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09-29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伴随孩子一生。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家庭的环境就像一个隐形的模子,在不断地塑造着孩子的未来性格和品性,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家庭教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父母作为孩子最直接的教育者,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孩子作为受教的主体,虽然部分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其本身的出生都具有唯一性,生而平等、潜力惊人。其未来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平等与否,心智的优劣,成就的好坏与父母的教育、家庭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父母责无旁贷!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手中”。这从本源上说明了家长家庭教育的关键性!同时也说明父母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而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这么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在北欧一些发达国家,大约70%的家长经过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已深入到每个家庭。而在我国,根据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一项调查表明:70%以上的家长承认自己不懂家庭教育;绝大多数为人父母者,不知如何有效教育自己的孩子。

简单归纳以下几种不当的家庭教育类型并进行简单分析:

一、望子成龙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可以理解,这就好比是希望,农民不会种下一粒种子,如果他不曾希望收获;商人也不会去工作乃至钻营,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有获利;科学家不会去发明,如果他不曾希望让人类社会有更先进的文明。没有希望,就没有社会前进的动力!作为承载父辈自身生命和理想的延续,一个家庭乃至家族未来的希望,孩子被赋予了太多!望子成龙也就自然而然了。但是,正因为这种自然而然的认识,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和强烈的不安。“龙”应该怎么界定,怎样才能达到所谓的“龙”的状态?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有,但是成为哪一种“龙”,有多能耐的“龙”因人而异!孩子在未来社会成就及社会贡献的高低不应以父母的标准来衡量。如果说“龙”是成功的标志,与之对应的“虫”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吗?如果所有的都是“龙”,“龙”又有何意义?

二、拔苗助长型。

我们都学过拔苗助长的故事,说的是在古代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他成天围着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像总是那么高。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一些呢?他转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可不过三天秧苗全都死了。拔苗助长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我想,循序渐进,顺其自然,按照客观规律来对孩子的正确家庭教育才能实现好的收获。

三、狼爸虎妈型。

我们从媒体都看到或听到令人咋舌的狼爸虎妈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孩子或几个孩子在父母的集权高压教育方法下实现了人生的蜕变,化茧成蝶,欲火重生。我们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方法所带来的社会普遍意义所追求的成功的结果,但是这种功利性的结果对于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孩子来说,对于更长久的未来说是否是成功还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与狼爸虎妈对立的是过分宠溺,过分宠溺的后果:要么造就的是纨绔子弟,要么就是唯唯诺诺的一个未来。

四、放任自流型。

很多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后成为了留守儿童,许多孩子也在父母忙于经商图利间成为了问题孩子。孩子从小到成年需要经历一段认知历程,它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细心照料与良好沟通矫正,重生不重养对于孩子成长来讲是一个巨大的灾难。这种放任不管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孩子的当下及未来极度的不负责任!

五、简单粗暴型。

家长用武力高压的手段制胜不听话的孩子,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动则拳脚相加。这种教育方式会产生很多恶劣后果。它会使孩子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以暴制暴,以毒攻毒,同时会产生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甚至会有极端行为。其次,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常常会感到家庭冷酷无情,这严重的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选择离家出走,流落到社会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有的在别有用心的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罪犯。

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也是伴随终生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的竞争与其说是孩子们的竞争,不如说是一代又一代的家长们的竞争。

那么作为孩子的天然老师,人生最基础的老师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开放式的,应该会有以下关键词:沟通、兴趣培养、道德、理想、激励、吃苦吃亏、孝、诚信、勤奋、自立自强等等。每一位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天使,每一位天使都有一对天使般的父母,我相信,一千对天使般的父母拥有一千个天使般的教育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儿子三岁时,父亲买了一只小乌龟送给他。乌龟一直养在阳台上,儿子很爱这只乌龟,每天都惦记着乌龟的饱暖。儿子一天天长大,乌龟也一天天长大。儿子从幼儿园进入学校,乌龟却一直呆在阳台上的那个罐子里。有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乌龟爬出了那个安身的罐子,掉到楼下摔死了。儿子哭红了眼,十分伤心。父亲走到阳台上,看到了那只养着乌龟的罐子,恍然大悟,乌龟早已不是当初的小乌龟,而罐子却还是原来的罐子。

没有一成不变的孩子,也没有从一而终的教育方法。父母对子女不能永远停留在一种过往的认识中,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始终停留在简单的思维中,家庭教育应随着孩子自身的长大和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变化发展。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希望的寄托。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说过: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未来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正确引导、培养,以身作则,身先垂范,“正能量”就能在孩子身上传承并使之光大,或许这也是对“家风”最好的诠释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每一次听到这句话,都会让幼师感到深深的无奈。殊不知再好的幼儿园教育,没有家长的参与与配合也枉然。家庭教育做不好以下这7点,再好的教育也没有用!

