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爷爷奶奶节日好》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尊敬和关心爷爷奶奶的情感,愿意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知道重阳节是所有老人的节日,了解爷爷奶奶的辛苦,感受老人对他们的爱,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社会《爷爷奶奶节日好》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重阳节是所有老人的节日,了解爷爷奶奶的辛苦,感受老人对他们的爱。
2、激发幼儿尊敬和关心爷爷奶奶的情感,愿意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与一名幼儿的爷爷奶奶联系,并邀请其父母,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经历。
2、准备几张与爷爷奶奶的合影照片。
3、排练情景表演:(1)爷爷接送小朋友入园,离园。(2)奶奶在摘菜,准备晚饭。(3)爷爷生病了,躺在床上休息。
4、准备皱纸、笔、信封等材料。
活动过程
1.知道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
九月九日是一个传统节日,称重阳节。在这一天,老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谈谈他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们将感到非常快乐。因此,重阳节亦称老人节,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节日。
2.请一幼儿家长谈谈自己的经历,让幼儿感受祖辈的辛苦。
(1)请爷爷奶奶谈自己年轻时辛勤工作、养育子女的艰辛。请父母谈上一辈对自己的关心、照料。
讨论:爷爷奶奶辛苦吗?为什么?
小结:爷爷奶奶真辛苦。
(2)请爷爷奶奶谈谈对小朋友的爱,平时是怎样关心小朋友的。请幼儿借助照片边看边说说自己的爷爷奶奶。
讨论:你喜欢你的爷爷奶奶吗?他们是怎样关心你的?
小结:爷爷奶奶真爱小朋友。
3观看情景表演,激发幼儿愿意为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
讨论;这时你可以做什么?
小结;我们也要关心爷爷奶奶,听他们的话,让他们开心。
4.每位幼儿自制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体验与感悟,在活动中孩子不仅能了解一些节日的习俗,体验节日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整个活动的过程感受着浓浓的祖孙亲情。应该说达到了较好的引导与教育作用。
幼儿百科: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爱爷爷奶奶》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幼儿在互相的交流中,了解老人们年纪大了,做很多事情存在着种种不便,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我爱爷爷奶奶》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互相的交流中,了解老人们年纪大了,做很多事情存在着种种不便。
2、激发幼儿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前期经验的准备:
让幼儿观察和讨论爷爷奶奶的日常活动。
物质准备:
收集有关爷爷奶奶日常生活细节的信息(图画、文字记录)。
环节预设:
一、出示爷爷奶奶图片,自然引入主题。
师:说说自己的爷爷奶奶长得什么样子,和自己哪些地方不一样。
幼儿自由讲述。
师:我们的爷爷奶奶年龄大了,需要我们的小朋友来帮忙。
二、我为爷爷奶奶来帮忙(角色扮演)
师:想一想爷爷奶奶做哪些事情不方便,我们可以帮他们做什么,两人结伴试做一下。
(幼儿自由结伴扮演)。
师:我们小朋友在家里为爷爷奶奶做过什么事情,爷爷奶奶有什么反应呢?
