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中班的孩子学什么呢?

09-18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育儿知识:中班的孩子学什么呢?”,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转眼孩子们进入中班年龄,注意力比过去集中了,参与活动的时间也相应变长。随着孩子的不断发展,他们能动能静,反应变快,动作敏捷,求知欲望也更加旺盛。他们更加热衷于依靠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索和感知身边的奥秘。

不过,活泼好动的特点也会慢慢呈现在中班的孩子身上,哪怕过去文文静静,也会在中班的时候变得喜欢动动手,伸伸腿,做做小动作,自由奔跑等。虽然看上去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甚至显得比小班时候更加无拘无束。但请家长们一定要抱有120分的耐心去看待这一现象,那是孩子发展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班上学期的孩子需要学什么,如何有效的引导他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班上学期的发展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毛巾、手帕、便纸等,学着自己穿脱鞋袜、衣裤,会折叠并放在指定的地方。

2.喜欢参与各项活动,学着通过模仿、练习调整自己的动作。

3.了解一些危险的标志和信号,并能做出反应。

4.喜欢去大自然,学习用简单的观察方法,有目的地感知周围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

5.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并学着遵守。

6.愿意在成人的引导、帮助下从图书、画册、杂志中收集一些信息,并大胆交流。

7.结合日常生活,学习数的对应。认识数字,初步理解数量、颜色、重量等概念。

8.了解家庭的主要成员,知道他们的职业,并体验与家人的亲近之情。

9.喜欢参加游戏活动,愿意在游戏中用动作、语言简单表现自己对人、事、物的感受,并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方法。

10.学着遇到事情能与同伴请求、商量。注意倾听、理解他人的意思。

11.对身边熟悉的人和弱小的同伴表现出关心,愿意与同伴或他人分享玩具。

12.喜欢绘画活动,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有初步的想象能力。

有了这样一些目标,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心里有了点底呢?中班的孩子语言连贯性提升很大,交往也出现了他们特有的偏爱和模式,随着自理能力的提高,老师和家长需要统一的是:在教育中尽可能放手,让孩子多依靠自己带来力量去尝试、去思考,少责备多鼓励,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和方法。成为孩子需要的领路人和支持者。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上学前应该学些什么班呢?


目前家长们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工作相当的重视,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来给孩子们的教育做投入,但是对于小孩子,究竟应该讲起点定在那比较合适呢?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莹莹妈妈问:我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多学一些东西,但是“钢琴班”、“珠心算”、“幼儿英语”、“幼儿识字”……这么多课程是不是都要让宝宝学一遍?学了有多大的用处?如果不学,孩子会起点就比别人差么?

专家答:其实,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程时,有一条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违背的:就是在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内容。

入园须知,学龄前(0-7岁)是儿童基本思维能力的窗口期。正如3岁前是儿童获得语言能力的关键期,7岁前的这段时间决定着儿童的智力水平在遗传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后天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机遇是唯一性的,用一句俗语可以非常形象地表达这种关系:“过了这村,没了这店”。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却是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阶段进行,而且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人们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这就是为什么像王选这样的科学家,在童年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但他拥有优秀的学习能力,因而这并不妨碍他最后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巨大的贡献。相反,很多儿童从小就学习使用电脑,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将来在计算机方面比别的儿童领先。

综上所述,家长必须要认识到:7岁是学龄期,而7岁以前最重要的是为孩子打下扎实的身体和智力的基础。给孩子奠定竞争优势,不在于在起跑线上比别人早学多学多少知识,而在于一旦起跑后,孩子的持续学习和超越能力。

所以,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切不可急功近利、随波逐流。还是应该牢牢抓住孩子的基本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他终生的可持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切莫错过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窗口期”。

教育孩子,家长们要有属于自己的方法,不可盲目的跟从“潮流”,因为每个孩子与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家长们要学会结合自己孩子们的各个方面特点找出适合自家宝宝教育的方法!