1、有阅读的氛围

有位爸爸曾经骄傲地告诉我:我家并不奢华,但唯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家里摆放着一张大大的书桌,我和孩子可以随时在上面阅读、作画,书香的熏陶胜过一切口头说教。

我欣赏这位有远见的家长,还有什么教育比润物无声更美好呢?如果孩子身边总是充斥着玩具与零食,他就可能变得贪玩、贪吃;如果家里的麻将声争吵声此起彼伏,孩子的世界就会充斥着暴躁与不安;如果房间里总是飘着书香,孩子的心灵就能得以滋养。

所以,有阅读的氛围,是养育好孩子的第一要素。

2、从尊重孩子的老师开始

幼儿园里,经常会见这样的事情发生:某位家长因为孩子之间的小磕碰,与老师园长闹的不可开交。孩子磕碰了,父母着急,这是人之常情。但在没有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前,因一时的冲动,而责骂老师,我想这样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一个温文尔雅的孩子。

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都是父母美德的传承;每个孩子身上的顽劣,都是父母缺点的映射。所以,家风永远是一面镜子。为了让这面镜子更明净,家长要给自己制定规矩:不说谎话,给孩子的承诺一定兑现;不在孩子面前议论是非、抱怨生活;不和孩子讨论老师,维护孩子心中的敬畏和热爱。

3、温度做到刚刚好

育儿就如养花,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小脾性,有的喜阴,有的喜阳。父母在处理大事小事的过程中,温度的拿捏很重要。过热过急,会矫枉过正;过冷过硬,又会伤了自尊。唯有时刻保持一份温和的心性,才能把孩子调教得同样有智慧。

除了吃饱穿暖,关怀孩子内心的温度,才是更加重要的。责罚孩子要有度,不可轻易触碰他的尊严。常常剥夺孩子自尊的最坏后果,莫过于让他鄙薄自尊并且习以为常。

4、让孩子在赞美中成长

教育中的“放养”论由来已久,但据老师的所见所闻,许多家长的放养是无底线的,甚至包括“是非观”的放任。

孩子抢别人的玩具,你不能视而不见;孩子帮助他人,事后你要表扬;孩子为你端茶倒水,帮你做家务,都要及时地表达谢意。从小让孩子懂得是非、学会担当、乐于付出,这比学知识更加重要。

当孩子事情做得漂亮,也要不吝赞美,孔雀会在赞美中开屏。但表扬需要艺术,不可过大过空,要有针对性,例如:你绘画的创意很特别;你听课的表情很专注……永远要记得,孩子天生的聪慧是不必表扬的,后天的努力才值得鼓励。

5、父母要舍得“用”自己的孩子

你曾经拒绝过孩子主动帮你做事情的请求吗?比如说,他想帮你洗衣服,你担心他弄得满身、满地的水 ;他想帮你扫地,你可能嫌他扫不干净;他来帮你洗洗脚,你又不好意思......

不如,多“用用”你的孩子吧?让他试着自己洗洗小袜子、帮你扫扫地、这是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一次幸福的经历。

如果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实践,我觉得这很可惜。只有让孩子去做,在不断的“好心办坏事”的历练中,她才能掌握做好事情的技巧。

6、重视老师的点评

教育不是察言观色看表象,我们需要的是洞察力。作为一名幼儿家长,要看重老师对于孩子的每次点评,比如“饭后喜欢和小朋友打闹”,打闹,只是一种行为方式,打闹的背后,也许是自控力不够,也许是对班级规则的漠视,也许是对教师敬畏感的淡化。

这时,就需要家长和孩子有一次正式而坦诚的对话,在不设防的交谈中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

7、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

幼儿之间的游戏玩耍,最易生矛盾、闹别扭。此时,家长最为合适的做法,是尽可能地做一个观众,看孩子如何对付烦恼。看过之后,你才知道他缺什么,你需要帮他做什么。

经常看见许多家长要么袒护要么劝离,这种直接帮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许可以解决暂时的矛盾,却给孩子留下永久的依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长放手不管,导致家庭和园所不能实现有效的连接与支持。那么,再好的幼儿园教育也没有用!