师: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们小朋友要主动去关心爷爷奶奶(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做个尊敬老人的好宝宝。
鼓励幼儿为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活动延伸:
画画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表现他们的特征和活动。画完后和伙伴们交流一下,画上的爷爷奶奶在干什么。(如:给花浇水、擦桌子、缝衣服)
活动反思:
以重阳节为主线,(即平时由老人接送孩子人数居多,老人比较溺爱孩子,孩子在老人面前任性,不知道体谅和关心老人等),设计了这个活动。本活动旨在通过听故事、讲述、绘画、唱歌跳舞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体会和感受老人对自己的爱和付出,知道感恩,知道怎样关心和爱他们,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活动中,利用了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结合幼儿自身经验自编小故事,幼儿听得非常入神,因为故事里讲的好像就是他自己。听完故事后,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自己的爷爷奶奶是怎么爱自己的,为自己做了什么事情。
在老师引导下,能够知道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他们也需要照顾,需要我们为他们做点事情,应该心疼他们,不要象娇娇一样,把奶奶累病了。最后,孩子们用画笔画下了最想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有花、水果、玩具、漂亮的衣服、汽车等等。晚上,在家长的配合下,孩子们陪爷爷奶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活动后,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家长纷纷反映,通过这次活动,孩子懂事了很多,有的改掉了一些任性、娇气的习惯,知道心疼人了,这对孩子今后发展也将是一个很好的影响。
幼儿百科:爷爷,指长辈。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运用实物比较感知发现两个时代生活条件的不同(吃、穿),初步体验今天生活的幸福,分享各自采访获得的感受,阅读相关的图片,进一步理解爷爷(奶奶)童年的故事,体验其中的艰难,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爷爷奶奶的童年》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分享各自采访获得的感受,阅读相关的图片,进一步理解爷爷(奶奶)童年的故事,体验其中的艰难。
2、运用实物比较感知发现两个时代生活条件的不同(吃、穿),初步体验今天生活的幸福。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环境和材料创设:
1、带补丁的衣服、黄面粉、蛋糕,绳子、ppt等。
2、幼儿事先采访过爷爷奶奶,并记录
活动流程:
分享交流——阅读体验——比较感知
一、分享交流
1、最近大家都完成了一次采访任务,采访了爷爷奶奶,他们讲了童年的故事,一定有很多收获。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2、听故事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什么现在选择伤心(泪流满面)?谁来讲讲自己当初选择的理由。
3、爷爷奶奶讲了什么使你要流泪?
A、谁来说说以前的人穿怎样的衣服?
什么叫补丁?
订衣服的布是补丁,我找了一件衣服,你们来看看哪里有补丁?谁来穿穿看?(请一个幼儿上来穿)
当时有件衣服穿已经很好了,穿这样的破衣服一定会别人笑,爷爷为什么还要穿呢?
B、说了穿就说一些吃的?
我也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
我拿了两份东西比较一下,爷爷吃的和我们吃的有什么不同?谁来尝一下是什么滋味?
二、阅读体验
1、我也采访了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你们猜是谁?他也跟我讲了一些小时候的事情。(出示ppt观察图片)
2、老伯伯也有象三毛一样的苦难同年,你们谁能看懂?(引导幼儿说出画面上的内容,同时感知个别情景)
我这里有绳子来试一试(请幼儿上来)为什么把肚子这样?
3、你感觉老伯伯的童年是怎样的?
三、比较感知
1、这里有一张我们小朋友的采访表,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童年和爷爷奶奶的童年比,我们的童年是怎么样的?(快乐的、幸福的、温暖的)(寒冷的、饥饿的、残酷的)
2、请你用一个颜色来表示你的童年,爷爷的童年。
3、今天是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关爱他们呢?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体验与感悟,在活动中孩子不仅能了解一些节日的习俗,体验节日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整个活动的过程感受着浓浓的祖孙亲情。应该说达到了较好的引导与教育作用。
幼儿百科:爷爷主流用法指祖父、或泛称祖父级男人。这种用法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存在。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爷爷奶奶的菜地》含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爷爷奶奶的菜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看看、做做、尝尝等亲自经历过程中,萌发喜欢蔬菜的情感,让幼儿懂得蔬菜是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好朋友,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的烹饪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知道农民伯伯种菜的辛劳,激发幼儿对主题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主题《爷爷奶奶的菜地》含反思教案吧。