

有些家长认为,如果孩子小时候不接受严厉教育,上学后就不会努力学习并应付学习中必然出现的困难与挫折,光快乐有什么用?社会看重的是成绩和学历,如果没有这些硬指标,将来怎么养活自己,如果生存都成问题,快乐又从何谈起?这种说法表面上看不无道理,但是家长要明白,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将社会上的一切信息,包括优点和弊端、成就与挫折都放到了年幼的孩子身上,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样怎么能看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呢?有些时候,完全按照“适应”社会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其结果也许恰好相反。在培养孩子抗挫折问题上,家长需要有更宏观的眼光,要能预先感知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按照科学的方法,顺应孩子的天性来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既快乐,又具有极强的耐挫折能力。

教育孩子至关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更高更远的视野,这样才能在社会导向和社会现实中把握好平衡。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不打骂孩子如何教育


不打骂孩子怎么教育孩子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

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建议爸爸妈妈们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专家建议,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父爱缺失已成我国普遍的家庭问题


昨天是2010年的父亲节,关于父亲的话题也再次成为热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目前很多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都由母亲负责,父爱缺失问题较为普遍。有专家指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不可取代,父亲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亲近,有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和健康发展。

“我儿子今年5岁,他爸经常出差,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出差的时候还有很多应酬,很晚才回家,通常儿子都睡着了。早晨,要么儿子先起来上学了,他爸还睡着呢;要不他爸就已经出门了,真正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现在,儿子明显和他爸疏远了,觉得爸爸在不在都无所谓,我们也很无奈。”在济南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女士说。

“如今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每逢开家长会,到会的大部分是学生的妈妈,有人戏称家长会是‘妈妈聚会’,平日与老师沟通的也多是妈妈们。”在西宁从事教育工作的李华说。

据北京市妇联一项调查,目前家庭中负责孩子教育的,母亲占70.2%,父亲仅占20%左右。幼儿教育专家董旭花认为,父爱缺失是中国家庭比较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有关。

“就算是进入21世纪,这种观念在年轻人中仍然普遍存在。”董旭花说,这种传统观念和文化评价,给男人带来很大压力,尤其是结婚生子之后,往往更会在经济上给自己加压,养家糊口是重要责任,而教育子女则完全交给孩子的母亲或者爷爷奶奶。

“现在的孩子,大多性格软弱、依赖性强,男孩子缺少阳刚之气,主要原因应该就是缺少父教。”孩子刚刚上幼儿园的家长刘颖说,“加上幼儿园、小学里大多都是女老师,孩子心目中很难树立起男人的形象和榜样。”

山东省网瘾戒治专家孟素珍认为,父亲在孩子眼里代表着无穷的力量与强大的依靠。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结合起来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如果父亲淡出对子女成长的关心和指导,不注意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董旭花说,据世卫组织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而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那些没有得到足够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十分突出,出现焦虑、孤独、任性、多动、依赖、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攻击性强等行为缺陷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与成年后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有一定关系。心理学家据此提出了“缺乏父爱综合征”这一概念。

专家认为,解决父爱缺失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父亲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多和孩子亲近。董旭花建议,无论多忙,父亲每周都应尽可能有意识地专门抽出两三天时间陪陪孩子,每次不少于40分钟。“哪怕只是散散步、聊聊天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刘墉:不强势,孩子养不成好习惯!


中国式教育:父母要用规则的手段,强化孩子良好的思考与行事的习惯

儿子刘轩小时候,因为忙于工作而忽视了他的成长,在他7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定居到了美国纽约,来到国外的刘轩,因为环境的陌生,身边没有朋友,以致于他变得胆小自闭,内向,怕与外人沟通,作为父亲,我意识到要采取强制措施才能使他树立坚强自信的品格。于是我采取了中国的“强权”式教育方法,给儿子制订了严格的生活制度:严格作息,不准偷懒;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仅要自己洗衣服,如果父母不在家,还要自己做饭。

刘轩在母亲身边娇生惯养,突然被我强权管制,自然很不习惯,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但如果因为孩子的不适应就打止,那么孩子永远都不会得到成长。

“强权”只是手段,孩子不是用规则就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思考与行事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以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在他们的人生中发生作用。我们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用规则的手段,强化孩子良好的思考与行事的习惯。

有时候,我会想着不同的方法,塑造他能独当一面的能力。在他刚来美国的时候,因语言不同,不敢和同学打交道,整天郁郁寡欢。我了解后,便经常带着刘轩去看电影,在路上我总是会让他问警察、路人、卖爆米花的“现在几点了?”,刘轩就特别紧张,舌头直打结。

但经过很多次的尝试,刘轩渐渐敢于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也印证了,我的方法是对他有效的,他也总是问我“爸爸为什么总是忘带表”,我每次都是笑笑向他道歉,有一次我忍不住告诉他:“我是要训练你放得开。如果口都开不了,怎么与人打交道,怎么能成功?”儿子这才恍然大悟。