家园共育: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聊天的父母


很多妈妈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大人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挺好的”,就再也没了下文。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挺听话的,但其实他内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长说。而这样子导致的问题,会在孩子青春期时一下子爆发出来,让人想改都来不及了。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和孩子聊天。

孩子最讨厌的聊天方式,也是最无用的

目的性太强

很多家长跟孩子聊天时,最后往往变成了说教。比如:

家长:“今天在学校呆的怎么样啊?”

孩子:“今天学了好多新知识呢。”

家长:“学新知识就对了,要多学知识,不然以后就只能搬砖。”

孩子:……

家长:“今天过得开心吗?”

孩子:“嗯,今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我们特别聊得来。”

家长:“交朋友可以,但不能经常一起玩啊,先把学习搞好了再说。"

孩子:……

看吧,聊什么都能聊到学习上,本来孩子还想跟你分享一下的,到最后往往无语的收场了。其实,家长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聊天,只是他们单方面的一种灌输罢了,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这种方式往往不需要花费家长太多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是最简单省事的。但这种聊天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审问似的让孩子汇报

很多家长在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一路上不断地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每天都这样问,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而长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开始模式化:“嗯,不错,还可以,挺好的……”这样应付的回答,家长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如果家长一个劲儿的不停问,那孩子恐怕早就烦的忍不住发脾气了吧,更别提好好聊天了。

别以为自己会聊天,家长是这样把天聊死的

别以为聊天多简单,尤其对象是孩子时,面对一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家长们是很容易把天聊死的。比如:

孩子:“妈妈,我想跟你说个事儿。”(孩子主动发起了聊天信号)

妈妈:“说。”(有点不耐烦)

孩子:“妈,我想买一双球鞋。”

妈妈:“买什么买?不是有那么多鞋呢吗。”

孩子:“就给我买一双吧。”

妈妈:“不买,赶紧做作业去!”

孩子:“哼!你不买我就不做作业!”

这样不仅把天聊死了,还激起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何苦呢?如果妈妈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时,进一步询问孩子原因:

妈妈:“为什么突然要买球鞋呢”

孩子:“因为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了,我要参加比赛。”

妈妈:“那你准备参加什么比赛呢?”

孩子:“我想参加…………还有你知道吗妈妈,今天老师还夸我跑步跑得快,建议我加入校田径队呢…………”

看,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接受孩子沟通的信号,孩子能跟你说的还有好多好多……所以,如果孩子找你沟通时,你刚好在忙着,那么宁愿让孩子等一下,也不要着急应付孩子。保护孩子沟通的意愿很重要!

不要为了聊天而聊天,聊天也讲究方法

学会倾听

倾听不是说家长就闭着嘴巴坐在那里光听就好了,最好的倾听是要有互动,哪怕你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才会有兴趣和你聊下去。

蹲下来

我们想从孩子嘴里了解他的信息,自然不能居高临下的命令孩子说出来吧,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蹲下来,既是指家长蹲下身子,与孩子平视聊天;也是指家长放低些姿态,不把孩子当孩子,在思想上与孩子平等的交流。这样,孩子才会有被尊敬的感觉,才会有聊天诉说的欲望。

挑好时间

聊天也不是随时随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看动画片时,家长突然凑过来要聊天,换位思考一下,谁都不愿意被打扰啊,所以结果肯定是敷衍了事啊。所以,聊天时尽量在大家都心平气和,而且没有什么要紧事的时候。如果家长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谈,那就让孩子先停止手头的事情,认认真真的聊天。

家长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问问同样作为家庭成员的孩子的意见;也可以经常跟孩子分享你的“秘密”,这会让孩子跟你更亲密哦……

总之,和孩子沟通时,忘记自己是家长,别把小孩当小孩!