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这里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我们的周围有农田、有橘园、有菜地……,可以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性活动,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植物中的蔬菜产生了兴趣,提出了蔬菜的种植、蔬菜的买卖等,可活动刚开始就产生了许多问题,于是,我们利用家长、周边的资源再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展开了《爷爷奶奶的菜地》的主题活动。通过带孩子们参观菜地,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绿色菜篮子,从中知道蔬菜的知识和统计的方法,引导孩子们自助配菜,使孩子们了解样样食物都有营养,帮助孩子们改掉挑食的坏习惯,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交往,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1、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的烹饪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知道农民伯伯种菜的辛劳,激发幼儿对主题活动探究的兴趣。
2、让幼儿通过看看、做做、尝尝等亲自经历过程中,萌发喜欢蔬菜的情感,让幼儿懂得蔬菜是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好朋友。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1、师幼共同创设的主题墙,墙上张贴小朋友参观菜园地拍摄的照片和记录的蔬菜的品种及价格;幼儿带来的各种蔬菜的图片等。
2、自然角中也投放一些常见的蔬菜实物进行发芽的实验;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蔬菜造型——洋葱娃娃、萝卜小船等。
1、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主题探究活动的内容、范围及意义。
2、通过“家园之窗”,让家长了解在主题活动中可能需要配合的活动。如:带幼儿到超市去看蔬菜、选购蔬菜、拓宽幼儿对蔬菜的了解等。
3、书写通知,告诉家长孩子们的探究进程,求得家长的协助。
4、每位幼儿带蔬菜的种子或秧苗来丰富自然角。
“爷爷奶奶的菜地”这一主题以幼儿天天食用的蔬菜为核心,通过参观菜地,看爷爷奶奶种菜、与爷爷奶奶一起收菜卖菜并亲手实践做蔬菜沙拉、蔬菜造型、榨菜汁等活动,以及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的烹饪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知道农民伯伯种菜的辛劳,从而喜欢吃蔬菜,与蔬菜成为好朋友。
在实施主题过程中,首先我们带幼儿到的蔬菜特征进行了记录;第二天又去参观了菜场,鼓励孩子通过询问卖菜的阿姨、奶奶,知道一些他们不认识的蔬菜的名称、食用方法、食用部位、以及蔬菜的价格等等;从而认识了更多的蔬菜宝宝。
在教室里,我们创设了一个给予幼儿自由观察认识蔬菜的环境,如:师幼共同布置的主题墙,墙上张贴小朋友参观菜园地拍摄的照片、记录和一些常见蔬菜的图片等;自然角中也投放一些常见的蔬菜实物、种子发芽的实验,另外还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蔬菜造型——洋葱娃娃、萝卜小船等。然后在区角中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材料,如:蔬菜拓印、蔬菜变变变、奶奶的菜篮子、什么部位能吃?健康宝塔等;还自制了蔬菜玩具投放于蔬菜超市,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与蔬菜进一步接触、认识。与此同时我们还抓住小朋友午餐时机随机教育,如:由老师或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当天吃的蔬菜名称、烹饪方法、营养价值等,提醒小朋友爱吃各种蔬菜。当然,我们更围绕“蔬菜”这一主题源层层展开线索,开展了“蔬菜变变变”、“蔬菜沙拉”、“蔬菜品尝会”、“配菜”、“运菜忙”、“菜地里的歌”、“彩色点心”等主题式教学活动。
通过本主题的实施,小朋友认识了许多蔬菜,了解了蔬菜的不同烹饪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知道了菜农种菜的辛劳,并通过做做吃吃“彩色点心”,进一步了解了蔬菜的广泛用途,发展了幼儿实践操作能力,逐步纠正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幼儿喜欢吃蔬菜,与蔬菜成为好朋友。活动开展以后,小朋友的家长纷纷反映孩子回家后都比以前喜欢吃蔬菜了,还嚷着要自己做冷菜,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也是活动想要达到的目的,家长说:孩子最近的话题总离不开蔬菜,而且问题很多,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积极性,因为他们都喜欢,都有话可说。
对于“爷爷奶奶的菜地”这个主题,由于比较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而且随处能捕捉到,开展起来就相对比较顺手,孩子的投入也比较积极,通过带孩子到野外去亲自感受、通过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孩子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包括语言的表达、思维的碰撞、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所以说,离开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是枯燥乏味的。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小百科:菜地,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据中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截至1996年10月31日,全国菜地面积为1502.9千公顷(2254.4万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菜地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和独立工矿区附近。菜地经过多年培育,一般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肥沃。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展,质量好的菜地大量被占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