民主式教育:规矩上做一个有原则的人,生活中应该给予孩子更多关心

由于我的强权教育,刘轩在很小的时候自己的事情就自己做了,衣服脏了,自己动手;父母不在家,饭要自己做。因此,刘轩很早就能够自己做饭,甚至烧得一手好菜,这让很多自诩独立的美国孩子都自愧不如。

在教育刘轩的过程中,我是个绝对的“中国式父亲”。儿子看电视要管;儿子打电话要限制;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把他送到曼哈顿“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上中学,每天路上要花三个小时。

因为我的专制,父子关系一度很紧张。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有逆反的心理,我所认为的“叛逆”是,孩子有时候只是他们自己的心理同生理状况在作战,身体已经长大,茁壮到觉得有足够的力量可以离开父母独立;而经济上依旧需要依附,迫使他必须留下,两种力量常常打架。这个时候需要父母在身边好好耐心劝导,为了消除我的“强权”教育对他的心理影响。

为了拉近我们的关系,我也与时俱进地学会了很多儿子世界里的新事物,比如说:上网聊天、滑旱冰、穿破牛仔裤,甚至如何染绿头发。在规矩上严格是让他做一个有原则的人,在生活中的相处,就更多应该给予他关心和照顾。

我意识到,他对我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为了锻炼他的自主性,让他有独立判断、辨别的能力,在他考入哈佛大学后,我开始渐渐地收住我强权,让他更多地进行自主选择。选择专业、就业地点、婚恋情感等方面,我再也没有多做干涉。因为儿子已经是个成年人,已能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对他说“你翅膀硬了,可以飞了”。

刘轩感受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他说:“二十一年来,我讨厌你的严加管束,二十一年后,我感谢你的宽宏大量。我该起飞了,却莫名其妙地有点舍不得。”

要在尝试中,寻找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方法

“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传授其作为“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本领。

在儿子上中学时,不顾老母亲的抱怨,坚持为儿子选择了一所离家很远,单程需要90分钟车程的中学。

几个月后,儿子提出说,周末要与同学一起去新泽西州旅游,这让我很惊讶。90分钟的路程,使孩子的视野和心胸同离不开家的孩子不一样了。如果因为爬山危险,就不让儿子去爬山,或许刘轩在性格上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做为家长你要想好,是培养一只乖猫睡在你腿上,还是培育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男子汉呢?男儿就得鸿鹄高翔,不坠青云之志,“强权”教育的结果,是让儿子能够与懂得了自强自立。而民主的方式,更多的是让儿子懂得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两点都是在教育上不可或缺的。

我的小女儿刘倚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每每对她多加鼓励,让她充分独立,女孩心思细腻,感情相对脆弱,所以,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也特别注重方法。让她自己把握生活,又在某些方面严格要求,原则问题坚决不放任自流。希望女儿做个淑女的同时,又希望女儿做个女强人,“因为时代愈来愈进步,孔武有力的男生不见得吃香,娇小的女孩子照样可以统治世界”。

不过在其他方面,我管理女儿的政策却非常宽松,让她自己管自己。

有一次,都夜里两三点了,刘倚帆还在洗澡、听音乐,我只提醒了一遍,就不理了。结果第二天,刘倚帆哈欠连天地去上课,一整天也没精打采的,自然就意识到生活规律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教育方法也不一样。女儿可以趴在地毯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功课,她有本事这样仍然每科照样拿A,我有什么话可说呢?女儿—边听音乐,一边上网,一边做功课,她能一心多用,且不耽误任何一方,不正好适应了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吗?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成才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成才

一个孩子,成才不在于他的聪明活泼,而在于他的自信。自信能帮助他将来勇敢地面对来自一切方面的挑战。

但培养自信是一个长期无形的过程。其实父母的一个眼神、一声赞扬,都是无形的力量,可以鼓舞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勇气。当孩子取得小星星时、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应该奖给他一句“你真棒”。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怎样爱孩子,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我们要知道“爱孩子就必须懂得欣赏孩子”,激励和表扬胜斥责和打骂。其实老师和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神圣的人。在孩子心目中的你们的威望有多高,孩子就有多快地按照你们的要求改正自己的行为,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孩子受益终生的财富。想要孩子尊重老师和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老师要求家长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配合,目的就是树立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让孩子尊重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守信。如果孩子从小遵守诺言,一诺千金。一方面树立家长的威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优秀的品德。但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一样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家长才有更充裕的时间去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父望子成龙、母望女成凤”,这是绝大部分的天性使然。但这种期望一旦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成为孩子的负担,妨碍着孩子幸福地成长。我不想让女儿为自己的期望而活着。让孩子自由地发展是我教育孩子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但自由发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女儿成长过程中,老师和父母是她的领航员。在她不自觉的时候,我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督促;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让她自己思考。同时,我有针对性开展引导。我的目的不是为了她成名成家,我只希望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更自信,体味生活的乐趣!

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我深知,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谢帮助我女儿获得知识、快乐成长的老师们!