育儿知识:孩子为什么爱说慌


育儿知识:孩子为什么爱说慌

说谎会影响人的情绪

说谎,可能从一件很小的事情开始,它具有一定的连环性,当事人可能为了证明之前所说的是真实的而去编造更大的谎言,一环扣一环,最后达到一种不可控制的局面。由此,可能引起当事人的内疚、焦虑不安、担忧等情绪,进一步会引发失眠、头晕、胸闷等躯体症状。可以肯定的是,说谎最后会引起当事人的矛盾心理,当谎言到达一定的程度之后,当事人的负罪感也会越强,甚至出现自我否定、无价值感、不接纳自己的情况,当试图去说出事实的时候,又胆怯,想逃避承担揭穿谎言后的责任,进而在矛盾的纠结当中引发焦虑抑郁的情绪。

病理性说谎还会导致当事人的低自尊,低自尊的人往往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相对于高自尊的人,低自尊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外界,比如说靠运气,靠他人的帮助等等,把自己的失败和错误归因于自身,很少承认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由于病理性说谎者长期处于一个内疚与不安的状态当中,最终会导致不断地自我否定,认为很多不好的结果都是自己造成的,会不断地去关注负性方面的东西,不断地降低自己的自尊感。

病理性说谎的原因:

导致病理性说谎的心理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的强化。病理性说谎并非具有偶然性,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可能是从一个很小的谎言开始的。而在一个个谎言中,当事人的某些需求得以实现,比如能够引起他人的关注,博取他人的同情等等,当事人在这些谎言中获得了一定的心理支持,于是说谎的这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被“鼓励”,最后形成了当事人难以控制的局面。

2.错误的认知。认知的错误可能也会导致病理性说谎,这种认知的错误主要是源于对说谎的目的认识不清。很多当事人都知道说谎这种行为是不正确,但是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去说谎,因为自己的说谎能够掩饰真实的自己,他需要通过谎言来伪装自己是很优秀、很强大的。相反,一旦承认出自己的谎言,当事人就必须要承认自己的自卑、自己的虚荣,这对于一个病理性的说谎者来说是不能够接受的。

3.过分的虚荣心所致。虚荣心是基于自卑建立起来的,表现为特别好面子,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正常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存在这种心理。但是一旦将这种虚荣心扩大化,就可能通过当事人的说谎行为来为这种虚荣心服务,而虚荣心得以满足与说谎行为会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局面。

4.自尊关系建立得不恰当。当事人将自己的自尊关系建立在别人的承认、肯定、赞美之上。因为说谎,可以满足他人的期望,由于自尊关系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体系之上,所以当达不到自己认为的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之上时,就会利用说谎来满足这种所谓的期望。

除此之外,导致病理性说谎的具体原因还有通过说谎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逃避一些痛苦的回忆或者现实生活,为了伪装自己的懦弱或卑微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病理性说谎的发生。

育儿知识:告诉孩子什么才重要


育儿知识:告诉孩子什么才重要

0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0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0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0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0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0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0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0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0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

育儿知识:孩子,我能给你什么?


育儿知识:孩子,我能给你什么?

结婚后便进入备孕期,期间查阅资料、翻看书籍、向人请教,不亦乐乎,但给我最大的享受就是作为准爸爸的幸福感。我是一个典型的“女儿狂”,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嘛!不管将来是男是女,我都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孩子,我能给你什么?

——自强的信念

孩子,你是父母爱的结晶,你的到来是上天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有你的地方就有笑声、欢乐、幸福。但爸爸妈妈仅仅是你成长道路上的参与者,更为恰当地说是伙伴。孩子,即使我们再爱你,我们也会有老的一天,你也将有离开我们的时刻,你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不要畏惧,不要留恋,展翅高飞是你的权力,勇敢去追寻梦想!