育儿心得: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育儿心得: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仔细想想看,这句话还真在理,作为孩子母亲的我,有时也会心生怨气,会想怎么会生个这么执拗的孩子,但孩子为什么会执拗,为什么会容易生气呢,是家庭氛围有问题,还是家人对待孩子的方式,态度有问题。扪心自问,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还真不能随意。因为良好的沟通是教育的基础,父母和孩子不能有良好的沟通,那么根本就谈不上教育。“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很大程度上提醒我们孩子要靠父母用心去教导,但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连自己的孩子都不了解,都没法和自己孩子好好沟通,那何谈教育,再怎么用心良苦地教导,结果未必能使孩子收益。所以,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原则,不以家长的权威来给孩子强加任何家长自己的意愿。让孩子知道他不弱小,家长没有“以势压人”,增强他的自主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尤其是孩子不愿意做的有些事情,不能强制他做,只能以商量的语气来跟他商讨事情该不该做,孩子虽小,但也明事理,只要父母用心跟他去交流,相信他的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举个例子,涛宁不怎么喜欢刷牙,但他知道牙细菌是什么,也在“巧虎”上看到过牙刷火车,所以,我就跟他讲,涛宁,你是不是还没刷牙呀?让我看看你的牙齿,哇,牙细菌们在你牙齿上挖洞哦,你是让他们继续挖呢,还是用牙刷火车把细菌都刷下来哦,他会思考片刻,估计脑子里会想起巧虎上放的牙细菌像虫子一样在巧虎牙齿上爬来爬去的情节,然后就会自然跟着我来一起刷牙。所以,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来跟他交流,最好借用他喜欢看的莫些动画片里的情节,这样跟孩子交流起来就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再忙,也要停留片刻陪自己的孩子看一会儿他喜欢看的动画片,对其情节和人物有个大概的印象方便跟孩子交流灵活应用。

孩子的教育不能没有爸爸


现实的家庭生活中,相当大比例的妈妈承担了过多的教育责任。调查发现,从5岁孩子到初二的孩子,除了家务劳动外,妈妈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管教孩子”,而爸爸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看书报”或“看电视”,显然爸爸们为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要少。

爸爸和妈妈要分清各自的教育角色,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双方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改变旧有教导方式

现实的家庭生活中,相当大比例的妈妈承担了过多的教育责任。调查发现,从5岁孩子到初二的孩子,除了家务劳动外,妈妈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管教孩子”,而爸爸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看书报”或“看电视”,显然爸爸们为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要少。

甚至有的家庭在角色分工上,妈妈会自动将爸爸当作管教时的威吓对象,最常听到的就是,“你再不乖,爸爸回来会处罚你啊!”长久下来,孩子对爸爸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不太敢亲近爸爸,把爸爸定位为处罚自己的人,父子间无法形成太过亲密的关系。专家建议,不要一味承袭旧有的教导方式,父亲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

家庭内外事务要平衡

济南大成育婴师培训机构的马老师建议,新爸爸和新妈妈一样,学习育儿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要把爸爸们排除在外。很多妈妈们从一开始,给孩子换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给他洗澡时也很有条不紊,但这并不是你自己的事情。爸爸们也需要找到这些技巧,因为一个人照顾新生儿,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马老师认为,在双薪家庭的趋势下,谁来作为主要照顾者不再是关键因素,照顾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投入照顾的父母要能在家庭内外事务上取舍、平衡,以达到育儿照顾最佳状态。如果部分留守在家照顾的爸爸或妈妈,对自己的角色存在抱怨与不平,情绪波动影响照顾品质,孩子也容易对父母当时所扮演的角色产生混淆。

父亲是孩子走向社会的一座桥

金宝贝早教中心的指导师KELLY建议,从大多数的家庭生活来看,一方面爸爸们要在家里、家外创造一个包括物质、精神两方面的环境,给妈妈一个安心育儿的心情。家庭中男女分工协作,如果女性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过多地考虑外在的经济原因,就会失去自己正常的心态。

另一方面,孩子越小妈妈的作用越大,孩子长大到五六岁的时候,爸爸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妈妈更多地代表自然、生理、心理,爸爸代表的是外在的秩序世界,他懂得社会上的竞争规则与价值标准。对社会的分工、变化,男性的感受要深一点,孩子多通过爸爸的肩头走向社会。因此,爸爸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孩子越来越大,对外界的认识要把握得越来越准确,只有父母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KELLY提醒,父母分工合作的时候,要注意统一意见,不要有分歧,别给孩子任何不确定的答案,这会增加孩子的迷惘。

KELLY还建议,父母要注重孩子的社交,制造他们与其他孩子接触互动的机会,对于没有兄妹的独生子女,高质量的早教中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早教中心,父母通过参与为孩子特别设计的适龄活动,不仅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有利于他们课外的潜能开发。

喜欢《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