小心成才标准埋没聪明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要做的应是:了解孩子的特点,理解他,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但是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可能埋没原本很聪明的孩子。

钢琴、绘画、跳舞……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宝宝早早参加各种培训班。相反,碰到孩子发呆、多动、内向……家长们却认为只是小问题。专家指出,由于家长缺乏对宝宝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往往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强制孩子学习,结果衍生出很多不利于宝宝成长发展的错误做法。

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对此,专家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其实,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个性、气质特色,顺其自然,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迷信”智力测试

圆圆快3岁了,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似乎差一些。

妈妈很着急,买了好几本智力测试和智力开发的书来锻炼宝宝,后来带着圆圆去检查,看看是否有智力问题。结果在测验时,宝宝的某些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不愿意开口发声、没能好好爬楼梯;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就懊恼不已,不知道是否还要再测试一次。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邹小兵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在其他能力方面的发展。

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的美国权威学能专家梅尔·列文化博士,经过30年的临床研究与观察,提出了八大学习模式,即由注意力、记忆、语言、空间排序、时间排序、运动、社交和高级思维八大系统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关键是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劣势,不要将孩子劣势扩大成“问题孩子”,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去发挥与克服。

“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

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孩子”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国外学能专家还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课堂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听课——这是所有老师都很喜欢的课堂气氛,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孩子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孩子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

根据列文博士八大系统理论,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

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孩子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

同时,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学校就会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受到老师的批评。其实,大人们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

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


第1招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2招 做孩子人生成长的好榜样

第3招 放下父母架子,平等对待孩子

第4招 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第5招 永远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

第6招 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

第7招 凡事都要与孩子商量

第8招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第9招 主义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第10招 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

第11招 善听孩子的弦外之音

第12招 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讲话

第13招 尊重孩子的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14招 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

第15招 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

第16招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第17招 尊重孩子的各种权利

第18招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第19招 尊重孩子的朋友

第20招 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

第21招 永远别说伤害孩子的话

第22招 不在孩子面前唠叨个不停

第23招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第24招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第25招 用沟通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26招 与孩子交流时多听少说

第27招 用温和的建议走进孩子的心灵

第28招 不用权威的口吻指责孩子

第29招 从生活细节上体贴孩子

第30招 让孩子感觉到深深的爱

第31招 包容孩子的过失

第32招 宽容孩子的缺点

第33招 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第34招 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

第35招 不将过高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第36招 不扮演孩子的“监工”

第37招 让孩子自己作决定

第38招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第39招 不把家变成死板的教室

第40招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41招 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

第42招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

第43招 不要和逆反的孩子较劲

第44招 永远不对孩子进行体罚

第45招 不粗暴专制地对待孩子

第46招 赏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

第47招 及时夸奖孩子

第48招 对孩子进行合理奖惩

第49招 在他人面前赞扬孩子

第50招 用赞美点击孩子的缺点

第51招 肯定孩子的“叛逆”

第52招 不对孩子进行威胁

第53招 适时灵活地激励孩子

第54招 肯定和欣赏孩子的闪光

第55招 不对孩子一味指责

第56招 不对孩子下否定的预言

第57招 不拿孩子和他人随便比较

第58招 多一些引导,少一点控制

第59招 用小纸条和孩子进行交流

第60招 不向孩子提苛刻条件

孩子的成功与智商不成“正比例”


智商(IQ)是指智力测试的商数,也就是说用你的智力年龄除以你的实际年龄,再乘以100。通常认为,IQ在80~120之间属于正常,IQ在120以上属于超常。最初开展智力测定的科学家是想利用它来识别儿童的智力障碍,以免延误治疗,后来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他们的初衷,美国就非常流行用IQ来判断青少年的聪明和愚笨程度。

事实证明,智商并非一成不变,IQ当然与遗传有关,但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韩国当年的神童金雄镐曾一度闻名世界,他2岁就已会读写2500个汉字,10岁时IQ高达210。当时他踌躇满志地对记者说,“我以后会当总统!”但是据跟踪报道:作为成年人的他已经是一个很平凡的青年。类似的例子并不鲜见,许多小时候被视为神童的孩子如今何在?这关键在于我们正确理解智商的内涵。

我们一般所指的IQ实际上只是学习知识时所显示出来的学习能力,可谓之“学业智商”。然而随着个体学业结束进入研究领域,取而代之的评价标准是“创造力”。

另外,智力测试通常由三部分内容组成:语言、数字和图像。然而,智力的全部内涵要远远超出这几项,它包括记忆力、敏感性、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观察力等,哈佛大学一位教授认为,人有音乐、语言、空间、数学、运动、个人心理调节、人际关系等7种智能,目前的智力测验是不可能全部测试出来的。

儿童的智力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用一次几十分钟的测验来对孩子的前途下结论非常有害,事实上一个人将来在社会上能否成功与他在童年的IQ不是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笔者以为,师长们不要被IQ的光环所惑,不要动辄骂孩子是笨蛋,关键在于如何施教,教育得法,“笨蛋”如爱迪生也会变成天才。另一方面,也不要因为人们夸你孩子聪明而沾沾自喜乃至放松要求,这样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贻误孩子的一生。

家园共育《“不打不成才”已成为过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