我和你妈妈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是当年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将来不用你养老的同时,也希望你不要啃老。按照法定年龄,你独立以后就不能再依附我们了,你首先必须学会养活自己,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最喜欢的工作中去,你会发现,你的收获绝不是每个月的工资条那么简单!老爸送你一句话:唯有持续努力才是最大的安全感。

家,永远是你温暖的港湾。欢迎你随时回来看看我和你妈妈,尤其是当你疲惫时、失意时、伤心时,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聊天,还像你小时候一样,温馨浪漫,其乐融融。

——健康的体魄

孩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一个真理,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情况、任何人身上。

老爸已经想好了,将来一定要将你培养成一个运动达人。这一点我还是很自信的,因为你老爸就非常喜欢运动,也享受着运动所带来的独特快乐,相信这一爱好一定会遗传给你的。等你会走路以后,我们就一起去锻炼,打球、跑步、登山等等,不管你喜欢哪一项运动项目,老爸都坚定陪你!

学习重要,工作也重要,但千万不要因此而影响了健康。要不然等到身体亮红灯,那时已为时已晚。前苏联有位老爷爷,他是一名伟人,名字叫做“列宁”,他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只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怎么样,很有道理吧?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它会让你精力充沛、效率更高。

——阅读的习惯

孩子,咱们国家也有一位伟人,他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你爷爷奶奶辈的人都尊称他为“大救星”,他就是毛泽东。你知道他最大的爱好是什么吗?读书!从小他就喜欢泡在书堆里,他的床上三分之二都是书,即使到了后来,行军打仗他也一直把爱书带在身边。他的文章水平非常高,尤其善于写诗词,为众人所敬仰。你也许会问读书、写文有用吗?这个问题问得好!毛主席一篇著名的《论持久战》,在当时普遍对抗战持消极态度的背景下,客观分析了战争形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决心,团结起来奋力抗战,直至将欺负我们的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了。孩子,你说文字的力量大不大?

爸爸也是一个书虫。在爸爸的书房里,现在大约有1000本书吧,这是爸爸利用晚上、假期时间阅读的,准备将来送给你。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到底有没有?爸爸在这先卖个关子,等你亲自去探索吧!

——有趣的生活

孩子,也许你会问什么才是有趣的生活?爸爸的观点是:结交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追求更有趣的自己。

爸爸今年三十岁,多少有些社会经验了,依我看来,有趣的人大都具备以下特点:乐观的性格、广泛的兴趣、阳光的心态、宽阔的胸怀、干净的圈子、规矩的生活。

有趣的事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一定是让你乐此不疲的,你愿意为此付出精力和时间的。登山写生有趣,结伴骑行有趣,观察一只小蚂蚁也有趣,孩子,只要你感觉有趣,就要用心坚持,“有趣”这两个字可不是换来的、买来的,这是一种极好的体验。

孩子,我还能给你什么呢?我想,那应该是我自身的更加努力,因为“虎父无犬子”嘛!对了,孩子,爸爸还要真心谢谢你:因为你,老爸在而立之年以后的生活才呈现别样的精彩!

育儿知识:孩子为什么不爱叫人


心理分析:孩子打招呼行为变化的原因

很多孩子小的时候都很“有礼貌”,但是长大之后有些孩子变得不爱打招呼了,究竟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原因一:伴随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

原因二:伴随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更加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别人的评价

原因三:孩子的情感体验分化,对熟人的评价更在意

原因四:成人或家长某些不当作法的影响

面对孩子打招呼行为的变化,家长要首先改变自己的行为。

一不要:在众人面前强迫孩子

当孩子不愿打招呼的时候,一定是有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感受,所以家长不要当众批评或者强迫孩子,否则只会使孩子觉得没面子,反而变现得更逆反。

二不要:强求孩子“表面顺从”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点,有些孩子可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喜欢的人就不打招呼。

一要:和孩子一起打招呼: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跟别人打招呼,这样孩子面临的压力降低,感觉更安全,也知道到底该怎么做。

二要:积极及时强化孩子的行为:孩子如果跟别人打了招呼,内心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赞赏和认可。

三要:通过游戏扮演角色,让孩子体验别人的感受:游戏的情境下孩子都比较放松,有利于孩子将这些方法迁移到生活中。

育儿知识:为孩子学做“狠心”父母


乍看这个题目挺吓人,当父母的爱孩子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做个狠心的爸爸妈妈?其实,所谓狠心的父母,一是面对孩子的不足及哭闹要坚持说“不”;二是父母针对孩子的性格弱点及时纠偏不能姑息。

为了孩子学做狠心父母

教育孩子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到3岁以内。这段时期也是孩子的性格及生活习惯成型期。如果过了这个最佳时期,纠正起来会很困难。

对孩子的哭闹说“不”

记得女儿1岁时因家人过分疼爱,使她养成了用哭做武器以达到目的的习惯。孩子变得很任性,惯坏的孩子将来很难管教。于是我与家人商量要让孩子懂得哭闹不能解决问题,遇事要讲道理。如果她吃饱、睡好,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只是无理取闹,就要对孩子的哭闹说“不”。虽然每当此时是父母最心疼最难熬的时候,但只有狠狠心坚持住才能让女儿改掉用哭闹做武器的坏毛病,才能为以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与女儿“斗争”了几个星期,女儿终于懂得无理哭闹是没有用的,不再动辄就用哭闹做武器了。

每次对孩子说“不”时我注意三点。

一、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对孩子讲道理之前先要弄明白孩子的想法。然后针对孩子的思想告诉她我们的想法,让她明白为什么不可以。

二、有些道理需要平时的潜移默化及点滴积累。这样,孩子才能理解一些规矩是必须遵守的,一些命令是必须服从的。

三、与女儿做朋友,经常与女儿交流,并把女儿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对女儿讲一讲。这样孩子对大人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就更容易理解,避免或减轻孩子对管教的逆反心理。

纠正性格弱点越早越好

最难做到的是发现孩子的性格弱点如何纠正。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孩子越小,性格还没有定型,越好纠正。纠正不良性格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父母的狠心和耐心。

具备一个好的性格对孩子将来成长很重要。如何让她变得开朗大方呢?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带她多接触人、接触社会。只要能够迈出第一步,孩子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育儿知识:孩子为什么不爱叫人了


礼貌是很多家长注重培养的一个好习惯,但是很多家长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景。

场景一:“小甜嘴”不见了

明明今年3岁多了,以前可是小区里出名的小甜嘴,只要我们让他叫人,他就甜甜地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人都喜欢得不得了,都愿意逗他玩,也会把好吃的、好玩的给他,摸摸脸蛋、亲亲他,明明很开心,我们也觉得很自豪。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明明变得不爱叫人了,爸爸妈妈要不住提醒,有时候勉强叫一声,有时候做个鬼脸。对别人摸他脸很不喜欢,会生气或不理别人。大家都纳闷,以前的小甜嘴怎么不见了?甚至别人给吃的、玩具时,也不说谢谢。我有时挺生气的,就批评他,说这样做不是好孩子,大家会不喜欢他的。

场景二:不喜欢,就不理你

悠悠今年快5岁了,一向活泼开朗。以前在院子里或者电梯里碰到熟人打招呼时,她都会回应说“阿姨好”。但最近她有点奇怪,别人打招呼时她躲妈妈身后不吭气,事后妈妈说,你看阿姨夸你衣服漂亮是喜欢你,你怎么不跟阿姨问好呢?她说我躲起来不让她看我衣服,或者说我不喜欢她,她穿皮草,小动物多疼啊。上次去妈妈办公室,因为半年没来了,一个原来跟她挺熟悉的女同事见了她,走过来想揽她,她一下子躲开了,同事觉得有些尴尬。后来孩子告诉妈妈,她不喜欢阿姨的发型和眼镜。天啊,她的理由好奇怪!

幼儿园接送的时候碰到别的小朋友的父母,人家跟她打招呼,她不喜欢的也不回应。

对待陌生人,悠悠倒是大大方方的,上公交车会跟售票员打招呼,在小区见到陌生的奶奶提沉东西时会主动说:奶奶我帮你。

心理分析:孩子打招呼行为变化的原因

很多孩子小的时候都很“有礼貌”,但是长大之后有些孩子变得不爱打招呼了,究竟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原因一:伴随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

随着孩子长大,观察能力更强,注意力范围更广,他们会注意到原来没有关注的细节,对于一些成人的着装、说话的方式、对自己的态度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感知和判断,如果有些作法让孩子不欢喜,像场景一中,明明对别人摸自己的脸感觉不舒服,就可能因此不高兴,因此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不再热情地回应别人。

原因二:伴随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更加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别人的评价

一般孩子到了2岁多,开始形成“我”的概念,逐渐能够分清楚自己和别人,对自己的外表、衣服等更加注意,同时对别人怎么看自己更加敏感。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刚刚开始发展,对自己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感觉,因此别人一些无意的语言或行为就会给孩子不同的感受。例如场景二中成人夸孩子衣服漂亮,但孩子可能对自己穿这件衣服是不是好看还不确定,所以出现回避的行为。

原因三:孩子的情感体验分化,对熟人的评价更在意

孩子3、4岁情感体验迅速发展,体验到更加复杂的情绪,如喜欢、愉快、生气、厌恶、悲伤等,一些情感细腻、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会有更加复杂的感受。比如,场景二中的小姑娘觉得阿姨穿皮草就是伤害小动物,所以会体验到强烈的厌恶感。同时,由于熟人和父母接触的机会更多,更容易把自己对孩子的看法和评价传递给家长,家长又会把这些话反馈给孩子。因此,孩子对熟人的态度会比较谨慎,而对于陌生人,孩子还是想给别人留下积极的好印象,所以反而在他们面前更容易出现打招呼的行为。

原因四:成人或家长某些不当作法的影响

很多孩子开始的时候愿意跟别人打招呼,但有时候成人只顾自己说话,忽视了孩子,还有的家长总批评孩子说,看看别人,嘴巴多甜呀!还有些家长觉得只有孩子“叫人”才是打招呼,但拥抱、挥手、微笑等也是打招呼的不同方式。

面对孩子打招呼行为的变化,家长要首先改变自己的行为。

一不要:在众人面前强迫孩子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爱跟别人打招呼,能给自己挣面子,别人会觉得自己是个好家长,所以有时候孩子的行为成为家长的“心理需求”。因此,家长要觉察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当孩子不愿打招呼的时候,一定是有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感受,所以家长不要当众批评或者强迫孩子,否则只会使孩子觉得没面子,反而变现得更逆反。

二不要:强求孩子“表面顺从”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点,有些孩子可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喜欢的人就不打招呼。有些孩子可能迫于家长的压力表面顺从,但是内心有很不舒服的感受,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要:和孩子一起打招呼

很多家长往往见到熟人后,都会首先让孩子跟对方打招呼,而没有给孩子提供示范和榜样,特别是有很多人的时候,孩子不知道跟谁打招呼,是一一打招呼还是一次就好了?因而会感觉很茫然。

因此,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跟别人打招呼,这样孩子面临的压力降低,感觉更安全,也知道到底该怎么做。

二要:积极及时强化孩子的行为

孩子如果跟别人打了招呼,内心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赞赏和认可。因此,家长要敏锐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只要孩子表现出打招呼的意愿或行为,如叫人、身体靠近对方、微笑等,家长要马上给予表扬或强化,不必局限于口头肯定,也可以拥抱一下孩子,对孩子微笑等。

三要:通过游戏扮演角色,让孩子体验别人的感受

很多孩子对人的态度会受某些细节的影响,如场景二中的小姑娘,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体验不同人的感受,体验不被别人理睬的尴尬,让孩子能够换个角度体验。同时,可以在游戏中让孩子模仿不同的人、动物,看看可以怎样打招呼。游戏的情境下孩子都比较放松,有利于孩子将这些方法迁移到生活中。

育儿知识:如何定规矩,孩子更容易接受呢?


给孩子定规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尤其是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有一些规矩必须要提前定下,这样孩子在学校不但会更受欢迎,还会越来越优秀。

用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

这个规矩是让孩子懂得两个人之间最基本的社交礼仪,父母应该从一开始就教会孩子分清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不要让孩子养成乱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

做错事要先道歉,不要激化矛盾

做错事主动道歉可以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道歉无疑就会激化矛盾,可见简单的一句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校园时光,懂礼貌的孩子在学校会很受欢迎,将来还会越来越优秀。

不做主动惹事的人,别人惹你了,也别吃哑巴亏

这一条也是最关键的,因为孩子进入小学,就难免会有打架斗殴的时候,尤其是男孩子,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去主动惹事。当然,如果别人惹孩子了,也要告诉孩子不要吃哑巴亏,要学会自卫,并告诉老师,而且回来要告诉家长。这是教会孩子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孩子有原则,在学校也自然会很受欢迎,将来也会越来越优秀。

其实单说定规矩的内容,家长还是比较好列出来的,可是中途难免会给孩子补充一些规矩,补充的这些规矩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对,那么怎么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才不会反感呢?我们来看看美国妈妈的方法。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有一天大卫和朋友玩得很开心,晚上天黑了还没有回家,妈妈联系到大卫,把他喊了回来,大卫回来后一脸不开心,我想大部分妈妈遇到这样的事情大概都会这么说:“大卫,你今天回来得太晚了,以后回家不要超过……”

但是大卫的妈妈并没有急于跟他定规矩,而是先描述了大卫的感受:“我知道中途把你叫回来,你很不开心。”大卫说:“是啊。”然后妈妈又说:“但是你回来太晚的话,我会为你担心啊。不如我们想想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方法,让我们两个都能接受?”这引来了大卫的兴趣,大卫主动提出了每天晚上几点回家,而且妈妈拿出纸笔记了下来,这个规矩就算是定下了,而且两人都很愉快地达成了共识。

所以,不管是遇上什么事情,家长都不要急于给孩子定规矩,而要按照这种方法和孩子进行协商,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育儿知识:宝宝怎样喝水更健康呢??


育儿知识:宝宝怎样喝水更健康呢?

1.春季要喝淡盐水

春季的时候天气逐渐回暖,但是湿气相对比较重,细菌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繁殖的,所以为了加强孩子的抵抗力,可以给宝宝饮用一些淡盐水。在平时宝宝喝的开水当中加入少许的食盐,宝宝春季喝淡盐水可以有效预防上呼吸道的感染,而且还具有减轻咽喉疼痛的作用。

2.夏季要喝凉开水

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人体比较容易出汗,水分蒸发的比较快,所以这个时候家里最好就是多备一些凉开水,这样在宝宝活动完之后,或口渴的时候可以及时给宝宝饮用,补充水分。

3.秋季要喝温开水

秋天气候干燥,而这个时候幼儿在户外活动最容易感到口干舌燥,而且会很想喝水,所以适宜给孩子喝的水最好就是不冷不热的温开水了。不过也有的孩子习惯喝凉开水,那是他们自小养成的习惯,所以只要宝宝适应的话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4.冬季要喝烧热一点的开水

冬季天气寒冷,所以很多幼儿都不喜欢甚至是不愿意喝水,但这样是很不好的,没有足够的水分,不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多给孩子喝一些温热的开水。可以让孩子自己先双手捧住热乎乎的杯子,之后等水稍凉一点再喝,这样既暖和了手又能让宝宝喝到水。

除了要根据四季变化给宝宝饮用不同的水之外,家长在给宝宝饮水的时候还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饭前的时候就不要给宝宝喝水了,这样容易使水稀释胃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食欲。最好的喝水时间就是在饭前的半个小时给孩子喝少量的水,这样可以帮助增加孩子口腔内唾液的分泌,更有利于消化。

2.睡觉之前也不要给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喝水,因为睡前给孩子喝水,等到了熟睡的时候,他们还不能自己完全的控制排尿的,所以一旦喝太多水是很容易尿床的。就算宝宝不会尿床,但是一个晚上起来小便好几次也是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

3.家长要注意千万不要养成给孩子喝冰水或者是冷饮的习惯,小孩子由于比较好动,所以经常会玩得全身是汗,这个时候他们会感到很口渴,但是也不适宜给他们喝冰水解渴,因为冰水喝得太多的话很容易就会引起胃粘膜血管的收缩,这样一来不但不利于宝宝的消化,甚至还很有可能会引起宝宝肠痉挛,继而导致肚子痛。

相信《育儿知识:中班的孩子学什么呢?》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